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面投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29717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面投影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包括光源、根据图像信息调制从该光源射出的光束而形成图像的光调制装置和放大投射由该光调制装置形成的图像的投射光学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反射作为从上述投射光学装置射出的图像的光束的反射镜、由该反射镜反射的光束所投影的屏幕和将它们收纳到内部的箱状的机箱的背面投影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家庭内的家庭影院等的用途,投影机正在普及。作为这种投影机,已知具有光源和根据图像信息调制从该光源射出的光束而形成图像的液晶面板等光调制元件、放大投射形成的图像的投射透镜、反射作为来自该投射透镜的投射图像的光束的反射镜、由该反射镜反射的图像所投影的透光性的屏幕和将它们收纳到内部的机箱的背面投影机(背投投影机)。这样的背面投影机从背面侧将形成的图像投影到屏幕上,观察者从正面侧观看图像。
这样的背面投影机驱动时涉及图像形成的光源装置和光调制装置等成为高温状态,然而,这些结构部件多数都不耐热,为了稳定地驱动背面投影机,必须有效地冷却这些结构部件。
另外,从背面投影机的机箱外部导入空气并将该空气向机箱内部的结构部件送风进行冷却时,尘埃等有可能附着到光调制装置或屏幕等上。这时,尘埃等将成为影子出现在投射图像中,从而使显示的图像的画质劣化。
针对这样的问题,已提案了将收纳光调制装置和屏幕等的空间设置为密闭空间而使空气在该密闲空间内循环以冷却光调制装置的背面投影机(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背面投影机中,在机箱内形成由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构成的呈大致T字状的密闭空间,在下部空间内,配置了具有作为光调制装置的液晶面板等的电光装置、位于该电光装置的下方的循环风扇和覆盖电光装置的管道。并且,从循环风扇排出的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向电光装置送风而冷却该电光装置,通过管道向上部空间的左侧端边缘流动。然后,供电光装置冷却的空气受挤压而流动到上部空间的右侧端边缘,再次被吸入下部空间的循环风扇。通过由在这样的密闭空间内循环的空气冷却电光装置,就不必从机箱外部导入空气,从而尘埃等就不会侵入,所以,不仅可以有效地冷却液晶面板,而且可以防止图像的画质劣化。
专利文献1特开2003-270720号公报(第7~8页、图5~6)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背面投影机中,在上部空间中从左侧端边缘向右侧端边缘流动的过程中,有时在上部空间设置的反射镜的正面侧流通,所以,有可能发生图像的摇动。即,由于作为从投射光学装置通过反射镜而到达屏幕的图像的光束的光路与供电光装置冷却而被加热的空气流通的流路交叉,所以,有时发生光的散射(散乱)。这时,投影到屏幕上的图像的画质劣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可以防止图像劣化而恰当地冷却密闭空间内部的冷却对象的背面投影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背面投影机是具有包括光源、根据图像信息调制从该光源射出的光束而形成图像的光调制装置和放大投射由该光调制装置形成的图像的投射光学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反射作为从上述投射光学装置射出的图像的光束的反射镜、由该反射镜反射的光束所投影的屏幕以及将它们收纳到内部的箱状的机箱的背面投影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机箱包括收纳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第1机箱部和设置上述屏幕和上述反射镜的第2机箱部;上述光调制装置收纳在包含上述第2机箱部内部的空间的密闭空间内;上述第2机箱部包括设置上述屏幕的侧面和与该侧面相对的设置有间隙地配置上述反射镜的另一侧面;在上述间隙中,形成有冷却上述光调制装置的空气循环的流路。
按照本发明,反射镜相对构成机箱的第2机箱部的另一侧面设置间隙而安装,在该另一侧面与反射镜之间的间隙中,形成有在密闭空间内循环的冷却光调制装置的空气的流路。这样,通过供光调制装置冷却而变热的空气在反射镜与另一侧面之间流通,可以防止该变热的空气的流路与从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反射镜投影到屏幕上的作为图像的光束的光路交叉。
另外,在背面投影机的机箱内,反射镜是具有大的面积的部件,冷却光调制装置的空气在反射镜与保持该反射镜的机箱的另一侧面之间流通,由此可以延长空气的流通路径。这样,在该空气的流通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冷却变热的空气。
此外,冷却光调制装置的空气,采用了在密闭空间内流通的结构,所以,可以防止尘埃等从机箱外部侵入。
因此,可以防止摇动或尘埃等引起图像劣化,同时,可以保持密闭空间内的空气的温度为较低,所以,可以提高光调制装置等背面投影机的结构部件的冷却效率。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具有一端向上述光调制装置开口而另一端向上述间隙开口的、将冷却上述光调制装置的空气向上述间隙导引的第1管道。
按照本发明,通过设置将光调制装置与在反射镜和另一侧面之间形成的间隙接续的第1管道,可以使冷却该光调制装置的空气有效地流入在反射镜和另一侧面之间形成的间隙中。这样,可以防止冷却光调制装置的空气在密闭空间内扩散,同时,可以防止该变热的空气滞留在密闭空间内。
因此,可以使密闭空间内的空气的循环良好,同时,可以降低该密闭空间内的温度,所以,可以提高光调制装置的冷却效率。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在上述投射光学装置的下方设置有使上述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循环的第1循环风扇;该背面投影机具有一端向上述第1循环风扇的排气面开口而另一端向上述光调制装置开口的、将从上述第1循环风扇排出的空气向上述光调制装置导引的第2管道。
