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92317发布日期:2023-02-04 09:06阅读:36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可折叠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柔性显示屏由于其具有轻薄、不易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中。可折叠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的壳体装置,壳体装置一般包括两个壳体及连接在两个壳体之间的转轴组件,两个壳体通过转轴组件的形变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并带动柔性显示屏折叠或展开。
3.在传统的屏幕内折式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折叠时,柔性显示屏折叠于壳体装置的内侧,柔性显示屏的折弯部容易因被壳体装置过度挤压而发生损坏,导致柔性显示屏的可靠性较差,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壳体装置能够在折叠过程中自动避让形成水滴状或近似水滴状的容屏空间,使得壳体装置对屏幕的折叠动作稳定、挤压力较小,有利于降低屏幕因壳体装置的过度挤压而发生损坏的风险,使得屏幕和电子设备的可靠性较高,使用寿命较长。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具有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电子设备包括壳体装置和屏幕。壳体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转轴组件,转轴组件连接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能够通过转轴组件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以使壳体装置展开或折叠,转轴组件包括主轴、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
6.屏幕包括依次排布第一非折弯部、第一折弯部、第二非折弯部、第二折弯部、第三非折弯部、第三折弯部及第四非折弯部,第一非折弯部固定于第一壳体,第四非折弯部固定于第二壳体,第一折弯部对应部分第一壳体及部分第一支撑件设置且且能够相对活动,第二非折弯部固定于第一支撑件设置,第二折弯部对应部分第一支撑件、主轴及部分第二支撑件设置且能够相对活动,第三非折弯部固定于第二支撑件,第三折弯部对应部分第二支撑件及部分第二壳体设置且能够相对活动。
7.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壳体装置展平,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分别位于主轴的两侧,屏幕展平。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壳体装置折叠,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位于主轴的同一侧,且在靠近主轴的方向上远离彼此,第一支撑件、主轴及第二支撑件共同形成容屏空间,屏幕折叠于壳体装置的内侧,屏幕部分位于容屏空间,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及第三折弯部发生弯折。
8.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轴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架、第一连接臂、第一摆臂、第二固定架、第二连接臂以及第二摆臂;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第一壳体,第二固定架固定连接第二壳体;第一连接臂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连接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主轴,第一连接臂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第一摆臂包括转动端和滑动端,第一摆臂的转动端转动
连接主轴,第一摆臂的滑动端滑动连接主轴;第二连接臂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连接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主轴,第二连接臂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第二摆臂包括转动端和滑动端,第二摆臂的转动端转动连接主轴,第二摆臂的滑动端滑动连接主轴;第一支撑件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且滑动连接第一摆臂的滑动端;第二支撑件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且滑动连接第二摆臂的滑动端。
9.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固定架包括第一弧形槽,第一摆臂的滑动端插设有底部转轴;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弧形臂及第一导向臂,第一弧形臂和第一导向臂固定于第一支撑板的下方,第一导向臂设有第一导向滑槽;第一弧形臂安装于第一弧形槽,底部转轴安装于第一导向滑槽。
10.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导向滑槽具有近轴端和远轴端,近轴端相对远轴端靠近主轴且靠近第一支撑板;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底部转轴滑动至远轴端;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底部转轴滑动至近轴端。
11.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轴组件还包括阻尼组件,阻尼组件安装于主轴,阻尼组件连接第一摆臂的转动端和第二摆臂的转动端,阻尼组件用于在第一摆臂与第二摆臂相对转动的过程中提供阻尼力。
12.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轴组件还包括多个同步齿轮,各同步齿轮均转动连接主轴,第一摆臂的转动端通过多个同步齿轮啮合连接第二摆臂的转动端。
13.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摆臂还包括连接段,第一摆臂的连接段连接第一摆臂的转动端与第一摆臂的滑动端;第二摆臂还包括连接段,第二摆臂的连接段连接第二摆臂的转动端与第二摆臂的滑动端;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第一摆臂的连接段、主轴、第二摆臂的连接段及第二支撑板共同形成容屏空间。
14.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背盖,背盖固定于主轴;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遮挡背盖;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背盖相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露出。
15.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屏幕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二折弯部连接第二非折弯部的端部形成第一圆弧段,第二折弯部的中部形成第二圆弧段,第二折弯部连接第三非折弯部的端部形成第三圆弧段,第一圆弧段、第二圆弧段及第三圆弧段平滑过渡,且圆心均位于屏幕的内侧;第一折弯部形成第四圆弧段,第三折弯部形成第五圆弧段,第四圆弧段和第五圆弧段的圆心均位于屏幕的外侧;第一非折弯部、第二非折弯部、第三非折弯部及第四折弯部为平直段。
16.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胶层、第二胶层、第三胶层以及第四胶层,第一胶层连接第一壳体与屏幕的第一非折弯部,第二胶层连接第二壳体与屏幕的第四非折弯部,第三胶层连接第一支撑件与第一折弯部,第四胶层连接第二支撑件与第三折弯部;第三胶层和第四胶层的刚度大于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的刚度。
17.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胶层和第四胶层为强胶层,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为弱胶层;强胶层的模量大于弱胶层的模量;和/或,强胶层呈连续的长条形;和/或,弱胶层包括一个或多个镂空区域,以形成图案化结构。
18.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转轴连接组件,转轴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且固定连接屏幕的第二非折弯部,
第二连接组件固定连接第二支撑件,且固定连接屏幕的第三非折弯部。
19.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基材层、第一粘接层、第一绝缘层、第二粘接层以及第二绝缘层;第一基材层为金属片;第一粘接层和第一绝缘层均固定于第一基材层的下表面,第一粘接层粘接第一支撑件,第一绝缘层位于第一粘接层靠近主轴的一侧,第一绝缘层采用绝缘材料;第二粘接层和第二绝缘层均固定于第一基材层的上表面,第二粘接层粘接屏幕的第二非折弯部,第二绝缘层位于第一粘接层靠近主轴的一侧,第二绝缘层采用绝缘材料。
20.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件还包括至少一个补强层,至少一个补强层固定于第一基材层的下表面,补强层的基材层为金属片。
21.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转轴连接组件,转轴连接组件包括软胶件,软胶件的两侧分别滑动连接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软胶件连接屏幕的折弯部。
22.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轴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硬质条、第二硬质条、多个第一拉钩、多个第一滑钩、多个第二拉钩以及多个第二滑钩;第一硬质条固定于软胶件的一侧,多个第一拉钩和多个第一滑钩固定于第一硬质条,多个第一拉钩连接第一支撑件,以使第一硬质条与第一支撑件在第一支撑件的厚度方向上彼此固定,多个第一滑钩滑动连接第一支撑件,以使第一硬质条能够相对第一支撑件在垂直于主轴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滑动;第二硬质条固定于软胶件的另一侧,多个第二拉钩和多个第二滑钩固定于第二硬质条,多个第二拉钩连接第二支撑件,以使第二硬质条与第二支撑件在第二支撑件的厚度方向上彼此固定,多个第二滑钩滑动连接第二支撑件,以使第二硬质条能够相对第二支撑件在垂直于主轴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滑动。
23.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屏幕包括柔性显示屏和承载板,承载板固定于柔性显示屏的非显示侧,承载板的刚度大于柔性显示屏的刚度。
24.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承载板包括沿第四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板部、第二板部、第三板部、第四板部以及第五板部;第三板部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和多个第二通孔;多个第一通孔位于第三金属板的底部且贯穿第三板部,多个第一通孔沿第四方向彼此间隔排布,第一通孔呈长条形且沿第三方向延伸,第三方向垂直于第四方向,第一通孔的一端延伸至第三金属板的底部端面;多个第二通孔位于第三金属板的顶部且贯穿第三板部,多个第二通孔沿第四方向彼此间隔排布,第二通孔呈长条形且沿第三方向延伸,第二通孔延伸至第三金属板的顶部端面;第二板部设有多个第一长条凹槽,多个第一长条凹槽的开口位于承载板的下表面,多个第一长条凹槽沿第四方向彼此间隔排布,各第一长条凹槽沿第第三方向延伸,且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二板部的底部端面和顶部端面;第四板部设有多个第二长条凹槽,多个第二长条凹槽的开口位于承载板的下表面,多个第二长条凹槽沿第四方向彼此间隔排布,各第二长条凹槽沿第三方向延伸,且两端分别延伸至第四板部的底部端面和顶部端面。
25.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承载板包括沿第四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板部、第二板部、第三板部、第四板部以及第五板部;第三板部设有多个长条通孔组,多个长条通孔组沿第三方向排布,第三方向垂直于第四方向,每个长条通孔组均包括沿第四方向彼此间隔排布的多个长条通孔,各长条通孔均大致呈条形且沿第三方向延伸,各长条通孔均贯穿第三板部;第二板部设有多个第一长条凹槽,多个第一长条凹槽的开口位于承载板的下表面,多个第
一长条凹槽沿第四方向彼此间隔排布,各第一长条凹槽沿第三方向延伸,且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二板部的底部端面和顶部端面;第四板部设有多个第二长条凹槽,多个第二长条凹槽的开口位于承载板的下表面,多个第二长条凹槽沿第四方向彼此间隔排布,各第二长条凹槽沿第三方向延伸,且两端分别延伸至第四板部的底部端面和顶部端面。
26.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的两个长条通孔组的多个长条通孔交错排布。
27.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第一长条凹槽位于第二板部靠近第一板部的一侧,多个第二长条凹槽位于第四板部靠近第五板部的一侧。
28.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承载板采用铝基复合材料或镁基复合材料,铝基复合材料或镁基复合材料包括增强颗粒,承载板的材料密度小于或等于4.0g/cm3,弹性模量大于或等于80gpa,屈服强度大于或等于300mpa,导热系数高大于或等于90w/(m
·
℃)。
29.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增强颗粒为碳化硅、氧化铝、碳化硼、碳纳米管、石墨烯、碳化铬、硼化硅、硼化钛或碳化钛。
30.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屏幕包括柔性显示屏和软胶支撑件,软胶支撑件位于柔性显示屏的非显示侧,且固定于柔性显示屏的折弯区。
31.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软胶支撑件设有彼此间隔排布的多个长条凹槽,多个长条凹槽的排布方向垂直于各长条凹槽的延伸方向。
32.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软胶支撑件包括软胶件和加强件,软胶件固定连接柔性显示屏,加强件固定于或嵌设于软胶件背向柔性显示屏的一侧,加强件的刚度大于软胶件的刚度。
33.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加强件为金属片,加强件设有通孔结构和/或凹槽结构。
34.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软胶支撑件的端部过盈连接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
35.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包括屏幕支撑件,屏幕支撑件包括第一硬质板、第二硬质板及连接在第一硬质板与第二硬质板之间的软胶件,第一硬质板固定连接第一壳体,第二硬质板固定连接第二壳体,软胶件对应转轴组件设置,屏幕固定于屏幕支撑件背向转轴组件的一侧。
36.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软胶件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拉手部和第二拉手部,第一硬质板靠近软胶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定位块,第一定位块嵌入第一拉手部,第二硬质板靠近软胶件的一侧设有第二定位块,第二定位块嵌入第二拉手部。
37.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轴组件还包括第一防护件、第二防护件、第一防护壳及第二防护壳,第一防护件和第二防护件分别安装于转轴组件的两端,第一防护壳安装于第一壳体的边缘,第二防护壳安装于第二壳体的边缘,第一防护件、第一防护壳、第二防护件及第二防护壳环绕屏幕设置,且共同遮挡屏幕的边缘。
38.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防护件包括硬质件、连接件及软胶件,硬质件通过连接件与软胶件连接,硬质件插接主轴,软胶件遮挡屏幕的部分边缘,且能够随屏幕弯折。
39.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防护壳包括遮挡框部和连接遮挡框部的安装框部,安装框部安装于第一壳体的边缘,遮挡框部遮挡屏幕的部分边缘、第一防护件的一端及第二防护件的一端。
40.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软胶件包括防护部、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分别连接防护部的两端,防护部遮挡屏幕的部分边缘,第一限位部位于转
轴组件与第一壳体之间,第一防护壳遮挡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位于转轴组件与第二壳体之间,第二防护壳遮挡第二限位部。
41.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电子设备的厚度在一端向另一端的方向上减薄;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电子设备的厚度在近轴端向远轴端的方向上减薄。
附图说明
42.图1a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b是图1a所示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44.图2是图1a所示电子设备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45.图3a是图1a所示电子设备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46.图3b是图1b所示电子设备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47.图4a是图1b所示电子设备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48.图4b是图1b所示电子设备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49.图4c是图1b所示电子设备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50.图4d是图1b所示电子设备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51.图4e是图1b所示电子设备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52.图4f是图1b所示电子设备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53.图4g是图1b所示电子设备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54.图5a是图2所示转轴组件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55.图5b是图5a所示转轴组件处于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56.图6是图5a所示转轴组件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57.图7a是图5a所示主轴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58.图7b是图7a所示主轴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59.图8a是图7a所示主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60.图8b是图8a所示主轴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61.图9a是图7a所示主轴沿a1-a1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62.图9b是图7a所示主轴沿b1-b1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63.图10a是图7a所示主轴沿c1-c1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64.图10b是图7a所示主轴沿d1-d1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65.图11是图7a所示主轴在e处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66.图12是图6所示多个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67.图13是图12所示多个连接组件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68.图14是图13所示第一固定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69.图15是图13所示第二固定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70.图16是图13所示第一连接臂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71.图17是图13所示第二连接臂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72.图18是图13所示第一摆臂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73.图19是图13所示第二摆臂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74.图20是图13所示第一阻尼组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75.图21a是图20所示第一阻尼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76.图21b是图21a所示第一阻尼组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77.图22是图12所示底部连接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78.图23是图6所示底部连接组件与主轴的底部罩体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79.图24a是图6所示底部连接组件与主轴的组装结构沿a2-a2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80.图24b是图24a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81.图25a是图6所示底部连接组件与主轴的组装结构沿b2-b2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82.图25b是图25a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83.图26a是图6所示底部连接组件与主轴的组装结构沿g-g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84.图26b是图26a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85.图27是图13所示第三固定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86.图28是图13所示第四固定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87.图29是图13所示第三连接臂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88.图30是图13所示第四连接臂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89.图31是图13所示第三摆臂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90.图32是图13所示第四摆臂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91.图33是图6所示中部连接组件与主轴的底部罩体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92.图34a是图6所示中部连接组件与主轴的组装结构沿c2-c2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93.图34b是图34a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94.图35a是图6所示中部连接组件与主轴的组装结构沿d2-d2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95.图35b是图35a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96.图36a是图6所示中部连接组件与主轴的组装结构沿h-h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97.图36b是图36a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98.图37是图6所示顶部连接组件与主轴的顶部罩体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99.图38a是图6所示第一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100.图38b是图38a所示第一支撑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01.图39a是图38a所示第一支撑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02.图39b是图38b所示第一支撑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03.图40a是图6所示第二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104.图40b是图40a所示第二支撑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05.图41a是图5a所示转轴组件沿j-j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06.图41b是图41a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07.图42a是图5a所示转轴组件沿k-k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08.图42b是图42a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09.图43a是图5a所示转轴组件沿b3-b3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10.图43b是图43a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11.图44a是图5a所示转轴组件沿l-l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12.图44b是图44a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13.图45a是图5a所示转轴组件沿m-m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14.图45b是图45a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15.图46a是图5a所示转轴组件沿d3-d3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16.图46b是图46a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17.图47是图2所示背盖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18.图48是图47所示背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19.图49a是图5a所示转轴组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20.图49b是图2所示转轴组件与背盖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121.图50a是图2所示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转轴组件及背盖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122.图50b是图50a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23.图51a是图49b所示结构沿n-n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24.图51b是图49b所示结构沿p-p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25.图52a是图2所示转轴连接组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26.图52b是图52a所示转轴连接组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27.图53是图52a所示转轴连接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28.图54是图53所示第一补强层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29.图55是图2所示转轴连接组件与转轴组件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130.图56是图55所示组装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31.图57a是图55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32.图57b是图56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33.图58a是图2所示转轴连接组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134.图58b是图58a所示转轴连接组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35.图59a是图2所示转轴连接组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136.图59b是图59a所示转轴连接组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37.图60a是图2所示转轴连接组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138.图60b是图60a所示转轴连接组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39.图61a是图2所示转轴连接组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140.图61b是图61a所示转轴连接组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41.图62是图2所示转轴连接组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142.图63a是图2所示转轴连接组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143.图63b是图63a所示转轴连接组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44.图64a是图2所示转轴连接组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145.图64b是图64a所示转轴连接组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46.图65是图2所示第一壳体、转轴组件、第二壳体及转轴连接组件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147.图66是图1a所示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48.图67是图66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49.图68是图66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50.图69是图68所示电子设备的屏幕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51.图70a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弱胶层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
152.图70b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弱胶层在再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
153.图70c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弱胶层在再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
154.图70d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弱胶层在再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
155.图70e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弱胶层在再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
156.图70f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弱胶层在再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
157.图71是图67所示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158.图72a是图2所示屏幕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59.图72b是图72a所示屏幕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160.图73是图72b所示承载板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61.图74是图73所示承载板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62.图75是图72b所示承载板与防护膜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163.图76a是72a所示承载板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164.图76b是图76a所示承载板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65.图77是图76a所示承载板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66.图78是图72a所示承载板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167.图7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载板的部分扫描电镜图;
168.图8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载板的制备方法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169.图81是图1a所示电子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170.图82是图66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71.图83a是图81所示第一防护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72.图83b是图83a所示第一防护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73.图84a是图83a所示第一防护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74.图84b是图83a所示第一防护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75.图85是图83b所示第一防护件沿q-q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76.图86是图1a所示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77.图87是图86所示结构沿r1-r1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78.图88是图86所示屏幕与第一防护件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79.图89a是图2所示第一防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180.图89b是图89a所示第一防护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81.图90是图1a所示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82.图91是图90沿r2-r2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83.图92是图91所示第一防护件、第一防护壳、第二防护壳及屏幕处于闭合状态时的
结构示意图;
184.图9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屏幕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185.图94a是图93所示软胶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186.图94b是图94a所示软胶支撑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87.图9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88.图96是图95所示电子设备沿s-s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89.图97a是图94a所示软胶支撑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190.图97b是图97a所示软胶支撑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91.图98是图97a所示软胶支撑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92.图99是图98所示加强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93.图100a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轴连接组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194.图100b是图100a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95.图101是图100a所示转轴连接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96.图10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组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97.图103a是图100a所示转轴连接组件与图102所示转轴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98.图103b是图103a所示结构在另一角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99.图104a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支撑件;
200.图104b是图104a所示屏幕支撑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01.图105是图104a所示屏幕支撑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2.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以下各个实施例进行描述。
203.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其中,“固定连接”是指彼此连接且连接后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应理解,当部件a通过部件b与部件c固定连接时,允许由于部件a、部件b及部件c本身的形变而产生的相对位置关系变化。“转动连接”是指彼此连接且连接后能够相对转动。“滑动连接”是指彼此连接且连接后能够相对滑动。其中,两个部件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得到一体化结构是指,在在形成两个部件中的其中一个部件的过程中,该部件即与另一个部件连接在一起,不需要通过再次加工(如粘接、焊接、卡扣连接、螺钉连接)方式将两个部件连接在一起。
204.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位用语,例如,“上”、“下”、“侧面”、“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位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技术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
205.术语“多个”是指至少两个。术语“以上”包括本数。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术语“第一”、“第二”等用词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暗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
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206.请结合参阅图1a和图1b,图1a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0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b是图1a所示电子设备1000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07.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包括壳体装置100和屏幕200,屏幕200安装于壳体装置100。如图1a所示,壳体装置100可以展开至打开状态;如图1b所示,壳体装置100还可以折叠至闭合状态。其中,壳体装置100还可以展开或折叠至中间状态,中间状态可以为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的任意状态。屏幕200随壳体装置100运动,壳体装置100可以带动屏幕200展开或折叠,以使电子设备1000能够展开至打开状态,或者折叠至闭合状态。其中,电子设备1000处于闭合状态时,屏幕200位于壳体装置100内侧。
208.在本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00处于打开状态时,屏幕200展平,屏幕200能够进行全屏显示,使得电子设备1000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以提高用户的观看体验和操作体验。当电子设备1000处于闭合状态时,电子设备1000的平面尺寸较小,便于用户携带和收纳。
209.一些实施例中,屏幕200可以集成有显示功能和触摸感测功能。屏幕200的显示功能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屏幕200的触摸感测功能用于感测用户的触摸动作,以实现人机交互。示例性的,屏幕200包括可以弯折的柔性显示屏。其中,柔性显示屏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屏、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 diode,fled)显示屏、miniled显示屏、microled显示屏、micro-oled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屏等。
210.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多个部件(图中未示出),多个部件安装于壳体装置100内部。多个部件例如可以包括处理器、内部存储器、外部存储器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充电管理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电池、天线、通信模块、摄像头、音频模块、扬声器、受话器、麦克风、耳机接口、传感器模块、按键、马达、指示器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等。
211.其中,处理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212.其中,处理器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
213.其中,充电管理模块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在一些有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可以通过usb接口接收有线充电器的充电输入。在一些无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可以通过电子设备
