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作业设备防水式箱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27370发布日期:2023-01-14 01:12阅读:54来源:国知局
高空作业设备防水式箱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空作业设备防水式箱体。


背景技术:

2.吊篮是一种建筑工程高空室外作业的建筑机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具有安全预警系统的智能吊篮已经逐渐应用起来,该系统具备人工智能图像检测技术,可通过实时视频传输对吊篮施工全程安全监控,有效降低吊篮施工事故的发生,有效保障项目进度。上述安全预警系统主要包括箱体以及安装在箱体内的摄像头、电源、工控盒、语音控制器、扬声器等部件,而且箱体通常会设计箱门,从而检修、更换箱体内的部件。
3.目前,上述安全预警系统配合吊篮使用时,是将箱体固定安装在吊篮上,从而使得箱体随吊篮一起移动。如此,当遇上雨天时,雨水会沿着箱体与箱门之间的缝隙流入箱体内部,从而导致箱体内的部件受损,或者是雨水进入箱体内后,在高温天气下蒸发,导致箱体内的湿度过大而导致箱体内的部件受损。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箱体。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高空作业设备防水式箱体,以解决雨水容易流入箱体内部导致部件受损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为:高空作业设备防水式箱体,包括箱体本体和箱门,所述箱体本体包括箱体前侧板,所述箱体前侧板上设有u型凹陷腔,u型凹陷腔上设有开口和第一防水圈,第一防水圈包围所述开口,所述第一防水圈包括平直部和扩张部;所述箱门转动连接于u型凹陷腔内,箱门用于覆盖所述开口,箱门包括面板、箱门顶板、箱门侧板和箱门底板。
6.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中,由于第一防水圈包括平直部和扩张部,因此,箱门关闭后,扩张部远离平直部的一端与面板内侧壁紧密贴合,实现对开口的封闭,且由于箱门具有箱门顶板、箱门侧板和箱门底板,因此,箱门与u型凹陷腔之间的缝隙、扩张部与面板的紧密贴合处错开,即,箱门与u型凹陷腔之间的缝隙、扩张部与面板的紧密贴合处并未在同一面上,形成了曲折的路径,在重力作用下,液体(例如雨水)流至第一防水圈的平直部后难以流至扩张部与面板的紧密贴合处,有效防止液体进入箱体内对部件造成损伤,实现箱体的防水,且防水效果好。
7.可选地,所述面板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扩张部相对应的第二防水圈。
8.本方案中,第一防水圈的扩张部与第二防水圈之间的距离相较于第一防水圈的扩张部与面板之间的距离减小,因此,箱门关闭后,第二防水圈与第一防水圈的扩张部紧密贴合时,第一防水圈受到的压力得以增大,从而使得第一防水圈的扩张部与第二防水圈之间贴合的紧密程度得以提高,进而提高防水效果。
9.可选地,所述第一防水圈和第二防水圈均由遇水膨胀橡胶制成。
10.本方案中,遇水膨胀橡胶遇水后膨胀,增大第一防水圈和第二防水圈的接触压力,
从而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
11.可选地,所述平直部上设有导流槽。
12.本方案中,平直部上的导流槽能够对流至位于u型凹陷腔顶部的平直部处的液体进行导流,将液体导向u型凹陷腔顶部的两端,从而减少位于u型凹陷腔顶部的平直部处的液体,提高防水效果。
13.可选地,所述导流槽内设有若干支撑柱。
14.本方案中,利用支撑柱支撑导流槽,避免箱门关闭后,导流槽在挤压力作用下消失。
15.可选地,所述扩张部与平直部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10
°
~160
°

16.本方案中,扩张部与平直部之间形成的夹角在110
°
~160
°
内时,避免扩张部过陡或过缓,从而取得较好的防水效果。
17.可选地,所述箱体本体包括箱体侧板,箱体侧板上设有若干出声孔,所述出声孔倾斜设置,且出声孔位于箱体侧板外侧壁上的一端低于出声孔位于箱体侧板内侧壁上的一端。
18.本方案中,箱体侧板上的出声孔便于箱体内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传出箱体,而出声孔倾斜设置则能够避免液体经出声孔进入箱体内部。
19.可选地,所述箱体本体包括箱体侧板,箱体侧板上设有摄像窗口,箱体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密封摄像窗口的透明板。
20.本方案中,透明板的设计一是能够便于箱体内部的摄像头进行拍摄,二是能够防止液体通过摄像窗口进入箱体内部。
21.可选地,所述箱门顶板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销轴,箱门底板的一端安装有与第一销轴同轴的第二销轴;所述u型凹陷腔的顶壁上设有供第一销轴伸入的第一安装孔,u型凹陷腔的底壁上设有供第二销轴伸入的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均位于第一防水圈外。
22.本方案中,第一销轴伸入第一安装孔内,第二销轴伸入第二安装孔内,从而将箱门转动安装在箱体本体上,通过转动箱门,实现箱体的打开、关闭。并且,由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均位于第一防水圈外,因此,箱门的安装并不会影响第一防水圈的防水效果。
23.可选地,所述箱门顶板上设有供第一销轴贯穿的第一通孔,第一销轴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可拆卸安装于面板上,箱门底板上设有供第二销轴贯穿的第二通孔。
24.本方案中,能够将第一安装板从面板上拆下,从而将第一销轴拆下,且第二销轴也能拆下,如此,可将箱门从箱体本体上拆下,以便更换或维修箱门。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高空作业设备防水式箱体的结构示意图(箱门打开);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高空作业设备防水式箱体的结构示意图(箱体本体与箱门分离);
27.图3为图2的左视图;
28.图4为图2中箱门的左视图;
29.图5为本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高空作业设备防水式箱体的左视图(箱体本体与箱门分离);
30.图6为图5中a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32.说明书附图中的标记包括:箱体本体100、箱体前侧板101、u型凹陷腔1011、第二安装孔1012、箱体后侧板102、箱体左侧板103、出声孔1031、箱体右侧板104、箱体顶板105、箱门200、面板201、箱门顶板202、箱门左侧板203、箱门右侧板204、箱门底板205、第一防水圈300、平直部301、导流槽3011、支撑柱3012、扩张部302、透明板400、第一销轴501、第一安装板502、第二销轴503、第二防水圈600。
33.实施例一
34.本实施例基本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高空作业设备防水式箱体,包括箱体本体100和箱门200,箱体本体100包括箱体前侧板101、箱体后侧板102、箱体左侧板103、箱体右侧板104、箱体顶板105和箱体底板,箱体前侧板101上设有u型凹陷腔1011,u型凹陷腔1011上设有开口和第一防水圈300,第一防水圈300包围开口,第一防水圈300包括平直部301和扩张部302,平直部301远离扩张部302的一端粘接于u型凹陷腔1011的左侧壁上,扩张部302与平直部301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10
°
~160
°
,本实施例中,扩张部302与平直部301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60
°

