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q系统中的传输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7874582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Arq系统中的传输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预定通信层提供的连接的数据码元序列传输的方法,涉及控制执行这种方法的通信设备的方法以及涉及对应的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在数据通信领域中,已知采用了协议分层技术。在协议分层中,当发送数据时,一层将数据流或数据码元序列(例如多个比特)传递给较低层,该较低层接着处理进一步的传输,例如通过将所述数据传递给更低一层;在接收端,协议层次结构中的每层重组接收数据,并将其向上传递给较高一层。某个给定层上的发送实体和接收实体分别称为发送对等实体和接收对等实体。分层的一个示例是众所周知的OSI模型。由于协议分层本身在本领域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此处无需进一步解释。
发送对等实体和接收对等实体之间的通信提供发送对等实体和接收对等实体所在通信层的连接。就此连接而言,已知的是基于给定数据单元生成方案将要传输的数据码元序列划分成数据单元序列。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的通信协议,数据单元具有不同的名称,如分组、帧、数据段、数据块、协议数据单元等。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用的术语“数据单元”是通用的,它涵盖数据码元的任何此类划分方式。


图1所示,数据码元序列(在本情况下为多个比特0或1)被置于数据单元22的序列中。数据单元包含首部10和净荷部分11,其中该序列的数据码元被置于净荷部分11中。数据单元22构成它自己的序列,分别由编号n、n+1、n+2、...加以指示,其中n是整数。要注意的是,数据单元22的具体结构将取决于所采用的具体协议,虽然所示的首部和净荷的结构是常用的一种,但仅仅是一个示例。
序列的数据单元22通过连接12发送到接收对等实体。
图2显示了一个更为详细的示例。图2显式第一协议层Lm(其中m是整数)以及更高层L(m+1)。引用号24表示发送对等实体,而引用号25表示接收对等实体。在图2的示例中,发送对等实体24从更高层L(m+1)接收数据单元21。较高层的数据单元21由数据码元(如比特)构成。换言之,在图2的示例中,要发送的数据码元序列以较高层数据单元的形式被接收。发送对等实体24根据较高层数据单元21中所含的数据码元序列生成数据单元22。要注意的是,在基于数据单元的通信场景中,较高层数据单元21有时相对于通信层Lm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DU),而层Lm生成的数据单元22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DU)。发送对等实体24将数据单元22传递给较低层L(m-1),所述较低层L(m-1)根据其具体规则将这些数据单元22处理为数据码元数据流,发送对等实体24接着将接收到的数据单元22′提供给第Lm层的接收对等实体25。从发送对等实体24和接收对等实体25的观点,协议连接12是为发送数据单元22而建立的,因为协议层Lm通常察觉不到较低层执行的处理。
层Lm接收的数据单元称为22′,以便指示这些数据单元在理想情况下应该与发送数据单元22完全相同,但可能含有差错。接收对等实体25根据接收数据单元22'中的数据码元重组较高层数据单元。在图2的示例中,它由此生成数据单元21′,并将其传递给更高层L(m+1)。根据所采用的具体协议,数据单元21′始终是发送的较高层数据单元21的正确副本,或者可以是还包含差错的数据单元。这在本领域是众所周知的,因此这里无需进一步详述。
作为用于提高发送对等实体24和接收对等实体25之间传输质量的机制,众所周知的是让接收对等实体25发送反馈消息23,此反馈消息作为消息23′到达接收对等实体24。从层Lm的发送对等实体24和接收对等实体25的观点,再次将这些通过Lm连接12发送。引用号23′用于指示接收消息23′因例如传输差错而可能与发送的消息23不同。这些差错可能是可校正的(例如利用冗余信息),也可能是不可校正的,具体视所用协议而定。反馈消息和其中所含信息的结构还取决于所采用的具体协议,这是本领域所熟知的。例如,反馈消息可以具有所谓确认(ACK)的形式,其中对正确接收到所发送的数据单元22予以确认,和/或采用否定确认(NACK)来应答;其中接收对等实体25以显式方式识别尚未正确接收到的数据单元22。要注意的是,确认消息不一定必须识别触发确认的接收数据单元,但例如可以仅识别数据单元序列的上次正确接收到的数据单元22(参见图1)。如果尚未正确接收到所述上次正确接收到的数据单元之后的数据单元,即使其后的数据单元被正确接收,仍会引起所谓双重确认的现象。
这种反馈机制的示例是ARQ(自动请求重发)机制,此机制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因此无需进一步详述。另一个反馈机制示例是,发送对等实体轮询接收对等实体,以获取有关接收数据单元的状态信息。
当采用这种反馈机制时(其中反馈消息包含有关对发送对等实体所发送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的信息,发送对等实体可以保持数据单元的发送端传输记录,其中每个数据单元与发送端传输状态信息相关联。所保持的传输状态信息的类型取决于具体的协议以及可能的协议实现。例如,传输状态信息可以只区分“已正确接收”和“尚未正确接收”。也可以更具体地将“尚未正确接收”状态区分为“已发送但尚未正确接收到”和“尚未发送”。同样地,还可以记录与数据单元相关联的其他信息,如重发尝试次数、可靠性信息、排队时间、时间戳或优先级。同样,这也取决于具体的协议和具体的实现。
图5示意性地表示从左到右和从上到下排序的数据单元序列。在该示例中,标记的数据单元14、15、29、42、51和53与“尚未正确接收”状态相关。此外,在该示例中,第91个数据单元之后的数据单元与“尚未发送”状态相关。
对在通信层Lm提供的连接12上传输数据单元22的传输控制基于这种发送端传输记录来执行。例如,在某些条件下可以重发与“尚未正确接收”状态相关联的数据单元。重发的精确条件可随协议不同而不同,如本技术领域已知的那样。
与发送端传输状态信息类似,接收对等实体25还可以保持数据单元的接收端传输记录,其中每个数据单元与接收端传输状态信息相关。接收端上该传输状态信息将取决于具体的协议以及可能的协议实现。例如,它可以只包括区分“已正确接收”状态和“尚未正确接收”状态的信息。它也可以更为详细,例如在尚未正确接收到的数据单元中识别不同的差错程度。接收对等实体25至少利用该接收端传输记录来重组已传送数据单元22中包含的数据码元序列。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当今通信系统中,众所周知的是要在给定协议层(如图2的示例中显示的协议层Lm)提供的连接中执行变更。此变更可在于重配置给定对等实体对24、25之间的连接12,或者可在于切换到一组新的对等实体。存在各种可能的切换情况,如系统间切换或系统内切换,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还可能的是,连接切换到的新对等实体对包括与先前连接相同的发送对等实体或相同的接收对等实体,但是是新的对等实体。同样可能的是,新的对等实体对由与先前对等实体对相同的协议提供或由层Lm的不同协议提供。
在现有技术中,当在给定层(如图2的示例所示的层Lm)提供的连接中发生改变时,已知过程在于清除发送缓冲区和接收缓冲区,等待其他数据码元从较高层到达,然后在改变的连接上继续传输。由于缓冲区清除通常导致数据丢失,因此必须通过较高层协议的机制(例如图2的示例中层L(m+1)或更高层实施的ARQ机制)来恢复。
发明目的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执行数据码元序列传输或预定通信层提供的连接中的改变的改进方式。
