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塔冷泵送相变冷却系统组合式末端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10866发布日期:2024-03-13 20:59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塔冷泵送相变冷却系统组合式末端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相变冷却,具体涉及一种塔冷泵送相变冷却系统组合式末端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1、已有的数据中心冷却系统一般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末端两部分,室内机带走机房内的热量,并通过连接管道将热量输送至室外机,由室外机排放至室外环境中,室内机一般分为房间级、列间级和机柜级,可针对不同的设备排布、设备发热情况选择,已知的冷却系统中,同一台室外机对应的室内机均为同种形式,送风温度一般保持一致,不同种类的末端需要搭配不同的室外机,且不断的搭配在适配使用过程中管路的搭建也尤为耗时耗力,并且不能灵活适用于不同位置的机柜,当机柜出现加装维修时,散热需求发生变化,但是管路固定通用性效果差,不便于根据设备散热需求差异化进行针对设置,不方便通过一台室外机的散热量针对不同室内散热需求灵活选择适应的末端散热装置的形式,现有末端散热装置不能便于进行安装端的调整,安装适配性较差,精准制冷效果较差,不能很好的控制系统能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塔冷泵送相变冷却系统组合式末端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塔冷泵送相变冷却系统组合式末端散热装置,包括两组进风口两个第一伸缩软管两个纵导电滑轨和两个横导电滑轨,所述第一伸缩软管通过三通接头连通在进风口的两侧,所述纵导电滑轨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活动悬吊件,所述活动悬吊件用于调整纵导电滑轨和横导电滑轨的安装高度,两个所述纵导电滑轨和两个所述横导电滑轨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横导电滑轨进行纵向位置调节,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调节接管头在横导电滑轨上的横向位置;

3、所述横导电滑轨的底部滑动安装有两组导风固定箱,所述导风固定箱一侧连通有接管头,所述导风固定箱内部转动安装有导风旋转管;

4、所述导风固定箱顶部设置有单驱双动机构,所述单驱双动机构用于采用一个驱动源分开独立带动导风旋转管进行角度调节和高度调节;

5、所述导风旋转管顶部固定安装有旋转角度从动组件,所述旋转角度从动组件用于驱动导风旋转管扭转散热角度;

6、所述导风旋转管顶部固定安装有从动散热高度调节机构,所述从动散热高度调节机构用于从动跟随单驱双动机构的驱动进行对导风旋转管的高度调节。

7、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活动悬吊件包括悬挂板、电动推杆、第一轴架和第二轴架,所述悬挂板安装于室内屋顶,所述电动推杆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悬挂板的底部,所述第一轴架固定安装在电动推杆的输出端,所述电动推杆底部通过轴销转动安装有第二轴架,所述第二轴架的底部通过轴销与固定板的顶部转动安装。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悬挂板能够通过膨胀螺丝安装在室内屋顶,随后通过电动推杆的安装可以根据屋顶安装的物品进行规避,启动电动推杆带动第一轴架和第二轴架向下移动,通过第二轴架带动固定板与纵导电滑轨向下移动,可以在纵向移动过程中不会使横导电滑轨碰撞到屋顶结构,保证驱动的稳定性,以及提高设备在多种室内环境中的安装适配性,通过安装后启动电动推杆可灵活调整横导电滑轨和纵导电滑轨的安装高度。

9、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步进电机、第一双向丝杆和纵向驱动块,所述第一步进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纵导电滑轨的一端,所述第一双向丝杆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在第一步进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纵向驱动块螺纹连接在第一双向丝杆的表面,所述纵向驱动块与纵导电滑轨的内壁滑动安装,且顶部与纵导电滑轨内壁电性连接,所述纵向驱动块的底部与横导电滑轨的顶部固定安装。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第一步进电机启动后能够带动第一双向丝杆旋转,通过旋转的第一双向丝杆带动被纵导电滑轨限位后的纵向驱动块进行纵向移动调整,进而带动横导电滑轨进行纵向移动,调节横导电滑轨底部的接管头纵向位置,提高调节维度,便于在多重位置进行精准散热。