按照本发明,通过设置将配置在投射光学装置的下方的第1循环风扇的排气面与光调制装置的下方接续的第2管道,可以通过该第2管道将第1循环风扇排出的空气直接向光调制装置送风。因此,可以有效地向光调制装置输送空气,这样,可以提高光调制装置的冷却效率。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进行入射光束的光学变换的光学变换元件和设定从上述光源射出的光束的照明光轴并收纳上述光学变换元件而配置在上述照明光轴上的指定位置的光学部件用机箱;在上述光学部件用机箱上,在相互相对的侧面与上述光学变换元件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使该光学部件用机箱内外连通的开口;在上述开口中的一方的开口上设置有通过该开口将上述光学部件用机箱内部与上述密闭空间连通从而将该密闭空间的空气向上述光学变换元件导引的第3管道;在上述开口中的另一方的开口上设置有吸气面与上述光学变换元件相对从而使上述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循环的第2循环风扇。
这里,作为光学变换元件,可以是具有偏振光束分离棱镜和相位差膜而使入射光束的偏振方向一致的偏振变换元件或降低指定的波长区的光束的透过的光学滤波元件等。
按照本发明,在收纳光学变换元件的光学部件用机箱上,在相互相对的侧面的与光学变换元件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使光学部件用机箱内外连通的开口。其中,在一方的开口上,设置通过该开口使光学部件用机箱内部与密闭空间连通从而将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导入光学变换元件的第3管道。另外,在另一方的开口上,设置有吸气面与上述光学变换元件相对、使上述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循环的第2循环风扇。这样,可以在密闭空间与冷却上述光调制元件的流路独立地形成冷却光学变换元件的流路。
即,利用第2循环风扇的驱动,空气通过第3管道从密闭空间集中地向光学变换元件流通,冷却该光学变换元件。并且,供冷却的空气由第2向风扇吸引而再次向密闭空间内排出,进行循环。因此,可以有效地将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向光学变换元件送风,使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循环,从而可以有效地冷却光学变换元件。


图1是从正面侧看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背面投影机的透视图;图2是从背面侧看上述实施例的背面投影机的透视图;图3是从左侧看上述实施例的背面投影机的侧面图;图4是表示上述实施例的上部机箱的内部结构的透视图;图5是表示上述实施例的下部机箱的内部结构的透视图;图6是表示上述实施例的下部机箱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上述实施例的光学单元的透视图;图8是表示上述实施例的光学单元的光学系统的示意图;图9是表示上述实施例的背面投影机的概要纵剖面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背面投影机的概要纵剖面图;图11是表示上述实施例的偏振变换元件的冷却流路的示意图;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背面投影机的管道的概要平面图;图13是表示上述实施例的电光装置和偏振变换元件的冷却流路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1、1A...背面投影机 2...上部机箱(机箱、第2机箱部) 3...下部机箱(机箱、第1机箱部) 4...光学单元(图像形成装置) 2A...反射镜 2B...屏幕 46...投射透镜(投射光学装置) 47...光学部件用机箱 91...冷却风扇(第1循环风扇) 92...管道(第2管道)93...管道(第1管道) 94...管道(第3管道) 95...冷却风扇(第2循环风扇) 211...背面壁(另一侧面) 423...偏振变换元件(光学变换元件) 451(451R、451G、451B)...液晶面板(光调制装置)472D...开口 473A...开口 A...照明光轴 S...密闭空间
具体实施例方式
1.第1实施例下面,根据

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背面投影机。
图1是从正面侧看本实施例的背面投影机1的透视图。另外,图2是从背面侧看背面投影机1的图,图3是从左侧面看该背面投影机1的图。在图3中所说的左侧,是指从正面看背面投影机1时的左侧。
背面投影机1根据输入的图像信息调制从光源射出的光束,形成光学像,将形成的光学像放大投射到在该背面投影机1上设置的透光性的屏幕2B上。
(1)外观结构如图1~图3所示,背面投影机1具有从正面侧看略呈长方形的具有纵剖面略呈三角形的上部机箱2和从下方支持上部机箱2的下部机箱3。上部机箱2和下部机箱3相互通过螺钉等固定。
其中,上部机箱2与本发明的第2机箱部相当,如图1所示,构成为包括在内部收纳后面所述反射镜2A(图4)的反射镜盒21和保持屏幕2B的保持框22。
另外,下部机箱3与本发明的第1机箱部相当,是支持上部机箱2的同时将背面投影机1的主要的结构部件收纳到内部的平面略呈梯形的箱型机箱。该平面形状与上部机箱2的平面形状大致一致。
(1-1)背面投影机1的正面结构如图1所示,在背面投影机1的正面侧即上部机箱2的正面侧配置有保持框22。
保持框22以与后面所述的反射镜盒21(图2)的正面侧的尺寸大致相同的大小形成正面略呈长方形的形状,通过螺钉等固定在该反射镜盒21的正面侧。
如前所述,该保持框22保持光学像所投射的屏幕2B。因此,在保持框22的大致中央形成大小与屏幕2B的光学像投射区域大致相同的略呈长方形的开口部221,从该开口部221露出屏幕2B。另外,在该开口部221的左右两侧,形成在背面侧分别配置2个扬声器(图中未示出)的扬声器设置部222、223。
这里,屏幕2B由费涅尔片、双凸透镜状片和玻璃板等的保护板构成。其中,费涅尔薄片使从后面所述的光学单元4的投射透镜46射出的由后面所述的反射镜2A(图4)反射的光束平行化。另外,凸透镜薄片将透过费涅尔薄片而平行化的光束扩散,从而可以适当地视认显示图像。
在下部机箱3的正面侧的中央形成略呈长方形的开口部31,并且设置有在上下方向旋转而将该开口部31关闭和开放的盖部件31A。
在该开口部31的内部,设置有作为正面侧操作面板的前面板,图中未示出。在该前面板的左侧部分,设置有进行音量调节或画质调整等各种操作开关、作为PC(个人计算机)连接端子的D-Sub端子、立体声输入端子、视频输入端子、S端子等。另外,在前面板的右侧部分,形成可以插入各种半导体存储卡的开口,在内部设置有从该卡上读取数据的读卡器。在这样的开口部31的右侧,设置有电源开关32。这些前面板和电源开关32与后面所述的控制基板5(图5)电气连接。
另外,在下部机箱3的正面侧左右两端形成有脚部33。
(1-2)背面投影机1的背面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背面投影机1的背面侧由上部机箱2的反射镜盒21和下部机箱3构成。
其中,反射镜盒21是具有纵剖面略呈三角形的合成树脂制的箱型机箱。该反射镜盒21由构成背面投影机1的背面的背面壁211、与该背面壁211的下方端部连接的底面壁212和位于这些背面壁211和底面壁212的左右两侧的一对侧壁213及214构成。另外,在反射镜盒21的正面侧,形成有与侧壁213及214大致垂直地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即背面投影机1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延伸部215及216。