发明概述此问题通过多个独立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以及独立权利要求49所述的通信设备来解决。相应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则描述了一些优选因此,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如下方式修改预定通信层(如图2所示层Lm)上的数据单元的传输识别所述数据码元序列中的参考数据码元,基于新的数据生成方案将所述数据码元序列中所述参考数据码元之后的数据码元划分成新的数据单元序列,通过对传输状态信息的预定映射操作生成新的发送端传输记录,以及通过基于预定的映射方案映射所述接收端传输状态信息来生成新的接收端传输记录。然后,基于所述新的发送端传输记录执行进一步的传输控制,以及基于所述新的接收端传输记录在所述接收端上执行数据码元的重组。接收端传输记录最好还用作生成反馈消息的基础。例如,接收端可以生成作为一种反馈类型的状态报告,其包含有关所有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状态信息,例如,它们是否被正确接收,然后将这些状态报告发送到发送端。这种状态报告可以由接收端主动生成或应发送端的请求而生成。
基于本发明的概念,所述发送端传输记录和所述接收端传输记录中包含的信息不会丢失。更确切地说,这些信息被分别映射或转码到新的发送端传输记录和接收端传输记录,而在现有技术中,简单地将发送端传输记录和接收端传输记录删除,因而丢失了所有这些信息。由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避免不必要地丢失数据并因此避免不必要地重发所述数据的更有效率的过程。
附图简介下面将参考附图,基于优选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附图中图1示意性地表示将数据码元序列划分成数据单元序列;图2示意性地显示给定通信层上的发送对等实体和接收对等实体;图3示意性地显示通信设备的配置;图4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基本实施例的流程图;图5显示发送端传输记录的示意性表示;以及图6示意性地表示将旧传输记录映射到新传输记录。
实施例的详细说明首先考虑先前结合图1和图2所述的情况。即,在预定通信层Lm上提供发送对等实体24和接收对等实体25之间的对等连接。连接12用于传输数据码元序列。要注意的是,数据码元可以较高层数据单元21的形式提供,但是也可以任何其他方式提供,例如简单地作为不具有可识别结构的数据流来提供。数据码元序列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数据码元和任何基本的表示,即可以是二进制、十进制等。例如,数据码元可以是比特。
假设连接中发送根据预定方案生成的数据单元22,并实施接收对等实体25据以向发送对等实体24发送反馈消息23的反馈机制,其中所述反馈消息23包含有关数据单元22接收的信息。如上所述,发送对等实体24保持发送端传输记录,而接收对等实体25保持接收端传输记录。
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假定发生了对数据码元传输的修改。此修改可能因各种事件触发,如给定对等连接的重配置或第一个对等方对切换到另一个对等方对。对这种事件作出响应,启动图4所示的过程。在第一步骤S41中,识别数据码元序列中的参考码元。可以选择任何适合或期望的方式来选择给定的数据码元。例如,可以基于现有发送端传输记录和/或接收端传输记录来选择数据码元。例如,可以选择数据码元序列中序号最低的尚未正确接收数据单元的第一数据码元。参考图5的示例,此第一数据码元可以是编号为14的数据单元的第一个数据码元。但是,还可以基于其他结构来选择参考数据码元,例如,发送对等实体24据以生成数据单元22的较高层数据单元21。如果将提供给预定通信层Lm的较高层数据单元用作定义参考码元的基础,则最好将所包含的所有数据码元被接收对等实体正确接收到的上次较高层协议数据单元(last higher layerprotocol data unit)之后的较高层协议数据单元的第一个数据码元确定为参考数据码元。换言之,该参考数据单元选择为接收对等实体25正在接收,但尚未完全正确接收到的较高层数据单元L(m+1)(数据单元21)的第一个数据码元。
虽然上述示例显示的是基于包含多个所述数据码元的结构来选择参考数据码元的情况,但原理上可以选择任何随意的数据码元。换言之,参考数据码元还可以是位于当前数据单元序列的数据单元内的数据码元。
再次参考图4,修改数据码元传输的过程继续步骤S42,其中基于新的数据单元生成方案将正在传输的数据码元序列中参考数据码元之后的数据码元划分成新数据单元的新序列。新数据单元生成方案的具体细节将取决于修改传输的根本原因,例如重配置或切换。例如,初始数据单元生成方案和新数据生成方案之间的不同之处可能在于这一事实新的数据单元生成方案包括生成预定大小不同于初始数据单元的大小的第二数据单元。例如,可以执行从旧数据单元大小40字节切换到新数据单元大小70字节。自然,这仅仅是一个示例,任意的新数据单元生成方案都是可行的。例如,新数据单元生成方案可以涉及可变数据单元大小。
然后在步骤S43中,通过根据发送端传输记录的预定映射方案将与旧发送端传输记录中的数据单元相关联的发送端传输状态信息映射到新数据单元来生成新的发送端传输记录。换言之,将与旧数据单元相关联的信息映射或转码到新的数据单元上。可以任何适合或期望的方式选择映射方案本身。即,映射方案一方面取决于传输状态信息中所含信息的类型,另一方面还取决于与具体通信层和有关协议相关联的期望和要求。
例如,如果发送端状态信息区分“已确认正确接收”状态和“未确认正确接收”状态,则发送端传输记录的映射方案可以包括将“未确认正确接收”状态映射到含有属于与“未确认正确接收”状态相关联的旧数据单元的至少一个数据码元的每个新数据单元,以及将“已确认正确接收”状态映射到完全地包含所有属于与“已确认正确接收”状态相关联的旧数据单元的数据码元的每个新数据单元。
这意味着如果新的数据单元包含属于非确认旧数据单元的一个数据码元,则该新数据单元也被视为未被确认。
又如,如果“未确认正确接收”状态还进一步区分为“已发送但未确认正确接收”和“尚未发送”,则发送端传输记录的映射方案可以包括将“尚未发送”状态映射到含有属于与“尚未发送”状态相关联的旧数据单元的至少一个数据码元的每个新数据单元,以及将“已发送但未确认正确接收”状态映射到含有属于与“已发送但未确认正确接收”状态相关联的旧数据单元的至少一个数据码元且不含任何与“尚未发送”状态相关联的旧数据单元的数据码元的每个新数据单元。
换言之,如果新的数据单元包含一个属于尚未发送的旧数据单元的数据码元,则新数据单元也与“尚未发送”状态相关联。由此,“尚未发送”状态在优先级上高于“已发送但未确认正确接收”状态。但要注意,这只是一种可能性,其他设想也是可能的。例如,还可以实施这样一种多数表决,以便在新数据单元由属于分别具有“已发送但未确认正确接收”状态及“尚未发送”状态的旧数据单元的数据码元构成时,该新数据单元可以与大多数数据码元所属的状态相关联。
再参考图4的实施例,在步骤S43之后,过程转到步骤S44,其中通过根据接收端传输记录的预定映射方案,将与旧接收端传输记录中的旧数据单元相关联的接收端传输状态信息映射到新数据单元来生成新的接收端传输记录。
与发送端传输记录的映射方案相似,可以任何适合或期望的方式选择接收端传输记录的映射方案。其具体细节取决于接收端传输状态信息所携带的信息的类型,还取决于与给定通信层和有关协议相关联的期望和要求。例如,如果接收端传输状态信息区分“已正确接收”和“尚未正确接收”状态,则接收端传输记录的映射方案可以包括将“尚未正确接收”状态映射到含有属于与“尚未正确接收”状态相关联的旧数据单元的至少一个数据码元的每个新数据单元,以及将“已正确接收”状态映射到完全地包含所有属于与“已正确接收”状态相关联的旧数据单元的数据码元的每个新数据单元。
换言之,在本示例中,如果新数据单元包含一个属于尚未正确接收到的旧数据单元的数据码元,则此新数据单元也与“尚未正确接收”状态相关联。