1000的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无线充电输入。充电管理模块为电池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为电子设备1000供电。其中,电池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214.电源管理模块用于连接电池、充电管理模块与处理器。电源管理模块接收电池和/或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入,为其他部件供电。电源管理模块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也可以设置于处理器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和充电管理模块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器件中。
215.其中,电子设备10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通信模块以及处理器等实现。天线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天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天线可以彼此独立工作,也可以组合工作。电子设备10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
216.电子设备1000的天线和通信模块耦合,使得电子设备10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通信模块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通信模块经由天线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无线通信模块还可以从处理器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中。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217.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蓝牙(bluetooth,bt)、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和/或红外技术(infrared,ir)技术等。
218.其中,电子设备1000可以通过摄像头和处理器实现拍摄功能。摄像头用于捕获图像或视频。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用于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摄像头。处理器用于控制摄像头进行拍摄或录像,还用于将摄像头输出的电信号转换成图像信号。其中,摄像头可以实现自动对焦功能、光学防抖功能等。
219.其中,电子设备10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扬声器、受话器、麦克风、耳机接口以及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220.音频模块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
模块可以设置于处理器中,或将音频模块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中。
221.扬声器,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电子设备1000可以通过扬声器收听音乐,或收听免提通话。
222.受话器,也称“听筒”,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当电子设备1000接听电话或语音信息时,可以通过将受话器靠近人耳接听语音。
223.麦克风,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当拨打电话或发送语音信息时,用户可以通过人嘴靠近麦克风发声,将声音信号输入到麦克风。电子设备1000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麦克风。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可以设置两个麦克风,除了采集声音信号,还可以实现降噪功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还可以设置三个,四个或更多麦克风,实现采集声音信号,降噪,还可以识别声音来源,实现定向录音功能等。
224.耳机接口用于连接有线耳机。耳机接口可以是usb接口,也可以是3.5mm的开放移动电子设备1000平台(open mobile terminal platform,omtp)标准接口,美国蜂窝电信工业协会(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the usa,ctia)标准接口。
225.其中,内部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的指令,从而执行电子设备10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内部存储器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电子设备10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
226.其中,外部存储器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电子设备100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与处理器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227.其中,传感器模块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气压传感、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骨传导传感器等。
228.压力传感器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可以设置于屏幕200。当有触摸操作作用于屏幕200,电子设备1000根据压力传感器检测触摸操作强度。电子设备1000也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计算触摸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作用于相同触摸位置,但不同触摸操作强度的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操作指令。例如:当有触摸操作强度小于第一压力阈值的触摸操作作用于短消息应用图标时,执行查看短消息的指令。当有触摸操作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的触摸操作作用于短消息应用图标时,执行新建短消息的指令。
229.陀螺仪传感器可以用于确定电子设备1000的运动姿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陀螺仪传感器确定电子设备1000围绕三个轴的角速度。陀螺仪传感器可以用于拍摄防抖。示例性的,当按下快门,陀螺仪传感器b检测电子设备1000抖动的角度,根据角度计算出镜头模组需要补偿的距离,让镜头通过反向运动抵消电子设备1000的抖动,实现防抖。陀螺
仪传感器还可以用于导航,体感游戏场景。
230.气压传感器用于测量气压。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通过气压传感器测得的气压值计算海拔高度,辅助定位和导航。
231.磁传感器包括霍尔传感器。电子设备1000可以利用磁传感器检测翻盖皮套的开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00是翻盖机时,电子设备1000可以根据磁传感器检测翻盖的开合。进而根据检测到的皮套的开合状态或翻盖的开合状态,设置翻盖自动解锁等特性。
232.加速度传感器可检测电子设备1000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当电子设备1000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还可以用于识别电子设备1000姿态,应用于横竖屏切换,计步器等应用。
233.距离传感器用于测量距离。电子设备1000可以通过红外或激光测量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拍摄场景,电子设备1000可以利用距离传感器测距以实现快速对焦。
234.接近光传感器可以包括例如发光二极管和光检测器,例如光电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可以是红外发光二极管。电子设备1000通过发光二极管向外发射红外光。电子设备1000使用光电二极管检测来自附近物体的红外反射光。当检测到充分的反射光时,可以确定电子设备1000附近有物体。当检测到不充分的反射光时,电子设备1000可以确定电子设备1000附近没有物体。电子设备1000可以利用接近光传感器检测用户手持电子设备1000贴近耳朵通话,以便自动熄灭屏幕200达到省电的目的。接近光传感器也可用于皮套模式,口袋模式自动解锁与锁屏。
235.环境光传感器用于感知环境光亮度。电子设备1000可以根据感知的环境光亮度自适应调节屏幕200亮度。环境光传感器也可用于拍照时自动调节白平衡。环境光传感器还可以与接近光传感器配合,检测电子设备1000是否在口袋里,以防误触。
236.指纹传感器用于采集指纹。电子设备1000可以利用采集的指纹特性实现指纹解锁,访问应用锁,指纹拍照,指纹接听来电等。
237.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温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执行温度处理策略。例如,当温度传感器上报的温度超过阈值,电子设备1000执行降低位于温度传感器附近的处理器的性能,以便降低功耗实施热保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温度低于另一阈值时,电子设备1000对电池加热,以避免低温导致电子设备1000异常关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当温度低于又一阈值时,电子设备1000对电池的输出电压执行升压,以避免低温导致的异常关机。
238.触摸传感器,也称“触控面板”。触摸传感器可以设置于屏幕200,由触摸传感器与屏幕200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屏幕200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也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1000的表面,与屏幕200所处的位置不同。
239.骨传导传感器可以获取振动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传感器可以获取人体声部振动骨块的振动信号。骨传导传感器也可以接触人体脉搏,接收血压跳动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传感器也可以设置于耳机中,结合成骨传导耳机。音频模块可以基于骨传导传感器获取的声部振动骨块的振动信号,解析出语音信号,实现语音功能。处理器可以基
于骨传导传感器获取的血压跳动信号解析心率信息,实现心率检测功能。
240.其中,按键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电子设备1000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电子设备10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241.其中,马达可以产生振动提示。马达可以用于来电振动提示,也可以用于触摸振动反馈。例如,作用于不同应用(例如拍照、音频播放等)的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作用于屏幕200不同区域的触摸操作,马达也可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不同的应用场景(例如:时间提醒、接收信息、闹钟、游戏等)也可以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触摸振动反馈效果还可以支持自定义。
242.其中,指示器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
243.其中,sim卡接口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或从sim卡接口拔出,实现和电子设备1000的接触和分离。电子设备1000可以支持一个或多个sim卡接口。sim卡接口可以支持nano sim卡、micro sim卡、sim卡等。同一个sim卡接口可以同时插入多张卡。多张卡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sim卡接口也可以兼容不同类型的sim卡。sim卡接口也可以兼容外部存储卡。电子设备1000通过sim卡和网络交互,实现通话以及数据通信等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采用esim,即:嵌入式sim卡。esim卡可以嵌在电子设备1000中,不能和电子设备1000分离。
244.其中,电子设备1000可以具有比上文描述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多个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245.应理解,在本实施例中,以电子设备1000为两折结构为例进行说明,也即,电子设备1000包括两个平板部分以及连接在两个平板部分之间的折弯部分;两个平板部分可以相向转动至相互层叠(对应于前文闭合状态),使电子设备1000呈现两层的形态;两个平板部分也可以相背转动至展平(对应于前文打开状态)。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也可以为三折以上结构等,也即,电子设备1000包括三个以上平板部分,相邻的两个平板部分之间通过折弯部分连接,相邻的两个平板可以相对转动至相互层叠或相背转动至展平。当电子设备1000为三折以上结构时,电子设备1000的结构可以参阅本实施例两折结构的描述进行适应性设计,本技术对此不再赘述。
246.请结合参阅图1a、图1b以及图2,图2是图1a所示电子设备1000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247.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装置100包括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转轴组件2、转轴连接组件3、第一防护件41、第二防护件42、第一防护壳43、第二防护壳44以及背盖5。
248.其中,转轴组件2可以连接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之间。转轴组件2可以发生运动,以使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能够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应理解,电子设备1000处于打开状态时,屏幕200、壳体装置100及壳体装置100的各部件对应地处于打开状态;电子设备1000处于闭合状态时,屏幕200、壳体装置100及壳体装置100的各部件对应地处于闭合状态。
249.其中,转轴连接组件3位于转轴组件2的上方,且固定连接转轴组件2。屏幕200位于
第一壳体11、转轴连接组件3及第二壳体12的上方,且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1、转轴连接组件3及第二壳体12。转轴连接组件3既用于连接转轴组件2与屏幕200,还用于为屏幕200提供平整度较佳的支撑环境,以提高屏幕200的可靠性。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定义与屏幕200的出光方向相同的朝向为“上”,与屏幕200的出光方向相反的朝向为“下”。屏幕200能够跟随第一壳体11、转轴组件2及第二壳体12运动,从而实现展开和折叠。
250.其中,第一防护件41和第二防护件42均分别安装于转轴组件2的两端,第一防护件41的部分结构位于屏幕200的部分边缘上方,第二防护件42的部分结构位于屏幕200的另一部分边缘上方,第一防护件41的部分结构和第二防护件42的部分结构能够随屏幕200的运动而发生适应性变形。第一防护壳43大致呈“匚”形,第一防护壳43安装于第一壳体11的边缘,跟随第一壳体11运动。第一防护壳43的部分结构位于屏幕200的另一部分边缘上方。第二防护壳44大致呈反“匚”形,第二防护壳44安装于第二壳体12,跟随第二壳体12运动。第二防护壳44的部分结构位于屏幕200的另一部分边缘上方。第一防护件41、第一防护壳43、第二防护件42及第二防护壳44共同形成防护组件4,防护组件4环绕屏幕200的边缘设置,用于共同保护屏幕200的边缘,以降低屏幕200发生翘起等损坏,以提高屏幕200的可靠性。
251.其中,电子设备100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之间的夹角可以大致呈180
°
,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展平,第一防护壳43跟随第一壳体11活动,第二防护壳44跟随第二壳体12活动,第一防护壳43与第二防护壳44展平,屏幕200呈现展平形态。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之间的角度也可以相对180
°
存在少许偏差,例如165
°
、177
°
或者185
°
等,这种情况也认为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展平。其中,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的夹角,定义为第一壳体11的上侧与第二壳体12的上侧之间的夹角。
252.电子设备100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之间的夹角可以大致呈0
°
,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折叠,第一防护壳43跟随第一壳体11活动,第二防护壳44跟随第二壳体12活动,第一防护壳43与第二防护壳44折叠至合拢状态,屏幕200呈现折叠形态。示例性的,第一防护壳43与第二防护壳44呈合拢状态时,两者可以相互接触,以实现定位。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护壳43与第二防护壳44呈合拢状态时,两者也可以相互靠近,且两者之间存在微小缝隙,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253.其中,背盖5位于转轴组件2的下方,且固定连接转轴组件2。电子设备100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共同遮盖背盖5,背盖5隐藏于转轴组件2与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2之间。电子设备1000处于闭合状态时,背盖5相对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露出,背盖5形成电子设备1000的外观件的一部分,背盖5能够遮挡转轴组件2,以提高电子设备1000的外观一致性和美观性,也便于用户握持电子设备1000。
254.可以理解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为壳体件,用于安装和固定电子设备1000的其他部件,具有多样化的结构,本技术实施例只简要地对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部分结构做示例性说明,附图中也进行简化示意,本技术实施例不对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具体结构作严格限定。
255.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可以包括第一中框和第一后盖,第一中框连接于转轴组件2的一侧,第一后盖位于第一中框的下方且固定连接第一中框。第一后盖形成电子设备1000的外观件的一部分。示例性的,第一后盖可以为保护盖板,用于保护位于第一壳体11内
部的器件,也用于呈现电子设备1000的部分外观。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后盖也可以包括透明盖板和显示屏,以实现显示功能和/或触控功能。
256.第二壳体12可以包括第二中框和第二后盖,第二中框连接于转轴组件2的另一侧,第二后盖位于第二中框的下方且固定连接第二中框。第二后盖形成电子设备1000的外观件的一部分。示例性的,第二后盖可以为保护盖板,用于保护位于第二壳体12内部的器件,也用于呈现电子设备1000的部分外观。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后盖也可以包括透明盖板和显示屏,以实现显示功能和/或触控功能。
257.其中,第一中框和/或第二中框可以包括金属部分和塑料部分,通过膜内注塑(in-mold decoration,imd)成型方式一体成型。第一后盖和/或第二后盖为保护盖板时,可以采用玻璃材料或金属材料,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258.其中,第一中框和第二中框均包括边框部分和中板部分,边框部分形成电子设备1000的外观件的一部分,中板部分位于边框部分的内侧,中板部分可以设有多个凸起、凹槽等安装结构,用于与电子设备1000的其他部件配合,以使其他部分安装于第一壳体11和/或第二壳体12。
259.其中,电子设备1000的外观件(包括第一中框的边框部分、第一后盖、第二中框的边框部分以及第二后盖)上,可以设置多个通孔,多个通孔用于使安装于壳体装置100内的多个部件,能够实现与电子设备1000外部的交互。多个通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包括:对应于usb接口的usb插孔、对应于摄像头的摄像孔、对应于扬声器的扬声孔、对应于受话器的受话孔、对应于麦克风的麦克风孔、对应于耳机接口的耳机插孔、对应于按键的按键孔、对应于指示器的指示灯孔以及对应于sim卡接口的sim卡插孔。其中,各类通孔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外观件也可以包括更少类或更多类通孔。其中,电子设备1000的外观件还可以包括多个非信号屏蔽区,使得天线能够通过非信号屏蔽区收发电磁波。
260.在本技术中,第一壳体11和第一防护壳43可以共同形成壳体装置100的第一壳部,第二壳体12和第二防护壳44可以共同形成壳体装置100的第二壳部。第一壳部的外观结构及第二壳部的外观结构,呈现出电子设备1000的部分外观结构。
261.以下进行举例说明。
262.请结合参阅图3a和图3b,图3a是图1a所示电子设备1000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b是图1b所示电子设备1000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63.一些实施例中,定义第一防护壳43背向第一壳体11的上端所在平面为基准面,定义垂直于该基准面的方向为电子设备1000的厚度方向。其中,第一防护壳43背向第一壳体11的上端可以为凸棱结构的端点处或者平整的上表面。电子设备100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二防护壳44背向第二壳体12的上端与第一防护壳43的上端齐平,第二防护壳44的上端也位于基准面中。电子设备100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二防护壳44的上端可以接触第一防护壳43的上端。此时,第二防护壳44的上端也位于基准面中。
264.其中,结合图3a和图3b,在本技术中,定义部件的靠近转轴组件2的一端为近轴端,部件的远离转轴组件2的一端为远轴端。其中,电子设备100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壳部100a的近轴端和第二壳部100b的近轴端位于第一壳部100a的远轴端与第二壳部100b的远轴端之间;电子设备100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壳部100a的近轴端与第二壳部100b的近轴端同侧设置,第一壳部100a的远轴端与第二壳体12的远轴端同侧设置。
265.示例性的,电子设备1000处于打开状态时,在第一壳部100a的远轴端向第二壳部100b的远轴端的方向上,电子设备1000的厚度减薄;电子设备1000处于闭合状态时,电子设备1000的厚度在近轴端向远轴端的方向上减薄。第一壳部100a的远轴端的厚度大于第一壳部100a的近轴端的厚度,第一壳部100a的近轴端的厚度略大于第二壳部100b的近轴端的厚度,第二壳部100b的近轴端的厚度大于第二壳部100b的远轴端的厚度。示例性的,第一壳部100a和第二壳部100b的厚度变化可以是渐变。
266.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呈现厚度变化的形态,有利于轻薄化,电子设备1000的外观体验更佳。此外,电子设备1000处于闭合状态时,电子设备1000的远轴端的厚度较小,有利用用户握持,以便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267.应理解,为了便于握持和提高外观感观,第一壳部100a的端部和第二壳部100b的端部均设计了光滑曲面的过渡结构,前文中第一壳部100a和第二壳部100b的厚度设计方案不排除由过渡结构引起的厚度变化的方案。
268.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的最大厚度通常受制于整机中厚度较大的部件,如摄像头、转轴组件等,这些较厚的部件较难做薄,而常规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下靠近铰链装置的一端与远离铰链装置的一端的厚度基本一致,这导致常规电子设备的整体厚度较大。
269.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a和图3b所示,第一防护壳43的厚度不变,第二防护壳44的厚度不变;第一壳体11的远轴端的厚度大于第一壳体11的近轴端的厚度,第一壳体11的近轴端的厚度略大于第二壳体12的近轴端的厚度,第二壳体12的近轴端的厚度大于第二壳体12的远轴端的厚度。换言之,第一壳部100a和第二壳部100b的厚度变化主要体现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上。
270.在本技术的方案中,第一壳体11的远轴端、第一壳体11的近轴端、第二壳体12的近轴端、第二壳体12的远轴端,在厚度上逐渐减薄,电子设备1000可以依据壳体的具体区域的厚度灵活排布部件,例如将厚度较大的部件(如摄像头、电池等)或者体积较大的部件排布于厚度较大的壳体区域,厚度较小的部件(如指纹传感器等)或者体积较小的部件排布于厚度较小的壳体区域,使得电子设备1000的壳体的最厚区域可与常规电子设备的壳体基本等厚,而其他区域可以进行减薄设置,相较于常规电子设备,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0在视觉上会显得更薄,也更加轻巧,同时用户的持握感也更好。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不对电子设备1000的多个部件在第一壳体11和/或第二壳体12的排布位置等进行严格限定。
271.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柔性电路板(图中未示出),柔性电路板横跨(或穿过)转轴组件2,柔性电路板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柔性电路板用于电连接位于第一壳体11的部件与位于第二壳体12的部件,以便于电子设备1000内部部件的供电和信号传输。其中,将大部件尽量放置于同一个壳体,也可以有效减少柔性电路板的传输需求,以提高电子设备1000的通信可靠性。
272.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部100a与第二壳部100b的厚度变化也可以由第一防护壳43和第二防护壳44的厚度变化体现。例如,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厚度不变,第一防护壳43的远轴端的厚度大于近轴端的厚度,第二防护壳44的近轴端的厚度大于远轴端的厚度,第一防护壳43的近轴端的厚度略大于或等于第二防护壳44的近轴端。
273.本技术的方案中,第一壳部100a与第二壳部100b的厚度分布决定了电子设备1000整机的厚度分布,第一壳部100a的厚度分布与第二壳部100b的厚度分布可以根据需要灵活
组合,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壳部100a厚度不变或变化;和/或,第二壳部100b厚度不变或变化;和/或,第二壳部100b的近轴端与第一壳部100a的近轴端相等或不等。
274.以下进行举例说明。其中,以下图4a至图4g中,电子设备1000通过简图示意出其第一壳体100a、第二壳体100b以及转轴组件2,电子设备1000的其余部件未示出。
275.请参阅图4a,图4a是图1b所示电子设备100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276.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部100a的厚度在靠近转轴组件2的方向上递减,第二壳部100b的厚度在远离转轴组件2的方向上递减。电子设备1000处于打开状态时,在第一壳部100a向第二壳部100b的方向上,电子设备1000的厚度递减;电子设备1000处于闭合状态时,电子设备1000的厚度不变。
277.请参阅图4b,图4b是图1b所示电子设备100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278.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部100a的厚度不变。第二壳部100b包括靠近转轴组件2的第一部分100b-1和远离转轴组件2的第二部分100b-2,第一部分100b-1的厚度不变,且等于第一壳部100a的厚度,第二部分100b-2的厚度在远离转轴组件2的方向上递减。电子设备1000处于闭合状态时,电子设备1000的近轴端的厚度大于远轴端的厚度。
279.请参阅图4c,图4c是图1b所示电子设备100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28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部100a的厚度不变。第二壳部100b包括靠近转轴组件2的第一部分100b-1和远离转轴组件2的第二部分100b-2,第一部分100b-1的厚度不变,且等于第一壳部100a的厚度,第二部分100b-2的厚度不变,且小于第一部分100b-1的厚度。电子设备1000处于闭合状态时,电子设备1000的近轴端的厚度大于远轴端的厚度。
281.请参阅图4d,图4d是图1b所示电子设备100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28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部100a包括靠近转轴组件2的第一部分100a-1和远离转轴组件2的第二部分100a-2,第一部分100a-1的厚度不变,第二部分100a-2的厚度在远离转轴组件2的方向上递减。第二壳部100b包括靠近转轴组件2的第一部分100b-1和远离转轴组件2的第二部分100b-2,第一部分100b-1的厚度不变,第二部分100b-2在远离转轴组件2的方向上递减。第二壳部100b与第一壳部100a呈现对称形态。电子设备1000处于闭合状态时,电子设备1000的近轴端的厚度大于远轴端的厚度。
283.请参阅图4e,图4e是图1b所示电子设备100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284.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部100a的厚度不变,第二壳部100b的厚度在远离转轴组件2的方向递增。电子设备1000处于闭合状态时,电子设备1000的近轴端的厚度小于远轴端的厚度。
285.请参阅图4f,图4f是图1b所示电子设备100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286.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部100a的厚度不变,第二壳部100b的厚度不变,电子设备1000处于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时,整体的厚度也维持不变。
287.请参阅图4g,图4g是图1b所示电子设备100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288.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部100a包括靠近转轴组件2的第一部分100a-1和远离转轴组件2的第二部分100a-2,第一部分100a-1的厚度不变,第二部分100a-2的厚度不变且大于第一部分100a-1的厚度。第二壳部100b的厚度不变。电子设备100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二壳部100b与第一壳部100a的第一部分100a-1堆叠,第二壳部100b的厚度与第一壳部100a的第一部分100a-1的厚度的和、等于第一壳部100a的第二部分100a-2的厚度,电子设备
1000的厚度不变。
289.应理解,图4a至图4g所示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说明本技术电子设备1000可能的变形方案,并不对本技术电子设备1000的具体形态形成限定。
290.在本技术中,转轴组件2连接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通过转轴组件2的结构设计,使得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能够在电子设备1000处于打开状态时展平,且与转轴组件2共同为屏幕200提供平整的支撑环境,还能够在电子设备1000处于闭合状态时折叠,且与转轴组件2共同为屏幕200提供良好的容屏空间,以使电子设备1000的屏幕200既能够满足大屏显示需求,也能够满足折叠收纳需求,且屏幕200受到损伤的风险较小、可靠性较高。
291.以下对转轴组件2的实现结构进行举例说明。
292.请结合参阅图5a、图5b以及图6,图5a是图2所示转轴组件2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b是图5a所示转轴组件2处于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a所示转轴组件2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293.一些实施例中,转轴组件2包括主轴21、第一支撑件22、第二支撑件23、底部连接组件24、中部连接组件25及顶部连接组件26。其中,主轴21和多个连接组件(24、25、26)共同形成转轴组件2的主运动机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定义靠近主轴21的两端分别为顶端和底端,主轴21的顶端向底端的方向为主轴21的延伸方向;定义靠近主轴21的顶端的方位为“顶”,靠近主轴21的底端的方位为“底”。
294.示例性的,多个连接组件(24、25、26)均连接主轴21,多个连接组件(24、25、26)均能够发生运动,而相对主轴21展开或折叠。多个连接组件(24、25、26)还均连接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可参阅图2)之间,多个连接组件(24、25、26)相对主轴21发生运动时,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2相对主轴21发生运动,以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
295.其中,第一支撑件22和第二支撑件23均连接多个连接组件(24、25、26)。第一支撑件22和第二支撑件23随多个连接组件(24、25、26)运动,以实现相对展开和相对折叠的动作。如图5a所示,转轴组件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件22和第二支撑件23相对展开,第一支撑件22和第二支撑件23分别位于主轴21的两侧,第一支撑件22、主轴21及第二支撑件23用于共同提供一个平整的支撑环境。如图5b所示,转轴组件2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支撑件22和第二支撑件23相对折叠,第一支撑件22和第二支撑件23位于主轴21的同一侧,第一支撑件22与第二支撑件23的间距在靠近主轴21的方向上递增,第一支撑件22、第二支撑件23及主轴21共同形成容屏空间210。此时,容屏空间210的形状可以呈现水滴形态或类似水滴形态。
296.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以转轴组件2具有三个连接组件为例进行示意,应理解,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转轴组件2也可以具有更多或更少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可以进行拆分或合并,多个连接组件(24、25、26)的结构可以相同或者不同,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297.请结合参阅图7a、图7b、图8a以及图8b,图7a是图5a所示主轴21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7b是图7a所示主轴21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8a是图7a所示主轴2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b是图8a所示主轴21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b所处视角相对图7a所处视角左右翻转,图8b所处视角相对图8a所处视角左右翻转。
298.一些实施例中,主轴21包括主支撑板211和多个罩体,多个罩体包括底部罩体212、
中部罩体213及顶部罩体214。底部罩体212、中部罩体213及顶部罩体214均位于主支撑板211的下方;底部罩体212固定于主支撑板211的底部,且与主支撑板211之间形成用于安装底部连接组件24的底部空间;中部罩体213固定于主支撑板211的中部,且与主支撑板211之间形成用于安装中部连接组件25的中部空间;顶部罩体214固定于主支撑板211的顶部,且与主支撑板211之间形成用于安装顶部连接组件26的顶部空间。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罩体(212、213、214)的数量、结构、位置等均与多个连接组件(24、25、26)对应设置。
299.示例性的,如图7a和图8a所示,主支撑板211背向多个罩体(212、213、214)的上侧形成支撑面2111。其中,如图8a所示,主支撑板211的支撑面2111可以包括位于中部的下凹弧面区域2111a、和位于两侧的平面区域(2111b、2111c),下凹弧面区域2111a可以在闭合状态中形成容屏空间210的部分轮廓,平面区域(2111b、2111c)可以在打开状态中提供平整的支撑环境。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主支撑板211的支撑面2111也可以整体呈现下凹弧面形状或平面形状,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300.示例性的,如图8a所示,主支撑板211可以设有多个避让孔2112、多个避让缺口2113以及多个紧固孔2114,上述结构均贯穿主支撑板211的支撑面2111。多个避让孔2112位于主支撑板211的中间区域,多个避让缺口2113位于主支撑板211的两侧,多个避让孔2112和多个避让缺口2113用于在转轴组件2的活动过程中,避让多个连接组件(24、25、26)的结构件。多个紧固孔2114用于允许紧固件穿过。多个避让孔2112、多个避让缺口2113及多个紧固孔2114均分散地排布于主支撑板211的底部、中部及顶部。
301.示例性的,如图8a所示,主支撑板211还可以包括多个延展块2115和多个支撑块2116。多个延展块2115位于主支撑板211的两侧,多个延展块2115的上表面构成主支撑板211的支撑面2111的一部分。转轴组件2处于打开状态时,多个延展块2115可以嵌入到第一支撑件22和第二支撑件23对应的缺口处,以利于转轴组件2提供更完整的支撑环境。多个支撑块2116位于主支撑板211的两侧,转轴组件2处于打开状态时,多个支撑块2116可以用于支撑第一支撑件22和第二支撑件23。
302.其中,如图8b所示,主支撑板211朝向多个罩体(212、213、214)的下侧设置有多个配合结构,多个配合结构用于与多个罩体(212、213、214)配合,以形成用于安装多个连接组件(24、25、26)的多个空间。多个配合结构可以包括凹槽、开孔、凸起等结构。示例性的,主支撑板211包括第一弧面2117a、第二弧面2117b、第三弧面2117c、第一波浪面2117d以及第二波浪面2117e。第一弧面2117a和第一波浪面2117d位于主支撑板211的底部。第一弧面2117a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弧面2117a相对地分别靠近主支撑板211的两侧设置。第一弧面2117a为凸起的弧面,第一弧面2117a的中部可以形成下凹的区域。其中,第一弧面2117a可以被连接筋2117f分隔为两个部分,连接筋2117f能够增加主支撑板211的结构强度。第一波浪面2117d可以包括沿主轴21的延伸方向排布的底部区域、中部区域和顶部区域,中部区域相对于底部区域和顶部区域下凹设置,每个区域均包括多个下凹的弧面,多个弧面的排布方向垂直于主轴21的延伸方向。第二弧面2117b位于主支撑板211的中部。第二弧面2117b的结构设计可以参考第一弧面2117a,此处不再赘述。第三弧面2117c和第二波浪面2117e位于主支撑板211的顶部,第三弧面2117c的结构设计可以参考第一弧面2117a,第二波浪面2117e的结构设计可以参考第一波浪面2117d,此处不再赘述。示例性的,第三弧面2117c和第二波浪面2117e的排布位置可以与第一弧面2117a和第一波浪面2117d对称。应理解的,在
本技术实施例中,一个部件参考另一个部件设计时,可以是这两个部件的结构完全一致,也可以是这两个部件的核心结构相同、少许结构可以存在差别,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303.示例性的,主支撑板211可以采用金属材料进行注塑成型。例如,主支撑板211可以采用非晶材料,使得主支撑板211在注塑过程中的缩水率只有千分之几,缩水率很低,主支撑板211的尺寸精准、加工良率高。主支撑板211作为转轴组件2的核心部件,加工尺寸精准,有利于提高转轴组件2的可靠性。例如,非晶材料可以是但不限于铁基非晶合金(fe-based amorphous alloys)等非晶合金材料。当然,主支撑板211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本技术不对主支撑板211的具体材料作严格限定。
304.示例性的,如图8a所示,底部罩体212可以大致呈中部下凹、两侧翘起的罩体结构。底部罩体212的两侧可以设有多个避让缺口2121。底部罩体212朝向主支撑板211的上侧设置有多个配合结构,多个配合结构用于与主支撑板211配合,以形成用于安装底部连接组件24的底部空间。多个配合结构可以包括凹槽、开孔、凸起等结构。例如,底部罩体212可以包括第四弧面2122和第三波浪面2123;第四弧面21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四弧面2122分别靠近底部罩体212的两侧设置,第四弧面2122为下凹的弧面;第三波浪面2123包括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均包括多个下凹的弧面。
305.其中,如图8a所示,底部罩体212可以通过多个紧固件215固定连接主支撑板211。其中,底部罩体212还可以设有多个紧固孔2125。底部罩体212的多个紧固孔2125对齐主支撑板211的部分紧固孔2114,多个紧固件215伸入底部罩体212的紧固孔2125和主支撑板211的紧固孔2114,以锁紧底部罩体212与主支撑板211。
306.其中,如图8b所示,底部罩体212还可以设有固定孔2124,固定孔2124在底部罩体212的下表面形成开口,固定孔2124用于允许其他部件与底部罩体212扣合连接。
307.其中,如图8b所示,底部罩体212可以包括主体件212a和配合件212b,配合件212b的密度小于主体件212a的密度,可以在主体件212a的大面区域设孔,配合件212b安装于孔,使得底部罩体212结构完整且重量减轻,有利于转轴组件2和电子设备1000的轻质化。其中,底部罩体212的主体部分可以采用金属注射成型(metal injection molding,mim)工艺成型。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底部罩体212也可以整体通过金属注射成型工艺成型,为一体成型结构,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其中,配合件212b可以采用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密度较小,且具有一定刚度的材料。其中,配合件212b可以通过粘接或卡接等方式,固定于底部罩体212。
308.示例性的,如图8a所示,中部罩体213可以大致呈中部下凹、两侧翘起的罩体结构。中部罩体213的两侧可以设有多个避让缺口2131。中部罩体213朝向主支撑板211的上侧设置有多个配合结构,多个配合结构用于与主支撑板211配合,以形成中部空间。多个配合结构可以包括凹槽、开孔、凸起等结构。例如,中部罩体213可以包括第五弧面2132和转动连接凸起2133;第五弧面21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五弧面2132分别靠近中部罩体213的两侧设置,第五弧面2132为下凹的弧面;转动连接凸起213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转动连接凸起2133分别靠近中部罩体213的两侧,转动连接凸起2133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均设置有转轴孔2134。
309.其中,中部罩体213可以通过多个紧固件215固定连接主支撑板211。其中,中部罩体213还可以设有多个紧固孔2136。中部罩体213的多个紧固孔2136对齐主支撑板211的部
分紧固孔2114,多个紧固件215伸入中部罩体213的紧固孔2136和主支撑板211的紧固孔2114,以锁紧中部罩体213与主支撑板211。
310.其中,如图8b所示,中部罩体213还可以设有固定孔2135,固定孔2135在中部罩体213的下表面形成开口,固定孔2135用于允许其他部件与底部罩体212扣合连接。其中,中部罩体213可以整体通过金属注射成型工艺成型,为一体成型结构。
311.示例性的,顶部罩体214的结构及成型工艺可以参考底部罩体212设计,顶部罩体214与主支撑板211的连接结构可以参考底部罩体212设计,此处不再赘述。
312.请结合参阅图8a、图8b以及图9a,图9a是图7a所示主轴21沿a1-a1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沿a1-a1处剖开的截面经过主支撑板211和底部罩体212。示例性的,主支撑板211的两个第一弧面2117a分别与底部罩体212的两个第四弧面2122相对设置,在对应的第一弧面2117a与第四弧面2122之间形成第一弧形空间,也即,主轴21具有两个第一弧形空间2181,两个第一弧形空间2181分别靠近主轴21的两侧设置。示例性的,两个第一弧形空间2181可以分别通过底部罩体212的两个避让缺口2121连通至主轴21两侧的空间。两个第一弧形空间2181为底部空间的一部分,用于安装底部连接组件24的部分结构。
313.请结合参阅图8a、图8b以及图9b,图9b是图7a所示主轴21沿b1-b1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沿b1-b1处剖开的截面经过主支撑板211和底部罩体212。示例性的,主支撑板211的第一波浪面2117d与底部罩体212的第三波浪面2123相对设置,在两个之间形成第一安装空间2182,第一安装空间2182的两端分别连通至主轴21两侧的空间。其中,第一安装空间2182可以通过主支撑板211的避让缺口2113和底部罩体212的避让缺口2121连通至主轴21外侧的空间。第一安装空间2182为底部空间的另一部分,用于安装底部连接组件24的另一部分结构。
314.请结合参阅图8a、图8b以及图10a,图10a是图7a所示主轴21沿c1-c1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沿c1-c1处剖开的截面经过主支撑板211和中部罩体213。示例性的,主支撑板211的两个第二弧面2117b分别与中部罩体213的两个第五弧面2132相对设置,在对应的第二弧面2117b与第五弧面2132之间形成第二弧形空间2183,也即,主轴21具有两个第二弧形空间2183,两个第二弧形空间2183分别靠近主轴21的两侧设置。示例性的,两个第二弧形空间2183可以分别通过中部罩体213的两个避让缺口2131连通至主轴21两侧的空间。两个第二弧形空间2183为中部空间的一部分,用于安装中部连接组件25的部分结构。
