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65452发布日期:2022-08-09 20:21阅读:58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出现了可伸缩的电子设备,即,在电子设备能够展开或收拢,以具有大小可变的尺寸。然而,电子设备在受到冲击例如意外跌落时容易造成运动部件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抗冲击性能较好的电子设备。
4.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5.壳组件,能够展开或收拢;
6.锁定机构,设于所述壳组件;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金属件、作用件及锁定件;在所述壳组件展开或收拢的过程中,所述作用件对所述锁定件施加第一作用力,以能够将所述壳组件锁定;所述金属件通电以对所述锁定件施加与所述第一作用力方向相反的第二作用力,以解除所述壳组件的锁定。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件与所述锁定件连接;所述金属件在通电时收缩以对所述锁定件施加所述第二作用力,并在断电时伸长以撤销所述第二作用力。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开设有引导槽,所述金属件容置于所述引导槽,并沿所述引导槽延伸。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导槽弯折延伸呈“s”形。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开设有导向槽,所述锁定件容置于所述导向槽,并在所述导向槽的引导下沿与所述第一作用力的方向相平行的方向相对所述第二支架运动。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作用件容置于所述导向槽,且具有弹性;所述作用件的一端弹性作用于所述第二支架,另一端弹性作用于所述锁定件。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件包括连接部及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锁定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金属件连接,所述作用件套设于所述连接部,并弹性作用于所述锁定部。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组件设置有依次排列的多个限位结构,在所述壳组件展开或收拢的过程中,所述锁定件能够与多个所述限位结构中的任何一个配合以将所述壳组件锁定。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为开设于所述壳组件的卡槽,所述锁定件在所述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伸入至所述卡槽内,以将所述壳组件锁定。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作用件具有弹性,且弹性作用于所述锁定件;所述卡槽具有限位面及与所述限位面相对设置的引导面;所述引导面能够引导所述锁定件从一个所述卡槽导出,且所述锁定件在所述作用件的作用下伸入另一个所述卡槽;所述限位面能够与所述锁定件相抵持,以阻挡所述锁定件从所述卡槽导出。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壳组件,并驱动所述壳组件展开或收拢。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组件包括第一壳及第二壳,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壳,所述驱动机构能够与所述第二壳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壳相对所述第一壳运动,并在所述壳组件被锁定时,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壳之间的连接断开。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用于感应失重信号的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与所述金属件通信连接,并在感应到失重信号时触发所述金属件断电,所述锁定件在所述作用件的作用下将所述壳组件锁定;所述感应器与所述驱动机构通信连接,并在感应到失重信号时触发所述驱动机构动作,以使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壳之间的连接断开。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推杆及能够驱动所述推杆往返运动的驱动件;所述第二壳设有第一抵持面及与所述第一抵持面相对的第二抵持面,部分所述推杆位于所述第一抵持面与所述第二抵持面之间,并能够在与所述第一抵持面或所述第二抵持面相抵持时带动所述第二壳运动,而在未与所述第一抵持面及所述第二抵持面相抵持时与所述第二壳断开连接。
