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屏蔽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70108发布日期:2023-11-24 03:52阅读:71来源:国知局
电磁波屏蔽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波屏蔽膜。


背景技术:

1、在急速推进小型化、高功能化的手机、摄像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中,为了在复杂的结构中装入电路,大多使用以挠性印刷布线板为代表的印刷布线板。而且,灵活运用其优异的挠性,也会用在如打印头那样的可动部与控制部的连接中。在这些电子设备中,必须要有电磁波屏蔽对策,装置内所使用的印刷布线板也逐渐开始使用粘贴电磁波屏蔽膜等实施了电磁波屏蔽对策的印刷布线板(以下,也记作“屏蔽印刷布线板”)。

2、一般而言,电磁波屏蔽膜由最外层的保护层、用于屏蔽电磁波的屏蔽层、用于粘贴于印刷布线板的粘接剂层构成。

3、在制造屏蔽印刷布线板时,以电磁波屏蔽膜的粘接剂层与印刷布线板接触的方式,将电磁波屏蔽膜粘贴于印刷布线板。

4、另外,印刷布线板的接地电路与壳体等外部接地电连接,但还进行经由粘贴于印刷布线板的电磁波屏蔽膜将印刷布线板的接地电路与外部接地电连接的操作。

5、此外,通常要求电磁波屏蔽膜有对于任何印刷布线板均屏蔽电磁波的功能,而不会与各个印刷布线板相匹配地设计电磁波屏蔽膜。

6、这是因为,印刷布线板的形状、布线等的结构无数,从性价比的方面来看,与各个印刷布线板相配合地以最适合的方式设计电磁波屏蔽膜是不现实的。

7、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的电磁波屏蔽膜,其特征在于,该电磁波屏蔽膜由保护层、层叠于所述保护层的屏蔽层、层叠于所述屏蔽层的粘接剂层构成,在所述屏蔽层的所述粘接剂层侧形成有导电性凸块,所述导电性凸块的体积为30000~400000μm3。

8、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充分地减小印刷布线板的接地电路与屏蔽层之间的连接电阻,而在电磁波屏蔽膜的屏蔽层形成导电性凸块,并使该导电性凸块与印刷布线板的接地电路相接触。

9、现有技术文献

10、专利文献

11、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20/090727号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2、在使用专利文献1所述的电磁波屏蔽膜制作屏蔽印刷布线板时,在该屏蔽印刷布线板中,存在传输损耗变大的情况。

3、本发明既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传输损耗的电磁波屏蔽膜。

4、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5、本发明人们得到以下见解并达成了本发明:在专利文献1的电磁波屏蔽膜中,俯视电磁波屏蔽膜时,若导电性凸块以等间隔排列于直线上,则具有传输损耗变大的情况。

6、即,本发明的电磁波屏蔽膜的特征在于,由保护层、屏蔽层以及粘接剂层构成,上述屏蔽层层叠于上述保护层,上述粘接剂层层叠于上述屏蔽层,在上述屏蔽层的上述粘接剂层侧形成有多个导电性凸块,在从上述粘接剂层侧俯视上述屏蔽层时,上述导电性凸块以位于由两种以上的多边形进行了平面填充的各多边形的顶点的方式配置,并且,上述导电性凸块配置为,在针对上述多个导电性凸块的各个导电性凸块,绘制连结各上述导电性凸块和位于最近的位置的最接近的导电性凸块的线段,并描画通过这些线段中的一个线段的直线时,上述直线具有不与其他的上述线段重叠的部分。

7、导电性凸块这样排列是指,在从粘接剂层侧俯视屏蔽层时,相邻的导电性凸块不是以等间隔排列于直线上。

8、本发明的电磁波屏蔽膜配置于印刷布线板。

9、首先,说明将导电性凸块以等间隔排列于直线上的电磁波屏蔽膜用于印刷布线板时传输损耗变大的原因。

10、一般而言,在印刷布线板的接地电路的附近配置有与接地电路不同的信号电路。在将电磁波屏蔽膜配置于印刷布线板时,电磁波屏蔽膜的导电性凸块有时位于这样的信号电路之上,由此,有时产生寄生电路而使传输损耗变大。

11、特别是,当导电性凸块以等间隔配置于直线上时,在导电性凸块的排列方向与信号电路的形成方向一致时,位于信号电路之上的导电性凸块的数量增多。该情况下,产生多个寄生电路而使传输损耗变大。

12、另外,在具有多个信号电路的情况下,产生于多个信号电路与导电性凸块之间的寄生电路的数量有时会在每个信号电路中产生偏差。这样的情况下,传输损耗进一步变大。

13、但是,在本发明的电磁波屏蔽膜中,导电性凸块不是以等间隔排列于直线上,因此,能够抑制由于导电性凸块位于印刷布线板的信号电路之上而产生寄生电路的情况,其结果,能够减小传输损耗。

14、为了抑制多个导电性凸块配置于信号电路之上的情况,还考虑使导电性凸块随机地配置的方法。但是,若随机地配置导电性凸块,则容易产生导电性凸块与接地电路的接触变得不充分的部分。

15、在本发明的电磁波屏蔽膜中,导电性凸块以位于由两种以上的多边形进行了平面填充的各多边形的顶点的方式配置。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电磁波屏蔽膜中,导电性凸块规则地呈锯齿状配置。

