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控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39187发布日期:2022-06-25 15:22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集控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控盒。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电器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家用电器在控制方式上,分为无线控制和有线控制,而对于采用有线控制的家用电器而言,通常配置有集控盒。集控盒一般包括盒体以及设置在盒体中的电控板,而为了实现有线控制,则需要通过线缆将集控盒中的电控板与家用电器进行连接。
3.集控盒通常安装在墙壁上,在进行线缆安装或后期进行线缆拆卸维修时,则需要将盒体的整个盒盖拆卸下,才能进行线缆的操作。尤其在后期线缆维修过程中,拆卸下整个盒盖,导致内部的电控板完全暴露,工具触碰电控板的元器件进而容易发生损坏;另外,在拆卸盒盖时,由于盒盖整体尺寸较大,也导致维修难度增大。
4.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方便操作人员拆卸维修并提高集控盒使用可靠性的技术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集控盒,实现方便操作人员拆卸维修线缆,并提高集控盒的使用可靠性。
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集控盒,包括:
7.底座;
8.电控板,所述电控板上设置有接线部,所述接线部用于连接线缆;
9.盒盖,所述盒盖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
10.其中,所述电控板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连接在一起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盖体遮盖住所述电控板,所述接线部位于所述第一盖体的外侧,所述第二盖体遮盖住所述接线部。
11.通过将盒盖设置为分体式结构,第一盖体用于遮挡住底座上安装的电控板,以对电控板上的电器元件进行保护,而第二盖体则用于遮挡住电控板上设置的接线部;在后期维修过程中,当需要维修接线部上的线缆时,则仅需要将第二盖体从底座上拆卸下,便可以完成线缆的维修操作,而无需将整个盒盖拆卸下,进而简化了维修的过程,实现方便操作人员拆卸维修线缆;同时,维修线缆过程中,通过第一盖体有效的保护电控板上的电器元件,减少因工具磕碰电控板而造成电器元件损坏,提高了集控盒的使用可靠性。
12.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分别卡装在所述底座上。
13.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控板卡装在所述底座上。
14.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体的一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盖体的一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搭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
15.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体上表面的第一定
位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二盖体下表面的定位筋,所述定位筋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凹槽中。
16.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筋的内侧形成第二定位凹槽,所述第一盖体的边缘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凹槽中。
17.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控板上设置有指示灯,所述第一盖体上设置有透光孔,所述第一盖体的内表面设置有导光部件,所述导光部件位于所述指示灯与所述透光孔之间。
18.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控板上设置有多个所述指示灯,所述导光部件上设置有多个导光柱,每个所述导光柱还设置有容纳槽,所述指示灯位于对应的所述容纳槽中。
19.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部件上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光柱之间设置有遮光板。
20.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背部还设置有挂墙孔;所述挂墙孔包括插入孔和多个限位孔,多个限位孔绕所述插入孔分布并分别与所述插入孔连通,所述限位孔的孔径小于所述插入孔的孔径。
21.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走线槽,第二盖体上设置有压线筋,所述线缆位于所述走线槽中,所述压线筋抵靠在所述线缆上。
22.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线筋与所述线缆接触的部位为凹陷的弧形结构。
23.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线筋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垂直于所述压线筋布置。
24.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多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至少一缺口;位于不同所述支撑板同一位置处的多个所述缺口构成所述走线槽。
25.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支撑板相互平行。
26.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线筋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
27.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垂直于所述支撑板布置。
28.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盖卡装在所述底座上。