图6示意性地说明将传输状态信息从旧记录映射到新记录,其中旧记录是图5所示的示例。在本示例中,修改传输之后新数据单元生成方案要生成对应于数据码元序列的70字节数据块,其中旧生成方案生成长度为40字节的数据块。可以看出,与旧数据单元14和15相关联的“未确认正确接收”状态被映射到新数据单元8和9,同样,与旧数据单元29、42、51和53相关联的“未确认正确接收”状态映射到新数据单元17、24和29至31。映射数据码元的直接结果是70字节长的第一新数据单元含有第一旧数据单元(40字节长)和第二旧数据单元的30字节。第二新数据单元含有第二旧数据单元的剩余的10个数据单元、第三旧数据单元的40字节和第四旧数据单元的前20字节,依此类推。“未确认正确接收”状态的具体映射如上所述进行,即将“未确认正确接收”状态映射到含有属于与“未确认正确接收”状态相关联的旧数据单元的至少一个数据码元的每个新数据单元。
可以注意到,传输状态信息中所含信息的类型可以不止为上述示例,而是还可以包括有关例如下列各项的信息与数据单元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时间值(如时间戳)、与数据单元相关联的重发尝试次数、与数据单元相关联的可靠性以及与数据单元相关联的优先级或重要度。与数据单元相关联的可靠性信息的一个示例可以基于将数据单元中所含纠错信息纳入考虑并且还输出可靠性评估的解码器的输出结果。优先级信息的一个示例是一种据以将每个数据单元简单方案,与预定数量的优先级数值(例如“低”、“中”、“高”和“未指示优先级”)之一相关联的简单方案。映射方案内映射这些附加信息同样可以任何适合或期望的方式执行,这取决于具体的期望和需求。例如,可以根据上述类型的多数表决方式将与旧数据单元相关联的时间值映射到新数据单元,即新数据单元与与所述旧数据单元内的包含于所述新数据单元中的大多数数据码元相关联的时间值相关联。关于重发尝试次数的映射,可以这样一种方式执行使新数据单元与所述新数据单元中所含每个数据码元的重发尝试的最高次数相关联,或相反与其最少次数相关联。一般来说,发送对等实体将设置为仅尝试预定最大次数如5次的重发。因此,当选择前者时,这会导致不但使可靠性降低,而且使延迟也降低的传输控制,因为不对其尝试最大次数的重发的旧数据单元中包含的一些数据码元可以在新数据单元中与较大重发尝试次数相关联,从而从不对这种数据码元采取最大次数的重发尝试。选择后者将增加延迟,但同时会提高可靠性,因为某些数据码元的重发次数实际上可能超过该最大次数。根据是否鼓励或不鼓励重发,可以就重发选项进行选择。对于可靠性信息的映射,可提供相似的选项。即,如果可靠性信息指示不同的可靠性程度,则新数据单元可以与其中包含的任何数据码元的最高可靠性相关联,或可以与最低可靠性相关联。作为另一种选择,可以基于新数据单元所含数据码元的相关可靠性计算平均可靠性类型。对于优先级信息的映射,也可以提供样相似的选项。即,如果优先级信息指示不同程度的优先级,则新数据单元可以与其中包含的任何数据码元的最高优先级相关联,或与最低优先级相关联。作为另一种选择,可以基于新数据单元所含数据码元的相关优先级计算平均优先级类型。
再次参考图4,过程最后转到步骤S45,在该步骤中,基于新生成的传输记录恢复用于传输控制和接收数据码元重组的控制操作。换言之,基于新的发送端传输记录执行新数据单元的传输控制,以及基于新的接收端传输记录执行接收端上数据码元序列的重组操作。
最好,接收端传输记录还用作生成反馈消息的基础。这样,传输控制还基于接收端传输记录来进行。例如,接收端可以生成作为一种反馈类型的状态报告,该状态报告包含有关所有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状态信息,例如,它们是否被正确接收,然后将这些状态报告发送到发送端。这种状态报告可以由接收端主动生成或应发送端的请求而生成。
应该注意的是,图4所示的方法仅仅是一个示例,而且还可以有多种变型。例如,步骤S43和S44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或并行执行。
如上所述,修改传输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下文中,将讨论修改传输的不同情况。
作为第一示例,由于对预定通信层Lm所提供的连接(参见图2)进行重配置,可能要修改传输。在此情况下,发送对等实体24和接收对等实体25不改变。换言之,随后由基于旧传输记录进行旧数据单元传输的相同对等实体对24和25基于新传输记录进行新数据单元传输。在此情况下,生成新发送端传输记录的操作最好在设有发送对等实体的通信设备中执行,而生成新接收端传输记录的操作在设有接收对等实体的通信设备中执行。在该连接中,通常会观察到,给定通信设备(如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或固定台)可以提供一个或多个通信协议的一个或多个对等实体。换言之,一个对等实体是例如该通信设备中由软件提供的功能。
要注意的是,虽然最好在接收端执行新接收端传输记录的生成操作,以及在发送端生成新的发送端传输记录,但这并非必需。即,提供发送端对等实体的通信设备也可以向专用位置(例如专用网络节点)发送旧的传输记录,提供接收对等实体的通信设备也向所述专用位置发送接收端传输记录,其中生成新传输记录。这些新的传输记录提然后提供给发送对等实体和接收对等实体。
另一个可导致传输修改的示例是切换。图3图示了一个其中可能发生切换的示例。引用号31系指设置为通过第一接入点32和第二接入点33与移动通信网络34通信的移动台。要注意的是,这仅是用于解释切换的示意图,实际的通信网络将包括数量多得多的接入点和数量多得多移动台。
在图3的示例中,假定移动装置31可以与第一接入点32和/或第二接入点33通信。一般而言,它仅与这两个接入点之一通信。这两个接入点可以属于同一类型,例如可以是两个基站,或它们可以属于不同类型,例如第一接入点提供根据第一通信协议或通信系统的接入,而第二接入点33提供根据第二通信协议或通信系统的接入。后一种情况的一个示例是,当第一接入点是按照网络34,例如GSM、GPRS或UMTS的总通信标准操作的基站,而第二接入点33是例如无线LAN(WLAN)时。
在这种环境中,可能发生Lm连接(参见图2)切换。当发生切换时,由对等实体对24和25处理的Lm层通信被交给新的对等实体对,新的对等实体然后基于新的传输记录执行传输控制。
要注意的是,从旧的对等实体对切换到新的对等实体对并不一定意味着所涉及的通信设备改变。即,可能的是由相同的通信设备提供第一对等实体对和第二对等实体对。例如,参见图3的示例,可能由移动装置31提供第一发送对等实体,而由接入点32提供第一接收对等实体,切换之后,移动装置31提供与第一发送对等实体不同的第二发送对等实体,而接入点32提供与第一接收对等实体不同的第二接收对等实体。在发生这种事件,即如果所涉及的通信设备不变时,不需要转移任何缓冲内容。
另一方面,同样可能的是,切换涉及一个或多个通信设备中的改变。在图3的示例中,例如切换涉及将Lm连接从在移动装置31与接入点32之间移动到在移动装置31与接入点33之间。换言之,移动装置31提供第一发送对等实体和可能第二发送对等实体(在切换过程中,移动装置上的发送端可保持同一发送对等实体不变或切换到新的发送对等实体),而第一接入点32提供第一接收对等实体,第二接入点33提供第二接收对等实体。在此情况下,作为传输修改的一部分,接收缓冲区也从第一接入点32切换到第二接入点33。
从上述示例可以看出,切换之后新对等实体对可能包括旧的发送对等实体或旧的接收对等实体以及不同于旧的发送对等实体和旧的接收对等实体的新对等实体,或者它可以包括与旧的发送对等实体和旧的接收对等实体都不同的两个新对等实体。
如前所述,可以在与第一或第二对等实体对不同的专用位置处执行新发送端传输记录和/或新接收端传输记录的生成操作。但是,就从第一对等实体对切换到第二对等实体对而言,最好以这样一种方式执行修改,即在旧发送对等实体上生成新的发送端传输记录,并将其传送到新对等实体对的新发送对等实体,以及在旧的接收对等实体上生成新的接收端传输记录,并将其传送到新对等实体对的新接收对等实体,或者以如下方式执行传输修改,即将旧的发送端传输记录从旧的发送对等实体传送到新对等实体对的新发送对等实体,并在其中生成新传输记录;以及将旧的接收端传输记录从旧的接收对等实体传送到新对等实体对的新接收对等实体,然后在其中生成新的接收端传输记录。
如上所述,识别参考数据码元的步骤可以任何适合或期望的方式执行。最好,此步骤由所考虑的连接的接收端来执行,即在发生连接重配置事件时由接收对等实体执行,或在发生切换事件时由旧接收对等实体和/或新接收对等实体来执行。在连接的接收端已经识别出参考数据码元之后,由从接收端发送到发送端的消息通知连接的发送端(在发生重配置事件时为发送对等实体,而在发生切换事时为旧发送对等实体和/或新发送对等实体)所识别出的参考码元。
