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距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及其实现方法

文档序号:7590756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近距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及其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能够实现近距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及实现这样的移动终端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诸如手机、灵巧电话(Smartphone)、个人数字助理(PDA)之类的移动终端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通过数字式移动通讯系统/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SM/GPRS)或码分多址(CDMA)之类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所提供的服务,人们相互之间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通讯。
但是,运营商为移动终端提供的是封闭的体系,移动终端只能接入运营网络,移动终端之间的资源共享只能通过封闭的运营体系来完成。即使两个移动终端离得比较近,如果需要进行通话或其他的数据交流,也必须通过远距的GSM/GPRS或CDMA基站及服务来完成信息的传递。而运营商提供的服务是收费服务,这无疑会增加用户的通信成本。另外,无线局域网(WLAN)已经日渐发达,WLAN中的信息越来越丰富,但是,用户在进入WLAN环境时,移动终端却直接无法接入WLAN,也就无法直接获取本地的网络资源。用户要想获取WLAN中的信息,则必须通过远端的GSM/GPRS或CDMA才能达到目的,同样,运营商提供的服务是收费服务,这样必然会增加用户的费用,而且通过远端的GSM/GPRS或CDMA获取WLAN中的信息也很不方便。
另外,目前业界提出了闪联协议,该协议的目的是完成电子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及协同服务。作为一种常用的电子设备,移动终端加入闪联协议不仅能避免移动终端只能通过GSM/GPRS或CDMA与其他电子设备通信,还能给移动终端带来巨大的附加值。比如,移动终端可以作为通用的遥控器,用于控制家中的诸如电视、计算机之类的电器设备;移动终端中的图片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或电视来显示;计算机能够迅速获取并显示移动终端中的信息等。
要将闪联协议融合到移动终端中,必须为移动终端提供一个开放的体系,并提供一个开放的物理连接。目前的开放体系可以为TCP/IP协议,物理连接则可以为无线局域网。换一句话说,如果移动终端能够实现双距无线通信,则可以将闪联协议融合到移动终端,而目前的移动终端中不能设置WLAN,因此,也无法通过WLAN在移动终端中实现闪联协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近距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使移动终端在实现远距无线通信的基础上,还能实现近距无线通信。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近距无线通信移动终端的实现方法。
一种近距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该移动终端至少包括WLAN通信链路,用于接收并处理移动终端的CPU发送来的WLAN相关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辐射出去;以及用于接收并处理无线局域网中的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的CPU。
所述WLAN通信链路至少包括介质访问控制MAC模块、基带处理模块、射频调制解调模块、功率放大模块、低噪声放大模块、收发开关模块,以及天线模块;所述MAC模块接收移动终端的CPU发送来的数据,对数据进行编码和管理,并将该数据发送给基带处理模块;基带处理模块对MAC模块发送来的数据进行基带调制,并将调制后的数据发送给射频调制解调模块;射频调制解调模块对基带处理模块发送来的数据进行调制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功率放大模块;功率放大模块对射频调制解调模块发送来的数据进行功率放大处理,并将放大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天线模块;天线模块将功率放大模块发送来的数据辐射出去;所述天线模块接收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并将接收到的信息耦合到低噪声放大模块进行信号放大;低噪声放大模块将放大后的数据发送给射频调制解调模块;射频调制解调模块解调收到的数据,并发送给基带处理模块;基带处理模块对收到的数据进行基带解调,并将解调后的数据发送给MAC模块;MAC模块对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码及管理,并将处理得到的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的CPU;所述收发开关模块,用于在MAC模块的控制下,根据射频链路的状态将天线模块连接到功率放大模块或低噪声放大模块。