315.请结合参阅图8a、图8b以及图10b,图10b是图7a所示主轴21沿d1-d1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沿d1-d1处剖开的截面经过主支撑板211和中部罩体213。示例性的,主支撑板211与中部罩体213之间形成两个转动空间2184,转动空间2184位于转动连接凸起2133的间隔设置的两个部分之间,转动连接凸起2133的转轴孔连通转动空间2184。两个转动空间2184为中部空间的一部分,两个转动空间2184可以分别连通至主轴21的两侧空间。转动空间2184可以通过主支撑板211的避让缺口2113和中部罩体213的避让缺口2131连通至主轴21外侧的空间。
316.请参阅图8a,示例性的,顶部罩体214与主支撑板211之间的顶部空间的结构设计可以参考底部空间,此处不再赘述。
317.请结合参阅图7a、图8a以及图11,图11是图7a所示主轴21在e处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示例性的,主支撑板211的底端设有第一凹槽2118,第一凹槽2118下方设有连通第一凹
槽2118的紧固孔,主支撑板211的顶端设有第二凹槽2119,第二凹槽2119的下方设有连通第二凹槽2119的紧固孔。主轴21还包括第一限位块2191和第二限位块2192,第一限位块2191和第二限位块2192上均设有紧固孔。第一限位块2191安装于第一凹槽2118,且固定连接主支撑板211;第二限位块2192安装于第二凹槽2119中,且固定连接主支撑板211。示例性的,可以使紧固件穿过主支撑板211的紧固孔和限位块的紧固孔,通过紧固件锁紧限位块与主支撑板211。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块2191和/或第二限位块2192也可以通过粘接、卡扣连接等方式固定于主支撑板211。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块2191和/或第二限位块2192与主支撑板211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
318.其中,主轴21的底端可以形成第一卡接槽2110,第一卡接槽2110为第一凹槽2118的一部分,第一卡接槽2110形成在第一凹槽2118的槽壁与第一限位块2191之间。示例性的,第一卡接槽2110可以为t型槽。主轴21的顶端可以形成第二卡接槽2120,第二卡接槽2120为第二凹槽2119的一部分,第二卡接槽2120形成在第二凹槽2119的槽壁与第二限位块2192之间。示例性的,第二卡接槽2120可以为t型槽。第一卡接槽2110用于安装第一防护件41,第二卡接槽2120用于安装第二防护件42,具体连接结构在后文中说明。
319.可以理解的是,当主支撑板211非晶材料进行注塑成型时,第一凹槽2118和第二凹槽2119能够用于实现夹具定位,以方便主支撑板211通过模具成型。当主支撑板211采用其他材料时,主支撑板211也可以不是设置第一凹槽2118和第二凹槽2119,主轴21也可以不包括第一限位块2191和第二限位块2192,而是由主支撑板211在注塑过程或其他工艺过程中直接形成第一卡接槽2110和第二卡接槽2120。当然,第一卡接槽2110和第二卡接槽2120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320.请结合参阅图7b和图8b,一些实施例中,主支撑板211的下侧还具有第一凹陷槽21110和第二凹陷槽21120,第一凹陷槽21110位于底部罩体212与中部罩体213之间,第二凹陷槽21120位于中部罩体213与顶部罩体21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陷槽21110和第二凹陷槽21120的设置用于减轻主支撑板211的重量。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主支撑板211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凹陷槽21110和第二凹陷槽21120。
321.示例性的,主轴21还可以包括第一垫片2130和第二垫片2140,第一垫片2130位于第一凹陷槽21110且固定连接主支撑板211,第二垫片2140位于第二凹陷槽21120且固定连接主支撑板211。其中,第一垫片2130和第二垫片2140的密度小于主支撑板211的密度。第一垫片2130和第二垫片2140用于实现垫高,使得位于第一凹陷槽21110和第二凹陷槽21120上方的部件(例如后文提及的柔性电路板)能够得到支撑,不易凹陷、塌陷。
322.其中,如图8b所示,支撑板211还可以包括第一卡位槽21130和第二卡位槽21140。其中,第一卡位槽21130和第二卡位槽21140用于固定和定位柔性电路板。例如,第一卡位槽21130位于第一凹陷槽21110的一侧或两侧,可以连通第一凹陷槽21110。第二卡位槽21140位于第二凹陷槽21120的一侧或两侧,可以连通第二凹陷槽21120。
323.请结合参阅图6、图12以及图13,图12是图6所示多个连接组件(24、25、26)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所示多个连接组件(24、25、26)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324.一些实施例中,底部连接组件24包括第一固定架241、第二固定架242、第一连接臂243、第二连接臂244、第一摆臂245、第二摆臂246及第一阻尼组件247。第一连接臂243的两端分别连接主轴21和第一固定架241。第一摆臂245的两端分别连接主轴21和第一固定架
241。第二连接臂244的两端分别连接主轴21和第二固定架242。第二摆臂246的两端分别连接主轴21和第二固定架242。第一阻尼组件247安装于主轴21,且连接第一摆臂245和第二摆臂246。
325.其中,底部连接组件24还可以包括多个底部转轴(2481、2482、2483、2484),多个底部转轴(2481、2482、2483、2484)用于插接底部连接组件24的其他部件,具体连接结构在后文中说明。其中,底部连接组件24还包括两个底部遮挡垫片(2491、2492),两个底部遮挡垫片(2491、2492)分别固定于第一固定架241和第二固定架242。
326.示例性的,中部连接组件25包括第三固定架251、第四固定架252、第三连接臂253、第四连接臂254、第三摆臂255以及第四摆臂256。第三连接臂253的两端分别连接主轴21和第三固定架251。第三摆臂255的两端分别连接主轴21和第三固定架251。第四连接臂254的两端分别连接主轴21和第四固定架252。第四摆臂256的两端分别连接主轴21和第四固定架252。
327.其中,中部连接组件25还包括多个中部转轴(2571、2572、2573、2574、2575、2576),多个中部转轴(2571、2572、2573、2574、2575、2576)用于插接中部连接组件25的其他部件,具体连接结构在后文中说明。
328.示例性的,顶部连接组件26包括第五固定架261、第六固定架262、第五连接臂263、第六连接臂264、第五摆臂265、第六摆臂266及第二阻尼组件267。第五连接臂263的两端分别连接主轴21和第五固定架261。第五摆臂265的两端分别连接主轴21和第五固定架261。第六连接臂264的两端分别连接主轴21和第六固定架262。第六摆臂266的两端分别连接主轴21和第六固定架262。第二阻尼组件267安装于主轴21,且连接第五摆臂265和第六摆臂266。
329.其中,顶部连接组件26还包括多个顶部转轴(2681、2682、2683、2684),多个顶部转轴(2681、2682、2683、2684)用于插接顶部连接部件的其他部件,具体连接结构在后文中说明。其中,顶部连接组件26还包括两个顶部遮挡垫片(2691、2692),两个顶部遮挡垫片(2691、2692)分别固定于第五固定架261和第六固定架262。
330.以下结合附图具体描述底部连接组件24的各部件结构、及底部连接组件24与主轴21的连接结构。
331.请参阅图14,图14是图13所示第一固定架241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32.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架241具有第一转轴孔2411、第一滑动槽2412、第一弧形槽2413、第二弧形槽2414以及多个紧固孔2415。第一固定架24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转动连接块2416,第一转轴孔2411形成于第一转动连接块2416。示例性的,第一滑动槽2412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凹陷而共同形成第一滑动槽2412的导向空间。也即为,第一滑动槽2412的侧壁可具有凹陷的导向空间,用以引导安装于第一滑动槽2412的结构件的滑动方向,使得第一固定架241与对应结构件之间的相对滑动动作更易实现,控制精度更高。第一弧形槽2413形成于第一固定架241的底端,第二弧形槽2414形成于第一固定架241的顶端。其中,第一弧形槽2413的一侧可以延伸至第一固定架241的底端表面,第二弧形槽2414的一侧可以延伸至第一固定架241的顶端表面。
333.示例性的,第一固定架241包括第一卡位块2417,第一卡位块2417凸出设置,用于卡入第一壳体11。第一卡位块2417上可以设有紧固孔24171。在本技术中,第一固定架241可以通过多个紧固件穿过多个紧固孔24171,以固定于第一壳体11(可参阅图2)。结合参阅图
12和图14,底部遮挡垫片2491可以位于第一卡位块2417的上方且固定连接第一卡位块2417,底部遮挡垫片2491遮挡第一卡位块2417上的紧固孔24171。
334.其中,第一固定架241具有第一配合面2418,第一配合面2418可以为平面,第一弧形槽2413的一端开口位于第一配合面2418,第二弧形槽2414的一端开口位于第一配合面2418,第一配合面2418相对第一卡位块2417的上表面24172倾斜设置。
335.请参阅图15,图15是图13所示第二固定架242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36.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架242具有第二转轴孔2421、第二滑动槽2422、第三弧形槽2423、第四弧形槽2424以及多个紧固孔2425。第二固定架242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转动连接块2426,第二转轴孔2421形成于第二转动连接块2426。示例性的,第二滑动槽2422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凹陷而共同形成第二滑动槽2422的导向空间。也即为,第二滑动槽2422的侧壁可具有凹陷的导向空间,用以引导安装于第二滑动槽2422的结构件的滑动方向,使得第二固定架242与对应结构件之间的相对滑动动作更易实现,控制精度更高。第三弧形槽2423形成于第二固定架242的底端,第四弧形槽2424形成于第二固定架242的顶端。其中,第三弧形槽2423的一侧可以延伸至第二固定架242的底端表面,第四弧形槽2424的一侧可以延伸至第二固定架242的顶端表面。
337.示例性的,第二固定架242包括第二卡位块2427,第二卡位块2427凸出设置,用于卡入第二壳体12。第二卡位块2427上可以设有紧固孔24271。在本技术中,第二固定架242可以通过多个紧固件穿过多个紧固孔24271,以固定于第二壳体12(可参阅图2)。结合参阅图12和图15,底部遮挡垫片2492可以位于第二卡位块2427的上方且固定连接第二卡位块2427,底部遮挡垫片2492遮挡第二卡位块2427上的紧固孔24271。
338.其中,第二固定架242具有第二配合面2428,第二配合面2428可以为平面,第三弧形槽2423的一端开口位于第二配合面2428,第四弧形槽2424的一端开口位于第二配合面2428,第二配合面2428相对第二卡位块2427的上表面24272倾斜设置。
339.请参阅图16,图16是图13所示第一连接臂243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40.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243包括第一端2431和第二端2432,第一端2431和第二端2432均为转动端。示例性的,第一连接臂243的第一端2431为弧形臂;第一连接臂243的第二端2432设有转轴孔24321。其中,第一连接臂243的第一端2431的中部设有避让空间24311,避让空间24311凹陷设置,且延伸至第一连接臂243的第一端2431的端面处。
341.其中,第一连接臂243还包括连接于第一端2431与第二端2432之间的连接段2433。示例性的,连接段2433的上表面可以相对第一连接臂243的第二端2432的上表面弯折。连接段2433的设置使得第一连接臂243的结构设计更为灵活,可以更好地满足底部连接组件24和转轴组件2的连接需求和形状需求。
342.其中,第一连接臂243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示例性的,第一连接臂243可以通过计算机数控(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cnc)铣削工艺成型。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243也可以采用金属注射成型工艺成型,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343.请参阅图17,图17是图13所示第二连接臂244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44.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臂244包括第一端2441和第二端2442,第一端2441和第二端2442均为转动端。示例性的,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一端2441为弧形臂;第二连接臂244的第
二端2442设有转轴孔24421。其中,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一端2441的中部设有避让空间24411,避让空间24411凹陷设置,且延伸至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一端2441的端面处。
345.其中,第二连接臂244还包括连接于第一端2441与第二端2442之间的连接段2443。示例性的,连接段2443的上表面可以相对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二端2442的上表面弯折。连接段2443的设置使得第二连接臂244的结构设计更为灵活,可以更好地满足底部连接组件24和转轴组件2的连接需求和形状需求。
346.其中,第二连接臂244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示例性的,第二连接臂244可以通过计算机数控(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cnc)铣削工艺成型。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臂244也可以采用金属注射成型工艺成型,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347.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243的形状可以与第二连接臂244的形状相同,以采用同一种物料,节约转轴组件2的物料种类,降低转轴组件2的成本。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243的形状可以与第二连接臂244的形状也可以相同,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348.请参阅图18,图18是图13所示第一摆臂245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49.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摆臂245包括转动端2451和滑动端2452。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设有转轴孔24511,转轴孔24511贯穿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其中,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可以设有用于配合第一阻尼组件247的结构。例如,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可以包括多个啮合齿24512、多个第一凸起24513以及多个第二凸起24514;多个啮合齿24512可以位于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的中部,且位于背向第一摆臂245的滑动端2452的一侧;多个第一凸起24513和多个第二凸起24514相背设置地位于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的两端,多个第一凸起24513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一凸起24513环绕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的转轴孔24511设置,多个第二凸起24514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二凸起24514环绕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的转轴孔24511设置。
350.第一摆臂245的滑动端2452包括滑动块24521和转动连接块24522,转动连接块24522位于滑动块24521的上方,且固定连接滑动块24521。第一摆臂245的滑动端2452设有第一插轴孔24523。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插轴孔24523位于转动连接块2452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插轴孔24523可以部分位于转动连接块24522、部分位于滑动块24521,以充分利用第一摆臂245的滑动端2452的厚度,有利于第一摆臂245的滑动端2452的轻薄化。其中,第一摆臂245的滑动端2452还设有第一避让区24524,第一避让区24524贯穿滑动块24521和转动连接块24522,第一避让区24524还延伸至滑动端2452的远离转动端2451的端面上,第一避让区24524将第一插轴孔24523分隔为两部分。
351.其中,第一摆臂245还包括连接于转动端2451与滑动端2452之间的连接段2453。示例性的,第一摆臂245的连接段2453可以相对第一摆臂245的滑动端2452弯折,以使第一摆臂245的结构设计更为灵活,可以更好地满足底部连接组件24和转轴组件2的连接需求和形状需求。
352.示例性的,第一摆臂245的连接段2453可以包括两个延伸块24531,两个延伸块24531,分别位于第一摆臂245的连接段2453的两侧,两个延伸块24531能够增加第一摆臂245的结构强度。
353.其中,第一摆臂245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示例性的,第一摆臂245可以通过金属注射成型工艺成型,或者通过其他工艺成型,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354.请参阅图19,图19是图13所示第二摆臂246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55.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摆臂246包括转动端2461和滑动端2462。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设有转轴孔24611,转轴孔24611贯穿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其中,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可以设有用于配合第一阻尼组件247的结构。例如,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可以包括多个啮合齿24612、多个第一凸起24613以及多个第二凸起24614;多个啮合齿24612可以位于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的中部,且位于背向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的一侧;多个第一凸起24613和多个第二凸起24614相背设置地位于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的两端,多个第一凸24613起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一凸起24613环绕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的转轴孔24611设置,多个第二凸起24614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二凸起24614环绕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的转轴孔24611设置。
356.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包括滑动块24621和转动连接块24622,转动连接块24622位于滑动块24621的上方,且固定连接滑动块24621。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设有第二插轴孔24623。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插轴孔24623位于转动连接块2462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插轴孔24623可以部分位于转动连接块24622、部分位于滑动块24621,以充分利用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的厚度,有利于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的轻薄化。其中,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还设有第二避让区24624,第二避让区24624贯穿滑动块24621和转动连接块24622,第二避让区24624还延伸至滑动端2462的远离转动端2461的端面上,第二避让区24624将第二插轴孔24623分隔为两部分。
357.其中,第二摆臂246还包括连接于转动端2461与滑动端2462之间的连接段2463。示例性的,第二摆臂246的连接段2463可以相对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弯折,以使第二摆臂246的结构设计更为灵活,可以更好地满足底部连接组件24和转轴组件2的连接需求和形状需求。
358.示例性的,第二摆臂246的连接段2463可以包括两个延伸块24631,两个延伸块24631分别位于第二摆臂246的连接段2463的两侧,两个延伸块24631能够增加第二摆臂246的结构强度。
359.其中,第二摆臂246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示例性的,第二摆臂246可以通过金属注射成型工艺成型,或者通过其他工艺成型,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360.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摆臂245的形状可以与第二摆臂246的形状相同,以采用同一种物料,节约转轴组件2的物料种类,降低转轴组件2的成本。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摆臂245的形状可以与第二摆臂246的形状也可以相同,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361.请结合参阅图20、图21a以及图21b,图20是图13所示第一阻尼组件247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21a是图20所示第一阻尼组件247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1b是图21a所示第一阻尼组件247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62.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阻尼组件247包括第一卡位件2471、第二卡位件2472、多个同步齿轮2473、第一固定板2474、弹性件2475、第二固定板2476、第一转接轴2477、第二转接轴
2478以及多个第三转接轴2479。本实施例中,以“同步齿轮2473的数量为两个、第三转接轴2479的数量为两个”为例进行示意。
363.示例性的,第一卡位件2471包括第一卡位板24711及多个第一凸块组24712,多个第一凸块组24712固定于第一卡位板24711的同一侧表面。第一卡位板24711包括多个第一通孔24713,多个第一通孔24713彼此间隔设置。其中,多个第一通孔24713可以呈直线排布、弧线排布、波浪线排布等排布规律。多个第一凸块组24712与多个第一通孔24713一一对应设置。其中,第一通孔24713的数量及第一凸块组24712的数量可以为四个。每个第一凸块组24712均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凸块24714,多个第一凸块24714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一凸块24714环绕第一通孔24713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一凸块24714之间形成第一卡位槽24715。其中,第一卡位件2471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364.示例性的,第二卡位件2472包括第二卡位板24721及多个第二凸块组24722,多个第二凸块组24722固定于第二卡位板24721的同一侧表面。第二卡位板24721包括多个第二通孔24723,多个第二通孔24723彼此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凸块组24722与多个第二通孔24723一一对应设置。其中,第二通孔24723的数量及第二凸块组24722的数量可以为四个。每个第二凸块组24722均可以包括多个第二凸块24724,多个第二凸块24724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二凸块24724环绕第二通孔24723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二凸块24724之间形成第二卡位槽24725。其中,第二卡位件2472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365.其中,第二卡位件2472的结构可以与第一卡位件2471的结构相同,以采用同一种物料,减少转轴组件2的物料种类,降低转轴组件2的成本。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卡位件2472的结构也可以与第一卡位件2471的结构不同,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366.其中,第一卡位件2471的多个第一凸块组24712与第二卡位件2472的多个第二凸块组24722相对设置,多个第一凸块组24712与多个第二凸块组24722一一对应。示例性的,在对应的第一凸块组24712和第二凸块组24722中,第一凸块24714的位置与第二凸块24724的位置正对,第一卡位槽24715的位置与第二卡位槽24725的位置正对。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块24714的位置与第二凸块24724的位置也可以错开、或者呈现其他位置关系,第一卡位槽24715的位置与第二卡位槽24725的位置也可以错开、或者呈现其他位置关系,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367.示例性的,多个同步齿轮2473位于第一卡位件2471与第二卡位件2472之间,多个同步齿轮2473彼此啮合。同步齿轮2473均设有转轴孔24731。各同步齿轮2473均可以包括多个啮合齿24732、多个第一凸起24733以及多个第二凸起24734。多个啮合齿24732可以位于同步齿轮2473的中部,相邻两个同步齿轮2473的多个啮合齿24732彼此啮合。多个第一凸起24733和多个第二凸起24734相背设置地位于同步齿轮2473的两端,多个第一凸起24733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一凸起24733环绕同步齿轮2473的转轴孔24731设置,多个第二凸起24734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二凸起24734环绕同步齿轮2473的转轴孔24731设置。
368.一些使用状态中,同步齿轮2473的多个第一凸起24733与其中一个第一凸块组24712的多个第一凸块24714交错排布形成卡接结构,多个第一凸起24733对应地卡入多个第一卡位槽24715中;同步齿轮2473的多个第二凸起24734与其中一个第二凸块组24722的
多个第二凸块24724交错排布形成卡接结构,多个第二凸起24734对应地卡入多个第二卡位槽24725中。其中,同步齿轮2473的多个第一凸起24733的形状和位置,与对应的多个第一卡位槽24715的形状和位置相适配。同步齿轮2473的多个第二凸起24734的形状和位置,与对应的多个第二卡位槽24725的形状和位置相适配。
369.其中,同步齿轮2473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其中,多个同步齿轮2473的结构可以相同,以采用同一种物料,减少转轴组件2的物料种类,降低转轴组件2的成本。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同步齿轮2473的结构也可以不同,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370.示例性的,第一固定板2474位于第一卡位件2471背向第二卡位件2472的一侧。第一固定板2474包括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卡槽24741,卡槽24741延伸至第一固定板2474的侧面,以使转接轴(2477、2478、2479)可以从第一固定板2474的侧面卡入卡槽24741,以卡接第一固定板2474。其中,第一固定板2474可以大致呈平板状。
371.示例性的,弹性件2475位于第二卡位件2472背向第一卡位件2471的一侧。弹性件2475包括多个弹簧24751。弹簧24751的数量与第一通孔24713的数量相同。其中,弹簧24751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2475也可以采用弹性橡胶等弹性材料,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372.示例性的,第二固定板2476位于弹性件2475背向第二卡位件2472的一侧。第二固定板2476可以呈板体结构。第二固定板2476包括多个第三通孔24761,多个第三通孔24761彼此间隔设置。示例性的,多个第一通孔24713、多个第二通孔24723以及多个第三通孔24761的数量、排布形状及排布间距可以相同。第三通孔24761的数量可以为四个。
373.示例性的,第一转接轴2477的顶端设有限位凸缘24771,限位凸缘24771的外径大于第一转接轴2477的主体部分的外径。第一转接轴2477的底端设有限位卡槽24772,限位卡槽24772相对第一转接轴2477的主体部分的外表面内缩,限位卡槽24772的槽底壁的直径小于第一转接轴2477的主体部分的外径。
374.第一转接轴2477插接第二固定板2476、其中一个弹簧24751、第二卡位件2472、第一卡位件2471以及第一固定板2474。其中,第一转接轴2477穿过第二固定板2476的其中一个第三通孔24761、其中一个弹簧24751的内侧空间、第二卡位件2472的其中一个第二通孔24723、第一卡位件2471的其中一个第一通孔24713以及第一固定板2474的其中一个卡槽24741。并且,第一转接轴2477的限位凸缘24771位于第二固定板2476背向第二卡位件2472的一侧且抵持第二固定板2476,第一固定板2474卡入第一转接轴2477的限位卡槽24772,使得第一转接轴2477、第二固定板2476、其中一个弹簧24751、第二卡位件2472、第一卡位件2471以及第一固定板2474可以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关系,弹簧24751处于压缩状态。其中,第一转接轴2477的底端还可以通过焊接或者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2474之间。
375.示例性的,第二转接轴2478的顶端设有限位凸缘24781,限位凸缘24781的外径大于第二转接轴2478的主体部分的外径。第二转接轴2478的底端设有限位卡槽24782,限位卡槽24782相对第二转接轴2478的主体部分的外表面内缩,限位卡槽24782的槽底壁的直径小于第二转接轴2478的主体部分的外径。其中,第二转接轴2478的结构可以与第一转接轴2477的结构相同,以采用同一种物料,减少转轴组件2的物料种类,降低转轴组件2的成本。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转接轴2478的结构也可以与第一转接轴2477的结构不同,本申
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376.第二转接轴2478插接第二固定板2476、另一个弹簧24751、第二卡位件2472、第一卡位件2471以及第一固定板2474。其中,第二转接轴2478穿过第二固定板2476的另一个第三通孔24761、另一个弹簧24751的内侧空间、第二卡位件2472的另一个第二通孔24723、第一卡位件2471的另一个第一通孔24713以及第一固定板2474的另一个卡槽24741。并且,第二转接轴2478的限位凸缘24781位于第二固定板2476背向第二卡位件2472的一侧且抵持第二固定板2476,第一固定板2474卡入第二转接轴2478的限位卡槽24782,使得第二转接轴2478、第二固定板2476、另一个弹簧24751、第二卡位件2472、第一卡位件2471以及第一固定板2474可以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关系,弹簧24751处于压缩状态。其中,第二转接轴2478的底端还可以通过焊接或者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2474之间。
377.示例性的,第三转接轴2479的顶端设有限位凸缘24791,限位凸缘24791的外径大于第三转接轴2479的主体部分的外径。第三转接轴2479的底端设有限位卡槽24792,限位卡槽24772相对第三转接轴2479的主体部分的外表面内缩,限位卡槽24792的槽底壁的直径小于第三转接轴2479的主体部分的外径。其中,第三转接轴2479的结构可以与第一转接轴2477的结构相同,以采用同一种物料,减少转轴组件2的物料种类,降低转轴组件2的成本。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转接轴2479的结构也可以与第一转接轴2477的结构不同,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378.第三转接轴2479的数量与同步齿轮2473的数量相同,第三转接轴2479、同步齿轮2473及弹性件2475中的部分弹簧24751一一对应设置。第三转接轴2479插接第二固定板2476、另一个弹簧24751、第二卡位件2472、同步齿轮2473、第一卡位件2471以及第一固定板2474。其中,第三转接轴2479穿过第二固定板2476的另一个第三通孔24761、另一个弹簧24751的内侧空间、第二卡位件2472的另一个第二通孔24723、同步齿轮2473的转轴孔24731、第一卡位件2471的另一个第一通孔24713以及第一固定板2474的另一个卡槽24741。并且,第三转接轴2479的限位凸缘24791位于第二固定板2476背向第二卡位件2472的一侧且抵持第二固定板2476,第一固定板2474卡入第三转接轴2479的限位卡槽24792,使得第三转接轴2479、第二固定板2476、另一个弹簧24751、第二卡位件2472、第一卡位件2471以及第一固定板2474可以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关系,弹簧24751处于压缩状态。其中,第三转接轴2479的底端还可以通过焊接或者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2474之间。
379.请参阅图22,图22是图12所示底部连接组件24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并结合参阅图18所示第一摆臂245的结构、图19所示第二摆臂246的结构以及图21a所示第一阻尼组件247的结构。
380.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和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位于第一卡位件2471与第二卡位件2472之间。第一转接轴2477还穿过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的转轴孔24511,以插接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第二转接轴2478还穿过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的转轴孔24611,以插接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
381.一些使用状态中,第一摆臂245的多个第一凸起24513与一个第一凸块组24712的多个第一凸块24714交错排布形成卡接结构,多个第一凸起24513对应地卡入多个第一卡位槽24715中;第一摆臂245的多个第二凸起与一个第二凸块组24722的多个第二凸块24714交错排布形成卡接结构,多个第二凸起24514对应地卡入多个第二卡位槽24715中。
382.第二摆臂246的多个第一凸起24613与另一个第一凸块组24712的多个第一凸块24714交错排布形成卡接结构,多个第一凸起24613对应地卡入多个第一卡位槽24715中;第二摆臂246的多个第二凸起24614与另一个第二凸块组24722的多个第二凸块24724交错排布形成卡接结构,多个第二凸起24614对应地卡入多个第二卡位槽24725中。
383.其中,第一摆臂245和第二摆臂246的多个第一凸起(24513、24613)的形状和位置,与对应的多个第一卡位槽24715的形状和位置相适配。第一摆臂245和第二摆臂246的多个第二凸起(24514、24614)的形状和位置,与对应的多个第二卡位槽24725的形状和位置相适配。
384.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通过多个同步齿轮2473啮合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示例性的,多个同步齿轮2473可以排成一串,相邻的两个同步齿轮2473彼此啮合,位于端部的两个同步齿轮2473分别啮合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和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的多个啮合齿24512与相邻的同步齿轮2473的多个啮合齿24732啮合,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的多个啮合齿24612与相邻的同步齿轮2473的多个啮合齿24732啮合。
38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以及同步齿轮2473均卡接第一卡位件2471和第二卡位件2472,形成卡接结构,使得第一摆臂245和第二摆臂246能够在某些位置停留。此外,由于第一阻尼组件247的各部件相对位置关系稳定,弹性件2475处于压缩状态,弹性件2475产生的弹性力驱动第一卡位件2471与第二卡位件2472配合压紧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同步齿轮2473以及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使得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同步齿轮2473以及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与第一卡位件2471及第二卡位件2472之间的卡接结构稳定。
386.其中,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以及同步齿轮2473相对第一卡位件2471和第二卡位件2472转动时,多个第一凸起(24513、24613、24733)与多个第一凸块24714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能够形成不同的卡接结构,多个第二凸起(24514、24614、24734)与多个第二凸块24724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能够形成不同的卡接结构。例如,在打开状态中,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以及同步齿轮2473相对第一卡位件2471和第二卡位件2472形成第一卡接结构;在闭合状态中,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以及同步齿轮2473相对第一卡位件2471和第二卡位件2472形成第二卡接结构。
387.具体的,第一摆臂245与第二摆臂246相对运动时,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同步齿轮2473以及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与第一卡位件2471及第二卡位件2472之间,需要从一个卡接结构转换成另一个卡接结构,也即第一凸起(24513、24613、24733)需要脱离其中一个第一卡位槽24715、跨过一个第一凸块24714、卡入另一个第一卡位槽24715,第二凸起(24514、24614、24734)需要脱离其中一个第二卡位槽24725、跨过一个第二凸块24724、卡入另一个第二卡位槽24725。在卡接结构转换的过程中,第一卡位件2471远离第二卡位件2472,弹性件2475被进一步压缩,弹性件2475产生的弹性力形成阻尼力和推动力,使得第一摆臂245与第二摆臂246需要一定的驱动力才能够发生相对运动,且在驱动之后更易转动。其中,凸起脱离卡位槽且未跨过凸块的过程中,弹性件2475的弹性力形成阻尼力;凸起跨过凸块且在卡入另一个卡位槽的过程中,弹性件2475的弹性力形成推动力。简言之,第一阻尼
组件247能够对第一摆臂245和第二摆臂246的相对运动提供阻尼力和推动力。
388.请结合参阅图23、图24a以及图24b,图23是图6所示底部连接组件24与主轴21的底部罩体212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4a是图6所示底部连接组件24与主轴21的组装结构沿a2-a2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4b是图24a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中a2-a2的位置,对应于图7a中a1-a1的位置。沿a2-a2处剖开的截面经过第一固定架241、第一连接臂243、主轴21、第二连接臂244及第二固定架242。
389.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243的第一端2431转动连接主轴21,第一连接臂243的第二端2432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241。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一端2441转动连接主轴21,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二端2442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242。
390.其中,第一连接臂243的第一端2431安装于主轴21的其中一个第一弧形空间2181,以通过虚拟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主轴21。其中底部转轴2481穿过第一连接臂243的第二端2432的转轴孔24321、且穿过第一固定架241的第一转轴孔2411(可参阅图14),以插接第一连接臂243的第二端2432和第一固定架241,使得第一连接臂243的第二端2432通过实体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241。
391.其中,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一端2441安装于主轴21的另一个第一弧形空间2181,以通过虚拟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主轴21。底部转轴2482穿过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二端2442的转轴孔24421、且穿过第二固定架242的第二转轴孔2421(可参阅图15),以插接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二端2442和第二固定架242,使得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二端2442通过实体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242。
392.其中,第一连接臂243的第一端2431的避让空间24311和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一端2441的避让空间24411,能够用于避让主轴21的主支撑板211的连接筋2117f。连接筋2117f与避让空间(24311、24411)之间的配合,也可以对第一连接臂243和第二连接臂244进行限位,限位方向平行于主轴21的延伸方向。
393.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243的第一端2431和/或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一端2441,也可以通过实体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主轴21,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243的第二端2432也可以通过虚拟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241;和/或,第二连接臂244的第二端2442也可以通过虚拟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242,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394.请结合参阅图23、图25a以及图25b,图25a是图6所示底部连接组件24与主轴21的组装结构沿b2-b2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5b是图25a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中b2-b2的位置,对应于图7a中b1-b1的位置。沿b2-b2处剖开的截面经过第一固定架241、第一摆臂245、主轴21、第二摆臂246及第二固定架242。
395.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以及第一阻尼组件247均安装于主轴21的第一安装空间2182。第一阻尼组件247的第一卡位件2471和第二卡位件2472相对主轴21固定。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通过第一转接轴2477转动连接第一卡位件2471和第二卡位件2472,从而转动连接主轴21。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通过第二转接轴2478转动连接第一卡位件2471和第二卡位件2472,从而转动连接主轴21。每个同步齿轮2473均通过第三转接轴2479转动连接第一卡位件2471和第二卡位件2472,从而转动连接主轴21。
