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制冷一体化机柜的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54305发布日期:2024-02-26 17:13阅读:20来源:国知局
热管制冷一体化机柜的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服务器散热,具体涉及一种热管制冷一体化机柜的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1、目前,服务器安装在机柜中工作,安装有服务器的机柜设置在机房内,服务器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在相关技术中,为了避免机柜出现局部热量较高的情况,通常是采用空调设备以较高的功耗对服务器进行制冷,从而造成能量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热管制冷一体化机柜的制冷系统。

3、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热管制冷一体化机柜的制冷系统,用于服务器,热管制冷一体化机柜的制冷系统包括第一柜体、第一换热组件、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组件和第三换热组件。第一柜体用于安装服务器;第一换热组件设置于第一柜体内,位于第一柜体在高度方向的第一侧;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组件沿第一柜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位于第一柜体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侧;第三换热组件位于第一柜体外,第三换热组件的排液端分别与第一换热组件的一端、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组件的一端连通,第三换热组件的进液端分别与第一换热组件的另一端、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组件的另一端连通;其中,第一介质能够在第一换热组件、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组件和第三换热组件之间流通。

4、在该技术方案中,热管制冷一体化机柜的制冷系统用于服务器,进而可以对服务器进行散热。热管制冷一体化机柜的制冷系统包括第一柜体、第一换热组件、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组件和第三换热组件。第一柜体用于安装服务器,以实现对服务器的安装。第一换热组件设置于第一柜体内,位于第一柜体在高度方向的第一侧,即服务器安装在第一柜体内后,第一换热组件位于服务器的一侧,贴近服务器制冷,从而使得第一换热组件可以对服务器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避免在第一柜体内出现局部热点。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组件沿第一柜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位于第一柜体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侧,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组件可以位于服务器沿第一柜体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侧,进而可以对服务器逸散出的热量进行吸收,从而进一步对服务器进行散热。第三换热组件位于第一柜体外,第三换热组件的排液端分别与第一换热组件的一端、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组件的一端连通,第三换热组件的进液端分别与第一换热组件的另一端、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组件的另一端连通,以实现第一换热组件、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组件和第三换热组件之间的连通。第一介质能够在第一换热组件、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组件和第三换热组件之间流通,使得第一介质可以在第一换热组件和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组件内吸收服务器产生的热量,在吸热蒸发后可以流通到第三换热组件内冷凝为低温的液态形式,第一介质在第三换热组件内冷凝后可以回流到第一换热组件和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组件内继续蒸发吸热,第一介质通过循环流动,从而可以对服务器进行循环换热。通过设置在第一柜体上设置第一换热组件、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组件与第三换热组件连通,进而可以直接对服务器进行制冷,避免局部热点的产生,相较于利用空调设备以较高的功耗对服务器进行制冷的方式,不仅可以避免局部热点的产生,由于无需利用空调设备以较高的功耗对服务器进行制冷,还可以避免造成能量浪费,从而可以提升对服务器的散热效率。

5、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热管制冷一体化机柜的制冷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6、在本发明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组件包括第一子换热器和第二子换热器。第一子换热器位于第一柜体在长度方向上的第一侧,且与第一柜体连接;第二子换热器位于第一柜体在长度方向上的第二侧,且与第一柜体连接。

7、在该技术方案中,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组件包括第一子换热器和第二子换热器。第一子换热器位于第一柜体在长度方向上的第一侧,且与第一柜体连接,以实现对第一柜体的安装,提升第一柜体安装后的稳定性。第二子换热器位于第一柜体在长度方向上的第二侧,且与第一柜体连接,以实现对第一柜体的安装,提升第二柜体安装后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一子换热器和第二子换热器,从而可以对服务器逸散至第一柜体外的热量进行散热。

8、在本发明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换热管,第一换热管位于服务器沿第一柜体长度方向上的一侧。

9、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换热管,第一换热管位于服务器沿第一柜体长度方向上的一侧,以实现对第一换热管的安装,进而通过换热管的方式对服务器进行制冷,进而可以增加散热面积,提升换热效率。

10、在本发明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第一换热管的安装方向与服务器的安装方向相同。

11、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换热管的安装方向与服务器的安装方向相同,使得服务器和第一换热管在安装后是平行布置的,以便于对服务器和第一换热管进行安装,避免在安装时服务器和第一换热管之间产生影响。平行布置的方式还可以保证第一换热管各个位置均匀的对服务器进行散热。

12、在本发明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第三换热组件包括第一进液管、第一排液管和第一冷凝器。第一进液管的一端与第一换热组件的出口、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组件的出口连通;第一排液管的一端与第一换热组件的进口、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组件的进口连通;第一冷凝器的一端与第一进液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冷凝器的另一端与第一排液管的另一端连通。

13、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三换热组件包括第一进液管、第一排液管和第一冷凝器。第一进液管的一端与第一换热组件的出口、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组件的出口连通,以实现第一进液管与第一换热组件第二换热组件之间的连接。第一排液管的一端与第一换热组件的进口、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组件的进口连通,以实现第一排液管与第一换热组件第二换热组件之间的连接。第一冷凝器的一端与第一进液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冷凝器的另一端与第一排液管的另一端连通,通过第一冷凝器将第一进液管与第一排液管连通,使得第一冷凝器可以对第一换热组件和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组件内换热后的高温的气态的第一介质进行冷凝,第一介质在第一冷凝器内冷凝后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回流到第一换热组件和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组件内继续换热,以实现对服务器的循环散热,从而可以提升散热效率。