所述MAC模块、基带处理模块与射频调制解调模块位于一个芯片中。
所述WLAN通信链路中的天线模块在移动终端原有天线的最远端;和/或WLAN通信链路中的天线模块与移动终端原有天线极化正交。
所述移动终端的驱动层中进一步包括用于驱动WLAN通信链路的WLAN驱动。
所述WLAN通信链路与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通过TCP/IP协议栈传输。
所述WLAN通信链路与移动终端的CPU上扩展的芯片总线接口连接。
所述移动终端中进一步包括与原有CPU通过连接、并与原有CPU进行数据交互的近距CPU;所述WLAN通信链路与该近距CPU连接。
所述WLAN通信链路与移动终端原有系统分别位于移动终端线路板的两侧;所述WLAN通信链路与原有系统射频部分的外侧有吸波装置,和/或屏蔽装置。
一种近距无线通信移动终端的实现方法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a.在移动终端设置用于接收并处理无线局域网WLAN相关数据的WLAN通信链路,并在移动终端中添加WLAN的驱动及TCP/IP协议层;
b.移动终端在进行近距无线通信时,通过CPU将WLAN相关数据发送给WLAN通信链路,WLAN通信链路处理收到的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辐射出去;并通过WLAN通信链路接收无线局域网的数据,WLAN通信链路处理收到的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中的CPU。
所述步骤b中,所述WLAN通信链路处理并发送移动终端发送来的数据为对移动终端的CPU发送来的数据进行编码和管理,并将处理得到的数据进行基带调制及射频调制处理,之后对该数据进行功率放大,并将放大处理后的数据辐射出去;所述WLAN通信链路接收并处理无线局域网的数据为对无线局域网的信号进行信号放大,并将放大后的数据进行射频解调及基带解调处理,再将解调后的数据进行解码及管理,之后将处理得到的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的CPU。
所述步骤a中,所述在移动终端设置WLAN通信链路为在移动终端的CPU上扩展芯片总线接口,并通过该芯片总线接口与WLAN通信链路连接;步骤b中,所述移动终端将WLAN相关数据发送给WLAN通信链路为移动终端通过CPU上的芯片总线接口将WLAN相关数据发送给WLAN通信链路;所述WLAN通信链路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中的CPU为WLAN通信链路通过该芯片总线接口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中的CPU。
所述步骤b中,所述移动终端在进行近距无线通信之前,进一步包括移动终端在启动后,初始化自身的WLAN通信链路,并启动TCP/IP协议栈,之后通过WLAN通信链路与无线局域网连接。
所述步骤a中,所述在移动终端中设置WLAN通信链路为在移动终端中添加与原有CPU连接的近距CPU,将WLAN通信链路与该近距CPU连接;
步骤b中,所述移动终端将WLAN相关数据发送给WLAN通信链路为移动终端中原有CPU将WLAN相关数据发送给近距CPU,近距CPU再将收到的WLAN相关数据发送给与自身连接的WLAN通信链路;所述WLAN通信链路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中的CPU为WLAN通信链路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近距CPU,该近距CPU判断是否需要将收到的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中的原有CPU,如果需要,则将数据发送给原有CPU,由原有CPU对数据进行处理;否则,近距CPU对数据进行处理。
所述步骤b中,所述移动终端在进行近距无线通信之前,进一步包括移动终端在启动后,初始化WLAN通信链路,并启动TCP/IP协议栈,之后通过WLAN通信链路与WLAN连接。
所述原有CPU通过双端口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与近距CPU连接;所述步骤a进一步包括在移动终端中添加双端口RAM的驱动;步骤b中,所述移动终端在进行近距无线通信之前,进一步包括初始化双端口RAM;所述近距CPU与原有CPU之间通过中断方式或轮询方式进行通信。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在移动终端的WLAN通信链路中设置闪联协议。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将移动终端中的WLAN通信链路设置为停止工作的完全休眠状态;所述移动终端在需要通过WLAN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交互时,唤醒该WLAN通信链路。