20.上述电子设备中,在壳组件展开或收拢时,电子设备的尺寸得以改变,从而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通过锁定机构将壳组件锁定,在电子设备在受到外界冲击力时,锁定机构可以承受作用力,使得冲击力被壳组件吸收,避免作用力直接传导至其他运动部件而产生大的相对运动而造成电子设备的损坏,提高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升电子设备的抗冲击性能。进一步地,通过对金属件通电来带动锁定件运动的方式来实现壳组件的解锁,可以方便控制,并使得使用体验及可靠性得以提升。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a)为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壳组件处于收拢状态时的示意图;(b)为(a)中所示电子设备中,壳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23.图2为图1中(a)所示电子设备一视角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24.图3为图2所示电子设备中,锁定机构与限位结构配合将壳组件锁定时的示意图;
25.图4为图3中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26.图5为图3中所示结构中锁定机构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27.图6为图3所示电子设备中设置感应器时,感应器与驱动机构、金属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
彻全面。
29.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指包括但不限于经由以下任意一种或者数种连接方式连接的能够接收和/或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
30.(1)经由有线线路连接方式,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s,pstn)、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
31.(2)经由无线接口方式,如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
32.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电子设备可以被称为“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电子装置:
33.(1)卫星电话或蜂窝电话;
34.(2)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ystem,pcs)终端;
35.(3)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配备有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接收器的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
36.(4)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
37.(5)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等。
38.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包括壳组件100,壳组件100能够为安装于其上的元器件提供支撑、保护作用。例如,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电路板(图未示)、电池(图未示),电路板、电池均可以容置于壳组件100内部。电路板可以集成电子设备10的处理器、电源管理模块、存储单元和基带芯片等。电子设备10包括用于进行显示的柔性显示屏(图未示),柔性显示屏设于壳组件100,且与电路板通信连接,电池能够为柔性显示屏及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供电。当然,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摄像头模组(图未示),摄像头模组与电路板通信连接,电池能够为摄像头模组供电。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可以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10或者其他便携式电子设备10。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39.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壳组件100能够展开或收拢,从而使得尺寸得以改变。壳组件100在收拢至尺寸最小时呈如图1(a)所示的收拢状态,而在展开至尺寸最大时呈如图1(b)所示的展开状态。结合图1与图2所示,电子设备10包括锁定机构300,锁定机构300设于壳组件100,在壳组件100展开或收拢的过程中,锁定机构300能够将壳组件100锁定,使得壳组件100的尺寸无法改变,此外,锁定机构300还能够对壳组件100解锁,使得壳组件100的尺寸能够改变。
40.结合图2至图5所示,具体地,锁定机构300包括金属件310、作用件320及锁定件330。在壳组件100收拢或展开的过程中,作用件320对锁定件330施加第一作用力,以能够将壳组件100锁定。金属件310通电以对锁定件330施加与第一作用力方向相反的第二作用力,以解除壳组件100的锁定。可以理解,金属件310与作用件320能够对锁定件330施加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从而使锁定件330将壳组件100锁定或解锁。
