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式车载电源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21008发布日期:2023-01-04 05:46阅读:33来源:国知局
液冷式车载电源模块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车载电源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冷式车载电源模块。


背景技术:

2.汽车的普及渐渐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和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节能和环保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主题之一,在过去的十几年间,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及其相关的零部件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冷却需求的增加,使产品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3.根据申请号cn202011253510.1,公开了一种液冷式车载电源,包括:液冷箱,设有导流壁和第一电磁屏蔽导热结构;扰流组件,设置在导流通道上,扰流组件可旋转地设置在导流通道上;盖板,与导流通道之间形成导流腔,盖板设有第二电磁屏蔽导热结构;第一pcb板,设有第一发热器件,第一发热器件设置在第二电磁屏蔽导热结构中;第二pcb板,设有第二发热器件,第二发热器件设置在第一电磁屏蔽导热结构中;由于该专利文件所申请的车载电源散热器体积较大,导致其散热效果较差,为此,我们提出液冷式车载电源模块。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液冷式车载电源模块。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冷式车载电源模块,包括:
6.固定箱体,所述固定箱体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结构,所述固定箱体顶部设置有第一pcb板,其底部设置有两个第一发热器件,所述固定箱体底部设置有第二pcb板,其顶部设置有两个第二发热器件;
7.所述固定箱体具有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右端固定设置有进水管,所述第一侧壁左端固定设置有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均贯穿所述第一侧壁延伸至所述固定箱体内部;
8.冷凝管,所述冷凝管设置在所述固定箱体内部,所述冷凝管两端分别和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出水管相连通,且所述冷凝管为连续s型结构。
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箱体内部设置有两个电磁屏蔽导热板,两个所述电磁屏蔽导热板分别位于所述冷凝管上下两侧,上端所述电磁屏蔽导热板顶部贴合所述第一发热器件底部,下端所述电磁屏蔽导热板底部贴合所述第二发热器件顶部。
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上下两个所述电磁屏蔽导热板之间设置有呈矩形阵列形式排布的若干导热片,所述导热片上下两端分别和上下两个所述电磁屏蔽导热板固定连接,所述冷凝管形成沿水平方向排列的多个放置空间,相邻纵向的多个导热片分别位于相邻放置空间内。
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水管外壁设置有两个进水支管,两个所述进水支管分别在所述进水管上下对称设置,且均与所述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出水管外
壁设置有两个出水支管,两个所述出水支管分别在所述出水管上下对称设置,且均与所述出水管相连通,所述进水支管和所述出水支管均贯穿所述第一侧壁延伸至所述固定箱体内部。
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箱体内部还设置有两个辅助冷凝管,两个所述辅助冷凝管分别在所述固定箱体内部上下两端设置,且分别位于上下两个所述电磁屏蔽导热板的相远离一侧,上端所述辅助冷凝管两端分别和上端所述进水支管和所述出水支管相连通,下端所述辅助冷凝管两端分别和下端所述进水支管和出水支管相连通。
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箱体还具有和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所述辅助冷凝管呈“凵”字型结构,其具有两个平行的第一段和与所述第一段相垂直的第二段,两个所述第一段分别贴合设置在所述固定箱体左右内壁上,所述第二段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的内壁上。
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冷凝管内腔内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凸块,所述凸块呈半球状。
1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pcb板前后侧壁均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开设有螺纹孔。