16、若导电性凸块规则地呈锯齿状排列,则能够使导电性凸块与接地电路可靠地接触。

17、其结果,能够提高电磁波屏蔽膜的屏蔽层与印刷布线板的接地电路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18、在本发明的电磁波屏蔽膜中,可以是,上述多边形为菱形和正六边形这两种,为上述菱形的一边的长度与上述正六边形的一边的长度相等的形状。

19、另外,在本发明的电磁波屏蔽膜中,可以是,上述多边形为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这两种,为上述等边三角形的一边的长度与上述正方形的一边的长度相等的形状。

20、另外,在本发明的电磁波屏蔽膜中,可以是,上述多边形为等边三角形和正六边形这两种,为上述等边三角形的一边的长度与上述正六边形的一边的长度相等的形状。

21、另外,在本发明的电磁波屏蔽膜中,可以是,上述多边形为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这3种,为上述等边三角形的一边的长度、上述正方形的一边的长度、上述正六边形的一边的长度相等的形状。

22、另外,在本发明的电磁波屏蔽膜中,可以是,上述多边形为等边三角形和正十二边形这两种,为上述等边三角形的一边的长度与上述正十二边形的一边的长度相等的形状。

23、另外,在本发明的电磁波屏蔽膜中,可以是,上述多边形为正方形和正八边形这两种,为上述正方形的一边的长度与上述正八边形的一边的长度相等的形状。

24、另外,在本发明的电磁波屏蔽膜中,可以是,上述多边形为正方形、正六边形、正十二边形这3种,为上述正方形的一边的长度、上述正六边形的一边的长度、上述正十二边形的一边的长度相等的形状。

25、在多边形为这些形状的情况下,从粘接剂层侧俯视本发明的电磁波屏蔽膜的屏蔽层时,相邻的导电性凸块不以等间隔排列于直线上。因此,在将本发明的电磁波屏蔽膜应用于印刷布线板时,能够减小传输损耗。

26、另外,在多边形为这些形状的情况下,从粘接剂层侧俯视本发明的电磁波屏蔽膜的屏蔽层时,导电性凸块规则地呈锯齿状配置。

27、一般而言,从作业效率的观点来看,考虑到配置于电磁波屏蔽膜的导电性凸块的排列方向与印刷布线板的接地电路的形成方向的关系而较少将电磁波屏蔽膜配置于印刷布线板。

28、因此,在导电性凸块仅配置于直线上的情况下,将电磁波屏蔽膜配置于印刷布线板时,有时印刷布线板的接地电路形成的方向与导电性凸块排列的方向一致。

29、该情况下,若导电性凸块以与接地电路接触的方式配置,则电磁波屏蔽膜的屏蔽层与印刷布线板的接地电路之间的电连接稳定性没有问题。但是,在导电性凸块以不与接地电路接触的方式配置的情况下,配置于该直线上的导电性凸块全部成为与接地电路无法接触的状态。其结果,电磁波屏蔽膜的屏蔽层和印刷布线板的接地电路成为无法经由该呈直线状配置的导电性凸块电连接的状态。

30、另一方面,如上述本发明的电磁波屏蔽膜那样,在导电性凸块规则地呈锯齿状配置时,即使一个导电性凸块配置于无法与接地构件接触的位置,其他的导电性凸块可与接地构件接触的可能性仍较高。因此,电磁波屏蔽膜的屏蔽层与印刷布线板的接地电路成为无法利用导电性凸块电连接的状态的可能性较低。

31、因此,在所制造的屏蔽印刷布线板中,能够提高电磁波屏蔽膜的屏蔽层与印刷布线板的接地电路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32、本发明的电磁波屏蔽膜的特征在于,由保护层、屏蔽层、粘接剂层构成,屏蔽层层叠于上述保护层,粘接剂层层叠于上述屏蔽层,在上述屏蔽层的上述粘接剂层侧形成有多个导电性凸块,上述多个导电性凸块包括第1导电性凸块和第2导电性凸块,该第2导电性凸块位于最靠近上述第1导电性凸块的位置,从上述粘接剂层侧俯视上述屏蔽层,在描画通过上述第1导电性凸块和上述第2导电性凸块的直线a时,在直线a上,在上述第1导电性凸块和上述第2导电性凸块的外侧配置有其他的上述导电性凸块,对于配置于上述直线a上的上述导电性凸块,在选择任意的两个上述导电性凸块时,将所选择的两个上述导电性凸块之间的距离最长的情况下的距离设为d1,将自上述第1导电性凸块到上述第2导电性凸块的距离设为d2,则配置于上述直线a上的上述导电性凸块的数量小于d1/d2+1个。

33、导电性凸块这样排列是指,从粘接剂层侧俯视屏蔽层时,相邻的导电性凸块不是以等间隔排列于直线上。

34、在本发明的电磁波屏蔽膜中,导电性凸块不是以等间隔排列于直线上,因此,能够抑制由于导电性凸块位于印刷布线板的信号电路之上而产生寄生电路,其结果,能够减小传输损耗。

35、发明的效果

36、本发明的电磁波屏蔽膜配置于形成有接地电路的印刷布线板。此时,本发明的电磁波屏蔽膜的导电性凸块与印刷布线板的接地电路接触。

37、在本发明的电磁波屏蔽膜中,相邻的导电性凸块不是以等间隔排列于直线上,因此,能够抑制由于导电性凸块位于印刷布线板的信号电路之上而产生寄生电路的情况,其结果,能够减小传输损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