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内部压力的水冷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80818发布日期:2022-06-21 22:53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内部压力的水冷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内部压力的水冷散热器。


背景技术:

2.随着散热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的散热器大多采用散热效率更高散热效果更好的水冷散热器,目前现有的水冷散热器,整个产品为密封状态,通过冷却液为载体在密闭空间内自循环实现吸热和散热,同时由于冷却液长时间处于密封空间内由于冷却液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在吸热升温后会使得密闭空间内的压力升高,可能导致冷却液漏液,进而烧坏主板,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可调节内部压力的水冷散热器,旨在提供一种能准确调节内部压力的水冷散热器。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调节内部压力的水冷散热器,包括散热头、散热管和散热盒,散热头通过散热管与散热盒连通,散热盒内设有密封设置的散热腔,散热腔内设有多条散热水道以及与散热水道连通的至少一压缩气囊,压缩气囊内设有密闭的气体空间,气体空间内填充有气体,压缩气囊固定或不固定设于散热腔内。
5.具体地,所述散热腔包括第一水室和第二水室,第一水室与第二水室相通且呈台阶状,第一水室的高度大于第二水室的高度,所述压缩气囊设于第一水室或第二水室内。
6.具体地,所述散热管包括循环进水管和循环出水管,循环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水室的前端连接,循环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散热头的进水端连接,循环出水管的一端与第二水室的后端连接,循环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散热头的出水端连接。
7.具体地,所述压缩气囊采用软性材质制成。
8.具体地,所述散热水道处均布设有若干散热齿。
9.具体地,所述压缩气囊的外侧设有固定件,压缩气囊通过固定件固定设于所述散热腔内。
10.具体地,所述散热盒的一侧紧贴设有散热风扇。
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密封设置的散热腔内装配至少一个压缩气囊,通过压缩气囊在承压时的压缩以降低水冷散热器内部的压力,有效防止冷却液外漏。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13.图2为图1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15.附图标记包括:10.散热头;11.散热管;110.循环进水管;111.循环出水管;12.散热盒;120.第一水室;121.第二水室;13.散热水道;14.散热齿;15.散热风扇;20.压缩气囊;
21.密封塞。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18.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19.如图1至3所示,一种可调节内部压力的水冷散热器,包括散热头10、散热管11和散热盒12,散热头10通过散热管11与散热盒12连通,散热盒12内设有密封设置的散热腔,散热腔内设有多条散热水道13以及与散热水道13连通的至少一压缩气囊20,压缩气囊20设有密闭的气体空间,气体空间内填充有气体,压缩气囊20固定或不固定设于散热腔内。在散热时通过散热头10与电脑的cup芯片紧贴,冷却液通过散热管11在散热盒12与散热头10之间预定,进而便于将热量由散热头10带动至散热盒12,冷却液流经散热盒12内的多条散热水道13后进行降温散热,之后再流动至散热头10处,如此反复实现散热,再此期间冷却液会受热使得水冷散热器内的压力增加,此时冷却液内部压力增加并对压缩气囊20传递相应的压力,使得压缩气囊20承压缩小相应的体积,进而降低水冷散热器内部的压力,当冷却液达到一定温度的动态平衡后,压缩气囊20体积保持不变,当冷却液降温后压缩气囊20恢复至初始状态,有效防止冷却液发生漏液现象,同时压缩气囊20可固定或不固定设于散热腔内以便于压缩气囊20的安装与放置,同时由于压缩气囊20的填充使得冷却液在受热或降温时均能均匀填充至水冷散热器内,进一步提高水冷散热效果,另外,当水冷散热器内的压力增大到10kg以上时,压缩气囊20会通过破裂的方式对水冷散热器进行进一步压力的释放,进而防止冷却液受压溢出。
20.散热腔包括第一水室120和第二水室121,第一水室120与第二水室121相通且呈台阶状,第一水室120的高度大于第二水室121的高度,压缩气囊20设于第一水室120或第二水室121内。通过设置台阶状的散热腔进一步提高散热腔的承压能力,此外通过设置高度不同的第一水室120和第二水室121以便于提高散热效率,进一步提高水冷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21.散热管11包括循环进水管110和循环出水管111,循环进水管110的一端与第二水室121的前端连接,循环进水管110的另一端与散热头10的进水端连接,循环出水管111的一端与第二水室121的后端连接,循环出水管111的另一端与散热头10的出水端连接;散热管
11采用耐高温塑胶材料制成。通过循环进水管110给散热头10进行低温冷却液的提供,通过循环出水管111给散热腔进行高温冷却液的输送,以便于实现冷却液循环,同时采用耐高温塑胶制成的散热管11,以便于长时间承受冷却液的温度而不老化。
22.压缩气囊20采用软性材质制成。通过设置受压点以便于压缩气囊20快速承压,快速降低水冷散热器内的压力。
23.散热水道13处均布设有若干散热齿14。通过设置散热齿14,以便于提高散热水道13的散热能力。
24.压缩气囊20的外侧设有固定件,压缩气囊20通过固定件固定设于散热腔内。通过设置固定件以便于将压缩气囊20固定于散热腔内,进一步提高压缩气囊20的受压精确度。
25.散热盒12的一侧紧贴设有散热风扇。通过设置散热风扇,进一步提高散热盒12的散热效率。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