29.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盖上还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螺钉,所述螺钉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中。
30.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并排布置的多个所述走线槽,所述盒盖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走线槽配合的所述压线筋。
附图说明
31.图1是集控盒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32.图2是集控盒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33.图3是图2的爆炸图;
34.图4是集控盒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5.图5是集控盒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36.图6是图5中a-a向剖视图
37.图7是集控盒另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38.图8是集控盒另一实施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39.图9是集控盒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0是集控盒另一实施例中第二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1是集控盒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盖体与导光部件的组装图。
42.附图标记:
43.底座1;
44.走线槽11、卡爪12、螺钉13、挂墙孔14;
45.支撑板111、缺口112、第二加强筋113、插入孔141、限位孔142;
46.电控板2;
47.线缆20、接线部21、指示灯22;
48.盒盖3;
49.压线筋30、第一盖体31、第二盖体32、卡接配合部33、导光部件34、;
50.第一加强筋301、第一连接部311、透光孔312、第二连接部321、导光柱341、容纳槽342、遮光板343。
具体实施方式
5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
ꢀ“
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5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5.实施例一,如图1-图7-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控盒,包括:
56.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走线槽11;
57.电控板2,电控板2上设置有接线部21,接线部21用于连接线缆20;
58.盒盖3,盒盖3包括第一盖体31和第二盖体32;
59.其中,电控板2设置在底座1上,第一盖体31和第二盖体32连接在一起并可拆卸地
设置在底座1上,第一盖体31遮盖住电控板2,接线部21位于第一盖体31的外侧,第二盖体32遮盖住接线部21。
60.具体的,将盒盖3采用分体式设计,在组装过程中,电控板2安装固定在底座1上后,依次将第一盖体31和第二盖体32安装在底座1上。
61.对于电控板2主体结构上的电器元件,则通过第一盖体31进行遮挡保护,而电控板2上的接线部21则位于第一盖体31的外侧。
62.对于电控板2上的接线部21,则通过第二盖体32进行遮挡保护。利用第二盖体32单独安装并对接线部21进行保护,在后期维修线缆20时,则可以仅将第二盖体32从底座1上拆卸下,以露出接线部21。
63.而第一盖体31,在维修线缆的状态下,始终遮盖在电控板2上,以对电控板2进行有效的保护。
64.通过将盒盖设置为分体式结构,第一盖体用于遮挡住底座上安装的电控板,以对电控板上的电器元件进行保护,而第二盖体则用于遮挡住电控板上设置的接线部;在后期维修过程中,当需要维修接线部上的线缆时,则仅需要将第二盖体从底座上拆卸下,便可以完成线缆的维修操作,而无需将整个盒盖拆卸下,进而简化了维修的过程,实现方便操作人员拆卸维修线缆;同时,维修线缆过程中,通过第一盖体有效的保护电控板上的电器元件,减少因工具磕碰电控板而造成电器元件损坏,提高了集控盒的使用可靠性。
65.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盒盖3卡装在底座1上。
66.具体的,为了方便组装,对于盒盖3而言,则可以采用卡装的方式,即第一盖体31和第二盖体32分别卡装在底座1上。
67.而具体的卡爪方式,可以在底座1上设置有卡爪12,并在第一盖体31和第二盖体32的内壁设置有卡接配合部33。在组装时,卡爪12卡在卡接配合部33上,以使得盒盖3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
6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第一盖体31和第二盖体32安装后的整体结构强度,则在第一盖体31和第二盖体32安装到底座1上后,第一盖体31和第二盖体32也相互连接在一起。
69.具体的,第一盖体31的一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311,第二盖体32的一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接部321,所述第二连接部搭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
70.在将第一盖体31和第二盖体32安装到底座1上后,第一盖体31和第二盖体3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配合连接在一起,进而提高盒盖3的整体连接可靠性。
71.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在第一盖体31上表面的第一定位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置在第二盖体32下表面的定位筋,所述定位筋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凹槽中。
72.第二盖体32卡装到底座1上后,所述定位筋将插入到第一定位凹槽中,进而实现第二盖体32的边缘搭接在第一盖体31上,并通过定位筋和第一定位凹槽配合来提高第一盖体31和第二盖体32的整体连接结构强度。
73.另外,所述定位筋的内侧形成第二定位凹槽(未标记),第一盖体31的边缘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凹槽中。