背面壁211具有长边位于上方的平面大致呈梯形的形状,向后方的下侧倾斜地形成。后面所述的反射镜2A(图4)以指定角度支持在该背面壁211的内侧的面上。
一对侧壁213及214形成为与背面壁211和底面壁212的左右两端连接,随着朝向后方而向内侧倾斜。
延伸部215及216形成比侧壁213及214的纵向尺寸大的大小,在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向背面方向鼓出的鼓出部215A及216A。该鼓出部215A及216A与保持框22的扬声器设置部222及223(图1)接合,形成扬声器外罩。
在下部机箱3的背面侧,在图2的左侧形成有第1凹部34,在右侧形成有第2凹部35。
其中,在第1凹部34上,形成略呈正方形的灯更换口34A,该灯更换口34A由灯罩34B遮盖。该灯更换口34A通过取下灯罩34B而开放,通过该灯更换口34A可以更换后面所述的光学单元4的光源装置41(图5和图8)。
在第2凹部35上,设置有电源电缆35A和作为背面侧操作面板的背面面板35B。其中,在背面面板35B上,具体而言,设置有作为PC连接端子的DVI端子、天线输入端子和多个系统的视频及声音输入输出端子等。
另外,在第1凹部34和第2凹部35的下方,形成有用于导入冷却收纳在下部机箱3内部的电子元件的冷却空气的吸气口36(36A、36B)。
此外,在第1凹部34的左侧和第2凹部35的右侧,形成有排气口37(37A、37B、37C)。这些排气口37A~37C是排出冷却了下部机箱3内的各种装置的空气的开口,形成狭缝状。
(2)内部结构(2-1)上部机箱2的内部结构图4是表示上部机箱2的内部结构的图。具体而言,图4是从图1的状态取下屏幕2B后的背面投影机1的正面侧透视图。
如图4所示,上部机箱2的内部收纳反射从设置在下部机箱3内部的后面所述的光学单元4(图5)的投射透镜46(图8)射出的作为光学像的光束的反射镜2A。该反射镜2A是形成与背面壁211(图2)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平面略呈梯形的一般的反射镜,梯形的长边成为上侧而倾斜地安装在上部机箱2的背面壁211(图2)的内侧。该反射镜2A的倾斜角,根据正面侧安装的屏幕2B(图1)与后面所述的光学单元4(图5)的投射透镜46(图8)的图像的反射之间设定的位置关系进行设定。另外,反射镜2A安装成在与背面壁211之间设置有间隙的状态。
另外,反射镜盒21的底面壁212具有长边位于前方侧的平面呈略梯形的形状。如图2和图3所示,该底面壁212随着朝向背面侧而向上方倾斜地形成,在背面侧的端部与背面壁211连接,另外,在左右的端部与侧壁213及214连接。
在该底面壁212上,在正面侧的大致中央部分形成略呈矩形的切口212A,露出后面所述的光学单元4的投射透镜46(图8)。另外,在该切口212A的左侧,形成有向上方鼓出的鼓出部212B。该鼓出部212B形成在与后面所述的电源单元6(图5)的电源块61(图5)对应的位置。
(2-2)下部机箱3的内部结构图5是表示下部机箱3的内部结构的图。详细而言,图5是从图2的状态取下下部机箱3的背面侧的外装壳体的背面投影机1的背面侧透视图。另外,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下部机箱3的内部结构的平面图。
如图5和图6所示,形成图像的光学单元4、进行背面投影机1全体的驱动控制的控制基板5和向各电子元件供给驱动电力的电源单元6等收纳在下部机箱3的内部。这些光学单元4、控制基板5和电源单元6配置在构成下部机箱3的底面的底面部39上。这样,图像形成等在背面投影机1中的主要处理由收纳在下部机箱3内的结构部件进行。
其中,光学单元4配置在从下部机箱3的大致中央至右侧,即从背面侧看配置在左侧。另外,控制基板5和电源单元6配置在从下部机箱3的大致中央至左侧,即从背面侧看配置在从大致中央至右侧。
(3)光学单元4的结构图7是表示光学单元4的透视图。另外,图8是表示光学单元4的光学系统的示意图。
光学单元4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相当,由液晶面板451根据输入的图像信息调制从光源装置41射出的光束形成光学像,由投射透镜46通过反射镜2A(图4)将该形成的光学像放大投射到屏幕2B(图1)上。如图7所示,该光学单元4配置在下部机箱的底面部39(图5)的上面所设置的光学单元承载台38上。
该光学单元承载台38由多个板状部件构成,是用于将光学单元4固定到底面部39上的指定的位置的板状部件。
如图8所示,这样的光学单元4包括光源装置41、积分器照明光学系统42、色分离光学系统43、中继光学系统44、电光装置45、作为投射光学装置的投射透镜46、将它们收纳到内部的光学部件用机箱47和保持固定投射透镜46的头部体48。
光源装置41由作为放射光源的光源灯411、反射器412、防爆玻璃413和作为将它们收纳到内部的合成树脂制的机箱的光源灯罩414构成。并且,该光源装置41由反射器412反射从光源灯411射出的放射状的光线而形成平行光,通过防爆玻璃413将该平行光向外部射出。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光源灯411采用高压水银灯。在高压水银灯以外,也可以采用金属卤化物灯或卤素灯等。另外,作为反射器412,采用了抛物面镜,但是,也可以采用将平行化凹透镜和椭圆面镜组合的镜,来取代抛物面镜。
防爆玻璃413是将反射器412的开口部分关闭的透光性的玻璃部件,在光源灯411破裂时,该光源灯411的碎片不会从光源灯罩414中飞散到外部。
如图7所示,在光源灯罩414上,形成向将光源装置41收纳到背面投影机1内时的背面方向延伸的一对把手414A,在更换光源装置41时,容易把持光源灯罩414。并且,在由于光源灯411的寿命和破损等而需要更换光源装置41时,可以将上述灯罩34B(图2)打开,从灯更换口34A(图2)更换光源装置41。
积分器照明光学系统42是用于将构成电光装置45的后面所述的3个液晶面板451的图像形成区域基本上均匀地照明的光学系统。如图8所示,该积分器照明光学系统42由第1透镜阵列421、第2透镜阵列422、偏振变换元件423和重叠透镜424构成。
第1透镜阵列421具有从光轴方向看基本上为矩形的轮廓的小透镜排列成矩阵状的结构,各小透镜将从光源装置41射出的光束分割为多个部分光束。
第2透镜阵列422具有与第1透镜阵列421大致相同的结构,具有小透镜排列成矩阵状的结构。第2透镜阵列422与重叠透镜424一起具有将第1透镜阵列421的各小透镜的像成像到后面所述的液晶面板451上的功能。
偏振变换元件423与本发明的光学变换元件相当,配置在第2透镜阵列422与重叠透镜424之间。这样的偏振变换元件423是将第2透镜阵列422的光变换为一种直线偏振光的元件,这样,就提高了电光装置45的光利用效率。
具体而言,由偏振变换元件423变换为一种直线偏振光的各部分光通过重叠透镜424最后基本上重叠到电光装置45的后面所述的液晶面板451上。在使用调制偏振光这种类型的液晶面板451的背面投影机1中,由于只能利用一种直线偏振光,所以,发生其他种类的随机的偏振光的光源灯411的光大约有一半未利用。因此,通过使用偏振变换元件423,将从光源灯411射出的光束变换为大致一种直线偏振光,可以提高电光装置45的光的利用效率。