要注意这一事实本发明的概念与用于控制在预定通信层提供的连接上传输数据单元的任何具体技术无关。例如,此传输控制可以基于滑动窗口(sliding-window)技术来执行,基于基于速率的技术来执行,如此等等。如果采用滑动窗口技术,当传输控制基于新的数据单元和新的发送端传输记录启动时,最好选择参考数据码元作为有关数据码元序列的活动窗口的初始低端。
在图6所示示例中,旧数据单元中所含的数据码元的量是不变的(本示例中为40字节)。但是,本发明的概念绝不局限于此。即,本发明还可以在旧数据单元所含数据码元数量可变的系统场景中应用。换言之,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旧数据单元中的净荷大小(图1中的引用号11)可变的情况。在此情况下,本发明优选实施例配置成如果新的接收端传输记录在连接的接收端生成,则连接的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有关所述接收端尚未正确接收到的每个旧数据单元中含有多少数据码元的信息。
发送端可以基于其旧的发送端传输记录来发送该信息,即如果发送端传输记录保持“未确认正确接收”的状态信息,或者接收端首先向发送端发送请求消息,其中所述请求消息指示哪些旧数据单元尚未被接收端正确接收。如上所述,术语“发送端”在发生重配置事件时指发送对等实体,而在发生切换事件时指旧发送对等实体和/或新发送对等实体,术语“接收端”指重配置事件中的接收对等实体,以及切换事件中的旧接收对等实体和/或新接收对等实体。
从以上对用于在预定通信层提供的连接上控制传输的方法的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还涉及控制通信设备的方法和这些通信设备本身。
例如,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方法和通信设备,用于作为预定通信层提供的用于传输数据码元序列的连接的发送对等实体工作。该方法和设备配置成基于第一数据单元生成方案将数据码元序列划分成第一(即旧的)数据单元序列,并且基于数据单元的第一(旧的)发送端传输记录控制将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发送到所述连接的接收对等实体,其中每个数据单元与发送端传输状态信息相关联。更具体地说,所述方法和通信设备用于按如下步骤修改数据码元的传输获取数据码元序列中的参考数据码元,基于第二数据生成方案将所述数据码元序列中所述参考数据码元之后的数据码元划分成第二(即新的)数据单元序列,通过根据发送端传输记录的预定映射方案将与第一发送端传输记录中的数据单元相关联的发送端传输状态信息映射到第二数据单元来生成第二(新的)发送端传输记录,然后基于第二发送端传输记录控制所述第二数据单元的发送。
先前描述了划分数据码元和生成新发送端传输记录的各种可能性。因此无需重新描述。但要注意,获取参考数据码元可以任何适合或期望的方式完成,例如,参考数据码元可以由充当发送对等实体的通信设备生成,或者可以从另一个信息源(如从通信网络中的专用点)接收,或从接收端接收。如以上示例所述,接收端最好将参考数据码元传送到作为发送对等实体工作的通信设备。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用于控制通信设备的方法,并且涉及设置为在切换后作为新发送对等实体工作的通信设备。这样,该方法和设备设置为从连接的先前发送对等实体接收数据码元序列以及根据第一数据单元生成方案生成的数据单元的第一(旧的)发送端传输记录。此外,所述方法和通信设备设置为利用例如所述通信设备中执行的过程或从不同的数据源(如接收端)获取数据码元序列中的参考数据码元。然后,该方法和通信设备如前所述设置,即基于第二数据生成方案将所述数据码元序列中所述参考数据码元之后的数据码元划分成第二(新的)数据单元序列,通过根据发送端传输记录的预定映射方案将与所述第一发送端传输记录中的数据单元相关联的发送端传输状态信息映射到第二数据单元来生成第二发送端传输记录,然后基于第二发送端传输记录来控制在所述连接上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单元。
先前描述了用于获取参考数据码元、划分数据码元和将旧的传输记录映射到新的传输记录的可能的和优选的实施例,因此无需重新描述。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通信设备,使其作为预定通信层提供的连接的接收对等实体工作的方法以及还涉及对应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方法和通信设备设置为通过保持第一数据单元的第一(旧的)接收端传输记录来执行第一(旧的)传输,并基于此第一接收端传输记录来重组数据码元序列。
可能的是,所述第一接收端传输记录还用于生成发往所述接收端的反馈消息。此外,所述方法和通信设备设置为通过如下步骤修改数据码元的传输获取数据码元序列中的参考数据码元,基于第二数据单元生成方案将所述数据码元序列中所述参考数据码元之后的数据码元划分成第二(新的)数据单元序列,通过根据接收端传输记录的预定映射方案将与第一接收端传输记录中的数据单元相关联的接收端传输状态信息映射到第二数据单元来生成第二接收端传输记录,以及基于此第二接收端传输记录来重组数据码元序列。同样,所述第二接收端传输记录还可用于生成发往所述接收端的反馈消息。
前述实施例中描述了用于获取参考数据码元、划分数据码元并生成新接收端传输记录的可能的和优选的实施例,因此无需重新描述。但要注意,充当接收对等实体的通信设备最好执行用于识别参考数据码元的程序,以便作为接收对等实体工作的通信设备利用在所述通信设备上运行的程序来获取所述参考数据码元。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通信设备以使其作为预定通信层提供的连接的接收对等实体工作的通信设备,以及还涉及对应的通信设备,其设置为从所述连接的先前接收对等实体接收数据码元序列和第一接收端传输记录。此外,该设备和方法还设置为获取所述数据码元序列中的参考数据码元,基于第二数据单元生成方案将所述数据码元序列中所述参考数据码元之后的数据码元划分成第二数据单元序列,通过根据接收端传输记录的预定映射方案将与第一接收端传输记录中的数据单元相关联的接收端传输状态信息映射到第二数据单元来生成第二接收端传输记录,以及基于此第二接收端传输记录来重组数据码元序列。所述第二接收端传输记录还可用于生成发往所述接收端的反馈消息。
先前描述了用于获取参考状态码元、划分数据码元和生成第二接收端传输记录的可能的和优选的实施例,因此无需重新描述。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控制通信设备,使其作为预定通信层提供的用于传输数据码元序列的连接的接收对等实体工作的方法,其中对所述连接实施所述连接的接收对等实体据以向所述连接的发送对等实体发送反馈消息的反馈机制,所述反馈消息包含有关所述连接上发送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的信息,所述方法和设备设置为从所述连接的先前发送对等实体接收数据码元序列和根据给定数据单元生成方案生成的数据单元的(新的)发送端传输记录,在所述记录中,每个数据单元与发送端传输状态信息相关联,其中所述先前的发送对等实体基于旧的传输记录生成所述新的传输记录,如前所述。所述方法和设备还设置为基于所述给定数据单元生成方案将所述数据码元划分成数据单元序列,然后基于所述接收到的发送端传输记录控制在所述连接上发送所述数据单元。要注意的是,基于所接收的发送端传输记录的控制是初始控制,因为此发送端传输记录将在发送另外的数据单元和接收对应反馈消息的处理过程中被修改。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通信设备,使其作为预定通信层提供的用于传输数据码元序列的连接的接收对等实体工作的方法,其中对所述连接实施所述连接的接收对等实体据以向所述连接的发送对等实体发送反馈消息的反馈机制,所述反馈消息包含有关所述连接上发送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的信息,所述方法和设备设置为从所述连接的先前(旧的)接收对等实体接收数据码元序列和根据预定数据单元生成方案生成的数据单元的新接收端传输记录,在所述记录中,每个数据单元与接收端传输状态信息相关联,其中所述旧的接收对等实体生成所述新的接收端传输记录。