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将移动终端中的WLAN通信链路设置为定时唤醒的睡眠状态。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在移动终端中预先设置WLAN通信链路停止工作的完全睡眠状态和时唤醒的休眠状态;在启动移动终端后,选择其中的一种状态作为当前WLAN通信链路的状态。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降低移动终端中WLAN的输出功率。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将WLAN通信链路与原有系统分别设置在线路板的两侧,并在WLAN通信链路与原有系统的射频部分分别设置屏蔽装置。
该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将WLAN通信链路中的天线设置在距移动终端原有天线的最远端;和/或将WLAN通信链路中的天线设置为与移动终端原有天线极化正交。
本发明方案通过在移动终端中设置WLAN通信链路,使移动终端在实现远距无线通信的基础上,还能够实现近距无线通信,方便了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获取WLAN中的信息,比如,用户在免费的WLAN中上网浏览信息、收发邮件、收发短信等,还减少了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进行近距通信以及获取WLAN中的信息的费用。
另外,本发明方案还为移动终端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体系与高速的物理连接,为在移动终端中设置闪联协议,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及协同服务提供了基础,以使移动终端能够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本发明方案可以用在包括手机、PDA、Smartphone、小灵通在内的各种移动终端上。


图1为本发明实现方案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中单CPU方案的实现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中双CPU方案的实现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方案在GSM/GPRS或CDMA侧添加屏蔽及吸波装置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方案在WLAN侧添加屏蔽及吸波装置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方案设置极化天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本发明方案在硬件上需要在移动终端中设置与原有CPU连接的WLAN通信链路,移动终端则通过该WLAN通信链路与无线局域网中的其他电子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在软件上需要在驱动层扩展WLAN的驱动,还需要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添加TCP/IP协议层。其中,WLAN通信链路中至少需要包括MAC模块、BBP(基带处理)模块、射频调制解调模块、功率放大模块、低噪声放大模块、收发开关模块以及天线模块。其中,收发开关模块用于根据射频链路当前所处的状态将天线模块连接到功率放大模块或低噪声放大模块。
通过这样的设置,移动终端在进行近距无线通信时,如果需要向无线局域网发送数据,则将该数据发送给WLAN通信链路,由WLAN通信链路对收到的数据依次进行编码和管理、基带调制、射频调制及功率放大等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天线模块辐射出去;如果需要接收WLAN发送来的数据,则通过WLAN通信链路中的天线模块接收无线局域网中的电磁波信息,并由天线模块将收到的电磁波信息转换为电流信号,WLAN通信链路再对该电流信号依次进行低噪声放大、射频解调、基带解调以及MAC层的解码和管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中的CPU。
WLAN通信链路中的数据需要与CPU连接,而移动终端中CPU的处理能力有强有弱,如果CPU的处理能力很强,则可以直接通过该CPU与WLAN通信链路连接,将该方案简称为单CPU方案;如果CPU的处理能力较弱,则可以在该CPU上再连接一片CPU,将新添加的CPU称为近距CPU,即由该近距CPU实现与WLAN通信链路的连接,将该方案简称为双CPU方案。其中,单CPU方案的连接关系参见图2;双CPU方案的连接关系参见图3。下面对这两种方案分别进行说明。
对于单CPU方案来说,需要在原有的CPU上扩展芯片总线接口,并通过该CPU芯片总线接口与WLAN通信链路连接。其中,扩展得到的CPU芯片总线接口可以为串行总线,比如为串行外设接口(SPI)、发送数据I/O(SDIO)、通用异步收发器(UART)及通用串行接口(USB)等,也可以为系统总线,比如为数据线、地址线、局部总线(PCI)、个人计算机存储卡国际联合会(PCMCIA)总线等。
