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式逆变器防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41900发布日期:2023-03-29 02:20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集中式逆变器防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逆变器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集中式逆变器防尘装置。


背景技术:

2.厂区内有较多的逆变器室,每个逆变器室内有两个强风冷式散热风扇对两台逆变器进行散热,且逆变器室内配备两个防尘窗对逆变器室进行通风及防尘。
3.由于厂区风沙较大,且存在防尘网脱落导致逆变器内积尘较多现象,尘土进入逆变器室,影响逆变器室内设备使用寿命、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防尘网容易脱落且积尘较多的缺点,而提出的集中式逆变器防尘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集中式逆变器防尘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开设有矩形槽口,所述矩形槽口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侧壁缠绕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矩形槽口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与固定柱滑动连接,所述活动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活动柱,所述矩形槽口的内侧壁开设有第一圆槽,所述第一圆槽内滑动连接有活动柱;
7.所述第一凹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防尘框,所述防尘框的侧壁开设有第三圆槽,所述防尘框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防尘网,所述防尘网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圆槽,所述防尘网的端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移动块,所述防尘框的内侧壁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与第二移动块滑动连接。
8.优选地,所述防尘框的正面开设有第二直槽,所述第二直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软毛刷。
9.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内开设有插槽,所述防尘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插槽与第二限位块滑动连接。
10.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壁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防尘框的侧壁开设有第一直槽,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第一直槽滑动连接。
11.优选地,所述活动柱、第一圆槽、第二圆槽、第三圆槽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二限位块的截面宽度大于活动柱的直径。
12.优选地,所述固定柱、第一弹簧、活动块、活动柱、第一移动块、第一圆槽共设有两组、且关于第一凹槽中心对称设置。
13.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1、本实用新型随后推动防尘框,此前第二限位块将活动柱档住,使得活动块无法
发生位置变化,在产生作用力后,第一弹簧的功能性,从而使活动块发生滑动,致使活动柱穿过第一圆槽,插接到第三圆槽与第二圆槽内,将防尘网与防尘框卡接在第一凹槽内,从而完成整体的安装工作,整体的拆卸工作,使其拆卸安装的过程省时省力。
15.2、本实用新型在对防尘网的外侧需要定期清理时,拉动软毛刷,从而让滑块在第二直槽内滑动,通过软毛刷的设置,能及时将表面的灰尘与绒毛清理,防止落入机体的内部,有效的保障了设备的清洁度,灵活使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集中式逆变器防尘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集中式逆变器防尘装置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18.图3为防尘网与防尘框连接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集中式逆变器防尘装置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20.图中:1、机体;2、第一凹槽;21、插槽;3、第一限位块;31、第一直槽;4、矩形槽口;41、固定柱;42、第一弹簧;43、活动块; 44、活动柱;45、第一移动块;46、第一圆槽;5、防尘网;51、第一滑块;52、第二移动块;53、第二弹簧;54、第二圆槽;55、第二凹槽;6、防尘框;61、第三凹槽;62、第二限位块;63、第三圆槽; 64、第三弹簧;7、第二直槽;71、滑块;72、软毛刷。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参照图1-4,集中式逆变器防尘装置,包括机体1,机体1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凹槽2,第一凹槽2的两侧开设有矩形槽口4,矩形槽口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柱41,固定柱41的侧壁缠绕有第一弹簧42,第一弹簧42的一端与矩形槽口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第一弹簧4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43,活动块43与固定柱41滑动连接,活动块4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活动柱44,矩形槽口4的内侧壁开设有第一圆槽46,第一圆槽46内滑动连接有活动柱44;
