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转动出音元件的声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35150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可转动出音元件的声音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声音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可转动出音元件的 声音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已出现各种可携式声音装置,其功能越来越多,例如结合收 音机、录放音机、及移动电话等各种功能的声音装置。为了增加声音装置的 可移植性以便于使用者携带与使用,其设计趋势是趋向轻薄短小的方向。图1所示的耳机10即为一种小型的声音装置,其具有一本体ll,及固定于本 体11上并突出于本体表面12的一出音部13,使用者要使用耳机10时可将 此突出的出音部13置入耳中。然而,像出音部13的这种突出结构往往会造成收纳不便。有些设计者 会缩短突出部分来緩和收纳不便的问题,可是却反而造成突出部分过短而无 法套上耳塞,或是不易塞紧到耳中而产生滑落等各种问题。所以,有必要提 出一种具有创新结构的声音装置,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旋转的出音元件的声音装置,在 操作时,出音元件可与声音装置本体形成一夹角,以便于使用者将出音部置 入耳中,而使本体倚靠使用者,在收纳时,可转动出音元件使其与本体共平 面,进而弭除现有的突出结构所造成的收纳不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声音装置,其包含一本体, 具有一第一斜面; 一出音元件,具有一第二斜面相对于第一斜面;及一转轴, 连接本体与出音元件;其中,通过旋转出音元件,使本体与出音元件形成一 第一夹角,使得当出音元件置入一使用者的耳朵时,本体可倚靠于使用者。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声音装置,其包含一本体,具有一第一側边;及
一出音元件,具有一第二側边,出音元件可转动式地连接本体,并通过转动
出音元件使声音装置选择性地处于一第一状态与一第二状态;其中,在第一 状态时,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平行并排;在第二状态时,第一侧边与第二侧 边形成一第一夹角。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声音装置,包含一本体,具有一第一斜面;及一 出音元件,具有一第二斜面,出音元件可转动式地连接本体,且第一斜面接 触第二斜面;其中,利用出音元件的旋转,使本体与出音元件形成一第一夹 角,当出音元件置入一使用者的耳朵时,本体可倚靠于使用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使用者在收纳无线耳机时,可将其旋转至呈现 如笔状的柱体状态,此与现有具有突出出音部而无旋转功能的耳机相比较, 可达到更佳的收纳效果,并且使用者还可视个人需要任意调整出音元件旋转 的角度以达到最舒适的位置,本实用新型收纳方便,配带舒适。


图1为现有的声音装置的示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声音装置于第一状态的侧视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声音装置于第二状态的侧視图4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声音装置于各种状态的立体示意图7为本实用新型声音装置的出音元件置于使用者耳中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耳机
11本体
12本体表面
13出音部
200无线耳机
210本体
211第一斜面
212第 一側边
213第三斜面
214第三侧边
220出音元件
221延长部
222耳塞
223第二斜面
224第二侧边
225第四侧边
230转轴
240音量钮
250电源钮
260麦克风
270挂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无线耳机200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声音装置。图2及图3为无 线耳机200的侧视图。如图所示,无线耳机200包含一本体210、 一出音元 件220、及一转轴230供转动式地连接本体210与出音元件220。
如图2所示,本体210的外部形成一第一斜面211及一第一侧边212, 第一斜面211位于本体的一端。出音元件220则具有一延长部221及一耳塞 222,延长部221形成一第二斜面223及第二侧边224。第一斜面211相对于 第二斜面223,并通过转轴230可转动式地相互连接。此外,本体210更形 成一第三斜面213及一第三侧边214,延长部221則更形成一第四侧边225。 第三斜面213位于本体210的另 一端并与第一斜面211相对并相互平行;第 三侧边214与第 一侧边212相对并相互平行;而第二侧边224也与第四側边 225则相对且相互平行。详言之,本体的第一侧边212与第三侧边214位于 第一斜面211与第三斜面213之间。出音元件220的第二斜面223为在第二 侧边224与第四側边225之间。
在此实施例中,无线耳机200的音量钮240及电源钮250设置在第三侧 边214。无线耳机200可包括一麦克风260设置在第三斜面213上,以便于 使用者将麦克风260置于接近使用者的嘴部的位置。此外,无线耳机200更 可包含设置在第一侧边212上的一挂勾270,以便于使用者将无线耳机200 挂在上衣口袋上。
接着,同时参考图2及图3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旋转结构。如图所示,本
