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28832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热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0001]【技术领域】
一种热管结构,尤指一种具有厚度极薄的热管结构。
[0002]【【背景技术】】
现行电子行动装置朝向即为轻薄为走向,新式电子行动装置不仅轻薄其运算效能亦随之提升,但随运算效能之提升以及整体厚度缩减其内部容置电子元件之空间亦随之受限,当运算效能提高时,相对的电子元件运算时所产生之热量亦随之增加,故需要散热元件加以辅助各电子元件之散热工作,又因该电子行动装置因为薄化的条件下,其内部空间已极为狭窄难以设置风扇等散热元件,故仅能设置铜薄片或铝薄片作为增大散热面积使用,但对于散热效能之提升仍然不足。
[0003]已知技术中将热管或均温板制成薄型化时因整体采取薄型化,致使薄型热管因薄型化后填粉烧结困难,难以实现极薄型化之结构,或填粉烧结后压制成扁平状结构时,热管内部烧结粉末或其他毛细结构(网格体或纤维体)受到挤压破坏而失能。
[0004]另外,已知均温板为更微薄型化,省略内部之支撑结构令均温板抽气封口后,内部腔室容易变形,故习知薄型化热管及均温板内部之蒸汽通道容易被压缩变小或甚至没有蒸汽通道,影响内部整体汽液循环之效率,故如何改良薄型化后之均温板及热管内部之汽液循环结构即为当下必须改善之目标。
[0005]【
【发明内容】

为有效解决上述之问题,本发明之主要目的,提供一种具有可挠性且厚度极薄之热管结构。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管结构,包含:一本体,具有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及一毛细结构及一工作流体,所述第一、二板体相互叠合并夹持该毛细结构,所述毛细结构开设至少一沟槽,所述第一、二板体其中任一向该毛细结构凸伸至少一凸部,并该凸部与该毛细结构贴合并相邻该沟槽。
[0007]所述毛细结构为网格体或纤维体或粉末烧结体或线状编织体或烧结粉末体其中任一。
[0008]所述沟槽相邻两侧皆具有该凸部。
[0009]所述凸部选择为凸条或连续凸点或非连续凸点其中任一。
[0010]所述第一、二板体厚度为0.01~0.15mm,所述毛细结构厚度为0.01?0.2mm。
[0011]更具有一蒸发区及一冷凝区,所述蒸发区与该冷凝区分设于该本体之两端,并所述沟槽两端连接该蒸发区及该冷凝区。
[0012]更具有一蒸发区及一冷凝区,所述蒸发区设于该本体靠近中央处,所述冷凝区设于该蒸发区两端,并所述沟槽两端连接该蒸发区及该冷凝区。
[0013]所述凸部对应凸伸于该毛细结构中央处,所述沟槽设置于该左及右两侧。
[0014]透过本发明之热管结构可令热管进行薄型化结构设计时,仍可保留内部汽液循环之空间维持汽液循环工作之顺畅且确保争气通道畅通,并透过该凸部之设置,进而令该本体内部工作流体之产生汽液循环时可进一步于本体之径向或轴向同时产生汽液分离减少压力阻抗之发生,并因热管整体实现薄型化,不仅可使用于狭窄之空间外更可施以外力自由弯曲。
[0015]【【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之热管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之热管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组合图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之热管结构之第二实施例之组合图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之热管结构之第三实施例之组合图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之热管结构之第四实施例之组合图剖视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对应的构件名称为:
本体I 第一板体Ia 第二板体Ib 毛细结构11 沟槽111 凸部12 蒸发区13 冷凝区14 工作流体2 汽态工作流体21 液态工作流体22 轴向X 径向Y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之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之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0016]如图1、图2所示,为本发明之热管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及组合图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热管结构,包含:一本体I;
所述本体I具有一第一板体Ia —第二板体Ib及一毛细结构11及一工作流体2,所述第一、二板体la、Ib相互叠合,并夹持该毛细结构11于该第一、二板体la、Ib之间,该毛细结构11上设有至少一沿该本体I之轴向X延伸之沟槽111,该沟槽111并向该本体I之径向Y贯穿该毛细结构11上、下两侧。
[0017]所述第一、二板体la、lb其中任一向该毛细结构11之方向凸伸一凸部12,所述凸部12相邻该沟槽111并与该毛细结构11连接(接触)。
[0018]所述本体I更具有一蒸发区13及一冷凝区14,所述蒸发区13与该冷凝区14分别设置于该本体I之两端,并所述沟槽111两端连接该蒸发区13及该冷凝区14。
