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谐器和具有该调谐器的薄型电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71972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调谐器和具有该调谐器的薄型电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与薄型电视例如液晶显示(LCD)电视和等离子体显 示面板(PDP)电视联合的调谐器,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薄型 电视的调谐器,该调谐器被设计为无需使用子连接器例如天线支撑连接器而 是被装配在薄型电视中限定的小空间中,从而有效利用用于装配电子组件的 空间并且节省生产成本。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这种调谐器的薄型电视。
背景技术
通常,电视调谐器被设计为将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彼此分开,并且根据 通过天线接收的无线电频率(RF)信号输出已分开的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 将接收的RF信号转换为中频(IF)信号并解调该IF信号。这种调谐器包括限定外部主体的机壳和位于机壳中的电路板。电路板包 括输入滤波器,仅允许RF波段通过并过滤其它频率;信号调谐电路;放 大器,用于放大输入信号;双调谐电路;混频电路,具有产生IF频率的混频 器。图1A示出了装配了传统的电视调谐器的CRT电视。 如图1A中所示,CRT电视110提供了用于装配电视调谐器100的充足 的空间。在传统的CRT电视110中,PCB 140水平地布置在CRT电视110中。 另外,如图IB中所示,天线输入端122形成在调谐器机壳120的一侧,引线 脚130形成在调谐器机壳120的另一侧。引线脚130与在CRT电视110中水 平设置的PCB结合。即,为了使传统的电视调谐器100和水平设置的PCB 140容易地结合, 并且使天线输入端122水平延伸到CRT电视110的后盖外,天线输入端122 和引线脚130必须设置在调谐器机壳120的侧部上。如上所述,在CRT电视110的情况下,有效的是,天线输入端122和引 线脚130形成在机壳120的侧部上。即,不需要在机壳UO的前部或后部上
形成天线输入端122和引线脚130。在传统的CRT电视110中,RF信号从外部天线引线124输入到天线输 入端122,并且该输入的RF信号被位于调谐器100中的电路转换为IF信号。 通过引线脚130,该转换的IF信号被传输到位于CRT电视110中的PCB 140。同时,近年来,代替CRT电视的薄型电视例如LCD电视和PDP电视由 于它们具有有效利用空间的优点而^皮广泛地商业化。这种薄型电视在许多方面具有很多优点。然而,由于这种薄型电视具有 减小的厚度,因此在有效安装组成薄型电视的各种电子组件方面存在限制。图2示出了应用传统电视调谐器的传统薄型电视200。如图2中所示,传统的薄型电视200包括限定薄型电视200的前部的显 示器面板210。为了减小薄型电视200的厚度,PCB212垂直装配在显示器面 板210的后表面上。电视调谐器220装配在PCB212的后表面上,设置后盖 214来保护PCB 212和薄型电视调谐器220。图3A和图3B示出了在图2中描述的传统的薄型电视调谐器220。如图3A和图3B中所示,调谐器220包括具有前部222和从前部222以 直角弯曲的侧部222a的机壳。天线输入端230穿过机壳的侧部222a的一部 分突出。引线脚240乂人^L壳的后部突出。由于PCB 212与显示器面板210平行地垂直设置,所以调谐器220与PCB 212平行地设置,在这种情况下,从机壳的后部突出的引线脚与PCB 212结 合。另外,天线输入端230也与显示器面板210和PCB212平行地设置。这 种结构对减小薄型电视200的总厚度非常有效。另外,与薄型电视200的PCB 212平行的天线输入端230与后盖214平 行地设置并且突出到后盖214的下面或侧面的外部。因此,需要在后盖214的下面或后面上设置天线插入槽(未示出),从而 外部天线引线260能够通过天线插入槽与天线输入端230连接。外部天线引费时间。另外,由于外部天线引线260和天线输入端230连接的方向受后盖 214的下面或侧面限制,所以在薄型电视200中布置多个电子组件和调谐器 220方面存在限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3A和图3B中所示,使用以L形形成的天线支 撑连接器270,从而使天线输入端230以垂直于后盖214的主体的方向延伸
到薄型电视200的后盖214外。结杲,由于通过在与后盖214的主体垂直的方向上的天线支撑连接器 270,天线输入端230能够从薄型电视的后盖220暴露出来,所以工人能够容 易地将外部天线引线260和天线支撑连接器270连接。天线支撑连接器270的使用能使薄型电视200的总厚度减小并且减少在 布置各种电子组件方面的限制。然而,由于使用附加的L形的天线支撑连接器270导致调谐器220的生 产成本增加。另外,由于需要将L形的天线支撑连接器270组装到天线输入 端230上,所以组装工艺的数量增加,从而生产率劣化。另外,L形的天线支撑连接器270占用了薄型电视200的内部空间。这 会影响其它电子组件的设计和布置并且在减小薄型电^见200的厚度和重量减 小方面具有不利的影响。发明内容因此,由于现有技术中的限制和缺点,所以本发明提供了基本避免了一 个或多个问题的调谐器和具有该调谐器的薄型电视。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机壳的薄型电视调谐器,所述 机壳被设计为被装配在薄型电视中的相对小的内部空间中,从而有效利用空 间。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机壳的薄型电视调谐器,所 述机壳被设计为露出被暴露在薄型电视的后盖外的天线输入端,而不使用附 加部件,从而节省制造成本并提高生产率。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这种调谐器的薄型电视。