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即时通讯应用系统和方法

文档序号:7627487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即时通讯应用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即时通讯应用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网络即时通讯服务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通讯服务,一般是以实现网络上即时通讯功能为主,即时通讯服务在互联网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即时通信服务通过即时通讯工具/模块得以实现,以其速度快、功能丰富、使用稳定、小巧精干而获得广大网民的认可和喜爱,在现有的即时通讯服务中,即时通讯用户以即时通讯号码加以标识,用户之间可以通过即时通讯号码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字信息的交互、传送文件等多种操作,随着即时通讯用户的不断增加,也就意谓着所需要的即时通讯号码不断增加,虽然从理论上说,即时通讯号码的位数可以无限地放大,但是位数越多,用户就越难记住,不利于即时通讯服务的推广,而且,现有技术中,即时通讯用户之间都是属于单纯的点对点通讯,对于某些群体化的应用场合(如企业内部)则不太适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充分利用即时通讯号码资源,且适合于群体化应用场合的即时通讯应用系统和方法,以弥补现有技术中即时通讯号码数量需求不断增加,号码位数相应提高,难于记忆,不利于即时通讯服务的推广,以及现有技术中单纯点对点通讯,不适合群体化应用的缺陷。
本发明所采用的即时通讯应用系统,包括即时通讯系统,以及其中的即时通讯用户和相应的即时通讯号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作为即时通讯用户的控制台和相应的即时通讯号码,以及与所述控制台相连的服务端,其中,所述的控制台通过即时通讯号码与相对的外部即时通讯用户之间进行信息交互,并根据交互信息选择内部用户;所述被选择的内部用户在服务端与所述外部即时通讯用户通过控制台建立信息连接。
所述的控制台包括即时通讯模块、消息分析模块、消息转发模块、设置模块和数据库,其中,所述的即时通讯模块完成与外部即时通讯用户之间的消息收发,与消息分析模块之间完成相应的消息传递;所述的消息分析模块对接收到的消息进行分析,产生内部用户指令,或者根据分析结果由数据库中所保存的信息选定内部用户,向消息转发模块发送内部用户指令和相应消息;所述的消息转发模块接收来自服务端的消息并将其转发至消息分析模块,或根据消息分析模块的内部用户指令向相应服务端转发消息;所述的设置模块完成内部用户信息的输入,并将该内部用户信息保存于数据库中。
所述的内部用户信息至少包括控制台的即时通讯号码和对应内部用户的识别码。
所述的即时通讯号码对应多个内部用户的识别码。
所述的数据库还保存有临时连接状态表,所述的临时连接状态表反映所选定的内部用户或相应服务端与对应的外部即时通讯用户的关联状态。
本发明中的即时通讯应用方法采用如下步骤A、在控制台中设置内部用户信息;B、外部即时通讯用户向控制台发送消息;C、控制台根据收到的消息选择内部用户;D、被选择的内部用户在服务端与所述外部即时通讯用户通过控制台建立信息连接。
所述的步骤A包括如下步骤A1、通过设置模块输入内部用户信息;A2、设置模块将所述内部用户信息发送至数据库保存。
所述的步骤B包括如下步骤B1、控制台向特定的外部即时通讯用户发送群呼消息;B2、外部即时通讯用户向控制台返回相应消息。
所述的步骤C包括如下步骤C1、即时通讯模块接收外部消息并将其转发至消息分析模块,消息分析模块访问数据库;C2、查找所收到的消息中是否包含数据库中内部用户的识别码,进行如下相应操作C21、若找到相应的识别码,则选定该相应的内部用户,继续如下步骤C3;C22、若未找到相应的识别码,则选定服务端中处于空闲的内部用户,继续如下步骤C3;C3、消息分析模块向数据库的临时连接状态表中写入选定的内部用户的识别码或对应服务端的端口号与对应的外部即时通讯用户的即时通讯号码的关联数据。
所述的步骤C21包括如下步骤若找到相应的识别码,消息分析模块通过消息转发模块查询所述被选择的内部用户是否处于服务端上,进行如下操作C211、若该内部用户处于服务端上,则选定该相应的内部用户;C212、若该内部用户未处于服务端上,则选定服务端中处于空闲的内部用户。
所述的步骤D包括如下步骤D1、消息分析模块产生内部用户指令,通过消息转发模块向所述选定的内部用户发送带有所述外部即时通讯用户信息的消息;D2、选定的内部用户在服务端与所述外部即时通讯用户之间通过消息转发模块、消息分析模块和即时通讯模块传递消息。