41.上述电子设备10中,在壳组件100展开或收拢时,电子设备10的尺寸得以改变,从
而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通过锁定机构300将壳组件100锁定,在电子设备10在受到外界冲击力时,锁定机构300可以承受作用力,使得冲击力被壳组件100吸收,避免作用力直接传导至其他运动部件而产生大的相对运动而造成电子设备10的损坏,提高电子设备10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升电子设备10的抗冲击性能。进一步地,通过对金属件310通电来带动锁定件330运动的方式来实现壳组件100的解锁,可以方便控制,并使得使用体验及可靠性得以提升。
42.结合图1至图4所示,具体地,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壳组件100包括第一壳110和第二壳120,第二壳120和第一壳110能够相对运动,从而实现壳组件100的收拢或展开。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壳120和第一壳110滑动连接。换言之,第二壳120能够相对第一壳110滑动。如图4所示,第二壳体120沿x2方向相对第一壳110滑动的过程,即为壳组件100从收拢到展开的运动过程,第二壳体沿120沿x1方向相对第一壳110滑动的过程,即为壳组件100从展开到收拢的运动过程。
43.进一步,第二壳120能够相对第一壳110滑动至第一位置(如图1(a)所示)和第二位置(如图1(b)所示)。第二壳120在第二位置时,壳组件100呈展开状态,此时电子设备10具有相对较大的外形尺寸,进而可以获得相对较大的显示面积,以提升电子设备10的使用体验。第二壳120在第一位置时,壳组件100呈收拢状态,此时,电子设备10具有相对较小的外形尺寸,便于携带。
44.可以理解,锁定机构300安装于第一壳110,在金属件310与作用件320的作用下,锁定件330能够相对第一壳110运动,并阻挡第二壳120相对第一壳110运动,从而实现对壳组件100的锁定。
45.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金属件310与锁定件330连接。金属件310在通电时收缩以对锁定件330施加第二作用力,并在断电时伸长以撤销第二作用力。通过金属件310的通断电来实现收缩或伸长,进而对锁定件330施加作用力,以带动锁定件330运动。具体地,金属件310具有记忆功能,以在通电时温度升高而实现收缩,而在断电时温度降低而实现伸长。
46.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使金属件310通电以具有磁性,从而对锁定件330施加磁吸作用力,进而带动锁定件330运动以实现对壳组件100的解锁;而金属件310在断电后磁性消失,锁定件330在作用件320的作用下运动以实现对壳组件100的锁定。
47.结合图2至图5所示,进一步地,锁定机构300包括第一支架340,第一支架340开设有引导槽341,金属件310容置于引导槽341,并沿引导槽341延伸。可以理解,金属件310沿引导槽341的延伸方向延伸而具有长度方向,而金属件310在其长度方向上收缩或伸长。在金属件310收缩或伸长的过程中,引导槽341能够对金属件310起引导作用,以确保金属件310对锁定件330所施加作用力的方向维持恒定。进一步地,第一支架340安装于第一壳110。
48.具体地,金属件310为记忆金属线,以方便对金属件310形成牵引。进一步地,可以使金属件31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架340,另一端沿引导槽341延伸并与锁定件330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还可以使金属件310的两端均设置连接扣350,金属件310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扣350与第一支架340及锁定件330快速连接。进一步地,可以在连接扣350上形成限位柱351,而在第一支架340开设第一限位孔342,在锁定件330开设第二限位孔334,通过使限位柱351沿与金属件310的伸缩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插入第一限位孔342、第二限位孔334,从而实现金属件310与第一支架340、金属件310与锁定件330的快速连接。需要指出的是,金属
件310的两端需要与电源、电路板等电子元器件连接,以构成可供电流流通的回路。
49.进一步地,引导槽341弯折延伸呈“s”形。如此设置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使金属件310具有较大的长度,进而具有较大范围的伸缩量,以满足锁定件330的运动行程需要。而在引导槽341的弯折处,其内壁面呈平滑的弧面,以使金属件310在引导槽341内顺利的进行收缩或伸长。
50.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300包括第二支架360,第二支架360开设有导向槽361,锁定件330容置于导向槽361,并在导向槽361的引导下沿与第一作用力的方向相平行的方向相对第二支架360运动。通过设置第二支架360,以利用导向槽361对锁定件330进行导向,使锁定件330沿设定好的方向直线运动。进一步地,第二支架360安装于第一壳110,锁定件330相对第一壳110的运动方向垂直于第二壳120相对第一壳110的滑动方向。