11、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进风口底部固定安装有管路收紧机构,所述管路收紧机构包括拉紧环、安装架和弹性绳,所述安装架固定安装在进风口底部的两侧,所述拉紧环固定安装在第一伸缩软管表面远离进风口的一端,所述弹性绳一端与安装架固定,另一端与拉紧环固定;

12、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步进电机、第二双向丝杆和横向驱动块,所述第二步进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横导电滑轨的一端,所述第二双向丝杆通过联轴器与第二步进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所述横向驱动块螺纹连接在第二双向丝杆的表面,所述横向驱动块与横导电滑轨的内壁滑动安装,所述横向驱动块的顶部与横导电滑轨的内壁电性连接,所述横向驱动块的底部与接管头的顶部焊接固定。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第二步进电机启动后能够带动第二双向丝杆旋转,且在第二双向丝杆旋转时带动被横导电滑轨限位的横向驱动块进行横向位置调节,使散热位置能够被精准调节。

14、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风旋转管底部连通有密封橡胶环,所述导风旋转管表面顶部四周开设有通风槽,所述密封橡胶环外侧与导风固定箱内壁密封安装,所述导风旋转管底部通过密封橡胶环连通有第二伸缩软管,所述第二伸缩软管的底部连通有吹风头;

15、所述单驱双动机构包括固定架、伺服电机、驱动变更组件、锥齿块和高度调节齿轮,所述固定架固定安装在导风固定箱顶部靠近接管头的一侧,所述伺服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固定架的顶部,所述驱动变更组件设置在伺服电机输出的表面,所述驱动变更组件用于变更驱动位置分别调节吹风头的扭转角度和高度,所述高度调节齿轮滑动套设在伺服电机的输出,且滑动处开设有楔形槽与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配合使用,所述锥齿块固定安装在高度调节齿轮的底部。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固定架能够对伺服电机进行固定,同时提供伺服电机输出端的对驱动变更组件的驱动范围,并且通过楔形槽能够使伺服电机输出端旋转的同时带动高度调节齿轮与锥齿块旋转,同时高度调节齿轮和锥齿块可以在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表面上下滑动。

17、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驱动变更组件包括上固定环、电磁块、弹簧、磁吸块和下固定环,所述上固定环固定安装在伺服电机输出端表面的顶部,所述电磁块固定安装在上固定环的底部,所述弹簧套设在伺服电机输出端的表面,所述下固定环滑动套设在伺服电机输出端表面的底部,所述下固定环的底部与高度调节齿轮的顶部固定安装,所述磁吸块滑动套设在伺服电机输出端的表面,且底部与下固定环顶部固定安装,所述磁吸块与通电后的所述电磁块磁吸配合。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上固定环能够对电磁块进行固定,且自身与伺服电机输出端固定后可以通过导电的电磁块产生磁力与磁吸块磁吸配合,将磁吸块向上提拉,实现带动高度调节齿轮与升降驱动齿轮啮合驱动的效果,对升降驱动齿轮驱动后实现控制吹风头的高度调节,电磁块可通过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套设导电滑环进行旋转供电,且在需要控制导风旋转管散热扭转方向进行控制时,使电磁块断电,弹簧弹力复位将下固定环向下弹动,此时带动高度调节齿轮与底部锥齿块同步向下移动与锥齿啮合槽啮合,实现对锥齿啮合槽的角度旋转控制,锥齿啮合槽旋转后能够带动导风旋转管跟随扭转角度,达到精准控制散热位置的效果。

19、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旋转角度从动组件包括角度驱动连接块和锥齿啮合槽,所述角度驱动连接块固定安装在导风旋转管的顶部,所述锥齿啮合槽开设在角度驱动连接块的顶部且与所述锥齿块啮合。

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角度驱动连接块能够使导风旋转管顶部具有被锥齿块驱动的结构,通过锥齿啮合槽与锥齿块的啮合,使锥齿啮合槽与锥齿块啮合后可被锥齿块驱动带动角度驱动连接块扭转,再通过角度驱动连接块的扭转带动底部的导风旋转管扭转从而实现导风旋转管的散热角度的自动调整。

