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散热器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003876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管散热器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器,尤其是一种具有热管的散热器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追求电子组件体积小型化及轻颖化的趋势下,其热量的大幅增加是在所难免,而为了不让热源所产生的温升环境影响电子组件的运作,相对之下,散热的需要也与日俱增。因此直接将散热装置组装在发热组件上成了目前最常被使用的一种技术手段,以提高发热组件的散热效能。
而最常采用的散热装置便是具有热管结构的散热器,该散热器由具有高导热系数的材质所制成,在经由热管管内所设置的工作流体及毛细组织运作,使该散热器具有高热传导力的特性,且其结构上具有重量轻的优势,可减低在散热装置所衍生的噪音、重量、成本及系统复杂性的问题,可大量传递热源且无需消耗电力,使具有热管结构的散热器成为普遍使用的散热组件之一。
但公知的热管散热器结构由基座、多个热管及多个散热片所组成。在其结构的组装过程中,热管与基座及多个散热片的接合会因为受到其材质的物理性质及制造方式影响下而产生间隙,直接影响到热管散热器组装后的热传导作用,减低其散热作用的效率。因此往往为了弥补热管散热器所衍生出来散热性不佳的缺失,公知的技术手段便采用具有导热性质的金属材质如锡膏等的导热介质,来填补在热管散热器中所产生的间隙,使热管散热器结构的热传导作用不受影响。
然而在现今的环保意识提升下,这些含有金属材质的导热介质却成了一种污染环境的来源,不管在热管散热器的制造过程中,或是在热管散热器损坏丢弃后,这些含有金属材质的导热介质很容易污染水源或随着水源污染土地,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在技术需要及环境保护之间形成极大的拉锯战,成为熟悉此技艺者当前所面临即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失,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散热器结构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加工技术将基座与热管产生紧迫接合,并利用加工技术使基座产生适度变形而弭平热管与基座间所产生的间隙,使基座与热管间的热传导作用顺利进行,并减少对于具有金属材质的导热介质采用,使该产品更具环保性。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热管散热器结构,其主要包括基座、至少一个热管及多个散热片。其中该基座由延展性及导热性佳的材质所制成,且该基座上设有多个容置槽,在该容置槽上缘与基座上端面的接合处设有开口端,而该热管容置在该基座的容置槽内。
优选地,所述基座设有多个凹槽。
优选地,上述凹槽与所述凹痕相互垂直。
优选地,所述基座的两侧分别设有凹陷部。
优选地,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凹槽相互平行。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热管散热器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设有至少一个容置槽的基座,利用加工技术使所述基座产生弯曲状态,使容置槽的开口端扩大;b)将热管的吸热端穿入基座的容置槽,同时再次利用加工技术使基座恢复平整状态,同时所述容置槽将热管的吸热端夹紧在基座内。
优选地,上述制造方法方法还包括c)利用加工技术使基座的上端面产生变形,并向下延展。
优选地,上述制造方法方法还包括d)利用加工技术在基座的两侧向下冲压产生凹陷部。
优选地,在上述制造方法方法中,所述凹陷部的方向与热管的方向相互垂直。
在本发明中,通过加工技术使基座形成弯曲状态,并使基座向外延展而使开口端扩大,再将热管的一端穿入该容置槽中,再次利用加工技术反方向施加压力,使基座恢复原状并将热管紧密接合在容置槽中,之后再利用加工技术在基座的上端面施作,使基座产生适度的变形量并同时弭平热管与基座所产生的间隙,最后再将多个散热片穿设于热管的另一端上。因此本发明可以有效避免热管与基座及多个散热片的接合时产生间隙,从而提高了热管散热器组装后的热传导作用和散热效率。而且也无需使用金属材质如锡膏等的导热介质,来填补在热管散热器中所产生的间隙,从而提高了热管散热器的环保特性。


图1是本发明的基座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剖面示意图(一);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剖面示意图(二);图4是本发明的分解结构图;图5是本发明的结构剖面示意图(三);图6是本发明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四);图7是本发明的结构剖面示意图(五);图8是本发明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六);图9是本发明的组合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 ........基座11........凹槽12........容置槽 13........开口端14........凹槽15........凹陷部2 ........热管21........吸热端22........冷凝端 3 ........散热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的基座结构示意图,可看出,本发明的热管散热器结构主要包括基座1、至少一个热管2及多个散热片3(如图10所示),其中该基座1由延展性及热导性佳的材质所制成,如铝金属。该基座1的上端面上设有多个横向凹槽11,用以连接多个散热片3(后面详述),另外在该基座1的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容置槽12(本图示中为三个),用以容置热管2,且该容置槽12的方向与基座1上的凹槽相互垂直,同时该容置槽12上缘设有开口端13,使该基座1的上端面与容置槽12形成开口状。另外,该热管2呈密封状态,具有吸热端21及冷凝端22(如图10所示),同时该热管2的吸热端21的端点呈扁平状,且具有工作流体及毛细组织(此为公知技术不再赘言),该热管2可为U字型或一字型,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为U字型(如图10所示)。