23.第一凹槽2内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64的一端,第三弹簧6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防尘框6,防尘框6的侧壁开设有第三圆槽63,防尘框6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防尘网5,防尘网5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圆槽 54,防尘网5的端部开设有第二凹槽55,第二凹槽55的内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53的一端,第二弹簧5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 51,第一滑块5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移动块52,防尘框6的内侧壁开设有第三凹槽61,第三凹槽61与第二移动块52滑动连接;
24.通过上述结构设置,首先将拉动第二移动块52,致使第二弹簧 53发生压缩形变,从而让第一滑块51缩回到第二凹槽55的内部,随后将防尘网5放置在防尘框6内且与防尘框6保持同一平面,随即放松第二移动块52,使得第二弹簧53恢复状态,带动第一滑块51 插入到第三凹槽61内,使得防尘网5与防尘框6卡接在一起,随后推动防尘框6,此前第二限位块62将活动柱44档住,使得活动块43 无法发生位置变化,在产生作用力后,防尘框6逐渐在第一凹槽2的内部移动,致使第三弹簧64发生压缩形变,从而使第二限位块62将 21填充,使得第二限位块62与活动柱44不在接触,同时第一弹簧 42的功能性,从而使活动块43发生滑
动,致使活动柱44穿过第一圆槽46,插接到第三圆槽63与第二圆槽54内,将防尘网5与防尘框6卡接在第一凹槽2内,从而完成整体的安装工作,在当需要进行拆卸工作的时候,拖动第一移动块45,致使活动块43发生位置变化,从而让活动柱44离开第二圆槽54与第三圆槽63内,随后移动第二移动块52,使得第一滑块51从第三凹槽61内滑出,从而完成整体的拆卸工作,使其拆卸安装的过程省时省力,并且方便对防尘棉的拆卸、清洗、更换,从而延长逆变器室内设备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能够有效的防止防尘网5脱落。
25.其中,防尘框6的正面开设有第二直槽7,第二直槽7内滑动连接有滑块71,滑块7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软毛刷72;
26.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在对防尘网5的外侧需要定期清理时,拉动软毛刷72,从而让滑块71在第二直槽7内滑动,通过软毛刷72的设置,能及时将表面的灰尘与绒毛清理,防止落入机体1的内部,有效的保障了设备的清洁度,灵活使用。
27.其中,第一凹槽2内开设有插槽21,防尘框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62,插槽21与第二限位块62滑动连接;
28.通过上述结构设置,第二限位块62能够对活动柱44进行阻挡,同时防尘网5与防尘框6已经完成安装时,对防尘框6实施推力,使得第二限位块62对活动柱44不在进行阻挡,使得活动柱44插入到第二圆槽54与第三圆槽63内,从而卡和在一起。
29.其中,第一凹槽2的内侧壁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3,防尘框6的侧壁开设有第一直槽31,第一限位块3与第一直槽31滑动连接;
30.通过上述结构设置,通过第一限位块3对防尘框6的约束,从而防止防尘框6发生掉落的情况。
31.其中,活动柱44、第一圆槽46、第二圆槽54、第三圆槽63的直径相同,第二限位块62的截面宽度大于活动柱44的直径;
32.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使得在安装防尘网5的时候,通过活动柱 44、第一圆槽46、第二圆槽54、第三圆槽63的配合关系,同时利用第二限位块62对活动柱44实施有效阻挡,从而具备省时省力的效果。
33.其中,固定柱41、第一弹簧42、活动块43、活动柱44、第一移动块45、第一圆槽46共设有两组、且关于第一凹槽2中心对称设置;
34.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使得对防尘网5的稳定效果得到保障,避免防尘网5发生位置偏移情况。
35.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将防尘棉放置在5的背后,随后拉动第二移动块52,致使第二弹簧53发生压缩形变,从而让第一滑块51缩回到第二凹槽55的内部,随后将防尘网5放置在防尘框6内且与防尘框6保持同一平面,随即放松第二移动块52,使得第二弹簧53恢复状态,带动第一滑块51插入到第三凹槽61内,使得防尘网5与防尘框6卡接在一起,随后推动防尘框6,此前第二限位块62将活动柱 44档住,使得活动块43无法发生位置变化,在产生作用力后,防尘框6逐渐在第一凹槽2的内部移动,致使第三弹簧64发生压缩形变,从而使第二限位块62将21填充,使得第二限位块62与活动柱44不在接触,同时第一弹簧42的功能性,从而使活动块43发生滑动,致使活动柱44穿过第一圆槽46,插接到第三圆槽63与第二圆槽54内,将防尘网5与防尘框6卡接在第一凹槽2内,从而完成整体的安装工作,在当需要进行拆卸工作的时候,拖动第一移动块45,致使活动块43发生位置变化,从而让活动柱44离开第二圆槽54
与第三圆槽 63内,随后移动第二移动块52,使得第一滑块51从第三凹槽61内滑出,从而完成整体的拆卸工作。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