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驾驶电器控制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96914发布日期:2022-07-26 23:01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驾驶电器控制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驾驶电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驾驶电器控制箱。


背景技术:

2.自动驾驶车又称无人驾驶车、电脑驾驶汽车或轮式移动机器人,是一种通过电脑系统实现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随着电子技术、图像识别技术、雷达探测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自动驾驶车正呈现出接近实用化的趋势。
3.目前,自动驾驶车辆为了提高车辆的集成度和批量化生产,往往会将若干用于自动驾驶的雷达和摄像头安装于一支架上,再将支架安装于车辆的底盘上,这也进一步减少了当车辆外壳发生形变时,对这些传感器进行重新标定的情况。而市场上现有的自动驾驶车辆中用于自动驾驶的控制组件往往都以单独分离的结构安装在车体底盘上,不仅不便于安装和维护,而且由于控制组件分散安装在底盘上,导致集成度低,线束混乱,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在车辆电路发生故障时,故障定位困难,维护保养难。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驾驶电器控制箱,用于提高了控制组件安装的集成度,降低了线束长度和安全隐患,同时也容易进行电路的故障定位,大大提高了维修保养的便捷性。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自动驾驶电器控制箱,包括箱体和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交换机、车联网终端、数据传输单元、路由器、组合惯导定位系统和计算平台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控制组件安装于箱体内,所述箱体的外部具有至少一个汇总接口,所述交换机、车联网终端、数据传输单元、路由器、组合惯导定位系统、计算平台通过线束与汇总接口电性连接。
7.优选地,所述箱体包括顶板、底板、第一边板、第二边板、第三边板、第四边板和层板,所述顶板、底板、第一边板、第二边板、第三边板和第四边板之间合围形成箱体,所述层板设置于箱体的内部。
8.优选地,所述底板位于箱体的底部,所述顶板位于箱体的顶部,所述第一边板位于箱体的前部,所述第二边板位于箱体的后部,所述第三边板位于箱体的左部,所述第四边板位于箱体的右部。
9.优选地,所述计算平台和组合惯导定位系统均固定设置在底板上,所述组合惯导定位系统位于在底板的中部,所述计算平台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计算平台分别位于底板的左侧和右侧,其中一所述计算平台还与第三边板的内侧连接。
10.优选地,所述交换机和路由器均固定设置在层板上,所述层板位于底板左侧的计算平台的上方。
11.优选地,所述车联网终端固定设置于第二边板上,所述数据传输单元固定设置于
第一边板上,所述车联网终端和数据传输单元靠近位于底板右侧的计算平台。
12.优选地,所述箱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若干用于对控制组件进行散热的风扇,若干所述风扇分别紧邻两计算平台设置。
13.优选地,所述箱体外的底部连接有绝缘支撑柱。
14.优选地,所述绝缘支撑柱的数量为4个并分散安装在箱体外的底部。
15.优选地,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与导轨相配合的导槽。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17.通过将交换机、车联网终端、数据传输单元、路由器、组合惯导定位系统和计算平台中的一种或多种器件安装于箱体内,从而避免了控制组件分散安装在车辆的底盘上,提高了车辆的集成度,降低了线束长度和安全隐患,在发生电路故障时,可直接将箱体拆下、换上新的控制箱,方便了工作人员进行电路的故障定位,大大提高了维修保养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箱体安装于支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箱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箱体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控制组件安装于箱体内的结构示意图一;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控制组件安装于箱体内的结构示意图二;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控制组件安装于箱体内的结构示意图三。