所述的步骤D2包括如下步骤D2A、所述服务端上的内部用户向消息转发模块发送消息,所述的消息中包括外部即时通讯用户的即时通讯号码;D2B、消息转发模块向消息分析模块传递该消息;D2C、消息分析模块通过即时通讯模块向所述即时通讯号码的外部即时通讯用户转发该消息。
所述的步骤D2A中,所述内部用户发送的消息中还包括该内部用户自身信息。
所述的步骤D2C中,所述的消息分析模块还对接收到的消息进行监控,若所述的消息包含有敏感信息,则予以拦截。
所述的步骤D2包括如下步骤D2a、所述外部即时通讯用户向即时通讯模块发送消息;D2b、即时通讯模块向消息分析模块转发该消息和相应的即时通讯号码;D2c、消息分析模块在数据库的临时连接状态表中查找该即时通讯号码对应的内部用户的识别码或对应服务端的端口号,产生内部用户指令,并将该消息连同内部用户指令发送至消息转发模块,消息转发模块根据内部用户指令对该消息进行相应转发。
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消息分析模块通过即时通讯模块定时查询数据库的临时连接状态表中所涉及的即时通讯号码的外部即时通讯用户的在线状态,若其中的外部即时通讯用户已不在线,则删除临时连接状态表中的相应即时通讯号码与关联的内部用户的识别码或对应服务端的端口号,并对临时连接状态表予以更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在本发明中,通过在控制台中设置内部用户信息,外部即时通讯用户向控制台发送消息,控制台根据收到的消息选择内部用户,被选择的内部用户在服务端与所述外部即时通讯用户通过控制台建立信息连接,在内部用户与外部即时通讯用户通讯的过程中,对于外部即时通讯用户来说,这种通讯的相对方只有一个(就即时通讯系统的角度而言),即控制台以及控制台的即时通讯号码,换句话说,内部用户(无论是一个还是多个),都是使用控制台的即时通讯号码与外部即时通讯用户交换消息,在控制台侧(内部),由控制台来确定与外部即时通讯用户进行通讯的具体内部用户,这就实现了多个内部用户共同使用同一个即时通讯号码,本发明就充分利用了即时通讯号码资源,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即时通讯号码数量需求不断增加,号码位数相应提高,难于记忆的缺点,且本发明的这种即时通讯方式适合于某些群体化的应用场合,例如,企业的客户服务,对于企业的客户服务来说,一个易记或具有特色、个性的即时通讯号码可能会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发明的这种即时通讯方式恰好符合这种需求,在企业的客户服务中使用本发明既满足了企业操作的品牌、形象的价值取向,同时,又达到了企业客户服务的功能需求,而且,这也有利于即时通讯服务的推广,因此,本发明具备较高的商业价值,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图1为本发明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基本控制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具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具体控制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图1,本发明包括即时通讯系统,以及其中的即时通讯用户1和相应的即时通讯号码,还包括作为即时通讯用户的控制台2和相应的即时通讯号码,以及与所述控制台2相连的服务端31、32。
如图1所示,控制台2通过即时通讯号码与相对的外部即时通讯用户1之间进行信息交互,并根据交互信息选择内部用户,被选择的内部用户在服务端3与外部即时通讯用户1通过控制台2建立信息连接。
如图3所示,控制台2包括即时通讯模块21、消息分析模块22、消息转发模块23、设置模块24和数据库25。
如图3所示,即时通讯模块21完成与外部即时通讯用户1之间的消息收发,与消息分析模块22之间完成相应的消息传递。
如图3所示,消息分析模块22对接收到的消息进行分析,产生内部用户指令,或者根据分析结果由数据库25中所保存的信息选定内部用户,向消息转发模块23发送内部用户指令和相应消息。
如图3所示,消息转发模块23接收来自服务端3的消息并将其转发至消息分析模块22,或根据消息分析模块22的内部用户指令向相应服务端3转发消息。
如图3所示,设置模块24完成内部用户信息的输入,并将该内部用户信息保存于数据库25中。
如图3所示,数据库25中保存有内部用户信息和临时连接状态表,内部用户信息至少包括控制台2的即时通讯号码和对应内部用户的识别码,该即时通讯号码对应多个内部用户的识别码。临时连接状态表反映所选定的内部用户或相应服务端3与对应的外部即时通讯用户1的关联状态。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基本控制流程如下1)如步骤S21所示,在控制台2中设置内部用户信息。
2)如步骤S22所示,外部即时通讯用户1向控制台2发送消息。
3)如步骤S23所示,控制台2根据收到的消息选择内部用户。
