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38289发布日期:2022-06-25 14:47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电子产品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很多电子产品的外壳都是利用的pp、pe、pvc等材料制作,这些材料均为热的不良导体,传热导率较低,因此需要在电子产品内部设置散热器,对电子产品进行散热,保证电子产品正常运行,提高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对于高度不高的电子产品,传统散热器无法做到较高的规格,传统散热器采用散热鳍片与导热管搭配,对电子产品内部的热量进行散热,使用离心风扇辅助散热,但受到结构和进出风方向的限制,同时离心风扇将流体从轴向吸入后利用离心力从圆周方向甩出,冷空气向风扇四周散开,同时空气流动方向是从装置下方到装置上方,且通过空气受热膨胀的浮升力作用向上流出装置,流速较慢,电子产品中空气不流通,无法快速更换气流,综合散热效果未能达到最佳,此种散热方法不能够完全将热量进行消散,从而致使这些电子产品在工作时,产品内部的热量堆积,对产品性能的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会造成严重影响。
3.传统散热器受电子产品高度的限制,结构单一,同时散热装置热源覆盖面较小,无法实现多热源的散热,电子产品内部空气不对流,冷空气流向不单一,换气慢。电子产品在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进行较好散热。现有散热装置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散热需求,因此,需要设置一款有效的新型散热装置。
4.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实用新型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5.现有的高度不高的电子产品中散热装置散热效率低,冷空气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散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现有的高度不高的电子产品中散热装置散热效率低,冷空气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散热装置,包括多个第一散热结构和一个第二散热结构;所述第一散热结构环绕所述第二散热结构设置;所述第一散热结构、第二散热结构通过挡风罩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散热结构能够辅助所述第一散热结构散热;所述第一散热结构、第二散热结构组合能够对多个热源面进行散热。
9.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结构通过导热管相互串联;所述导热管与所述第一散热结构的数量一致;每个所述导热管一端贯穿一个所述第一散热结构,其中部压接在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一散热结构的下方,其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散热结构的下方。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结构为鳍片散热器;散热鳍片上设有与所述导热管匹配的通孔。
11.优选的,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挡风罩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设置
有出风孔。
12.优选的,所述第二散热结构为轴流风扇;所述第二散热结构的进风口背向所述底板;所述第二散热结构的出风口朝向所述底板的出风孔。
13.优选的,所述挡风罩包括多个第一连接部和一个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散热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散热结构。
14.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均高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四周,每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设置有间隙,形成用于所述第二散热结构散热的通道。
15.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通风口和槽型结构。
16.优选的,所述挡风罩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包括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用于连接所述挡风罩、底板;所述第二连接孔用于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第二散热结构。
17.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为一体结构或固定连接。