接下来参照图2至图8对本发明的热管散热器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如图2及图3所示,先行准备基座1,之后在该基座1的两侧自上端面利用加工技术冲压,并同时自基座1的中央向上顶起,使该基座1自两侧产生向下弯曲状态,造成设于该基座1上的开口端13的开口距离因基座1的向下延展而扩大,使该容置槽12的槽内直径大于热管2的直径。续请参阅图4,之的后将热管2的吸热端21依次穿入基座1上的容置槽12内,并与该容置槽12相结合。
请参阅图5至图8,在将热管2与基座1的容置槽12相结合后,再次利用加工工具自基座1的两侧反方向向上冲压,且同时自基座1的中央位置向下压掣,使原本呈现弯曲状态的基座1恢复平整状态,使原本向外扩大的开口端13也因基座1再度变形而向内紧缩,并同时将热管2夹紧在基座1的容置槽12内,使该热管2与基座1形成紧密连接。之后当热管2与基座1形成紧密结合后,再利用加工工具自基座1的上端面临近开口端13及热管2装设位置向下冲切,造成该基座1的上端面产生适当的变形并形成多个凹槽14,且该凹槽14与基座1上端面的凹槽相互平行,并使该基座1所产生的变形量向基座1与热管2间的间隙延展,同时弭平基座1与热管2组成时所出现的间隙。最后,再次透过加工工具冲压与热管2垂直的两侧边(如图8所示),并使该基座1的两侧边产生分别产生向下的变形量形成凹陷部15,使该基座1不受前次冲压造成的物理性质影响而再度产生弯曲状态,以完成该热管2与基座1的结合结构,如图9所示的立体结构图。
请参阅图10,最后当热管2与基座2形成紧密连接后,再将多个散热片3穿设紧迫于热管2的冷凝端22上,以完成该热管散热器结构。此外,该散热片3可为铝挤型。
在本发明中,通过加工技术使基座形成弯曲状态,并使基座向外延展而使开口端扩大,再将热管的一端穿入该容置槽中,再次利用加工技术反方向施加压力,使基座恢复原状并将热管紧密接合在容置槽中,之后再利用加工技术在基座的上端面施作,使基座产生适度的变形量并同时弭平热管与基座所产生的间隙,最后再将多个散热片穿设于热管的另一端上。因此本发明可以有效避免热管与基座及多个散热片的接合时产生间隙,从而提高了热管散热器组装后的热传导作用和散热效率。而且也无需使用金属材质如锡膏等的导热介质,来填补在热管散热器中所产生的间隙,从而提高了热管散热器的环保特性。
然而,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只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实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范围,根据本发明申请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进行的等效变化或修饰,皆应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热管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其上设有至少一个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上缘设有开口端,另外在基座的上端面上设有多个凹痕;至少一个热管,所述热管具有吸热端及冷凝端,且所述吸热端容置于所述基座的容置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散热器结构,其中所述基座由延展性和导热性材质所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散热器结构,其中所述基座设有多个凹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散热器结构,其中所述凹槽与所述凹痕相互垂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散热器结构,其中所述基座的两侧分别设有凹陷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散热器结构,其中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凹槽相互平行。
7.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散热器结构的制造方法,其步骤包括a)提供设有至少一个容置槽的基座,使所述基座产生弯曲状态,使容置槽的开口端扩大;b)将热管的吸热端穿入基座的容置槽,同时使基座恢复平整状态,所述容置槽将热管的吸热端夹紧在基座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c)使基座的上端面产生变形,并向下延展。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d)在基座的两侧向下冲压产生凹陷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凹陷部的方向与热管的方向相互垂直。
全文摘要
一种热管散热器结构及其制造方法,用以连接发热组件,其结构主要包括基座、至少一个热管及多个散热片,其中该基座由铝材质制成,且该基座上设有多个容置槽,另外在该容置槽上缘与基座上端面的接合处具有开口端,而该热管容置于该基座的容置槽内。通过加工技术使该基座形成弯曲状态,并使基座向外延展而使开口端扩大,再将热管的一端穿入该容置槽中,最后再次利用加工技术反方向施加压力,使基座恢复原状并将热管紧密接合于容置槽中,同时再将多个散热片穿设在热管的另一端上,完成该热管散热器结构。
文档编号B23P23/00GK101065003SQ20061007585
公开日2007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4日
发明者陈国星, 林暄智 申请人:华虹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