4)如步骤S24所示,被选择的内部用户在服务端31或服务端32与该外部即时通讯用户1通过控制台2建立信息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的具体控制流程如下1、如步骤S401所示,由设置模块24输入内部用户信息,内部用户信息包括控制台2的即时通讯号码和对应内部用户的识别码,还可以包含各个内部用户对应的各种特征信息,这些特征信息可有助于内部用户的确定。
2、如步骤S402所示,设置模块24将上述内部用户信息发送至数据库25保存。
3、如步骤S403所示,控制台2以其自身的即时通讯号码通过即时通讯系统向特定的外部即时通讯用户1发送群呼消息,在这里所说的特定是指具有某种(些)共同特征的即时通讯用户1,例如姓别、处于的年龄段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4、如步骤S404所示,外部即时通讯用户1向控制台2返回相应消息。
5、如步骤S405所示,即时通讯模块21接收外部消息并将其转发至消息分析模块22,消息分析模块22访问数据库25。
6、消息分析模块22查找所收到的消息中是否包含数据库25中内部用户的识别码,进行如下相应操作61、若找到相应的识别码,则消息分析模块22通过消息转发模块23查询该识别码对应的内部用户是否处于服务端31或服务端32,或者说判断该内部用户是否在线,进行如下操作611、如步骤S406a所示,若该内部用户在线,消息分析模块22选定该内部用户,继续如下步骤7。
612、若该内部用户不在线,消息分析模块22查找服务端31、32中是否有处于空闲的内部用户,这种空闲的内部用户应该处于在线状态(即处于服务端31或服务端32上),消息分析模块22可通过查询数据库25中所保存的临时连接状态表,该临时连接状态表存在内部用户的记录,表示非空闲,该临时连接状态表不存在内部用户的记录,表示此时占据服务端31或服务端32的内部用户空闲,进行如下操作6121、如步骤S406b所示,若存在空闲的内部用户,消息分析模块22选定该空闲的内部用户,继续如下步骤7。
6162、如步骤S406c所示,否则,消息分析模块22选定该默认的内部用户,例如在这种状态下,选定第一台服务端31上的内部用户,默认条件可预先设定,继续如下步骤7。
62、若未找到相应的识别码,则同样如以上步骤612、步骤6121、步骤6122所述选定相应的内部用户,继续如下步骤7。
7、如步骤S407所示,消息分析模块22向数据库25的临时连接状态表中写入选定的内部用户的识别码或对应服务端31或32的端口号与对应的外部即时通讯用户1的即时通讯号码的关联数据,至于外部即时通讯用户1的即时通讯号码的获取,对于即时通讯系统而言,在前述步骤5中,即时通讯模块21接收了外部即时通讯用户1所发送的外部消息,由此取得外部即时通讯用户1的即时通讯号码属于现有技术手段,此处不再赘述。
8、如步骤S408所示,消息分析模块22产生内部用户指令,这种内部用户指令用于内部用户的指定,向消息转发模块23发送带有所述外部即时通讯用户1信息的消息,这里所说的外部即时通讯用户1信息主要指外部即时通讯用户1的即时通讯号码。
9、如步骤S409所示,消息转发模块23根据内部用户指令向选定的内部用户转发该消息。
10、如步骤S410所示,选定的内部用户在服务端31或服务端32与所述外部即时通讯用户1之间通过消息转发模块23、消息分析模块22和即时通讯模块21传递消息。
在该步骤10中,实际上存在两种情景(或者说两种数据流向)内部用户发送消息和内部用户接收消息,下面就这两种情况继续详细说明。
在内部用户发送消息中11A、如步骤S411a所示,服务端31或服务端32上的内部用户向消息转发模块23发送消息,所述的消息中包括外部即时通讯用户1的即时通讯号码,而且该内部用户发送的消息中还可以包括该内部用户自身信息。
12A、如步骤S412a所示,消息转发模块23向消息分析模块22传递该消息。
13A、如步骤S413a所示,消息分析模块22还对接收到的消息进行监控,进行如下相应操作13A1、如步骤S414a1所示,若该消息中存在敏感信息,消息分析模块22将该消息拦截,同时,可向相应的内部用户通过消息转发模块23发送告警信息。
13A2、如步骤S414a2所示,消息分析模块22通过即时通讯模块21向所述即时通讯号码的外部即时通讯用户1转发该消息。
在内部用户接收消息中11B、如步骤S411b所示,外部即时通讯用户1向即时通讯模块21发送消息。
12B、如步骤S412b所示,即时通讯模块21向消息分析模块22转发该消息和相应的即时通讯号码。
13B、如步骤S413b所示,消息分析模块22在数据库25的临时连接状态表中查找该即时通讯号码对应的内部用户的识别码或对应服务端3的端口号,进行如下操作13B1、如步骤S414b所示,若找到了对应的内部用户的识别码或对应服务端3的端口号,消息分析模块22产生内部用户指令,并将该消息连同内部用户指令发送至消息转发模块23,消息转发模块23根据内部用户指令对该消息进行相应转发。
13B2、若未找到对应的内部用户的识别码或对应服务端3的端口号,在这种情况下,此时的外部即时通讯用户1可作为首次与控制台2的信息交互,可返回上述步骤6,通过控制台2为该外部即时通讯用户1选定内部用户即可。
