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散热器、功率装置和电力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71957发布日期:2023-12-21 23:14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冷散热器、功率装置和电力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尤其涉及一种液冷散热器、功率装置和电力设备。


背景技术:

1、数据中心的供电设备、电动车辆的充电设备或电机控制器、光伏系统的逆变器或优化器等电力设备的功率装置通常使用液冷散热器散热。然而,由于电力设备长时间使用、受限于液冷散热器的加工精度、或液冷散热器的零件翘曲等原因,液冷散热器中散热齿顶部与上板之间可能会出现间隙。散热齿顶部与上板之间的间隙会导致冷却液分流,从而降低液冷散热器中冷却液的流速,导致散热性能降低,进而影响液冷散热器、功率装置以及电力设备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液冷散热器、功率装置和电力设备,通过扰流片填充散热齿顶部与液冷散热器壳体之间的间隙从而减少冷却液分流,进而提高液冷散热器、功率装置以及电力设备的性能。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冷散热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散热器包括相对排列的上板和底板、相对排列的两个侧板、扰流片和至少一列散热齿,至少一列散热齿包括沿两个侧板的排列方向依次间隔排列的多个散热齿,每个散热齿与底板固定连接,沿上板和底板的排列方向一个或多个散热齿的长度小于上板和底板的间距,扰流片用于填充至少一个散热齿与上板之间的间隙,扰流片包括至少一个弯折结构件,弯折结构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侧部、顶部和第二侧部。其中,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之间朝向底板的夹角小于180度,第一侧部与顶部之间朝向底板的夹角大于90度,第二侧部与顶部之间朝向底板的夹角大于90度。

3、本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散热器通过扰流片填充至少一个散热齿与上板之间的间隙,扰流片利用散热齿支撑弯折结构件的顶部与上板相接触,从而减小散热齿顶部和上板之间的间隙导致的冷却液分流,从而提高液冷散热器中冷却液的流速,进而提高液冷散热器的散热性能。另外,扰流片中弯折结构件的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形成夹角支撑顶部,从而便于液冷散热器的上板安装于弯折结构件的顶部上方,且可以降低扰流片所需要的加工精度。

4、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扰流片包括多个弯折结构件,多个弯折结构件沿两个侧板的排列方向依次相连接。其中,沿上板和底板的排列方向,每个弯折结构件的顶部排列于至少一个散热齿与上板之间。

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多个弯折结构件依次相连接,能够增加对分流冷却液的阻挡次数,进而增强对分流冷却液的阻挡效果,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液冷散热器的散热性能。

6、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多个弯折结构件中相邻的两个弯折结构件包括第一弯折结构件和第二弯折结构件。其中,第一弯折结构件包括第一底部,第一弯折结构件中的第一底部与第一弯折结构件中的第一侧部相连。第二弯折结构件包括第二底部,第二弯折结构件中的第二底部与第二弯折结构件中的第二侧部相连。沿两个侧板的排列方向,第一弯折结构件的第一底部与第二弯折结构件的第二底部相连接。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扰流片相邻的弯折结构件的相对的侧部上各自增加了与侧部相连的底部,且这两个相邻的弯折结构件通过各自的底部彼此连接。这样,使得扰流片填充散热齿与上板之间的间隙时,可以增大弯折结构件之间彼此连接的底部和散热齿的顶部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减小散热齿顶部和扰流片之间的间隙导致的冷却液分流,从而提高冷散热器中冷却液的流速,进而提高液冷散热器的散热性能。

8、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弯折结构件中的第一底部与第一侧部之间朝向上板的夹角大于90度,第二弯折结构件中的第二底部与第二侧部之间朝向上板的夹角大于90度。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弯折结构件的侧部和与之相连接的底部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这样,可以使得扰流片在填充散热齿与上板之间的间隙时,通过受到上板的压力从而可以发生形变增大侧部和与之相连接的底部之间的夹角而被压紧。进而,可以提高对分流冷却液的阻挡效果。

10、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沿两个侧板的排列方向,第一弯折结构件或第二弯折结构件中至少一个的顶部的长度大于至少一个散热齿的长度。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沿两个侧板的排列方向,扰流片弯折结构件顶部的长度大于至少一个散热齿的长度,这样,扰流片填充散热齿与上板之间的间隙、扰流片受到上板的挤压时,能够增大扰流片与上板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减小上板和扰流片之间的间隙导致的冷却液分流,从而提高液冷散热器中冷却液的流速,进而提高液冷散热器的散热性能。另外,通过增大弯折结构件顶部的长度,可以减少扰流片弯折结构件的数量,进而降低扰流片所需要的加工成本。

