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由非网络依从链路把节点接入网络的系统和方法

文档序号:7652302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经由非网络依从链路把节点接入网络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已经公开的、于1998年6月8日提交的发明,其美国专利申请号为[Docket No.PHA 23414],题目为“多路无线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本专利申请通常转让给本发明的受让人。特此将相关专利申请的公开结合于此,仅供参考之用,就如其本身所充分说明的一样。
网桥电路是能够连接两套或者两套以上电子总线的电子电路。如果一个网桥电路只能够连接两套电子总线,则该网桥电路被称为“双入口网桥”。
电子设备或者应用软件要跨越网桥通信,他们必须按照适当的网桥协议进行通信。能够跨越网桥通信的电子设备或者应用软件被称为具有“网桥意识”。不具有“网桥意识”的电子设备将不能跨越网桥工作,除非作为一个简单的响应设备。不具有“网桥意识”的较旧式的电子设备有时被称为“遗产”设备。
随着特殊的网桥标准的使用变得更普遍和特殊的网桥技术的成熟,被设计成对此种网桥技术具有“网桥意识”的设备将更多地出现。就IEEE 1394通信总线来说,IEEE 1394技术尚未充分成熟。现在存在很多对IEEE 1394通信总线不具有“网桥意识”的设备。这些设备将会多年被使用并且存在市场上。
因此在本技术领域需要一套系统和方法,以提供允许不具有“网桥意识”的设备在两个独立的网络之间跨边界发送信号的技术。明确地说,在本技术领域需要一套不使用网桥原理而经由非网络依从链路连接网络节点的系统和方法。
在本发明的一个有利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系统包括一个的网络标准物理层,和至少一个非网络依从节点。网络标准物理层在能够表示多于一个节点的第一个节点内;而非网络依从节点能够向该网络标准物理层发送指令,告知该网络标准物理层表示多少个节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套系统和方法,使非网络依从设备能够和网络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个能够表示多于一个节点的网络标准物理层。
本发明另外的目的是提供一个非网络依从节点,该节点能够向网络标准物理层发送指令,告知该网络标准物理层表示多少个节点。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个能够在网络中表示多个非网络依从节点的网络依从节点。
上面已经相当广泛地略述了本发明的特征和技术优点,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下面的发明的详细说明。本发明另外的特征和优点将在下文说明,以形成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主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懂得,他们可以容易地使用作为基础公开的原理和特殊的实施例来改动或者设计其他的结构,用以实现与本发明相同的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认识到,这样等效的结构就本发明最广泛的形式来说不违反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在着手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之前,阐明某些在全篇专利文档中使用的词语和短语的定义是有益的。术语“include”和“comprise”以及它们的派生词的意思是没有限制的包含;术语“or”的意思包括和/或者在内;短语“associated with”和“associated therewith”以及它们的派生词的意思可以是包含、被包含于、相互连接、包括、被包括于、连接、联合、可传达的、合作的、交织、并置、接近的、捆绑于、具有、具有特性等等;术语“controller”,“processor”,或者“apparatus”的意思是任何控制至少一种操作的设备、系统或者它的部分,这样的设备可以用硬件、软硬件相结合或者软件,或者这些同一类型的至少两个的组合来实现。应该注意的是,不管是本地的或者是远程的,任何包含于特别的控制器内的功能可以是集中实现或者是分散实现。虽然提供了全篇专利文档中某些词语和短语的定义,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即使不是在最多的情况下,在很多的情况下这样的定义适用于以前和将来使用的这样被定义的词语和短语。
图2说明

图1所示的典型的网络通信系统中的两个节点的方框图。
图3说明一个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进行通信的典型的网络通信系统的方框图。
图4说明图3所示的典型的网络通信系统中的两个节点的方框图。
图5说明一组3个表示在IEEE 1394标准通信总线中使用的自标识数据包格式的自标识数据包。