这样的偏振变换元件423已在例如特开平8-304739号公报中作了介绍。
色分离光学系统43具有2块分色镜431及432和反射镜433,具有通过分色镜431及432将从积分器照明光学系统42射出的光束分离为红(R)、绿(G)、蓝(B)的3色的色光的功能,中继光学系统44具有入射侧透镜441、中继透镜443和反射镜442及444,具有将作为由色分离光学系统43分离的色光的红光导引到电光装置45的后面所述的红光用的液晶面板451R的功能。
这时,在色分离光学系统43的分色镜431中,透过从积分器照明光学系统42射出的光束的红色光成分和绿色光成分,同时,反射蓝色光成分。由分色镜431反射的蓝色光由反射镜433反射,通过场透镜455后,到达电光装置45的后面所述的蓝色光用的液晶面板451B。场透镜455将从第2透镜阵列422射出的各部分光束变换为与其中心轴(主光线)平行的光束。设置在其他绿色光用和红色光用的光调制装置的光束入射侧的场透镜455也一样。
另外,在透过分色镜431的红色光和绿色光中,绿色光由分色镜432反射,通过场透镜455后到达绿色光用的液晶面板451G。另一方面,红色光透过分色镜432,通过中继光学系统44进而通过场透镜455后,到达红色光用的液晶面板451R。
红色光之所以要使用中继光学系统44,是因为红色光的光路的长度比其他的色光的光路的长度长而用于防止光的散射等引起光的利用效率降低。即,是为了将入射到入射侧透镜441上的部分光束照原样传输到场透镜455上。中继光学系统44采用了通过3个色光中的红色光的结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例如通过蓝色光或绿色光的结构。
电光装置45是根据图像信息调制入射的光束而形成彩色图像的装置,具有由色分离光学系统43分离的各色光入射的3个入射侧偏振片452、配置在各入射侧偏振片452的光路后级的作为光调制元件的3个液晶面板451(红色光用的液晶面板451R、绿色光用的液晶面板451G、蓝色光用的液晶面板451B)、配置在各液晶面板451的光路后级的3个射出侧偏振片453和作为色合成光学装置的十字(交叉)分色棱镜454。并且,这些入射侧偏振片452、液晶面板451、射出侧偏振片453和十字分色棱镜454形成一体化的单元。入射侧偏振片452、液晶面板451和射出侧偏振片453相隔指定的间隔配置,具体的图示省略。
关于电光装置45的冷却流路,后面详细说明。
由偏振变换元件423变换为偏振方向大致一致的各色光入射到入射侧偏振片452上,入射的光束中仅由偏振变换元件423变换为与光束的偏振轴方向大致相同的偏振光透过,而吸收其他的光束。入射侧偏振片452具有例如偏振膜粘贴到蓝宝石玻璃或水晶等透光性基板上的结构。
液晶面板451具有将作为电光物质的液晶密闭封入一对透明玻璃基板中的结构,根据从后面所述的控制基板输出的驱动信号控制位于图像形成区域内的上述液晶的取向状态,调制从入射侧偏振片452射出的偏振光束的偏振方向。
射出侧偏振片453具有与入射侧偏振片452大致相同的结构,从液晶面板451的图像形成区域射出的光束中仅具有与入射侧偏振片452的光束的透过轴垂直的偏振轴的光束透过,而吸收其他的光束。
十字分色棱镜454是将对从射出侧偏振片453射出的各色光调制的光学像合成而形成彩色图像的光学元件。十字分色棱镜454是将4个直角棱镜相互粘贴而成的平面呈正方形的形状,在将直角棱镜之间相互粘贴的界面形成有2个电介质多层膜。这些电介质多层膜反射从液晶面板451R、451B射出的通过射出侧偏振片453的各色光,透过从液晶面板451G射出的通过射出侧偏振片453的色光。这样,由各液晶面板451R、451G、451B调制的各色光合成后,形成彩色图像。
投射透镜46具有多个透镜和使入射光束偏转的反射镜收纳到镜筒内的结构,放大从电光装置45射出的彩色图像,使向反射镜2A(图4)即向正面射出的彩色图像向上方弯折而投射。如图8所示,该投射透镜6配置在电光装置45的光束射出侧,固定在后面所述的头部体48上。另外,如图4所示,该投射透镜46配置在下部机箱3的正面侧的大致中央,从上述上部机箱2的底面壁212上形成的切口212A露出到反射镜盒21内部。
如图8所示,光学部件用机箱47在内部设定指定的照明光轴A,将上述光学部件42~45配置在相对照明光轴A的指定位置。如图7和图8所示,该光学部件用机箱47由光源装置收纳部件471、部件收纳元件472和盖状部件473构成。
光源装置收纳部件471形成为在背面侧开口的剖面略呈U字形的箱型,省略了详细的图示。将光源装置41收纳到该光源装置收纳部件471中时,使光源灯罩414相对该光源装置收纳部件471向正面侧滑动。另外,将光源装置41从光源装置收纳部件471中取出时,将光源灯罩414向背面侧滑动。
该光源装置收纳部件471与部件收纳元件472连接,在与该部件收纳元件连接的部分,形成有开口471A,用以通过从光源装置41的光源灯411射出的光束。
部件收纳元件472形成上方开口的具有剖面略呈U字形的合成树脂制的箱型机箱。如前所述,该部件收纳元件472在一端侧与光源装置收纳部件471连接而另一端侧安装有保持固定电光装置45和投射透镜46的头部体48。其中,在与光源装置收纳部件471连接一侧的部件收纳元件472的端部形成有矩形的开口472A,用以使从收纳在光源装置收纳部件471内的光源装置41射出的光束在部件收纳元件472内通过。
在该部件收纳元件472的内部形成多个沟,将上述光学部件421~424、431~433、441~444、455从上方嵌入该沟内而定位固定。
在该部件收纳元件472中,如图8所示,在将从光源装置41的光源灯411射出的在内部导光的光束所射出的平面呈U字形的射出侧端部的各端面上,分别形成作为用于通过光束的光束通过用开口的切口472B,在切口472B的边缘部分安装场透镜455,用以将该切口472B关闭。
另外,如图7所示,在部件收纳元件472的外面形成多个脚部472C。这些脚部472C用于将该部件收纳元件472固定到光学单元承载台38上。并且,部件收纳元件472通过在脚部472C上形成的孔472C1用螺钉固定在光学单元承载台38上。
此外,如图8和图9所示,在部件收纳元件472的底面与偏振变换元件423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使部件收纳元件472内外连通的开口472D。
如图7所示,盖状部件473具有与部件收纳元件472的平面形状对应的形状,是用以将该部件收纳元件472的上部开口关闭而安装的合成树脂制的机箱。
在该盖状部件473的与偏振变换元件423对应的位置形成开口473A(参见图10和图11),在该开口的上方,设置用于冷却偏振变换元件423的冷却风扇95,向该偏振变换元件423供给冷却空气。
另外,在盖状部件473的与电光装置45对应的位置,安装有与后面所述的管道93连接的管道连接部件49。该管道连接部件49具有平面看略呈矩形的形状,在中央形成有冷却了电光装置45的空气流通的开口491。关于通过该管道连接部件49而流通的冷却空气的流路,后面详细说明。
如图8所示,在部件收纳元件472的光束射出侧的端部安装保持固定投射透镜46的头部体48。
头部体48由例如铝合金或镁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使电光装置45和投射透镜46一体化,同时将一体化的单元安装到光学部件用机箱47上。
