一种水道结构改进的新能源汽车多合一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45808发布日期:2022-04-27 13:43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道结构改进的新能源汽车多合一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水道结构改进的新能源汽车多合一控制器。


背景技术:

2.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
3.多合一控制器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用来控制车辆的启动、运行、进退和速度等各项操作。为了确保多合一控制器内各模块的稳定运行,多合一控制器的控制盒内有水冷散热组件。然而现有水冷散热组件的水道通常水平盘绕设置于所述控制盒底部,因此仅能对贴合于控制盒底部的控制模块进行散热,而无法满足垂直方向上控制模块的散热需求,这极大地影响了水冷散热组件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道结构改进的新能源汽车多合一控制器,以解决现有多合一控制器存在的水道设计不合理,无法满足垂直方向上控制模块的散热需求,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5.本使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水道结构改进的新能源汽车多合一控制器,包括控制盒以及设置于所述控制盒内的控制模块和水冷散热组件;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所述水冷散热组件包括水道,该水道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水道和第二水道;所述第一水道垂直设置于所述控制盒内,并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外表面相互贴合;所述第二水道水平设置于所述控制盒内,并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底部相互贴合。
7.进一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发热量小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发热量。
8.更进一步,所述第一水道呈l形或匚形地跨设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上方。
9.再进一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水道的数量为一个,并且第一水道跨设于所有的第一控制模块上方;或者所述第一水道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并且每个第一水道分别跨设于一个或若干个第一控制模块上方。
10.更进一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跨设于所述第二水道上方。
11.再进一步,所述第二水道呈u形或s形地水平设置于所述控制盒内。
12.进一步,所述控制盒侧壁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并且进水口的高度高于出水口的高度;位于水道进水端的第一水道连通于所述进水口;位于水道出水端的第二水道连通于所述出水口。
13.进一步,所述控制盒中部设有一隔板,由此将控制盒分隔成上层盒体和下层盒体;所述上层盒体和/或下层盒体内垂直设置有所述第一水道;所述第二水道水平嵌设于所述隔板内,供上层盒体和下层盒体共同使用。
14.进一步,所述控制盒外部可拆卸地设有若干连接于整车的安装支架。
15.更进一步,所述安装支架呈l形,且安装支架的两侧设有加强板。
16.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7.本实用新型对水道进行优化设计,改进后的水道具有垂直设置的第一水道和水平设置的第二水道,垂直设置的第一水道可对第一控制模块的外表面进行散热,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水道结构无法满足垂直方向下控制模块的散热需求的技术问题。而水平设置的第二水道可对第二控制模块进行散热,从而充分确保水道的散热效果。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水道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散热效果好等优点,可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多合一控制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盒的分解示意图一。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盒的分解示意图二。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水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描述到许多细节,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这些细节也可实现本实用新型。
22.参照图1至图3,一种水道结构改进的新能源汽车多合一控制器,包括控制盒1以及设置于控制盒内1的控制模块和水冷散热组件。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模块21和第二控制模块22;水冷散热组件包括水道3,该水道3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水道31和第二水道32;第一水道31垂直设置于控制盒1内,并与第一控制模块21的外表面相互贴合;第二水道32水平设置于控制盒1内,并与第二控制模块22的底部相互贴合。本实用新型对水道3进行优化设计,改进后的水道3具有垂直设置的第一水道31和水平设置的第二水道32,垂直设置的第一水道31可对第一控制模块21的外表面进行散热,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水道结构无法满足垂直方向下控制模块的散热需求的技术问题。而水平设置的第二水道32可对第二控制模块22进行散热,从而充分确保水道3的散热效果。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水道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散热效果好等优点,可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多合一控制器。
23.参照图1和图2,第一控制模块21的发热量小于第二控制模块22的发热量,可见,第一水道31和第二水道32可分别满足第一控制模块21和第二控制模块22的散热需求,由此使得水道3的结构设计更加合理可靠,从而有助于提高散热效率。
24.参照图1至图3,第一水道31呈l形或匚形地跨设于第一控制模块21上方,由此可同时对第一控制模块21的上表面和侧壁进行散热。具体地,第一控制模块21的数量为至少一个;而第一水道31的数量可设计为一个,并且第一水道31跨设于所有的第一控制模块21上方;第一水道31的数量还可设计为至少一个,并且每个第一水道31分别跨设于一个或若干个第一控制模块21上方。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散热需求进行合理设计。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21和第一水道31的数量均为一个,并且第一水道31呈l形地跨设于第一控制模块21上方,而第一控制模块21为dcac控制模块。
25.参照图1至图3,第二控制模块22跨设于第二水道32上方,具体来说,第二控制模块22底部可加工定制为与第二水道32相互嵌合的槽状结构,由此可增加第二控制模块22与第二水道32的换热面积,进而充分确保散热效果。第二水道32呈u形或s形地水平设置于控制盒1内,由此可使得冷却液更加顺畅地在水道3中流动,从而有效减少水流冲击。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二水道32大致呈u形布置,而第二控制模块22为obc+dcdc二合一控制模块。
26.参照图1和图2,控制盒1侧壁设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并且进水口11的高度高于出水口12的高度;位于水道3进水端的第一水道31连通于进水口11;位于水道31出水端的第二水道32连通于出水口12,由此可使得冷却液依靠自身重力而快速地在水道3中流淌,从而确保换热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水道31和第二水道32的数量为多个时,第一水道31和第二水道32的布局可采用集中设置,即将所有的第一水道31均设置于水道前段,将所有的第二水道32设置于水道后段,还可采用交替设置,即采用第一水道31+第二水道32+第一水道31+第二水道32+
……
的组合水道结构。
27.参照图1和图2,控制盒1中部设有一隔板13,由此将控制盒1分隔成上层盒体131和下层盒体132;上层盒体131和/或下层盒体132内垂直设置有第一水道32;第二水道32水平嵌设于隔板13内,供上层盒体131和下层盒体132共同使用。设置双层盒体可共用第二水道32,从而充分发挥第二水道32的散热作用。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下层盒体内未设置第一水道31。
28.参照图1和图2,控制盒1外部可拆卸地设有若干连接于整车的安装支架14。具体地,安装支架14呈l形,且安装支架14的两侧设有加强板141,由此可确保控制盒1更加牢固稳定地安装于整车,并可实现控制盒1的快速拆装。
29.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