39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与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通过多个同步齿轮2473连接,因此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的转动角度与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的转动角度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反,使得第一摆臂245与第二摆臂246相对主轴21的转动动作保持同步,也即同步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397.其中,底部转轴2483可以穿过第一摆臂245的滑动端2452的第一插轴孔24523,以插接第一摆臂245的滑动端2452,从而随第一摆臂245的滑动端2452运动。底部转轴2484可以穿过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的第二插轴孔24623,以插接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从而随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运动。
398.请结合参阅图23、图26a以及图26b,图26a是图6所示底部连接组件24与主轴21的组装结构沿g-g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6b是图26a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沿g-g处剖开的截面经过第一固定架241、第一摆臂245、主轴21、第二摆臂246及第二固定架242。
399.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摆臂245的滑动端2452可滑动地安装于第一固定架241的第一滑动槽2412,以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架241。其中,第一摆臂245的滑动端2452的滑动块24521部分位于第一滑动槽2412的导向空间,两者配合以引导第一摆臂245的滑动端2452相对第一固定架241的滑动方向。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可滑动地安装于第二固定架242的第二滑动槽2422,以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架242。其中,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的滑动块24621部分位于第二滑动槽2422的导向空间,两者配合以引导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相对第二固定架242的滑动方向。
400.在本技术中,底部连接组件24的第一连接臂243的两端(2431、2432)分别转动连接主轴21和第一固定架241,形成了连杆结构,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转动连接主轴21、滑动端2452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架241,形成了连杆滑块结构;第二连接臂244的两端(2441、2442)分别转动连接主轴21和第二固定架242,形成了连杆结构,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转动连接主轴21、滑动端2462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架242,形成了连杆滑块结构。第一固定架241用于连接第一壳体11,第二固定架242用于连接第二壳体12,因此转轴组件2的底部连接组件24通过连杆结构和连杆滑块结构,实现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2与主轴21之间的连接,其组成部分数量少,配合关系及配合位置简单,组成部件易制作和组装,有利于实现量产。并且,由于主轴21通过第一连接臂243和第一摆臂245联动第一固定架241、且通过第二连接臂244和第二摆臂246联动第二固定架242,因此转轴组件2的运动轨迹准确,转轴组件2具有较佳的机构抗拉能力和机构抗挤压能力。
401.此外,如图24a和图26a所示,在打开状态中,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转入主轴21,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转入主轴21,第一摆臂245的滑动端2452滑入第一固定架241,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滑入第二固定架242,第一固定架241及第二固定架242与主轴21之间的距离较小。如图24b和图26b所示,在闭合状态中,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部分转出主轴21,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部分转出主轴21,第一摆臂245的滑动端2452部分滑出第一固定架241,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部分滑出第二固定架242,第一固定架241及第二固定架242与主轴21之间的距离较大。故而,转轴组件2能够在打开状态中,通过第一固定架241和第二固定架242分别拉近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使得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靠近主轴21;在闭合状态中,通过第一固定架241和第二固定架242分别推开第一
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使得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远离主轴21,使得转轴组件2的结构能够更好地适应屏幕200的变形结构,以降低拉扯或挤压屏幕200的风险,提高屏幕200和电子设备1000的可靠性。
402.此外,如图25a和图25b所示,由于第一阻尼组件247连接在第一摆臂245与第二摆臂246之间,第一阻尼组件247能够在第一摆臂245和第二摆臂246运动时提供阻尼力和推动力,第一摆臂245能够通过第一固定架241连接第一壳体11,第一摆臂245随第一壳体11运动,第二摆臂246能够通过第二固定架242连接第二壳体12,第二摆臂246随第二壳体12运动,因此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相对展开或折叠的过程中,第一阻尼组件247能够提供阻尼力,使得用户在展开或折叠电子设备1000时,能够感应到阻力和推力,从而获得较佳的手感开合体验,提高了电子设备1000的机构操作感体验。此外,第一阻尼组件247还可以使第一摆臂245和第二摆臂246停留在某些位置,从而使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能够停留在某些位置,从而可以更好地保持打开状态或闭合状态,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403.此外,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通过多个同步齿轮2473啮合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使得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的转动角度与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的转动角度,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反,使得第一摆臂245与第二摆臂246相对主轴21的转动动作保持同步,也即同步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相对主轴21的转动动作保持同步,提高了用户的机构操作体验。
404.可以理解的是,同步齿轮2473的数量、尺寸等可以依据产品具体形态、尺寸等机型设计,本技术对此不做严格限定。其中,同步齿轮2473数量越多、同步齿轮2473的尺寸越小,能够释放更多的空间,同步齿轮2473的数量越少,同步齿轮2473的尺寸越大,同步齿轮2473的传动累积误差更小,有利于提高运动准确性。
405.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第一阻尼组件247可以有多种实现结构。例如,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阻尼组件247可以通过对同步齿轮2473的位置限定,间接限定第一摆臂245的位置和第二摆臂246的位置。例如,第一卡位件2471和第二卡位件2472与同步齿轮2473之间形成卡接结构,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与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与第一卡位件2471及第二卡位件2472之间无卡接结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阻尼组件247也可以不设置第二卡位件2472,通过第一卡位件2471与同步齿轮2473、第一摆臂245及第二摆臂246之间的卡接结构,使得第一摆臂245和第二摆臂246能够在某些位置停留。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阻尼组件247也可以不设置固定板,弹性件2475的两端可以分别抵持第一卡位件2471和第一安装空间2182的壁面,弹性件2475被压缩在第一卡位件2471与主轴21之间。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阻尼组件247也可以不设置同步齿轮2473和第三转接轴2479,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直接与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啮合。以上实施例为第一阻尼组件247的示例性结构,第一阻尼组件247也可以有其他实现结构,本技术对此不做严格限定。
406.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与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之间也可以不设置连接两者的第一阻尼组件247,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可以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主轴21,该转轴可以为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的一部分,也可以为独立结构件且插接第一摆臂245的转动端2451;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也可以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主轴21,该转轴可以为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的一部分,也可以为独立结构件且插接第二摆臂246的转动端2461。示例性的,可以在第一固定架241中设置阻尼结构,用于对第一摆臂
245的滑动端2452施加阻尼力,在第二固定架242中设置阻尼结构,用于对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施加阻尼力。
407.以下结合附图具体描述中部连接组件25的各部件结构、及中部连接组件25与主轴21的连接结构。
408.请参阅图27,图27是图13所示第三固定架251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409.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固定架251具有第三转轴孔2511、第三滑动槽2512、第五弧形槽2513、第一扇形槽2514以及多个紧固孔2515。第三固定架251包括至少一个第三转动连接块2516,第三转轴孔2511形成于第三转动连接块2516。示例性的,第三滑动槽2512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凹陷而共同形成第三滑动槽2512的导向空间。也即为,第三滑动槽2512的侧壁可具有凹陷的导向空间,用以引导安装于第三滑动槽2512的结构件的滑动方向,使得第三固定架251与对应结构件之间的相对滑动动作更易实现,控制精度更高。第五弧形槽2513形成于第三固定架251的顶端,第一扇形槽2514形成于第三固定架251的底端。其中,第五弧形槽2513的一侧可以延伸至第三固定架251的顶侧表面,第一扇形槽2514的槽底壁为弧面,第一扇形槽2514的槽侧壁为扇形面。在本技术中,第三固定架251可以通过多个紧固件穿过多个紧固孔2515,以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1(可参阅图2)。其中,第三固定架251具有第三配合面2517,第三配合面2517可以为平面,第五弧形槽2513的一端开口位于第三配合面2517,第一扇形槽2514的一端开口位于第三配合面2517。
410.请参阅图28,图28是图13所示第四固定架252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411.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固定架252具有第四转轴孔2521、第四滑动槽2522、第七弧形槽2523、第二扇形槽2524以及多个紧固孔2525。第四固定架252包括至少一个第四转动连接块2526,第四转轴孔2521形成于第四转动连接块2526。示例性的,第四滑动槽2522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凹陷而共同形成第四滑动槽2522的导向空间。也即为,第四滑动槽2522的侧壁可具有凹陷的导向空间,用以引导安装于第四滑动槽2522的结构件的滑动方向,使得第二固定架242与对应结构件之间的相对滑动动作更易实现,控制精度更高。第七弧形槽2523形成于第四固定架252的顶端,第二扇形槽2524形成于第四固定架252的底端。其中,第七弧形槽2523的一侧可以延伸至第四固定架252的顶侧表面,第二扇形槽2524的槽底壁为弧面,第二扇形槽2524的槽侧壁为扇形面。在本技术中,第四固定架252可以通过多个紧固件穿过多个紧固孔2525,以固定连接第二壳体12(可参阅图2)。其中,第三固定架251具有第四配合面2527,第四配合面2527可以为平面,第七弧形槽2523的一端开口位于第四配合面2527,第二扇形槽2524的一端开口位于第四配合面2527。
412.请参阅图29,图29是图13所示第三连接臂253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413.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臂253包括第一端2531和第二端2532,第一端2531和第二端2532均为转动端。示例性的,第三连接臂253的第一端2531为弧形臂;第三连接臂253的第二端2532设有转轴孔25321。其中,第三连接臂253的第一端2531的中部设有避让空间25311,避让空间25311凹陷设置,且延伸至第三连接臂253的第一端2531的端面处。
414.其中,第三连接臂253还包括连接于第一端2531与第二端2532之间的连接段2533。示例性的,连接段2533的上表面可以相对第三连接臂253的第二端2532的上表面弯折。连接段2533的设置使得第三连接臂253的结构设计更为灵活,可以更好地满足中部连接组件25和转轴组件2的连接需求和形状需求。
415.其中,第三连接臂253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示例性的,第三连接臂253可以通过计算机数控(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cnc)铣削工艺成型。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臂253也可以采用金属注射成型工艺成型,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416.请参阅图30,图30是图13所示第四连接臂254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417.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连接臂254包括第一端2541和第二端2542,第一端2541和第二端2542均为转动端。示例性的,第四连接臂254的第一端2541为弧形臂;第四连接臂254的第二端2542设有转轴孔25421。其中,第四连接臂254的第一端2541的中部设有避让空间25411,避让空间25411凹陷设置,且延伸至第四连接臂254的第一端2541的端面处。
418.其中,第四连接臂254还包括连接于第一端2541与第二端2542之间的连接段2543。示例性的,连接段2543的上表面可以相对第四连接臂254的第二端2542的上表面弯折。连接段2543的设置使得第四连接臂254的结构设计更为灵活,可以更好地满足中部连接组件25和转轴组件2的连接需求和形状需求。
419.其中,第四连接臂254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示例性的,第四连接臂254可以通过计算机数控(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cnc)铣削工艺成型。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连接臂254也可以采用金属注射成型工艺成型,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420.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臂253和第四连接臂254可以与第一连接臂243形状相同,以采用同一种物料,节约转轴组件2的物料种类,降低转轴组件2的成本。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臂253和第四连接臂254也可以与第一连接臂243形状不同,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421.请参阅图31,图31是图13所示第三摆臂255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422.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摆臂255包括转动端2551和滑动端2552。第三摆臂255的转动端2551设有转轴孔25511,转轴孔25511贯穿第三摆臂255的转动端2551。第三摆臂255的滑动端2552包括滑动块25521和转动连接块25522,转动连接块25522位于滑动块25521的上方,且固定连接滑动块25521。第三摆臂255的滑动端2552设有第三插轴孔25523。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插轴孔25523位于转动连接块2552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插轴孔25523可以部分位于转动连接块25522、部分位于滑动块25521,以充分利用第三摆臂255的滑动端2552的厚度,有利于第三摆臂255的滑动端2552的轻薄化。其中,第三摆臂255的滑动端2552还设有第三避让区25524,第三避让区25524贯穿滑动块25521和转动连接块25522,第三避让区25524还延伸至滑动端2552的远离转动端2551的端面上,第三避让区25524将第三插轴孔25523分隔为两部分。
423.其中,第三摆臂255还包括连接于转动端2551与滑动端2552之间的连接段2553。示例性的,第三摆臂255的连接段2553可以相对第三摆臂255的滑动端2552弯折,以使第三摆臂255的结构设计更为灵活,可以更好地满足中部连接组件25和转轴组件2的连接需求和形状需求。示例性的,第三摆臂255的连接段2553可以包括两个延伸块25531,两个延伸块分别位于第三摆臂255的连接段2553的两侧,两个延伸块能够增加第三摆臂255的结构强度。
424.其中,第三摆臂255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示例性的,第三摆臂255可以通过金属注射成型工艺成型,或者通过其他工艺成型,本技术实施例对此
不作严格限定。
425.请参阅图32,图32是图13所示第四摆臂256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426.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摆臂256包括转动端2561和滑动端2562。第四摆臂256的转动端2561设有转轴孔25611,转轴孔25611贯穿第四摆臂256的转动端2561。第四摆臂256的滑动端2562包括滑动块25621和转动连接块25622,转动连接块25622位于滑动块25621的上方,且固定连接滑动块25621。第四摆臂256的滑动端2562设有第四插轴孔25623。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插轴孔25623位于转动连接块2562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插轴孔25623可以部分位于转动连接块25622、部分位于滑动块25621,以充分利用第四摆臂256的滑动端2562的厚度,有利于第四摆臂256的滑动端2562的轻薄化。其中,第四摆臂256的滑动端2562还设有第四避让区25624,第四避让区25624贯穿滑动块25621和转动连接块25622,第四避让区25624还延伸至滑动端2562的远离转动端2561的端面上,第四避让区25624将第四插轴孔25623分隔为两部分。
427.其中,第四摆臂256还包括连接于转动端2561与滑动端2562之间的连接段2563。示例性的,第四摆臂256的连接段2563可以相对第四摆臂256的滑动端2562弯折,以使第四摆臂256的结构设计更为灵活,可以更好地满足中部连接组件25和转轴组件2的连接需求和形状需求。示例性的,第四摆臂256的连接段2563可以包括两个延伸块25631,两个延伸块25631分别位于第四摆臂256的连接段2563的两侧,两个延伸块25631能够增加第四摆臂256的结构强度。
428.其中,第四摆臂256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示例性的,第四摆臂256可以通过金属注射成型工艺成型,或者通过其他工艺成型,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429.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摆臂255的形状可以与第四摆臂256的形状相同,以采用同一种物料,节约转轴组件2的物料种类,降低转轴组件2的成本。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摆臂255的形状可以与第四摆臂256的形状也可以相同,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430.请结合参阅图33、图34a以及图34b,图33是图6所示中部连接组件25与主轴21的底部罩体212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4a是图6所示中部连接组件25与主轴21的组装结构沿c2-c2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4b是图34a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中c2-c2的位置,对应于图7a中c1-c1的位置。沿c2-c2处剖开的截面经过第三固定架251、第三连接臂253、主轴21、第四连接臂254以及第四固定架252。
431.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臂253的第一端2531转动连接主轴21,第三连接臂253的第二端2532转动连接第三固定架251。第四连接臂254的第一端2541转动连接主轴21,第四连接臂254的第二端2542转动连接第四固定架252。
432.其中,第三连接臂253的第一端2531安装于主轴21的其中一个第二弧形空间2183,以通过虚拟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主轴21。中部转轴2571穿过第三连接臂253的第二端2532的转轴孔25321、且穿过第三固定架251的第三转轴孔2511(可以参阅图27),以插接第三连接臂253的第二端2532和第三固定架251,使得第三连接臂253的第二端2532通过实体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三固定架251。
433.其中,第四连接臂254的第一端2541安装于主轴21的另一个第二弧形空间2183,以通过虚拟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主轴21。中部转轴2572穿过第四连接臂254的第二端2542
的转轴孔25421、且穿过第四固定架252的第四转轴孔2521(可以参阅图28),以插接第四连接臂254的第二端2542和第四固定架252,使得第四连接臂254的第二端2542通过实体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四固定架252。
434.其中,第三连接臂253的第一端2531的避让空间25311和第四连接臂254的第一端2541的避让空间25411,能够用于避让主轴21的主支撑板211的连接筋2117g。连接筋2117g与避让空间(25311、25411)之间的配合,也可以对第三连接臂253和第四连接臂254进行限位,限位方向平行于主轴21的延伸方向。
435.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臂253的第一端2531和/或第四连接臂254的第一端2541,也可以通过实体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主轴21,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臂253的第二端2532也可以通过虚拟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三固定架251;和/或,第四连接臂254的第二端2542也可以通过虚拟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四固定架252,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436.请结合参阅图33、图35a以及图35b,图35a是图6所示中部连接组件25与主轴21的组装结构沿d2-d2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5b是图35a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中d2-d2的位置,对应于图7a中d1-d1的位置。沿d2-d2处剖开的截面经过第三固定架251、第三摆臂255、主轴21、第四摆臂256以及第四固定架252。其中,主轴21的相关结构还可结合参阅图10b。
437.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摆臂255的转动端2551和第四摆臂256的转动端2561安装于主轴21的两个转动空间2184。中部转轴2473穿过第三摆臂255的转动端2551的转轴孔25511、且穿过中部罩体213的其中一个转动连接凸起2133的转轴孔2134,以插接第三摆臂255的转动端2551和主轴21,使得第三摆臂255的转动端2551转动连接主轴21。中部转轴2474穿过第四摆臂256的转动端2561的转轴孔25611、且穿过中部罩体213的另一个转动连接凸起2133的转轴孔2134,以插接第四摆臂256的转动端2561和主轴21,使得第四摆臂256的转动端2561转动连接主轴21。
438.其中,中部转轴2475可以穿过第三摆臂255的滑动端2552的第三插轴孔25523,以插接第三摆臂255的滑动端2552,从而随第三摆臂255的滑动端2552运动。中部转轴2476可以穿过第四摆臂256的滑动端2562的第四插轴孔25623,以插接第四摆臂256的滑动端2562,从而随第四摆臂256的滑动端2562运动。
439.请结合参阅图33、图36a以及图36b,图36a是图6所示中部连接组件25与主轴21的组装结构沿h-h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6b是图36a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沿h-h处剖开的截面经过第三固定架251、第三摆臂255、主轴21、第四摆臂256以及第四固定架252。
440.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摆臂255的滑动端2552可滑动地安装于第三固定架251的第三滑动槽2512,以滑动连接第三固定架251。其中,第三摆臂255的滑动端2552的滑动块25521部分位于第三滑动槽2512的导向空间,两者配合以引导第三摆臂255的滑动端2552相对第三固定架251的滑动方向。第四摆臂256的滑动端2562可滑动地安装于第四固定架252的第四滑动槽2522,以滑动连接第四固定架252。其中,第四摆臂256的滑动端2562的滑动块25621部分位于第四滑动槽2522的导向空间,两者配合以引导第四摆臂256的滑动端2562相对第四固定架252的滑动方向。
441.在本技术中,中部连接组件25的第三连接臂253的两端(2531、2532)分别转动连接主轴21和第三固定架251,形成了连杆结构,第三摆臂255的转动端2551转动连接主轴21、滑动端2552滑动连接第三固定架251,形成了连杆滑块结构;第四连接臂254的两端(2541、2542)分别转动连接主轴21和第四固定架252,形成了连杆结构,第四摆臂256的转动端2561转动连接主轴21、滑动端2562滑动连接第四固定架252,形成了连杆滑块结构。
442.在本技术中,中部连接组件25的连杆结构及连杆滑块结构的核心设计要素与底部连接组件24相同,使得第三固定架251的动作能够与第一固定架241的动作保持同步,第四固定架252的动作能够与第二固定架242的动作保持同步,使得同时连接第三固定架251和第一固定架241的第一壳体11的运动动作稳定,同时连接第四固定架252和第二固定架242的第二壳体12的运动动作稳定,电子设备1000的壳体装置100的可靠性高。
443.其中,核心设计要素相同主要体现在:第三连接臂253相对主轴21的转动中心与第一连接臂243相对主轴21的转动中心共线;第四连接臂254相对主轴21的转动中心与第四连接臂254相对主轴21的转动中心共线;第三摆臂255相对主轴21的转动中心与第一摆臂245相对主轴21的转动中心共线;第四摆臂256相对主轴21的转动中心与第二摆臂246相对主轴21的转动中心共线;第三固定架251的第三转轴孔2511和第三滑动槽2512的相对位置关系与第一固定架241的第一转轴孔2411和第一滑动槽2412的相对位置关系大体相同,在平行于主轴21的延伸方向上,第三转轴孔2511与第三滑动槽2512的间距和第一转轴孔2411与第一滑动槽2412的间距可以相同或不同;第四固定架252的第四转轴孔2521和第四滑动槽2522的相对位置关系与第二固定架242的第二转轴孔2421和第二滑动槽2422的相对位置关系大体相同,在平行于主轴21的延伸方向上,第四转轴孔2521与第四滑动槽2522的间距和第二转轴孔2421与第二滑动槽2422的间距可以相同或不同。
444.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中部连接组件25的部件结构及中部连接组件25与主轴21的连接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实现方式,能够满足“第三固定架251的动作与第一固定架241的动作保持同步,第四固定架252的动作与第二固定架242的动作保持同步”即可。
445.以下结合附图描述顶部连接组件26的各部件结构、及顶部连接组件26与主轴21的连接结构。可以理解的,本技术的顶部连接组件26可以参考底部连接组件24设计,主轴21的顶部空间可以参考底部空间设计,因此下文进行简要描述,大部分相同的内容不再赘述。
446.请结合参阅图13和图37,图37是图6所示顶部连接组件26与主轴21的顶部罩体214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447.一些实施例中,第五连接臂263包括第一端2631和第二端2632;第五连接臂263的第一端2631可以为弧形臂,通过虚拟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主轴21;顶部转轴2681可以插接第五连接臂263的第二端2632和第五固定架261,以使第五连接臂263的第二端2632转动连接第五固定架261。第六连接臂264包括第一端2641和第二端2642;第六连接臂264的第一端2641可以为弧形臂,通过虚拟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主轴21;顶部转轴2682可以插接第六连接臂264的第二端2642和第六固定架262,以使第六连接臂264的第二端2642转动连接第六固定架262。
448.第五摆臂265包括转动端2651和滑动端2652,第六摆臂266包括转动端2661和滑动端2662。第五摆臂265的转动端2651、第二阻尼组件267以及第六摆臂266的转动端2661安装
于主轴21;第五摆臂265的转动端2651和第六摆臂266的转动端2661均通过实体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主轴21;第二阻尼组件267连接第五摆臂265的转动端2651与第六摆臂266的转动端2661,用于在第五摆臂265和第六摆臂266的运动过程中提供阻尼力和推动力。第五摆臂265的滑动端2652滑动连接第五固定架261,顶部转轴2683可以插接第五摆臂265的滑动端2652、以随第五摆臂265的滑动端2652运动;第六摆臂266的滑动端2662滑动连接第六固定架262,顶部转轴2684可以插接第六摆臂266的滑动端2662、以随第六摆臂266的滑动端2662运动。
449.示例性,第五固定架261的结构可以参考第一固定架241的结构设计。其中,第五固定架261的用于连接第五连接臂263和第五摆臂265的结构可以与第一固定架241相同,这两处的结构的相对位置可以与第一固定架241相同或不同;第五固定架261的两处弧形槽可以参考第一固定架241设计;第五固定架261的用于卡入第一壳体11的第三卡位块2617的结构及位置可以与第一固定架241相同或不同。同样的,第六固定架262的结构可以参考第二固定架242的结构设计,第六固定架262包括用于卡入第二壳体12的第四卡位块2627。
450.第五连接臂263的结构、第六连接臂264的结构可以与第一连接臂243的结构相同,以采用同一种物料,节约转轴组件2的物料种类,降低成本。第五摆臂265的结构、第六摆臂266的结构可以与第一摆臂245的结构相同,以采用同一种物料,节约转轴组件2的物料种类,降低成本。
451.第二阻尼组件267的结构可以与第一阻尼组件247的结构相同,多个顶部转轴(2681、2682、2683、2684)的结构可以与多个底部转轴(2481、2482、2483、2484)的结构相同,以节约转轴组件2的物料种类,降低成本。
452.示例性的,如图13所示,第五连接臂263、第六连接臂264、第五摆臂265、第六摆臂266以及第二阻尼组件267的排布位置,与第一连接臂243、第二连接臂244、第一摆臂245、第二摆臂246以及第一阻尼组件247的排布位置,呈现对称关系。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两个排布位置也可以是相同的,或者呈现其他排布关系,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453.在本技术中,顶部连接组件26的第五连接臂263的两端(2631、2632)分别转动连接主轴21和第五固定架261,形成了连杆结构,第五摆臂265的转动端2651转动连接主轴21、滑动端2652滑动连接第五固定架261,形成了连杆滑块结构;第六连接臂264的两端(2641、2642)分别转动连接主轴21和第六固定架262,形成了连杆结构,第六摆臂266的转动端2661转动连接主轴21、滑动端2662滑动连接第六固定架262,形成了连杆滑块结构。
454.在本技术中,第五固定架261的动作能够与第一固定架241的动作保持同步,第六固定架262的动作能够与第二固定架242的动作保持同步,使得同时连接第五固定架261和第一固定架241的第一壳体11的运动动作稳定,同时连接第六固定架262和第二固定架242的第二壳体12的运动动作稳定,电子设备1000的壳体装置100的可靠性高。
455.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顶部连接组件26的部件结构及顶部连接组件26与主轴21的连接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实现方式,能够满足“第五固定架261的动作与第一固定架241的动作保持同步,第六固定架262的动作与第二固定架242的动作保持同步”即可。
456.以下结合附图对第一支撑件22的结构、第二支撑件23的结构、以及第一支撑件22和第二支撑件23与多个连接组件(24、25、26)的连接结构。
457.请结合参阅图38a、图38b、图39a以及图39b,图38a是图6所示第一支撑件22的结构示意图,图38b是图38a所示第一支撑件22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9a是图38a所示第一支撑件2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9b是图38b所示第一支撑件2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8b所示视角相对图38a所处视角进行了左右翻转。
458.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22包括第一支撑板221、底部连接结构(222、223、224)、中部连接结构(225、226、227)以及顶部连接结构(228、229、2210)。底部连接结构(222、223、224)固定于第一支撑板221的底部,中部连接结构(225、226、227)固定于第一支撑板221的中部,顶部连接结构(228、229、2210)固定于第一支撑板221的顶部。
459.示例性的,第一支撑板221可以采用密度小且具有一定刚度的材料,例如碳纤维材料。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221也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例如通过金属注射成型工艺形成不锈钢件,或者通过冲压形成不锈钢板材等。当然,第一支撑板221也可以采用硬质塑料、铝等其他硬质材料,能够实现支撑作用即可,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底部连接结构(222、223、224)、中部连接结构(225、226、227)以及顶部连接结构(228、229、2210)中的结构件可以采用金属注射成型工艺,为一体成型结构,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221也可以与多个连接结构通过一体成型获得,也即第一支撑件22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460.示例性的,第一支撑板221包括支撑面2211和与支撑面2211相背设置的固定面2212,第一支撑板221的支撑面2211位于第一支撑板221的上侧,第一支撑板221的固定面2212位于第一支撑板221的下侧。换言之,第一支撑板221包括相背设置的两个板面,其中一个板面形成第一支撑板221的支撑面2211,另一个板面形成第一支撑板221的固定面2212。
461.其中,第一支撑板221形成多个配合槽和/或多个配合孔,用于与底部连接结构(222、223、224)、中部连接结构(225、226、227)以及顶部连接结构(228、229、2210)配合。例如,第一支撑板221可以包括底部配合槽2213和底部配合孔2214,底部配合槽2213的开口位于第一支撑板221的支撑面2211上,底部配合孔2214连通底部配合槽2213,且贯穿第一支撑板221。第一支撑板221还包括中部配合槽2215和中部配合孔2216,中部配合槽2215的开口位于第一支撑板221的支撑面2211上,中部配合孔2216连通中部配合槽2215,且贯穿第一支撑板221。第一支撑板221还包括顶部配合槽2217和顶部配合孔2218,顶部配合槽2217的开口位于第一支撑板221的支撑面2211上,顶部配合孔2218连通顶部配合槽2217,且贯穿第一支撑板221。其中,多个配合槽和/或多个配合孔可以位于第一支撑板221的同一侧。
462.其中,第一支撑板221还可以包括多个避让缺口2219,多个避让缺口2219可以分散地位于第一支撑板221的顶部、中部及底部,用于避让其他部件。其中,多个避让缺口2219可以位于第一支撑板221设置多个配合槽和/或多个配合孔的一侧。
463.其中,第一支撑板221还可以包括多个紧固孔22110,多个紧固孔22110可以分散地位于第一支撑板221的顶部、中部及底部,用于通过紧固件2220锁紧底部连接结构(222、223、224)、中部连接结构(225、226、227)以及顶部连接结构(228、229、2210)。当然,第一支撑板221也可以不设置紧固孔22110,而是通过粘接、焊接、卡扣连接等其他方式与底部连接结构(222、223、224)、中部连接结构(225、226、227)以及顶部连接结构(228、229、2210)固定。
464.示例性的,底部连接结构(222、223、224)可以包括第一转动块222、第二转动块223
以及第一导向块224。第一转动块222、第二转动块223以及第一导向块224可以均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获得较大的结构强度。
465.其中,第一转动块222可以包括板体2221、挡板2222及第一弧形臂2223;第一弧形臂2223的一侧连接板体2221、另一侧悬空设置;挡板2222连接第一弧形臂2223和板体2221,挡板2222用于支撑第一弧形臂2223,以增加第一转动块222的结构强度,避让第一转动块222在与其他结构配合运动的过程中因发生断裂、破损等情况而造成转轴组件2失效的问题发生。第一转动块222位于第一支撑板221的下方,第一转动块222的板体2221固定于第一支撑板221的固定面2212,第一转动块222的板体2221与第一支撑板221之间可以通过至少一个紧固件2220锁紧固定。
466.其中,第二转动块223可以包括板体2231、挡板2232及第二弧形臂2233;第二弧形臂2233的一端连接板体2231、另一端悬空设置;挡板2232连接第二弧形臂2233和板体2231,挡板2232用于支撑第二弧形臂2233,以增加第二转动块223的结构强度,避让第二转动块223在与其他结构配合运动的过程中因发生断裂、破损等情况而造成转轴组件2失效的问题发生。第二转动块223位于第一支撑板221的下方,第二转动块223的板体2231固定于第一支撑板221的固定面2212,第二转动块223的板体2231与第一支撑板221之间可以通过至少一个紧固件2220锁紧固定。
467.其中,第一导向块224可以包括板体2241和第一导向臂2242,板体2241包括相背设置的支撑面和固定面,第一导向臂2242的一端固定于板体2241的固定面、另一端悬空设置。第一导向臂2242设有第一导向滑槽2243。其中,第一导向滑槽2243可以形成封闭结构,以使安装于第一导向滑槽2243的结构件能够在限定的活动空间内,沿第一导向滑槽2243的延伸方向往复滑动,起到限位作用,从而防止结构件意外脱离第一导向滑槽2243。示例性的,第一导向滑槽2243的延伸方向可以呈弧形。当然,第一导向滑槽2243的延伸方向也可以设计为曲线、直线、折线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468.其中,第一导向块224的板体2241相对第一支撑板221的支撑面2211露出,第一导向臂2242相对第一支撑板221的固定面2212凸出。示例性的,第一导向块224的板体2241可以从第一支撑板221的上方安装至第一支撑板221的底部配合槽2213,第一导向臂2242经底部配合孔2214延伸至第一支撑板221的下方。第一导向块224的板体2241的支撑面可以与第一支撑板221的支撑面2211齐平设置。第一导向块224的板体2241可以通过至少一个紧固件2220与第一支撑板221锁紧固定。其中,第一导向块224的板体2241上还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避让孔2244,用于避让其他结构件。
469.应理解,第一转动块222和第二转动块223主要在于提供转动连接结构,第一转动块222和第二转动块223也可以有其他实现结构,两者的结构可以相同或不同,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第一导向块224主要在于提供导向滑槽,以引导其他结构件的运动方向,第一导向块224也可以有其他实现结构,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470.示例性的,中部连接结构(225、226、227)可以包括第五转动块225、第六转动块226以及第三导向块227。第五转动块225、第六转动块226以及第三导向块227可以均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获得较大的结构强度。
471.其中,第五转动块225可以包括板体2251、挡板2252及第五弧形臂2253;第五弧形臂2253的一侧连接板体2251、另一侧悬空设置;挡板2252连接第五弧形臂2253和板体2251,
挡板2252用于支撑第五弧形臂2253,以增加第五转动块225的结构强度,避让第五转动块225在与其他结构配合运动的过程中因发生断裂、破损等情况而造成转轴组件2失效的问题发生。第五转动块225位于第一支撑板221的下方,第五转动块225的板体2251固定于第一支撑板221的固定面2212,第五转动块225的板体2251与第一支撑板221之间可以通过至少一个紧固件2220锁紧固定。
472.其中,第六转动块226可以包括板体2261和第一扇形臂2262,第一扇形臂2262的一边连接板体2261、另一边悬空设置,第一扇形臂2262包括弧形的外侧面。第六转动块226位于第一支撑板221的下方,第六转动块226的板体2261固定于第一支撑板221的固定面2212,第六转动块226的板体2261与第一支撑板221之间可以通过至少一个紧固件2220锁紧固定。
473.其中,第三导向块227可以包括板体2271和第三导向臂2272,板体2271包括相背设置的支撑面和固定面,第三导向臂2272的一端固定于板体2271的固定面、另一端悬空设置。第三导向臂2272设有第三导向滑槽2273。其中,第三导向滑槽2273可以形成封闭结构,以使安装于第三导向滑槽2273的结构件能够在限定的活动空间内,沿第三导向滑槽2273的延伸方向往复滑动,起到限位作用,从而防止结构件意外脱离第三导向滑槽2273。示例性的,第三导向滑槽2273的延伸方向可以呈弧形。当然,第三导向滑槽2273的延伸方向也可以设计为曲线、直线、折线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474.其中,第三导向块227的板体2271可以相对第一支撑板221的支撑面2211露出,第三导向臂2272相对第一支撑板221的固定面2212凸出。示例性的,第三导向块227的板体2271可以从第一支撑板221的上方安装至第一支撑板221的中部配合槽2215,第三导向臂2272经中部配合孔2216延伸至第一支撑板221的下方。第三导向块227的板体2271的支撑面可以与第一支撑板221的支撑面2211齐平设置。第三导向块227的板体2271可以通过至少一个紧固件2220与第一支撑板221锁紧固定。其中,第三导向块227的板体2271上还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避让孔2274,用于避让其他结构件。
475.应理解,第五转动块225和第六转动块226主要在于提供转动连接结构,第五转动块225和第六转动块226也可以有其他实现结构,两者的结构可以相同或不同,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第三导向块227主要在于提供导向滑槽,以引导其他结构件的运动方向,第三导向块227也可以有其他实现结构,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476.示例性的,顶部连接结构(228、229、2210)可以参考底部连接结构(222、223、224)设计,顶部连接结构(228、229、2210)可以包括两个用于提供转动连接结构的转动块(228、229),还可以包括用于提供导向滑槽的第五导向块2210。两个转动块(228、229)的结构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可以参考其他转动块结构设计;第五导向块2210的结构可以参考第一导向块224的结构进行设计,此处不再赘述。
477.其中,第一支撑件22的支撑面2230包括第一支撑板221的支撑面2211、第一导向块224的支撑面、第三导向块227的支撑面及第五导向块2210的支撑面。第一支撑板221的支撑面2211与多个导向块(224、227、2210)的支撑面可以相互拼接,以使第一支撑件22的支撑面2230完整、连续、支撑面积较大。
478.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22还可以包括第一绝缘麦拉2240和第二绝缘麦拉2250,第一绝缘麦拉2240和第二绝缘麦拉2250均固定于第一支撑板221的固定面2212。第一绝缘麦拉2240位于底部连接结构(222、223、224)与中部连接结构(225、226、227)之间,第二
绝缘麦拉2250位于中部连接结构(225、226、227)与顶部连接结构(228、229、2210)之间。其中,第一绝缘麦拉2240和第二绝缘麦拉2250既能够实现绝缘效果,还具有较小的摩擦系数,使得第一绝缘麦拉2240和第二绝缘麦拉2250与其他结构件接触时,对其他结构件产生的摩擦力较小,防止刮擦该结构件,也有利于避免在转轴组件2的活动过程中产生刮擦异响。
479.请结合参阅图40a和图40b,图40a是图6所示第二支撑件23的结构示意图,图40b是图40a所示第二支撑件23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支撑件23的结构可以参考第一支撑件22的结构进行设计,以下简单说明第二支撑件23的基本结构。