单CPU方案具体来说,参见图2,原有CPU 201通过CPU芯片总线接口与WLAN通信链路202中的MAC模块203连接,基带处理模块204分别与MAC模块203和射频调制解调模块205连接,射频调制解调模块205的另一端与功率放大模块206和低噪声放大模块207连接,功率放大模块206和低噪声放大模块207通过收发开关模块208与天线模块209连接,收发开关模块208则由MAC模块203控制。
这样,移动终端在向外界发送WLAN相关数据时,MAC模块203对移动终端的CPU发送来的数据进行编码和管理,并将该数据发送给基带处理模块204,并控制收发开关模块208,使功率放大模块206与天线模块209连接;基带处理模块204对MAC模块203发送来的数据进行基带调制,并将调制后的数据发送给射频调制解调模块205;射频调制解调模块205对基带处理模块204发送来的数据进行调制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功率放大模块206;功率放大模块206对射频调制解调模块205发送来的数据进行功率放大处理,并将放大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天线模块209;天线模块209则将功率放大模块发送来的数据辐射出去。
移动终端在接收无线局域网发送来的WLAN相关数据时,MAC模块203会控制收发开关模块208,使天线模块209与低噪声放大模块207连接,天线模块209接收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并将接收到的信息耦合到低噪声放大模块207进行信号放大;低噪声放大模块207将放大后的数据发送给射频调制解调模块205;射频调制解调模块205解调收到的数据,并发送给基带处理模块204;基带处理模块204对收到的数据进行基带解调,并将解调后的数据发送给MAC模块203;MAC模块203对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码及管理,并将处理得到的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的CPU。
以在通过GSM实现远距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中设置WLAN通信链路为例。在移动终端中通过单CPU方案设置了WLAN通信链路之后,如果需要使用该移动终端与WLAN通信,则需要首先启动移动终端,还需要初始化WLAN通信链路,启动TCP/IP协议,之后通过WLAN通信链路接入WLAN。这样,移动终端在接收进程消息时,如果该消息是GSM消息,则进入相应的界面;如果该消息是WLAN相关消息,则通过WLAN通信链路处理该消息。
对于双CPU方案来说,参见图3,需要在远距CPU上连接一个用于处理近距WLAN通信的近距CPU,并用该新添加的近距CPU实现与WLAN通信链路的连接,近距CPU与WLAN通信链路的连接与单CPU方案中的连接方式相同。原有的CPU仍然实现原有的移动终端功能,移动终端与WLAN的连接则通过近距CPU实现。由于双端口RAM具有两套数据线及地址线,可以支持两个CPU进行数据读写,通过双端口RAM可以完成两个CPU之间的数据交换,因此,远距CPU与近距CPU之间的数据交换可以通过双端口RAM实现,对应地,还需要添加相应的双端口RAM的驱动。
同样以在通过GSM实现远距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中设置WLAN通信链路为例。在移动终端中通过双CPU方案设置了WLAN通信链路之后,如果需要使用该移动终端与WLAN通信,则需要首先启动移动终端,在启动移动终端并接入GSM网络后,还需要初始化双端口RAM及WLAN通信链路,启动TCP/IP协议,之后再通过WLAN通信链路接入WLAN。其中,WLAN通信链路的初始化由近距CPU实现。
通过这样的设置,移动终端在运行GSM系统时,判断当前是否需要操作WLAN通信链路,如果需要,则GSM系统将指令和数据放在双端口RAM中;近距CPU则轮询双端口RAM中的数据,如果存在有用的数据,则获取该数据,并将该数据通过WLAN通信链路发送出去。近距CPU对WLAN通信链路接收来的无线局域网数据进行处理时,如果该数据需要发送给原有CPU,则将数据发送到双端口RAM;原有CPU则通过轮询双端口RAM获取其中的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上述是两个CPU通过轮询双端口RAM获取数据的过程,实际上,两个CPU还可以通过中断方式获取双端口RAM中的数据。具体来说,GSM系统在将指令和数据放到双端口RAM中后,采用中断的方式通知近距CPU,近距CPU则在收到原有CPU发送来的通知后,获取双端口RAM中的数据;近距CPU在将数据发送到双端口RAM中后,也采用中断方式通知原有CPU来获取数据,并执行相关的操作。
虽然通过上述两种方案可以在移动终端中实现双距无线通信,但是,由于无线局域网的实现比较复杂,在硬件上需要包括MAC、BBP、射频调制解调、功率放大等电路,如果将这些硬件电路直接加入到移动终端,则将大大增加移动终端的体积。为解决体积问题,可以选择结构非常小的单芯片或单模块来实现WLAN的MAC模块、BBP模块和射频调制解调模块集成到一个芯片中,当然,也可以将整个WLAN通信链路基础到一个模块中。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在移动终端中设置WLAN时的体积问题。
