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散热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30801发布日期:2023-09-04 14:45阅读:34来源:国知局
立体散热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散热模块,尤指一种立体散热模块。


背景技术:

1、以往的散热模块包含均温板、热管与鳍片组。均温板与热管整合为同一腔体,并通过热管穿设于鳍片组上,以通过鳍片组将热能散去,从而加强整体的散热性能。

2、然而,由于均温板与热管已整合一体,若热管的伸展方向欠缺考量,将不易组装鳍片组,提高组装困难度,且降低鳍片组的组装便利性,甚至有机会于组装时让鳍片组或热管造成损毁。

3、如此,如何研发出一种解决方案以精进上述所努力的方向,实乃相关业者目前刻不容缓的一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立体散热模块,用以解决先前技术所述的问题。

2、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此种立体散热模块包含一均温板、一第一热管组、一第二热管组、一第一散热鳍片组、一第二散热鳍片组与至少一固定件。均温板具有一内腔室。第一热管组包含至少一第一l型热管。第一l型热管的一端具有一第一封闭端,其另一端插设于均温板上,使得第一l型热管的第一管内空间接通内腔室。第二热管组包含至少一第二l型热管。第二l型热管的一端具有一第二封闭端,其另一端插设于均温板上,使得第二l型热管的第二管内空间接通内腔室,第二封闭端与第一封闭端相互背对。第一散热鳍片组接触均温板,且受到第一l型热管所贯穿。第二散热鳍片组,受到该第二l型热管所贯穿。固定件固定第一散热鳍片组与第二散热鳍片组。

3、依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立体散热模块中,第一散热鳍片组包含多数个第一鳍片,这些第一鳍片彼此平行且间隔并列。第一l型热管包含一第一段、一第二段与一第一弯弧段,第一弯弧段连接第一段与第二段,第一段连接均温板的顶面,第二段穿过这些第一鳍片,第一封闭端位于第二段上,且自第一散热鳍片组相对第二散热鳍片组的一侧露出。

4、依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立体散热模块中,第二散热鳍片组包含多数个第二鳍片,这些第二鳍片彼此平行且间隔并列。第二l型热管包含一第三段、一第四段与一第二弯弧段。第二弯弧段连接第三段与第四段,第三段连接均温板的顶面,第四段穿过这些第二鳍片,第二封闭端位于第四段上,且自第二散热鳍片组相对第一散热鳍片组的一侧露出。第一l型热管的第二段与第二l型热管的第四段彼此朝相反方向背向延伸。

5、依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上述的立体散热模块更包含至少一导接块。导接块位于均温板的底面,用以接触一热源。第一l型热管的另一端与第二l型热管的另一端插设于均温板的顶面,且第一l型热管的另一端与第二l型热管的另一端之间具有一间隔区,间隔区至均温板的底面的正投影与导接块彼此分离,且导接块与第一散热鳍片组彼此重叠。

6、依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立体散热模块中,均温板更包含至少一第一接头与至少一第二接头,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分别位于均温板的顶面,且接通内腔室。第一l型热管的另一端更包含一第三接头,第三接头连接第一接头。第二l型热管的另一端更包含一第四接头,第四接头连接第二接头。

7、依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立体散热模块中,第三接头套接且围绕第一接头,使得第三接头的端面直接接触均温板的顶面,第一管内空间通过第一接头的通道接通内腔室。第四接头套接且围绕第二接头,使得第四接头的端面直接接触均温板的顶面,且第二管内空间通过第二接头的通道接通内腔室。

8、依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立体散热模块中,第一接头套接且围绕该第三接头,使得第三接头的端面位于均温板内,且第一管内空间接通内腔室。第二接头套接且围绕第四接头,使得第四接头的端面位于均温板内,且第二管内空间接通内腔室。

9、依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上述的立体散热模块更包含至少一第一焊接部及至少一第二焊接部。第一焊接部将第一l型热管与均温板结合为一体。第二焊接部连接第二l型热管与均温板,用以将第二l型热管与均温板结合为一体。

10、依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上述的立体散热模块更包含一工作流体。工作流体填注于第一管内空间、第二管内空间与内腔室内。第一l型热管在围绕第一管内空间的第一内壁具有一第一凹凸结构,第二l型热管在围绕第二管内空间的第二内壁具有一第二凹凸结构,第一凹凸结构与第二凹凸结构用以引导该工作流体的流动。

11、依据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在上述的立体散热模块中,均温板包含一毛细层,毛细层位于内腔室的内壁面。第一l型热管包含一第一毛细结构,第一毛细结构位于第一管内空间内,伸入内腔室内,且连接毛细层,用以引导工作流体的流动。第二l型热管包含一第二毛细结构。第二毛细结构位于第二管内空间内,伸入内腔室内,且连接毛细层,用以引导工作流体的流动。

12、如此,通过以上所述架构,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散热模块能够降低鳍片组与热管的组装困难度、提高组装便利性,从而降低组装时让鳍片组或热管造成损毁的机会。

13、以上所述仅是用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图式中详细介绍。



技术特征:

1.一种立体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包含多个第一鳍片,所述多个第一鳍片彼此平行且间隔并列;以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包含多个第二鳍片,所述多个第二鳍片彼此平行且间隔并列;以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均温板更包含至少一第一接头与至少一第二接头,该第一接头与该第二接头分别位于该均温板的一顶面且接通该内腔室;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接头套接且围绕该第一接头,使得该第三接头的端面直接接触该均温板的该顶面,该第一管内空间通过该第一接头的通道接通该内腔室;以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头套接且围绕该第三接头,使得该第三接头的端面位于该均温板内,且该第一管内空间接通该内腔室;以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体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均温板包含一毛细层,该毛细层位于该内腔室的内壁面;


技术总结
一种立体散热模块,包含一均温板、二热管组、二散热鳍片组与一固定件。其一热管组包含第一L型热管。第一L型热管的一端具有一第一封闭端,另一端插设于均温板上,使得第一L型热管的管内空间接通均温板的内腔室。另一热管组包含第二L型热管。第二L型热管的一端具有一第二封闭端,另一端插设于均温板上,使得第二L型热管的管内空间接通内腔室,第二封闭端与第一封闭端相互背对。其中一散热鳍片组接触均温板的顶面,且受到第一L型热管所贯穿。另一散热鳍片组受到第二L型热管所贯穿。固定件固定此二散热鳍片组。故,降低鳍片组与热管的组装难度、提高组装便利,降低组装时损毁鳍片组或热管的机会。

技术研发人员:张哲嘉,刘育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春鸿电子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2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