21、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从动散热高度调节机构包括扭转环、扭转板、稳固架、保持架、驱动轴二和从动收放卷组件,所述扭转环固定安装在导风旋转管的顶部,所述扭转板焊接在扭转环远离接管头的一侧,所述稳固架焊接在扭转板的底部,所述保持架焊接在扭转板底部中心处,所述从动收放卷组件设置在扭转板的顶部,所述从动收放卷组件用于收放控制吹风头的散热高度。

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扭转环与导风旋转管顶部固定后能够使扭转板跟随角度发生变化的导风旋转管扭转,从而通过扭转板底部的稳固架与保持架对驱动轴二和从动收放卷组件进行限位,进而迫使从动收放卷组件带动底部被第二伸缩软管连接的第二伸缩软管跟随扭转至需要的散热角度,同时进行对应的散热高度调整。

23、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从动收放卷组件包括升降驱动齿轮、驱动轴一、从动齿轮一、从动齿轮二、蜗杆、驱动轴二、蜗轮、链条和连接环,所述驱动轴一转动安装在扭转板顶部一侧,所述固定安装在驱动轴一表面的顶部,所述从动齿轮一键连接在驱动轴一表面底部且位于扭转板顶部,所述蜗杆转动安装在扭转板的内部,且底部与稳固架转动配合,所述从动齿轮二固定安装在蜗杆表面的顶部,所述转动安装在保持架的底部,所述蜗轮固定安装在驱动轴二表面靠近蜗杆的一侧,且与所述蜗杆啮合,所述连接环固定套接固定在吹风头表面的顶部,所述链条一端焊接在驱动轴二的表面,所述链条另一端与连接环的顶部焊接固定,导风旋转管旋转可带动扭转环跟随扭转,此时能够通过链条的硬度强行扭转吹风头,由于吹风头顶部的第二伸缩软管是较为柔软的因此,采用较为硬的链条可驱动吹风头跟随顶部的导风旋转管扭转至对应的散热角度。

2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通过底部驱动轴一固定的驱动轴一能够将与高度调节齿轮啮合的旋转力传递至从动齿轮一处,再通过从动齿轮一带动与之啮合的从动齿轮二旋转,同时从动齿轮二旋转后带动与之固定的蜗杆旋转,蜗杆旋转后带动与之啮合的蜗轮旋转,且通过蜗杆与蜗轮的配合结构实现自锁效果,高度调节后不会松动,且在蜗轮旋转时带动驱动轴二旋转,驱动轴二旋转带动与之固定的链条进行收卷或放卷实现高度调节,且由于保持架的限位使链条收放卷时不会向两侧晃动错位,保持收放卷时不会跑偏,避免链条出现故障卡死,且在链条收放卷后可通过与连接环的固定带动连接环升降,连接环升降使吹风头跟随上下移动调节散热高度,并且由于链条的硬度,可以在扭转板跟随扭转环旋转时带动吹风头跟随扭转对应的散热角度,保持导风旋转管与吹风头的扭转角度上下同步,避免采用柔软的卷绳无法控制吹风头的散热角度。

25、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保持架底部两侧均通过轴销转动安装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靠近链条的一侧与链条转动配合,所述导向轮采用硅胶材质。

2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导向轮能够对链条进行收放卷的导向,刚好使导向轮抵在链条的两侧,具有扶持的效果,同时避免链条收放卷时出现晃荡,保持链条收放卷时的稳定。

2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28、本发明提供一种塔冷泵送相变冷却系统组合式末端散热装置,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能够带动横导电滑轨和接管头进行平面多点移动,同时单驱双动机构配合旋转角度从动组件和从动散热高度调节结构对吹风头进行多方位立体位置控制,本系统使用同一台室外散热末端连接多台不同种类的室内末端散热装置,这些房间级、列间级、机柜级冷却末端散热装置可针对发热设备的排布形式灵活组合,实现更精确的制冷,解决的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同一台室外机对应的室内机均为同种形式,送风温度一般保持一致,不同种类的末端需要搭配不同的室外机,且不断的搭配在适配使用过程中管路的搭建也尤为耗时耗力,并且不能灵活适用于不同位置的机柜,当机柜出现加装维修时,散热需求发生变化,但是管路固定通用性效果差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