图6说明标识图5所示的自标识数据包各字段的图表。
图7说明具有典型的总线拓扑结构的第一个典型的网络通信系统。
图8说明具有一个节点、而该节点能够对IEEE 1394标准物理层编程使之表示三个节点的第二个典型的网络通信系统。
图9说明由在图8中能够对IEEE 1394标准物理层编程的节点表示的三个节点的各个自标识数据包。
图10说明具有一个节点、而该节点能够对IEEE 1394标准物理层编程使之表示三个节点的第三个典型的网络通信系统。
图11说明由在图10中能够对IEEE 1394标准物理层编程的节点表示的三个节点的各个自标识数据包。
图12说明具有一个不代表任何附加节点的节点的第四个典型的网络通信系统。
图13说明图12中不代表任何附加节点的节点的自标识数据包;以及图14说明在一个典型的网络通信系统中本发明的一个有利实施例的操作流程图。
图1说明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100的方框图。通信系统100包括网络105(网络“X”),而网络105包括多个网络节点110和节点120(节点“A”或“网桥入口”)。通信系统100也包括节点130(节点“B”)、节点140(节点“C”)、节点150(节点“D”)和节点160(节点“E”)。一个在通信系统100中的“节点”被定义为任何能够产生、处理、使用或传输信息的设备。节点130能够和节点140、节点150以及节点160进行无线通信。在通信系统100中的“无线通信”被定义为通过空间(也就是不通过电线或相似的管道)、使用某种能够携带通信信息的能量传播模式(例如无线电频率(RF),红外线(IR),声波能量)的信息通信。
除一个信息处理设备外,节点140、节点150以及节点中的160每一个还包括一个用于和节点130进行无线通信的收发机(没有显示)。节点140、节点150以及节点160中的每一个节点都能够协调它们各自的信息处理设备和它们各自的收发机之间的本地信息流。另外,除收发机外,节点140、节点150以及节点160中的每一个节点还包括一个用于传播能量传播模式中的能量的变换器(没有显示),该能量传播模式用于和节点130进行无线通信。
相似地,除一个信息处理设备外,节点130还包括一个和节点140、节点150以及节点160的收发机进行无线通信的收发机(如图2所示收发机210)。节点130也包括一个用于传播能量传播模式中的能量的变换器(没有显示),该能量传播模式用于和节点140、节点150以及节点160进行无线通信。
节点130、节点140、节点150以及节点160中的每一个使用相同的无线协议进行通信。网络105(网络“X”)的每一个节点使用相同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虽然网络105的网络协议能够是任何一种标准的网络协议,但是最常使用的网络协议是IEEE 1394标准。IEEE1394标准在1996年8月30日、题为“IEEE高性能串行总线标准”的IEEE 1394-1995标准公布中有详细说明,特此把该公布与本文档结合以作参考。
如果无线协议节点130、140、150以及160能够使用在网络105中使用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则无线协议节点130、140、150以及160被称为“网络依从”节点。如果无线协议节点130、140、150以及160不能够使用在网络105中使用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则无线协议节点130,140,150以及160被称为“非网络依从”节点,并且无线协议节点130和无线协议节点140、150以及160之间的链路被称为是“非网络依从”链路。
为了说明本发明,假定网络105的网络协议是IEEE 1394标准,而无线协议节点130、140、150以及160是非网络依从节点。为了把信息从节点130(一个非网络依从节点)传达到网络105,信息必须从节点130的无线协议转换成网络105的网络协议。
图2说明节点120和节点130的方框图。节点130包括无线链路205和收发机210。收发机210包括一个传统的、通用的收发机。收发机210的类型的选择取决于无线通信所选用的能量传播模式。无线链路205包括一个传统的、通用的无线链路。无线链路205把接收到的来自节点140、150和160的信息信号转换成与节点120兼容的格式。无线链路205也把接收到的来自节点120的信号转换成与收发机210以及节点140、150和160兼容的格式。无线链路205也和节点120交换定时和控制信号,以配合与节点140、150和160进行的信息传输。无线链路205是和控制器215连在一起的。控制器215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20内的软件指令,以实现格式转换。
节点120包括1394.1标准物理层225和1394.1标准链路层230。物理层225和链路层230是功能逻辑单元,它们的操作在2000年9月24日、题为“P1394.1高性能串行总线网桥标准草案”的IEEEP1394.1公布0.11草案有说明,特此把该公布与本文档结合以作参考。
物理层225包括典型的总线端口245、250和255,这些总线端口用来和1394标准节点(也就是网络节点110)通信使用的通用总线建立物理连接。物理层225也确保每次只有一个节点在通用总线上传输信息。物理层225也把从链路层230接收到的信息格式转换成1394标准。链路层230把从物理层225接收到的信息格式化成为可以被无线链路层205接收的格式。链路层230是和控制器235连在一起的。控制器235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40内的软件指令,以实现格式转换。