实用新型的转轴230位于本体210与出音元件220之间,转轴230的轴心方 向(以虛线表示)垂直于第一斜面211与第二斜面223。请注意,在此实施例 中,由于"斜面"结构的设计,即第一斜面211与第一侧边212并非正交(第 二斜面223与第二侧边224也非正交),当出音元件220通过转轴230进行 旋转时,会产生如图3所示出音元件220突出于第一侧边212的一种L型结 构。换言之,通过转轴230及第一斜面211与第二斜面223,出音元件220 可相对本体210进行旋转,而使无线耳机200选择性地处于收纳用的一第一 状态(如图2),与操作用的一第二状态(如图3)。
无线耳机200在图2的第一状态时,第一側边212与第二侧边224平行 并排。在此实施例中,第一侧边212与第二側边224更为共平面,所以,无 线耳机200呈现一柱体外形,其较佳可为一笔状圓柱体。使用者可将其收纳 于适当位置,例如的前所述,将无线耳机200挂在上衣口袋上。
无线耳机200在图3的第二状态时,第一侧边212与第四侧225边形成 小于180度的一第一夹角a,使用者可于第二状态时将耳塞222置入耳朵, 再通过第一夹角a,使本体210可倚靠于使用者脸部而不会滑落。请注意, 第一夹角a的大小取决于出音元件220的第二斜面223的斜度(或本体210 的第一斜面211的斜度),即第二斜面223与第二侧边244所形成的一第二夹 角卩的大小,或第一斜面211与第一侧边212所形成的第三夹角力的大小。 熟悉此项技术者可依需求设计所需的角度。本实用新型在此实施例中是较佳 地将第一夹角a设计为约45度,第二夹角(3则为约90度。请注意,无线耳 机200在图3的第二状态时,第一夹角a实质上等于第二夹角|3的两倍。无 线耳机200从第一状态转换至第二状态时,可自图2及图3中第二夹角卩的 位置的变化了解到出音元件220旋转约180度,而且第四侧边225也从与第 三侧面214共平面的位置转换到与第一侧边212形成第一夹角a的位置。
在此实施例中,转轴230设计成完全为本体210及出音元件220所覆盖, 所以在图2及图3中转轴230是以虛线表示。因为转轴230埋在本体210与 出音元件220内部,当出音元件220通过转轴230相对本体210进行转动时, 第一斜面211是实质地接触第二斜面223。
图4至图6为无线耳机200于各种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4显示处于第 一状态时的无线耳机200,其中,第一侧边212与第二侧边224共平面,第 三倒边214与第四侧边225共平面。图5为将出音元件220从图4的第一状
态旋转约90度的示意图。图6则为将出音元件220从第一状态旋转约180 度至第二状态的示意图c
由此应可了解,在此实施例中,当要使用无线耳机200时,可旋转出音 元件220使其与本体210形成第一夹角a,如此便可轻易地将耳塞222置入 耳中使用,如图7所示,本体210会倚靠在使用者脸部。使用者若要收纳无 线耳机200,即可将其旋转至呈现如笔状的柱体的第一状态,此与现有具有 突出出音部而无旋转功能的耳机相较,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达到更佳的收纳 效果。请注意,上述是以旋转约180度的第二状态作置入耳中的较佳示范说 明,然而,使用者也可视个人需要任意调整出音元件220旋转的角度以达到 最舒适的位置,此也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中。
权利要求1.一种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声音装置包含一本体,具有一第一斜面;一出音元件,具有一第二斜面相对于该第一斜面;及一转轴,连接该本体与该出音元件;其中,该本体通过旋转该出音元件与该出音元件形成一第一夹角,以使当该出音元件置入一使用者的耳朵时,该本体可倚靠于该使用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轴的轴心方向垂 直于该第一斜面。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具有一第一侧 边,该出音元件具有一第二側边,利用该出音元件的旋转可使该第一側边与 该第二側边平行并排。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側边与该第 二侧边平行并排时,该声音装置呈现一柱体外形。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轴完全为该本体 及该出音元件所覆盖。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夹角形成时 的该声音装置呈现一L型。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斜面与该第二 側边形成一第二夹角,该第一夹角等于该第二夹角的2倍。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夹角为90度。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声音装置还包括一 挂勾,位于该本体上。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声音装置为一无线 耳机。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斜面接触该第二斜面。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出音元件还包括一 延长部及一耳塞,该第二斜面位于该延长部上。
1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轴连接该第一斜 面与第二斜面。
1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还包含一电源 开关及一音量开关。
15. —种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本体,具有一第一侧边;及 一出音元件,具有一第二側边,该出音元件可转动式地连接该本体,并通过 转动该出音元件使该声音装置选择性地处于一第一状态与一第二状态;其 中,在该第一状态时,该第一側边与该第二侧边平行并排;在该第二状态时, 该第 一側边与该出音元件形成一第 一 夹角。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出音元件自该第 一状态转至该第二状态为旋转约180度。