480.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23包括第二支撑板231、底部连接结构(232、233、234)、中部连接结构(235、236、237)以及顶部连接结构(238、239、2310)。底部连接结构(232、233、234)固定于第二支撑板231的底部,中部连接结构(235、236、237)固定于第二支撑板231的中部,顶部连接结构(238、239、2310)固定于第二支撑板231的顶部。示例性的,第二支撑板231可以采用密度小且具有一定刚度的材料,例如碳纤维材料。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231也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例如通过金属注射成型工艺形成不锈钢件,或者通过冲压形成不锈钢板材等。当然,第一支撑板221也可以采用硬质塑料、铝等其他硬质材料,能够实现支撑作用即可,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底部连接结构(232、233、234)、中部连接结构(235、236、237)以及顶部连接结构(238、239、2310)中的结构件可以采用金属注射成型工艺,为一体成型结构,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231也可以与多个连接结构通过一体成型获得,也即第二支撑件23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481.示例性的,第二支撑板231包括支撑面2311和与支撑面2311相背设置的固定面2312,第二支撑板231的支撑面2311位于第二支撑板231的上侧。其中,第二支撑板231形成多个配合槽和/或多个配合孔,用于与底部连接结构(232、233、234)、中部连接结构(235、236、237)以及顶部连接结构(238、239、2310)配合。其中,第二支撑板231还可以包括多个避让缺口,多个避让缺口可以分散地位于第二支撑板231的顶部、中部及底部,用于避让其他部件。其中,第二支撑板231还可以包括多个紧固孔,多个紧固孔可以分散地位于第二支撑板231的顶部、中部及底部,用于通过紧固件2320锁紧底部连接结构(232、233、234)、中部连接结构(235、236、237)以及顶部连接结构(238、239、2310)。当然,第二支撑板231也可以不设置紧固孔2320,而是通过粘接、焊接、卡扣连接等其他方式与底部连接结构(232、233、234)、中部连接结构(235、236、237)以及顶部连接结构(238、239、2310)固定。
482.示例性的,底部连接结构(232、233、234)可以包括第三转动块232、第四转动块233以及第二导向块234。第三转动块232、第四转动块233以及第二导向块234可以均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获得较大的结构强度。第三转动块232包括板体2321和连接板体2321的第三弧形臂2323。第三转动块232位于第二支撑板231的下方,第三转动块232的板体2321固定于第二支撑板231的固定面2312。第四转动块233可以包括板体2331和连接板体2331的第四弧形臂2333。第四转动块233位于第二支撑板231的下方,第四转动块233的板体2331固定于第二支撑板231的固定面2312。第二导向块234可以包括板体2341和连接板体2341的第二导向臂2342。第二导向臂2342设有第二导向滑槽2343。示例性的,第二导向滑槽2343的延伸方向可以呈弧形。当然,第二导向滑槽2343的延伸方向也可以设计为曲线、直线、折线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其中,第二导向块234的板体2341相对第二支撑板231的支撑面2311露出,第二
导向臂2342相对第二支撑板231的固定面2312凸出。第二导向块234的板体2341上还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避让孔2344,用于避让其他结构件。
483.应理解,第三转动块232和第四转动块233主要在于提供转动连接结构,第三转动块232和第四转动块233也可以有其他实现结构,两者的结构可以相同或不同,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第二导向块234主要在于提供导向滑槽,以引导其他结构件的运动方向,第二导向块234也可以有其他实现结构,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484.示例性的,中部连接结构(235、236、237)可以包括第七转动块235、第八转动块236以及第四导向块237。第七转动块235、第八转动块236以及第四导向块237可以均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获得较大的结构强度。第七转动块235可以包括板体2351和连接板体2351的第七弧形臂2353。第七转动块235位于第二支撑板231的下方,第七转动块235的板体2353固定于第二支撑板231的固定面2312。第八转动块236可以包括板体2361和连接板体2361的第二扇形臂2362。第八转动块236位于第二支撑板231的下方,第八转动块236的板体2361固定于第二支撑板231的固定面2312。其中,第四导向块237可以包括板体2371和连接板体的第四导向臂2372。第四导向臂2372设有第四导向滑槽2373。示例性的,第四导向滑槽2373的延伸方向可以呈弧形。当然,第四导向滑槽2373的延伸方向也可以设计为曲线、直线、折线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第四导向块237的板体2371相对第二支撑板231的支撑面2311露出,第四导向臂2372相对第二支撑板231的固定面2312凸出。第四导向块237的板体2371上还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避让孔2374,用于避让其他结构件。
485.应理解,第七转动块235和第八转动块236主要在于提供转动连接结构,第七转动块235和第八转动块236也可以有其他实现结构,两者的结构可以相同或不同,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第四导向块237主要在于提供导向滑槽,以引导其他结构件的运动方向,第四导向块237也可以有其他实现结构,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486.示例性的,顶部连接结构(238、239、2310)可以参考底部连接结构(232、233、234)设计,顶部连接结构(238、239、2310)可以包括两个用于提供转动连接结构的转动块(238、239),还可以包括用于提供导向滑槽的第六导向块2310。两个转动块(238、239)的结构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可以参考其他转动块结构设计;第六导向块2310的结构可以参考第二导向块234的结构进行设计,此处不再赘述。
487.其中,第二支撑件23的支撑面2330包括第二支撑板231的支撑面2311和多个导向块(234、237、2310)的上表面。第二支撑板231的支撑面2311与多个导向块(234、237、2310)的上表面可以相互拼接,以使第二支撑件23的支撑面2330完整、连续、支撑面积较大。
488.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23还可以包括第三绝缘麦拉2340和第四绝缘麦拉2350,第三绝缘麦拉2340和第四绝缘麦拉2350均固定于第二支撑板231的固定面2312。第三绝缘麦拉2340位于底部连接结构(232、233、234)与中部连接结构(235、236、237)之间,第四绝缘麦拉2350位于中部连接结构(235、236、237)与顶部连接结构(238、239、2310)之间。其中,第三绝缘麦拉2340和第四绝缘麦拉2350既能够实现绝缘效果,还具有较小的摩擦系数。
489.请结合参阅图41a和图41b,图41a是图5a所示转轴组件2沿j-j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1b是图41a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沿j-j处剖开的截面经过第一固定架241、第一支撑件22的第一转动块222、主轴21、第二支撑件23的第三转动块232以及第二固定架242。
490.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22的第一转动块222的第一弧形臂2223安装于第一固定架241的第一弧形槽2413,第一转动块222以虚拟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241,也即,第一支撑件22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241。第二支撑件23的第三转动块232的第三弧形臂2323安装于第二固定架242的第三弧形槽2423,第三转动块232以虚拟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242,也即,第二支撑件23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242。
491.请结合参阅图42a和图42b,图42a是图5a所示转轴组件2沿k-k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2b是图42a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沿k-k处剖开的截面经过第一固定架241、第一支撑件22的第二转动块223、主轴21、第二支撑件23的第四转动块233以及第二固定架242。
492.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22的第二转动块223的第二弧形臂2233安装于第一固定架241的第二弧形槽2414,第二转动块223以虚拟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241,也即,第一支撑件22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241。第二支撑件23的第四转动块233的第四弧形臂2333安装于第二固定架242的第四弧形槽2424,第四转动块233以虚拟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242,也即,第二支撑件23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242。
493.其中,第一转动块222相对第一固定架241的转动中心与第二转动块223相对第一固定架241的转动中心重合,以使第一支撑件22相对第一固定架241的转动动作平稳、可靠。例如,第一支撑件22的第一弧形臂2223的中心、第二弧形臂2233的中心、第一固定架241的第一弧形槽2413的中心、第二弧形槽2414的中心重合,第二支撑件23的第三弧形臂2323的中心、第四弧形臂2333的中心、第二固定架242的第三弧形槽2423的中心、第四弧形槽2424的中心重合。同样的,第三转动块232相对第二固定架242的转动中心与第四转动块233相对第二固定架242的转动中心重合,以使第二支撑件23相对第二固定架242的转动动作平稳、可靠。
494.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撑件22也可以通过实体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241,第二支撑件23也可以通过实体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242,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495.请结合参阅图43a和图43b,图43a是图5a所示转轴组件2沿b3-b3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3b是图43a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b3-b3所处位置对应于图6中b2-b2所处位置,沿b3-b3处剖开的截面经过第一固定架241、第一摆臂245、第一支撑件22的第一导向块224、主轴21、第二支撑件23的第二导向块234、第二摆臂246以及第二固定架242。
496.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22的第一导向块224的第一导向臂2242可以安装于第一摆臂245的滑动端2452的第一避让区24524,底部转轴2483安装于第一导向块224的第一导向滑槽2243,第一导向臂2242可以通过第一避让区24524相对第一摆臂245的滑动端2452滑动,底部转轴2483能够在第一导向滑槽2243中、沿第一导向滑槽2243的延伸方向滑动,使得第一支撑件22滑动连接第一摆臂245的滑动端2452。此时,第一避让区24524可以为第一导向臂2242提供活动空间,从而能够为第一导向块224与第一摆臂245的滑动端2452的连接结构提供便利,节省转轴组件2所占用的空间大小,有利于转轴组件2的轻薄化。
497.第二支撑件23的第二导向块234的第二导向臂2342可以安装于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的第二避让区24624,底部转轴2484安装于第二导向块234的第二导向滑槽2343,
第二导向臂2342可以在通过第二避让区24624相对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底部转轴2484能够在第二导向滑槽2343中、沿第二导向滑槽2343的延伸方向滑动,使得第二支撑件23滑动连接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此时,第二避让区24624可以为第二导向臂2342提供活动空间,从而能够为第二导向块234与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的连接结构提供便利,节省转轴组件2所占用的空间大小,有利于转轴组件2的轻薄化。
49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22滑动连接第一摆臂245的滑动端2452且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241,第一摆臂245的滑动端2452和第一固定架241共同限定第一支撑件22的运动轨迹;第二支撑件23滑动连接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且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242,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和第二固定架242共同限定第二支撑件23的运动轨迹。
499.具体的,在转轴组件2的展开和折叠过程中,第一支撑件22随第一摆臂245的滑动端2452和第一固定架241相对主轴21运动,第一支撑件22还相对第一摆臂245的滑动端2452和第一固定架241运动;第二支撑件23随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和第二固定架242相对主轴21运动,第二支撑件23还相对第二摆臂246的滑动端2462和第二固定架242运动。
500.示例性的,第一导向滑槽2243包括具有近轴端2243a和远轴端2243b,近轴端2243a相对远轴端2243b靠近主轴21且靠近第一支撑板221。第二导向滑槽2343包括具有近轴端2343a和远轴端2343b,近轴端2343a相对远轴端2343b靠近主轴21且靠近第二支撑板231。
501.在打开状态中,如图41a、图42a以及图43a所示,第一支撑件22的第一弧形臂2223部分转出第一固定架241的第一弧形槽2413,第二弧形臂2233部分转出第二弧形槽2414,第一固定架241的第一配合面2418与第一支撑件22之间形成间隙,底部转轴2483滑动至第一支撑件22的第一导向滑槽2243的远轴端2243b,第一摆臂245的连接段与第一支撑件22之间形成间隙,第一支撑件22相对主轴21展平;第二支撑件23的第三弧形臂2323部分转出第二固定架242的第三弧形槽2423,第四弧形臂2333部分转出第四弧形槽2424,第二固定架242的第二配合面2428与第二支撑件23之间形成间隙,底部转轴2484滑动至第二支撑件23的第二导向滑槽2343的远轴端2343b,第二摆臂246的连接段2463与第二支撑件23之间形成间隙,第二支撑件23相对主轴21展平。
502.在闭合状态中,如图41b、图42b以及图43b所示,第一支撑件22的第一弧形臂2223转入第一固定架241的第一弧形槽2413,第二弧形臂2233转入第二弧形槽2414,第一固定架241的第一配合面2418靠近第一支撑件22,底部转轴2483滑动至第一支撑件22的第一导向滑槽2243的近轴端2243a,第一摆臂245的连接段靠近第一支撑件22,第一支撑件22相对主轴21弯折;第二支撑件23的第三弧形臂2323转入第二固定架242的第三弧形槽2423,第四弧形臂2333转入第四弧形槽2424,第二固定架242的第二配合面2428靠近第二支撑件23,底部转轴2484滑动至第二支撑件23的第二导向滑槽2343的近轴端2343a,第二摆臂246的连接段2463靠近第二支撑件23,第二支撑件23相对主轴21弯折。
503.其中,第一弧形臂2223和第二弧形臂2233位于第一支撑板221远离主轴21的一侧,第三弧形臂2323和第四弧形臂2333位于第二支撑板231远离主轴21的一侧,第一导向滑槽2243的近轴端2243a位于第一支撑板221的中部或者靠近主轴21的一侧,第二导向滑槽2343的近轴端2343a位于第二支撑板231的中部或者靠近主轴21的一侧。第一固定架241的第一弧形槽2413和第二弧形槽2414的转动中心、与第二固定架242的第三弧形槽2423和第四弧形槽2424的转动中心之间,形成第一间距;底部转轴2483、与底部转轴2484之间,形成第二
间距。在闭合状态中,第一间距小于第二间距,因此第一支撑板221远离主轴21的一侧与第二支撑板231远离主轴21的一侧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支撑板221靠近主轴21的一侧与第二支撑板231靠近主轴21的一侧的间距,也即,第一支撑板221和第二支撑板231在靠近主轴21的方向上远离彼此。故而,第一支撑件22与第二支撑件23在靠近主轴21的方向上远离彼此。
504.其中,在闭合状态中,转轴组件2的第一支撑件22、主轴21以及第二支撑件23共同围设出类似水滴状的容屏空间210。并且,在转轴组件2的一些位置,转轴组件2的多个连接组件(24、25、26)的结构件,还可以配合第一支撑件22、主轴21及第二支撑件23,以共同围绕出更完整的水滴状的容屏空间210。如图43b所示,第一支撑件22的支撑面2230、第一摆臂245的连接段的上表面、主轴21的支撑面、第二摆臂246的连接段2463的上表面以及第二支撑件23的支撑面2330,共同围绕出水滴状的容屏空间210。
505.其中,如图43b所示,第一摆臂245的连接段2453上的两个延伸块24531(还可参阅图18)还能够用于对第一摆臂245的连接段2453的上表面进行延展,以增加第一摆臂245对其他结构的支撑作用。第二摆臂246的连接段2463上的两个延伸块24631(还可参阅图19)还能够用于对第二摆臂246的连接段2463的上表面进行延展,以增加第二摆臂246对其他结构的支撑作用。
506.其中,图41a至图43b主要示意出第一支撑件22和第二支撑件23与底部连接组件24的连接结构,下文将结合附图简要说明第一支撑件22和第二支撑件23与中部连接组件25的连接结构。
507.请结合参阅图44a和图44b,图44a是图5a所示转轴组件2沿l-l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4b是图44a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沿l-l处剖开的截面经过第三固定架251、第一支撑件22的第五转动块225、主轴21、第二支撑件23的第七转动块235以及第四固定架252。
508.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22的第五转动块225的第五弧形臂2253安装于第三固定架251的第五弧形槽2513,第五转动块225以虚拟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三固定架251,也即,第一支撑件22转动连接第三固定架251。第二支撑件23的第七转动块235的第七弧形臂2353安装于第四固定架252的第七弧形槽2523,第七转动块235以虚拟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四固定架252,也即,第二支撑件23转动连接第四固定架252。
509.请结合参阅图45a和图45b,图45a是图5a所示转轴组件2沿m-m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5b是图45a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沿m-m处剖开的截面经过第三固定架251、第一支撑件22的第六转动块226、主轴21、第二支撑件23的第八转动块236以及第四固定架252。其中,第一支撑件22的结构可结合参阅图39b,第二支撑件23的结构可结合参阅图40b。
510.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22的第六转动块226的第一扇形臂2262安装于第三固定架251的第一扇形槽2514,第一扇形臂2262的外侧面滑动连接第一扇形槽2514的槽底壁,第六转动块226以虚拟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三固定架251,也即,第一支撑件22转动连接第三固定架251。第二支撑件23的第八转动块236的第二扇形臂2362安装于第四固定架252的第二扇形槽2524,第二扇形臂2362的外侧面滑动连接第二扇形槽2524的槽底壁,第八转动块236以虚拟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四固定架252,也即,第二支撑件23转动连接第四固定架252。
511.其中,第五转动块225相对第三固定架251的转动中心与第六转动块226相对第三固定架251的转动中心重合,以使第一支撑件22相对第三固定架251的转动动作平稳、可靠。第七转动块235相对第四固定架252的转动中心与第八转动块236相对第四固定架252的转动中心重合,以使第二支撑件23相对第四固定架252的转动动作平稳、可靠。
51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撑件22也可以通过实体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三固定架251,第二支撑件23也可以通过实体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四固定架252,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513.请结合参阅图46a和图46b,图46a是图5a所示转轴组件2沿d3-d3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6b是图46a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d3-d3所处位置对应于图6中d2-d2所处位置,沿d3-d3处剖开的截面经过第三固定架251、第三摆臂255、第一支撑件22的第三导向块227、主轴21、第二支撑件23的第四导向块237、第四摆臂256以及第四固定架252。
514.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22的第三导向块227的第三导向臂2272可以安装于第三摆臂255的滑动端2552的第三避让区25524,中部转轴2475安装于第三导向块227的第三导向滑槽2273,第三导向臂2272可以通过第三避让区25524相对第三摆臂255的滑动端2552滑动,中部转轴2475能够在第三导向滑槽2273中、沿第三导向滑槽2273的延伸方向滑动,使得第一支撑件22滑动连接第三摆臂255的滑动端2552。此时,第三避让区25524可以为第三导向臂2272提供活动空间,从而能够为第三导向块227与第三摆臂255的滑动端2552的连接结构提供便利,节省转轴组件2所占用的空间大小,有利于转轴组件2的轻薄化。
515.第二支撑件23的第四导向块237的第四导向臂2372可以安装于第四摆臂256的滑动端2562的第四避让区25624,中部转轴2476安装于第四导向块237的第四导向滑槽2373,第四导向臂2372可以在通过第四避让区25624相对第四摆臂256的滑动端2562,中部转轴2476能够在第四导向滑槽2373中、沿第四导向滑槽2373的延伸方向滑动,使得第二支撑件23滑动连接第四摆臂256的滑动端2562。此时,第四避让区25624可以为第四导向臂2372提供活动空间,从而能够为第四导向块237与第四摆臂256的滑动端2562的连接结构提供便利,节省转轴组件2所占用的空间大小,有利于转轴组件2的轻薄化。
51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22滑动连接第三摆臂255的滑动端2552且转动连接第三固定架251,第三摆臂255的滑动端2552和第三固定架251共同限定第一支撑件22的运动轨迹;第二支撑件23滑动连接第四摆臂256的滑动端2562且转动连接第四固定架252,第四摆臂256的滑动端2562和第四固定架252共同限定第二支撑件23的运动轨迹。在转轴组件2的展开和折叠过程中,第一支撑件22随第三摆臂255的滑动端2552和第三固定架251相对主轴21运动,第一支撑件22还相对第三摆臂255的滑动端2552和第三固定架251运动;第二支撑件23随第四摆臂256的滑动端2562和第四固定架252相对主轴21运动,第二支撑件23还相对第四摆臂256的滑动端2562和第四固定架252运动。
517.在打开状态中,如图44a、图45a以及图46a所示,第一支撑件22的第五弧形臂2253部分转出第三固定架251的第五弧形槽2513,第一扇形臂2262部分转出第一扇形槽2514,第三固定架251的第三配合面2517与第一支撑件22之间形成间隙,中部转轴2475滑动至第一支撑件22的第三导向滑槽2273的远轴端,第三摆臂255的连接段2553与第一支撑件22之间形成间隙,第一支撑件22相对主轴21展平;第二支撑件23的第七弧形臂2353部分转出第四
固定架252的第七弧形槽2523,第二扇形臂2362部分转出第二扇形槽2524,第四固定架252的第四配合面2527与第二支撑件23之间形成间隙,中部转轴2476滑动至第二支撑件23的第四导向滑槽2373的远轴端,第四摆臂256的连接段2563与第二支撑件23之间形成间隙,第二支撑件23相对主轴21展平。
518.在闭合状态中,如图44b、图45b以及图46b所示,第一支撑件22的第五弧形臂2253转入第三固定架251的第五弧形槽2513,第一扇形臂2262转入第一扇形槽2514,第三固定架251的第三配合面2517靠近第一支撑件22,中部转轴2475滑动至第一支撑件22的第三导向滑槽2273的近轴端,第三摆臂255的连接段2553靠近第一支撑件22,第一支撑件22相对主轴21弯折;第二支撑件23的第七弧形臂2353转入第四固定架252的第七弧形槽2523,第二扇形臂2362转入第二扇形槽2524,第四固定架252的第四配合面2527靠近第二支撑件23,中部转轴2476滑动至第二支撑件23的第四导向滑槽2373的近轴端,第四摆臂256的连接段2563靠近第二支撑件23,第二支撑件23相对主轴21弯折。
519.其中,第五弧形臂2253和第一扇形臂2262位于第一支撑板221远离主轴21的一侧,第七弧形臂2353和第二扇形臂2362位于第二支撑板231远离主轴21的一侧,第三导向滑槽2273的近轴端位于第一支撑板221的中部或者靠近主轴21的一侧,第四导向滑槽2373的近轴端位于第二支撑板231的中部或者靠近主轴21的一侧。第三固定架251的第五弧形槽2513和第一扇形槽2514的转动中心、与第四固定架252的第七弧形槽2523和第二扇形槽2524的转动中心之间,形成第三间距;中部转轴2475、与中部转轴2476之间,形成第四间距。在闭合状态中,第三间距小于第四间距,因此第一支撑板221远离主轴21的一侧与第二支撑板231远离主轴21的一侧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支撑板221靠近主轴21的一侧与第二支撑板231靠近主轴21的一侧的间距,也即,第一支撑板221和第二支撑板231在靠近主轴21的方向上远离彼此。故而,第一支撑件22与第二支撑件23在靠近主轴21的方向上远离彼此。
520.其中,在闭合状态中,转轴组件2的第一支撑件22、主轴21以及第二支撑件23共同围设出类似水滴状的容屏空间210。并且,在转轴组件2的一些位置,转轴组件2的多个连接组件(24、25、26)的结构件,还可以配合第一支撑件22、主轴21以及第二支撑件23,以共同围绕出更完整的水滴状的容屏空间210。如图46b所示,第一支撑件22的支撑面2230、第三摆臂255的连接段2553的上表面、主轴21的支撑面2111、第四摆臂256的连接段2563的上表面以及第二支撑件23的支撑面2330,共同围绕出水滴状的容屏空间210。
521.其中,如图46b所示,第三摆臂255的连接段2553上的两个延伸块25531(还可参阅图31)还能够用于对第三摆臂255的连接段2553的上表面进行延展,以增加第三摆臂255对其他结构的支撑作用。第四摆臂256的连接段2563上的两个延伸块25631(还可参阅图32)还能够用于对第四摆臂256的连接段2563的上表面进行延展,以增加第四摆臂256对其他结构的支撑作用。
522.在本技术中,第一支撑件22相对第三固定架251的转动中心与第一支撑件22相对第一固定架241的转动中心重合,第二支撑件23相对第四固定架252的转动中心与第二支撑件23相对第二固定架242的转动中心重合,第三导向块227的第三导向滑槽227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导向块224的第一导向滑槽2243的延伸方向相同,第四导向块237的第四导向滑槽2373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导向块234的第二导向滑槽2343的延伸方向相同,使得第一支撑件22及第二支撑件23相对底部连接组件24的动作和相对中部连接组件25的动作协同、平稳,
以提高转轴组件2的可靠性。
523.在本技术中,第一支撑件22和第二支撑件23与顶部连接组件26的连接结构,可以参考第一支撑件22和第二支撑件23与底部连接组件24的连接结构,例如,第一支撑件22的顶部连接结构(228、229、2210)中的转动块(228、229)转动连接第五固定架261,第五导向块2210滑动连接第五摆臂265的滑动端2652,第二支撑件23的顶部连接结构(238、239、2310)中的转动块(238、239)转动连接第六固定架262,第六导向块2310滑动连接第六摆臂266的滑动端2662,细节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524.在本技术中,第一支撑件22和第二支撑件23随转轴组件2的主运动机构运动,运动轨迹准确,因此第一支撑件22和第二支撑件23能够在闭合状态时实现自动避让,形成水滴状的容屏空间210,容屏空间210用于容置屏幕200,使得转轴组件2对屏幕200的折叠动作稳定、挤压力较小,有利于降低屏幕200因转轴组件2的过度挤压而发生损坏的风险,使得屏幕200和电子设备1000的可靠性较高。
525.在本技术中,可以依据屏幕200进行折叠运动和展开运动所需要的轨迹形态,设计主运动机构、第一支撑件22以及第二支撑件23的各部件的结构、尺寸和相对位置关系,包括但不限于:各固定架的弧形槽的半径和圆心位置、转轴孔的位置和延伸方向、滑动槽的延伸方向和位置;各连接臂的两端结构和转动中心位置、连接段结构;各摆臂的转动端的结构和转动中心位置、滑动端的结构和滑动方向、滑动端的转轴孔和避让区结构和位置、连接段结构;各阻尼组件的结构;上述各部件相对主轴21的安装位置;第一支撑件22和第二支撑件23的各转动块的弧形臂或扇形臂的半径和圆心位置,各导向块的导向滑槽的延伸方向等。如此,在电子设备1000展开和折叠的过程中,转轴组件2的各部件的运动轨迹的控制精度高、回差小,从而降低发生拉扯或挤压屏幕200的风险,避免屏幕200局部区域应力过大的问题发生,有效改善屏幕200的应力分布,有利于提高屏幕200的可靠性。
526.以下结合附图说明背盖5的结构以及背盖5与转轴组件2的连接结构。
527.请结合参阅图47和图48,图47是图2所示背盖5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8是图47所示背盖5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528.一些实施例中,背盖5包括主盖体51、第一保护盖52、第二保护盖53、第一粘接件54以及第二粘接件55。
529.示例性的,主盖体51可以大致呈中部下凹、两侧翘起的罩体结构。主盖体51的上表面511凹陷形成容纳空间510,主盖体51的下表面形成背盖5的外观面512,换言之,背盖5的外观面512背向容纳空间510设置。主盖体51可以包括位于容纳空间510中的多个定位柱513、多个固定柱514以及多个加强筋515。示例性的,多个定位柱513竖立于主盖体51的上表面511。其中,固定柱514可以形成倒扣结构。例如,固定柱514可以包括柱体5141和凸缘5142,柱体5141竖立于主盖体51的上表面511,凸缘5142连接于柱体5141远离主盖体51的上表面511的一端,凸缘5142环绕柱体5141的周侧设置,也即,柱体5141位于凸缘5142的内侧。其中,凸缘5142可以为连续的环形凸缘,也可以包括多个凸起块,多个凸起块排布成环形。其中,多个加强筋515凸设于主盖体51的上表面511,用于增加主盖体51的结构强度。其中,主盖体51可以采用金属注射成型工艺,形成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获得较高的结构强度。
530.示例性的,第一保护盖52可以大致呈中部下凹、两侧翘起的罩体结构。第一保护盖52可以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521。其中,第一保护盖52可以安装于主盖体51的容纳空间510,
至少一个定位柱513插入第一保护盖52的至少一个定位孔521。第一粘接件54位于第一保护盖52与主盖体51的上表面511之间,以粘接固定第一保护盖52与主盖体51。其中,第一粘接件54可以是胶水或双面胶等胶层,第一粘接件54可以有多种形状,本技术不对第一粘接件54的类型、形状等作严格限定。其中,第一保护盖52可以采用非金属材料,例如塑料材料或橡胶材料。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保护盖52的材料还可以具有绝缘性能。
531.示例性的,第二保护盖53可以大致呈中部下凹、两侧翘起的罩体结构。第二保护盖53可以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531。其中,第二保护盖53可以安装于主盖体51的容纳空间510,至少一个定位柱513插入第二保护盖53的至少一个定位孔531。第二粘接件55位于第二保护盖53与主盖体51的上表面511之间,以粘接固定第二保护盖53与主盖体51。其中,第二粘接件55可以是胶水或双面胶等胶层,第一粘接件54可以有多种形状,本技术不对第一粘接件54的类型、形状等作严格限定。其中,第二保护盖53可以采用非金属材料,例如塑料材料或橡胶材料。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保护盖53的材料还可以具有绝缘性能。
532.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盖52和第二固定盖53也可以采用扣合连接、卡接、焊接等其他连接方式,固定连接主盖体51。此时,背盖5可以不设置第一粘接件54和第二粘接件55。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盖52和第二固定盖53也可以与主盖体51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本技术不对主盖体51、第一固定盖52及第二固定盖53的具体结构及连接方式作严格限定。
533.请结合参阅图49a和图49b,图49a是图5a所示转轴组件2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9b是图2所示转轴组件2与背盖5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534.一些实施例中,转轴组件2的主轴21的底部罩体212、中部罩体213及顶部罩体214均设有固定孔(2124、2135、2144),背盖5的主盖体51上的多个固定柱514可以插入主轴21的固定孔(2124、2135、2144)中,以固定连接主轴21。在本实施例中,背盖5可以遮盖和保护主轴21。背盖5的外观面512外露。其中,固定柱514采用倒扣结构时,固定柱514可以倒扣于固定孔(2124、2135、2144)中,以固定连接主轴21。
535.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背盖5也可以采用粘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与主轴21相固定。此时,主轴21的多个罩体(212、213、214)上可以不设置固定孔(2124、2135、2144),背盖5上可以不设置固定柱514。本技术不对背盖5与主轴21的具体连接结构和连接方式作严格限定。
536.请结合参阅图50a和图50b,图50a是图2所示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转轴组件2及背盖5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0b是图50a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537.在电子设备1000的组装过程中,可以先将背盖5固定于转轴组件2,然后使转轴组件2的两边分别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其中,结合参阅图2和图6,转轴组件2的第一固定架241、第三固定架251及第五固定架261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1,固定方式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转轴组件2的第二固定架242、第四固定架252以及第六固定架262可以固定连接第二壳体12,固定方式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如图50a和图50b所示,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可以通过转轴组件2的运动,实现相对展开和相对折叠,以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切换。
538.其中,转轴组件2的第一卡位块2417和第三卡位块2617可以卡入(或嵌入)第一壳体11,使得转轴组件2与第一壳体11之间的连接关系更稳定。转轴组件2的第二卡位块2427
和第四卡位块2627可以卡入(或嵌入)第二壳体12,使得转轴组件2与第二壳体12之间的连接关系更稳定。转轴组件2上的多个遮挡垫片(2491、2691、2492、2692)遮挡多个卡位块(2417、2617、2427、2627)上的紧固孔,有利于使多个卡位块(2417、2617、2427、2627)可以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共同支撑屏幕200,从而为屏幕200提供更好的支撑环境。
539.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参阅图50a和图50b,电子设备100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遮挡背盖5,也即,背盖5位于电子设备1000的内部;电子设备1000处于闭合状态时,背盖5相对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露出,背盖5的外观面512外露。
540.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能够从电子设备1000的下方遮挡转轴组件2等内部结构,电子设备1000处于闭合状态中,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和背盖5为电子设备1000的外观件,能够共同遮挡转轴组件2等内部结构,因此电子设备1000能够实现自遮蔽,电子设备1000的外观体验较佳,防水、防尘性能较好。
541.示例性的,背盖5的外观面512可以包括第一弧面部分、平面部分以及第二弧面部分,第一弧面部分和第二弧面部分分别连接于平面部分的两侧。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背盖5的外观面512也可以为弧面或其他光滑曲面。
542.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背盖5的外观面512形成类似弧面或弧面的形状,有助于提高电子设备1000处于闭合状态时的外观体验和握持体验。此外,背盖5的外观面512的中部为平面部分时,能够使得背盖5的厚度(在垂直于平面部分的方向上的尺寸)较小,电子设备1000处于打开状态时的整体厚度较小、处于闭合状态时的整体宽度较小,有利于电子设备1000的小型化和轻薄化。
543.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9a所示,第一支撑件22的第一绝缘麦拉2240和第二支撑件23的第三绝缘麦拉2340分别位于主轴21的第一垫片2130的两侧。第一支撑件22的第二绝缘麦拉2250和第二支撑件23的第四绝缘麦拉2350分别位于主轴21的第二垫片2140的两侧。
544.请结合参阅图49b和图51a,图51a是图49b所示结构沿n-n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一些实施例中,背盖5的第一保护盖52面向主轴21的第一垫片2130设置,第一保护盖52与主轴21之间形成第一走线缝隙2150。电子设备1000的其中一个柔性电路板可以通过第一走线缝隙2150横跨主轴21,从而从第一壳体11延伸至第二壳体12,以实现电连接功能。
54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保护盖52可以用于压住柔性电路板,同时不易刮擦柔性电路板,使得柔性电路板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电子设备1000的电连接可靠性较高。
546.请结合参阅图49b和图51b,图51b是图49b所示结构沿p-p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547.一些实施例中,背盖5的第二保护盖53面向主轴21的第二垫片2140设置,第二保护盖53与主轴21之间形成第二走线缝隙2160。电子设备1000的另一个柔性电路板可以通过第二走线缝隙2160横跨主轴21,从而从第一壳体11延伸至第二壳体12,以实现电连接功能。
54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保护盖53可以用于压住柔性电路板,同时不易刮擦柔性电路板,使得柔性电路板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电子设备1000的电连接可靠性较高。
549.在本技术中,转轴组件2为满足机构的运动需求,往往迫不得已需要在第一支撑件22、第二支撑件23及主轴21上设置一些避让用的孔洞结构。孔洞结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避让孔、避让槽、避让缺口等。当孔洞结构的开口面积较大时,会导致转轴组件2的支撑面的平整度有限,位于转轴组件2上方的屏幕200的平整度和外观效果容易受到影响,而且屏幕200
在使用过程中,也容易因受到外部挤压、而在对应于孔洞结构的位置处凹陷,导致屏幕200失效,电子设备1000的使用寿命缩短。
550.请参阅图2,本技术通过设置转轴连接组件3,使得转轴连接组件3固定于转轴组件2的上方,用于覆盖转轴组件2的支撑面上的至少部分孔洞结构,转轴组件2和转轴连接组件3用于共同为屏幕200提供平整度高较佳的支撑环境,以提高屏幕200的平整度和外观效果;同时,转轴组件2和转轴连接组件3也能够为屏幕200提供较为完整的、有力的支撑,以提高屏幕200的可靠性。
551.以下结合附图说明转轴连接组件3的结构、转轴连接组件3与转轴组件2及屏幕200的连接关系。
552.请结合参阅图52a、图52b以及图53,图52a是图2所示转轴连接组件3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2b是图52a所示转轴连接组件3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3是图52a所示转轴连接组件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553.一些实施例中,转轴连接组件3包括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为彼此独立的结构件。其中,第一连接件31可以大致呈条形,第二连接件32可以大致呈条形。本实施例中,定义第一连接件31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排布于第二方向,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转轴连接组件3的厚度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554.示例性的,第一连接件31包括第一基材层311、第一粘接层312、第一绝缘层313、第一补强层314、第二补强层315、第二粘接层316以及第二绝缘层317。
555.示例性的,第一基材层311可以大致呈条形,第一基材层311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基材层311包括相背设置的上表面3111和下表面3112。其中,第一基材层311设有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点胶孔3113,多个点胶孔3113贯穿第一基材层311。点胶孔3113可以呈长条形、圆形、方形或其他形状。第一基材层311靠近第二连接件32的一侧还可以设有彼此间隔的多个避让缺口3114,用于避让其他结构。其中,第一基材层311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强度和硬度,且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弯折的材料。例如,第一基材层311可以是钢片,厚度可以大约为0.03mm。当然,在满足支撑性能需求的情况下,第一基材层311也可以是铝片、不锈钢片等金属片或者非金属片,第一基材层311也可以有其他厚度,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556.第一粘接层312固定于第一基材层311的下表面3112。示例性的,第一粘接层312整体可以大致呈条形,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粘接层312设有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点胶孔3121,多个点胶孔3121贯穿第一粘接层312。多个点胶孔3121在第一基材层311的下表面3112上的投影一一对应地覆盖第一基材层311的多个点胶孔3113。其中,第一粘接层312还设有多个缺口3122,多个缺口3122与多个点胶孔3121一一对应设置,缺口3122的一端连通对应的点胶孔3121,另一端连通第一粘接层312的外侧空间。其中,第一粘接层312可以被分割为彼此间隔的多个粘接段3123。其中,第一粘接层312可以采用背胶,厚度可以大约为0.1mm。当然,第一粘接层312也可以采用热熔胶膜或胶水等粘接材料,第一粘接层312也可以有其他厚度,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557.第一绝缘层313固定于第一基材层311的下表面3112,且与第一粘接层312错开排布。在本技术中,绝缘层也可以称为绝缘麦拉。示例性的,第一绝缘层313可以大致呈“t”字型,其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长边3131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短边3132,短边3132的一端连
接于长边3131的中部。其中,第一绝缘层313的长边3131位于第一粘接层312的靠近第二连接件32的一侧,第一绝缘层313的短边3132位于第一粘接层312的相邻的两个粘接段3123之间。其中,第一绝缘层313的长边3131可以被分割为彼此间隔的多个绝缘段3133。其中,第一绝缘层313可以采用pet材料、pei(polyetherimide,聚醚酰亚胺)材料等绝缘材料,厚度可以大约为0.03mm,本技术对第一绝缘层313的材料和厚度不作严格限定。
558.第一补强层314固定于第一基材层311的下表面3112,且与第一粘接层312及第一绝缘层313错开排布,第一补强层314用于增加第一连接件31的部分区域的强度和硬度。示例性的,第一补强层314可以位于第一粘接层312的相邻的两个粘接段3123之间,和第一绝缘层313的相邻的两个绝缘段3133之间。其中,第一补强层314的厚度可以大约为0.09mm,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559.第二补强层315定于第一基材层311的下表面3112,且与第一粘接层312、第一绝缘层313及第一补强层314错开排布,第二补强层315用于增加第一连接件31的另一部分区域的强度和硬度。示例性的,第一补强层314可以位于第一粘接层312的相邻的两个粘接段3123之间,和第一绝缘层313的相邻的两个绝缘段3133之间。其中,第二补强层315的结构设计及尺寸设计可以参考第一补强层314。
