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率器件的电源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33195发布日期:2024-04-08 11:26阅读:6来源:国知局
多功率器件的电源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功率转换电路板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功率器件的电源板。


背景技术:

1、电源板是主要将外部电源进行转换后提供电源器件。影响电源板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温升。当温度升高后电源板上功率器件会受到影响,导致转换效率降低以及进一步温升,形成恶性循环。

2、其中一种电源板需要同时采用boost升压模块和inv逆变模块,该两模块发热量比较大,需要设置散热器进行散热。

3、目前市场上这种电源板主要的结构为:在基板一侧分别设置升压模块和逆变模块,在基板的另一侧对应升压模块和逆变模块的位置分别设置散热器a和散热器b,其中散热器a和散热器b结构和形状、以及散热鳍的分布密度均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具有更大散热量的逆变模块相对于升压模块的温度将会更高,相同密度的散热鳍会导致散热效果的降低,如果通过持续增加所述散热鳍的密度则会增加电路板的重量以及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个功率器件的电源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相同的散热结构以及散热鳍密度从而导致散热效果降低或者成本和重量增加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率器件的电源板。多功率器件的电源板,所述电源板包括升压模块、逆变模块和线路板,所述升压模块和逆变模块设置在所述线路板一侧,所述线路板另一侧设置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一散热部用于对升压模块散热,所述第二散热部用于对逆变模块散热,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还包括散热基板,所述散热基板设置于所述线路板上,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与所述散热基板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散热部的散热鳍密度大于所述第二散热部的散热鳍密度

3、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源板其中的用于对升压模块的第一散热部用较大间距的散热鳍,可以减少鳍片数量,降低重量和成本,还可以减小系统阻抗,同等条件下可增加通风量,更有利于整体散热;另外,也有利于第一散热部减少积灰。另外,用于对逆变模块散热的第二散热部用较小间距的散热鳍,可以强化逆变模块的散热。

4、本实用新型的升压模块和逆变模块散热的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共用同一个散热基板,整个散热器做成一个整体,方便维护。



技术特征:

1.多功率器件的电源板,所述电源板包括升压模块、逆变模块和线路板,所述升压模块和逆变模块设置在所述线路板一侧,所述线路板另一侧设置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一散热部用于对升压模块散热,所述第二散热部用于对逆变模块散热,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还包括散热基板,所述散热基板设置于所述线路板上,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第二散热部与所述散热基板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散热部的散热鳍密度大于所述第二散热部的散热鳍密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率器件的电源板,其特征在于,升压模块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升压元件,多个升压元件设置在所述线路板靠近边缘的第一区域;逆变模块包括多个集成逆变器件,多个集成逆变器件设置在所述线路板靠近边缘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分别位于所述线路板相对的两侧边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率器件的电源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集成逆变器件包括至少两个逆变元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率器件的电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的散热鳍间隔距离为3-5mm,所述第二散热部的散热鳍的间隔距离为2-3mm。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率器件的电源板,电源板包括升压模块、逆变模块和线路板,升压模块和逆变模块设置在线路板一侧,线路板另一侧设置散热器,散热器包括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第一散热部用于对升压模块散热,第二散热部用于对逆变模块散热。散热器还包括散热基板,散热基板设置于所述线路板上,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与散热基板一体成型,第一散热部的散热鳍密度大于第二散热部的散热鳍密度。本技术用于对升压模块的第一散热部用较大间距的散热鳍,可以减少鳍片数量,降低重量和成本,还可以减小系统阻抗,同等条件下可增加通风量,更有利于整体散热。

技术研发人员:彭志权,严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盛能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9
技术公布日:2024/4/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