该头部体48具有侧面看略呈倒T字形的形状,由光束入射侧的水平部481、光束射出侧的水平部482、由这些水平部481及482夹持的从该水平部481及482垂直直立的垂直部483构成,省略了详细的图示。
电光装置45固定在光束入射侧的水平部481,投射透镜46固定在光束射出侧的水平部482。其中,在水平部481上,在与构成电光装置45的液晶面板451、入射侧偏振片452和射出侧偏振片453相对的位置形成有将该水平部481上下贯通的3个开口481A。另外,在水平部482上,在与投射透镜46的下方对应的位置形成将该水平部482贯通的开口482A。
在垂直部483上,形成有将从电光装置45射出的光束向投射透镜46导引的开口483A。
(4)控制基板5的结构控制基板5配置在从正面侧看背面投影机1时投射透镜46的左侧,即纵向配置在图5和图6的中央靠右的位置,为了防止EMI(电磁干扰),用形成多个孔的金属制的屏蔽部件将全体覆盖。该控制基板5由安装了CPU、ROM和RAM等的电路基板构成,处理从设置在前面板和背面面板35B(图2)上的各连接端子输入的图像信息和来自设置在前面板上的操作按钮的操作信号,进行包含光学单元4的液晶面板451(图8)的背面投影机1(图1)全体的驱动控制。
(5)电源单元6的结构电源单元6是将从外部输入的交流电流变换为直流而向构成背面投影机1(图1)的各电子元件供给驱动电力的电路基板。
如图5和图6所示,该电源单元6配置在下部机箱3的右侧,由与电源电缆35A(图2)连接的电源块61和配置在光源装置收纳部件471的正面侧的向构成光源装置41的光源灯411(图8)供给驱动电力的光源驱动块62构成。
其中,电源块61将通过电源电缆35A(图2)输入的商用交流电流变换为直流,升压和减压为与各电子元件相应的电压之后,供给光源驱动块62和控制基板5等的电子元件。
光源驱动块62是将从电源块61供给的直流电流整流、变压后发生交流矩形波电流并将该交流矩形波电流供给光源装置41的光源灯411(图8)、从而使该光源灯411电亮的电路基板。该光源驱动块62与上述控制基板5电连接,由该控制基板5通过光源驱动块62进行光源灯411(图8)的电亮控制。
(6)电光装置45的冷却系统(6-1)冷却结构图9是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的背面投影机1的概要纵剖面图。
如图9所示,背面投影机1的下部机箱3形成将电光装置45冷却的空气流动的冷却流路,具有冷却风扇91和管道92及93。
冷却风扇91与本发明的第1循环风扇相当,是将从风扇旋转轴方向吸入的空气向旋转切线方向排气的西洛克风扇,如图9所示,配置在固定投射透镜46的头部体48的水平部482的下方。该冷却风扇91的吸气面91A与投射透镜46相对,排气面91B与管道92相对。因此,冷却风扇91从在上部机箱2的底面壁212上形成的切口212A吸引密闭的上部机箱2内部的空气,向管道92内排出。
管道92与本发明的第2管道相当,形成侧面看略呈L字状,安装在电光装置45配置和固定与其上的头部体48的水平部481的下方。
该管道92一端与冷却风扇91的排气面91B连接,另一端与水平部481连接。利用这些管道92和水平部481,从冷却风扇91传送来的空气在该管道92内流通,通过在水平部481上形成的开口481A从下方供给电光装置45的液晶面板451、入射侧偏振片452和射出侧偏振片453,将它们冷却。
通过设置这样的管道92,可以将从冷却风扇91排出的空气可靠地向电光装置45导引。
即,通过设置一端与冷却风扇91的排气面91B连接而另一端通过水平部481与电光装置45的下方连接的管道92,从冷却风扇91排出的空气可以不扩散地向电光装置45送风。另外,通过使来自冷却风扇91的空气在管道92内流通,可以圆滑地将空气向电光装置45送风。因此,可以提高电光装置45的冷却效率。
管道93与本发明的第1管道相当,将冷却了电光装置45的空气向反射镜2A的背面侧导引。该管道93是形成纵剖面略呈S字状的筒状部件,如图5和图9所示,开口的上方部分安装在上部机箱2的底面壁212上,这样,就在内部形成横剖面略呈矩形形状的空间。另外,该管道93的下方的端部与设置在和电光装置45对应的盖状部件473的位置上的管道连接部件49连接,上方的端部与反射镜2A的下端和上部机箱2的背面壁211的下端连接。利用这样的管道93,冷却电光装置45的空气在该管道93内流通,从而在反射镜2A与背面壁211之间的间隙流通。
(6-2)冷却流路下面,说明冷却电光装置45的空气的流路(冷却流路)D。
如图9所示,上部机箱2内部的空气通过位于下部机箱3中的冷却风扇91的驱动集中地吸引在该冷却风扇91的吸气面91A上,如箭头D1所示。该被吸引的空气从冷却风扇91的排气面91B排出,如箭头D2所示的那样,在管道92内流通。并且,该空气通过在管道92所连接的头部体48的水平部481上形成的开口481A向电光装置45传送。
向电光装置45传送的空气沿对各色光设置的液晶面板451、入射侧偏振片452和射出侧偏振片453向上方流通。即,该空气在场透镜455的光束射出面与入射侧偏振片452的光束入射面之间、入射侧偏振片452的光束射出面与液晶面板451的光束入射面之间、液晶面板451的光束射出面与射出侧偏振片453的光束入射面之间、和射出侧偏振片453的光束射出面与十字分色棱镜454的光束入射面之间流通,冷却这些液晶面板451、入射侧偏振片452和射出侧偏振片453。
冷却了液晶面板451、入射侧偏振片452和射出侧偏振片453的空气如箭头D3所示的那样由于冷却风扇91的排出压以及供它们冷却后变热而进一步上升,通过在配置在电光装置45的上方的管道连接部件49上形成的开口491,进入管道93内。
如箭头D4所示,进入管道93内的空气沿该管道93和上部机箱2的底面壁212上升,在反射镜2A与背面壁211之间流通。
在反射镜2A与背面壁211之间流通的空气如箭头D5所示的那样沿该反射镜2A和背面壁211的形成方向上升,到达反射镜2A的上端部分。这里,供电光装置45的冷却而变热的空气在沿反射镜2A和背面壁211流通的过程中,该空气与上部机箱2内的其他空气、反射镜2A和背面壁211接触,通过放热而冷却。
到达反射镜2A的上端部分而冷却的空气,随着冷却而变重,如箭头D6所示的那样沿屏幕2B下降。下降的空气再次被冷却风扇91吸引,供电光装置45进行冷却。
利用上述冷却风扇91冷却电光装置45的空气的流路在由上部机箱2和下部机箱3构成的密闭空间S内形成。即,密闭空间S形成正面看略呈T字状,由上部机箱2内部的空间、从上部机箱2到冷却风扇91的空间、管道92内的空间、电光装置45周边的空间和管道93内的空间构成,在上部机箱2和下部机箱3内空气沿箭头D1~D6流通的空间相对背面投影机1外部成为密闭的空间。因此,上述电光装置45的冷却流路成为在密闭空间S内循环的空气的流路。
因此,可以防止如导入背面投影机1外部的空气使之流通的情况那样,空气中包含的尘埃等附着到构成电光装置45的液晶面板451、入射侧偏振片452和射出侧偏振片453等上而引起的图像劣化。
按照上述本实施例的背面投影机1,可以获得以下的效果。
通过在反射镜2A与安装该反射镜2A的背面壁211之间形成在密闭空间S内循环的空气的流路,可以形成供构成为具有液晶面板451等的电光装置45的冷却而变热的空气放热进行充分的冷却的长的流路。
即,反射镜2A在构成背面投影机1的部件中是大的部件,通过在该反射镜2A的背面侧空气向上方流通,该空气沿反射镜2A流过长的距离。这样,可以形成冷却电光装置45而变热的空气进行充分的冷却的长的流路,所以,将循环的空气再次向电光装置45送风时,也可以将充分冷却的空气向该电光装置45送风。
