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波的增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01732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弹波的增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用于喇叭(或称扬声器)中,做为悬吊用途的元件。
背景技术
一般的动圈式喇叭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有动力系统、鼓纸与悬挂系统。其中的动力系统更进一步包括有磁铁A、极片B、上铁C、间隙D与音圈E。所述振膜F即用来移动空气的锥形鼓纸或半球形音盆。悬挂系统则是由弹波G与悬边结构组成,用来负责牵引振膜F的定向移动。
其工作原理是当电流流过音圈时产生了电磁场,这个电磁场与喇叭上的永久磁铁的磁场成直角方向,这使得活动线圈受力于间隙D(音圈与磁铁之间的间隙)内的运动。这个运动所产生的机械力,使附着于音圈的振膜F产生垂直、上下的运动(振动),从而使空气振动而发出音频传送到人耳,达到声音还原供人聆听的目的,实现了电能到声能的转换。
弹波是喇叭的悬挂系统中的重要元件,其用来支撑音圈,让附着于音圈的振膜能产生预期的振动,其作用即类似于汽车悬吊系统中所包含的缓冲弹簧,因此,弹波的优劣或适用与否取决于其是否具备足够的弹性与强度。
一般常用的弹波结构请参阅图2,其包含多个同心圆的波峰G1与波谷G2,使得径向断面呈现连续的波浪形状(如图3A所示);弹波G的中心孔用来组合音圈,而弹波的外周边则用来悬挂于喇叭的壳体。这种传统的弹波结构基于包含多个同心圆的波峰与波谷的原因,使得弹波受到力量作用时,图2的B-B断面(如图3B所示的垂直于半径的断面)虽然具有足够的强度,但是在图2的A-A断面(如图3A所示的半径断面)的挠性强度则嫌不足;由于弹波所承受的力量并非十分平均(基于机械因素或喇叭放置于不平整的位置等等),因而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导致弹波变形,进而影响其做为喇叭悬挂系统的性能表现。基于这种传统弹波结构所存在缺失而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在于解决传统弹波的多个波峰与波谷呈圆形且同心排列具有较弱的强度,以致于在长期受到不平衡作用力后容易产生变形的缺失。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方案,是在弹波的每一波峰与波谷均设置多个转折点,让每一波峰与波谷均形成为多边形,通过这种结构,让弹波的半径断面具备更高的挠性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方案,是在弹波的一部分波峰与波谷设置多个转折点,让这些部分的波峰与波谷均形成为多边形,通过这种结构,让弹波的半径断面具备更高的挠性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方案,是利用模具对弹波成型出波峰与波谷的同时一体成型出转折点。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方案,是使波峰与波谷所设的转折点位于相同的位置,从而使所述转折点由弹波的外径朝中心点方向呈直线排列,从而使弹波在增加强度时仍能维持良好的弹性。
与传统呈同心圆形式的弹波相比,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利用波峰与波谷的形状上的改变而获得强度上的提升,同时仍能维持弹波应有的弹性,让弹波的性能表现更加出色,使用寿命更长。


图1为一般喇叭结构的平面剖视图;图2为常用弹波结构的立体图;图3A为图2的A-A剖线的平面剖视图;图3B为图2的B-B剖线的平面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将弹波的波峰与波谷设为各边呈直边的多边形的实施例的平面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将弹波的波峰与波谷设为各边呈往中心点方向凹入,且曲度较小的弧线的多边形的实施例的平面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将弹波的波峰与波谷设为各边呈往中心点方向凹入,且曲度较大的弧线的多边形的实施例的平面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将弹波的波峰与波谷设为各边呈外径方向凸出的弧线的多边形的实施例平面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将多边形与圆形的波峰与波谷交错设置的实施例的平面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弹波 A磁铁11波峰 B极片12波谷 C上铁13转折点 D间隙14直线 E音圈15凹入的弧线 F振膜16凸出的弧线 G弹波17圆形波峰或波谷 G1波峰G2波谷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地说明。
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是在弹波1的本体成型出多个呈同心排列的环形波峰11与波谷12,使得弹波的半径断面呈现连续的波浪形状,在成型制程的同时,所述波峰11与波谷12一体成型出多个转折点13,使得该波峰11与波谷12形成多边形。通过这种多边形结构,将原本呈圆形的波峰与波谷分割为多段较短的长度,致使弹波的半径断面可以获得较高的挠性强度。
所述的弹波可以采用各种布料或其它适当材料制造,其制造的方式,是将预先裁剪成圆形的片体放入模具的上、下模之间,所述的上、下模预先设置了弹波所需要的多边形波峰与波谷的模刻,在片体受到加热的状态下利用该上、下模对片体的上、下面进对合并施加压力,让片体被成型为预定的弹波结构与形状。
图4所显示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是使波峰11与波谷12的多边形各边形成为直线14,且相连的两直线14之间为转折点13。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则使波峰与波谷的多边形各边形成为曲度较小,且往中心点方向凹入的弧线15,且相连的两弧线15之间为转折点13。图6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则可以使波峰与波谷的多边形各边形成为曲度较大,且往中心点方向凹入的弧线15。图7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是使波峰与波谷的多边形各边形成为往弹波外径方向凸出的弧线16,且相连的两弧线16之间为转折点13。
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是可以将多边形与圆形的波峰与波谷交错设置,例如图8所示的实施例是设置了多道具有弧形边的多边形波峰与波谷后,再设置多道圆形的波峰与波谷17,然后再依序设置多道具有弧形边的多边形波峰与波谷,以及多道圆形的波峰与波谷,依此类推,均能达到增加挠性强度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所作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弹波的增强结构,所述弹波的本体具有多个呈同心排列的波峰与波谷,使得弹波的半径断面呈现连续的波浪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峰与波谷设有多个转折点,使得该波峰与波谷形成多边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波的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圈波峰与波谷的转折点是设在相同的位置,从而使所述转折点由弹波的外径朝中心点方向呈直线排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波的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的各边可为直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波的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的各边可为弧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波的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各边的弧线可为往中心点方向凹入的弧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波的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各边的弧线可为往外径方向凸出的弧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波的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转折点设置于所述的部分波峰与部分波谷上,使得具有转折点的波峰与波谷形成多边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波的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转折点的波峰与波谷,是将转折点设在相同的位置,从而使所述转折点由弹波的外径朝中心点方向呈直线排列,使得具有转折点的波峰与波谷形成多边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波的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的各边可为直线。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波的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的各边可为弧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弹波的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各边的弧线可为往中心点方向凹入的弧形。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弹波的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各边的弧线可为往外径方向凸出的弧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波的增强结构,是在弹波本体所具有的多个呈同心排列的波峰与波谷设置多个转折点,进而使波峰与波谷形成多边形,通过这种结构而使弹波在保持适当弹性的条件下增加其强度,可以避免受到不平衡的作用而变形。
文档编号H04R9/06GK2747814SQ20042000380
公开日2005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16日
发明者大原博 申请人:大原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