14、在本发明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第三换热组件还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与第一排液管并列设置,能够与第一排液管内的第一介质进行热交换。

15、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换热器与第一排液管并列设置,使得第一换热器位于第一排液管的一侧,第一换热器能够与第一排液管内的第一介质进行热交换。使得第一换热器可以降低第一排液管内的第一介质的温度,进而保证第一排液管内的第一介质完全冷却后进入到第二管路和第二换热组件中对服务器进行散热,保证对服务器散热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一换热器对第一排液管内的第一介质进行补冷的方式,可以避免机房外处于较高的温度时,第一排液管内的第一介质可以完全冷却。

16、在本发明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二冷凝器、压缩机、膨胀阀和第一蒸发器。压缩机的一端与第二冷凝器的一端连通;膨胀阀的一端与第二冷凝器的另一端连通;第一蒸发器靠近第一排液管设置,第一蒸发器的一端与膨胀阀的一端连通,第一蒸发器的另一端与压缩机的另一端连通;第二介质能够在压缩机、第二冷凝器、膨胀阀和第一蒸发器之间流动。

17、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三换热器包括第二冷凝器、压缩机、膨胀阀和第一蒸发器。压缩机的一端与第二冷凝器的一端连通;膨胀阀的一端与第二冷凝器的另一端连通;第一蒸发器的一端与膨胀阀的一端连通,第一蒸发器的另一端与压缩机的另一端连通,以实现压缩机、第二冷凝器、膨胀阀和第一蒸发器之间的连接,从而使得第二介质能够在压缩机、第二冷凝器、膨胀阀和第一蒸发器之间流动,低压的第二介质经压缩机被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后在第二冷凝器处被冷凝为高压液体,经膨胀阀节流为低压液体后在第一蒸发器中蒸发吸热,由于第一蒸发器靠近第一排液管设置,因此,第二介质在第一蒸发器中蒸发吸热的过程中,从而可以对第一排液管内的第一介质进行降温,从而可以对第一介质循环补冷,从而保证对服务器散热的稳定性。

18、在本发明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第三换热组件还包括第二进液管、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第二进液管的一端与第一进液管连通,第二进液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排液管连通;第一开关阀设置于第二进液管;第二开关阀设置于第一进液管,位于第一冷凝器的一端与第二进液管的一端之间。

19、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三换热组件还包括第二进液管、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第二进液管的一端与第一进液管连通,第二进液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排液管连通,以实现对第二进液管的安装,使得第一进液管内的第一介质可以通过第二进液管进入到第一排液管内。第一开关阀设置于第二进液管,使得第一开关阀可以控制第二进液管的通断。第二开关阀设置于第一进液管,位于第一冷凝器的一端与第二进液管的一端之间,使得第二开关阀可以控制第一进液管与第一冷凝器之间管路的通断。通过设置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进而可以对第一介质流入到第二进液管或第一冷凝器进行控制,从而可以对第一进液管流出的第一介质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散热。

20、在本发明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第三换热组件包括第一子换热组件和第二子换热组件。第一子换热组件的进口与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组件的出口连通,第一子换热组件的出口与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组件的进口连通。第二子换热组件的进口与第一换热组件的出口连通,第二子换热组件的出口与第一换热组件的进口连通;

21、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三换热组件包括第一子换热组件和第二子换热组件。第一子换热组件的进口与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组件的出口连通,第一子换热组件的出口与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组件的进口连通,以实现对第一子换热组件的安装,使得第一子换热组件可以对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组件内流出的气态的第一介质进行冷凝,并将冷凝后的液态的第一介质输送到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组件内进行换热。第二子换热组件的进口与第一换热组件的出口连通,第二子换热组件的出口与第一换热组件的进口连通,以实现对第二子换热组件的安装,使得第二子换热组件可以对第一换热组件流出的气态的第一介质进行冷凝,并将冷凝后的液态的第一介质输送到第一换热组件内进行换热。通过设置第一子换热组件和第二子换热组件,使得第一换热组件和第二换热组件分别接入独立的系统进行冷却,各自调节第一介质蒸发温度,适应各种工况。

22、在本发明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第二换热组件还包括第三开关阀、第四开关阀和第五开关阀。第三开关阀位于第一排液管的一端与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组件中的一个第二换热组件的进口之间;第四开关阀位于第一排液管的一端与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组件中的另一个第二换热组件的进口之间;第五开关阀位于第一排液管的一端与第一换热组件的进口之间。

23、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换热组件还包括第三开关阀、第四开关阀和第五开关阀。第三开关阀位于第一排液管的一端与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组件中的一个第二换热组件的进口之间,以实现对第三开关阀的安装,使得第三开关阀可以通过控制控制阀门的开度调节第一排液管进入到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组件中的一个第二换热组件内的第一介质的进液量。第四开关阀位于第一排液管的一端与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组件中的另一个第二换热组件的进口之间,以实现对第四开关阀的安装,使得第四开关阀可以通过控制控制阀门的开度调节第一排液管进入到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组件中的另一个第二换热组件内的第一介质的进液量。第五开关阀位于第一排液管的一端与第一换热组件的进口之间,以实现对第五开关阀的安装,使得第五开关阀可以通过控制控制阀门的开度调节第一排液管进入到第一换热组件内的第一介质的进液量。从而对服务器的散热效果进行调节。

24、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