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49013发布日期:2023-04-26 09:55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是指有机半导体材料和发光材料在电场驱动下,通过载流子注入和复合导致发光的现象。其原理是用透明/半透明金属/金属氧化物电极和金属/金属氧化物电极分别作为器件的阳极和阴极,在外部电场驱动下,载子(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到电子和空穴传输层,电子和空穴分别经过电子和空穴传输层传递到发光层,并在发光材料中形成激子(exciton),激子中受限的电子-空穴复合后消失,能量以可见光的形式辐射(发光波长受限于发光材料特性)。辐射光可从透明/半透明电极侧观察到。此发光原理被大量应用在照明与显示屏上。

2、然而现有的oled装置中的发光单元都是在同一平面上排列不同颜色的像素实现显示效果,这样的设置不仅占用的区域面积大,而且存在分辨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在显示装置面积相同的条件下,提高了分辨率。

2、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

3、基板以及设置于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单元组;

4、每一发光单元组至少包括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的发光颜色不同,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沿基板的厚度方向依次堆叠排列,且第一发光单元位于第二发光单元邻近基板的一侧;

5、每一发光单元均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设置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

6、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中,第一电极设置于发光层邻近基板的一侧,第二发光单元中第二电极设置于第一电极邻近基板的一侧,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共用一个第二电极;或者,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中,第一电极设置于发光层邻近基板的一侧,第三发光单元中第二电极设置于第一电极邻近基板的一侧,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共用一个第二电极。

7、进一步的,基板包括衬底以及设置于衬底上多个晶体管组,晶体管组与发光单元组一一对应;每一晶体管组至少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一电极电连接,第二极用于接收第一驱动信号,控制极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一电极电连接,第二极用于接收第二驱动信号,控制极用于接收第二控制信号;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三发光单元的第一电极电连接,第二极用于接收第三驱动信号,控制极用于接收第三控制信号;

8、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与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同层设置;

9、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同层设置;

10、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设置于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远离衬底的一侧,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设置于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远离衬底的一侧。

11、进一步的,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设置于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邻近衬底的一侧,或者,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同层设置。

12、进一步的,基板还包括设置于衬底上的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第一引线与一个第二电极电连接,第二引线与另一个第二电极电连接;

13、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同层设置或异层设置。

14、进一步的,第一引线与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以及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中的任一层同层设置;

15、第二引线与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以及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中的任一层同层设置。

16、进一步的,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设置于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邻近衬底的一侧,且均与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同层设置。

17、进一步的,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与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一电极同层设置。

18、进一步的,不同的第二电极连接的电位不同。

19、进一步的,第一发光单元为红色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为绿色发光单元,第三发光单元为蓝色发光单元。

20、进一步的,每一发光单元还包括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为阳极和阴极中的一种;

21、第一功能层设置于阳极和发光层之间,第二功能层设置于阴极和发光层之间;

22、第一功能层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和电子阻挡层中的至少一个;

23、第二功能层包括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和空穴阻挡层中的至少一个。

24、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三个发光单元进行叠层设计,在显示装置面积相同的条件下,提高了分辨率,而在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中,将第一电极设置于发光层邻近基板的一侧,将第二发光单元中第二电极设置于第一电极邻近基板的一侧,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共用一个第二电极;或者,在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中,将第一电极设置于发光层邻近基板的一侧,将第三发光单元中第二电极设置于第一电极邻近基板的一侧,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共用一个第二电极,可减少一层电极层和绝缘层,使膜层更少,降低了显示装置的厚度,制作工艺更简单。

25、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基板以及设置于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单元组;每一发光单元组至少包括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的发光颜色不同,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沿基板的厚度方向依次堆叠排列,且第一发光单元位于第二发光单元邻近基板的一侧;每一发光单元均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设置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在显示装置面积相同的条件下,提高了分辨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婷,朱映光,谢静,张国辉,胡永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固安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