560.第二粘接层316固定于第一基材层311的上表面3111。示例性的,第二粘接层316整体可以大致呈条形,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粘接层316设有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点胶孔3161,多个点胶孔3161贯穿第二粘接层316。多个点胶孔3161在第一基材层311的上表面3111上的投影一一对应地覆盖第一基材层311的多个点胶孔3113。对应的第二粘接层316的点胶孔3161、第一基材层311的点胶孔3113以及第一粘接层312的点胶孔3121,共同形成第一连接件31的点胶孔318。其中,第二粘接层316可以采用背胶,厚度可以大约为0.05mm。当然,第二粘接层316也可以采用热熔胶膜或胶水等粘接材料,第二粘接层316也可以有其他厚度,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561.第二绝缘层317固定于第一基材层311的上表面3111,且与第二粘接层316错开排布。示例性的,第二绝缘层317可以大致呈条形,沿第一方向延伸。其中,第二绝缘层317位于第二粘接层316的靠近第二连接件32的一侧。其中,第二绝缘层317可以采用pet材料、pei材料等绝缘材料,厚度可以大约为0.01mm,本技术对第二绝缘层317的材料和厚度不作严格限定。
562.示例性的,第二连接件32包括第二基材层321、第三粘接层322、第三绝缘层323、第三补强层324、第四补强层325、第四粘接层326以及第四绝缘层327,第二连接件32具有多个点胶孔328。其中,第二连接件32与第一连接件31可以为镜面对称结构,第二连接件32的各层结构的设计可以参考第一连接件31,此处不再赘述。
563.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转轴连接组件3的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采用具有一定强度和硬度且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弯折的材料制作基材层,并且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的整体厚度很薄,因此转轴连接组件3具有较佳的强度和硬度,并且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弯折,从而能够更好地随转轴组件2展开和折叠,且在闭合状态下配合转轴组件2共同形成水滴状的容屏空间210。
564.请结合参阅图52b、图53以及图54,图54是图53所示第一补强层314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565.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补强层314包括补强基材层3141、中间粘接层3142、中间绝缘层3143以及补强绝缘层3144。示例性的,补强基材层3141包括相背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其中,补强基材层3141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强度和硬度,且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弯折的材料。例如,补强基材层3141可以是钢片,厚度可以大约为0.03mm。当然,补强基材层3141也可以是铝片、不锈钢片等金属片,补强基材层3141也可以有其他厚度,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566.中间粘接层3142的两侧表面分别固定于第一基材层311的下表面3112和补强基材层3141的上表面。中间粘接层3142可以采用热熔胶膜,厚度可以大约为0.05mm。当然,第二粘接层316也可以采用背胶或胶水等粘接材料,第二粘接层316也可以有其他厚度,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567.中间绝缘层3143固定于补强基材层3141的上表面,且与中间粘接层3142错开排布。其中,中间绝缘层3143可以位于中间粘接层3142的靠近第二连接件32的一侧。其中,中间绝缘层3143可以采用pet材料、pei材料等绝缘材料,厚度可以大约为0.01mm,本技术对中间绝缘层3143的材料和厚度不作严格限定。
568.补强绝缘层3144固定于补强基材层3141的下表面。其中,补强绝缘层3144可以采用pet材料、pei材料等绝缘材料,厚度可以大约为0.01mm,本技术对补强绝缘层3144的材料和厚度不作严格限定。
569.请参阅图55,图55是图2所示转轴连接组件3与转轴组件2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570.一些实施例中,在打开状态中,转轴连接组件3的第一连接件31位于转轴组件2的第一支撑件22和主轴21上方,第二连接件32位于第二支撑件23和主轴21上方,第二连接件32与第一连接件31之间形成活动缝隙。此时,第一连接件31能够覆盖第一支撑件22与主轴21之间的缝隙和第一支撑件22上的孔洞结构,第二连接件32能够覆盖第二支撑件23与主轴21之间的缝隙和第二支撑件23上的孔洞结构,使得转轴连接组件3和转轴组件2能够共同为屏幕200提供平整且可靠的支撑环境。其中,转轴连接组件3的第一方向可以平行于主轴21的延伸方向。
571.请结合参阅图55、图56以及图57a,图56是图55所示组装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7a是图55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7a中的转轴组件2及转轴连接组件3的结构均为简化示意。
572.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1的第一粘接层312位于第一支撑件22上方且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22。此外,第一连接件31与第一支撑件22之间还可以通过点胶实现加固。其中,可以通过在第一连接件31的点胶孔318上点胶,点胶胶水(图中未示出)连接第一连接件31和第一支撑件22,使得第一连接件31与第一支撑件22之间具有双重连接结构,两者的连接结构更为牢固。其中,第一粘接层312和点胶胶水还可以用于粘接屏幕200。
573.第一绝缘层313位于第一支撑件22上方且与第一支撑件22之间无直接固定连接关系,第一绝缘层313可以相对第一支撑件22活动,以接触第一支撑件22或与第一支撑件22分离。此时,第一支撑件22靠近第二连接件32的一侧与主轴21之间无直接固定连接关系,第一支撑件22靠近第二连接件32的一侧可以相对主轴21活动,以接触主轴21或与主轴21分离。换言之,第一连接件31的远轴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22,第一连接件31的近轴端相对第一支撑件22和主轴21活动。
574.示例性的,第二连接件32的第三粘接层322位于第二支撑件23上方且固定连接第
二支撑件23。此外,第二连接件32与第二支撑件23之间还可以通过点胶实现加固。其中,可以通过在第二连接件32的点胶孔328上点胶,点胶胶水(图中未示出)连接第二连接件32和第二支撑件23,使得第二连接件32与第二支撑件23之间具有双重连接结构,两者的连接结构更为牢固。其中,第二粘接层316和点胶胶水还可以用于粘接屏幕200。
575.第三绝缘层323位于第二支撑件23上方且与第二支撑件23之间无直接固定连接关系,第三绝缘层323可以相对第二支撑件23活动,以接触第二支撑件23或与第二支撑件23分离。此时,第二连接件32靠近第一连接件31的一侧与主轴21之间无直接固定连接关系,第二连接件32靠近第一连接件31的一侧可以相对主轴21活动,以接触主轴21或与主轴21分离。换言之,第二连接件32的远轴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撑件23,第二连接件32的近轴端相对第二支撑件23和主轴21活动。
576.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与转轴组件2的固定位置和活动位置,使得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能够更好地随转轴组件2发生形变,从而更好地为屏幕200提供支撑环境和容纳空间。
577.具体的,在打开状态中,转轴组件2的第一支撑件22、主轴21及第二支撑件23大致展平,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大致展平,以为屏幕200提供平整的支撑环境。在闭合状态中,第一支撑件22相对主轴21弯折,第二支撑件23相对主轴21弯折,第一支撑件22、第二支撑件23及主轴21共同形成水滴状的容屏空间210,第一连接件31的远轴端随第一支撑件22运动,第二连接件32的远轴端随第二支撑件23运动,第一连接件31的近轴端和第二连接件32的近轴端在应力作用下弯折且相互靠近,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共同形成类似水滴形的内侧空间,以为屏幕200提供合适的容纳空间。
578.请结合参阅图56和图57b,图57b是图56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支撑件22结构可以结合参阅图38a,第二支撑件23的结构可以结合参阅图40a。
579.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1的第一绝缘层313的短边3132和连接短边3132的部分长边3131可以位于第一支撑件22的第三导向块227的上方,用于覆盖第三导向块227上的避让孔2274。其中,第一补强层314可以位于第一支撑件22的第一导向块224和主轴21的上方,用于遮挡第一导向块224上的避让孔2244和第一导向块224与主轴21之间的缝隙。第一补强层314的补强绝缘层3144可以位于第一导向块224的上方。第二补强层315可以位于第一支撑件22的第五导向块2210和主轴21的上方,用于遮挡第五导向块2210上的避让孔22104和第五导向块2210与主轴21之间的缝隙。第二补强层315的补强绝缘层3154可以位于第五导向块2210的上方。
580.其中,第二连接件32的第三绝缘层323的短边3232和连接短边3232的部分长边3231可以位于第二支撑件23的第四导向块237的上方,用于覆盖第四导向块237上的避让孔2374。其中,第三补强层324可以位于第二支撑件23的第二导向块234和主轴21的上方,用于遮挡第二导向块234上的避让孔2344和第二导向块234与主轴21之间的缝隙。第三补强层324的补强绝缘层3244可以位于第二导向块234的上方。第四补强层325可以位于第二支撑件23的第六导向块2310和主轴21的上方,用于遮挡第六导向块2310上的避让孔23104和第六导向块2310与主轴21之间的缝隙。第四补强层325的补强绝缘层3254可以位于第六导向块2310的上方。
581.在本实施例中,转轴连接组件3的第一连接件31的补强层(314、315)的位置是依据
第一支撑件22的支撑面2230上的孔洞结构的位置进行设计的,第二连接件32的补强层(324、325)的位置是依据第二支撑件23的支撑面2330上的孔洞结构的位置进行设计的,使得转轴连接组件3和转轴组件2能够为屏幕200提供更为可靠的支撑环境。此外,转轴连接组件3也能够在电子设备1000跌落或者受到冲击时,为屏幕200提供缓冲和保护作用,避免转轴组件2的部件在发生意外活动时损伤屏幕,提高屏幕200的可靠性。
582.可以理解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一支撑件22的结构、第二支撑件23的结构发生变化,则第一连接件31的补强层(314、315)、第二连接件32的补强层(324、325)做适应性调整。
583.综上,在本技术中,转轴连接组件3能够支撑屏幕200,以使屏幕200的平整度高、外观更佳;转轴连接组件3还能够覆盖转轴组件2上的大部分孔洞结构,以避免转轴组件2在运动过程中过渡挤压屏幕200,也能够避免转轴组件2在跌落环境中或受到冲击时意外损坏屏幕200,因此转轴连接组件3有利于提高屏幕200的抗压和抗冲击性能,提高了屏幕200因受挤压失效的基线,使得屏幕200的可靠性好。同时,转轴连接组件3还通过设置粘接区域和非粘接区域、设置两个连接件(31、32)之间的缝隙,使得转轴连接组件3能够实现弯折动态变化,以配合转轴组件2和屏幕200的运动形态需求,转轴连接组件3随屏幕200运动且不顶屏。
584.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1还可以同时位于第一壳体11的上方,以覆盖第一壳体11与第一支撑件22之间的缝隙,第二连接件32还可以同时位于第二壳体12的上方,以覆盖第二壳体12与第二支撑件23之间的缝隙,使得转轴连接组件3能够与第一壳体11、转轴组件2及第二壳体12共同为屏幕200提供平整的支撑环境。
585.在本技术中,上文实施例示意出转轴连接组件3的其中一种实现结构,后文将结合附图示意出转轴连接组件3的几种变形的实现结构。
586.请结合参阅图58a和图58b,图58a是图2所示转轴连接组件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58b是图58a所示转轴连接组件3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转轴连接组件3可以包括前文实施例的转轴连接组件3的大部分特征,以下简要介绍本实施例的转轴连接组件3,两者相同的大部分内容不再赘述。
587.一些实施例中,转轴连接组件3包括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为彼此独立的结构件。第一连接件31包括第一基材层311、第一粘接层312、第一绝缘层313、第一补强层314、第二补强层315、第二粘接层316、第二绝缘层317以及多个垫片层3130。第一基材层311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强度和硬度,且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弯折的材料。第一粘接层312、第一绝缘层313、第一补强层314以及第二补强层315固定于第一基材层311的下表面。其中,第一粘接层312可以采用背胶等粘接材料,厚度可以大约为0.1mm。第一绝缘层313可以采用pet材料、pei材料等绝缘材料,厚度可以大约为0.03mm。第一补强层314和第二补强层315用于增加第一连接件31的部分区域的强度和硬度,第一补强层314和第二补强层315的基材层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强度和硬度,且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弯折的材料。第二粘接层316和第二绝缘层317固定于第一基材层311的上表面。其中,第二粘接层316可以采用背胶等粘接材料,厚度可以大约为0.05mm。第二粘接层316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多个粘接段3161。多个垫片层3230固定于第一基材层311的上表面,多个垫片3230与多个粘接段3161交替排布,且排布方向平行于第一连接件31的延伸方向。其中,垫片3230与多粘接段3161的厚度相等,多个垫片3230与屏幕200之间无粘接关系,用于优化显示屏平整度光影问题。第
二绝缘层317可以采用pet材料、pei材料等绝缘材料,厚度可以大约为0.01mm。
588.第二连接件32包括第二基材层321、第三粘接层322、第三绝缘层323、第三补强层324、第四补强层325、第四粘接层326、第四绝缘层327以及多个垫片3230。其中,第二连接件32与第一连接件31可以为镜面对称结构,第二连接件32的各层结构的设计可以参考第一连接件31,此处不再赘述。
589.请结合参阅图59a和图59b,图59a是图2所示转轴连接组件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59b是图59a所示转轴连接组件3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转轴连接组件3可以包括前文实施例的转轴连接组件3的大部分特征,以下简要介绍本实施例的转轴连接组件3,两者相同的大部分内容不再赘述。
590.一些实施例中,转轴连接组件3包括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为彼此独立的结构件。第一连接件31包括第一基材层311、第一粘接层312、第一绝缘层313、第一补强层314、第二补强层315、第二粘接层316以及第二绝缘层317。第一基材层311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强度和硬度,且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弯折的材料。第一粘接层312、第一绝缘层313、第一补强层314以及第二补强层315固定于第一基材层311的下表面。其中,第一粘接层312可以采用背胶等粘接材料,厚度可以大约为0.1mm。第一绝缘层313可以采用pet材料、pei材料等绝缘材料,厚度可以大约为0.03mm。第一补强层314和第二补强层315用于增加第一连接件31的部分区域的强度和硬度,第一补强层314和第二补强层315的基材层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强度和硬度,且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弯折的材料。第二粘接层316和第二绝缘层317固定于第一基材层311的上表面。其中,第二粘接层316可以采用背胶等粘接材料,厚度可以大约为0.05mm。第二绝缘层317可以采用pet材料、pei材料等绝缘材料,厚度可以大约为0.01mm。第二连接件32包括第二基材层321、第三粘接层322、第三绝缘层323、第三补强层324、第四补强层325、第四粘接层326以及第四绝缘层327。其中,第二连接件32与第一连接件31可以为镜面对称结构,第二连接件32的各层结构的设计可以参考第一连接件31,此处不再赘述。
591.本实施例的转轴连接组件3的具体设计(包括结构、尺寸、材料等)以及与转轴组件2的连接结构,可以参考图52a至图57b所示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上没有设置点胶孔和对应于点胶孔的点胶胶水。
592.请结合参阅图60a和图60b,图60a是图2所示转轴连接组件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60b是图60a所示转轴连接组件3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转轴连接组件3可以包括前文实施例的转轴连接组件3的大部分特征,以下简要介绍本实施例的转轴连接组件3,两者相同的大部分内容不再赘述。
593.一些实施例中,转轴连接组件3包括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为彼此独立的结构件。第一连接件31包括第一基材层311、第一粘接层312、第一绝缘层313、第一绝缘块3191、第二绝缘块3192、第二粘接层316以及第二绝缘层317。第一基材层311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强度和硬度,且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弯折的材料。第一粘接层312、第一绝缘层313、第一绝缘块3191以及第二绝缘块3192固定于第一基材层311的下表面3112。其中,第一粘接层312可以采用背胶等粘接材料。第一绝缘层313、第一绝缘块3191及第二绝缘块3192可以采用pet材料、pei材料等绝缘材料。第二粘接层316和第二绝缘层317固定于第一基材层311的上表面3111。其中,第二粘接层316可以采用背胶等粘接材料。第二
绝缘层317可以采用pet材料、pei材料等绝缘材料。第二连接件32包括第二基材层321、第三粘接层322、第三绝缘层323、第三绝缘块3291、第四绝缘块3292、第四粘接层326以及第四绝缘层327。其中,第二连接件32与第一连接件31可以为镜面对称结构,第二连接件32的各层结构的设计可以参考第一连接件31,此处不再赘述。
594.本实施例的转轴连接组件3的具体设计(包括结构、尺寸、材料等)以及与转轴组件2的连接结构,可以参考图59a和图59b所示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设置第一绝缘块3191替换第一补强层314,第二绝缘块3192替换第二补强层315,第三绝缘块3291替换第三补强层324,第四绝缘块3292替换第四补强层325。
595.请结合参阅图61a和图61b,图61a是图2所示转轴连接组件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61b是图61a所示转轴连接组件3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596.一些实施例中,转轴连接组件3包括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为彼此独立的结构件。
597.第一连接件31包括第一粘接层312、第一绝缘层313、第一补强层314、第二补强层315以及第五补强层3110。第一粘接层312大致呈条形,且被分割为彼此间隔的四个粘接段3123。第一粘接层312可以采用背胶、热熔胶膜、胶水等粘接材料。
598.第一绝缘层313大致呈条形,第一绝缘层313位于第一粘接层312的一侧,且与第一粘接层312并排设置,第一绝缘层313被分割为彼此间隔的四个绝缘段3133。其中,第一绝缘层313背向第一粘接层312的一侧可以设有多个缺口3135。第一绝缘层313可以采用pet材料、pei材料等绝缘材料。
599.第一补强层314、第五补强层3110以及第二补强层315分别位于第一连接件31的底部、中部及顶部,且均位于相邻的两个粘接段3123之间和相邻的两个绝缘段3133之间。第一补强层314可以包括基材层3145、补强粘接层3146和补强绝缘层3147,补强粘接层3146固定于基材层3145的下表面,补强绝缘层3147位于基材层3145的上表面,补强粘接层3146和补强绝缘层3147均可以位于相邻的两个粘接段3123之间。基材层3145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强度和硬度,且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弯折的材料。例如,基材层3145可以采用钢片、铝片、不锈钢片等金属片。补强粘接层3146可以采用背胶、热熔胶膜、胶水等粘接材料。补强绝缘层3147可以采用pet材料、pei材料等绝缘材料。第二补强层315以及第五补强层3110可以参考第一补强层314设计,此处不再赘述。
600.第二连接件32包括第三粘接层322、第三绝缘层323、第三补强层324、第四补强层325以及第六补强层3210。第二连接件32的各层结构的设计可以参考第一连接件31,此处不再赘述。其中,第二连接件32与第一连接件31可以为镜面对称结构。
601.示例性的,转轴连接组件3与转轴组件2(可以参阅图56)组装时,第一连接件31的第一粘接层312位于转轴组件2的第一支撑件22上方且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22,第一绝缘层313位于第一支撑件22上方且位于第一粘接层312靠近主轴21的一侧,第一补强层314、第五补强层3110以及第二补强层315分别位于第一支撑件22的第一导向块224、第三导向块227及第五导向块2210的上方,各补强层(314、3110、315)均固定连接对应的导向块(224、227、2210),各补强层(314、3110、315)的一端还可以延伸至主轴21的上方且能够相对主轴21活动。
602.转轴连接组件3与转轴组件2(可以参阅图56)组装时,第二连接件32的第三粘接层
322位于转轴组件2的第二支撑件23上方且固定连接第二支撑件23,第三绝缘层323位于第二支撑件23上方且位于第三粘接层322靠近主轴21的一侧,第三补强层324、第六补强层3210以及第四补强层325分别位于第二支撑件23的第二导向块234、第四导向块237及第六导向块2310的上方,各补强层(324、3210、325)均固定连接对应的导向块(234、237、2310),各补强层(324、3210、325)的一端还可以延伸至主轴21的上方且能够相对主轴21活动。
603.其中,第一粘接层312和第三粘接层322还用于粘接屏幕200。
604.请参阅图62,图62是图2所示转轴连接组件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605.一些实施例中,转轴连接组件3包括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为彼此独立的结构件。第一连接件31包括第一粘接层312和第一绝缘层313。第一粘接层312大致呈条形,且被分割为彼此间隔的四个粘接段3123。第一粘接层312可以采用背胶、热熔胶膜、胶水等粘接材料。第一绝缘层313大致呈条形,第一绝缘层313位于第一粘接层312的一侧且与第一粘接层312并排设置,第一绝缘层313背向第一粘接层312的一侧设有多个缺口3135。第一绝缘层313包括三个凸起部3136,三个凸起部3136分别位于第一连接件31的底部、中部及顶部,且均位于相邻的两个粘接段3123之间。第一绝缘层313可以采用pet材料、pei材料等绝缘材料。
606.第二连接件32包括第三粘接层322和第三绝缘层323。第三粘接层322大致呈条形,且被分割为彼此间隔的四个粘接段3223。第三粘接层322可以采用背胶、热熔胶膜、胶水等粘接材料。第三绝缘层323大致呈条形,第三绝缘层323位于第三粘接层322的一侧且与第三粘接层322并排设置,第三绝缘层323背向第三粘接层322的一侧设有多个缺口3235。第三绝缘层323包括具有三个凸起部3236,三个凸起部3236分别位于第二连接件32的底部、中部及顶部,且均位于相邻的两个粘接段3223之间。第三绝缘层323可以采用pet材料、pei材料等绝缘材料。
607.示例性的,转轴连接组件3与转轴组件2(可以参阅图56)组装时,第一连接件31的第一粘接层312位于转轴组件2的第一支撑件22上方且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22,第一绝缘层313位于第一支撑件22上方且位于第一粘接层312靠近主轴21的一侧,第一绝缘层313的三个凸起部3136分别位于第一支撑件22的第一导向块224、第三导向块227及第五导向块2210的上方;第二连接件32的第三粘接层322位于转轴组件2的第二支撑件23上方且固定连接第二支撑件23,第三绝缘层323位于第二支撑件23上方且位于第三粘接层322靠近主轴21的一侧,第三绝缘层323的三个凸起部3236分别位于第二支撑件23的第二导向块234、第四导向块237及第六导向块2310的上方。
608.其中,第一粘接层312和第三粘接层322还用于粘接屏幕200。
609.请结合参阅图63a和图63b,图63a是图2所示转轴连接组件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63b是图63a所示转轴连接组件3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3a中同时示意出了转轴组件2、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2,以示意转轴连接组件3与其下方部件的连接结构。
610.一些实施例中,转轴连接组件3包括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为彼此独立的结构件。
611.示例性的,第一连接件31包括第一基材层311、第一粘接层312、第二粘接层316及第五粘接层3120。第一基材层311可以大致呈条形。第一基材层311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强度
和硬度,且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弯折的材料,例如,钢片、铝片、不锈钢片等金属片。第一粘接层312和第五粘接层3120均固定于第一基材层311的下表面3112,两者错开分布。第一粘接层312和第五粘接层3120可以采用背胶、热熔胶膜、胶水等粘接材料。第二粘接层316固定于第一基材层311的上表面3111,第二粘接层316可以采用背胶、热熔胶膜、胶水等粘接材料。
612.第一连接件31位于第一壳体11和第一支撑件22的上方,覆盖第一壳体11与第一支撑件22之间的缝隙。第一粘接层312用于粘接第一支撑件22,第五粘接层3120用于粘接第一壳体11。第二粘接层316位于第一支撑件22的上方,用于粘接屏幕200。
613.示例性的,第二连接件32包括第二基材层321、第三粘接层322、第四粘接层326及第六粘接层3220。第二基材层321可以大致呈条形。第二基材层321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强度和硬度,且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弯折的材料,例如,钢片、铝片、不锈钢片等金属片。第三粘接层322和第六粘接层3220均固定于第二基材层321的下表面,两者错开分布。第三粘接层322和第六粘接层3220可以采用背胶、热熔胶膜、胶水等粘接材料。第四粘接层326固定于第二基材层321的上表面,第四粘接层326可以采用背胶、热熔胶膜、胶水等粘接材料。
614.第二连接件32位于第二壳体12和第二支撑件23的上方,覆盖第二壳体12与第二支撑件23之间的缝隙。第三粘接层322用于粘接第二支撑件23,第六粘接层3220用于粘接第二壳体12。第四粘接层326位于第二支撑件23的上方,用于粘接屏幕200。
615.请结合参阅图64a和图64b,图64a是图2所示转轴连接组件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64b是图64a所示转轴连接组件3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4a中同时示意出了转轴组件2、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2,以示意转轴连接组件3与其下方部件的连接结构。
616.一些实施例中,转轴连接组件3包括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为彼此独立的结构件。
617.示例性的,第一连接件31包括第一基材层311、第一粘接层312、第二粘接层316及第五粘接层3120。第一基材层311可以大致呈条形,第一基材层311可以包括三个凸部3115。第一基材层311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强度和硬度,且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弯折的材料,例如,钢片、铝片、不锈钢片等金属片。第一粘接层312和第五粘接层3120均固定于第一基材层311的下表面3112,两者错开分布。第一粘接层312和第五粘接层3120可以采用背胶、热熔胶膜、胶水等粘接材料。第二粘接层316固定于第一基材层311的上表面3111,第二粘接层316可以采用背胶、热熔胶膜、胶水等粘接材料。
618.第一连接件31位于第一壳体11和第一支撑件22的上方,覆盖第一壳体11与第一支撑件22之间的缝隙。第一粘接层312用于粘接第一支撑件22,第五粘接层3120用于粘接第一壳体11。第二粘接层316位于第一支撑件22的上方,用于粘接屏幕200。第一基材层311的三个凸部3115分别位于第一支撑件22的第一导向块224、第三导向块227以及第五导向块2210的上方。
619.示例性的,第二连接件32包括第二基材层321、第三粘接层322、第四粘接层326及第六粘接层3220。第二基材层321可以大致呈条形,第二基材层321可以包括三个凸部3215。第二基材层321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强度和硬度,且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弯折的材料,例如,钢片、铝片、不锈钢片等金属片。第三粘接层322和第六粘接层3220均固定于第二基材层321的下表面,两者错开分布。第三粘接层322和第六粘接层3220可以采用背胶、热熔胶膜、胶水等
粘接材料。第四粘接层326固定于第二基材层321的上表面,第四粘接层326可以采用背胶、热熔胶膜、胶水等粘接材料。
620.第二连接件32位于第二壳体12和第二支撑件23的上方,覆盖第二壳体12与第二支撑件23之间的缝隙。第三粘接层322用于粘接第二支撑件23,第六粘接层3220用于粘接第二壳体12。第四粘接层326位于第二支撑件23的上方,用于粘接屏幕200。第二基材层321的三个凸部3215分别位于第二支撑件23的第二导向块234、第四导向块237以及第六导向块2310的上方。
621.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图52a至图64b所示实施例及实施例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除了上文描述的实现结构,转轴连接组件3还可以有更多种其他实现结构,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622.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屏幕200与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及转轴连接组件3的连接结构。
623.请结合参阅图65,图65是图2所示第一壳体11、转轴组件2、第二壳体12及转轴连接组件3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624.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转轴组件2、第二壳体12及转轴连接组件3共同为屏幕200提供支撑环境。其中,第一壳体11具有第一支撑面111,第二壳体12具有第二支撑面121。应理解,由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上通常设有多个凹槽、凸起等配合组装结构,第一壳体11的第一支撑面111和第二壳体12的第二支撑面121通常都不是完整的平面,本技术附图中采用示意结构,以便于理解。
625.请结合参阅图65和图66,图66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626.一些实施例中,屏幕200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非折弯部2001、第一折弯部2002、第二非折弯部2007、第二折弯部2003、第三非折弯部2008、第三折弯部2004以及第四非折弯部2005。其中,屏幕200为一体结构,第一非折弯部2001、第一折弯部2002、第二非折弯部2007、第二折弯部2003、第三非折弯部2008、第三折弯部2004以及第四非折弯部2005均为屏幕200的一些区域,并不限定为屏幕200分隔为多个部件。
627.第一非折弯部2001位于第一壳体11的上方且连接第一壳体11的第一支撑面111;第四非折弯部2005位于第二壳体12的上方,且连接第二壳体12的第二支撑面121;第一折弯部2002、第二非折弯部2007、第二折弯部2003、第三非折弯部2008、及第三折弯部2004共同形成屏幕200的折弯部2006,折弯部2006位于转轴连接组件3和转轴组件2的上方,且连接转轴连接组件3。其中,第一折弯部2002部分位于第一壳体11的上方、部分位于转轴组件2的上方,且与第一壳体11、转轴组件2之间不具有直接固定关系,能够相对第一壳体11、转轴组件2活动。第三折弯部2004部分位于第二壳体12的上方、部分位于转轴组件2的上方,且与第二壳体12、转轴组件2之间不具有直接固定关系,能够相对第二壳体12、转轴组件2活动。
628.请结合参阅图66和图67,图67是图66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7中为较为清楚地示意出胶层位置,对胶层进行剖面线填充示意。
629.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还包括第一胶层61和第二胶层62,第一胶层61位于第一壳体11的第一支撑面111上,用于粘接屏幕200的第一非折弯部2001,第二胶层62位于第二壳体12的第二支撑面121上,用于粘接屏幕200的第四非折弯部2005。示例性的,第一胶层61和第二胶层62可以采用双面胶、丙烯酸系胶材、橡胶系胶材、硅胶系胶材中的一者或多
者。第一胶层61和第二胶层62的固定工艺可以是紫外线(ultraviolet,uv)固化工艺、湿气固化工艺、热固化工艺或红外线固化工艺等。本技术不对胶第一胶层61和第二胶层62的具体材料和具体成型工艺做严格限定。
630.其中,屏幕200的第二非折弯部2007通过转轴连接组件3的第一连接件31间接地粘接第一支撑件22,第三非折弯部2008通过转轴连接组件3的第二连接件32间接地粘接第二支撑件23,第二折弯部2003与转轴连接组件3之间无直接固定关系,能够相对转轴连接组件3活动。其中,第一连接件31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粘接层,实现第二非折弯部2007与第一支撑件22之间的粘接,为了方便说明,下文将该一个或多个粘接层统称为第三胶层63,第三胶层63用于呈现第二非折弯部2007与第一支撑件22之间的连接结构的性能。第二连接件32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粘接层,实现第二折弯部2003与第二支撑件23之间的粘接,为了方便说明,下文将该一个或多个粘接层统称为第四胶层64,第四胶层64用于呈现第三非折弯部2008与第二支撑件23之间的连接结构的性能。
631.示例性的,第三胶层63和第四胶层64为强胶层,第一胶层61和第二胶层62为弱胶层,强胶层的刚度大于弱胶层的刚度。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刚度”用于示意指胶层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换言之,在受到外力时,强胶层比弱胶层更不容易发生形变。应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弱胶层是相对强胶层而言,刚度较弱,并不限定成弱胶层本身的刚度很弱。同样的,强胶层是相对弱胶层而言,刚度较强,并不限定成强胶层本身的刚度很强。
632.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处于打开状态时,转轴组件2和转轴连接组件3展平,第一胶层61、第三胶层63、第四胶层64及第二胶层62的上表面(也即用于连接屏幕200的表面)可以齐平或大致齐平,以更好地的支撑屏幕200,使得屏幕200具有平整的显示和触摸平面,有利于提高用户的观看体验和触控操作体验。
633.请参阅图68,图68是图66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8中示意的各部件是采用简要示意图的方式呈现的,并不对部件的具体结构形成限定。
634.一些实施例中,在闭合状态中,转轴组件2的第一支撑件22和第二支撑件23在靠近主轴21的方向上彼此远离,第一支撑件22、第二支撑件23、主轴21及转轴组件2的其他结构共同形成水滴状的容屏空间210。转轴连接组件3的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随转轴组件2运动,形成类似水滴状的内侧空间。屏幕200随第一壳体11、转轴组件2及第二壳体12运动,屏幕200的第一折弯部2002、第二非折弯部2007、第二折弯部2003、第三非折弯部2008以及第三折弯部2004共同呈现水滴状。也即,电子设备1000处于闭合状态时,屏幕200的折弯部2006呈水滴状。
635.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通过第一支撑件22、第二支撑件23以及第三胶层63和第四胶层64,使屏幕200的折弯部2006在闭合状态能够折弯成水滴状,从而分散了屏幕200的折弯部2006受到的应力,使得屏幕200在折弯过程中受力状态较为均匀,故而屏幕200在随电子设备1000折叠和展开的过程中,发生膜层分离或脱胶问题的风险较小,提高了屏幕200的可靠性,有利于延长电子设备1000的使用寿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636.此外,由于屏幕200的折弯部2006呈水滴状,因此屏幕200的第一非折弯部2001与第四非折弯部2005能够彼此靠近,两者之间的距离较小,两者可以大致平行,使得电子设备1000处于闭合状态时,相互折叠的两部分结构之间的缝隙较小,从而实现折叠后外观无缝隙(或小缝隙)的设计,使得电子设备1000的整体尺寸较小、更易收纳和携带,且外观体验更
佳。
637.此外,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相对折叠、带动屏幕200折叠的过程中,被折弯的屏幕200由于其自身形变所产生的应力,使得屏幕200相对壳体装置100发生错位移动。例如,屏幕200可能相对壳体装置100向靠近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远离转轴组件2的外侧端部的方向,或者,向靠近主轴21的方向移动。此时,由于第二非折弯部2007与第一支撑件22之间通过第三胶层63(强胶层)粘接,第三非折弯部2008与第二支撑件23之间通过第四胶层64(强胶层)粘胶,第一非折弯部2001与第一壳体11之间通过第一胶层61(弱胶层)粘接,第四非折弯部2005与第二壳体12之间通过第二胶层62(弱胶层)粘接,强胶层的刚性大于弱胶层的刚性,因此屏幕200相对第一支撑件22和第二支撑件23产生的错位较小、而相对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产生的错位较大。故而,屏幕200的折弯部2006在展开和折叠过程中的长度变化较小,能够降低屏幕200的折弯部2006在电子设备1000展开的过程中,由于不能完全复原而发生拱起、分层或脱胶的风险,从而提高屏幕200的可靠性;同时,屏幕200的第一折弯部2002与第一非折弯部2001的交接处的应力能够顺利地通过第一非折弯部2001与第一壳体11之间的错位顺利释放,第三折弯部2004与第四非折弯部2005的交接处的应力能够顺利地通过第四非折弯部2005与第二壳体12之间的错位顺利释放,因此也能够降低屏幕200的折弯部2006与非折弯部的交接处在电子设备1000展开的过程中,由于不能完全复原而发生拱起、分层或脱胶的风险,从而提高屏幕200的可靠性。
638.可以理解的是,屏幕200随壳体装置100折叠或展开时,屏幕200相对壳体装置100的错位移动是微小的,其移动方向与屏幕200、多个胶层以及壳体装置100的具体设计相关(例如结构、尺寸、位置等参数)的。示例性的,屏幕200的第二非折弯部2007相对第一支撑件22向靠近第一壳体11的外侧端部的方向移动,第三非折弯部2008相对第二支撑件23向靠近第二壳体12的外侧端部的方向移动,第一非折弯部2001相对第一壳体11向靠近第一壳体11的外侧端部的方向移动,第四非折弯部2005相对第二壳体12向靠近第二壳体12的外侧端部的方向移动。
639.示例性的,屏幕200的第二折弯部2003连接第二非折弯部2007的端部形成第一圆弧段r11,第二折弯部2003连接第三非折弯部2008的端部形成第二圆弧段r12,第二折弯部2003的中部形成第三圆弧段r13。第一圆弧段r11、第三圆弧段r13及第二圆弧段r12之间平滑过渡。第一圆弧段r11、第三圆弧段r13及第二圆弧段r12的圆心位于屏幕200的内侧,也即为内圆弧段。屏幕200的第一折弯部2002形成第四圆弧段r14,第四圆弧段r14的圆心位于屏幕200的外侧。第三折弯部2004形成第五圆弧段r15,第五圆弧段r15的圆心位于屏幕200的外侧。第四圆弧段r14的圆心和第五圆弧段r15的圆心分别位于屏幕200的两侧。
640.其中,第二非折弯部2007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22,第三非折弯部2008固定连接第二支撑件23。示例性的,第一支撑件22用于连接屏幕200的支撑面2230可以为平面,第二支撑件23用于连接屏幕200的支撑面2330可以为平面。
641.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胶层61与第三胶层63彼此间隔设置,第二胶层62与第四胶层64彼此间隔设置。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时,两个第一胶层61与第二胶层62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胶层63和第四胶层64之间的距离。此时,屏幕200的第四圆弧段r14与第三胶层63之间无粘接关系,第五圆弧段r15与第四胶层64之间无粘接关系,从而使得折弯部2006所形成的水滴形状过渡更为平缓,有利于提高屏幕200的可靠性。
642.一些实施例中,前文涉及的“水滴状”结构在其横截面上具有宽度和高度,水滴状结构的高度尺寸大于宽度尺寸。例如,高度尺寸与宽度尺寸的比可以在1至3的范围内,例如在1.5至2.5的范围内。示例性的,屏幕200的水滴状的弯折部2006的宽度尺寸,是指第一圆弧段r11的外侧表面与第二圆弧段r12的外侧表面之间的最大间距;弯折部2006的高度尺寸,是指第四圆弧段r14和第五圆弧段r15的端部连线到第三圆弧段r13的外侧表面之间的最大间距。当然,“水滴状”结构的高度尺寸和宽度尺寸的比例的值也可以处于其他范围中,水滴状在于呈现出一端尖、一端钝的结构。
643.请结合参阅图68和图69,图69是图68所示电子设备1000的屏幕20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644.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处于闭合状态时,折弯后的屏幕200既会相对壳体装置100发生少许错位,屏幕200的多个层结构之间也会相对发生少许错位。
645.一些实施例中,屏幕200可以包括柔性显示屏7和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7的承载板8,承载板8位于柔性显示屏7的非显示侧。柔性显示屏7可以弯折,承载板8可以弯折且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以使屏幕200既能够实现展开动作和折叠动作,还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以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且能够支持用户的触摸动作。屏幕200折弯后,承载板8位于柔性显示屏7的外侧。承载板8用于粘接第一胶层61、第二胶层62、第三胶层63以及第四胶层64。
646.示例性的,柔性显示屏7包括层叠设置的多层膜层,和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侧膜层之间、用于实现粘接的中间胶层,柔性显示屏7还通过连接胶层91粘接承载板8。示例性的,图69实施例将多层膜层和多层中间胶层简化成,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膜层71、第一中间胶层72、第二膜层73、第二中间胶层74以及第三膜层75。
647.屏幕200折弯时,由于弯曲半径不同,屏幕200的各层结构之间会发生相对错动以维持各层结构长度的恒定,而多层材料之间的错位变形主要由模量较低的层材料(例如胶层)来吸收,以降低屏幕200由于无法满足相应的错位移动的要求或应力应变,而导致膜层与膜层之间分离或脱胶失效。
648.图69实施例中,示例性的,在屏幕200的端部处,第一膜层71相对第二膜层73凸出,第二膜层73相对第三膜层75凸出,第三膜层75相对承载板8凸出,第一中间胶层72、第二中间胶层74以及连接胶层91发生形变。也即,屏幕200的位于内侧的层结构相对位于外侧的层结构,向靠近屏幕200的端部的方向错位。第一中间胶层72、第二中间胶层74以及连接胶层91的模量小于第一膜层71、第二膜层73、第三膜层75以及承载板8的模量,也即这些中间胶层的刚度小于膜层的刚度和承载板8的刚度,通过这些中间胶层的形变,使得多个膜层之间以及膜层与承载板8之间顺利实现错位,从而降低屏幕200发生膜层分离或脱胶的风险,以提高屏幕200的可靠性。此外,由于承载板8与柔性显示屏7之间能够错位,因此能够降低柔性显示屏7内层结构之间的错位需求,使得柔性显示屏7更易折弯,可靠性更高。
649.此外,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屏幕200的折弯部2006折弯成水滴状,折弯部包括圆心在屏幕200内侧的第一圆弧段r11、第二圆弧段r12、第三圆弧段r13,还包括圆心在显示屏外侧的第四圆弧段r14和第五圆弧段r15,且水滴形状使得第四圆弧段r14和第五圆弧段r15的半径较大,从而能够折弯部内侧层结构与外侧层结构之间的弯曲半径差,有利于缩小屏幕200所需实现的错位距离,使得屏幕200更易折弯,可靠性更高。
650.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参阅图68,屏幕200与转轴组件2之间可以通过转轴连接组
件3的微小的滑移动作,以使屏幕200与转轴组件2能够实现微小错位,因此能够降低柔性显示屏7内层结构之间的错位需求,使得柔性显示屏7更易折弯,可靠性更高。
651.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对第一支撑件22和第二支撑件23的位置设计和形状设计,使得屏幕200的折弯部2006在电子设备1000处于闭合状态时,折弯成其他不规则形态,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严格限定。
65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强胶层和弱胶层可以有多种实施例,可以通过材料设计和/或形状设计等实现刚度需求。以下进行举例说明。
653.一些实施例中,强胶层的模量大于弱胶层的模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模量”用于示意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在本实施例中,强胶层采用模量较大的材料,而弱胶层采用模量较小的材料,从而使得强胶层的刚度大于弱胶层的刚度,以满足屏幕200与壳体装置100之间的粘接需求。
654.示例性的,强胶层可以采用模量较大的基材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双面胶材料;或者,强胶层也可以采用模量较大的热熔胶材料。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强胶层也可以采用其他模量较大的材料。