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所述连接的发送对等实体接收根据所述预定数据单元生成方案生成的数据单元,然后基于所述第二接收端传输记录重组所述数据码元序列。换言之,充当接收对等实体的通信设备从所述连接的先前接收对等实体接收要使用的所述接收端传输记录。要注意的是,基于所接收的接收端传输记录的控制是初始控制,因为此接收端传输记录将在接收另外的数据单元和发送对应反馈消息的处理过程中被修改。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控制通信设备,使其作为预定通信层提供的用于传送数据码元序列的连接的发送对等实体工作的方法,其中对所述连接实施所述连接的接收对等实体据以向所述连接的发送对等实体发送反馈消息的反馈机制,所述反馈消息包含有关所述连接上发送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的信息,所述方法和设备设置为通过如下步骤进行所述传输基于第一数据单元生成方案将数据码元序列划分成第一数据单元序列,基于其中各数据单元与发送端传输状态信息相关联的多个数据单元的第一发送端传输记录控制将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发送到所述连接的接收对等实体,所述方法和设备的特征在于通过将数据码元序列和发送端传输记录转移到另一个通信设备来修改所述数据码元传输。转移到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的所述发送端传输记录可以是所述第一(旧的)发送端传输记录或所述第二(新的)发送端传输记录。在后一种情况中,修改所述传输还包括获取所述数据码元序列中的参考数据码元,基于第二数据单元生成方案将所述数据码元序列中所述参考数据码元之后的数据码元划分成第二数据单元序列,通过根据发送端传输记录的预定映射方案将与所述第一发送端传输记录中的数据单元相关联的所述发送端传输状态信息映射到所述第二数据单元来生成第二发送端传输记录。
先前描述了用于获取参考状态码元、划分数据码元和生成第二接收端传输记录的可能的和优选的实施例,因此无需重新描述。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控制通信设备,使其作为预定通信层提供的用于传输数据码元序列的连接的接收对等实体工作的方法,其中对所述连接实施所述连接的接收对等实体据以向所述连接的发送对等实体发送反馈消息的反馈机制,所述反馈消息包含有关所述连接上发送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的信息,所述方法和设备设置为通过如下步骤进行所述传输从所述连接的发送对等实体接收根据预定数据单元生成方案生成的数据单元,以及基于第一(旧的)接收端传输记录来重组所述数据码元序列,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通过将数据码元序列和接收端传输记录转移到另一个通信设备来修改所述数据码元传输。转移到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的所述接收端传输记录可以是所述第一(旧的)接收端传输记录或所述第二(新的)接收端传输记录。在后一种情况中,修改所述传输还包括获取所述数据码元序列中的参考数据码元,基于第二数据单元生成方案将所述数据码元序列中所述参考数据码元之后的数据码元划分成第二数据单元序列,通过根据接收端传输记录的预定映射方案将与所述第一接收端传输记录中的数据单元相关联的所述接收端传输状态信息映射到所述第二数据单元来生成第二接收端传输记录。
先前描述了用于获取参考状态码元、划分数据码元和生成第二接收端传输记录的可能的和优选的实施例,因此无需重新描述。
要注意的是,上述实体(即发送对等实体和接收对等实体)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任意适当组合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控制通信设备的方法还可以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提供,所述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在可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的通信设备上运行时实现所述控制方法。而且,本发明由此可以含有所述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数据载体的形式实施。
本发明的通信设备可以是设置为实施上述方法的任何通信设备。但是,本发明的通信设备最好是移动通信系统的一部分,例如这种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装置或固定装置,因为上述种类的重配置和/或切换更可能出现在此类移动通信系统中。虽然已基于详细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描述,但本发明绝不局限于所述这些详细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提供对本发明的更为全面的理解。更确切地说,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权利要求中的引用号仅用于使这些权利要求更易阅读,而非用于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控制在预定通信层(Lm)提供的连接上传输数据码元序列的方法,所述连接具有发送对等实体和接收对等实体,所述预定数据码元序列基于第一数据单元生成方案划分成第一数据单元序列,所述第一数据单元从所述发送对等实体发送到所述接收对等实体,实施所述接收对等实体据以向所述发送对等实体发送反馈消息的反馈机制,所述反馈消息包含有关所述发送对等实体所发送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的信息,所述发送对等实体保持数据单元的第一发送端传输记录,其中每个数据单元与发送端传输状态信息相关联;所述接收对等实体保持数据单元的第一接收端传输记录,其中每个数据单元与接收端传输状态信息相关联,基于所述发送端传输记录来执行在所述连接上传输数据单元的传输控制,以及基于所述接收端传输记录来重组所述数据码元序列,所述方法包括以如下方式修改所述传输-识别所述数据码元序列中的参考数据码元;-基于第二数据生成方案将所述数据码元序列中所述参考数据码元之后的数据码元划分成第二数据单元序列;-通过根据发送端传输记录的预定映射方案将与所述第一发送端传输记录中的数据单元相关联的所述发送端传输状态信息映射到所述第二数据单元来生成第二发送端传输记录;-通过根据接收端传输记录的预定映射方案将与所述第一接收端传输记录中的数据单元相关联的所述接收端传输状态信息映射到所述第二数据单元来生成第二接收端传输记录,以及-基于所述第二发送端传输记录执行所述第二数据单元的传输控制,以及基于所述第二接收端传输记录执行所述数据码元序列的重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传输状态信息区分至少下列状态-已确认正确接收;以及-来确认正确接收,所述接收端传输状态信息区分至少下列状态-已正确接收;以及-尚未正确接收;所述发送端传输记录映射方案包括-将所述未确认正确接收状态映射到含有属于与所述未确认正确接收状态相关联的第一数据单元的至少一个数据码元的每个第二数据单元;以及-将已确认正确接收状态映射到完全地包含所有属于与所述已确认正确接收状态相关联的第一数据单元的数据码元的每个第二数据单元;以及所述接收端传输记录映射方案包括-将所述尚未正确接收状态映射到含有属于与所述尚未正确接收状态相关联的第一数据单元的至少一个数据码元的每个第二数据单元;以及-将正确接收状态映射到完全地包含所有属于与正确接收状态相关联的第一数据单元的数据码元的每个第二数据单元。