为了和网络105兼容,节点120必须支持通用网络物理层。在每一次总线复位后,节点120通过广播一套自标识(“SelfID”)数据包向网络105标识它自己。网络拓扑结构每改变一次,就引起一次总线复位。为了在模拟和数字两个域都能执行操作,物理层225用硬件实现。在标识过程期间,物理层225广播一套把物理层225和某一单个节点联系起来的自标识数据包(一到四个数据包,取决于它的总线端口数)。换言之,物理层225只能表示一个节点。至于通信系统100,节点120只能表示连到网络105的无线节点140、150和160三个节点中的其中一个。
图3说明一个典型的、按照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300的方框图。本发明包括设备320(设备“A”),该设备具有一个能够表示多于一个节点的新型的可编程1394标准物理层425(如图4所示)。该新型的1394标准物理层425广播多于一套的自标识数据包。每一套自标识数据包代表单个节点。本发明的物理层425可以表示固定节点数或者可变节点数的节点。
本发明也包括设备330(设备“B”)。在本例中,设备330是一个无线设备。然而应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其他的有利实施例中,设备330也可以是有线设备。设备330能够向设备320的物理层425发送指令,以设置物理层425所表示的节点数。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设备330包括控制器415和存储器420。控制器415能够执行存储在存储器420中的计算机指令,向设备320的物理层425发送指令以设置物理层425所代表的节点数。设备330能够使物理层425表示任何数目的节点(最多可达63个节点)。
在通信系统300中,设备330向设备320发送指令,使物理层425表示三个节点而不是一个节点。物理层425通过增加第一个自标识数据包的物理标识数字以产生第二个自标识数据包、第三个自标识数据包等来生成多个自标识数据包。正如下面将要更充分地解释的,物理层425也对自标识数据包中其他的字段例如端口状态字段作必要的调整。
在通信系统300,无线设备330监测无线节点140、150和160。无线设备330向设备320的物理层425发送指令以生成三个节点(节点340被标识为“P”,节点350被标识为“Q”和节点360被标识为“R”)而不是一个节点(节点120)。节点340代表节点140,节点350代表节点150而节点360代表节点160。因此对于网络105来说就显得有三个节点(节点340,节点350和节点360)和设备320联合在一起。
设备320的可编程链路层430能够接收所有要发往节点340、350和360的数据包。当网络105中的一个设备向节点340、350或360发送请求数据包时,可编程链路层430经由可编程物理层425接收这些请求数据包。无线设备330接收这些数据包并转发给相应的节点140、150或160。当无线设备330接收到应答,该应答就被返回设备320。设备320的可编程链路层430给请求方生成响应数据包,并在该数据包中带有相应的源节点标识(也就是节点340,节点350或节点360)。如果节点140、节点150或节点160不使用和网络105相同的协议进行通信,则设备330在它和设备320之间需要应用必要的通信协议转换。
从网络105的观点来看,设备320的反应就好像在它里面有三个节点(也就是节点140,节点150和节点160)。遗产设备和网络105中的其他设备能够经由一个非网络依从链路(例如一个无线链路)与节点140、150和160三个节点中的任何一个进行通信。在这种方式下,本发明使非网络依从设备不使用网桥原理就能够接入网络。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设备320包括控制器435和存储器440,而设备330包括控制器415和存储器420。要注意的是在本发明一些可替换的有利实施例中,单个的控制器和关联的存储器可以用来实施本发明。特别地,在一个可替换的有利实施例中,设备330的控制器415和存储器420能够完成它原有的功能并设备320的控制器435和存储器440的功能。而在另一可替换的有利实施例中,设备320的控制器435和存储器440能够完成它原有的功能并设备330的控制器415和存储器420的功能。
本发明的一些有利实施例现在将会更详细地讨论。图5说明3个表示在IEEE 1394标准通信总线中使用的自标识数据包格式的自标识数据包。自标识数据包510被指定为“SELF ID数据包0”。自标识数据包520被指定为“SELF ID数据包1”。自标识数据包530被指定为“SELF ID数据包2”。图6中的图表标识包含在自标识数据包510,520和530中的的某些字段。
参照图6可以看见,标志“phy_ID”是节点的物理节点标识符,标志“sp”是节点的速度性能,标志“pwr”是节点的功率等级,而标志“p0”到“p15”标识了连接到物理节点的每个端口的端口连接状态。
每个数据包由64比特组成。第二个32比特被设置为与第一个32比特逻辑反。在图5中第二个32比特被称为“第一个四字节组(quadlet)(32比特)的逻辑反”。如果第一个32比特不符合第二个32比特的补码,则整个数据包被忽略。