在本发明的运行中,消息分析模块22可通过即时通讯模块21定时查询数据库25的临时连接状态表中所涉及的即时通讯号码的外部即时通讯用户1的在线状态,这种在线状态的获取对于即时通讯系统来说也属于现有技术手段,此处不再赘述,若其中的外部即时通讯用户1已不在线,则删除临时连接状态表中的相应即时通讯号码与关联的内部用户的识别码或对应服务端的端口号,并对临时连接状态表予以更新。
在本实施例步骤1中,由设置模块24输入内部用户信息,相当于由控制台2本地输入内部用户信息,在实际应用中,如图3所示,也可以通过服务端31或服务端32经消息转发模块23向设置模块24传递内部用户信息,例如,这种籍由消息转发模块23的直接转发可以通过对内部传输命令的验证、触发来实现,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实施,此处不再赘述。
对于本实施例来说,为了便于说明,在上述说明中,消息分析模块22仅仅通过查找所收到的消息中是否包含数据库25中内部用户的识别码来选定内部用户,在实际应用中,消息分析模块22可以通过对收到的消息进行综合分析,如进行词法分析、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用语分析等,结合内部用户信息中的内部用户的识别码以及各种特征信息,可更为有效、准确地选定内部用户,这些具体的分析方法属于现有技术范畴,此处勿需赘述。
权利要求
1.一种即时通讯应用系统,包括即时通讯系统,以及其中的即时通讯用户和相应的即时通讯号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作为即时通讯用户的控制台和相应的即时通讯号码,以及与所述控制台相连的服务端,其中,所述的控制台通过即时通讯号码与相对的外部即时通讯用户之间进行信息交互,并根据交互信息选择内部用户;所述被选择的内部用户在服务端与所述外部即时通讯用户通过控制台建立信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时通讯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台包括即时通讯模块、消息分析模块、消息转发模块、设置模块和数据库,其中,所述的即时通讯模块完成与外部即时通讯用户之间的消息收发,与消息分析模块之间完成相应的消息传递;所述的消息分析模块对接收到的消息进行分析,产生内部用户指令,或者根据分析结果由数据库中所保存的信息选定内部用户,向消息转发模块发送内部用户指令和相应消息;所述的消息转发模块接收来自服务端的消息并将其转发至消息分析模块,或根据消息分析模块的内部用户指令向相应服务端转发消息;所述的设置模块完成内部用户信息的输入,并将该内部用户信息保存于数据库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即时通讯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部用户信息至少包括控制台的即时通讯号码和对应内部用户的识别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即时通讯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即时通讯号码对应多个内部用户的识别码。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即时通讯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库还保存有临时连接状态表,所述的临时连接状态表反映所选定的内部用户或相应服务端与对应的外部即时通讯用户的关联状态。
6.一种即时通讯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它采用如下步骤A、在控制台中设置内部用户信息;B、外部即时通讯用户向控制台发送消息;C、控制台根据收到的消息选择内部用户;D、被选择的内部用户在服务端与所述外部即时通讯用户通过控制台建立信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即时通讯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包括如下步骤A1、通过设置模块输入内部用户信息;A2、设置模块将所述内部用户信息发送至数据库保存。