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的和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地提到, 一部分 将根据下面的解释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变得清楚,或者可通过本发明的实 践而获知。本发明的目标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下面的描述和权利要求以及附 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而实现并获得。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和其它优点,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这里实施和广泛 描述的,提供了一种薄型电视中的薄型电视调谐器,用于将RF信号转换为 IF信号,所述薄型电视调谐器包括机壳,用于容纳电路板;天线输入端, 穿过机壳的前部突出到机壳外,以将输入的所述RF信号传输到所述电路板;
引线脚,在与所述天线输入端突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突出到所述机壳外,所述引线脚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并且向所述薄型电视输出所述IF信号。优选地,所述天线输入端可以在与所述前部垂直的方向上突出到所述枳j 壳外。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薄型电视调谐器还可包括设置有所述天线输入端装 配在其中的孔并且与所述机壳结合以覆盖其中的所述电路板的盖板。 更加优选地,所述^L壳可祐二没计为装配有其它的^L频和音频调制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薄型电视,所述薄型电视包括显 示器面板,限定所述薄型电视的前部;印刷电路板(PCB),装配在所述显示 器面板的后表面上;后盖,具有用来包围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主体;调谐器, 装配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以将RF信号转换为IF信号,其中,所述调谐器 包括机壳,用于容纳电路板;天线输入端,在与所述后盖的所述主体垂直 的方向上穿过所述^L壳的前部突出到所述^/L壳外,所述^L壳的所述前盖与所述后盖的所述主体平行;引线脚,在与所述天线输入端突出的方向相反的方 向上突出到所述机壳外。优选地,所述^/L壳形成为盒子形状,并且所述^L壳的所述前部限定所述 盒子形状的最大表面。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天线输入端可以穿过形成在所述后盖的所述主体上 的槽突出到所述后盖外。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机壳可被设计为装配有其它的视频和音频调制端。


被包含用来提供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包含于此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 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部分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在图中图1A是装配在阴极射线管(CRT)电视上的传统调谐器的部分剖开的 侧视图;图1B是在图1A中描述的调谐器的侧视图; 图2是装配在薄型电视上的传统调谐器的部分剖开的侧视图; 图3A和图犯分别是用于连接天线支撑连接器和在图2中描述的传统的 薄型电视调谐器的结构的主视图和侧视图4是采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改进的机壳的薄型电视调谐器的薄 型电视的部分剖开的侧视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改进的机壳的薄型电视调谐器的分解透视图;图6A至图6C分别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改进的机壳的薄型电视调 谐器的外部结构的主视图、侧视图和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 实施例的示例。图4示出了采用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薄型电视调谐器的薄型电视。 薄型电视10包括显示器面板12,限定薄型电视10的前部;PCB14,装配在显示器面板12的后表面上;后盖16,包围PCB 14。后盖16包括主体和从主体向显示器面板12弯曲并延伸的边缘。薄型电视IO还包括用于将RF信号转换为IF信号的调谐器1。 薄型电视调谐器1装配在薄型电视10的后盖16内。薄型电视调谐器1具有天线输入端20。天线输入端20在与后盖16的主体垂直的方向上突出到后盖16外。图5详细示出了在图4中描述的薄型电视调谐器。如图5中所示,薄型电视调谐器1包括其中设置有电路板30的机壳32。 通过以预定形状沖压钢板形成机壳32。被冲压的钢板随后弯曲为四方的盒子 形状,优选地弯曲为规则的正方形或者矩形的盒子形状。形成电路的电路板 30位于盒子形状的机壳32中。电路板30通常由输入滤波器、单调谐电路、放大器、双调谐电路和混频 电路形成,以将从天线输入端20传输的RF信号转换为IF信号并且将转换的 IF信号传输到引线脚50。机壳32包括面向后盖16的主体并且限定最大表面的前部以及从前部弯 曲的侧部。天线输入端20以这种方式安装在机壳32上,即,天线输入端20 可以穿过;^几壳32的前部突出。即,天线输入端20穿过面向后盖16的主体的 前部突出到机壳32外。设置有天线输入端20能够装配在其中的孔35a的盖 板35结合在机壳32的前部上。 即,天线输入端20在与机壳32的前部垂直的方向上突出,以接收RF 信号并且将RF信号传输到电路板30的电路。