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结构、电机控制器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25621发布日期:2024-03-05 15:28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结构、电机控制器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具体涉及一种冷却结构、电机控制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现有的电机控制器中一般包括功率模块和母线电容,其中功率模块的冷却通路一般设计在电机控制器的铸铝壳体上,而母线电容一般为塑料外壳的独立零件,其中一个面通过导热垫与电机控制器铸铝壳体相贴合,其冷却面积小,热阻大,冷却不均匀,严重影响电容寿命。

2、为降低电容温度保证其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往往采用增大电容容量体积,减小其发热的手段来降低电容温度。这样一来增加了电机控制器的体积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结构、电机控制器及车辆,以解决母线电容的冷却面积小、冷却不均匀的问题。

2、本发明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发明的实践而习得。

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结构,包括:

4、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围设形成容置腔;

5、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具有安装空间,所述内壳体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围设形成所述冷却通路;

6、母线电容,所述母线电容设于所述容置腔中;

7、第一功率模块和第二功率模块,所述第一功率模块和所述第二功率模块分设于所述外壳体的相对两侧;

8、所述冷却通路包括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设于所述第一功率模块与所述内壳体之间,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设于所述第二功率模块与所述内壳体之间。

9、所述的冷却结构,其中,所述外壳体上开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冷却通路还包括第一分流段和第二分流段,所述第一分流段和所述第二分流段均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分流段远离所述第一进水口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冷却通道,所述第二分流段远离所述第一进水口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冷却通道;

10、所述冷却通路还包括第一回流段和第二回流段,所述第一回流段和所述第二回流段均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回流段远离所述第一出水口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冷却通道,所述第二回流段远离所述第一出水口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冷却通道。

1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设于所述外壳体的同一侧,或设于所述外壳体的相对两侧。

12、所述的冷却结构,其中,所述冷却通路还包括连接水道,所述连接水道设于所述外壳体的一侧,所述连接水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冷却通道;

13、所述外壳体上还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中的一个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中的另一个连通。

14、所述第二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设于所述外壳体的同侧;

15、所述冷却结构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于所述冷却通路内,并位于所述第二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之间的设置。

16、所述的冷却结构,其中,所述冷却结构还包括:

17、导热板,所述导热板设置有两个,一所述导热板设于所述第一功率模块和所述外壳体之间,另一所述导热板设于所述第二功率模块和所述外壳体之间;所述外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功率模块和所述第二功率模块一一对应的开口,所述导热板封盖于所述开口。

18、所述的冷却结构,其中,所述冷却结构还包括:

19、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设于所述导热板朝向所述内壳体的一侧。

20、所述的冷却结构,其中,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呈阵列分布的柱形结构或台形结构,至少部分所述柱形结构或台形结构抵接于所述内壳体的外表面。

2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中,所述外壳体在对应所述导热板的位置处设有安装沟槽,所述安装沟槽中设有密封圈。

22、所述外壳体设置有连接凸起,所述冷却结构包括铜排,所述铜排设置于所述外壳体上,并连接所述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背离所述铜排的一侧用于连接所述母线电容。

23、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其中,包括固定件和第一方面所述的任意一种冷却结构,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冷却结构的外壳体,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冷却结构。

24、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其中,包括冷却管路和第一方面所述的任意一种冷却结构,其中所述冷却通路与所述车辆内的冷却管路连通。

25、本发明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的冷却结构,其集成了功率模块,通过设置内、外壳体并在内外壳体之间设置流过内壳体多个面的冷却通路,不仅能直接冷却母线电容的多个面,还同时对功率模块实现了冷却。相对于传统的母线电容通过导热垫间接单面冷却的方案,本发明具有更大的冷却面积、更均匀的冷却方式,有效延长了电容寿命。

27、本发明中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设于所述外壳体的同一侧,或设于所述外壳体的相对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设于所述外壳体的同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设置有连接凸起,所述冷却结构包括铜排,所述铜排设置于所述外壳体上,并连接所述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背离所述铜排的一侧用于连接所述母线电容。

10.一种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件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结构,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冷却结构的外壳体,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冷却结构。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管路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结构,所述冷却通路与所述车辆内的冷却管路连通。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却结构、电机控制器及车辆。冷却结构包括:内壳体、外壳体、母线电容、第一功率模块和第二功率模块,内壳体围设形成容置腔;外壳体具有安装空间,内壳体设于安装空间内,内壳体和外壳体围设形成冷却通路;母线电容设于容置腔中;第一功率模块和第二功率模块分设于外壳体的相对两侧;冷却通路包括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第一冷却通道设于第一功率模块与内壳体之间,第二冷却通道设于第二功率模块与内壳体之间。本发明通过在内外壳体之间设置流过内壳体多个面的冷却通路,能直接冷却母线电容的多个面,还对功率模块实现了冷却,增大了冷却面积,冷却更均匀,有效延长了电容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莫宇钊,卢健铭,李恩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