35.箱体左侧板103上设有摄像窗口和若干出声孔1031,箱体左侧板103上粘接有用于密封摄像窗口的透明板400,以便箱体内的摄像头能够通过透明板400拍摄吊篮施工全程。另外,透明板400可以为玻璃板或透明塑料板,本实施例中,透明板400为透明塑料板,且透明板400粘接于摄像窗口的内周壁上。出声孔1031倾斜设置,出声孔1031位于箱体左侧板103外侧壁上的一端低于出声孔1031位于箱体左侧板103内侧壁上的一端,如此,可以避免液体(例如雨水)通过出声孔1031进入箱体内部。
36.箱门200转动连接于u型凹陷腔1011内,箱门200用于覆盖开口,箱门200包括面板201、箱门顶板202、箱门左侧板203、箱门右侧板204和箱门底板205。箱门顶板202的左端安装有第一销轴501,具体地,箱门顶板202上设有供第一销轴501贯穿的第一通孔,第一销轴501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502,第一安装板502通过螺钉安装于面板201上;箱门底板205的左端安装有与第一销轴501同轴的第二销轴503,具体地,箱门底板205上设有供第二销轴503贯穿的第二通孔。u型凹陷腔1011的顶壁上设有供第一销轴501伸入的第一安装孔,u型凹陷腔1011的底壁上设有供第二销轴503伸入的第二安装孔1012,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1012均位于第一防水圈300外。结合图4所示,面板201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扩张部302相对应的第二防水圈600,本实施例中,第二防水圈600粘接于面板201的内侧壁上。
37.具体使用时,由于第一销轴501伸入第一安装孔内,第二销轴503伸入第二安装孔1012内,从而实现箱门200转动连接于u型凹陷腔1011内,转动箱门200,即可露出或覆盖开口,从而实现箱体的打开或关闭。箱门200关闭后,第一防水圈300的扩张部302与第二防水圈600紧密贴合,第一防水圈300和第二防水圈600之间具有接触压力。此外,由于箱门200具
有箱门顶板202、箱门左侧板203、箱门右侧板204和箱门底板205,因此,箱门200与u型凹陷腔1011之间的缝隙、扩张部302与第二防水圈600的紧密贴合处错开,即,箱门200与u型凹陷腔1011之间的缝隙、扩张部302与第二防水圈600的紧密贴合处并未在同一面上,形成了曲折的路径。在重力作用下,液体(例如雨水)流至第一防水圈300的平直部301后难以流至扩张部302与第二防水圈600的紧密贴合处,有效防止液体进入箱体内对部件造成损伤,实现箱体的防水,且防水效果好。
38.实施例二
3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水圈300和第二防水圈600均由遇水膨胀橡胶制成。
40.遇水膨胀橡胶相较于普通橡胶具有更卓越的特性和优点,遇水膨胀橡胶遇水后产生2~3倍的膨胀变形,从而产生巨大的接触压力,彻底防止渗漏。如此,第一防水圈300和第二防水圈600遇水后膨胀,产生更大的接触压力,提高防水效果。
41.实施例三
4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平直部301上设有导流槽3011,导流槽3011内设有若干支撑柱3012。本实施例中,导流槽3011设于位于u型凹陷腔1011顶部处的平直部301上,支撑柱3012的制造材料与第一防水圈300的制造材料相同,相邻两根支撑柱3012之间的间距为50mm。
43.本实施例中,导流槽3011能够将对流至位于u型凹陷腔1011顶部的平直部301处的液体进行导流,将液体导向u型凹陷腔1011顶部的两端,从而减少位于u型凹陷腔1011顶部的平直部301处的液体,避免此处液体聚积过多而漫至扩张部302与第二防水圈600的紧密贴合处,提高防水效果。而支撑柱3012的作用则是支撑导流槽3011,避免导流槽3011在挤压力作用下消失。
44.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