74.第二盖体32搭接在第一盖体31上后,第一盖体31形成所述第一定位凹槽的边缘将
对应的插入到第二盖体32上形成的所述第二定位凹槽中,可以更有效的提高第一盖体31和第二盖体3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75.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对于电控板2与底座1之间的连接方式,电控板2也可以采用卡装在底座1上。具体的卡装方式,可以参考盒盖3与底座1之间的卡装配合结构,在此不做限制和赘述
7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控板2上设置有指示灯22,第一盖体31上设置有透光孔312,第一盖体31的内表面设置有导光部件34,导光部件34位于指示灯22与所述透光孔之间。
77.具体的,电控板2配置指示灯22的情况下,为了方便用户在外部能够准确的观察指示灯的亮灭,则可以在第一盖体31上配置指示灯22,并利用所述导管部件来传导光线。
78.其中,电控板2上设置有多个指示灯22,导光部件34上设置有多个导光柱341,每个所述导光柱还设置有容纳槽342,指示灯22位于对应的所述容纳槽中。
79.具体的,每个指示灯22配置有独立的所述导光柱进行光线传导,而通过在所述导光柱的一端部设置所述容纳槽来放置指示灯22,可以使得指示灯22发出的光线有效的通过所述导光柱进行传导。
80.另外,导光部件34上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光柱之间设置有遮光板343。
81.具体的,相邻两个所述导光柱之间额外配置所述遮光板来间隔开两个相邻的所述导光柱,进而避免两个所述导光柱之间的光线相互影响。
82.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安装底座1,可以则可以采用悬挂安装的方式,为此,底座1的背部还设置有挂墙孔14;挂墙孔14包括插入孔141和多个限位孔142,多个限位孔绕插入孔141分布并分别与插入孔141连通,限位孔142的孔径小于插入孔141的孔径。
83.具体的,墙壁上的钉子头部能插入到插入孔141中,然后滑入到对应位置处的限位孔142中,由于限位孔142的孔径小于钉子的头部尺寸,以确保底座1牢固的悬挂安装。
84.实施例二,如图1-图6所示,盒盖3的第二盖体32上设置有压线筋30,压线筋30抵靠在线缆20上。
85.具体而言,电控板2上连接线缆20经由走线槽11输出至集控盒的外部,而对于布置在走线槽11中的线缆20而言,在将盒盖3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后,压线筋30将抵靠在线缆20上,进而通过压线筋30将线缆20压紧在走线槽11中。
86.而在实际组装使用过程中,在将底座1安装在用户家中的墙壁上并完成线缆20与电控板2的连接后,便可以将盒盖3安装固定在底座1上。盒盖3与底座1组装好后,线缆20对应的夹在走线槽11和压线筋30之间,依靠压线筋30固定线缆20,并同时启动阻挡线缆20从集控盒中拉出。
87.通过在底座上设置走线槽,电控板上的线缆则经由走线槽穿出至外部,并在盒盖上设置压线筋,在将盒盖安装在底座上后,利用盒盖上自身配置的压线筋将电控板上的线缆压在走线槽中,进而利用压线筋与走线槽配合来实现压紧固定线缆,以减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线缆发生松动的情况发生,另外,由于线缆的固定无需额外配置独立的压线夹,进而方便操作人员现场组装,实现在不增加额外部件的情况下,牢固的固定线缆并降低安装难度,提高集控盒的使用可靠性。
88.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压线筋30与线缆20接触的部位为凹陷的弧形结构。
89.具体的,在将盒盖3安装到底座1上后,压线筋30将压在线缆20上,而将压线筋30与线缆20接触的部位设计为弧形结构,可以使得压线筋30平缓牢固的压紧线缆20。
90.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压线筋30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301,所述第一加强筋垂直于压线筋30布置。
91.具体的,由于压线筋30需要对线缆20施加足够的压力,以使得线缆20牢固的固定安装,为此,压线筋30需要有足够的结构强度。而通过在压线筋30的两侧配置第一加强筋301,利用第一加强筋301来增强所述第一加强筋的结构强度。
92.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底座1上设置有多个支撑板111,支撑板111上设置有至少一缺口112;位于不同支撑板111同一位置处的多个缺口112构成走线槽11。
93.具体的,为了减少底座1的用料量,则要在底座1上形成走线槽11,则采用多个支撑板111上配置缺口112的方式来形成走线槽11。
94.而在实际根据线缆20的规格尺寸来选择支撑板111的数量,以满足支撑线缆20对支撑板111结构强度上的要求。
95.其中,多个支撑板111相互平行,多个支撑板111上同一位置处的缺口112能够良好的对齐,以更好的限位线缆20,以确保压线筋30能够良好的压紧固定。
96.另外,支撑板111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113,第二加强筋113垂直于支撑板111布置。
97.具体的,第二加强筋113能够对支撑板111进行结构强度的加强,进而在通过压线筋30对线缆20进行挤压时,通过支撑板111对线缆20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98.在某一个实施例中,压线筋30位于相邻的两个支撑板111之间。
99.具体的,在将盒盖3安装固定在底座1上后,压线筋30压在线缆20上,并且,压线筋30对线缆20产生的压力作用点位置恰好位于两个支撑板111之间,这样,可以通过压线筋30对线缆20进行有效的压紧。
100.在某些实施例中,底座1上设置有并排布置的多个走线槽11,盒盖3上设置有多个与走线槽11配合的压线筋30。
101.具体的,对于电控板2上连接有多根线缆20的情况下,则可以将不同的线缆20分别设置在对应的走线槽11中,以确保各根线缆20牢固可靠的固定安装。.
10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盒盖3而言,其还用于对线缆20进行压线紧固,则可以在盒盖3的第二盖体32上还设置有螺纹孔(未标记),底座1上还设置有螺钉13,螺钉13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中。
103.具体的,在将第二盖体32卡装到底座1上后,由于第二盖体32上设置压线筋30,以通过压线筋30对线缆20进行固定。压线筋30抵靠在线缆20上,需要对线缆20进行有力的挤压。通过额外配置螺钉13辅助第二盖体32安装固定,可以确保 第二盖体32对线缆20提供足够的压力。
10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