图7说明具有一个典型的总线拓扑结构的第一个典型的网络通信系统。图7中的每一个圈代表一个节点,而圈里的数字代表该节点的物理标识符。例如节点700的物理标识符是数字0。根节点(也就是网络中最高的节点)是节点708,它的物理标识符是数字8。一个在它本身下面直接具有另一个节点的节点被称为“母”节点。一个直接在母节点下面的节点被称为“子”节点。物理标识符是指定的,以便在母节点的所有子节点以唯一的物理标识符完成自标识数据包的发送后,母节点发送自标识数据包。在图7所示的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是一个物理节点。
图8说明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能够对IEEE 1394标准物理层编程的节点806的第二个典型的网络通信系统。节点806挂于节点808下。节点808包括类型如图4的节点320所示的可编程1394标准物理层和可编程1394链路层。节点806包括类型如图4的节点330所示的控制器415和存储器420。节点806的控制器415能够执行存储在存储器420内的计算机指令,向节点808的物理层425发送指令以设置物理层425所表示的节点数。
节点806能够具有任何数目的物理端口,最多达26个端口。然而在本例中,节点806只有2个物理端口。节点806表示3个有效节点。他们是节点804(“节点4”)、节点805(“节点5”)、节点806(“节点6”)。节点806有2个物理端口和一个虚拟端口。节点804和节点805都只有虚拟端口。
在自标识处理期间,节点806向它所表示的每一个节点发送一个自标识数据包。在本例中,节点806生成并发送三套自标识数据包。图9显示了虚拟节点804、虚拟节点805和节点806的自标识数据包“0”。自标识数据包910被指定为节点804的“SELF ID数据包0”。自标识数据包920被指定为节点805的“SELF ID数据包0”。自标识数据包930被指定为节点806的“SELF ID数据包0”。在本例中的3个节点804、805和806的拓扑结构显示如菊花链。然而要理解的是这些节点可以具有任何IEEE 1394标准支持的拓扑结构,只要自标识数据包表示了该拓扑结构。
当轮到节点806发送自标识数据包的时候,节点806先发送“节点4”(节点804)的虚拟自标识数据包。这是因为上一次监视到的自标识是“节点3”(节点803)。如图9所示,节点804的自标识数据包910的phy_ID字段设置为等于4,而“p0”端口连接状态设置为等于“10b”(二进制的10)。如图6所示的图表,这意味着节点804是有效的并且连接于一母节点(也就是节点805)。
然后节点806发送“节点5”(节点805)的虚拟自标识数据包。如图9所示,节点805的自标识数据包920的phy_ID字段设置为等于5。由于被增加1,phy_ID字段值从4变为5。“p0”端口连接状态设置为等于“10b”(二进制的10),表明节点805是有效的并且连接于一母节点(也就是节点806)。“p1”端口连接状态设置为等于“11b” (二进制的11),表明节点805是有效的并且连接于一子节点(也就是节点804)。
节点806能够重复这样一个过程,也就是给每个相继的节点增加phy_ID字段值并向该节点发送自标识数据包。一般地,会有(n-2)个这样的数据包,其中“n”是节点806所表示的节点数目。在本例中“n”的值是3。因此,只有一个自标识数据包被发送(也就是向节点805发送的数据包)。
最后,节点806向它所表示的最后一个节点(也就是节点806本身)发送一个自标识数据包。节点806的自标识数据包930的phy_ID字段设置为等于6。由于被增加1,phy_ID字段值从5变为6。“p0”端口连接状态设置为等于“10b”(二进制的10),表明节点806是有效的并且连接于一母节点(也就是节点808)。“p1”端口连接状态设置为等于“01b”(二进制的01),表明端口1是无效的(也就是没有连接任何节点)。“p2”端口连接状态设置为等于“11b”(二进制的11),表明节点806也是有效的并且连接于一子节点(也就是节点805)。
“gap_count”字段和“sp”字段(速度性能字段)对于所有的自标识数据包来说是公共的。“pwr”字段(功率等级字段)只在由节点806发送的最后一个自标识数据包中设置。速度性能字段和功率等级字段表示了物理硬件层实际的性能。
图10说明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能够对IEEE 1394标准物理层编程的节点1004的第三个典型的网络通信系统。节点1004挂于节点1005下。节点1005包括类型如图4的节点320所示的可编程1394标准物理层和可编程1394链路层。节点1004包括类型如图4的节点330所示的控制器415和存储器420。节点1004的控制器415能够执行存储在存储器420内的计算机指令,向节点1005的物理层425发送指令以设置物理层425所表示的节点数。
节点1004能够具有任何数目的物理端口,最多达26个端口。然而在本例中,节点1004只有2个物理端口。节点1004表示3个有效节点。他们是节点1002(“节点2”)、节点1003(“节点3”)、节点1004(“节点4”)。节点1004有2个物理端口和一个虚拟端口。节点1002和节点1003都只有虚拟端口。