另外,由于WLAN的功耗都比较高,即使在睡眠状态下,也有200mW,这会大大缩短移动终端的待机时间。而用户都希望移动终端的待机时间能够尽量地长。为解决功耗问题,可以为移动终端中的WLAN作以下设置1、由于WLAN在休眠状态下的功耗非常低,大约只有300uW,而在休眠状态下的移动终端可以由远距无线网络唤醒,因此,可以将WLAN设置为休眠状态,移动终端在需要通过WLAN进行数据交互时再唤醒WLAN。
2、由于WLAN在睡眠状态下可以被定时唤醒,并发出信标及侦听信标,因此,为降低功耗,可以将移动终端中的WLAN设置为睡眠状态。WLAN通常的定时唤醒时间为100ms,为降低功耗、提高移动终端的待机时间,可以将定时唤醒时间延长,比如,将定时唤醒时间设置为300ms。当然,还可以由用户根据自身的需要灵活地设置定时唤醒时间,以使WLAN通信链路处于灵活睡眠状态。
3、由于WLAN应用在移动终端上为近距无线通信,因此,可以为WLAN设置较低的输出功率,以降低WLAN在发射状态下的功耗。比如,将WLAN的输出功率设置为10dbmW~13dbmW。
当然,为使用户能够更好地应用移动终端中的WLAN功能,还可以为移动终端中的WLAN通信链路设置多种不同的睡眠状态,并由用户根据需要自行选择。比如,将WLAN通信链路的睡眠状态设置为包括完全睡眠状态、灵活休眠状态和正常休眠状态。
如果WLAN通信链路处于完全睡眠状态,则WLAN功能就完全被关闭了,这时的移动终端与普通移动终端的功能相同。这种情况下,如果需要启动WLAN通信链路,则需要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唤醒。
如果WLAN通信链路处于灵活休眠状态,则用户可以通过更改WLAN的唤醒时间,以调整WLAN发出侦听信标的时间间隔,以适应不同应用的需要如果运行时效性较强,则可以缩短唤醒时间,也就是说,用较大的功耗来换取应用的流畅效果;如果运行的时效性不强,则可以延长唤醒时间,以降低功耗。
如果WLAN通信链路处于正常休眠状态,则移动终端使用系统默认的WLAN唤醒时间,这样,即可在保证不错过监听信号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降低WLAN的功耗。
还有一个问题是信号干扰问题。虽然远距通信与近距通信所在的频段不同,采用的调制解调方式也不同,但仍存在两种通信之间的串扰和干扰等问题。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接收信号的灵敏度。GSM/GPRS或CDMA的灵敏度为-105dBmw,无线局域网的灵敏度为-86dBmw,这两种无线通信接收信号的强度都非常低。GSM/GPRS或CDMA发出的信号对于WLAN来说就是干扰,同样,WLAN发出的信号对于GSM/GPRS或CDMA来说也是干扰。
为解决信号干扰问题,可以在设置布局及线路走线时,将GSM/GPRS或CDMA系统布置在线路板的一面,将WLAN布置在线路板的另一面,并且两面的射频部分都使用吸波装置以及诸如屏蔽框、屏蔽盖之类的屏蔽装置,以避免相互的干扰,具体设置方案可以参见图4和图5。图4中,在针对GSM/GPRS或CDMA的射频调制解调和功率放大及射频开关的外侧设置了GSM屏蔽框以及吸波装置。图5中,在针对WLAN的射频调制解调和功率放大及射频开关的外侧也设置了WLAN屏蔽框以及吸波装置。
还可以提高线路板上的芯板厚度,以提高这两个系统的隔离。在设置这两个系统的天线时,还可以采用空间隔离与极化隔离两种措施来避免天线之间的干扰。具体来说,空间隔离为保持移动终端远距通信天线的位置不变,将WLAN天线的位置设置在移动终端中距离远距通信天线的最远端。极化隔离为将这两根天线设置为正交的极化方式,以提高两根天线之间的隔离度、降低两根天线之间的相互干扰。图6为对天线进行极化设置的示意图。
通过上述设置,即可实现移动终端的近距无线通信。还可以在该移动终端的基础上进一步添加IGRS协议以及相应的应用,这样就可以通过IGRS协议实现与其他设备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及协同服务。对于通过单CPU实现近距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来说,如果需要操作与IGRS相关的应用,则移动终端的CPU直接处理相关数据。对于通过双CPU实现近距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来说,如果需要操作与IGRS相关的应用,则移动终端原有的CPU将数据放置在双端口RAM中;近距CPU则轮询双端口RAM中的数据,如果发现该RAM中存在有用的数据,则执行相关的操作,并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双端口RAM返回给原有的CPU,原有CPU则通过轮询双端口RAM获取数据。当然,这两个CPU也可以采用中断方式来获取双端口RAM中的数据移动终端原有CPU将数据放置在双端口RAM中后,通过中断方式通知近距CPU,近距CPU获取双端口RAM中的数据,并执行相关的操作,并同样采用中断方式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双端口RAM返回给原有CPU。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方案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近距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移动终端至少包括无线局域网WLAN通信链路,用于接收并处理移动终端的CPU发送来的WLAN相关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辐射出去;以及用于接收并处理无线局域网中的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的CPU。