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电站散热装置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97520发布日期:2023-08-21 20:45阅读:23来源:国知局
地下电站散热装置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地下电站,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下电站散热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地下电站属于较为密闭、潮热的空间,通风方案一般采用风机对整个系统进行强力排风,在排风过程中,风机的运行能耗高,影响整个系统的能效;另外,由于地下电站包括多组电池架,电池架上放置多层电芯,由于各个电芯自身持续散热,整体大幅度提高了地下电站的温度,而温度过高的环境条件极不利于电池的使用和维护,不仅缩短了电池的寿命,甚至发生爆炸而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地下电站散热装置和系统,能够实现地下电站的通风散热功能,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维持地下电池的有序运行。

2、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电站散热装置,包括进风通道、出风通道和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分别与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连通,且所述导流通道包括数量至少为两条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各所述第一通道分别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各所述第二通道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通道连通;各所述第三通道分别与对应的第二通道和出风通道连通。

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各所述第一通道均设有第一壁和与所述第一壁相对的第二壁;在进风方向上,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的间距呈渐缩设置。

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两所述第一壁呈弧形设置,且两所述第一壁拼接形成弧形壁面;所述弧形壁面的内凹面背离所述进风方向。

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两所述第二通道均设有第三壁、第四壁和第五壁;所述第三壁与所述第一壁连接;所述第四壁与所述第三壁相对设置并与所述第二壁连接,且所述第三壁开设有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五壁分别与所述第三壁和所述第四壁连接,且所述第五壁位于所述第三壁远离所述第一壁的一端。

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壁呈弧形设置,且所述弧形的内凹面朝向所述进风方向。

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风通道包括第六壁;所述第六壁位于两所述第一壁之间。

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地下电站散热装置还包括引风装置;所述引风装置设置于所述进风通道或所述出风通道。

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地下电站散热装置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的外周与所述进风通道的内壁面贴合。

10、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电站散热系统,包括地下室、电池架和前述实施方式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地下电站散热装置;所述地下电站散热装置和所述电池架均位于所述地下室内。

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架位于所述地下电站散热装置的导流通道内。

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13、本申请的自然风从进风通道向出风通道流动,从而与地表的自然风形成循环,带走地下电站内的热量以保持地下电站良好的通风性和散热性;另外通过导流通道对自然风进行目的性引流,使得地下电站内的设施快速有效地散热,提高本申请的散热能力和散热效率,防止地下电站温度过高。



技术特征:

1.一种地下电站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通道、出风通道和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分别与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连通,且所述导流通道包括数量至少为两条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各所述第一通道分别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各所述第二通道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通道连通;各所述第三通道分别与对应的第二通道和出风通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电站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通道均设有第一壁和与所述第一壁相对的第二壁;在进风方向上,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的间距呈渐缩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电站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第一壁均呈弧形设置,且两所述第一壁拼接形成弧形壁面;所述弧形壁面的内凹面背离所述进风方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电站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第二通道均设有第三壁、第四壁和第五壁;所述第三壁与所述第一壁连接;所述第四壁与所述第三壁相对设置并与所述第二壁连接,且所述第三壁开设有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五壁分别与所述第三壁和所述第四壁连接,且所述第五壁位于所述第三壁远离所述第一壁的一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电站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壁呈弧形设置,且所述弧形的内凹面朝向所述进风方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电站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通道包括第六壁;所述第六壁位于两所述第一壁之间。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地下电站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风装置;所述引风装置设置于所述进风通道或所述出风通道。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地下电站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的外周与所述进风通道的内壁面贴合。

9.一种地下电站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室、电池架和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地下电站散热装置;所述地下电站散热装置和所述电池架均位于所述地下室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下电站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架位于所述地下电站散热装置的导流通道内。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地下电站散热装置和系统,涉及地下电站技术领域;一种地下电站散热装置包括进风通道、出风通道和导流通道;导流通道分别与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连通,且导流通道包括数量至少为两条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各第一通道分别与进风通道连通;各第二通道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通道连通;各第三通道分别与对应的第二通道和出风通道连通;本申请通过导流通道对自然风进行目的性引流,使得地下电站内的设施快速有效地散热,提高本申请的散热能力和散热效率,防止地下电站温度过高。

技术研发人员:高泽宇,何巧颖,梁桂安,曹伦,刘晨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夏宝丰昱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