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器件和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42250发布日期:2024-03-18 18:13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光器件和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发光,尤其涉及一种发光器件和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1、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可以用于照明以及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低耗电、响应速度快、发光效率高和工艺简单等优异特性。

2、目前,虽然通过使用磷光发光材料以及对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结构的优化,使得发光器件的内量子效率可以达到100%,但由于发光器件的功能层、基板和空气等之间的介电常数差异,导致部分光线难以发射到屏体外部,部分光线在金属电极表面形成的表面等离子态会导致发光器件的实际出射的外量子效率在25%,影响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且在提高注入器件的电流密度以提高发光亮度时,三线态激子密度也会增加,从而造成三线态激子淬灭几率增加,导致器件发光效率的滚降,影响了器件的寿命和可靠性。因此,如何提高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器件和发光装置,以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的同时,降低三线态激子淬灭的概率。

2、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光器件,包括:

3、第一电极;

4、第一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

5、第二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层远离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

6、第二发光层,位于所述第二电极远离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

7、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发光层一侧的第一表面和靠近所述第二发光层一侧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包括多个凹部;多个凹部以二维周期性排列,形成周期性结构,形成表面等离激元效应。可选的,所述第一发光层的材料包括电致发光材料;

8、所述第二发光层的材料包括光致发光材料和/或电致发光材料。

9、可选的,所述第二电极表面周期性结构的共振波长与所述第一发光层形成的光的波长匹配;所述第二电极表面周期性结构的共振波长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发光层形成的光的波长。

10、可选的,所述第二发光层靠近所述第二电极一侧的表面存在多个发光凸部,所述发光凸部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凹部中。

11、可选的,所述第一发光层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30nm。

12、可选的,所述第二电极的厚度范围为5nm~100nm。

13、可选的,所述第一发光层与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出光比与所述第二电极的厚度呈正相关。

14、可选的,所述发光器件还包括:

15、基板,位于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第一发光层的一侧,或者,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层远离所述第一发光层的一侧;

16、第一功能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发光层之间;

17、第二功能层,位于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发光层之间。

18、可选的,所述基板位于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第一发光层的一侧;

19、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基板一侧的表面包括多个凹槽,所述第一发光层、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二发光层依次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具有凹槽的表面上,所述第二电极的周期性结构具于所述凹槽形成。

20、可选的,所述周期性结构还包括位于相邻的凹部之间的电极凸部;所述凹部包括矩形凹部、梯形凹部或弧形凹部;所述电极凸部包括矩形电极凸部、梯形电极凸部或弧形电极凸部。

21、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光装置,包括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发光器件。

22、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器件和发光装置,其中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一发光层,位于第一电极的一侧;第二电极,位于第一发光层远离第一电极的一侧;第二发光层,位于第二电极远离第一电极的一侧;其中,第二电极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为靠近第一发光层的一侧表面,第二表面为靠近第二发光层的一侧表面;第二表面存在多个凹部;多个凹部以二维周期性排列,形成周期性结构;第一发光层中形成的至少部分的光子和/或激子在第一表面处振荡耦合形成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并经过第二表面的周期性结构对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振荡耦合,将光子和/或激子耦合至第二发光层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发光层中的激子和/或光子与第二电极表面的等离激元耦合,从而使能量可以从第一发光层传递到第二发光层,使第二发光层发光。将激子和/或光子耦合到第二电极的表面可以降低吸收和等离子体激元模态对能量的损耗,从而提高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无需通过增大主体发光器件的电流密度以提高器件的出光量,从而可以降低三线态激子淬灭几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二电极表面周期性结构的共振波长与第一发光层形成的光的波长匹配,第二电极表面周期性结构的共振波长小于或等于第二发光层形成的光的波长,还能够实现第一发光层与第二发光层的发光波长可以存在差异,从而实现发光波长的丰富性。

23、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层靠近所述第二电极一侧的表面存在多个发光凸部,所述发光凸部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凹部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位于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第一发光层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周期性结构还包括位于相邻的凹部之间的电极凸部;所述凹部包括矩形凹部、梯形凹部或弧形凹部;所述电极凸部包括矩形电极凸部、梯形电极凸部或弧形电极凸部。

10.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发光器件。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光器件和发光装置,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一发光层,位于第一电极的一侧;第二电极,位于第一发光层远离第一电极的一侧;第二发光层,位于第二电极远离第一电极的一侧;其中,第二电极包括靠近第一发光层一侧的第一表面和靠近第二发光层一侧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包括多个凹部;多个凹部以二维周期性排列,形成周期性结构;第一发光层中形成的至少部分的光子和/或激子在第一表面处与第二电极振荡耦合,在第一表面形成表面等离子体激元;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经过与周期性结构的振荡耦合,将光子和/或激子传递至第二发光层中。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提高了器件的发光效率的同时,降低了三线态激子淬灭的概率。

技术研发人员:郭立雪,朱映光,张国辉,胡永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固安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