在自标识处理期间,节点1004向它所表示的每一个节点发送一个自标识数据包。在本例中,节点1004生成并发送三套自标识数据包。图11显示了虚拟节点1002、虚拟节点1003和节点1004的自标识数据包“0”。自标识数据包1110被指定为节点1002的“SELF ID数据包0”。自标识数据包1120被指定为节点1003的“SELF ID数据包0”。自标识数据包1130被指定为节点1004的“SELF ID数据包0”。在本例中的3个节点1002、1003和1004的拓扑结构显示如菊花链。然而要理解的是这些节点可以具有任何IEEE 1394标准支持的拓扑结构,只要自标识数据包表示了该拓扑结构。
当轮到节点1004发送自标识数据包的时候,节点1004先发送“节点2”(节点1002)的虚拟自标识数据包。这是因为上一次监视到的自标识是“节点1”(节点1001)。如图11所示,节点1002的自标识数据包1110的phy_ID字段设置为等于2,而“p0”端口连接状态设置为等于“10b”(二进制的10)。如图6所示的图表,这意味着节点1002是有效的并且连接于一母节点(也就是节点1003)。
然后节点1004发送“节点3”(节点1003)的虚拟自标识数据包。如图11所示,节点1003的自标识数据包1120的phy_ID字段设置为等于3。由于被增加1,phy_ID字段值从2变为3。“p0”端口连接状态设置为等于“10b”(二进制的10),表明节点1003是有效的并且连接于一母节点(也就是节点1004)。“p1”端口连接状态设置为等于“11b”(二进制的11),表明节点1003也是有效的并且连接于一子节点(也就是节点1002)。
节点1004能够重复这样一个过程,也就是给每个相继的节点增加phy_ID字段值并向该节点发送自标识数据包。一般地,会有(n-2)个这样的数据包,其中“n”是节点1004所表示的节点数目。在本例中“n”的值是3。因此,只有一个自标识数据包被发送(也就是向节点1003发送的数据包)。
最后,节点1004向它所表示的最后一个节点(也就是节点1004本身)发送一个自标识数据包。节点1004的自标识数据包1130的phy_ID字段设置为等于4。由于被增加1,phy_ID字段值从3变为4。“p0”端口连接状态设置为等于“10b”(二进制的10),表明节点1004是有效的并且连接于一母节点(也就是节点1005)。“p1”端口连接状态设置为等于“11b”(二进制的11),表明端口1是有效的并且连接于一子节点(也就是节点1001)。“p2”端口连接状态设置为等于“11b”(二进制的11),表明节点1004也是有效的并且连接于一子节点(也就是节点1003)。
图12说明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能够对IEEE 1394标准物理层编程的节点1202的第四个典型的网络通信系统。节点1202挂于节点1203下。节点1203包括类型如图4的节点320所示的可编程1394标准物理层和可编程1394链路层。节点1202包括类型如图4的节点330所示的控制器415和存储器420。节点1202的控制器415能够执行存储在存储器420内的计算机指令,向节点1203的物理层425发送指令以设置物理层425所表示的节点数。
本例说明节点1202可以怎样设置以表示0个节点。如图13所示,在自标识数据包1310中的链路接通比特(bit L)设置为等于0。当链路接通比特设置为1时,该节点具有有效链路和交易层。把链路接通比特设置为0就使得链路接通比特无效,于是节点1202表现为一个中继节点。
节点1202的“p0”端口连接状态设置为等于“10b”(二进制的10),表明节点1202是有效的并且连接于一母节点(也就是节点1203)。“p1”端口连接状态设置为等于“11b”(二进制的11),表明节点1202是有效的并且连接于一子节点(也就是节点1201)。“p2”端口连接状态设置为等于“01b”(二进制的01),表明端口2是无效的(也就是没有连接任何节点)。
图14说明在一个典型的网络通信系统中本发明的一个有利实施例的操作流程图。第一步包括提供一个能够表示多于一个节点的网络标准物理层(步骤1410)。该网络标准可以包括1394标准。第二步包括,从至少一个非网络依从节点向网络标准物理层发送指令,以设置网络标准物理层表示的节点数(步骤1420)。最后的步骤包括表示该网络标准物理层中的节点数(步骤1430)。
尽管本发明已经就通信系统直观的例子加以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违反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就本发明最广泛的形式来说他们能够在其中作各种各样的改变、替换和变更。
权利要求
1.为供具有多个节点(110,320)的网络(105)之用,一种经由非网络依从链路把节点接入所述网络(105)的系统(320,330),包括在能够表示多于一个节点(340,350,360)的第一个节点(320)中的网络标准物理层(425);以及与所述第一个节点(320)连接在一起的至少一个非网络依从节点(33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非网络依从节点(330)能够向在所述第一个节点(320)中的所述网络标准物理层(425)发送指令,以设置所述网络标准物理层(425)表示的节点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把节点连接到所述网络(105)的系统(320,330),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