18.实施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将多个串联的第一散热结构设置在第二散热结构四周,挡风罩将第二散热结构的进出风口分隔且形成通道,第二散热结构使空气上进下出,且施加压力克服空气受热膨胀产生的浮力,空气从四周流出,加速空气换热,散热装置可对多个热源面散热。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附图中: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电子产品的散热装置实施例的整体结构拆分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电子产品的散热装置实施例的局部结构拆分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电子产品的散热装置实施例的立体图。
24.图中:1、第一散热结构;11、散热鳍片;111、通孔;2、第二散热结构;3、挡风罩;31、第一连接部;311、通风口;312、槽型结构;32、第二连接部;33、间隙;34、连接孔;341、第一连接孔;342、第二连接孔;4、导热管;5、底板;51、出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将要描述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将要参考相应的附图,这些附图构成了示例性实施例的一部分,其中描述了实现本实用新型可能采用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应明白,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流程、方法和装置等的例子,还可使用其他的实施例,或者对本文列举的实施例进行结构和功能上的修改,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实质。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等指示的是
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元件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术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一体连接、机械连接、电连接、通信连接、直接相连、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28.实施例一:
29.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散热装置,包括多个第一散热结构1和一个第二散热结构2;第一散热结构1环绕第二散热结构2设置;第一散热结构1、第二散热结构2通过挡风罩3固定连接;第二散热结构2能够辅助第一散热结构1散热;第一散热结构1、第二散热结构2组合能够对多个热源面进行散热。具体的,第一散热结构1和第二散热结构2均能够直接散热,第二散热结构2还能够辅助第一散热结构1散热,加快散热速率。第一散热结构1环绕第二散热结构2设置,使第二散热结构2能够同时辅助多个第一散热结构1,第二散热结构2(下文所述的轴流风扇)产生的风能够通过第二散热结构2施加的压力作用到每一个第一散热结构1上。第二散热结构2能够强行改变自然散热时空气受热膨胀产生浮升力的流向。挡风罩3固定连接第一散热结构1、第二散热结构2,使结构一体化,散热装置便于安装在电子产品中。散热装置能够与多个热源面相邻,使第一散热结构1、第二散热结构2相互配合,对多个热源面进行散热,提高散热速率。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多个串联的第一散热结构1设置在第二散热结构2四周,挡风罩3将第二散热结构2的进出风口分隔且形成通道,第二散热结构2使空气上进下出,且施加压力克服空气受热膨胀产生的浮力,空气从四周流出,加速空气换热,散热装置可对多个热源面散热。
30.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多个第一散热结构1通过导热管4相互串联;导热管4与第一散热结构1的数量一致;每个导热管4一端贯穿一个第一散热结构1,其中部压接在相邻的一个第一散热结构1的下方,其另一端设置在第二散热结构2的下方。具体的,多个第一散热结构1通过导热管4相互串联,能够使各个第一散热结构1上的热量相同,使需要进行散热的热量在多个第一散热结构1上均分,保证第一散热结构1的散热稳定性,加速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导热管4与第一散热结构1数量一致,能够保证每一个第一散热结构1均被串联,同时形成完整的闭合回路。导热管4的一端贯穿一个第一散热结构1,中部压接在相邻的一个第一散热结构1的下方,能够将多个第一导热管4进行串联,将一个第一散热结构1上吸收的热通过导热管4导入相邻的一个第一散热结构1上,将第一散热结构1吸收的热平均分布到每一个第一散热结构1上。导热管4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散热结构2的下方,即下文所述的轴流风扇的出风口处,第一散热结构1吸收的一部分热量通过导热管4传递至轴流风扇的出风口进行散发,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和散热速率,同时也提高了冷空气的利用率。
31.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第一散热结构1为鳍片散热器;散热鳍片11上设
有与导热管4匹配的通孔111。具体的,鳍片散热器的散热效率高,同时鳍片散热器的散热鳍片11之间有一定间隙33,能够与第二散热器很好的配合进行散热。散热鳍片11上的通孔111与导热管4相匹配,保证了散热装置安装的稳定性,使导热管4不易松动,安装紧固,散热鳍片11与导热管4的接触面最大,能够进行最大程度的导热,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速率。第一散热结构1与导热管4连接,优选为焊接固定。