17.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具有一第一 斜面,该一出音元件具有一第二斜面,且该第一斜面接触该第二斜面。
18.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一状态时的 该声音装置呈现一柱体外形。
19.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声音装置还包含 一转轴,用以使该出音元件可转动式地连接该本体。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轴完全为该本 体及该出音元件所覆盖。
21.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二状态时, 该声音装置呈现一L型。
22.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斜面与该第 二側边形成一第二夹角,该第一夹角等于该第二夹角的2倍。
23.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夹角为90度。
24.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声音装置还包含 一挂勾于该本4本上。
25.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声音装置为一无 线耳机。
2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出音元件还包含 一延长部及一耳塞,该第二側边位于该延长部上。
27.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状态时的该 第 一侧边与该第二側边是共平面。
28.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还包含一电 源开关及一音量开关。
29. —种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本体,具有一第一斜面;及 一出音元件,具有一第二斜面,该出音元件可转动式地连接该本体,且该第 一斜面接触该第二斜面;其中,利用该出音元件的旋转,使该本体与该出音 元件形成一第一夹角,当该出音元件置入一使用者的耳朵时,该本体可倚靠 于该使用者。
30.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具有一第一侧边,该出音元件具有一第二侧边,利用该出音元件的旋转使该第一侧边与 该第二侧边平行并^非。
31. 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側边与该 第二侧边平行并排时的该声音装置呈现一柱体外形。
32.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夹角形成 时的该声音装置呈现一L型。
33. 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斜面与该第二 側边形成一第二夹角,该第一夹角等于该第二夹角的2倍。
34.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夹角为90度。
35.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声音装置还包含 一挂勾,位于该本体上。
36.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声音装置为一无线耳机。
37.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出音元件还包含 一延长部及一耳塞,该第二斜面位于该延长部上。
38. 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側边与该 第二侧边平行并排时,该第 一側边与该第二侧边为共平面。
39.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声音装置为一无 线耳机。
40. 如权利要求29所迷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声音装置还包含 一转轴,用以使该出音元件可转动式地连接该本体。
41. 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轴完全为该本 体及该出音元件所覆盖。
42. 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轴的轴心方向 垂直于该第一斜面。
43. 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轴连接该第一 斜面与第二斜面。
44.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还包含一电 源开关及一音量开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声音装置,包含具有一第一侧边的一本体,及具有一第二侧边的一出音元件,出音元件可转动式地连接本体。通过转动出音元件使声音装置选择性地处于一第一状态与一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时,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共平面。在第二状态时,第一侧边与出音元件则形成一第一夹角,当出音元件置入一使用者的耳朵时,通过第一夹角可使本体倚靠使用者。
文档编号H04R1/00GK201015220SQ20062013309
公开日2008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8日
发明者杨宙航 申请人: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