51.具体地,作用件320容置于导向槽361,且具有弹性,作用件320的一端弹性作用于第二支架360,另一端弹性作用于锁定件330。可以理解,作用件320为弹性件,因而能够变形,锁定件330在第二作用力的作用下能够克服作用件320的弹性作用力运动,以将壳组件100解锁,而在该过程中,作用件320积蓄弹性势能,并能够在第二作用力撤销后驱动锁定件330运动,使锁定件330将壳组件100锁定。可以理解,导向槽361在对锁定件330起导向作用的同时,也为作用件320提供了安装空间,并为作用件320弹性作用于锁定件330创造了条件。可以理解,作用件320可以为弹簧、弹片、弹性垫等。
52.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作用件320还可以不为弹性件,例如,作用件320也可以和金属件310一样,通过通电的方式以对锁定件330施加第一作用力,此时,作用件320与金属件310需要执行相反的通断电操作,即作用件320在通电对锁定件330施加第一作用力时,金属件310需要断电,而在金属件310通电对锁定件330施加第二作用力时,作用件320需要断电。
53.具体在本技术中,锁定件330包括连接部331及与连接部331连接的锁定部332,连接部331与金属件310连接,作用件320套设于连接部331,并弹性作用于锁定部332。通过将作用件320套设于连接部331,从而使连接部331对作用件320起导向作用,进而确保作用件320沿既定方向伸缩变形,如此,可以避免作用件320在伸缩的过程中出现歪斜而造成锁定件330与导向槽361出现卡死的问题。
54.具体地,锁定件330可配置为金属材质,从而具有较大的结构强度,以在将壳组件100锁定后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力,进而使电子设备10的寿命得以提升。
55.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壳组件100依次设置有多个限位结构130,在壳组件100收拢或展开的过程中,锁定件330能够与多个限位结构130中的任何一个配合以将壳组件100锁定。可以理解,锁定件330与多个限位结构130中的其中一个配合,可以将壳组件100锁定于展开状态,而锁定件330与其他限位结构130相配合,可以将壳组件100锁定于除展开状态之外的其他状态,例如收拢状态,或者位于展开状态与收拢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即,壳组件100被锁定时可以处于展开状态,或者可以处于收拢状态,或者还可以处于展开状态与收拢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可以理解,多个限位结构130分别与锁定件330配合,都能够使壳组件100呈现不同程度的展开,而在展开状态下,壳组件100的展开程度达到最大。通过设置多个限位结构130,可以实现对壳组件100的多级锁定,多级锁定的方案能够使电子设备10满足用户的多种使用需求。
56.具体在本技术中,限位结构130为开设于壳组件100的卡槽,锁定件330在第一作用力的作用下伸入至卡槽内,以将壳组件100锁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使限位结构130为限位柱,而在锁定件330开设能够收容限位柱的卡槽,如此,也能够使锁定件330与限位结构130相配合以锁定壳组件100。
57.需要指出的是,当壳组件100受到使其展开或收拢的作用力时,在锁定件330的锁定下壳组件100完全无法进行尺寸改变,进而保持状态稳定,此时,壳组件100被锁定件330锁定。或者,当壳组件100受到使其展开或收拢的驱动作用力,且驱动作用力未超出一定范围时,在锁定件330的锁定下壳组件100无法进行尺寸改变,进而保持状态稳定,此时,壳组件100被锁定件330锁定,而在驱动作用力超出一定范围时,壳组件100即可突破锁定件330的锁定而进行尺寸改变。因此,锁定件330与多个限位结构130中的任何一个配合,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壳组件100的状态保持稳定而不发生随意改变。
58.在作用件320具有弹性,且弹性作用于锁定件330的实施例中,卡槽具有限位面131及与限位面131相对设置的引导面132,引导面132能够引导锁定件330从一个卡槽导出,且锁定件330在作用件320的作用下伸入另一个卡槽,限位面131能够与锁定件330相抵持,以阻挡锁定件330从卡槽导出。如此设置,在壳组件100受到驱动作用力时,引导面132能够作用于锁定件330,以使锁定件330克服作用件320的弹性作用而导出卡槽,从而实现对壳组件100的解锁,而随壳组件100的尺寸改变,锁定件330又能够在作用件320的弹性作用下,伸入与之对应的卡槽,若此时撤销壳组件100所受到的驱动作用力,则锁定件330又能够稳定地将壳组件100锁定。
59.具体在本技术中,壳组件100从收拢到展开的运动过程中,锁定件330能够沿引导面132从一个卡槽导出,并在作用件320的作用下伸入另一个卡槽。而壳组件100从展开到收拢的运动过程中,锁定件330能够与限位面131相抵持而无法从卡槽导出。如此,在电子设备10受到外部冲击力时,锁定件330能够与限位面131相抵持,以起到抵抗冲击的作用,在壳组件100从收拢到展开而尺寸逐渐增大时,人手对壳组件100施加较大的作用力即可使锁定件330克服作用件320的弹性作用而导出卡槽,这样就使得引导面132、锁定件330、作用件320相互配合以起到阻尼的作用,进而为使用者提供较为舒适的展开体验。此外,在需要将壳组件100收拢时,通过对金属件310通电,以使锁定件330运动而从卡槽内脱离出来,从而可实现壳组件100从收拢到展开、从展开到收拢两个方向上的解锁。