标准物理层(425)包括可编程1394标准物理层(42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把节点连接到所述网络(105)的系统(320,330),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够向在所述第一个节点(320)中所述网络标准物理层(425)发送指令以设置所述网络标准物理层(425)表示的节点数的至少一个非网络依从节点(330)包括能够执行计算机指令、向在所述第一个节点(320)中所述网络标准物理层(425)发送指令以设置所述网络标准物理层(425)表示的节点数的控制器(41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把节点连接到所述网络(105)的系统(320,33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非网络依从节点(330)能够向所述网络标准物理层(425)发送所述至少一个非网络依从节点(330)所表示的每个节点(340,350,360)的自标识数据包(510,520,53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把节点连接到所述网络(105)的系统(320,33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非网络依从节点(330)能够给所述至少一个非网络依从节点(330)表示的每个节点(340,350,360)的所述自标识数据包(510,520,530)添加网络节点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把节点连接到所述网络(105)的系统(320,330),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节点信息包括以下其中之一物理节点标识符,速度性能,功率等级,端口连接状态,和链路接通状态比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把节点连接到所述网络(105)的系统(320,33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非网络依从节点(330)能够向所述网络标准物理层(425)发送自标识数据包(510,520,530),该自标识数据包表明所述至少一个非网络依从节点(330)表示零个附加节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把节点连接到所述网络(105)的系统(320,33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个节点(320)包括网络标准链路层(430)。
9.如权利要求7所述把节点连接到所述网络(105)的系统(320,330),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标准链路层(430)包括可编程1394标准链路层(430)。
10.一种网络(105),具有能够经由非网络依从链路把节点连接到所述网络(105)的多个节点(110,320),它包括能够表示多于一个节点(340,350,360)、包括可编程1394标准物理层(425)和可编程1394标准链路层(430)的第一个节点(320);以及与所述第一个节点(320)连接在一起的至少一个非网络依从节点(33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非网络依从节点(330)能够向在所述第一个节点(320)中所述可编程1394标准物理层(425)发送指令,以设置所述可编程1394标准物理层(425)表示的节点数。
11.为供具有多个节点(110,320)的网络(105)之用,一种经由非网络依从链路把节点接入所述网络(105)的方法,包括步骤提供在所述网络(105)的第一个节点(320)中的网络标准物理层(425),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标准物理层(425)能够表示多于一个节点(340,350,360);从至少一个非网络依从节点(330)向所述网络标准物理层(425)发送指令,以设置所述网络标准物理层(425)表示的节点数;以及在所述网络标准物理层(425)中表示多于一个节点(340,350,360)。
全文摘要
为了供具有多个节点的网络之用,此处公开一种经由非网络依从链路把节点连接到网络的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在能够表示多于一个节点的第一个节点中的网络标准物理层,和至少一个能够向在第一个节点中的网络标准物理层发送指令以告知网络标准物理层表示多少个节点的非网络依从节点。本发明的系统和方法提供至少一个能够在网络中表示多个非网络依从节点的网络依从节点。
文档编号H04L29/06GK1411645SQ01806089
公开日2003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9日
发明者T·萨托 申请人: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