设置盖板35,通过使天线输入端20固定地装配在孔35a中,以更稳固 地将天线输入端固定在机壳32上。另外,盖板35起到防止外来物体进入机 壳32的作用。参照图4、图6B和图6C,在与天线输入端20突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 引线脚50从电路板30突出到机壳32的外部。引线脚50与薄型电视10的 PCB 14连接,以将IF信号输出到PCB 14。引线脚50由输出由RF信号转换的IF信号的IF输出引线脚、将电源供 给到电路的电源引线脚以及将电路与PCB 14连接的数据输入/输出引线脚组 成。因此,在与薄型电视10中的PCB 14对应的位置插入引线脚50。机壳32可被设计为装配另外的视频和音频调制端(未示出),以向薄型 电视IO传输视频和音频信号。如上所示,当本发明的薄型电视调谐器1应用到薄型电视10上时,工人 能够容易地将外部天线引线60连接到天线输入端20。即,如图4中所示,当本发明的薄型电视调谐器1装配在薄型电视10 的后盖16内时,天线输入端20在垂直方向上突出到后盖16的主体外。在天线输入端20在垂直方向上突出到后盖16的主体外并且与外部天线 引线60连接以接收RF信号的同时,引线脚50与薄型电视10的PCB 14电 连接。根据本发明的薄型电视调谐器,由于天线输入端20在垂直方向上突出到 后盖16的主体外,而无需使用任何连接器,所以在组装工艺的过程中,工人 能够容易地将外部天线引线60连接到天线输入端20。另外,由于用于现有^^支术的天线支撑连接器的空间能够用于安装其它电 子组件,所以所述空间能够被有效利用,从而提高安装在薄型电视IO中的电 子组件的自由设计的程度并且有效布置所述电子组件。根据本发明,由于不需要现有技术中使用的L形天线支撑连接器,所以 本发明的薄型电视调谐器能够被装配在薄型电视中的相对较小的内部空间 中,从而有效利用用于其它电子组件的空间。另外,由于本发明的薄型电视调谐器以简单结构设计,所以能够节省制
造成本并且通过减少组装时间来提高生产率。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清楚的是,能对本发明作各种修改和变形。因此, 只要这些修改和变形落入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本发明意图覆盖本 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形。
权利要求
1、一种薄型电视中的薄型电视调谐器,用于将无线电频率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所述薄型电视调谐器包括机壳,用于容纳电路板;天线输入端,穿过所述机壳的前部突出到所述机壳外,以将输入的所述无线电频率信号传输到所述电路板;引线脚,在与所述天线输入端突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突出到所述机壳外,所述引线脚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并且向所述薄型电视输出所述中频信号。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电视调谐器,其中,所述天线输入端在与所 述前部垂直的方向上突出到所述机壳外。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电视调谐器,还包括设置有所述天线输入端 装配在其中的孔并且与所述机壳结合以覆盖其中的所述电路板的盖板。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电视调谐器,其中,所述机壳被设计为装配 有其它的视频和音频调制端。
5、 一种薄型电视,包括 显示器面板,限定所述薄型电视的前部; 印刷电路板,装配在所述显示器面板的后表面上; 后盖,具有用来包围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主体;调谐器,装配在所述印刷电路板上,以将无线电频率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其中,所述调谐器包括 机壳,用于容纳电路板;天线输入端,在与所述后盖的所述主体垂直的方向上穿过所述机壳的前 部突出到所述机壳外,所述机壳的所述前盖与所述后盖的所述主体平行; 引线脚,在与所述天线输入端突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突出到所述机壳外。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型电视,其中,所述机壳形成为盒子形状,并 且所述机壳的所述前部限定所述盒子形状的最大表面。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型电视,其中,所述天线输入端穿过形成在所 述后盖的所述主体上的槽突出到所述后盖外。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型电视,其中,所述机壳被设计为装配有其它 的视频和音频调制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型电视,该薄型电视包括显示器面板,限定薄型电视的前部;印刷电路板(PCB),装配在显示器面板的后表面上;后盖,包围印刷电路板,后盖具有主体和从后盖向显示器面板弯曲的边缘;调谐器,安装在PCB板上,以将RF信号转换为IF信号。调谐器包括机壳,用于容纳电路板;天线输入端,在与后盖的主体垂直的方向上穿过机壳的前部突出到机壳外,机壳的前部与后盖的主体平行;引线脚,在与天线输入端突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突出到机壳外。
文档编号H04N5/50GK101166246SQ20061015051
公开日2008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18日
发明者尹钟澈, 崔光周, 权时映, 蒋容周, 金炳赫 申请人: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