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穿戴用柔性PTC加热器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532485发布日期:2023-03-22 08:06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穿戴用柔性PTC加热器制备方法与流程
和mn(no3)2,片式ptc元件的陶瓷材料化学方程式为: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胶采用紫外固化型环氧导电胶,采用紫外光源辐照后容易凝固粘接片式ptc元件。
6.所述环氧导电胶的型号为e-51,按重量份计,环氧导电胶包含有环氧树脂100份、柔韧性固化剂15份、300目银粉250份。
7.进一步的,所述环氧导电胶制作方法:先将环氧树脂和丙酮混合后,再加入银粉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柔韧性固化剂,搅匀即可,然后加热至120摄氏度,两小时后固化。
8.进一步的,fpc上分别设有u形的阴极铜电极和u形的阳极铜电极,阴极铜电极和阳极铜电极的相对设置,且阴极铜电极的前端水平部分位于阳极铜电极的内侧,阳极铜电极后端的水平部分位于阴极铜电极的内侧,所述阳极铜电极后端的水平部分和阴极铜电极后端的水平部分之间横向等距离的设置有一排片式ptc元件,阳极铜电极前端的水平部分和阴极铜电极前端的水平部分之间横向等距离的设置有另一排片式ptc元件,所述片式ptc元件纵向放置,所述片式ptc元件的两端分别通过导电胶连接阴极铜电极和阳极铜电极,且fpc的弯曲方向垂直于片式ptc元件的放置方向时,由于fpc为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弯折时与片式ptc元件干涉面积小,柔性电路板左右弯曲,不容易使片式ptc元件脱落。
9.进一步的,所述fpc上位于导电胶粘接点的位置开设有附着增强槽,所述附着增强槽内填充导电胶,设计附着增强槽可以提高粘接点导电胶的量,同时扩大导电胶与柔性电路板的接触面积,提高粘接效果,避免片式ptc元件脱落。
10.所述附着增强槽的内壁均匀设置有附着齿,设置附着齿,增大了导电胶与柔性电路板的接触面积,避免导电胶与柔性电路板粘接处失效。
11.进一步的,还包括切口,所述切口为横向的矩形通槽,fpc上位于两排片式ptc元件之间横向等距离的开设有切口,且切口的两端均为半圆状,设置切口利于fpc在切口的位置前后方向弯曲,两端的半圆状结构可以避免前后方向弯曲时fpc上切口端部出现裂缝,由此增加四个方向的弯曲自由度,从而达到柔性弯曲的效果。
12.进一步的,ptc柔性加热器还包括热传递组件,所述热传递组件包含有导热橡胶垫、金属导热件、透气槽和连接凸沿,每个片式ptc元件上分别套接有金属导热件,导热橡胶垫的底部凹槽与金属导热件配合连接,导热橡胶垫的顶部纵横开设有透气槽,且导热橡胶垫的底部侧边设置有方框状的连接凸沿。
13.片式ptc元件发出的热量通过金属导热件传递给导热橡胶垫,提高热传递出去的速度,然后通过导热橡胶垫传递给使用位置,使用透气槽可以使导热橡胶垫与人体之间留有透气的间隙,连接凸沿方便被防护安装组件固定。
14.进一步的,ptc柔性加热器还包括防护安装组件,防护安装组件包含有下绝缘垫、上绝缘垫、透气网布、安装防护框、固定凸沿、螺栓、螺母、安装螺纹孔,fpc的下侧设置有下绝缘垫,下绝缘垫的侧边设置有固定凸沿,fpc的上侧设置有上绝缘垫,上绝缘垫位于fpc和导热橡胶垫之间,且上绝缘垫上设有与片式ptc元件对应的矩形通槽,透气网布铺设在导热橡胶垫的上侧,透气网布、导热橡胶垫、上绝缘垫、fpc和下绝缘垫构成柔性板组,柔性板组的侧边沿套接有安装防护框,安装防护框为橡胶材质,且安装防护框的内侧上下端分别设置有卡槽,安装防护框四角的通孔内穿插设有螺栓,所述螺栓依次穿过透气网布、导热橡胶
垫、上绝缘垫、fpc和下绝缘垫四角的孔且底端螺纹连接有螺母,且螺栓上竖向贯穿开设有安装螺纹孔。
15.下绝缘垫、上绝缘垫可以对fpc上侧的导电部位进行保护,透气网布可以避免导热橡胶垫直接接触人体,同时进一步提高加热部位透气效果,安装防护框将柔性板组的边沿包裹,提高其整体性,上侧的卡槽与连接凸沿卡接,透气网布很薄,因此也会被连接凸沿卡入上侧的卡槽内,下侧的卡槽与固定凸沿卡接,提高安装防护框对导热橡胶垫和下绝缘垫的固定牢固度,使柔性板组上侧被稳固安装,通过螺栓与螺母对透气网布、导热橡胶垫、上绝缘垫、fpc和下绝缘垫的四角进行定位固定,安装防护框四角的通孔两端分别设置为沉孔状,使螺栓隐藏式安装,安装螺纹孔可以方便安装附属部件。