3.一种方法,用于控制通信设备,使之作为预定通信层提供的用于传送数据码元序列的连接的发送对等实体工作,对所述连接实施所述连接的接收对等实体据以向所述连接的发送对等实体发送反馈消息的反馈机制,所述反馈消息包含有关对所述连接上发送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的信息,所述方法包括以如下方式执行所述传输-基于第一数据单元生成方案将所述数据码元序列划分成第一数据单元序列;-基于其中各数据单元与发送端传输状态信息相关联的多个数据单元的第一发送端传输记录来控制将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发送到所述连接的接收对等实体;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步骤修改所述数据码元传输-获取所述数据码元序列中的参考数据码元;-基于第二数据生成方案将所述数据码元序列中所述参考数据码元之后的数据码元划分成第二数据单元序列;-通过根据发送端传输记录的预定映射方案将与所述第一发送端传输记录中的数据单元相关联的所述发送端传输状态信息映射到所述第二数据单元来生成第二发送端传输记录,以及-基于所述第二发送端传输记录来控制所述第二数据单元的发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传输状态信息区分至少下列状态-已确认正确接收;以及-未确认正确接收;以及所述发送端传输记录映射方案包括-将所述未确认正确接收状态映射到含有属于与所述未确认正确接收状态相关联的第一数据单元的至少一个数据码元的每个第二数据单元;以及-将已确认正确接收状态映射到完全地包含所有属于与所述已确认正确接收状态相关联的第一数据单元的数据码元的每个第二数据单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传输状态信息还将所述未确认正确接收状态区分为-已发送但未确认正确接收;以及-尚未发送;以及所述发送端传输记录映射方案包括-将所述尚未发送状态映射到含有属于与所述尚未发送状态相关联的第一数据单元的至少一个数据码元的每个第二数据单元;以及-将所述已发送但未确认正确接收状态映射到含有属于与已发送但未确认正确接收状态相关联的第一数据单元的至少一个数据码元且不含任何属于与尚未发送状态相关联的第一数据单元的数据码元的每个第二数据单元。
6.如权利要求3至5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生成方案包括生成具有预定第一大小的所述第一数据单元,以及所述第二数据单元生成方案包括生成具有预定第二大小的所述第二数据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大小不同于所述第一大小。
7.如权利要求3至6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的所述修改因所述连接的重配置或所述连接切换到新接收对等实体而被触发,以及在所述重配置或切换之后,所述通信设备继续作为所述发送对等实体工作,但基于所述第二发送端传输记录执行对所述第二数据单元的传输控制。
8.如权利要求3至7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的所述修改因所述连接切换到第二发送对等实体而被触发,所述通信设备还作为所述第二发送对等实体工作,其中在所述切换之后,所述第二发送对等实体基于所述第二发送端传输记录执行对所述第二数据单元的传输控制。
9.如权利要求3至8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通过接收所述连接的所述接收端发送的消息来获取所述参考数据码元。
10.如权利要求3至9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采用滑动窗口技术来实施传输控制,其中,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发送记录和所述第二接收记录的所述第二数据单元的传输控制、有关所述数据码元序列的滑动窗口的初始低端是所述参考数据码元。
11.如权利要求3至10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传输状态信息包括有关下列一项或多项的信息-与数据单元相关联的时间值;-与数据单元相关联的重发尝试次数;-与数据单元相关联的可靠性;以及-与数据单元相关联的优先级。
12.如权利要求3至11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码元以较高层(L(m+1))协议数据单元的形式提供给所述通信层(Lm);以及所述识别所述参考码元的操作包括将所包含的所有数据码元被所述接收对等实体正确接收到的上次较高层协议数据单元之后的较高层协议数据单元的第一个数据码元确定为所述参考数据码元。
13.如权利要求3至12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数据单元中的数据码元的数量是可变的,以及所述通信设备设置为从所述连接的所述接收端接收有关所述接收端尚未正确接收到哪些第一数据单元的信息,并对此予以响应,向所述连接的所述接收端发送有关所述接收端尚未正确接收到的每个所述第一数据单元中含有多少数据码元的信息。
14.一种方法,用于控制通信设备,使之作为预定通信层提供的用于传送数据码元序列的连接的发送对等实体工作,以发送数据码元序列,对所述连接实施所述连接的接收对等实体据以向所述连接的发送对等实体发送反馈消息的反馈机制,所述反馈消息包含有关对所述连接上发送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的信息,所述方法包括-从所述连接的先前发送对等实体接收数据码元序列和根据第一数据单元生成方案生成的数据单元的第一发送端传输记录,在所述记录中,每个数据单元与发送端传输状态信息相关联;-获取所述数据码元序列中的参考数据码元;-基于第二数据生成方案将所述数据码元序列中所述参考数据码元之后的数据码元划分成第二数据单元序列;-通过根据发送端传输记录的预定映射方案将与所述第一发送端传输记录中的数据单元相关联的所述发送端传输状态信息映射到所述第二数据单元来生成第二发送端传输记录;以及-基于所述第二发送端传输记录来控制所述连接上所述第二数据单元的发送。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传输状态信息区分至少下列状态-已确认正确接收;以及-未确认正确接收;以及所述发送端传输记录映射方案包括-将所述未确认正确接收状态映射到含有属于与所述未确认正确接收状态相关联的第一数据单元的至少一个数据码元的每个第二数据单元;以及-将所述已确认正确接收状态映射到完全地包含所有属于与所述已确认正确接收状态相关联的第一数据单元的数据码元的每个第二数据单元。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传输状态信息还将所述未确认正确接收状态区分为-已发送但未确认正确接收;以及-尚未发送;以及所述发送端传输记录映射方案包括-将所述尚未发送状态映射到含有属于与所述尚未发送状态相关联的第一数据单元的至少一个数据码元的每个第二数据单元;以及-将所述已发送但未确认正确接收状态映射到含有属于与所述已发送但未确认正确接收状态相关联的第一数据单元的至少一个数据码元且不含任何属于与所述尚未发送状态相关联的第一数据单元的数据码元的每个第二数据单元。
17.如权利要求14至16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生成方案包括生成具有预定第一大小的所述第一数据单元,以及所述第二数据单元生成方案包括生成具有预定第二大小的所述第二数据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大小不同于所述第一大小。
18.如权利要求14至17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通过接收从所述连接的所述接收端发送的消息来获取所述参考数据码元。