60.具体地,多个卡槽均开设于第二壳120体,第二壳120体开设有多个卡槽的位置呈锯齿状。进一步地,限位面131为与锁定件330的运动方向平行的平面,而引导面132为相对限位面131倾斜延伸的斜面,引导面132与相邻两个卡槽之间的连接面133平滑连接,以能够引导锁定件330顺利地从卡槽导出。进一步地,卡槽的口部的横截面积大于底部的横截面积,从而呈喇叭状。进一步地,锁定件330具有作用面333,作用面333相对锁定件330的运动方向倾斜,以能够与引导面132相互作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锁定件330伸入卡槽的部分还可以为球面。
61.结合图1至图6所示,具体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包括驱动机构400,驱动机构400设于壳组件100,并驱动壳组件100展开或收拢。可以理解,驱动机构400为壳组件100的展开或收拢提供动力。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省略驱动机构400,通过人手的推拉作用来使得壳组件100展开或收拢。
62.进一步地,驱动机构400设置于第一壳110,驱动机构400能够与第二壳120连接,以驱动第二壳120相对第一壳110运动,并在第二壳120相对第一壳110锁定时,驱动机构400与第二壳120之间的连接断开。可以理解,在壳组件100未被锁定时,驱动机构400与第二壳120连接,以能够对第二壳120施加相对第一壳110运动的驱动作用力,而在壳组件100被锁定时,通过使驱动机构400与第二壳120之间的连接断开,从而避免在壳组件100跌落时,冲击作用力传递至驱动机构400而导致驱动机构400损坏,进而对驱动机构400起到保护作用,此时,冲击力被壳组件100与锁定机构300自行吸收。
63.具体地,由于限位结构130为多个,因而壳组件100可以在多个状态下被锁定,此时,驱动机构400至少在壳组件100处于展开状态时与第二壳120断开连接,而在壳组件100被锁定于展开状态与收拢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时,锁定机构300可以不与第二壳120断开连接,也可以与第二壳120断开连接。
64.进一步地,电子设备10包括用于感应失重信号的感应器500,感应器500与金属件310通信连接,并在感应到失重信号时触发金属件310断电,锁定件330在作用件320的作用下将壳组件100锁定。感应器500与驱动机构400通信连接,并在感应到失重信号时触发驱动机构400动作,以使驱动机构400与第二壳120之间的连接断开。当壳组件100在展开或收拢的过程中,遇到跌落时,通过控制锁定件330对壳组件100进行锁定,以承受冲击力,同时通过控制驱动机构400与第二壳120断开连接,以阻止冲击力向驱动机构400的传递,从而对驱动机构400起到保护作用。
65.可以理解,感应器500与电路板600连接,电路板600与金属件310、驱动机构400连接。在感应器500感应到失重信号时,感应器500发送信号至电路板600,电路板600发出信号指令,以控制金属件310断电,使锁定件330在作用件320的作用下将壳组件100锁定,以承受冲击力,同时,电路板600发出信号指令,使驱动机构400动作以与第二壳120断开连接,进而阻断冲击力向驱动机构400的传递。
66.具体地,驱动机构400包括推杆(未示出)及能够驱动推杆往返运动的驱动件(未示出);第二壳120设有第一抵持面(未示出)及与第一抵持面相对的第二抵持面(未示出),部分推杆位于第一抵持面与第二抵持面之间,并能够在与第一抵持面或第二抵持面相抵持时带动第二壳120运动,而在未与第一抵持面及第二抵持面相抵持时与第二壳120断开连接。可以理解,推杆在驱动件的驱动作用下相对第一壳110运动,并在与第一抵持面相抵时推动第二壳120相对第一壳110运动,以使壳组件100从收拢到展开尺寸逐渐增大。而推杆在驱动件的反向驱动作用下相对第一壳110运动,并在与第二抵持面相抵时推动第二壳120相对第一壳110运动,以使壳组件100从展开到收拢尺寸逐渐减小。而壳组件100在展开或收拢的过程中,推杆仅能与第一抵持面与第二抵持面中的其中一个抵持,因而使得推杆能够在第一抵持面与第二抵持面之间具有空行程,即在该空行程范围内,推杆不与第一抵持面及第二抵持面中的任何一个接触,从而实现驱动机构400与第二壳120体的连接断开。
67.具体地,驱动件包括伺服电机、丝杆及螺母,丝杆与伺服电机输出轴连接,并在伺服电机的驱动下旋转,螺母设于丝杆上,且随丝杆的旋转而作直线移动。推杆连接于螺母,以随螺母直线运动。通过伺服电机的正转及翻转,可以实现推杆运动方向的改变。如此,在推杆与第一抵持面与第二抵持面中的其中一个抵持并带动第二壳120相对第一壳110运动的过程中,通过使伺服电机的旋转方向改变,以使推杆反向运动,从而不与第一抵持面及第
二抵持面相接触。在其他实施例中,丝杆及螺母还可以为替换为齿轮及与齿轮啮合的齿条,通过伺服电机带动齿轮旋转,进而带动齿条直线移动,再通过齿条带动推杆运动。
68.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中,锁定机构300为两个,两个锁定机构300相互配合,以对壳组件实现稳定地锁定。如图1所示,设定壳组件100沿电子设备10的宽度方向展开或收拢,则两个锁定机构300沿电子设备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以从壳组件100的相对两侧对壳组件100进行锁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300的个数还可以为其他任意数量。
69.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7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