16.进一步的,还包括智能穿戴内置安装单元、fpc中部防断组件和平滑衔接组件,相邻的ptc柔性加热器通过智能穿戴内置安装单元连接在一起,且智能穿戴内置安装单元上设有与ptc柔性加热器底部中心对应的fpc中部防断组件,且相邻的两个ptc柔性加热器之间通过不少于三个的平滑衔接组件连接。智能穿戴内置安装单元方便将多个ptc柔性加热器安装在智能穿戴设备(即ptc恒温理疗护理带)的内部,同时也可以发生变形,将ptc柔性加热器压向人体,fpc中部防断组件对fpc中部施压,避免fpc弯折形变时中部受力过大而折断,平滑衔接组件可以将相邻的ptc柔性加热器平滑衔接,提高智能穿戴设备外部的整体性。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智能穿戴用柔性ptc加热器制备方法,使片式ptc元件与柔性电路板通过导电胶粘接,在柔性电路板弯曲使用时不容易与片式ptc元件分离,可以将片式ptc元件牢固的安装在柔性电路板上,提高智能穿戴用柔性ptc加热器的可靠性;该智能穿戴用柔性ptc加热器制备方法,片式ptc元件纵向放置,柔性电路板左右弯曲时,柔性电路板弯折时与片式ptc元件干涉面积小,不容易使片式ptc元件脱落,设置切口利于fpc在切口的位置前后方向弯曲,两端的半圆状结构可以避免前后方向弯曲时fpc上切口端部出现裂缝,柔性电路板左右弯曲时与片式ptc元件干涉面积小,柔性电路板前后弯曲时弯曲点位于切口处,由此增加四个方向的弯曲自由度,从而提高柔性弯曲的效果。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9.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智能穿戴用柔性ptc加热器制备方法的制作步骤流程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ptc柔性加热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ptc柔性加热器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ptc柔性加热器左右弯折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ptc柔性加热器抗弯曲测试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ptc柔性加热器中片式ptc元件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ptc柔性加热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ptc柔性加热器仰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ptc柔性加热器中安装防护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提供的ptc柔性加热器中螺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提供的ptc柔性加热器结构示意图。
20.图标:1 fpc(即柔性电路板)、2片式ptc元件、3切口、4阴极铜电极、5阳极铜电极、6接线孔、7附着齿、8导电胶、9热传递组件、91导热橡胶垫、92导热套、93导热片、94透气槽、95连接凸沿、10防护安装组件、101下绝缘垫、102上绝缘垫、103透气网布、104安装防护框、105固定凸沿、106螺栓、107螺母、108安装螺纹孔、109卡槽、11智能穿戴内置安装单元、111弹性形变钢条、112伸缩杆、113按压弹簧、114连接套、115限位螺帽、116智能穿戴内置穿线孔、12 fpc中部防断组件、121安装套、122定位螺丝、123长板、124加压弹簧、125加压盘、13衔接组件、131弹性形变件、132卡座。
实施方式
2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2.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4.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5.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6.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27.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6,一种智能穿戴用柔性ptc加热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作步骤:
