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氧发生器过热保护时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83646发布日期:2023-07-15 15:07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臭氧发生器过热保护时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冷却降温,具体是一种臭氧发生器过热保护时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1、臭氧发生器是用于制取臭氧气体的装置。臭氧易于分解无法储存,需现场制取现场使用(特殊的情况下可进行短时间地储存),所以凡是能用到臭氧的场所均需使用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常分为实验室用和工业用两种,其中实验室用的臭氧发生器的体积较小。

2、目前操作人员在使用臭氧发生器在制取臭氧时,常常会产生热量,因此需要对臭氧发生器进行降温,现有的实验室用臭氧发生器大多是在臭氧发生器的底部安装风扇,通过风扇旋转产生的风力来实现对臭氧发生器的散热,以达到对臭氧发生器的保护作用,但由于实验室用的臭氧发生器的体积较小,风扇进风口的位置离地面较近,进而导致流入至风扇进风口的流量降低,进而不能满足风扇产生足够的气流对臭氧发生器进行散热,这将会降低臭氧发生器制取臭氧的效率,从而不便于操作人员的使用,因此提出一种臭氧发生器过热保护时降温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臭氧发生器过热保护时降温装置,通过热量传感器将信号传给控制器,控制器将会控制电磁铁运行,使得电磁铁将卡块磁力吸引,进而使得卡块卡接在内杆内部的一端脱离出内杆的内部并解除对内杆的卡接,此时弹力弹簧被压缩,同时由于拉力弹簧拉力的作用,将会使得拉力弹簧向下移使得外筒和内杆配合的长度增加,从而使得底板底部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增加,同时控制器控制风扇运行,此时风扇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增大,使本结构具有增加风扇进风口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从而保证进气量充足的优点。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臭氧发生器过热保护时降温装置,包括底板、电磁铁、触点块、触点槽,所述底板顶部的四角处固定连接有外筒,所述外筒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内杆,所述外筒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拉力弹簧,所述底板内腔两侧的前后端活动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外表面套接有弹力弹簧,所述底板内腔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风扇,所述风扇的底部为风扇进风口,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热量传感器,所述底板的内腔安装有臭氧发生器本体,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

3、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内杆外表面的底部贯穿底板底部的内腔并延伸至底板的下方,所述拉力弹簧活动套接在内杆的外表面,所述拉力弹簧的顶部与内杆上方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4、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卡块靠外侧的一端与拉力弹簧底部的内腔活动卡接,所述弹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卡块和底板固定连接。

5、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卡块由金属制成,所述电磁铁位于底板的内腔远离卡块靠内一端的一侧。

6、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内杆下端靠外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触点块,所述底板的底部开设有位于触点块正上方的触点槽,所述触点槽的内腔与触点块的外表面相配合。

7、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底部和远离控制器一侧的侧壁分别开设有进风口和排气口。

8、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外壳位于两个拉杆之间。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0、本实用新型通过外筒、内杆、拉力弹簧和卡块等结构之间的配合,使得装置具有增加风扇进风口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从而保证进气量充足的作用,通过热量传感器将信号传给控制器,控制器将会控制电磁铁运行,使得电磁铁将卡块磁力吸引,进而使得卡块卡接在内杆内部的一端脱离出内杆的内部并解除对内杆的卡接,此时弹力弹簧被压缩,同时由于拉力弹簧拉力的作用,将会使得拉力弹簧向下移使得外筒和内杆配合的长度增加,从而使得底板底部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增加,同时控制器控制风扇运行,此时风扇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增加了气流通过风扇的流量,从而使得装置对臭氧发生器本体的散热效果增加,进而防止了由于风扇进风口离地面较近导致进风量不足的情况,同时起到了对装置的保护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臭氧发生器过热保护时降温装置,包括底板(1)、电磁铁(7)、触点块(8)、触点槽(1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四角处固定连接有外筒(2),所述外筒(2)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内杆(3),所述外筒(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拉力弹簧(4),所述底板(1)内腔两侧的前后端活动连接有卡块(5),所述卡块(5)的外表面套接有弹力弹簧(6),所述底板(1)内腔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风扇(10),所述风扇(10)的底部为风扇进风口,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外壳(11),所述外壳(11)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热量传感器(9),所述底板(1)的内腔安装有臭氧发生器本体(13),所述外壳(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臭氧发生器过热保护时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3)外表面的底部贯穿底板(1)底部的内腔并延伸至底板(1)的下方,所述拉力弹簧(4)活动套接在内杆(3)的外表面,所述拉力弹簧(4)的顶部与内杆(3)上方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臭氧发生器过热保护时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5)靠外侧的一端与拉力弹簧(4)底部的内腔活动卡接,所述弹力弹簧(6)的两端分别与卡块(5)和底板(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臭氧发生器过热保护时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5)由金属制成,所述电磁铁(7)位于底板(1)的内腔远离卡块(5)靠内一端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臭氧发生器过热保护时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3)下端靠外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触点块(8),所述底板(1)的底部开设有位于触点块(8)正上方的触点槽(15),所述触点槽(15)的内腔与触点块(8)的外表面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臭氧发生器过热保护时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1)的底部和远离控制器(14)一侧的侧壁分别开设有进风口和排气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臭氧发生器过热保护时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拉杆(12),所述外壳(11)位于两个拉杆(12)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冷却降温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臭氧发生器过热保护时降温装置,包括底板、电磁铁、触点块、触点槽,所述底板顶部的四角处固定连接有外筒,所述外筒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内杆,所述外筒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拉力弹簧,所述底板内腔两侧的前后端活动连接有卡块。本技术通过外筒、内杆、拉力弹簧和卡块等结构之间的配合,使得装置具有增加风扇进风口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从而保证进气量充足的作用,通过热量传感器将信号传给控制器,控制器将会控制电磁铁运行,从而使得装置对臭氧发生器本体的散热效果增加,进而防止了由于风扇进风口离地面较近导致进风量不足的情况,同时起到了对装置的保护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高桂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天民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