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即时通讯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包括如下步骤B1、控制台向特定的外部即时通讯用户发送群呼消息;B2、外部即时通讯用户向控制台返回相应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即时通讯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包括如下步骤C1、即时通讯模块接收外部消息并将其转发至消息分析模块,消息分析模块访问数据库;C2、查找所收到的消息中是否包含数据库中内部用户的识别码,进行如下相应操作C21、若找到相应的识别码,则选定该相应的内部用户,继续如下步骤C3;C22、若未找到相应的识别码,则选定服务端中处于空闲的内部用户,继续如下步骤C3;C3、消息分析模块向数据库的临时连接状态表中写入选定的内部用户的识别码或对应服务端的端口号与对应的外部即时通讯用户的即时通讯号码的关联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即时通讯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21包括如下步骤若找到相应的识别码,消息分析模块通过消息转发模块查询所述被选择的内部用户是否处于服务端上,进行如下操作C211、若该内部用户处于服务端上,则选定该相应的内部用户;C212、若该内部用户未处于服务端上,则选定服务端中处于空闲的内部用户。
11.根据权利要求6-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即时通讯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D包括如下步骤D1、消息分析模块产生内部用户指令,通过消息转发模块向所述选定的内部用户发送带有所述外部即时通讯用户(1)信息的消息;D2、选定的内部用户在服务端与所述外部即时通讯用户之间通过消息转发模块、消息分析模块和即时通讯模块传递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即时通讯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D2包括如下步骤D2A、所述服务端上的内部用户向消息转发模块发送消息,所述的消息中包括外部即时通讯用户的即时通讯号码;D2B、消息转发模块向消息分析模块传递该消息;D2C、消息分析模块通过即时通讯模块向所述即时通讯号码的外部即时通讯用户转发该消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即时通讯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D2A中,所述内部用户发送的消息中还包括该内部用户自身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即时通讯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D2C中,所述的消息分析模块还对接收到的消息进行监控,若所述的消息包含有敏感信息,则予以拦截。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即时通讯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D2包括如下步骤D2a、所述外部即时通讯用户向即时通讯模块发送消息;D2b、即时通讯模块向消息分析模块转发该消息和相应的即时通讯号码;D2c、消息分析模块在数据库的临时连接状态表中查找该即时通讯号码对应的内部用户的识别码或对应服务端的端口号,产生内部用户指令,并将该消息连同内部用户指令发送至消息转发模块,消息转发模块根据内部用户指令对该消息进行相应转发。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即时通讯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消息分析模块通过即时通讯模块定时查询数据库的临时连接状态表中所涉及的即时通讯号码的外部即时通讯用户的在线状态,若其中的外部即时通讯用户已不在线,则删除临时连接状态表中的相应即时通讯号码与关联的内部用户的识别码或对应服务端的端口号,并对临时连接状态表予以更新。
全文摘要
一种涉及电通信技术的即时通讯应用系统和方法,包括即时通讯系统,以及其中的即时通讯用户和即时通讯号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作为即时通讯用户的控制台和相应的即时通讯号码,以及与控制台相连的服务端,控制台通过即时通讯号码与相对的外部即时通讯用户之间进行信息交互,并根据交互信息选择内部用户,被选择的内部用户在服务端与所述外部即时通讯用户通过控制台建立信息连接,所述方法为A.在控制台中设置内部用户信息,B.外部即时通讯用户向控制台发送消息,C.控制台根据收到的消息选择内部用户,D.被选择的内部用户在服务端与所述外部即时通讯用户通过控制台建立信息连接,本发明充分利用即时通讯号码资源且适合于群体化应用场合。
文档编号H04L12/18GK1992681SQ20051012144
公开日2007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9日
发明者张和兴, 王大鹏 申请人: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