[0019]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之热管结构之第二实施例之组合图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技术特徵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之差异在于凸部12为复数凸体121间隔排列所组成,并该等凸体121之间具有至少一通道122,该等复数凸体121令该汽态工作流体21于该沟槽111中沿该本体I之轴向X进行扩散循环,所述液态工作流体22于该毛细结构11受该毛细力作用沿该本体I之轴向X相反该汽态工作流体21之方向以及沿该凸体121间之通道122间向该本体I之径向循环。
[0020]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之热管结构之第三实施例之组合图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技术特徵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之差异在于本实施例中之本体I更具有一蒸发区13及一冷凝区14,所述蒸发区13设于该本体I靠近中央处(中段处),所述冷凝区14设于该蒸发区13两端,并所述沟槽111两端连接该蒸发区13及该冷凝区14,该凸部12亦沿该沟槽111之轴向一侧或两侧设置。
[0021]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之热管结构之第四实施例之组合图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技术特徵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之差异在于所述凸部12对应凸伸于该毛细结构11中央处,所述沟槽111设置于该凸部12左及右两侧,所述蒸发区13及冷凝区14分设于该毛细结构11之两端。
[0022]前述第一?四实施例中之所述毛细结构11为网格体或纤维体或线状编织体或烧结粉末体其中任一;所述第一、二板体la、lb厚度为0.ΟΓΟ.15mm,所述毛细结构11厚度为
0.01 ?0.2mm。
[0023]所述凸部12选择为凸条或连续凸点或非连续凸点其中任一,本发明以凸条作为说明实施例,但并不引以为限。
[0024]本发明主要目的透过设置于该毛细结构11上之沟槽111作为蒸汽通道使用,并由设置于该沟槽111凸部12作为将汽态工作流体21及液态工作流体22汽液分离使用之结构体或凝结液态工作流体22之结构体,并使汽态工作流体21于沟槽111内沿该本体I之轴向X进行循环,而液态工作流体22于该毛细结构11中沿该本体I之径向Y及图示中相反该汽态工作流体21之轴向X方向进行循环,令当热管薄型化时仍保有足以进行汽液循环之蒸汽通道以及工作流体2回流之空间。
【主权项】
1.一种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含: 一本体,具有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及一毛细结构及一工作流体,所述第一、二板体相互叠合并夹持该毛细结构,所述毛细结构开设至少一沟槽,所述第一、二板体其中任一向该毛细结构凸伸至少一凸部,并该凸部与该毛细结构贴合并相邻该沟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结构为网格体或纤维体或粉末烧结体或线状编织体或烧结粉末体其中任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相邻两侧皆具有该凸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之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选择为凸条或连续凸点或非连续凸点其中任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板体厚度为0.ΟΓΟ.15mm,所述毛细结构厚度为0.01?0.2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更具有一蒸发区及一冷凝区,所述蒸发区与该冷凝区分设于该本体之两端,并所述沟槽两端连接该蒸发区及该冷凝区。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具有一蒸发区及一冷凝区,所述蒸发区设于该本体靠近中央处,所述冷凝区设于该蒸发区两端,并所述沟槽两端连接该蒸发区及该冷凝区。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对应凸伸于该毛细结构中央处,所述沟槽设置于该左及右两侧。
【专利摘要】一种热管结构,包含:一本体;所述本体由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及一毛细结构及一工作流体所构成,其中所述第一、二板体相互叠合并夹持该毛细结构,所述毛细结构开设至少一沟槽;所述第一、二板体其中任一向该毛细结构凸伸一凸部,并该凸部与该毛细结构贴合并相邻该沟槽,藉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厚度极薄之热管结构者。
【IPC分类】H05K7/20
【公开号】CN105592664
【申请号】CN201410570874
【发明人】谢国俊
【申请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4年10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