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蓝色发光区及包括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43509发布日期:2023-12-02 07:04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蓝色发光区及包括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尤其涉及一种蓝色发光区及包括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1、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在移动显示器、电视和照明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内部量子效率(iqe)极限可达100%;商用的绿色发光器件和红色发光器件均采用磷光发光技术,而蓝色发光器件仍然使用荧光发光技术,主要是因为蓝色磷光发光器件的寿命太短,无法实现商业化应用。

2、蓝色磷光发光器件的劣化主要是由能量驱动形成的陷阱引起,这些陷阱可以熄灭激子,并且还可以作为非辐射复合中心,这些陷阱源于双分子三重态-极化子湮灭(tpa)过程,其中能量从三重态转移到极化子,形成高能量的极化子(大约是三重态能量的两倍),从而在热化过程中破坏分子键;由于蓝色磷光发光器件具有较高的三重态能量,与红色磷光发光器件或绿色磷光发光器件相比,蓝色磷光发光器件通过tpa耗散的能量明显更高,这就是蓝色磷光发光器件寿命衰减明显高于红色磷光发光器件或绿色磷光发光器件的原因。

3、因此,亟需一种蓝色发光区及包括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蓝色发光区及包括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3、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提供一种蓝色发光区,设置于空穴传输区与电子传输区之间,所述蓝色发光区包括:若干蓝色发光层;其中,

4、任一所述蓝色发光层中蓝色磷光客体材料在主体材料中的质量掺杂比y满足以下数学关系:

5、

6、其中,x为该所述蓝色发光层靠近所述空穴传输区的一侧至所述空穴传输区的距离;

7、其中,x0为所述蓝色发光区靠近所述空穴传输区的一侧至所述空穴传输区的距离;

8、其中,y0为所述蓝色发光区中所述蓝色磷光客体材料在所述主体材料中的最高质量掺杂比。

9、优选地,所述空穴传输区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或电子阻挡层中的至少一层。

10、优选地,所述电子传输区包括: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或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层。

11、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层、蒸镀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的空穴传输区、蒸镀于所述空穴传输区上的蓝色发光区、蒸镀于所述蓝色发光区上的电子传输区、以及蒸镀于所述电子传输区上的第二电极层;其中,所述蓝色发光区包括:若干蓝色发光层;

12、其中,任一所述蓝色发光层中蓝色磷光客体材料在主体材料中的质量掺杂比y满足以下数学关系:

13、

14、其中,x为该所述蓝色发光层靠近所述空穴传输区的一侧至所述空穴传输区的距离;

15、其中,x0为所述蓝色发光区靠近所述空穴传输区的一侧至所述空穴传输区的距离;

16、其中,y0为所述蓝色发光区中所述蓝色磷光客体材料在所述主体材料中的最高质量掺杂比。

17、优选地,所述空穴传输区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或电子阻挡层中的至少一层。

18、优选地,所述空穴注入层、所述空穴传输层、或所述电子阻挡层沿所述第一电极层至所述第二电极层依次蒸镀设置。

19、优选地,所述电子传输区包括: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或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层。

20、优选地,所述空穴阻挡层、所述电子传输层、或所述电子注入层沿所述第一电极层至所述第二电极层依次蒸镀设置。

21、优选地,还包括:蒸镀于所述第二电极层上的覆盖层。

22、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23、本发明的蓝色发光区中蓝色磷光客体材料在主体材料中的质量掺杂比符合正弦函数关系,从而有效避免大量激子富集于空穴传输区与蓝色发光区的界面上,使得激子与复合区域更好地匹配,以降低激子-激子淬灭以及激子-极化子淬灭,进而延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蓝色发光区,设置于空穴传输区与电子传输区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蓝色发光区(3)包括:若干蓝色发光层;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色发光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传输区包括:空穴注入层(21)、空穴传输层(22)、或电子阻挡层(23)中的至少一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色发光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传输区包括:空穴阻挡层(41)、电子传输层(42)、或电子注入层(43)中的至少一层。

4.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极层(1)、蒸镀于所述第一电极层(1)上的空穴传输区、蒸镀于所述空穴传输区上的蓝色发光区(3)、蒸镀于所述蓝色发光区(3)上的电子传输区、以及蒸镀于所述电子传输区上的第二电极层(5);其中,所述蓝色发光区(3)包括:若干蓝色发光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传输区包括:空穴注入层(21)、空穴传输层(22)、或电子阻挡层(23)中的至少一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注入层(21)、所述空穴传输层(22)、或所述电子阻挡层(23)沿所述第一电极层(1)至所述第二电极层(5)依次蒸镀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传输区包括:空穴阻挡层(41)、电子传输层(42)、或电子注入层(43)中的至少一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阻挡层(41)、所述电子传输层(42)、或所述电子注入层(43)沿所述第一电极层(1)至所述第二电极层(5)依次蒸镀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蒸镀于所述第二电极层(5)上的覆盖层(6)。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蓝色发光区,设置于空穴传输区与电子传输区之间,所述蓝色发光区包括:若干蓝色发光层;其中,任一所述蓝色发光层中蓝色磷光客体材料在主体材料中的质量掺杂比y满足以下数学关系:其中,x为该所述蓝色发光层靠近所述空穴传输区的一侧至所述空穴传输区的距离;其中,x<subgt;0</subgt;为所述蓝色发光区靠近所述空穴传输区的一侧至所述空穴传输区的距离;其中,y<subgt;0</subgt;为所述蓝色发光区中所述蓝色磷光客体材料在所述主体材料中的最高质量掺杂比。本发明的蓝色发光区中蓝色磷光客体材料在主体材料中的质量掺杂比符合正弦函数关系,从而有效避免大量激子富集于空穴传输区与蓝色发光区的界面上,以降低激子‑激子淬灭以及激子‑极化子淬灭。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龙,俞云海,高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