24.图中:1、箱体;2、支架;3、控制组件;4、顶板;5、底板;6、第一边板;7、第二边板;8、第三边板;9、第四边板;10、交换机;11、车联网终端;12、数据传输单元;13、路由器;14、组合惯导定位系统;15、计算平台;16、汇总接口;17、风扇;18、绝缘支撑柱;19、层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26.本实用新型中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改变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2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驾驶电器控制箱,包括箱体1、支架2和控制组件3。
28.如图1至图6所示,控制组件3包括交换机10、车联网终端11、数据传输单元12、路由器13、组合惯导定位系统14和计算平台15中的一种或多种,控制组件3安装于箱体1内,箱体1的外部具有至少一个汇总接口16,交换机10、车联网终端11、数据传输单元12、路由器13、组合惯导定位系统14、计算平台15通过线束与汇总接口16电性连接。传统的车辆中,上述控制组件3是分散安装在车辆的底盘上的,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交换机10、车联网终端11、数据传输单元12、路由器13、组合惯导定位系统14和计算平台15安装于箱体1内,从而避免了控制组件3分散安装在车辆的底盘上,提高了车辆的集成度,降低了线束长度和安全隐患,在发生电路故障时,也可直接将箱体1拆下、换上新的控制箱,方便了工作人员进行电路的故
障定位,大大提高了维修保养的便捷性。
29.箱体1包括顶板4、底板5、第一边板6、第二边板7、第三边板8、第四边板9和层板19,顶板4、底板5、第一边板6、第二边板7、第三边板8和第四边板9之间合围形成箱体1,箱体1的内部具有容纳腔,层板19设置于箱体1的内部,控制组件3安装于箱体1内,箱体1安装于支架2上,支架2用于设置于车辆底盘上。在安装时,将控制组件3通过螺栓或卡扣等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安装于箱体1的内部,合围形成箱体1的顶板4、底板5、第一边板6、第二边板7、第三边板8和第四边板9之间均可通过螺栓实现可拆卸连接,随后再将箱体1安装于支架2上,支架2安装于车辆底盘上,这使得在车辆的电路或电器发生故障时,拆下箱体1即可精准定位故障,顶板4、底板5、第一边板6、第二边板7、第三边板8和第四边板9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也大大提高了对箱体1内的控制组件3进行维修保养时的便捷性,降低了线束长度和安全隐患,控制组件3集中安装于箱体1内也提高了控制组件的集成度,降低了线束长度和安全隐患。
30.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控制组件3包括呈电性连接的交换机10、车联网终端11、数据传输单元12、路由器13、组合惯导定位系统14和计算平台15,箱体1的外部具有汇总接口16,交换机10、车联网终端11、数据传输单元12、路由器13、组合惯导定位系统14、计算平台15通过插接于汇总接口16内的线束与车辆上的雷达和摄像头电性连接,线束在绕过箱体1内的直角拐弯时,可用偏置扎带进行了固定和支撑,线束之间使用布基胶带进行包扎,这降低了线束的长度和安全隐患,而箱体1的内部还可根据需求加装其他元器件,可拓展性强。
3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底板5位于箱体1的底部,顶板4位于箱体1的顶部,第一边板6位于箱体1的前部,第二边板7位于箱体1的后部,第三边板8位于箱体1的左部,第四边板9位于箱体1的右部。在维修或保养箱体1内的控制组件3时,只需将顶板4或底板5或第一边板6或第二边板7或第三边板8或第四边板9或层板19拆开即可,大大提高了维护保养时的便捷性,第一边板6或第二边板7或第三边板8或第四边板9上也可根据需求安装母头等连接件。
32.如图4、图5和图6所示,计算平台15和组合惯导定位系统14均固定设置在底板5上,组合惯导定位系统14位于在底板5的中部,计算平台15设置有两个,两个计算平台15分别位于底板5的左侧和右侧,其中一计算平台15还与第三边板8的内侧连接。
33.如图4、图5和图6所示,交换机10和路由器13均固定设置在层板19上,层板19位于底板5左侧的计算平台15的上方。
34.如图4、图5和图6所示,车联网终端11固定设置于第二边板7上,数据传输单元12固定设置于第一边板6上,车联网终端11和数据传输单元12靠近位于底板5右侧的计算平台15。
35.如图4、图5和图6所示,箱体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若干用于对控制组件3进行散热的风扇17,由于计算平台15用于接受大量数据并发送自动驾驶相关指令时会产生大量热量,而若干风扇17分别紧邻两计算平台15设置,用于对计算平台15进行充分散热,同时也对其他控制组件3进行散热,这大大降低了控制组件3的安全隐患和故障率。
36.如图4、图5所示,箱体1外的底部连接有绝缘支撑柱18,提高了该自动驾驶电器控制箱的绝缘效果,降低了安全隐患。
37.如图4、图5所示,通过将绝缘支撑柱18的数量为4个并分散安装在箱体1外的底部,这再提供支撑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该自动驾驶电器控制箱的绝缘效果,降低了安全隐
患。
38.如图1所示,箱体1的底部设有与导轨相配合的导槽(未示出),箱体1可以通过支架2安装在车辆的底盘上,支架2上设置有与箱体1的导槽相配合的导轨,在控制组件3发生故障时,由于支架2与箱体1通过导轨连接,可直接将箱体1与支架2分离,再打开箱体1即可对其内部的控制组件3进行维修和保养,提高了维保时的便捷性。
39.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所有的这些改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