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凝露电控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95083发布日期:2023-09-09 16:00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凝露电控箱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控箱,具体为一种防凝露电控箱。


背景技术:

1、户外电控箱、环网柜、箱变等设备是将若干电子器件组装后封装在封闭或半封闭的箱体内,防止外部环境对箱体内的电子器件产生不利的影响。该类设备是放置在户外使用,当外部湿气较重且较潮湿时,箱体内部顶面常常会产生一定量的凝露,随着凝露的增加,凝露在重力作用下会从箱体顶部表面掉落在箱体内的电子器件表面从而发生设备故障,导致供电可靠性下降。现有的户外配电箱的箱体通常是将箱体顶部表面下方设置一层导流板,导流板前端设置向上的折边,导流板后端设置有向下弯折的后端折边,通过导流板将箱体顶部表面掉落的凝露导出箱体。然而上述箱体内的导流板水平设置,只有在后端才设置弯折的折边,导流板顶部容易产生凝露残留,当凝露残留过多时,容易从导流板前端的折边漫出,从而渗透到箱内的电子器件上,导致发生故障。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防凝露电控箱,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凝露电控箱,包括:电控箱、防凝露组件以及固定安装于电控箱顶面的液冷端盒,所述液冷端盒的底面连接有位于电控箱内部的制冷盘管,所述防凝露组件包括第一侧凝板、第二侧凝板、背凝板和顶导板,所述第一侧凝板和第二侧凝板分别固定于背凝板的两侧且呈相对布置,所述顶导板呈斜向固定于电控箱内腔的顶面且一端与背凝板的顶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侧凝板、第二侧凝板、背凝板和顶导板的表面均开设有若干冷凝导槽,所述第一侧凝板、第二侧凝板、背凝板的底端均设有集液沟,所述集液沟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挡条,所述制冷盘管固定黏贴于背凝板的一侧。

3、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电控箱的一侧设有与第一侧凝板、第二侧凝板、背凝板底端集液沟连通的排液孔,所述挡条呈斜向布置于集液沟的内侧且最低端对向排液孔。

4、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侧凝板、第二侧凝板、背凝板和顶导板的表面喷涂有亲水涂层,所述亲水涂层厚度为0.01-0.03mm。

5、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冷凝导槽呈竖直方向布置,若干所述冷凝导槽相邻间隔分布,所述冷凝导槽的底端延伸至集液沟的内侧,所述挡条的顶面设有导流斜面,所述挡条的表面设有若干过液栅孔。

6、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挡条的底面设有冷凝弧面,所述挡条、第一侧凝板、第二侧凝板、背凝板和顶导板均为金属材质构件。

7、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液冷端盒的内部加注有制冷液且与制冷盘管的端部相连通,所述液冷端盒的两侧嵌入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且半导体制冷片的另一侧设有位于液冷端盒两侧的散热翅片。

8、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制冷盘管为金属铜管结构,且制冷盘管呈回字形布置。

9、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0、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电控箱内部设置防凝露组件结构,由第一侧凝板、第二侧凝板、背凝板和顶导板构建电控箱的内壁结构,通过连接液冷端盒和制冷盘管使防凝露组件表面低温使水汽在防凝露组件表面快速冷凝并沿冷凝导槽下落收集和导出,实现电控箱内部电子器具的防护处理,避免水汽在电子器具表面。

11、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第一侧凝板、第二侧凝板、背凝板和顶导板底端这是集液沟结构进行冷凝液收集和导流,使冷凝液快速排出,并通过挡条的阻隔避免冷凝液二次蒸发进入电控箱内部,提高防护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防凝露电控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控箱(100)、防凝露组件(200)以及固定安装于电控箱(100)顶面的液冷端盒(300),所述液冷端盒(300)的底面连接有位于电控箱(100)内部的制冷盘管(400),所述防凝露组件(200)包括第一侧凝板(210)、第二侧凝板(220)、背凝板(230)和顶导板(240),所述第一侧凝板(210)和第二侧凝板(220)分别固定于背凝板(230)的两侧且呈相对布置,所述顶导板(240)呈斜向固定于电控箱(100)内腔的顶面且一端与背凝板(230)的顶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侧凝板(210)、第二侧凝板(220)、背凝板(230)和顶导板(240)的表面均开设有若干冷凝导槽(231),所述第一侧凝板(210)、第二侧凝板(220)、背凝板(230)的底端均设有集液沟(232),所述集液沟(23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挡条(250),所述制冷盘管(400)固定黏贴于背凝板(230)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凝露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箱(100)的一侧设有与第一侧凝板(210)、第二侧凝板(220)、背凝板(230)底端集液沟(232)连通的排液孔(110),所述挡条(250)呈斜向布置于集液沟(232)的内侧且最低端对向排液孔(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凝露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凝板(210)、第二侧凝板(220)、背凝板(230)和顶导板(240)的表面喷涂有亲水涂层,所述亲水涂层厚度为0.01-0.0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凝露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导槽(231)呈竖直方向布置,若干所述冷凝导槽(231)相邻间隔分布,所述冷凝导槽(231)的底端延伸至集液沟(232)的内侧,所述挡条(250)的顶面设有导流斜面(252),所述挡条(250)的表面设有若干过液栅孔(25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凝露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条(250)的底面设有冷凝弧面(251),所述挡条(250)、第一侧凝板(210)、第二侧凝板(220)、背凝板(230)和顶导板(240)均为金属材质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凝露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端盒(300)的内部加注有制冷液且与制冷盘管(400)的端部相连通,所述液冷端盒(300)的两侧嵌入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且半导体制冷片的另一侧设有位于液冷端盒(300)两侧的散热翅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凝露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盘管(400)为金属铜管结构,且制冷盘管(400)呈回字形布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凝露电控箱,电控箱、防凝露组件以及固定安装于电控箱顶面的液冷端盒,液冷端盒的底面连接有位于电控箱内部的制冷盘管,防凝露组件包括第一侧凝板、第二侧凝板、背凝板和顶导板,第一侧凝板和第二侧凝板分别固定于背凝板的两侧且呈相对布置,顶导板呈斜向固定于电控箱内腔的顶面且一端与背凝板的顶端相连接。本技术中,通过在电控箱内部设置防凝露组件结构,由第一侧凝板、第二侧凝板、背凝板和顶导板构建电控箱的内壁结构,通过连接液冷端盒和制冷盘管使防凝露组件表面低温使水汽在防凝露组件表面快速冷凝并沿冷凝导槽下落收集和导出,实现电控箱内部电子器具的防护处理,避免水汽在电子器具表面。

技术研发人员:杨一卿,万梦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西控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7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