a、片式ptc元件制备:按重量份计,将 100 份ptc瓷料和15
‑ꢀ
30 份粘合剂配制浆料然后进行流延、叠压、切割、烧结和端电极工艺流程获得片式ptc元件;b、fpc预处理、固定、印刷:在进行smt之前,将fpc作预烘烤处理,冷却后将fpc精确固定在载板上,然后采用带有光学定位系统的导电浆料型印刷机印制导电胶粘接点;fpc表面smt的工艺要求最重要的就是定位,因为fpc板子的硬度不够,较柔软,如果不使用专用载板,就无法完成固定和传输,也就无法完成印刷、贴片、过炉等基本smt工序;c、smd贴装、固化:将片式ptc元件贴装在设计好的fpc上对应两个粘接点上,然后采用紫外光源辐照交联,使得片式ptc 元件与fpc固化联接为一体;d、分板、usb端子安装:fpc上设计有若干个相同的电路单元(即设计多个独立的加热器),贴装后经过分板切割成若干个独立的加热器,最后在每个独立的加热器上安装 usb端子,最终获得ptc柔性加热器,一次加工多个加热器,可以提高制备加工的效率。
28.所述片式ptc元件的瓷料包含以下材料:baco3、srco3、tio2、y2o3、sio
2 和mn(no3)2,片式ptc元件的陶瓷材料化学方程式为:;所述片式ptc元件的居里点30-90℃,片式ptc元件在25摄氏度下的阻值22+20%ω,片式ptc元件的平衡功率0.3-0.5w,片式ptc元件的平衡电流70-100ma。
29.所述导电胶采用紫外固化型环氧导电胶,采用紫外光源辐照后容易凝固粘接片式ptc元件。所述环氧导电胶的型号为e-51,按重量份计,环氧导电胶包含有环氧树脂100份、柔韧性固化剂15份、300目银粉250份。
30.所述环氧导电胶制作方法:先将环氧树脂和丙酮混合后,再加入银粉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柔韧性固化剂,搅匀即可,然后加热至120摄氏度,两小时后固化。
31.所述柔韧性固化剂为聚癸二酸酐、壬二酸酐、顺丁二烯酸酐、十二烯基琥珀酸酐及其改性物。
32.采用fpc柔性电路板具有可自由弯曲、折叠、卷绕,可在三维空间随意移动及伸缩,散热性能好,可利用柔性线路板缩小体积,且可实现轻量化、小型化、更薄型化的目的。
33.柔性智能穿戴加热设备以柔性印制板为基板,通过若干片式ptc元件串并联在基板上,设计合适的初始加热功率与恒定温度达到药物最佳释放效果。
34.片式ptc元件的尺寸如下表(请参阅图6):
35.片式ptc元件的参数如下表:
36.实施例二,请参阅图1-6,一种智能穿戴用柔性ptc加热器制备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区别之处在于:fpc 1上分别设有u形的阴极铜电极4和u形的阳极铜电极5,阴极铜电极4和阳极铜电极5的相对设置,且阴极铜电极4的前端水平部分位于阳极铜电极5的内侧,阳极铜电极5后端的水平部分位于阴极铜电极4的内侧,阳极铜电极5后端的水平部分和阴极铜电极4后端的水平部分之间横向等距离的设置有一排片式ptc元件2,阳极铜电极5前端的水平部分和阴极铜电极4前端的水平部分之间横向等距离的设置有另一排片式ptc元件2,片式ptc元件2纵向放置,片式ptc元件2的放置方向与ptc柔性加热器工作时弯曲的方向相互垂直,片式ptc元件2的两端分别通过导电胶连接阴极铜电极和阳极铜电极,且fpc 1安装后工作的弯曲方向垂直于片式ptc元件2的放置方向时,由于fpc为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弯折时与片式ptc元件干涉面积小,柔性电路板左右弯曲,不容易使片式ptc元件脱落,采用此种分布方式的片式ptc元件分布均匀,利于对柔性智能穿戴设备加热。
[0037] usb端子的正负极分别连接阳极铜电极5和阴极铜电极4;还包括切口3,切口3为横向的矩形通槽,fpc上位于两排片式ptc元件之间横向等距离的开设有切口3,且切口3的两端均为半圆状,设置切口利于fpc在切口的位置前后方向弯曲,两端的半圆状结构可以避免前后方向弯曲时fpc上切口端部出现裂缝,由此增加四个方向的弯曲自由度,从而达到柔性弯曲的效果。
[0038]
fpc上位于相邻的切口3之间横向等距离的开设有接线孔,可以设置孔状接线;ptc柔性加热器采用柔性印制板制作电极及电极线路,发热单元元件采用陶瓷ptc材料制作成端电极形式的片式元件,为了增加ptc元件与印制电路板之间连接可靠性,釆用弹性导电胶连接,为了提高加热模块的柔性,在柔性印制板上合适位置开孔,开孔位置根据工作面弯曲情况确定,ptc元件粘接方向应与工作面弯曲方向相互垂直。