16.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具体公开了一种液冷式车载电源模块,包括固定箱体,其具有第一侧壁,固定箱体顶部设置有第一pcb板,其底部设置两个第一发热器件,固定箱体底部设置有第二pcb板,其顶部设置两个第二发热器件,第一侧壁右端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贯穿第一侧壁延伸至固定箱体内部,第一侧壁左端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贯穿第一侧壁延伸至固定箱体内部,固定箱体内部设置有冷凝管,冷凝管两端分别和进水管与出水管相连通,冷凝管为连续s型结构,在该装置进行使用时,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工作产生热量,分别传递至第一发热器件和第二发热器件,外部冷却水自进水管进入冷凝管,由于冷凝管的s型结构,可使冷却水流经冷凝管的路程增加,延长冷却时间,使冷却水和第一发热器件和第二发热器件的热量进行充分交换,有效提高了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1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8.图1为液冷式车载电源模块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液冷式车载电源模块剖视图。
20.图3为液冷式车载电源模块俯视剖视图。
21.图4为冷凝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中标号:1、固定箱体;2、第一pcb板;21、第一发热器件;3、第二pcb板;31、第二发热器件;4、连接座;5、进水管;6、进水支管;7、出水管;8、出水支管;9、辅助冷凝管;10、电磁屏蔽导热板;11、导热片;12、冷凝管;121、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
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5.实施例一
26.请参考图1所示的液冷式车载电源模块结构示意图,包括固定箱体1,固定箱体1具有第一侧壁以及和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进水管5设置在第一侧壁右端,两个进水支管6均设置在进水管5外壁上,且在进水管5上下对称设置,两个进水支管6均和进水管5相连通;出水管7设置在第一侧壁左端,两个出水支管8均设置在出水管7外壁上,且在出水管7上下对称设置,两个出水支管8分别和出水管7相连通,进水管5和出水管7后端均贯穿第一侧壁延伸至固定箱体1内部。
27.如图1至图4所示,冷凝管12设置在固定箱体1内部,冷凝管12为连续s型结构,其形成沿水平方向排列的多个放置空间,且其两端分别和进水管5与出水管7相连通。
28.固定箱体1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结构,第一pcb板2设置在固定箱体1顶部,两个第一发热器件21均设置在第一pcb板2底部,第二pcb板3设置在固定箱体1底部,两个第二发热器件31均设置在第二pcb板3顶部。
29.两个电磁屏蔽导热板10设置在固定箱体1内部,两个电磁屏蔽导热板10分别位于冷凝管12上下两侧,电磁屏蔽导热板10左右两端分别和固定箱体1左右内壁固定连接,若干导热片11均设置在上下两个电磁屏蔽导热板10之间,且导热片11上下两端分别和上下两个电磁屏蔽导热板10相连接,若干导热片11呈矩形阵列设置,相邻纵向的多个导热片11分别位于相邻放置空间内。
30.为了快速传递第一发热器件21和第二发热器件31的热量,第一发热器件21底部提贴合上端电磁屏蔽导热板10顶部,第二发热器件31顶部贴合下端电磁屏蔽导热板10底部。
31.两个辅助冷凝管9均设置在固定箱体1内部,两个辅助冷凝管9在固定箱体1内部上下两端设置,且分别位于上下两个电磁屏蔽导热板10的相远离一侧,上端辅助冷凝管9两端分别和上端进水支管6和出水支管8相连通,下端辅助冷凝管9两端分别和下端进水支管6和出水支管8相连通,辅助冷凝管9呈“凵”字型结构,其具有两个平行的第一段和与第一段相垂直的第二段,两个第一段分别贴合设置在固定箱体1左右内壁上,第二段贴合设置在固定箱体1第二侧壁的内壁上。
32.若干凸块121均匀设置在冷凝管12内腔内壁上,凸块121呈半球状,能够有效减缓水流的速度,延长冷水在固定箱体1内部的时间,使冷水吸收更多的热量,有效降低固定箱体1内部温度。
33.为了方便将电源模块安装于汽车本体上,在第二pcb板3前后侧壁下端分别均匀设置有三个连接座4,螺纹孔开设在连接座4上,可通过螺丝等安装件,便于将电源模块进行固定。
34.在使用时,利用螺丝、锁紧螺栓等安装件贯穿螺纹孔,将第二pcb板3固定安装于汽车本体上,由此可将该装置固定安装在汽车本体上,利用汽车水箱的出水口与进水管5固定连接,然后将汽车水箱的进水口与出水管7固定连接,第一pcb板2和第二pcb板3开始工作,汽车水箱的冷水开始向进水管5注水,同时冷水进入上下两组的进水支管6,冷水通过进水
管5和进水支管6进入冷凝管12和辅助冷凝管9内部,此时第一发热器件21和第二发热器件31均发热,热量通过上下两个电磁屏蔽导热板10传递至导热片11上,导热片11上的热量传递至冷凝管12外部,并与冷凝管12内部的冷水进行换热,由此降低电磁屏蔽导热板10和导热片11的温度,同时辅助冷凝管9内部流动着冷水,可以降低第一pcb板2和第二pcb板3的温度,有效提高了散热效率,且延长电源模块的使用寿命。
35.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