655.示例性的,弱胶层可以采用模量较小的基材为泡棉的双面胶材料;或者,弱胶层也可以采用硅胶材料。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弱胶层也可以采用模量较小的无基材的双面胶材料。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弱胶层也可以采用模量较小的丙烯酸系胶材或橡胶系胶材。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弱胶层也可以采用其他模量较小的材料。
656.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7所示,强胶层(也即第三胶层63和第四胶层64)呈连续的长条形。此时,强胶层的面积较大,有利于实现较大的刚度,以满足粘接需求。
657.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7所示,弱胶层(也即第一胶层61和第二胶层62)也可以采用连续的、整面结构,弱胶层的形状随第一壳体11的第一支撑面111和第二壳体12的第二支撑面121的形状变化。此时,弱胶层可以通过采用模量较小的材料,以使其刚度小于强胶层的刚度。
658.另一些实施例中,弱胶层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镂空区域,以形成图案化结构。此时,弱胶层的刚度较低,以小于强胶层的刚度,满足粘接需求。弱胶层的图案化结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条形、“口”字形、“十”字形、“米”字形、螺旋线形等等,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659.以下举例说明弱胶层的几种图案化结构。
660.示例性的,请参阅图70a,图70a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弱胶层65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弱胶层65包括多个彼此间隔分布的长胶条651。相邻两个长胶条651之间形成镂空区域。其中,长胶条651的长边为直线,以降低长胶条651的制作难度和制作成本。
661.示例性的,请参阅图70b,图70b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弱胶层65在再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弱胶层65包括多个彼此间隔分布的长胶条651。相邻两个长胶条651之间形成镂空区域。位于中间的多个长胶条651的两侧长边为三角波浪线,位于两边的两个长胶条651的一侧长边为三角波浪形。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长胶条651的四边中可以一边或更多边设置为波浪线。多个长胶条651中可以部分长胶条651的边设为波浪线,也可以所有长胶条651的边设为波浪线。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长胶条651的长边也可以圆弧波浪形、矩形波浪形等。
662.示例性的,请参阅图70c,图70c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弱胶层65在再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弱胶层65包括多个彼此间隔分布的胶块652。相邻的两个胶块652之间形成镂空区域。本实施例中,弱胶层65的镂空区域为一个,大致呈网格状,镂空区域将所有的胶块652分隔开。其中,胶块652的形状可以是图70c所示的矩形,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三角形、菱形或者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图形,本技术对此不做严格限定。其中,多个胶块652可以呈阵列排布。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多个胶块652也可以有其他排布规律或者随机排布。
663.示例性的,请参阅图70d,图70d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弱胶层65在再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弱胶层65包括多个第一胶块653和多个第二胶块654,第二胶块654的面积与第一胶块653的面积不同,所有第一胶块653和第二胶块654均彼此间隔分布。相邻的两个胶块(653、654)之间形成镂空区域。本实施例中,弱胶层65的镂空区域为一个,大致呈网格状,镂空区域将所有的胶块(653、654)分隔开。
664.其中,第一胶块653和第二胶块654可以是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结构,也可以是形状不同的结构,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严格限定。其中,第一胶块653和第二胶块654可以是图70d所示的矩形,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三角形、菱形或者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图形,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严格限定。
665.示例性的,请参阅图70e,图70e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弱胶层65在再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弱胶层65为格栅结构。弱胶层65包括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镂空区域655。其中,多个镂空区域655呈阵列排布。其中,镂空区域655的形状可以是图70e所示的矩形,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三角形、菱形或者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图形,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严格限定。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弱胶层65的多个镂空区域655也可以呈其他排布规律,或者随机排布。
666.示例性的,请参阅图70f,图70f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弱胶层65在再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弱胶层65为框形结构。弱胶层65包括位于中部的镂空区域656。其中,弱胶层65的框形的形状是随屏幕200的第一非折弯部2001和第四非折弯部2005(参阅图66)的形状进行变化的。示例性的,第一非折弯部2001呈矩形,则弱胶层65为矩形框。
667.再一些实施例中,强胶层的模量与弱胶层的模量相等,强胶层的排布面积大于弱胶层的排布面积。此时,强胶层的刚度大于弱胶层的刚度。其中,弱胶层可以设置有面积较大的镂空区域,以使其面积小于强胶层的面积。
668.请参阅图66和图71,图71是图67所示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1中为较为清楚地示意出胶层位置,对胶层进行剖面线填充示意。
669.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也可以不包括转轴连接组件3,使屏幕200直接连接转轴组件2。屏幕200的第一非折弯部2001通过第一胶层61(弱胶层)粘接第一壳体11,第二非折弯部2007通过第五胶层66(强胶层)粘接转轴组件2的第一支撑件22,第三非折弯部2008通过第六胶层67(强胶层)粘接转轴组件2的第二支撑件23,第四非折弯部2005通过第二胶层62(弱胶层)粘接第二壳体12。本实施例的其他设计可以参考前文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670.以下结合附图举例说明屏幕200的具体结构。
671.请结合参阅图72a和图72b,图72a是图2所示屏幕200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72b是图72a所示屏幕200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中,定义屏幕200具有第三方向和垂直
于第三方向的第四方向,第三方向可以平行于转轴组件2的主轴21的延伸方向。
672.一些实施例中,屏幕200的第一非折弯部2001、第一折弯部2002、第二非折弯部2007、第二折弯部2003、第三非折弯部2008、第三折弯部2004以及第四非折弯部2005沿第三方向依次排布。
673.屏幕200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柔性显示屏7、连接胶层91、承载板8以及防护膜92。连接胶层91用于固定柔性显示屏7和承载板8。示例性的,连接胶层91可以为泡棉胶,泡棉胶的主体部分为泡棉,主体部分的两侧表面设有胶层。当然,连接胶层91也可以为透明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pvb(polyvinyl butyral,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胶等胶材。承载板8的刚度大于柔性显示屏7的刚度,承载板8用于为柔性显示屏7提供硬性支撑且能够弯折,以提高屏幕200的支撑强度。其中,承载板8采用具有一定强度、硬度及刚度,且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弯折的材料。防护膜92固定于承载板8的下表面86,用于保护承载板8的部分区域,后文会对防护膜92的形状和位置进行说明。
674.示例性的,柔性显示屏7可以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的背膜、显示面板、偏光片(polarizer,pol)及保护盖板。换言之,显示面板位于背膜与偏光片之间。保护盖板固定于偏光片背离显示面板的表面。背膜可用于支撑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用于显示图像及视频等。保护盖板用于保护偏光片及显示面板等。
675.此外,柔性显示屏7还包括光学胶。光学胶固定于偏光片与保护盖板之间。光学胶既可以使得显示面板发出的显示光线传播出电子设备1000的外部,又可以提高柔性显示屏7的柔韧性。
676.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板8的厚度在0.1mm至0.5mm的范围内,例如0.15mm、0.2mm、0.25mm等。此时,承载板8的厚度适中,从而既可以保证承载板8具有较佳的刚度和柔韧性,又可以使得承载板8不会较大程度地增加屏幕200的厚度。在其他实施例中,承载板8的厚度也可以为其他数值范围。
677.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板8包括沿第四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板部81、第二板部82、第三板部83、第四板部84以及第五板部85。其中,第一板部81位于屏幕200的第一非折弯部2001,第二板部82位于屏幕200的第一折弯部2002和第二非折弯部2007,第三板部83位于屏幕200的第二折弯部2003,第四板部84位于屏幕200的第三非折弯部2008和第三折弯部2004,第五板部85位于屏幕200的第四非折弯部2005。
678.其中,承载板8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承载板8的多个板部(81、82、83、84、85)相互连接,均为承载板8的一部分,使得多个板部(81、82、83、84、85)之间的连接牢固度更佳。本技术附图中通过虚线示例性地区别开多个板部(81、82、83、84、85)。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承载板8的多个板部(81、82、83、84、85)也可以通过焊接或卡接的方式彼此连接固定。
679.请结合参阅图72b和图73,图73是图72b所示承载板8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680.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板部83设有多个通孔831,多个通孔831分散排布且均贯穿第三板部83。多个通孔831用于降低第三板部83的刚度,使得第三板部83易于弯折。示例性的,多个通孔831可以分为多个通孔组,每个通孔组均包括多个通孔831,多个通孔组可以彼此间隔地自第三板部83的顶端排布至底端,也即多个通孔组沿第三方向排布。
681.其中,通孔831在第四方向上的宽度可以在0.15mm至0.30mm的范围内,例如0.18mm、0.22mm等;相邻的两个通孔831在第四方向上的间距可以大致在0.3mm至0.7mm的范
围内,例如0.4mm、0.52mm、0.63mm等,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示例性的,通孔831的形状可以是菱形、方形、哑铃型、腰圆型等,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682.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板部83可以包括位于两端的金属部分和位于中部的软胶部分,金属部分与软胶部分拼接,软胶部分的刚度小于金属部分的刚度。多个通孔831形成于金属部分。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板部83可以包括端部金属部分和中部金属部分,多个通孔831形成于端部金属部分中,中部金属部分的厚度小于端部金属部分的厚度。
683.换言之,第三板部83可以通过设置通孔、凹槽、减薄厚度、拼接软胶件等方式降低刚度,以获得较佳的弯折性能和拉伸性能。本技术不对第三板部83的具体材料和结构做严格限定。
684.示例性的,第二板部82设有多个第一长条凹槽821,多个第一长条凹槽821的开口位于承载板8的下表面801。多个第一长条凹槽821沿第四方向彼此间隔排布,第一长条凹槽821沿第三方向延伸,且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二板部82的底部端面和顶部端面。其中,多个第一长条凹槽821位于第二板部82靠近第一板部81的一侧。其中,多个第一长条凹槽821设置于第二板部82位于屏幕200的第一折弯部2002的部分,第二板部82位于屏幕200的第二非折弯部2007的部分可以为完整板体结构。
685.其中,第一长条凹槽821的开口在第四方向上的尺寸可以在0.7mm至0.9mm的范围内,例如0.75mm、0.79mm等;第一长条凹槽821的槽深可以在0.05mm至0.1mm的范围内,例如0.075mm;相邻的两个第一长条凹槽821在第四方向上的间距可以大致在0.2mm至0.4mm的范围内,例如0.3mm,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686.示例性的,第四板部84设有多个第二长条凹槽841,多个第二长条凹槽841的开口位于承载板8的下表面86。多个第二长条凹槽841沿第四方向彼此间隔排布,第二长条凹槽841沿第三方向延伸,且两端分别延伸至第四板部84的底部端面和顶部端面。其中,多个第二长条凹槽841位于第四板部84靠近第五板部85的一侧。其中,多个第二长条凹槽841设置于第四板部84位于屏幕200的第三折弯部2004的部分,第四板部84位于屏幕200的第三非折弯部2008的部分可以为完整板体结构。
687.其中,多个第二长条凹槽841的尺寸可以参考多个第一长条凹槽821设计。当然,多个第二长条凹槽841的尺寸也可以与多个第一长条凹槽821不同。
68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板部82位于屏幕200的第一折弯部2002的部分的刚性小于位于第二非折弯部2007的部分的刚性。第四板部84位于第三折弯部2004的部分的刚性,小于位于第三非折弯部2008的部分的刚性。第二板部82和第四板部84上的凹槽结构用于减弱刚性,提升折弯性能和拉升性能。第二板部82和第四板部84也可以通过开孔、更换刚性较弱的材料或者局部减薄等方式减低刚性,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689.请结合参阅图73和图74,图74是图73所示承载板8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690.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板8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三板部83靠近第二板部82的端部形成第一圆弧段r21,第三板部83的中部形成第二圆弧段r22,第三板部83靠近第四板部84的端部形成第三圆弧段r23;第二板部82靠近第一板部81的端部形成第四圆弧段r24;第四板部84靠近第五板部85的端部形成第五圆弧段r25。结合参阅图69,承载板8的第一圆弧段r21、第二圆弧段r22、第三圆弧段r23、第四圆弧段r24及第五圆弧段r25,分别属于屏幕200的第一圆弧段r11、第二圆弧段r12、第三圆弧段r13、第四圆弧段r14及第五圆弧段r15的一部分。
691.多个通孔831排布于承载板8的第一圆弧段r21、第二圆弧段r22及第三圆弧段r23,多个第一长条凹槽821排布于承载板8的第四圆弧段r24,多个第二长条凹槽841排布于承载板8的第五圆弧段r25。
692.在本技术中,承载板8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强度和硬度,且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弯折的材料支撑,从而能够为柔性显示屏7提供硬性支撑。本实施例通过在承载板8的圆弧段(r21、r22、r23、r24、r25)设置通孔或凹槽结构,减少承载板8于各圆弧段(r21、r22、r23、r24、r25)处所受应力的大小,也即降低承载板8折弯部分的弯折应力,以提高承载板8的弹性形变能力和弯折寿命,承载板8能够更好地随屏幕200的展开运动和折叠运动而发生变形,从而降低屏幕200发生光影等显示问题的风险,提供屏幕200的可靠性。
693.此外,承载板8在第二板部82的凹槽结构设计、在第三板部83的端部通孔结构设计以及在第四板部84的凹槽结构设计,能够兼顾折叠时的弯折应力问题和展开时的平整度问题,从而为柔性显示屏7提供更为可靠的支撑,屏幕200的可靠性更高。此外,第一板部81和第五板部85可以为完整板件,以为柔性显示屏7的非折弯部分提供大面积的、完整的硬性支撑,使得屏幕200的可靠性高。
694.请结合参阅图73和图75,图75是图72b所示承载板8与防护膜92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5中为了较为清楚地呈现出防护膜92的位置,对防护膜92的结构进行剖面线填充示。
695.一些实施例中,防护膜92可以包括彼此独立的第一部分921、第二部分922及第三部分923。第一部分921呈长条形,固定于第二板部82的下表面,第一部分921覆盖全部或部分第一长条凹槽821;第二部分922呈长条形,固定于第三板部83的下表面,第二部分922覆盖全部或部分通孔831;第三部分923呈长条形,固定于第四板部84的下表面,第三部分923覆盖全部或部分第二长条凹槽841。
696.示例性的,防护膜92可以采用pu(polyurethane,聚氨酯)材料或其他材料,防护膜92能够随承载板8发生形变。防护膜92用于避免承载板8下方的结构(例如转轴连接组件3、转轴组件2)直接刮擦承载板8,使得承载板8的结构较为稳定、可靠性高。其中,防护膜92的下表面可以设置成有些毛糙的表面结构。
697.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防护膜92也可以采用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e(thermoplastic elastomer,热塑性弹性体)或者橡胶等具有较佳的柔韧性的材料。
698.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921还可以部分嵌入第一长条凹槽821,第二部分922还可以部分嵌入通孔831,第三部分923还可以部分嵌入第二长条凹槽841。
699.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屏幕200还可以包括补强板,补强板位于柔性显示屏7与承载板8之间,补强板用于与承载板8共同支撑和保护柔性显示屏7,提高了屏幕200的刚度,使得屏幕200的可靠性更高。其中,补强板可以是薄薄的一层金属片或非金属片。补强板的形状和尺寸可以与柔性显示屏7相匹配,呈现完整的面结构。
700.以下结合附图介绍几种承载板8的变形结构。下述实施例可以包括前文实施例中的部分特征,两者相同的大部分内容不再赘述。
701.请结合参阅图72a和图76a,图76a是图72a所示承载板8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702.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板8包括沿第四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板部81、第二板部82、第
三板部83、第四板部84以及第五板部85。第一板部81位于屏幕200的第一非折弯部2001,第二板部82位于屏幕200的第一折弯部2002和第二非折弯部2007,第三板部83位于屏幕200的第二折弯部2003,第四板部84位于屏幕200的第三非折弯部2008和第三折弯部2004,第五板部85位于屏幕200的第四非折弯部2005。
703.其中,承载板8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承载板8的多个板部(81、82、83、84、85)相互连接,多个板部(81、82、83、84、85)之间的连接牢固度更佳。本技术附图中通过虚线示例性地区别开多个板部(81、82、83、84、85)。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承载板8的多个板部(81、82、83、84、85)也可以通过焊接或卡接的方式彼此连接固定。
704.请结合参阅图76a和图76b,图76b是图76a所示承载板8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705.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板部83设有多个长条通孔组833,多个长条通孔组833沿第三方向排布,每个长条通孔组833均包括沿第四方向彼此间隔排布的多个长条通孔8331,各长条通孔8331均大致呈条形且沿第三方向延伸,各长条通孔8331均贯穿第三板部83。
706.示例性的,第二板部82设有多个第一长条凹槽821,多个第一长条凹槽821沿第四方向彼此间隔排布,第一长条凹槽821沿第三方向延伸,且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二板部82的底部端面和顶部端面。其中,多个第一长条凹槽821位于第二板部82靠近第一板部81的一侧。
707.示例性的,第四板部84设有多个第二长条凹槽841,多个第二长条凹槽841的开口位于承载板8的底面。多个第二长条凹槽841沿第四方向彼此间隔排布,第二长条凹槽841沿第三方向延伸,且两端分别延伸至第四板部84的底部端面和顶部端面。其中,多个第二长条凹槽841位于第四板部84靠近第五板部85的一侧。
708.请参阅图77,图77是图76a所示承载板8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709.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板8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三板部83靠近第二板部82的端部形成第一圆弧段r21,第三板部83的中部形成第二圆弧段r22,第三板部83靠近第四板部84的端部形成第三圆弧段r23;第二板部82靠近第一板部81的端部形成第四圆弧段r24;第四板部84靠近第五板部85的端部形成第五圆弧段r25。结合参阅图69,承载板8的第一圆弧段r21、第二圆弧段r22、第三圆弧段r23、第四圆弧段r24及第五圆弧段r25,分别属于屏幕200的第一圆弧段r11、第二圆弧段r12、第三圆弧段r13、第四圆弧段r14及第五圆弧段r15的一部分。
710.多个长条通孔组833排布于承载板8的第一圆弧段r21、第二圆弧段r22及第三圆弧段r23,多个第一长条凹槽821排布于承载板8的第四圆弧段r24,多个第二长条凹槽841排布于承载板8的第五圆弧段r25。
711.在本技术中,承载板8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强度和硬度,且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弯折的材料支撑,从而能够为柔性显示屏7提供硬性支撑。本实施例通过在承载板8的圆弧段设置通孔或凹槽结构,减少承载板8于各圆弧段处所受应力的大小,也即降低承载板8折弯部分的弯折应力,以提高承载板8的弹性形变能力,承载板8能够更好地随屏幕200的展开运动和折叠运动而发生变形,从而降低屏幕200发生光影等显示问题的风险,提供屏幕200的可靠性。
712.此外,承载板8在第二板部82的凹槽结构设计、在第三板部83的长条通孔8331结构设计以及在第四板部84的凹槽结构设计,能够兼顾折叠时的弯折应力问题和展开时的平整度问题,从而为柔性显示屏7提供更为可靠的支撑,屏幕200的可靠性更高。此外,第一板部81和第五板部85可以为完整板件,以为柔性显示屏7的非折弯部分提供大面积的、完整的硬
性支撑,使得屏幕200的可靠性高。
713.此外,通过在第三板部83设有至少两个长条通孔组833,且各长条通孔组833均包括多个长条通孔8331,从而避免第三板部83应力过度集中,进而保证第三板部83具有较佳的柔韧性。换言之,当电子设备1000在展开或者折叠的过程中,因为第三板部83具有较佳的柔韧性,所以第三板部83对柔性显示屏7的弯折影响较小。
714.请参阅图76a,示例性的,相邻的两个长条通孔组833的多个长条通孔8331交错排布。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一个长条通孔组833的长条通孔8331的端部可以位于另一个长条通孔组833的相邻两个长条通孔8331之间。也即,两个长条通孔组833可以复用第三方向上的部分空间。
715.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板8在沿第四方向做剖面时,第三板部83均被长条通孔8331分割成多部分,也即第三板部83无连续部分。此时,第三板部83的柔韧性进一步提高。这样,当电子设备1000在展开或者折叠的过程中,第三板部83具有较佳的柔韧性,第三板部83对柔性显示屏7的弯折影响较小。
716.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长条通孔组833也可以在第三方向上彼此间隔设置。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长条通孔组833的多个长条通孔8331也可以正对排布、部分正对排布、部分错开排布,或者呈现其他排布方式。
717.示例性的,各长条通孔8331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端部、中部及第二端部。在第四方向上,第一端部的宽度大于中部的宽度,第二端部的宽度大于中部的宽度,第一端部的宽度可以与第二端部的宽度相同或不同。此时,长条通孔8331大致呈哑铃状。
718.其中,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可以均为圆形孔,中部为条形孔。此时,长条通孔8331的制备工艺简单,且易操作。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也可以均为异形孔,中部也可以为梯形孔,本技术对此不做严格限定。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长条通孔8331也可以是菱形、方形、哑铃型、腰圆型等其他形状。
719.可以理解的是,当长条通孔8331设置为大致呈哑铃状时,一方面,因为长条通孔8331的中部的宽度较短,所以在第四方向上,相邻两个长条通孔8331之间的留料较多。这样,第三板部83具有足够的强度;另一方面,因为第一端部的宽度以及第二端部的宽度较大,所以长条通孔8331的体积不会因中部的宽度较小而减小。这样,第三板部83在具有足够的强度的同时,第三板部83的柔韧性不会显著降低。换言之,本实施例的第三板部83的硬度较为适中。
720.可以理解的是,当电子设备100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三板部83具有足够的硬度来支撑柔性显示屏7的折弯部分,以防止柔性显示屏7的折弯部分出现塌陷问题或顶屏问题,也即保证柔性显示屏7具有较佳的表面平整度,避免柔性显示屏7出现黑斑或者亮线等问题。当电子设备1000在展开或者折叠的过程中,因为第三板部83具有较佳的柔韧性,所以第三板部83对柔性显示屏7的弯折影响较小。
721.请参阅图78,图78是图72a所示承载板8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78所示承载板8包括图76a至图77所示承载板8的大部分技术特征,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将前述实施例中的多个第一长条凹槽821更换为多个第一通孔组822,将前述实施例中的多个第二长条凹槽841更换多个第二通孔组842。
722.具体的,第二板部82包括多个第一通孔组822,每个第一通孔组822均包括多个彼
此间隔排布的第一通孔8221,多个第一通孔组822彼此间隔排布,多个第一通孔组822的排布方向垂直于单个第一通孔组822的多个第一通孔8221的排布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一通孔组822的多个第一通孔8221,可以正对排布、部分正对排布或部分错开排布。
723.第四板部84包括多个第二通孔组842,每个第二通孔组842均包括多个彼此间隔排布的第二通孔8421,多个第二通孔组842彼此间隔排布,多个第二通孔组842的排布方向垂直于单个第二通孔组842的多个第二通孔8421的排布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二通孔组842的多个第二通孔8421,可以正对排布、部分正对排布或部分错开排布。
724.本实施例中,第二板部82的多个第一通孔组822的位置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的多个第一长条凹槽821的位置,第四板部84的多个第二通孔组842的位置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的多个第二长条凹槽841的位置。承载板8的其他技术特征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725.在本技术中,承载板8可以采用多种材料制备,以下进行举例说明。
726.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板8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铜合金等材料。例如下表1所示,表1是承载板8材料的参数列表一,包括铝合金6013、镁合金az31b、钛合金tc4、不锈钢316 3/4h以及铜合金c1940h的参数说明。当然,承载板8也可以采用不锈钢sus301、sus304、sus316l,或者钛合金tc4、ta2等。
727.表1承载板8材料的参数列表一
[0728][0729][0730]
如上表所示,铝合金、镁合金的散热性能较好,但是弹性模量较低,支撑性能较差;不锈钢和钛合金是模量较高的材料,支撑性能较佳,但是散热能力较差且重量较高;铜合金的散热性能好,但是重量太高。承载板8可以通过选材和结构设计,以尽量平衡重量、弹性模量、强度及导热性能各方面的需求。
[0731]
此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新的承载板8材料,以通过材料设计,兼顾承载板8的重量、弹性模量、强度和导热性能。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板8材料的密度小于或等于4.0g/cm3,承载板8材料的弹性模量大于或等于80gpa,屈服强度大于或等于300mpa,导热系数高大于或等于90w/(m
·
℃)。
[0732]
示例性的,承载板8材料采用金属基复合材料,例如可以是碳化硅、氧化铝、碳化硼、碳纳米管、石墨烯、碳化铬、硼化硅、硼化钛、碳化钛等颗粒增强铝基或镁基复合材料。
[0733]
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板8材料可以采用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例如,质量分数20%的sic(氮化硅)颗粒增强相+质量分数80%的6061铝合金基体;质量分数17%的sic(氮化硅)颗粒增强相+质量分数的83%的6013铝合金基体;质量分数15%的cnt(碳纳米管)颗
粒增强相+质量分数85%的5052铝合金基体;质量分数25%的石墨烯(graphene)颗粒增强相+质量分数75%的6063铝合金基体等。请参阅下表2中,表2是承载板8材料的参数列表二,表2包括了上述列举的几种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密度、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及导热系数与前文提及的几种承载板8材料的参数比对。
[0734]
表2承载板8材料的参数列表二
[0735][0736]
其中,请参阅图79,图7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载板8的部分扫描电镜图。图中的黑色颗粒为sic颗粒,其余浅色部分为al基材,图79中呈现sic颗粒分散于al基材中。
[0737]
另一些实施例中,承载板8材料也可以采用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例如,质量分数20%的sic(氮化硅)颗粒增强相+质量分数80%的az91镁合金基体;质量分数25%的sic(氮化硅)颗粒增强相+质量分数的75%的zk60镁合金基体;质量分数30%的cnt(碳纳米管)颗粒增强相+质量分数70%的az61镁合金基体。请参阅下表3中,表3是承载板8材料的参数列表三,表3包括了上述列举的几种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密度、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及导热系数与前文提及的几种承载板8材料的参数比对。
[0738]
表3承载板8材料的参数列表三
[0739][0740]
请参阅图80,图8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承载板8的制备方法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0741]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金属基复合材料,可以通过造粉、配料、混料、粗成型和精成型
等工序制备成金属薄片,然后通过蚀刻等工艺在金属薄片上形成图案,以形成承载板8。其中,造粉、配料、混料、粗成型和精成型分别对应于图80中第一步至第五步工序。其中,精成型的加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挤出成型、锻造成型、轧制成型(也称为压延成型)、模压成型等。示例性的,金属薄片的厚度可以在0.05mm至0.4mm的范围内。
[0742]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屏幕200也可以不设置承载板8结构,屏幕200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获得支撑环境,以确保其可靠性,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0743]
以下结合附图对电子设备1000的防护组件4的部件结构以及防护组件4与其他部件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
[0744]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6所示,屏幕200与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2进行过后,屏幕200的边缘露出。转轴组件2的底部和顶部均部分相对屏幕200露出,露出部分设有安装结构。第一壳体11的边缘相对屏幕200露出,第一壳体11的边缘设有安装结构,安装结构例如可以体现为凹凸结构。第二壳体12的边缘相对屏幕200露出,第二壳体12的边缘设有安装结构,安装结构例如可以体现为凹凸结构。
[0745]
结合参阅图66和图81,图81是图1a所示电子设备1000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746]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护件41能够安装于转轴组件2的底部安装结构,第一防护件41的部分结构覆盖屏幕200的折弯部2006的部分底部边缘。第二防护件42能够安装于转轴组件2的顶部安装结构,第二防护件42的部分结构覆盖屏幕200的折弯部2006的部分顶部边缘。第一防护壳43能够安装于第一壳体11的安装结构。第一防护壳43的部分结构连续地覆盖部分折弯部2006的部分底部边缘、第一非折弯部2001的边缘、折弯部2006的顶部边缘以及第四非折弯部2005的部分顶部边缘。第二防护壳44能够安装于第二壳体12的安装结构。第二防护壳44的部分结构连续地覆盖折弯部2006的部分底部边缘、第四非折弯部2005的边缘、折弯部2006的顶部边缘以及第四非折弯部2005的部分顶部边缘。
[0747]
在本实施例中,防护组件4的第一防护件41、第一防护壳43、第二防护件42及第二防护壳44连续地覆盖屏幕200的边缘,避免屏幕200的边缘开放在外,以提高电子设备1000的外观效果,同时也能够保护屏幕200的边缘,降低屏幕200发生翘起等损坏,提高屏幕200的可靠性。
[0748]
请结合参阅图81和图82,图82是图66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749]
一些实施例中,转轴组件2的主轴21的底端的第一卡接槽2110和顶端的第二卡接槽2120相对屏幕200露出。第一卡接槽2110用于安装第一防护件41,第二卡接槽2120用于安装第二防护件42。
[0750]
示例性的,第一壳体11的边缘处设有第一安装槽112。第一安装槽112用于安装第一防护壳43。示例性的,第一安装槽112可以是长条形凹槽,且沿着第一壳体11的边缘延伸(可以结合参阅图66)。其中,第一安装槽112的一端可以延伸至转轴组件2的底侧,另一端可以延伸至转轴组件2的顶侧。其中,长条形凹槽可以是连续的一体凹槽,也可以是包括多个断开并沿延伸方向排布的凹槽段,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0751]
其中,第一壳体11还可以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113,多个第一定位孔113均位于第一安装槽112的下方且连通第一安装槽112,也即,第一定位孔113的开口位于第一安装槽112的槽底壁。其中,至少两个第一定位孔113分别靠近第一安装槽112的两端设置。
[0752]
示例性的,第二壳体12的边缘处设有第二安装槽122。第二安装槽122用于安装第
一防护壳43。示例性的,第二安装槽122可以是长条形凹槽,且沿着第二壳体12的边缘延伸(可以结合参阅图66)。其中,第二安装槽122的一端可以延伸至转轴组件2的底侧,另一端可以延伸至转轴组件2的顶侧。其中,长条形凹槽可以是连续的一体凹槽,也可以是包括多个断开并沿延伸方向排布的凹槽段,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0753]
其中,第二壳体12还可以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孔123,第二定位孔123位于第二安装槽122的下方且连通第二安装槽122,也即,第二定位孔123的开口位于第二安装槽122的槽底壁。其中,至少两个第二定位孔123分别靠近第二安装槽122的两端设置。
[0754]
请结合参阅图83a、图83b、图84a以及图84b,图83a是图81所示第一防护件41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83b是图83a所示第一防护件41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84a是图83a所示第一防护件4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4b是图83a所示第一防护件41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755]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护件41包括硬质件411、连接件412及软胶件413,硬质件411通过连接件412与软胶件413连接。本实施例中,硬质件411及连接件412的刚度大于软胶件413的刚度,软胶件413为可弹性变形件。换言之,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软胶件413较为容易发生形变,而硬质件411及连接件412则不易发生形变。
[0756]
示例性的,硬质件411及连接件412可以均为金属件,以具有较大的刚度。例如,硬质件411及连接件412可以采用不锈钢、铸铁、铝等各种类型的金属材料或者合金材料。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硬质件411及连接件412也可以其它类型的材料形成的结构件。例如,一些实施例中,硬质件411或连接件412可以为陶瓷件、硬质塑料件等。其中,硬质件411的材料与连接件412的材料可以相同或者不同,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0757]
其中,软胶件413为可弹性变形件,软胶件413的刚度较小,能够进行弯曲变形。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软胶件413为可弹性变形的软胶材料制成。例如,形成软胶件413的软胶材料可以为硅胶、tpe、tpu、pvc(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软胶、橡胶(如硅橡胶、天然橡胶、顺丁橡胶,丁苯橡胶,已丙橡胶等)等。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软胶件413还可以为其它的可实现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
[0758]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4a和图84b所示,硬质件411包括主体部4111及与主体部4111连接的插接部4112。示例性的,硬质件411的主体部4111可以大致呈板状结构。硬质件411的主体部4111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411a及第二表面411b,第一表面411a为第一防护件41的外观面的一部分。其中,硬质件411的主体部4111还包括相背设置的上端面411c和下端面411d,上端面411c和下端面411d均位于第一表面411a与第二表面411b之间。主体部4111的上端面411c的中部可以相对上端面411c的两侧凸出,例如,上端面411c可以大致呈弧形。主体部4111的下端面411d的中部可以相对下端面411d的两侧凸出。
[0759]
示例性的,硬质件411的插接部4112的上端固定连接主体部4111的下端,且插接部4112的上端与的主体部4111的下端连接处形成台阶结构。其中,硬质件411的主体部4111的下端面411d形成台阶面。
[0760]
示例性的,硬质件411的插接部4112可以大致呈板状结构。例如,硬质件411的插接部4112可以大致呈“t”形。也即,硬质件411的插接部4112包括横向部分和竖向部分,横向部分位于插接部4112的上端且连接硬质件411的主体部4111,竖向部分位于插接部4112的下端。其中,硬质件411的插接部4112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三表面411e及第四表面411f,第三表
面411e与第一表面411a的朝向相同,第四表面411f与第二表面411b的朝向相同。第四表面411f位于第二表面411b背向第一表面411a的一侧,第三表面411e位于第四表面411f靠近第一表面411a的一侧。硬质件411的插接部4112的第三表面411e相对主体部4111的第一表面411a下凹。
[0761]
示例性的,硬质件411设有安装凹槽4113,安装凹槽4113位于主体部4111和插接部4112,安装凹槽4113的开口部分位于第二表面411b,部分位于第四表面411f。示例性的,安装凹槽4113可以大致呈“十”字形。
[0762]
示例性的,硬质件411的插接部4112的宽度可以小于主体部4111的宽度。其中,结合参阅图81,第一防护件41应用于电子设备1000中时,硬质件411的宽度方向平行于屏幕200的第一折弯部2002向第三折弯部2004的方向。
[0763]
示例性的,硬质件411的插接部4112的下端的厚度可以小于插接部4112的上端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插接部4112的上端用于与主体部4111相互固定,插接部4112的上端厚度较大有利于提高硬质件411的结构强度。此外,插接部4112的下端用于插接其他结构,厚度较小有利于降低插接难度。可以理解的是,插接部4112的下端只是相对插接部4112的上端略薄,插接部4112的下端仍是具有足够厚度的,以确保第一防护件41与其他结构的连接强度。
[0764]
示例性的,硬质件411可以采用金属注射成型的加工工艺制备,硬质件411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本实施例中,通过金属注射成型能够得到的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的硬质件411,从而便于第一防护件41与电子设备1000的其它结构的配合。并且,通过金属注射成型得到的硬质件411的各个位置的组织均匀、相对密度高,从而具有较高的刚度,从而能够实现对屏幕200的边缘有更好的防护效果。并且,硬质件411的表面光洁度较好,使得电子设备1000能够具有较好的外观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硬质件411也可以通过其它的工艺制作形成,例如,通过cnc加工成型、压铸成型等方式形成。
[0765]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4a和图84b所示,软胶件413包括防护部4131、第一限位部4132及第二限位部4133。第一限位部4132和第二限位部4133位于防护部4131的同一侧,且第一限位部4132连接防护部4131的一端,第二限位部4133连接防护部4131的另一端。
[0766]
示例性的,防护部4131的中部可以相对防护部4131的两端凸起,也即,防护部4131呈现中部高、两端低的形状。防护部4131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413a和第二表面413b,还包括相背设置的上表面413c和下表面423d,上表面413c和下表面423d位于第一表面411a和第二表面411b之间。上表面413c和下表面423d均呈现中间高、两端低的形状。上表面413c为平滑的表面。
[0767]
示例性的,第一限位部4132和第二限位部4133可以位于防护部4131的第一表面413a背向第二表面413b的一侧,且固定连接第一表面413a。例如,第一限位部4132的上端连接于第一表面413a,第一限位部4132相对防护部4131向防护部4131的下方弯折。其中,第一限位部4132的上端面与防护部4131的上表面413c平滑连接。第二限位部4133的上端连接于第一表面413a,第二限位部4133相对防护部4131向防护部4131的下方弯折。其中,第二限位部4133的上端面与防护部4131的上表面413c平滑连接。其中,第一限位部4132和第二限位部4133相对第一表面413a凸出,第一限位部4132、第一表面413a及第二限位部4133共同形成凹陷的安装空间4134。
[0768]
示例性的,第一限位部4132和第二限位部4133与防护部4131可以为通过注塑成型得到的一体结构,从而使第一限位部4132和第二限位部4133与防护部4131之间的结合能够更加的牢固,避免在电子设备1000的折叠过程中第一限位部4132和第二限位部4133与防护部4131之间分离,从而保证电子设备1000的品质。例如,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4132和第二限位部4133与防护部4131也可以通过粘接等其它的方式进行固定。
[0769]
示例性的,第一限位部4132包括第一主体41321和第一加固件41322,第一主体41321的上端连接防护部4131的一端,第一加固件41322嵌设于第一主体41321的内部。第一加固件41322的刚度大于第一主体41321的刚度,使得第一限位部4132的刚度较大,避免第一限位部4132产生明显变形,有利于提高软胶件413的一端的刚度。其中,第一主体41321的材料可以与防护部4131的材料相同。第一加固件41322可以采用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塑料等硬质材料。其中,第一主体41321和第一加固件41322可以通过模内注塑等工艺一体成型为一体化结构,也可以通过卡接、粘接等方式彼此固定。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4132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加固件41322。
[0770]
