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射极耦合式放大的电网节能恒定电流驱动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456515阅读:来源:国知局
与三极管VT9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7,N极与极性电容C18的正极相连接、P极顺次经电阻R38、极性电容C19后与场效应管Q3的栅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8,一端与场效应管Q3的栅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40,P极与三极管VTll的基极相连接、N极与电阻R45后与三极管VT8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9,正极与放大器P3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47后与二极管D18的N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23,一端与三极管VT9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8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37,一端与放大器P3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ll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42,正极与三极管VT8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放大器P3的输出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20,P极与场效应管Q3的漏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41后与三极管VTlO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0,P极与三极管VTlO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极性电容C23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1,P极经可调电阻R44后与放大器P3的正极相连接、N极与单片机相连接的二极管D22,以及正极经电阻R43后与放大器P3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46、极性电容C22后与二极管D22的P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21组成;所述三极管VTll的集电极与场效应管Q3的源极相连接、其发射极则与三极管VTlO的基极相连接;所述放大器P4的正极与二极管D17的P极相连接、其输出端与采样保护电路;所述放大器P3的输出端与极性电容C23的负极相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21的负极还接地; 所述升压式恒定电流驱动电路由放大器P2,三极管VT5,三极管VT6,三极管VT7,驱动芯片U2,P极顺次经极性电容C10、电阻R23后与驱动芯片U2的PffM管脚相连接、N极经电阻R18后与单相高频变频器相连接的二极管D9,P极经电阻R21后与二极管D9的P极相连接、N极经可调电阻R22后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N极经极性电容Cll后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P极顺次经电阻R19、电阻R20后与二极管DlO的P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lI,正极与驱动芯片U2的REG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1,N极经电阻R24后与驱动芯片U2的FSET管脚相连接、P极经极性电容C12后与驱动芯片U2的PffM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12,正极经电阻R25后与驱动芯片U2的OUT管脚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6后与驱动芯片U2的BST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4,P极经电阻R27后与放大器P2的正极相连接、N极经电感L后与三极管VT5的就相连接的二极管D13,正极与放大器P2的正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8后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5,N极经电阻R30后与放大器P2的负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31后与极性电容C13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4,正极与三极管VT7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32后与单片机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6,以及P极经电阻R29后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N极与极性电容C16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5组成;所述驱动芯片U2的VDD管脚与二极管D12的N极相连接、其FB管脚则与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其GND管脚接地;所述极性电容C14的正极与二极管D13的N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7的基极与极性电容C16的负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6和三极管VT5的集电极分别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射极耦合式放大的电网节能恒定电流驱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通滤波低失真振荡电路由二极管整流器U,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输出端相连接的三端稳压电路,与三端稳压电路相连接的逻辑开关电路,以及串接在三端稳压电路与逻辑开关电路之间的带通滤波振荡电路组成;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的输入端与升压型功率因素校正电路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射极耦合式放大的电网节能恒定电流驱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通滤波振荡电路由振荡芯片U1,场效应管Q1,三极管VT4,正极经电阻R5后与三端稳压电路相连接、负极经极性电容C4后与场效应管Ql的漏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3,P极经极性电容C5后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极性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正极顺次经二极管D5、电阻Rll后与场效应管Ql的源极相连接、负极与振荡芯片Ul的VCC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6,P极顺次经电阻R7、电阻R6后与极性电容C6的正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8后与逻辑开关电路相连接的二极管D2,以及P极经电阻R9后与振荡芯片Ul的CT管脚相连接、N极经电阻RlO后与振荡芯片Ul的VFF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4组成;所述振荡芯片Ul的FB管脚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其CT管脚则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其GND管脚接地;所述场效应管Ql的栅极与三端稳压电路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射极耦合式放大的电网节能恒定电流驱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端稳压电路由变压器T,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P极经电阻R4后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连接的二极管D1,负极经电阻R3后与二极管Dl的N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2后与三极管VTl的集电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l,以及正极经电阻Rl后与极性电容Cl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l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2组成;所述三极管VT2的基极与三极管VTl的发射极相连接、其发射极则分别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和变压器T原边的非同名端相连接、其集电极接地;所述变压器T原边的同名端与极性电容Cl的正极相连接、其副边的同名端经电阻R5后与极性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其副边的非同名端则与场效应管Ql的栅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的负极输出端与极性电容Cl的正极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射极耦合式放大的电网节能恒定电流驱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开关电路由放大器P,场效应管Q2,非门IC1,与非门IC2,P极经电阻R12后与放大器P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6,正极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非门ICl的正向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7,P极经电阻R13后与与非门IC2的正极相连接、N极顺次经电阻R14、极性电容C8后与非门ICl的反向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7,P极顺次经电阻R15、电阻R17后与场效应管Q2的漏极相连接、N极与二极管D7的N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8,以及正极经可调电阻R16后与与非门IC2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7的N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9组成;所述与非门IC2的负极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其正极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与极性电容C9的正极相连接;所述放大器P的负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7的负极经电阻R8后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17与电阻R15的连接点和二极管D8的N极分别与采样保护电路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射极耦合式放大的电网节能恒定电流驱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芯片Ul为SN3350集成芯片;所述驱动芯片U2为A718EGT集成芯片。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射极耦合式放大的电网节能恒定电流驱动控制系统,由EMI单相滤波器,可控硅整流器,升压型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单相高频变频器,与单相高频变频器相连接的采样保护电路,单片机,带通滤波低失真振荡电路;以及升压式恒定电流驱动电路组成;其特征在于,在采样保护电路与单片机之间还串接有射极耦合式放大电路;本发明采用了升压式恒定电流驱动电路,该电路具有欠电锁定保护、过电压保护、超温保护等功能,并且该电路的驱动稳定性极高,能有效的提高本控制系统的准确性;同时,采用了射极耦合式放大电路,该电路具有稳定静态工作点、稳定输出电流和增大该电路的输入电阻,有效的提高了本系统的节能效果。
【IPC分类】H05B37/02
【公开号】CN105208729
【申请号】CN201510614070
【发明人】钟黎
【申请人】成都申川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3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