因此,不仅可以提高电光装置45的冷却效率,而且可以实现密闭空间S内的低温化。
另外,冷却电光装置45的空气在反射镜2A的背面侧流通。
这里,在反射镜2A的正面侧流通时,将与从投射透镜46向反射镜2A射出的光束的光路交叉。这时,由于冷却电光装置45的空气的温度非常高,所以,与该光路交叉时,有可能发生摇动等现象,从而有时屏幕2B上显示的图像将劣化。
与此相反,通过使冷却了电光装置45的空气从反射镜2A的背面侧流通,可以排除这样的可能性,从而可以进行稳定的图像形成。
另外,冷却了电光装置45的空气在反射镜2A和背面壁211之间形成的间隙中向上方流通。
这里,冷却了电光装置45的空气的流动受到干扰而该空气向密闭空间S内扩散时,密闭空间S内的空气将不循环而滞留,从而该空气的冷却效率将降低。
与此相反,通过使冷却了电光装置45的空气向上方流通,可以不妨碍处于上升倾向的空气的流动而使该空气在反射镜2A和背面壁211之间顺利地流通。
因此,可以保持密闭空间S内的空气良好地循环而降低该密闭空间S内的温度上升,从而可以防止电光装置45的高温化。
此外,通过设置一端向电光装置45开口而另一端向反射镜2A和背面壁211之间开口的管道93,冷却电光装置45的空气在反射镜2A和背面壁211之间顺利地流通。这样,就不会妨碍在密闭空间S内形成的空气的流路,另外,该开始也不会滞留而扩散,从而可以使空气在反射镜2A和背面壁211之间流通。
因此,可以使密闭空间S内的空气的循环良好,同时可以降低该密闭空间S内的温度,所以,可以提高光调制装置的冷却效率。
2.第2实施例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背面投影机1A。
第2实施例的背面投影机1A具有与上述第1实施例的背面投影机1相同的结构,但是,在密闭空间S内形成构成光学单元4的偏振变换元件423的冷却流路方面不同。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已说明的部分相同或大致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10是以与偏振变换元件423对应的位置为剖面的背面投影机1A的概要纵剖面图。另外,图11是表示偏振变换元件423的冷却流路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的背面投影机1A中,冷却偏振变换元件423的空气的流路E在密闲空间S内形成。如图10和图11所示,该冷却流路E由管道94及96和冷却风扇95构成。
管道94与本发明的第3管道相当,是形成纵剖面略呈U字状的筒状体。如图10所示,该管道94的一端与从上部机箱2的底面壁212的切口212A(图9)靠近光源装置41(图5)(图1的右方侧)形成的切口212C连接,另一端与在构成光学单元4的部件收纳元件472上形成的开口472D连接。
冷却风扇95与本发明的第2循环风扇相当,如前所述,设置成将在盖状部件473的与偏振变换元件423对应的位置形成的开口473A覆盖。该冷却风扇95使吸气面与偏振变换元件423相对而排气面向着管道96而配置。
这样,通过冷却风扇95的驱动,密闭空间S内的空气通过管道94向偏振变换元件423吸引,在该过程中,该空气沿位于该冷却风扇95的吸气侧的偏振变换元件423流通,所以,可以向作为光学变换元件的偏振变换元件423可靠地输送空气。
另外,冷却风扇95的吸气面与偏振变换元件423相对,所以,密闭空间S的空气在管道94内流通之后,向位于冷却风扇95的吸气侧的偏振变换元件423集中。这样,可以确保供偏振变换元件423的冷却所需要的空气的量,所以,可以提高偏振变换元件423的冷却效率。
管道96的一端与冷却风扇95的排气面连接,另一端与在靠近上部机箱2的底面壁212的偏振变换元件423的上方背面形成的切口212D连接。因此,管道96具有平缓地向背面方向弯曲的形状。
该管道96用于将从冷却风扇95排出的空气向上部机箱2内的密闭空间S内排气,这样,从冷却风扇95排出的冷却了偏振变换元件423的空气就不会滞留而向密闭空间S排出。
在此说明冷却偏振变换元件423的空气的流路(冷却流路)E。
位于偏振变换元件423的上方的冷却风扇95驱动时,由该冷却风扇95吸引的密闭空间S内的空气如图10的箭头E1所示的那样,通过在底面壁212上形成的切口212C流入管道94内。流入管道94内的空气如箭头E2所示的那样,在该管道94内流通,通过在部件收纳元件472上形成的开口472D流入该部件收纳元件472内。
流入部件收纳元件472内的空气沿偏振变换元件423向上方流通。详细而言,如图11所示,在第2透镜阵列422的光束射出面与偏振变换元件423的光束入射面之间、以及偏振变换元件423的光束射出面与重叠透镜424的光束入射面之间流通,边冷却偏振变换元件423边向上方流通。
供偏振变换元件423冷却的空气变热,同时通过盖状部件473的开口473A而被冷却风扇95吸引,由该冷却风扇95向管道96内排出。
向管道96内排出的空气如图10的箭头E3所示的那样,在管道96内流通后流入密闭空间S内。详细而言,由于管道96弯曲,所以,在管道96内流通的空气向反射镜2A附近排出。
这里,空气在冷却偏振变抉元件423的过程中变热而减轻,所以,如箭头E4所示的那样,沿反射镜2A的正面侧的反射面向上方流通。该空气在沿该反射镜2A流通的过程中通过与密闭空间S内的其他的空气和反射镜2A接触,该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而冷却。另外,该空气的热通过该空气与上部机箱2的侧壁213及214(图2)等接触,向背面投影机1A外部放热。
沿反射镜2A流通的空气如箭头E5所示的那样,随着与其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却变重,从而向下方改变流通方向。因此,密闭空间S内的空气沿屏幕2B向下方流通。然后,沿屏幕2B流通的空气如箭头E1所示的那样再次流入管道94,被冷却风扇95吸引。
按照上述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背面投影机1A,除了可以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例的背面投影机1相同的效果外,还可以获得以下的效果。
即,通过与上述电光装置45的冷却流路D独立地形成冷却偏振变换元件423的空气的流路E,可以提高偏振变换元件423的冷却效率。
详细而言,通过冷却风扇95的驱动,密闭空间S内的空气流入管道94内,在部件收纳元件472的内部流通。在该流通过程中,由冷却风扇95吸引的空气沿部件收纳元件472内部的偏振变换元件423流通,冷却该偏振变换元件423。并且,冷却了该偏振变换元件423的空气由冷却风扇95向管道96排出,在密闭空间S内部流通而冷却之后,再次流入管道94。这样,在使密闭空间S内部的空气循环的过程中,可以独立地将偏振变换元件423冷却,所以,可以有效地冷却该偏振变换元件423。
冷却风扇95吸气面与偏振变换元件423相对地设置。这样,在管道94内流通的空气可以向位于该冷却风扇95的吸气侧的偏振变换元件423集中地送风。另外,偏振变换元件423通过位于冷却风扇95的吸气侧,将偏振变换元件423周围保持为负压状态,可以向偏振变换元件423输送指定的风压的空气。
