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摄像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30668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摄像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摄像仪,尤其适用于无法用人眼直接观测的环境,如管道、狭长缝隙等使用的无线传输便携式摄像仪。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摄像仪在信号传输方面多为有线方式,采用这种方式传输的摄像仪由于体积较大,不仅携带不便,而且导致应用范围比较狭窄,在管道、狭缝中不能使用,不适于在黑暗环境下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用无线的传输方式代替有线的传输方式,体积小、携带方便的便携式摄像仪。来克服现有摄像仪由于体积大所带来的诸多不便。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一种便携式摄像仪,由彩色摄像机、电源和信号发射器构成,其结构要点是金属软管4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座,其中一端通过连接座3与彩色摄像机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座5与信号发射器6连接,信号发射器6与电池组7单元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无线传输的方式,摄像仪和监视器是分开的,这样摄像仪可以做的非常小,因此它具有携带方便、观测距离远、观测方便等优点。从而彻底克服了背景技术的弊端。由于它自身带有照明系统,当周围环境暗到一定程度,摄像仪自动打开照明系统,因此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黑暗环境。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本实用新型由1/4英寸的彩色摄像机2,电源7,信号发射器6等组成。图1中,金属软管4的两端分别设有结构完全相同的连接座3、5。其中金属软管4前端与连接座3连接,连接座3与彩色摄像机2连接,彩色摄像机2盖有镜头盖1装于摄像机套管内,摄像机套管与连接座3连接。金属软管4的另一端与连接座5连接,连接座5与信号发射器6连接,信号发射器6装于发射器套管内。发射器套管与连接座5连接。信号发射器6与电池组7单元连接。彩色摄像机2可以在金属软管4的调节下自由扭曲,按照需要任意伸到观测地点,达到满意的观测效果。另外信号发射器6与电池组7组成了摄像仪的握杆,通过加装握杆可以延长握杆的长度来观测更远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根据观测环境的不同,调整金属软管4,使彩色摄像机2更容易接近到被测点,打开监视器,手握握杆使摄像仪镜头慢慢靠近观测点,直到图像清晰为止。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摄像仪,由彩色摄像机、电源和信号发射器构成,其特征在于,金属软管(4)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座,其中一端通过连接座(3)与彩色摄像机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座(5)与信号发射器(6)连接,信号发射器(6)与电池组(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摄像仪,其特征在于,金属软管的两端的连接座结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摄像仪,其特征在于,彩色摄像机装于摄像机套管内,彩色摄像机套管与连接座(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摄像仪,其特征在于,信号发射器装于信号发射器套管内,信号发射器套管与连接座(5)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便携式摄像仪,由彩色摄像机、电源和信号发射器构成,金属软管(4)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座,其中一端通过连接座(3)与彩色摄像机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座(5)与信号发射器(6)连接,信号发射器(6)与电池组(7)连接。该摄像仪采用无线传输的方式,摄像仪和监视器是分开的,这样摄像仪可以做的非常小,因此它具有携带方便、观测距离远、观测方便等优点。从而彻底克服了背景技术的弊端。由于它自身带有照明系统,当周围环境暗到一定程度,摄像仪自动打开照明系统,因此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黑暗环境。
文档编号H04N5/225GK2805260SQ200520023649
公开日2006年8月9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8日
发明者王秀山, 燕建敏, 李保元 申请人:唐山方大天正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