19.如权利要求14至18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采用滑动窗口技术来实施传输控制,其中,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发送端传输记录的所述第二数据单元的传输控制、有关所述数据码元序列的滑动窗口的初始低端是所述参考数据码元。
20.如权利要求14至19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传输状态信息包括有关下列一项或多项的信息-与数据单元相关联的时间值;-与数据单元相关联的重发尝试次数;-与数据单元相关联的可靠性;以及-与数据单元相关联的优先级。
21.如权利要求14至20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码元以较高层(L(m+1))的协议数据单元的形式提供给所述通信层(Lm),其中,所述获取所述参考码元的操作包括将所包含的所有数据码元被所述接收对等实体正确接收到的上次较高层协议数据单元之后的较高层协议数据单元的第一个数据码元确定为所述参考数据码元。
22.如权利要求14至21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数据单元中的数据码元的数量是可变的,以及所述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设置为从所述连接的所述接收端接收有关所述接收端尚未正确接收到的那些第一数据单元的信息,并对此予以响应,向所述连接的所述接收端发送有关所述接收端尚未正确接收到的每个所述第一数据单元中含有多少数据码元的信息。
23.一种方法,用于控制通信设备,使之作为预定通信层提供的用于传送数据码元序列的连接的接收对等实体工作,对所述连接实施所述连接的接收对等实体据以向所述连接的发送对等实体发送反馈消息的反馈机制,所述反馈消息包含有关对所述连接上发送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的信息,并且其中所述发送对等实体基于第一数据单元生成方案将所述数据码元序列划分成第一数据单元序列,且基于其中各数据单元与发送端传输状态信息相关联的多个数据单元的第一发送端传输记录来控制将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发送到所述连接的接收对等实体;所述方法包括以如下方式执行所述传输-保持第一数据单元的第一接收端传输记录,其中每个第一数据单元与接收端传输状态信息相关联,以及-基于所述第一接收端传输记录来重组所述数据码元序列;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步骤修改所述数据码元传输-获取所述数据码元序列中的参考数据码元;-基于第二数据生成方案将所述数据码元序列中所述参考数据码元之后的数据码元划分成第二数据单元序列;-通过根据接收端传输记录的预定映射方案将与所述第一接收端传输记录中的数据单元相关联的所述接收端传输状态信息映射到所述第二数据单元来生成第二接收端传输记录,以及-基于所述第二接收端传输记录来重组所述数据码元序列。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传输状态信息区分至少下列状态-已正确接收;以及-尚未正确接收;以及所述接收端传输记录映射方案包括-将所述尚未正确接收状态映射到含有属于与所述尚未正确接收状态相关联的第一数据单元的至少一个数据码元的每个第二数据单元;以及-将正确接收状态映射到完全地包含所有属于与所述已正确接收状态相关联的第一数据单元的数据码元的每个第二数据单元。
25.如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生成方案包括生成具有预定第一大小的所述第一数据单元,以及所述第二数据单元生成方案包括生成具有预定第二大小的所述第二数据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大小不同于所述第一大小。
26.如权利要求23至25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的所述修改因所述连接的重配置或所述连接切换到新接收对等实体而被触发,以及在所述重配置或切换之后,所述通信设备继续作为所述接收对等实体工作,但基于所述第二接收端传输记录执行对所述数据码元序列的重组。
27.如权利要求23至26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传输的所述修改因所述连接切换到第二接收对等实体而被触发,在所述切换之后,所述通信设备还作为所述第二接收对等实体工作,其中,所述第二接收对等实体基于所述第二接收端传输记录执行对所述数据码元序列的重组。
28.如权利要求23至27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数据码元是从所述通信设备执行的过程中获取的。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码元以较高层(L(m+1))的协议数据单元的形式提供给所述通信层(Lm);其中,用于获取所述参考码元的所述过程包括将所包含的所有数据码元被所述接收对等实体正确接收到的上次较高层协议数据单元之后的较高层协议数据单元的第一个数据码元确定为所述参考数据码元。
30.如权利要求23至29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传输状态信息包括有关下列一项或多项的信息-与数据单元相关联的时间值;-与数据单元相关联的重发尝试次数;-与数据单元相关联的可靠性;以及-与数据单元相关联的优先级。
31.如权利要求23至30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数据单元中的数据码元的数量是可变的,以及在生成第二接收端传输记录的所述步骤之前,所述通信设备设置为从所述连接的所述发送端接收有关所述通信设备尚未正确接收到的每个所述第一数据单元中含有多少数据码元的信息。
32.一种方法,用于控制通信设备,使之作为预定通信层提供的用于传送数据码元序列的连接的接收对等实体工作,对所述连接实施所述连接的接收对等实体据以向所述连接的发送对等实体发送反馈消息的反馈机制,所述反馈消息包含有关对所述连接上发送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的信息,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从所述连接的先前接收对等实体接收数据码元序列和根据第一数据单元生成方案生成的数据单元的第一接收端传输记录,在所述记录中,每个数据单元与接收端传输状态信息相关联;-获取所述数据码元序列中的参考数据码元;-基于第二数据生成方案将所述数据码元序列中所述参考数据码元之后的数据码元划分成第二数据单元序列;-通过根据接收端传输记录的预定映射方案将与所述第一接收端传输记录中的数据单元相关联的所述接收端传输状态信息映射到所述第二数据单元来生成第二接收端传输记录,以及-基于所述第二接收端传输记录来重组所述数据码元序列。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传输状态信息区分至少下列状态-已正确接收;以及-尚未正确接收;以及所述接收端传输记录映射方案包括-将所述尚未正确接收状态映射到含有属于与所述尚未正确接收状态相关联的第一数据单元的至少一个数据码元的每个第二数据单元;以及-将所述正确接收状态映射到完全地包含所有属于与所述正确接收状态相关联的第一数据单元的数据码元的每个第二数据单元。
34.如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单元生成方案包括生成具有预定第一大小的所述第一数据单元,以及所述第二数据单元生成方案包括生成具有预定第二大小的所述第二数据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大小不同于所述第一大小。
35.如权利要求32至3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数据码元是从所述通信设备执行的过程中获取的。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码元以较高层(L(m+1))的协议数据单元的形式提供给所述通信层(Lm);以及获取所述参考码元的所述过程包括将所包含的所有数据码元被所述接收对等实体正确接收到的上次较高层协议数据单元之后的较高层协议数据单元的第一个数据码元确定为所述参考数据码元。