32.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散热装置还包括底板5;底板5、挡风罩3固定连接;底板5上设置有出风孔51。具体的,底板5与挡风罩3固定连接,底板5用于承载挡风罩3、第一散热结构1和第二散热结构2。底板5上的出风孔51与第一连接部31上的槽型结构312相对应,用于实现热气的流出,出风孔5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33.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第二散热结构2为轴流风扇;第二散热结构2的进风口背向底板5;第二散热结构2的出风口朝向底板5的出风孔51。具体的,轴流风扇的叶片推动空气以与轴相同的方向流动,使气流的流向与轴平行,使轴流风扇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在第二散热结构2的上下两端,进风口背向底板5、出风口朝向底板5便于设置冷空气的流通通道,保证进出的冷热空气不接触,提高换热效率。轴流风扇使空气从上方进入到散热装置内部,通过在第一散热结构1、第二散热结构2周围增加挡风罩3,有规划性的安排空气流动方向,使轴流风扇出风口因扇叶旋转向四周散开的空气,能够更多通过第一散热结构1,再从挡风罩3的出风口(即图中挡风罩3的侧面)流出,形成空气换热循环。轴流风扇能够克服空气受热膨胀的浮升力,改变空气的流动方向,使空气从上方向下流动,同时能够对空气施加压力,使空气能够流过第一散热结构1,从散热装置四周流出。轴流风扇结构紧凑,可以节省很多空间,同时方便安装,适用于高度不高的电子产品。
34.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挡风罩3包括多个第一连接部31和一个第二连接部32;第一连接部31用于连接第一散热结构1;第二连接部32用于连接第二散热结构2。具体的,第一连接部31与第一散热结构1的数量和结构均相互匹配,保证安装的稳定性,第一连接部31与第一散热结构1的高度根据电子产品的高度进行设置,第一连接部31与第一散热结构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第一连接部31环绕第二连接部32设置,第一连接部31连接第一散热结构1,对第一散热结构1进行固定,同时第一连接部31能够防止风在散热装置内部混乱流通。第一连接部31的上方以及位于整个散热装置的侧面区域设置为开口,便于进入第一散热结构1内部的空气能够流出,实现空气换热循环。第二连接部32连接第二散热结构2,为第二散热结构2提供安装平台。
35.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第一连接部31均高于第二连接部32;第一连接部31设置在第二连接部32四周,每个第一连接部31之间设置有间隙33,形成用于第二散热结构2散热的通道。具体的,第一连接部31高于第二连接部32,便于在第二连接部32上方设置冷空气流通的通道,每个第一连接部31之间设置的间隙33就是冷空气流通通道的风口,间隙33就设置在第一连接部31高于第二连接部32的位置,使结构紧凑,排布整齐,第一连接部31高于第二连接部32的部分作为冷空气流通通道的壁垒,第一连接部31设置在第二连接部32四周,使第一连接部31在第二连接部32四周围成可散热通道的壁垒,能够进行挡风以及对风进行引流。同时,挡风罩3对称设置,即冷空气流通通道的风口对称设置,能够实现冷空气的对流。
36.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第一连接部31设置有通风口311和槽型结构
312。具体的,第一连接部31设置的通风口311设置在第一连接部31抵接第二连接部32的抵接面下方,第二连接部32的底面高于第一连接部31的底面,便于第二散热结构2吹出的风能够从通风口311进入第一连接部31内的第一散热结构1下端,辅助第一散热结构1散热,加快散热速率。同时,第二连接部32的底面高于第一连接部31的底面,便于在第二连接部32下方设置出风通道,为第二散热结构2吹出的风提供通道,使第二散热结构2吹出的风能够通过通道进入通风口311。第一连接部31设置的槽型结构312设置在第一连接部31抵接第二连接部32的抵接面上,槽型结构312与底板5上出风孔51相对应,形成一个相通的通道,使进入第一连接部31的部分风能够通过该通道,该部分风经过分流,一部分向下经过底板5的出风孔51流出,一部分向上经过槽型结构312流出,经过槽型结构312的风能够穿过第一散热结构1的部分区域,辅助第一散热结构1散热,加快散热速率,充分利用冷空气。挡风罩3能够将第二散热结构2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开,防止进出的冷热空气接触,提高换热效率。
37.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挡风罩3上设置有连接孔34;连接孔34包括第一连接孔341和第二连接孔342;第一连接孔341用于连接挡风罩3、底板5;第二连接孔342用于连接第二连接部32、第二散热结构2。具体的,连接孔34的数量可以根据挡风罩3的形状设置,用来保证挡风罩3和第二散热结构2的稳定固定。第一连接孔341连接挡风罩3、底板5,第一连接孔341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连接部31之间;第二连接孔342连接第二连接部32、第二散热结构2,第二连接孔342设置在第二连接部32承载第二散热结构2的承载台上。连接孔34一般与螺钉或连接轴匹配。
38.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为一体结构或固定连接。具体的,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为一体结构便于加工与生产,使结构更加简单,安装时更加方便。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为固定连接,安装灵活,便于调节第一连接部31的位置和更换第一连接部31或第二连接部32,提高挡风罩3的使用寿命。
39.实施例仅是一个特例,并不表明本实用新型就这样一种实现方式。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同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