第二限位部4133包括第二主体41331和第二加固件41332,第二主体41331的上端连接防护部4131的另一端,第二加固件41332嵌设于第二主体41331的内部。第二加固件41332的刚度大于第二主体41331的刚度,使得第二限位部4133的刚度较大,避免第二限位部4133产生明显变形,有利于提高软胶件413的另一端的刚度。其中,第二主体41331的材料可以与防护部4131的材料相同。第二加固件41332可以采用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塑料等硬质材料。其中,第二主体41331和第二加固件41332可以通过模内注塑等工艺一体成型为一体化结构,也可以通过卡接、粘接等方式彼此固定。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4133也可以不设置第二加固件41332。
[0771]
示例性的,软胶件413可以为对称结构,例如,软胶件413的防护部4131为对称结构,第二限位部4133与第一限位部4132为相互对称结构。当然,软胶件413也可以为非对称结构,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0772]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软胶件413也可以仅有防护部4131,而没有第一插接部4112和第二插接部4112。
[0773]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4a和图84b所示,连接件412包括第一部分4121和第二部分4122,第二部分4122的上端连接于第一部分4121的一侧,第二部分4122相对第一部分4121弯折。其中,第一部分4121可以设置孔洞结构,例如通孔、缺口和/或凹槽结构。第二部分4122可以大致呈“十”字型。
[0774]
示例性的,连接件412可以采用金属注射成型的加工工艺制备,连接件412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本实施例中,通过金属注射成型能够得到的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的连接件412,从而便于连接件412与硬质件411及软胶件413连接,提高第一防护件41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当然,连接件412也可以通过其它的工艺制作形成,例如,通过cnc加工成型、压铸成型等方式形成。
[0775]
请结合参阅图83a至图84b、以及图85,图85是图83b所示第一防护件41沿q-q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776]
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412的第一部分4121嵌入软胶件413的防护部4131。本实施
例中,连接件412的第一部分4121与软胶件413为可以通过一体成型工艺成型得到的一体结构。例如,连接件412的第一部分4121与软胶件413为通过注塑成型得到的一体结构。具体的,将成型好的连接件412放入模具中,再将熔融的软胶材料填充至模具中,熔融的软胶材料冷却固化后即形成本实施例的软胶件413,且连接件412的第一部分4121嵌入软胶件413的防护部4131中,并与软胶件413的防护部4131形成一体结构。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软胶件413与连接件412的第一部分4121形成一体结构,能够保证软胶件413与连接件412之间有稳固的连接效果,保证第一防护件41的品质,进而提高电子设备1000的品质。
[0777]
此外,连接件412的第一部分4121与软胶件413的防护部4131形成一体结构时,第一部分4121的孔洞结构内也填充有形成防护部4131的软胶材料,即通过孔洞结构能够增加连接件412的第一部分4121与软胶件413的防护部4131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连接件412的第一部分4121与软胶件413的防护部4131之间连接的稳固程度。
[0778]
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软胶件413与连接件412的第一部分4121之间也可以通过粘胶、卡接等其他连接工艺进行连接。例如,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软胶件413的防护部4131的第一表面411a上设置向第二表面411b凹设的凹槽,连接件412的第一部分4121插入凹槽内,并使连接件412的第一部分4121与凹槽的槽壁之间通过粘胶进行固定。
[0779]
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412的第二部分4122安装于硬质件411的安装凹槽4113中,且固定连接硬质件411。连接件412的第二部分4122与硬质件411之间可以通过粘接、焊接、紧固件连接、卡接等方式实现彼此固定。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12能够牢固连接软胶件413与硬质件411,使得第一防护件41的结构稳定、可靠性高。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硬质件411也可以不设置安装凹槽4113,连接件412的第二部分4122位于硬质件411的第二表面411b的一侧,且与硬质件411的第二表面411b固定连接。
[0780]
在本实施例中,当连接件412的第二部分4122通过粘接固定连接硬质件411时,通过将连接件412的第二部分4122安装于硬质件411的安装凹槽4113,能够将用于实现硬质件411与连接件412胶合的粘胶能够收容于安装凹槽4113的位置,而不容易流动至其它不需要与连接件412的第二部分4122连接的位置,从而能够保证粘胶能够有效的将连接件412的第二部分4122与安装凹槽4113的内壁进行粘合固定。并且,由于硬质件411设置有安装凹槽4113,连接件412的第二部分4122的形状与安装凹槽4113的形状相适配,安装凹槽4113的槽壁能够对连接件412的第二部分4122在安装凹槽4113内各方向上的晃动进行限制,从而减少电子设备1000受到碰撞时第二部分4122与硬质件411可能分离的问题。
[0781]
示例性的,硬质件411嵌入软胶件413的安装空间4134,软胶件413的第一限位部4132和第二限位部4133能够阻挡硬质件411相对于软胶件413的晃动,保证硬质件411与软胶件413连接的稳定。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防护部4131上也可以没有安装空间4134,硬质件411位于防护部4131的第一表面413a的一侧,且硬质件411的第二表面411b与防护部4131的第一表面413a接触。
[0782]
示例性的,如图83a所示,硬质件411的上端面411c与软胶件413的防护部4131的上端面413c的弯曲形状大致相同,并且,两者可以大致呈现齐平的位置关系,以提高第一防护件41的美观度。此处,软胶件413的防护部4131的上端面413c的弯曲形状,为电子设备1000处于打开状态时上端面413c的形状。
[0783]
示例性的,如图83a所示,软胶件413的第一限位部4132和第二限位部4133背向防护部4131的表面,可以与硬质件411的第一表面411a齐平。当然,软胶件413的第一限位部4132和第二限位部4133背向防护部4131的表面也可以与硬质件411的第一表面411a呈现其他位置关系,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0784]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412的第二部分4122与硬质件411的主体部4111也可以为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成型得到的一体结构,而不需要将成型好的硬质件411或者连接件412再通过粘胶、焊接、螺钉、卡扣等固定方式固定在一起,从而使得硬质件411与连接件412之间能够连接的更加的稳固。本技术实施例,由于软胶件413与连接件412的第一部分4121也为一体成型工艺得到的一体结构,从而通过连接件412,使得软胶件413与硬质件411之间有更加稳固的连接效果。
[0785]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12与硬质件411为相同种类的金属材料制成。通过金属注射成型的方式一体成型得到硬质件411及连接件412,从而使得连接件412与硬质件411的第二部分4122成为一体结构,实现连接件412的第二部分4122与硬质件411的主体部4111的连接。此时,连接件412的第一部分4121凸起于硬质件411的表面。再将呈一体结构的连接件412与硬质件411放入模具中,再将熔融的软胶材料填充至模具中,熔融的软胶材料冷却固化后即形成本实施例的软胶件413,且连接件412的第一部分4121嵌入软胶件413内,软胶件413与连接件412的第一部分4121即形成一体结构。
[0786]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由于连接件412与硬质件411为相同材料的结构,因此,连接件412的第二部分4122与硬质件411一体成型时会形成一个整体,此时,连接件412的第二部分4122与硬质件411为方便理解而人为划分开的结构,而并不存在实际的划分界面。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连接件412与硬质件411的一体结构也可以通过数控加工成型、压铸成型等方式成型得到。
[0787]
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硬质件411及软胶件413的表面均可以包覆有镀层,以进一步的提高第一防护件41的外观效果。例如,一些实施例中,硬质件411表面的镀层与电子设备1000的第一壳体11和/或第二壳体12颜色相同或色系相同,从而使得电子设备1000的外观颜色统一,从而具有更好的外观效果。一些实施例中,镀层还能够阻隔外界的水、氧等对硬质件411的腐蚀,从而提高电子设备1000的品质。
[0788]
本技术中,镀层的形成方式可以为通过蒸镀工艺蒸镀形成,也可以通过气相沉积等方式沉积形成,在此对镀层的形成方式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0789]
在本技术中,第二防护件42的结构和材料可以参考第一防护件41设计。示例性的,第二防护件42和第一防护件41为相同的结构件,以节约电子设备1000的物料种类,以降低电子设备1000的成本。本技术实施例不再对第二防护件42的具体结构进行赘述。
[0790]
请结合参阅图82、图83a、图86以及图87,图86是图1a所示电子设备10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87是图86所示结构沿r1-r1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791]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护件41的硬质件411的插接部4112插入主轴21的第一卡接槽2110内,并与主轴21固定。第一防护件41的防护部4131位于屏幕200的折弯部2006的部分底部边缘上方,第一防护件41的第一限位部4132位于转轴组件2与第一壳体11之间,第二限位部4133位于转轴组件2与第二壳体12之间。
[0792]
第二防护件42的硬质件421的插接部插入主轴21的第二卡接槽2120内,并与主轴
21固定。第二防护件42的软胶件423的防护部4231位于屏幕200的折弯部2006的部分顶部边缘上方,第二防护件42的第三限位部4232位于转轴组件2与第一壳体11之间,第四限位部4233位于转轴组件2与第二壳体12之间。
[0793]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防护件41能够遮挡屏幕200的折弯部2006的部分底部边缘,第二防护件42能够遮挡屏幕200的折弯部2006的部分顶部边缘,因此能够避免屏幕200的上述边缘暴露在外,以提高的外观效果,且能够减低屏幕200发生边缘翘起等问题,提高屏幕200及电子设备1000的可靠性。
[0794]
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屏幕200的折弯部2006的底部边缘与第一防护件41的硬质件411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屏幕200的折弯部2006的顶部边缘与第二防护件42的硬质件411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以在电子设备1000受到碰撞时,碰撞力作用至硬质件411,也不容易传导至屏幕200而损坏屏幕200,进一步提高电子设备1000的可靠性。
[0795]
示例性的,如图87所示,第一防护件41的硬质件411的插接部4112可以与第一卡接槽2110的槽壁通过粘胶固定。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硬质件411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与主轴21进行固定。例如,可以通过卡合、螺钉固定等各种方式实现硬质件411与主轴21的固定,在此不进行赘述。
[0796]
示例性的,如图87所示,第一防护件41的硬质件411的主体部4111的下端面411d与主轴21的表面接触,从而保证硬质件411的插接部4112插入主轴21时能够更加的稳定。其中,主体部4111的宽度方向上超出插接部4112的部分抵靠于主轴21的表面,能够进一步的保证硬质件411的插接部4112插入主轴21的第一卡接槽2110内时能够更加的稳定,不易产生晃动而脱落的问题。
[0797]
示例性的,如图87所示,第一防护件41的软胶件413的中部与屏幕200之间形成间隙,软胶件413的两端可以接触屏幕200、或者靠近但不接触屏幕200,本技术对此不做严格限定。
[0798]
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86,转轴组件2与第一壳体11之间的用于安装第一防护件41的第一限位部4132的间隙具有第一尺寸,第一尺寸大于第一限位部4132的厚度,以方便第一限位部4132安装于该间隙。同时,第一尺寸也不能太大,从而将第一限位部4132限制在一定的空间内,避免第一限位部4132在电子设备1000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变形而卡于第一壳体11与转轴组件2之间,保证电子设备1000的外观效果及对屏幕200的折弯部2006的边缘的防护效果。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尺寸小于两倍的第一限位部4132的厚度。同样的,转轴组件2与第二壳体12之间的用于安装第一防护件41的第二限位部4133的间隙具有第二尺寸,第二尺寸大于第二限位部4133的厚度,且小于两倍的第二限位部4133的厚度。
[0799]
应理解,第二防护件42与转轴组件2、屏幕200、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2的位置关系、连接关系等,可以参考第一防护件41,此处不再赘述。
[0800]
请参阅图88,图88是图86所示屏幕200与第一防护件41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801]
一些实施例中,在闭合状态中,屏幕200弯折,第一防护件41的软胶件413的防护部4131跟随屏幕200进行弯折,防护部4131的两端相互靠近,第一限位部4132和第二限位部4133随防护部4131的两端活动,也相互靠近。在本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1000的折叠过程
中,第一防护件41的硬质件411及连接件412(图88中未示出)不发生形变,第一防护件41的防护部4131受屏幕200应力和/或壳体应力,随屏幕200弯折,从而能够在闭合态中仍起到保护屏幕200边缘的作用。同样的,在闭合状态中,第二防护件42的防护部4131也能够跟随屏幕200进行弯折,第二防护件42的防护部4131的两端相互靠近。
[0802]
可以理解的,当防护部4131跟随屏幕200进行多次弯折以后,防护部4131容易产生塑性变形,导致防护部4131的两端向远离屏幕200的方向翘起。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将防护部4131的设计为中部相对两侧凸起的形状,防护部4131的中部与屏幕200之间形成间隙,防护部4131的两侧接触屏幕200或相对中部靠近屏幕200,使得防护部4131的两侧有一个朝向屏幕200方向的初始变形,从而能够部分中和防护部4131经过多次弯折后的变形,减小防护部4131经多次弯折后两端翘起的风险,延长第一防护件41的使用寿命,使得第一防护件41可靠性更佳。
[0803]
请结合参阅图89a及图89b,图89a是图2所示第一防护壳43的结构示意图,图89b是图89a所示第一防护件41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804]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护壳43包括遮挡框部431、安装框部432以及多个定位部433。遮挡框部431可以大致呈弯折的条形结构,遮挡框部431可以弯折成“匚”形。遮挡框部431的上侧包括第一表面4311和第二表面4312,第一表面4311自遮挡框部431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第二表面4312位于第一表面4311内侧且连接第一表面4311。遮挡框部431的下表面4313背向第一表面4311和第二表面4312设置,第一表面4311和第二表面4312在靠近下表面4313的方向上远离彼此,也即,遮挡框部431的截面形状可以大致呈三角状。安装框部432凸设于遮挡框部431的下表面4313。其中,安装框部432可以大致呈弯折的凸起的条形结构,安装框部432自遮挡框部431的下表面4313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多个定位部433固定于条形凸起,且相对条形凸起凸出。其中,多个定位部433也可以同时固定于遮挡框部431的下表面4313。其中,安装框部432的两端均至少设有一个定位部433。其中,定位部433的结构可以为定位柱。
[0805]
示例性的,第一防护壳43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其中,第一防护壳43可以采用塑料等硬质材料。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防护壳44的结构可以参考第一防护壳43设计,此处不再赘述。
[0806]
请结合参阅图86、图89a以及图90,图90是图1a所示电子设备1000的结构示意图。
[0807]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护壳43的安装框部432可以安装于第一壳体11的第一安装槽112,第一防护壳43的多个定位部433一一对应地插入都第一壳体11的多个第一定位孔113,第一防护壳43的遮挡框部431位于第一壳体11的上方、屏幕200的部分边缘的上方、第一防护件41的一端上方以及第二防护件42的一端上方。其中,第一防护壳43的第一表面4311可以与第一壳体11的侧表面114平滑过渡,以提高电子设备1000的外观效果和握持手感。结合参阅图81,第一防护壳43的第二表面4312可以遮挡屏幕200的折弯部2006的底部边缘、第一非折弯部2001的边缘、折弯部2006的部分顶部边缘。
[0808]
同样的,第二防护壳44的安装框部可以安装于第二壳体12的第二安装槽122,第二防护壳44的多个定位部一一对应地插入都第二壳体12的多个第二定位孔123,第二防护壳44的遮挡框部441位于第二壳体12的上方、屏幕200的部分边缘的上方、第一防护件41的另一端上方以及第二防护件42的另一端上方。其中,第二防护壳44的第一表面4411可以与第
一壳体11的侧表面124平滑过渡,以提高电子设备1000的外观效果和握持手感。结合参阅图81,第二防护壳44的第二表面4412可以遮挡屏幕200的折弯部2006的部分底部边缘、第四非折弯部2005的边缘、折弯部2006的部分顶部边缘。
[0809]
示例性的,第一防护壳43的安装框部432与第一壳体11之间可以通过胶水粘接、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彼此固定。第二防护壳44的安装框部与第二壳体12之间可以通过胶水粘接、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彼此固定。
[0810]
请结合参阅图90和图91,图91是图90沿r2-r2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图90中r2-r2所处位置对应于图86中r1-r1所处位置。
[0811]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护件41的软胶件413的防护部4131的一端位于屏幕200与第一防护壳43的遮挡框部431之间,第一限位部4132位于第一防护壳43的遮挡框部431的下方;第一防护件41的防护部4131的另一端位于屏幕200与第二防护壳44的遮挡框部441之间,第二限位部4133位于第二防护壳44的遮挡框部441的下方。
[0812]
本实施例中,由于软胶件413的防护部4131的一端和第一限位部4132被第一防护壳43压住,防护部4131的另一端和第二限位部4133被第二防护壳44压住,因此能够避免防护部4131跟随屏幕200进行多次折叠、展开后,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两端翘起的问题,使得第一防护件41的可靠性较高。
[0813]
应理解,第二防护件42的两端也分别被第一防护壳43和第二防护壳44压住,第二防护件42的可靠性较高。
[0814]
请结合参阅图91和图92,图92是图91所示第一防护件41、第一防护壳43、第二防护壳44及屏幕200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815]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护壳43的遮挡框部431与屏幕200之间并无粘接等直接固定关系,第二防护壳44的遮挡框部441与屏幕200之间无粘接等直接固定关系。在闭合状态中,第一防护壳43的遮挡框部431与第二防护壳44的遮挡框部441相互靠近,两者可以彼此接触、或彼此抵持、或形成小缝隙。屏幕200的折弯部2006可以远离第一防护壳43的遮挡框部431和第二防护壳44的遮挡框部441,第一防护件41随屏幕200发生形变,也远离第一防护壳43的遮挡框部431和第二防护壳44的遮挡框部441。
[0816]
以下结合附图介绍几种电子设备1000的部分部件的变形方案。应理解,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文实施例与前文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0817]
请参阅图93,图9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屏幕20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屏幕200可以包括前文实施例的屏幕200的部分特征。
[0818]
一些实施例中,屏幕200包括柔性显示屏7和软胶支撑件10。柔性显示屏7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非折弯区71、折弯区72以及第二非折弯区73。其中,柔性显示屏7的第一非折弯区71位于屏幕200的第一非折弯部,折弯区72位于屏幕200的折弯部,第二非折弯区73位于屏幕200的第四非折弯部。屏幕200随电子设备1000折叠时,柔性显示屏7的第一非折弯区71和第二非折弯区73不发生形变,柔性显示屏7的折弯区72发生形变,例如可以弯折成水滴状。软胶支撑件10位于柔性显示屏7的非显示侧,且固定于柔性显示屏7的折弯区72。软胶支撑件10采用可形变材料,软胶支撑件10能够随柔性显示屏7的弯折运动而产生弹性形变,从而实现对柔性显示屏7的折弯区72的实时支撑,使得柔性显示屏7的不易失效、可靠性较高。
[0819]
示例性的,软胶支撑件10可以采用硅胶、tpe、tpu、pvc软胶、橡胶等弹性材料,本申
请不对软胶支撑件10的材料进行严格限定。示例性的,软胶支撑件10可以通过注塑成型等工艺一体成型。
[0820]
请结合参阅图94a和图94b,图94a是图93所示软胶支撑件10的结构示意图,图94b是图94a所示软胶支撑件10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821]
一些实施例中,软胶支撑件10包括本体101、第一侧壁102、第二侧壁103、第一凸缘104及第二凸缘105。其中,本体101可以大致呈长条板状结构,本体101的顶端向底端的方向定义为本体101的延伸方向。第一侧壁102位于本体101的底部边缘的上方,且凸设于本体101的上表面1011。第一凸缘104凸设于本体101的底部端面,第一凸缘104相对第一侧壁102凸出。第二侧壁103位于本体101的顶部边缘的上方,且凸设于本体101的上表面1011。第二凸缘105凸设于本体101的顶部端面,第二凸缘105相对第二侧壁103凸出。
[0822]
示例性的,本体101设有第一长条凹槽1012和第二长条凹槽1013,第一长条凹槽1012和第二长条凹槽1013的开口均位于本体101的上表面1011。其中,第一长条凹槽1012和第二长条凹槽1013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本体101的延伸方向。第一长条凹槽1012和第二长条凹槽1013彼此间隔排布,且排布方向垂直于本体101的延伸方向。本体101还设有分散排布的多个通孔1014,通孔1014贯穿本体101,第一长条凹槽1012连通至少一个通孔1014,第二长条凹槽1013连通至少一个通孔1014。
[0823]
在本实施例中,软胶支撑件10与柔性显示屏7固定时,软胶支撑件10可以先与柔性显示屏7进行对位,柔性显示屏7的下表面接触软胶支撑件10的本体101的上表面1011,柔性显示屏7位于软胶支撑件10的第一侧壁102与第二侧壁103之间。然后,通过在多个通孔1014中点胶,使得胶水蔓延至第一长条凹槽1012和第二长条凹槽1013,从而粘接软胶支撑件10和柔性显示屏7。其中,软胶支撑件10还可以包括多个定位孔106,用于辅助对位。
[0824]
当然,本体101也可以设置有更多的长条凹槽,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软胶支撑件10和柔性显示屏7之间也可以通过其他胶层(例如双面胶)粘接,或者,软胶支撑件10和柔性显示屏7之间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方式实现彼此固定。
[0825]
示例性的,如图94b所示,软胶支撑件10的本体101还设有凹槽1015,凹槽1015的开口位于本体101的下表面1016。在本实施例中,凹槽1015的设置使得软胶支撑件10的可弯折性能更佳,软胶支撑件10能够更好地随柔性显示屏7弯折,从而提供更好的支撑效果。
[0826]
请结合参阅图95和图96,图9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96是图95所示电子设备1000沿s-s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0可以包括前文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0的部分特征。
[0827]
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的第一壳体11通过转轴组件2连接第二壳体12。屏幕200位于第一壳体11、转轴组件2及第二壳体12的上方。软胶支撑件10位于转轴组件2的上方,软胶支撑件10的顶端和底端均抵持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其中,电子设备1000可以通过安装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防护壳13(图95中未示出)遮挡屏幕200的边缘,以保护屏幕200。
[0828]
其中,软胶支撑件10的第一凸缘104抵持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2,第一凸缘104与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2之间可以为过盈配合。第二凸缘105抵持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2,第二凸缘105与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2之间可以为过盈配合。
[0829]
在本实施例中,软胶支撑件10的第一凸缘104和第二凸缘105能够于屏幕200的侧
面起到防水、防尘的作用,降低电子设备1000外部的粉尘、水汽等进入电子设备1000内部的风险,提高了电子设备1000的可靠性。
[0830]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软胶支撑件10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第一部分固定于柔性显示屏7的第一非折弯区71,第二部分固定于柔性显示屏7的折弯区72,第三部分固定于柔性显示屏7的第二非折弯区73。在本实施例中,软胶支撑件10自柔性显示屏7的第一非折弯区71延伸至第二非折弯区73,软胶支撑件10对柔性显示屏7的折弯区72的支撑更为充分、可靠。
[0831]
请结合参阅图97a、图97b以及图98,图97a是图94a所示软胶支撑件1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97b是图97a所示软胶支撑件10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98是图97a所示软胶支撑件1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832]
本实施例的软胶支撑件10包括前文实施例的软胶支撑件10的部分特征,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软胶支撑件10还包括加强件10b。
[0833]
例如,软胶支撑件10包括软胶件10a和加强件10b。软胶件10a包括本体101、第一侧壁102、第二侧壁103、第一凸缘104及第二凸缘105。加强件10b可以嵌设于软胶件10a的本体101。加强件10b的强度和硬度高于软胶件10a。其中,软胶件10a可以采用硅胶、tpe、tpu、pvc软胶、橡胶等弹性材料。加强件10b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强度和硬度,且能够弯折的材料。例如,加强件10b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铜合金、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等,本技术实施例不对加强件10b的材料做严格限定。
[0834]
在本实施例中,软胶支撑件10集成有软胶件10a和加强件10b,使得软胶支撑件10形成刚柔耦合的结构,软胶支撑件10既可以随屏幕200弯折,实现对屏幕200的折弯部2006的支撑,并且支撑性能更佳,有利于提高屏幕200的可靠性。
[0835]
其中,加强件10b可以相对软胶件10a的下表面1016露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0b也可以完全嵌入软胶件10a中,也即被软胶件10a完全包裹。
[0836]
请结合参阅图98和图99,图99是图98所示加强件10b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837]
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0b包括通孔、凹槽和/或缺口结构,以减小加强件10b的刚度,使得加强件10b及嵌设该加强件10b的软胶支撑件10更易弯折。其中,加强件10b的结构可以参考前文实施例中屏幕200的承载板8的部分结构设计。示例性的,加强件10b多个长条通孔组107,每个长条通孔组107均包括多个彼此间隔排布的长条通孔1071,多个长条通孔组107彼此间隔排布,多个长条通孔组107的排布方向垂直于单个长条通孔组107的多个长条通孔1071的排布方向。相邻的两个长条通孔组107的多个长条通孔1071,可以正对排布、部分正对排布或部分错开排布。
[0838]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0b也可以固定于软胶件10a的本体101的下表面1016,加强件10b与本体101之间可以通过粘接等连接方式实现彼此固定,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不对加强件10b与软胶件10a之间的连接方式和连接结构作严格限定。
[0839]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10b也可以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加强条或加强块,以增加软胶支撑件10的刚度,且软胶支撑件10的弯折性能仍较佳。本技术实施例不对加强件10b的具体结构作严格限定。
[0840]
请结合参阅图100a、图100b以及图101,图100a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轴连接组
件3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100b是图100a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01是图100a所示转轴连接组件3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841]
一些实施例中,转轴连接组件33用于连接电子设备1000的转轴组件2和屏幕200的折弯部2006。转轴连接组件33可以大致呈长条板体结构,定义转轴连接组件33的底端至顶端的方向为转轴连接组件33的延伸方向。转轴连接组件33能够绕其延伸方向弯折。
[0842]
示例性的,转轴连接组件33包括软胶件331、第一硬质条332、第二硬质条333、第三硬质条334、多个第一拉钩335、多个第一滑钩336、多个第二拉钩337以及多个第二滑钩338。
[0843]
示例性的,软胶件331作为转轴连接组件33的基础结构件,具有可弯折性能,使得转轴连接组件33能够进行弯折。其中,软胶件331为可弹性变形的软胶材料制成。例如,形成软胶件331的软胶材料可以为硅胶、tpe、tpu、pvc软胶、橡胶(如硅橡胶、天然橡胶、顺丁橡胶,丁苯橡胶,已丙橡胶等)等。
[0844]
其中,软胶件331可以大致呈长条板状结构,软胶件33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转轴连接组件33的延伸方向。其中,软胶件331的上表面3311具有彼此间隔的多个第一条形凹槽3312,多个第一条形凹槽3312的排布方向垂直于转轴连接组件33的延伸方向,第一条形凹槽331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转轴连接组件33的延伸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条形凹槽3312的设计能够提升软胶件331的弹性,使得转轴连接组件33更易弯折,从而更好地适应屏幕200的弯折变形,提高屏幕200的可靠性。
[0845]
其中,软胶件331的下表面3313具有彼此间隔的两个第二条形凹槽组3314,两个第二条形凹槽组3314的排布方向垂直于转轴连接组件33的延伸方向。每个第二条形凹槽组3314均包括多个第二条形凹槽3315,多个第二条形凹槽3315的排布方向垂直于转轴连接组件33的延伸方向,第二条形凹槽3315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转轴连接组件33的延伸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条形凹槽组3314的设计能够提升软胶件331的弹性,使得转轴连接组件33更易弯折,从而更好地适应屏幕200的弯折变形,提高屏幕200的可靠性。
[0846]
示例性的,第一硬质条332、第二硬质条333及第三硬质条334的刚度大于软胶件331的刚度。第一硬质条332、第二硬质条333及第三硬质条334用于增加转轴连接组件33的刚度,使得转轴连接组件33能够更好地支撑屏幕200的折弯部2006。
[0847]
其中,第一硬质条332、第二硬质条333及第三硬质条334可以均为金属件,例如不锈钢、铸铁、铝等各种类型的金属材料或者合金材料,以具有较大的刚度。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硬质条332、第二硬质条333及第三硬质条334也可以采用陶瓷、硬质塑料等材料。
[0848]
其中,第一硬质条332、第二硬质条333及第三硬质条334均位于软胶件331的下方,第一硬质条332固定于或嵌设于软胶件331的下表面3313的一侧,第二硬质条333固定于或嵌设于软胶件331的下表面3313的另一侧,第三硬质条334固定于或嵌设于软胶件331的下表面3313的中部。软胶件331的其中一个第二条形凹槽组3314位于第一硬质条332与第三硬质条334之间,另一个第二条形凹槽组3314位于第三硬质条334与第二硬质条333之间。
[0849]
其中,第一硬质条332及第二硬质条333均可以设置多个定位孔。
[0850]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转轴连接组件33也可以不设置第三硬质条334,或者设置更多硬质条。
[0851]
示例性的,多个第一拉钩335和多个第一滑钩336均位于第一硬质条332的下方,且
彼此间隔地固定于第一硬质条332的下表面3321。多个第一拉钩335和多个第一滑钩336用于连接转轴组件2。其中,多个第一拉钩335和多个第一滑钩336为硬质件,可以采用不锈钢、铸铁、铝等各种类型的金属材料或者合金材料,或者采用陶瓷、硬质塑料等材料。
[0852]
其中,第一拉钩335包括第一耳部3351、第二耳部3352以及连接在第一耳部3351与第二耳部3352之间的连接部3353,连接部3353相对第一耳部3351及第二耳部3352向同一侧凸出,第一耳部3351和第二耳部3352固定连接第一硬质条332。
[0853]
其中,第一滑钩336包括固定部3361和滑动部3362,滑动部3362的一端连接固定部3361的一端,滑动部3362相对固定部3361弯折。此时,第一滑钩336大致呈“l”形。第一滑钩336的固定部3361固定连接第一硬质条332,两者可以通过一体成型、焊接、粘接、卡接等方式实现彼此固定。
[0854]
示例性的,多个第二拉钩337和多个第二滑钩338均位于第二硬质条333的下方,且彼此间隔地固定于第二硬质条333的下表面3331。多个第二拉钩337和多个第二滑钩338用于连接转轴组件2。其中,第二拉钩337的材料和结构可以参考第一拉钩335设计,第一拉钩335的材料和结构可以参考第二拉钩337设计,此处不再赘述。
[0855]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转轴连接组件33也可以包括呈现完整面结构的支撑片,支撑片可以为铝片、不锈钢片等金属片或非金属片。支撑片的两侧可以分别滑动连接第一支撑件22和第二支撑件23,滑动连接结构可以参考图100a、图100b以及图101对应实施例,也可以采用其他实现结构,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0856]
请结合参阅图102、图103a以及图103b,图10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组件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03a是图100a所示转轴连接组件33与图102所示转轴组件2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03b是图103a所示结构在另一角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857]
一些实施例中,转轴组件2的第一支撑件22和第二支撑件23分别位于主轴21的两侧。第一支撑件22设有彼此间隔的多个第一拉钩孔组2260和多个第一滑动孔2270,每个第一拉钩孔组2260均包括彼此间隔的两个第一拉钩孔,第一滑动孔2270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支撑件22的延伸方向。第二支撑件23设有彼此间隔的多个第二拉钩孔组2360和多个第二滑动孔2370,每个第二拉钩孔组2360均包括彼此间隔的两个第二拉钩孔,第二滑动孔2370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支撑件23的延伸方向。第一支撑件22的延伸方向及第二支撑件23的延伸方向平行于主轴21的延伸方向。
[0858]
转轴连接组件33位于第一支撑件22、主轴21及第二支撑件23的上方。转轴连接组件33通过多个第一拉钩335和多个第一滑钩336与第一支撑件22连接,通过多个第二拉钩337和多个第二滑钩338与第二支撑件23连接。具体的,多个第一拉钩335与多个第一拉钩孔组2260一一对应。第一拉钩335穿过对应的第一拉钩孔组2260的两个第一拉钩孔,以在第一支撑件22的厚度方向上,使转轴连接组件33的一侧与第一支撑件22固定而不脱离。多个第一滑钩336与多个第一滑动孔2270一一对应,第一滑钩336安装于对应的第一滑动孔2270中,且能够沿第一滑动孔2270的延伸方向滑动,以在垂直于主轴2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使转轴连接组件33的一侧能够相对第一支撑件22滑动。
[0859]
多个第二拉钩337与多个第二拉钩孔组2360一一对应。第二拉钩337穿过对应的第二拉钩孔组2360的两个第二拉钩孔,以在第二支撑件23的厚度方向上,使转轴连接组件33与第二支撑件23固定而不脱离。多个第二滑钩338与多个第二滑动孔2370一一对应,第二滑
钩338安装于对应的第二滑动孔2370中,且能够沿第二滑动孔2370的延伸方向滑动,以在垂直于主轴2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使转轴连接组件33的另一侧能够相对第二支撑件23滑动。
[0860]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转轴连接组件33的一侧与第一支撑件22在第一支撑件22的厚度方向上的固定,转轴连接组件33的另一侧与第二支撑件23在第二支撑件23的厚度方向上固定,因此转轴连接组件33的两侧能够随第一支撑件22和第二支撑件23的折叠动作进行弯折,从而带动屏幕200的折弯部2006发生弯折,转轴连接组件33能够实时保护和支撑屏幕200的折弯部2006。
[0861]
由于转轴连接组件33的一侧能够相对第一支撑件22、在垂直于主轴2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发生滑动,转轴连接组件33的另一侧能够相对第二支撑件23、在垂直于主轴2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发生滑动,因此转轴连接组件33与转轴组件2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的相对位移可以被释放,从而降低转轴组件2通过转轴连接组件33对屏幕200的折弯部2006产生拉扯或挤压的风险,屏幕200的可靠性更高。此时,屏幕200能够不受应力作用,而保持自然的水滴状形态。
[0862]
此外,第一滑钩336与第一滑动孔2270的配合,能够对转轴连接组件33的一侧与第一支撑件22在第一支撑件22的延伸方向上进行限位;第二滑钩338与第二滑动孔2370的配合,能够对转轴连接组件33的另一侧与第二支撑件23在第二支撑件23的延伸方向上进行限位。此时,转轴连接组件33与转轴组件2在转轴的延伸方向上的相对运动被限定,使得转轴连接组件33能够更好地跟随转轴组件2运动,转轴连接组件33的运动稳定性更好,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支撑屏幕200的折弯部2006。
[0863]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拉钩孔组2260的第一拉钩孔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或三个以上,第一拉钩孔的数量与第一拉钩335的结构相适配。例如,第一拉钩335为t形,第一拉钩335的竖部的一端连接第一硬质条332,横部连接竖部的另一端,相对第一硬质条332悬空设置。此时,第一拉钩孔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本技术不对第一拉钩335的具体结构和第一拉钩孔组2260中的第一拉钩孔的具体数量作严格限定。同样的,本技术也不对第二拉钩337的具体结构和第二拉钩孔组2360中的第二拉钩孔的具体数量作严格限定。
[0864]
请结合参阅图104a、图104b以及图105,图104a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支撑件20,图104b是图104a所示屏幕支撑件20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05是图104a所示屏幕支撑件2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865]
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屏幕支撑件20,屏幕支撑件20用于固定连接电子设备1000的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2,屏幕支撑件20可以覆盖电子设备1000的转轴组件2,屏幕支撑件20还用于支撑屏幕200。
[0866]
示例性的,屏幕支撑件20包括第一硬质板201、第二硬质板202及连接在第一硬质板201与第二硬质板202之间的软胶件203。其中,第一硬质板201和第二硬质板202的刚度大于软胶件203的刚度,软胶件203为可弹性变形件。换言之,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软胶件203较为容易发生形变,而第一硬质板201和第二硬质板202则不易发生形变。
[0867]
示例性的,软胶件203可以采用硅胶、tpe、tpu、pvc软胶、橡胶等弹性材料。第一硬质板201和第二硬质板202可以采用轻质的、易于与软胶件203连接的材料,例如镁铝合金等材料。
[0868]
其中,软胶件203可以大致呈长条板状结构。其中,软胶件203的上表面2031可以具有彼此间隔的多个第一条形凹槽2032,多个第一条形凹槽2032的排布方向垂直于软胶件203的延伸方向,第一条形凹槽203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软胶件203的延伸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条形凹槽2032的设计能够提升软胶件203的弹性,使得屏幕支撑件20更易弯折,从而更好地适应屏幕200的弯折变形,提高屏幕200的可靠性。
[0869]
其中,软胶件203的下表面2033具有彼此间隔的两个第二条形凹槽组2034,两个第二条形凹槽组2034的排布方向垂直于软胶件203的延伸方向。每个第二条形凹槽组2034均包括多个第二条形凹槽2035,多个第二条形凹槽2035的排布方向垂直于软胶件203的延伸方向,第二条形凹槽2035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软胶件203的延伸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条形凹槽组2034的设计能够提升软胶件203的弹性,使得屏幕支撑件20更易弯折,从而更好地适应屏幕200的弯折变形,提高屏幕200的可靠性。
[0870]
示例性的,第一硬质板201靠近软胶件203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块2011,第二硬质板202靠近软胶件203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块2021。软胶件203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拉手部2036(也称为拉胶部),软胶件203的另一侧设有多个第二拉手部2037。多个第一定位块2011嵌设于第一拉手部2036,使得第一硬质板201与软胶件203的连接稳固、可靠,多个第二定位块2021嵌设于第二拉手部2037,使得第二硬质板202与软胶件203的连接稳固、可靠。本技术不对第一定位块2011、第二定位块2021、第一拉手部2036、第二拉手部2037的结构、位置等进行严格限定。
[0871]
示例性的,屏幕支撑件20可以通过膜内注塑成型的方式加工成一体成型结构,以提高整体结构强度,并且可以省略中间的组装工序和物料,以降低屏幕支撑件20的成本。
[0872]
在本实施例中,屏幕支撑件20的第一硬质板201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1,第二硬质板202固定连接第二壳体12,软胶件203对应地位于转轴组件2的上方。屏幕200固定于屏幕支撑件20背向转轴组件2的一侧。具体的,第一硬质板201用于支撑屏幕200的第一非折弯部2001,软胶件203用于支撑屏幕200的折弯部2006,第二硬质板202用于支撑屏幕200的第四非折弯部2005,屏幕支撑件20对屏幕200的支撑,能够提高屏幕200的可靠性。
[0873]
示例性的,第一硬质板201上可以设有多个安装结构,多个安装结构能够与第一壳体11的结构配合,共同用于安装电子设备1000的其他部件。同样的,第二硬质板202上可以设有多个安装结构,多个安装结构能够与第二壳体12的结构配合,共同用于安装电子设备1000的其他部件。
[0874]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软胶件203上也可以嵌设或固定一个或多个硬质件,以形成刚柔耦合的结构。本技术对软胶件203的具体结构不作严格限定。
[0875]
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技术实施例中提及的结构件材料、尺寸、形状等,均为示意性描述,并不形成严格限定或者绝对限定。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