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WLAN通信链路至少包括介质访问控制MAC模块、基带处理模块、射频调制解调模块、功率放大模块、低噪声放大模块、收发开关模块,以及天线模块;所述MAC模块接收移动终端的CPU发送来的数据,对数据进行编码和管理,并将该数据发送给基带处理模块;基带处理模块对MAC模块发送来的数据进行基带调制,并将调制后的数据发送给射频调制解调模块;射频调制解调模块对基带处理模块发送来的数据进行调制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功率放大模块;功率放大模块对射频调制解调模块发送来的数据进行功率放大处理,并将放大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天线模块;天线模块将功率放大模块发送来的数据辐射出去;所述天线模块接收无线局域网的信号,并将接收到的信息耦合到低噪声放大模块进行信号放大;低噪声放大模块将放大后的数据发送给射频调制解调模块;射频调制解调模块解调收到的数据,并发送给基带处理模块;基带处理模块对收到的数据进行基带解调,并将解调后的数据发送给MAC模块;MAC模块对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码及管理,并将处理得到的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的CPU;所述收发开关模块,用于在MAC模块的控制下,根据射频链路的状态将天线模块连接到功率放大模块或低噪声放大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MAC模块、基带处理模块与射频调制解调模块位于一个芯片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WLAN通信链路中的天线模块在移动终端原有天线的最远端;和/或WLAN通信链路中的天线模块与移动终端原有天线极化正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驱动层中进一步包括用于驱动WLAN通信链路的WLAN驱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WLAN通信链路与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通过TCP/IP协议栈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WLAN通信链路与移动终端的CPU上扩展的芯片总线接口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中进一步包括与原有CPU通过连接、并与原有CPU进行数据交互的近距CPU;所述WLAN通信链路与该近距CPU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WLAN通信链路与移动终端原有系统分别位于移动终端线路板的两侧;所述WLAN通信链路与原有系统射频部分的外侧有吸波装置,和/或屏蔽装置。
10.一种实现移动终端近距无线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移动终端设置用于接收并处理无线局域网WLAN相关数据的WLAN通信链路,并在移动终端中添加WLAN的驱动及TCP/IP协议层;b.移动终端在进行近距无线通信时,通过CPU将WLAN相关数据发送给WLAN通信链路,WLAN通信链路处理收到的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辐射出去;并通过WLAN通信链路接收无线局域网的数据,WLAN通信链路处理收到的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中的CPU。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WLAN通信链路处理并发送移动终端发送来的数据为对移动终端的CPU发送来的数据进行编码和管理,并将处理得到的数据进行基带调制及射频调制处理,之后对该数据进行功率放大,并将放大处理后的数据辐射出去;所述WLAN通信链路接收并处理无线局域网的数据为对无线局域网的信号进行信号放大,并将放大后的数据进行射频解调及基带解调处理,再将解调后的数据进行解码及管理,之后将处理得到的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的CPU。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所述在移动终端设置WLAN通信链路为在移动终端的CPU上扩展芯片总线接口,并通过该芯片总线接口与WLAN通信链路连接;步骤b中,所述移动终端将WLAN相关数据发送给WLAN通信链路为移动终端通过CPU上的芯片总线接口将WLAN相关数据发送给WLAN通信链路;所述WLAN通信链路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中的CPU为WLAN通信链路通过该芯片总线接口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中的CPU。