12、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沿两个侧板的排列方向,第一弯折结构件中第一底部的长度与第二弯折结构件中第二底部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一个散热齿的长度。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沿两个侧板的排列方向,相邻的两个弯折结构件相连的底部长度小于或等于一个散热齿的长度,这样,扰流片填充散热齿与上板之间的间隙、扰流片受到上板的挤压时,能够减小扰流片与散热齿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扰流片与散热齿的接触压强,使得扰流片与散热齿接触更加紧密,从而进一步增强对分流冷却液的阻挡效果。

14、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沿两个侧板的排列方向,第一弯折结构件中第一底部的长度与第二弯折结构件中第二底部的长度之和大于相邻两个散热齿的间距。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沿两个侧板的排列方向,相邻的两个弯折结构件相连的底部长度大于相邻两个散热齿的间距,这样,扰流片相邻的两个弯折结构件相连的底部可以覆盖相邻两个散热齿之间的间隙,使得扰流片相邻的两个弯折结构件相连的底部、相邻两个散热齿以及底板之间可以形成供冷却液流通的流道。进而,有助于进一步减少冷却液的分流。

16、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沿上板和底板的排列方向,第一弯折结构件中第一底部和第二弯折结构件中第二底部排列于至少一个散热齿与上板之间。

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液冷散热器通过扰流片填充至少一个散热齿与上板之间的间隙,扰流片进一步利用上板支撑弯折结构件的底部与散热齿相接触,从而减小散热齿顶部和上板之间的间隙导致的冷却液分流,从而提高液冷散热器中冷却液的流速,进而提高液冷散热器的散热性能。

18、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沿两个侧板的排列方向,第一弯折结构件或第二弯折结构件中至少一个的顶部的长度小于至少一个散热齿的长度,第一弯折结构件中第一底部的长度与第二弯折结构件中第二底部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相邻两个散热齿的间距。

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沿两个侧板的排列方向,相邻的两个弯折结构件相连接的底部的长度之和小于相邻两个散热齿的间距,这样,使得相邻的两个弯折结构件相连接的底部可以嵌入相邻两个散热齿之间的间隙,从而能够压缩相邻两个散热齿以及底板之间供冷却液流通的流道的空间,使得散热齿之间流过的冷却液更多地流经散热齿底部,进而使得更多冷却液用于散热齿底部散热,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整体散热性能。

20、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沿两个侧板的排列方向,第一弯折结构件中第一底部、第二弯折结构件中第二底部排列于相邻两个散热齿的之间。

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相邻的两个弯折结构件相连接的底部排列于相邻两个散热齿的之间,这样,散热齿可以嵌于扰流片中弯折结构件的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形成夹角之间,使得扰流片的弯折结构件可以和散热齿互相嵌合,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对分流冷却液的阻挡效果。

22、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多个弯折结构件中相邻的两个弯折结构件包括第三弯折结构件和第四弯折结构件。其中,沿两个侧板的排列方向第三弯折结构件的第一侧部与第四弯折结构件的第二侧部相连接。第三弯折结构件中第一侧部与第四弯折结构件中第二侧部之间朝向上板的夹角小于90度。

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相邻的两个弯折结构件相连接的侧部之间朝向上板的夹角小于90度,这样,能够降低扰流片的结构复杂度,降低生产成本。

24、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沿两个侧板的排列方向,第三弯折结构件或第四弯折结构件中至少一个的顶部的长度大于相邻两个散热齿的间隙,第三弯折结构件中的顶部与第四弯折结构件中的顶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两个散热齿的间隙。

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沿两个侧板的排列方向,弯折结构件的顶部的长度大于相邻两个散热齿的间隙,这样,扰流片中第三弯折结构件的第一侧部与第四弯折结构件的第二侧部可以形成夹角支撑在相邻的两个散热齿上,从而减小散热齿顶部和上板之间的间隙导致的冷却液分流,从而提高液冷散热器中冷却液的流速,进而提高液冷散热器的散热性能。另外,沿两个侧板的排列方向,弯折结构件的顶部的长度大于相邻两个散热齿的间隙,能够增大扰流片与上板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减小上板和扰流片之间的间隙导致的冷却液分流。

26、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液冷散热器包括多列散热齿,沿两个侧板的排列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多列散热齿依次间隔排列。其中,沿上板和底板的排列方向,扰流片的投影形状覆盖多列散热齿的投影形状。

2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沿上板和底板的排列方向,扰流片的投影形状覆盖所有散热齿,这样,可以使得所有散热齿顶部和上板之间的间隙都有扰流片填充,进而,有助于提高对分流冷却液的阻挡效果。

28、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功率装置,该功率装置包括功率模块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液冷散热器。其中,沿液冷散热器的上板和底板的排列方向,功率模块与液冷散热器层叠排列。

29、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设备,该电力设备包括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和上述第二方面中的功率装置,输入模块用于接收外部电源,功率模块用于转换外部电源并通过输出模块为负载供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