因此,可以使空气可靠地向偏振变换元件423流通,所以,可以进一步提高该偏振变换元件423的冷却效率。
3.第3实施例.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背面投影机。
第3实施例的投影机具有与上述第1实施例的背面投影机1相同的结构,但是,在向电光装置45输送空气的冷却风扇91也向偏振变换元件423输送空气这一方面不同。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将冷却空气向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背面投影机的电光装置45和偏振变换元件423导引的管道97的概要平面图。另外,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冷却电光装置45和偏振变换元件423的冷却流路的图。
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背面投影机和第1实施例的背面投影机1一样,具有设置在投射透镜46(在图13中省略了)的下方的冷却风扇91和管道97及98。
其中,如图12所示,管道97形成平面略呈矩形形状,具有与冷却风扇91连接的第1导风部971和从该第1导风部971分支设置的第2导风部972,这样,管道97形成平面看略呈倒J字形的形状。
第1导风部971是将从冷却风扇91输送来的空气向电光装置45导引的部分,冷却风扇91的排气面91B与配置有电光装置45的头部体48的水平部481连接。在第1导风部971的与冷却风扇91的排气面91B相对的面上,形成有将从冷却风扇91排出的空气导入第1导风部971内的开口971A。另外,在与头部体48的水平部481相对的第1导风部971的面即第1导风部971的上面,形成有将在第1导风部971内流通的空气向电光装置45导引的开口971B(图13)。
第2导风部972是将从冷却风扇91输送来的空气向偏振变换元件423导引的部分,从第1导风部971的侧面向偏振变换元件423的下方延伸,与部件收纳元件472的开口472D连接。在第2导风部972与第1导风部971的连接部分,设置有向该第1导风部971内部延伸的将向第1导风部971内部输送的空气向第2导风部972内导引的导风板9721。另外,在第2导风部972的与偏振变换元件423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将导入该第2导风部972内部的空气向偏振变换元件423导引的开口972A(图13)。
即,这样的管道97使从冷却风扇91输送来的空气可向电光装置45和偏振变换元件423按比例分配流通。
该按比例分配的比例,利用导风板9721使供给电光装置45的空气的比例高于供给偏振变换元件423的空气,但是,该比例也可以适当地设定。
管道98具有侧面看略呈L字状的形状,安装在构成光学单元4的光学部件用机箱47的盖状部件473上。如图13所示,管道98将分别冷却了偏振变换元件423和电光装置45的空气合流,向安装在上部机箱2的底面壁212上的管道93(图9)内导引。因此,管道98配置成底面部分跨越在盖状部件473与偏振变换元件423对应的位置形成的开口473A和电光装置45的上方,在该电光装置45的上方与管道93的下端部分连接。这样,不仅冷却了电光装置45的空气而且冷却了偏振变换元件423的空气也在管道93(图9)内流通,在密闭空间S内循环。
下面,说明冷却电光装置45和偏振变换元件423的空气的流动(冷却流路)F。
通过位于投射透镜46的下方的冷却风扇91的驱动,如图9的箭头D1所示的那样,密闭空间S内的空气被冷却风扇91吸引。该空气如图12和图13所示的那样从该冷却风扇91向管道97的第1导风部971内排出。
这里,向第1导入风部971内排出的空气由导风板9721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的空气中的一方的空气如图13所示的那样在第1导风部971内向电光装置45的下方流通,从开口971B如箭头F1所示的那样向上方流通。并且,该空气沿电光装置45流通,冷却该电光装置45。然后,冷却电光装置45的空气通过电光装置45的冷却而变热,同时,通过冷却风扇91的排出压而如箭头F5所示的那样上升,导入管道93(参见图9)内。
另外,如图13所示,向管道97的第1导风部971内排出的空气中由导风板9721按比例分配的另一方的空气沿箭头F2方向输送,在第2导风部972内部流通,到达位于偏振变换元件423的下方的部件收纳元件472的开口472D附近。然后,该空气如箭头F3所示的那样通过第2导风部972的开口972A和部件收纳元件472的开口472D沿偏振变换元件423向上方流通,冷却该偏振变换元件423。
供偏振变换元件423的冷却而变热的空气通过在与该偏振变换元件423对应的盖状部件473的位置形成的开口473A,如箭头F4所示的那样在管道98内流通。并且,该空气如箭头F5所示的那样与冷却电光装置45的空气合流而上升,从而在管道93(在图12和图13中省略了)内流通。
在管道93内流通的空气和图9的箭头D4、D5和D6所示的一样,在密闭空间S内循环。并且,循环的空气再次由冷却风扇91吸引、排气而供电光装置45和偏振变换元件423进行冷却按照上述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背面投影机,除了可以获得和上述第1实施例的背面投影机1相同的效果外,还可以获得以下的效果。
即,利用管道97将来自冷却风扇91的空气按比例分配,供给电光装置45和偏振变换元件423,从而用1个冷却风扇91就可以将它们冷却。
另外,冷却了电光装置45的空气和冷却了偏振变换元件423的空气在管道98内流通而合流,通过管道93在密闭空间S内循环。这样,冷却了电光装置45的空气和冷却了偏振变换元件423的空气相互不交叉地在密闭空间S内流通,所以,可以使密闭空间S内的空气良好地循环。
因此,可以防止密闭空间S内的空气滞留而实现高效率的空气的循环,从而可以有效地冷却电光装置45和偏振变换元件423。
4.实施例的变形例实施本发明的最佳的结构等已在上述说明中公开了,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形式。即,虽然主要以特定的实施例图示并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和目的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在形状、材质、数量以及其他详细结构方面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