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移动终端在进行近距无线通信之前,进一步包括移动终端在启动后,初始化自身的WLAN通信链路,并启动TCP/IP协议栈,之后通过WLAN通信链路与无线局域网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所述在移动终端中设置WLAN通信链路为在移动终端中添加与原有CPU连接的近距CPU,将WLAN通信链路与该近距CPU连接;步骤b中,所述移动终端将WLAN相关数据发送给WLAN通信链路为移动终端中原有CPU将WLAN相关数据发送给近距CPU,近距CPU再将收到的WLAN相关数据发送给与自身连接的WLAN通信链路;所述WLAN通信链路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中的CPU为WLAN通信链路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近距CPU,该近距CPU判断是否需要将收到的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中的原有CPU,如果需要,则将数据发送给原有CPU,由原有CPU对数据进行处理;否则,近距CPU对数据进行处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移动终端在进行近距无线通信之前,进一步包括移动终端在启动后,初始化WLAN通信链路,并启动TCP/IP协议栈,之后通过WLAN通信链路与WLAN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有CPU通过双端口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与近距CPU连接;所述步骤a进一步包括在移动终端中添加双端口RAM的驱动;步骤b中,所述移动终端在进行近距无线通信之前,进一步包括初始化双端口RAM;所述近距CPU与原有CPU之间通过中断方式或轮询方式进行通信。
17.根据权利要求12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移动终端的WLAN通信链路中设置闪联协议。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将移动终端中的WLAN通信链路设置为停止工作的完全休眠状态;所述移动终端在需要通过WLAN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交互时,唤醒该WLAN通信链路。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将移动终端中的WLAN通信链路设置为定时唤醒的睡眠状态。
20.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移动终端中预先设置WLAN通信链路停止工作的完全睡眠状态和时唤醒的休眠状态;在启动移动终端后,选择其中的一种状态作为当前WLAN通信链路的状态。
2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降低移动终端中WLAN的输出功率。
2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将WLAN通信链路与原有系统分别设置在线路板的两侧,并在WLAN通信链路与原有系统的射频部分分别设置屏蔽装置。
2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将WLAN通信链路中的天线设置在距移动终端原有天线的最远端;和/或将WLAN通信链路中的天线设置为与移动终端原有天线极化正交。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距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中至少包括无线局域网(WLAN)通信链路,该WLAN通信链路用于接收并处理移动终端发送来的WLAN相关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WLAN;以及用于接收并处理WLAN中的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近距无线通信移动终端的实现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移动终端不能通过WLAN进行近距无线通信的问题,本发明方案所提供的移动终端能够通过WLAN进行近距无线通信。本发明方案还可以进一步将闪联协议设置到移动终端的WLAN通信链路上,移动终端则可以通过WLAN通信链路实现电子设备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协同服务。
文档编号H04L12/28GK1671062SQ20041002948
公开日2005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9日
发明者单文英, 郑武, 郭大伟, 王巍, 黄晓兵 申请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