[0039]
导电性粘合剂使用混合了环氧树脂的导电性材料,在pcb(print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上形成连接电子零部件的导电性的接合部。根据粘合剂的物理性质,导电性粘合剂多用于替代以前的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封装技术)焊锡,导电性粘合剂通常使用混合了导电性填充料的环氧树脂类材料。
[0040]
导电性粘合剂能够兼顾无铅化以及可靠性,因此作为焊锡的替代品而备受关注,
导电性粘合剂的固化温度低,因此在制造过程中抗热性较弱的元件的损伤风险将会降低,同时,会增强抵抗热应力及机械应力的能力;一般来说,在剧烈的温度变化环境下放置的焊接实装元器件,如果受到热冲击的话会造成元器件和电路板之间的膨胀收缩差,从而增加对焊接部位的负担,引发龟裂,但是,在导电性粘合剂实装中几乎不会发生这种风险,今后,导电性粘合剂将有望应用于更广阔的用途,而且,预计随着导电性粘合剂的国际标准化,会取代某些传统的焊接封装市场。
[0041]
可使用导电粘合剂的产品和常规焊锡产品的粘合强度比较强度提高2倍。
[0042]
实施例三,请参阅图1-6,一种智能穿戴用柔性ptc加热器制备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大致相同,区别之处在于:fpc 1上位于导电胶粘接点的位置开设有附着增强槽,附着增强槽内填充导电胶8,设计附着增强槽可以提高粘接点导电胶的量,同时扩大导电胶与柔性电路板的接触面积,提高粘接效果,避免片式ptc元件脱落。
[0043]
附着增强槽的内壁均匀设置有附着齿7,设置附着齿7,增大了导电胶8与柔性电路板1的接触面积,避免导电胶8与柔性电路板1粘接处失效。
[0044]
实施例四,请参阅图7-11,一种智能穿戴用柔性ptc加热器制备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大致相同,区别之处在于:ptc柔性加热器还包括热传递组件9,所述热传递组件9包含有导热橡胶垫91、金属导热件、透气槽94和连接凸沿95,每个片式ptc元件上分别套接有金属导热件,导热橡胶垫91的底部凹槽与金属导热件配合连接,导热橡胶垫91的顶部纵横开设有透气槽94,且导热橡胶垫91的底部侧边设置有方框状的连接凸沿95。
[0045]
金属导热件包含有导热套92和导热片93,导热套92和导热片93均为铝质材质,导热套92套接在片式ptc元件的上侧,导热套92的侧面等距离的连接有导热片93,导热套92和导热片93镶嵌在导热橡胶垫91的底部,借助铝质的导热套92和导热片93将片式ptc元件发出的热量传递给导热橡胶垫91;片式ptc元件发出的热量通过金属导热件传递给导热橡胶垫91,提高热传递出去的速度,然后通过导热橡胶垫91传递给使用位置,使用透气槽94可以使导热橡胶垫91与人体之间留有透气的间隙,连接凸沿95方便被防护安装组件固定。
[0046]
实施例五,请参阅图7-11,一种智能穿戴用柔性ptc加热器制备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大致相同,区别之处在于:ptc柔性加热器还包括防护安装组件10,防护安装组件10包含有下绝缘垫101、上绝缘垫102、透气网布103、安装防护框104、固定凸沿105、螺栓106、螺母107、安装螺纹孔108,fpc的下侧设置有下绝缘垫101,下绝缘垫101的侧边设置有固定凸沿105,fpc的上侧设置有上绝缘垫102,上绝缘垫102位于fpc和导热橡胶垫91之间,且上绝缘垫102上设有与片式ptc元件对应的矩形通槽,透气网布103铺设在导热橡胶垫91的上侧,透气网布103、导热橡胶垫91、上绝缘垫102、fpc和下绝缘垫101构成柔性板组,柔性板组的侧边沿套接有安装防护框104,安装防护框104为橡胶材质,且安装防护框104的内侧上下端分别设置有卡槽109,安装防护框104四角的通孔内穿插设有螺栓106,所述螺栓106依次穿过透气网布103、导热橡胶垫91、上绝缘垫102、fpc和下绝缘垫101四角的孔且底端螺纹连接有螺母107,且螺栓106上竖向贯穿开设有安装螺纹孔108。
[0047]
下绝缘垫101、上绝缘垫102均为柔性垫;下绝缘垫101、上绝缘垫102可以对fpc 1上侧的导电部位进行保护,透气网布103可以避免导热橡胶垫91直接接触人体,同时进一步提高加热部位透气效果,安装防护框104将柔性板组的边沿包裹,提高其整体性,上侧的卡槽109与连接凸沿95卡接,透气网布103很薄,因此也会被连接凸沿95卡入上侧的卡槽109内,下侧的卡槽109与固定凸沿105卡接,提高安装防护框104对导热橡胶垫91和下绝缘垫101的固定牢固度,使柔性板组上侧被稳固安装,通过螺栓106与螺母107对透气网布103、导热橡胶垫91、上绝缘垫102、fpc和下绝缘垫101的四角进行定位固定,安装防护框104四角的通孔两端分别设置为沉孔状,使螺栓106隐藏式安装,安装螺纹孔108可以方便安装附属部件。