因此,限定上述说明的形状、材质等的说明只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而作出的示例性说明,并不是限定本发明,将这些形状、材质等的限定的一部分或全部的限定除外的部件的名称的说明都包含在本发明中。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采用了将冷却了作为光调制装置的液晶面板451的空气通过管道93导入反射镜2A与背面壁211之间的结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采用通过自然对流将该空气导入反射镜2A与背面壁211之间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采用了将冷却了液晶面板451的空气在反射镜2A与背面壁211之间向上方流通的结构,但是,也可以采用在水平方向流通的结构。即,也可以采用从侧壁213及214中的一方形成的一侧流入反射镜2A与背面壁211之间而从另一方的侧壁形成的一侧流出的结构。如果采用冷却了液晶面板451的空气向上方流通的结构,该空气在冷却液晶面板451的过程中变热而变轻,所以,可以形成沿该空气流的空气的流路。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将冷却风扇91配置在投射透镜46的下方,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结构,可以配置在液晶面板451和偏振变换元件423等的冷却对象的下方,另外,也可以配置在上方。即,只要是密闭空间S内的空气循环而该空气向冷却对象送风的位置就行,不论冷却风扇的位置如何都没有关系。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采用了空气沿电光装置45向上方流通的结构,在第2实施例和第3实施例中,采用了空气沿偏振变换元件423向上方流通的结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结构。即,也可以采用空气沿冷却对象的水平方向流通的结构。如果采用空气向上方流通的结构,冷却后的空气就变热而上升,所以,可以顺利地进行空气的流通。
在上述第2实施例和第3实施例中,作为光学变换元件,采用了偏振变换元件423,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元件,只要是进行入射光束的光学变换的光学部件就行,也可以是其他部件。例如,作为这样的光学变换元件,可以是限制指定波长的光透过的滤光器等。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采用了使用3个光调制元件的背面投影机1、1A,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投影机,也可以采用例如仅使用1个光调制元件的背面投影机、使用2个光调制元件的背面投影机或使用4个或更多个的光调制元件的背面投影机。另外,作为光调制元件,采用了液晶面板451,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液晶面板,也可以采用使用微反射镜的器件等液晶以外的光调制元件。此外,也可以不是透过型的光调制元件而使用反射型的光调制元件。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说明了光学单元4具有平面看略呈L字状的结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采用例如具有平面看略呈U字形的结构。
本发明可以适宜地用于具有图像形成装置、投射光学装置、反射镜、屏幕和将它们收纳到内部的机箱、而由投射光学装置将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放大投射到反射镜上并由该反射镜将图像反射而投影到屏幕上的背面投影机。
权利要求
1.一种背面投影机,是具有包括光源、根据图像信息调制从该光源射出的光束而形成图像的光调制装置和放大投射由该光调制装置形成的图像的投射光学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反射作为从上述投射光学装置射出的图像的光束的反射镜、由该反射镜反射的光束所投影的屏幕以及将它们收纳到内部的箱状的机箱的背面投影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机箱包括收纳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第1机箱部和设置上述屏幕和上述反射镜的第2机箱部;上述光调制装置收纳在包含上述第2机箱部内部的空间的密闭空间内;上述第2机箱部包括设置上述屏幕的侧面和与该侧面相对的设置有间隙地配置上述反射镜的另一侧面;在上述间隙中,形成有冷却上述光调制装置的空气循环的流路。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面投影机,其特征在于具有一端向上述光调制装置开口而另一端向上述间隙开口的、将冷却上述光调制装置的空气向上述间隙导引的第1管道。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面投影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投射光学装置的下方设置有使上述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循环的第1循环风扇;该背面投影机具有一端向上述第1循环风扇的排气面开口而另一端向上述光调制装置开口的、将从上述第1循环风扇排出的空气向上述光调制装置导引的第2管道。
4.按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背面投影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进行入射光束的光学变换的光学变换元件和设定从上述光源射出的光束的照明光轴并收纳上述光学变换元件而配置在上述照明光轴上的指定位置的光学部件用机箱;在上述光学部件用机箱上,在相互相对的侧面与上述光学变换元件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使该光学部件用机箱内外连通的开口;在上述开口中的一方的开口上设置有通过该开口将上述光学部件用机箱内部与上述密闭空间连通从而将该密闭空间的空气向上述光学变换元件导引的第3管道;在上述开口中的另一方的开口上设置有吸气面与上述光学变换元件相对、使上述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循环的第2循环风扇。
全文摘要
提供防止图像劣化并可以有效地冷却密闭空间内的冷却对象的背面投影机。背面投影机(1)具有包括光源、根据图像信息调制来自该光源的光束而形成图像的光调制装置和放大投射形成图像的投射光学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反射从投射光学装置射出的光束的反射镜(2A)、投影反射的光束的屏幕(2B)和收纳它们的箱状的机箱。机箱包括收纳图像形成装置的第1机箱部(3)和设置屏幕(2B)和反射镜(2A)的第2机箱部(2)。光调制装置收纳在包含第2机箱部(2)内部的空间的密闭空间(S)内,第2机箱部(2)包括设置屏幕(2B)的侧面和与该侧面相对的设置有间隙地配置了反射镜(2A)的另一侧面(211),在该间隙中形成冷却光调制装置的空气循环的流路。
文档编号H04N9/31GK1811584SQ20051013508
公开日2006年8月2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28日
发明者加藤茂树, 南云俊彦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