37.如权利要求32至36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传输状态信息包括有关下列一项或多项的信息-与数据单元相关联的时间值;-与数据单元相关联的重发尝试次数;-与数据单元相关联的可靠性;以及-与数据单元相关联的优先级。
38.如权利要求32至37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数据单元中的数据码元的数量是可变的,以及在生成第二接收端传输记录的所述步骤之前,所述通信设备设置为从所述连接的发送端接收有关所述通信设备尚未正确接收到的每个所述第一数据单元中含有多少数据码元的信息。
39.一种方法,用于控制通信设备,使之作为预定通信层提供的用于传送数据码元序列的连接的发送对等实体工作,对所述连接实施所述连接的接收对等实体据以向所述连接的发送对等实体发送反馈消息的反馈机制,所述反馈消息包含有关对所述连接上发送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的信息,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从所述连接的先前发送对等实体接收数据码元序列和根据数据单元生成方案生成的数据单元的发送端传输记录,在所述记录中,每个数据单元与发送端传输状态信息相关联;-基于所述数据单元生成方案将所述数据码元划分成数据单元序列;以及-基于所述接收到的发送端传输记录来控制所述数据单元在所述连接上的发送。
40.一种方法,用于控制通信设备,使之作为预定通信层提供的用于传送数据码元序列的连接的接收对等实体工作,对所述连接实施所述连接的接收对等实体据以向所述连接的发送对等实体发送反馈消息的反馈机制,所述反馈消息包含有关对所述连接上发送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的信息,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从所述连接的先前接收对等实体接收数据码元序列和根据预定数据单元生成方案生成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端传输记录,在所述记录中,每个数据单元与接收端传输状态信息相关联;-从所述连接的发送对等实体接收根据所述预定数据单元生成方案生成的数据单元;以及-基于所述第二接收端传输记录来重组所述数据码元序列。
41.一种方法,用于控制通信设备,使之作为预定通信层提供的用于传送数据码元序列的连接的发送对等实体工作,对所述连接实施所述连接的接收对等实体据以向所述连接的发送对等实体发送反馈消息的反馈机制,所述反馈消息包含有关对所述连接上发送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的信息,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如下方式执行所述传输-基于第一数据单元生成方案将所述数据码元序列划分成第一数据单元序列;-基于其中各数据单元与发送端传输状态信息相关联的多个数据单元的第一发送端传输记录来控制将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发送到所述连接的接收对等实体;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数据码元序列和发送端传输记录转移到另一个通信设备来修改所述数据码元传输。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转移到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的所述发送端传输记录是所述第一发送端传送记录。
43.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修改所述传输的步骤还包括-获取所述数据码元序列中的参考数据码元;-基于第二数据生成方案将所述数据码元序列中所述参考数据码元之后的数据码元划分成第二数据单元序列;-通过根据发送端传输记录的预定映射方案将与所述第一发送端传输记录中的数据单元相关联的所述发送端传输状态信息映射到所述第二数据单元来生成第二发送端传输记录,以及-将所述第二发送端传输记录转移到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
44.一种方法,用于控制通信设备,使之作为预定通信层提供的用于传送数据码元序列的连接的接收对等实体工作,对所述连接实施所述连接的接收对等实体据以向所述连接的发送对等实体发送反馈消息的反馈机制,所述反馈消息包含有关对所述连接上发送的数据单元的接收的信息,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如下方式执行所述传输-从所述连接的发送对等实体接收根据预定数据单元生成方案生成的数据单元;以及-基于第一接收端传输记录来重组所述数据码元序列;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数据码元序列和接收端传输记录转移到另一个通信设备来修改所述数据码元传输。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转移到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的所述接收端传输记录是所述第一接收端发送记录。
46.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修改所述传输的步骤还包括-获取所述数据码元序列中的参考数据码元;-基于第二数据生成方案将所述数据码元序列中所述参考数据码元之后的数据码元划分成第二数据单元序列;-通过根据接收端传输记录的预定映射方案将与所述第一接收端传输记录中的数据单元相关联的所述接收端传输状态信息映射到所述第二数据单元来生成第二接收端传输记录,以及-将所述第二接收端传输记录转移到所述另一个通信设备。
47.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用于在运行于计算设备上时执行如权利要求3至46之一所述的方法。
48.一种存储如权利要求47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数据载体。
49.一种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3至46之一所述方法的通信设备。
50.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是移动通信网络的移动台或固定站。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控制在预定通信层提供的连接上传输数据码元序列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如下步骤修改传输识别(S41)数据码元序列中的参考数据码元,基于新的数据单元生成方案将所述数据码元序列中所述数据码元之后的数据码元划分(S42)成新的数据单元序列,通过根据发送端传输记录的预定映射方案将与旧的发送端传输记录中的数据单元相关联的发送端传输状态信息映射到新的数据单元来生成(S43)新的发送端传输记录,通过根据接收端传输记录的预定映射方案将与旧的接收端传输记录中的数据单元相关联的接收端传输状态信息映射到新的数据单元来生成(S43)新的接收端传输记录,基于新的发送端传输记录执行(S45)新数据单元的传输控制,以及基于新的接收端传输记录执行数据码元的重组。
文档编号H04L1/16GK1745533SQ03826018
公开日2006年3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26日
发明者J·萨赫斯, M·迈尔 申请人: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