[0048]
实施例六,请参阅图7-11,一种智能穿戴用柔性ptc加热器制备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五大致相同,区别之处在于:还包括智能穿戴内置安装单元11、fpc中部防断组件12和平滑衔接组件13,相邻的ptc柔性加热器通过智能穿戴内置安装单元11连接在一起,且智能穿戴内置安装单元11上设有与ptc柔性加热器底部中心对应的fpc中部防断组件12,且相邻的两个ptc柔性加热器之间通过不少于三个的平滑衔接组件13连接;智能穿戴内置安装单元11包含有弹性形变钢条111、伸缩杆112、按压弹簧113、连接套114、限位螺帽115和智能穿戴内置穿线孔116,每个ptc柔性加热器中螺栓106的安装螺纹孔108底部螺纹连接伸缩杆112的顶端,所述伸缩杆112的底端连接有连接套114,且每个伸缩杆112上分别套接有按压弹簧113,弹性形变钢条111为圆柱状且设有两个,弹性形变钢条111横向放置,且前侧的弹性形变钢条111从前侧的连接套114内穿过,后侧的弹性形变钢条111从后侧的连接套114内穿过,每个弹性形变钢条111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限位螺帽115,且弹性形变钢条11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智能穿戴内置穿线孔116,智能穿戴设备为ptc恒温理疗护理带,将ptc柔性加热器放置在智能穿戴设备内部的布套中,通过连接线穿过智能穿戴内置穿线孔116的方式将两条弹性形变钢条111固定,此时ptc柔性加热器就被固定在智能穿戴设备内,限位螺帽115避免连接套114与弹性形变钢条111脱离,因此安装防护框104也就稳定的处于弹性形变钢条111的上方,ptc柔性加热器的上侧靠近人体,按压弹簧113使伸缩杆112具有伸长的趋势,从而促进ptc柔性加热器上侧的作用端贴近人体,利于ptc柔性加热器发挥作用,智能穿戴设备贴近人体弯折时,弹性形变钢条111也随着人体轮廓弯折,通过伸缩杆112和按压弹簧113可以允许弹性形变钢条111和 fpc弯折度有区别,设计冗余大,可以提高使用寿命;fpc中部防断组件12包含有安装套121、定位螺丝122、长板123、加压弹簧124和加压盘125,前后两个弹性形变钢条111对应下绝缘垫101中部的位置分别套接有安装套121,两个安装套121上的螺孔内分别螺纹连接有定位螺丝122,定位螺丝122与对应的弹性形变钢条111连接,通过定位螺丝122将安装套121固定在弹性形变钢条111上而不发生位移,两个前后对应的安装套121之间固定连接有长板123,长板123上纵向等距离的通过连接柱连接三个加压弹簧124的底端,加压弹簧124的顶部连接有加压盘125,在加压弹簧124的弹力作用下加压盘125贴紧下绝缘垫101的下侧中部,通过长板123安装加压弹簧124,加压弹簧124配合加压盘125透过下绝缘垫101对fpc的中部向上施压,由于fpc上侧接触人体曲面部位时中部向下弯折处受力最大,容易折断,因此在fpc的中部下侧施加向上的缓冲力,可以
有效避免fpc中部被折断;衔接组件13包含有弹性形变件131和卡座132,弹性形变件131可以为弹片或者弹簧件,弹性形变件13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卡座132,两个卡座132分别与对应的安装防护框104侧边卡接,通过弹性形变件131和卡座132将相邻的ptc柔性加热器衔接起来,使多个ptc柔性加热器组成的智能穿戴设备在柔性折弯时两个ptc柔性加热器的缝隙件较为平滑,智能穿戴设备不受力后借助弹性形变钢条111恢复平直,此时弹性形变件131恢复原位,通过卡座132使相邻的两个ptc柔性加热器边部重新对齐。
[0049]
使用ptc柔性加热器的智能穿戴设备特点:1、陶瓷ptc元件加热,无明火,不易燃烧安全性高,环保;2、结合现代智能穿戴和中医“温疗”理念,内置锂电池超低电压供电,无触电风险,安全便携,持续对病灶穴位温热理疗(人体最佳理疗温度42℃);3、可贴身穿戴,不会影响正常工作,长期使用可有效缓解及预防颈肩痛、腰腿痛、肚凉宫寒等部位不适;4、易于拆洗、清洁;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