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将数据从第一通信设备传输到第二通信设备的方法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41536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将数据从第一通信设备传输到第二通信设备的方法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用于将数据从第一通信设备传输到笫二通信设备的方法和设备
本申请要求美国临时申请60/734,114 (于2005年11月7日提交)、 60/734,080 (于2005年11月7日提交)和60/796,355 (于2006年4月28 日提交)的优先权,这些申请的4^P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用于所有目的。
本发明涉及将数据从第 一通信设备传输到第二通信设备的方法以及 相应的该:备。
时分在通信技术中的使用由来已久。在许多应用中,时分用来在单个 通信资源上实现双向通信。时分的这一使用方式称为时分双工(TDD)。
在典型的TDD应用中,为下行^传输和上行^#输提供时间间 隔。此夕卜,在下行^#输与上行^$#输之间以及在上行链#输与下 行^M^输之间提供时间间隙,以便在通信设备v^UL送模式切换到接收模 式和从接收模式切换到发送模式时允许部件上电或者掉电。该时间间隙较 下行M和上行銜洛时间间隔而言通常很小。
在一些应用中,时间间隙可以有其它用途。例如,在提出的IEEE 802.22无线区域网络(WRAN) [ll中,在上行M传输与下行Mi^传输 之间的时间间隙可以用于感测或一确定某些频率范围是否正在4吏用或者 可供4吏用。在

图1中示出了与传输帧结构相关的时间间隙的图解。在图2 中示出了与下行M和上行链路传输过程相关的时间间隙的另 一 图解。后 续将更具体地描述这两个图解。
时间间隙的新用途通过在本申请的相应独立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方法 和设备来介绍和描述。
在本发明的第 一方面,提供一种将数据从第 一通信设备传输到第二通 信设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传输至少一个第一数据部分、将与第三通信设 备的对应数据部分的传输同步的第二数据部分传输到第二通信设备,以及 设置所述至少 一个第 一数据部分的传输使其在与第二数据部分对应的第 三通信设备的数据部分之前由第二通信设^^接收。
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体现。
举例而言,当第一通信设备较第三通信设备而言充分靠近第二通信设
备时,可以安排第一通信设备比计划更早地开始它向第二通信设备的传输 而不干礼火第三通信设备到第二通信设备的传输。在这一举例中,第 一通 信设备可以被认为"靠近,,第二通信设备而第三通信设备可以被认为"远 离"第二通信设备。
上述方法具有以下优点它使得要不然未使用的自由时间能够用于数 据传输,这例如将增加总的系统数据传输吞吐量。此外,如果未使用的自 由时间用于其它功能如传输导频序列,则这可以4吏系统能够具有更好的信 道估计,并因此具有更好的系统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设备可以是、但不限于有线通信设备、电力线 通信设备、无线电通信设备、终端通信设备或者用户驻地i殳备。无线电通 信设备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移动无线电通信设备、卫星无线电通信i殳备 或者移动无线电基站。
尽管TDD通常用于无线通信中,但是TDD也可以用于非无线通信 中。因而,在这一实施例中,通信设备也可以是有线通信设备或者电力线 通信设备。
在下行链路传输时间间隔与上行链路传输时间间隔之间的时间间隙 期间可以发送至少 一个第 一数据部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数据部分可以与上行^^输时间间隔的起始 同步。
为了防止在第一数据部分与第二数据部分之间的任何冲突,有必要安 排传输使得在第二数据部分到达之前在第二通信i殳备完全接收第 一数据 部分。此外,在第二通信设备,也可能在第一数据部分的结束与第二数据 部分的开始之间存在时间间隙。
此外,如果第一通信设备很靠近第二通信设备,则有可能传输一个或 多个第一数据部分。由于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很近的地理 距离的原因,传输传播延迟很小,因此,有更多时间可用来实现传输。因 而,可以传输一个或多个第一翁:据部分。
然而,如果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地理距离更大,则有 可能仅传输一个第一数据部分。并且,如果在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 备之间的距离很大,则有可能根本不能传输第一数据部分。因而,在一个 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一数据部分的传输依赖于在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 信设备之间的地理距离。通常,例如如果第 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地理距离在预定 地理距离范围内,则有可能仅传输一个第一数据部分。类似地,例如如果 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地理距离超出预定地理距离,则可能 根本不能传输第一数据部分。因而,在一个实施例中,使用了多个距离分 类,代^t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不同地理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安排在上行链路时间帧之前的时间间隔中至少部 分地提供至少一个第一数据部分的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时序信息,并根据接收的 时序信息来传输第 一部分和第二数据部分中的至少一个部分。在另 一实施 例中,时序信息由代表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距离的距离分 类信息来代表。
在一个实施例中,进行信道估计。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可以在第二数据部分之前传输的容许的预先符
号(pre-symbol)的数目,并且根据所确定的容许的预先符号的数目在第 一数据部分期间或之后且在第二数据部分之前传输至少 一个预先符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延迟第二数据部分以便增加第一数据部分的大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使用了多址传输技术。例如,多址传输技术选自于 由时分多址、频分多址、码分多址和正交频分多址组成的一组多址传输技 术。
在一个实施例中,使用正交频分多址传输技术,并且调整循环前缀的 长度或者正交频分多址符号的长度。
具体而言,在第一数据部分期间使用的循环前缀和符号长度可以不同 于在第二数据部分中使用的循环前缀和符号长度。可以在第一数据部分期
间使用的循环前缀的长度和正交频分多址符号的长度取决于第一通信设 备与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地理距离。可以在第二数据部分期间使用的循环
前缀的长度和正交频分多址符号的长度取决于第三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 设备之间的地理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数据传输帧结构来实现传输,该数据传输帧结 构包括包括下行M传输子帧的第一数据传输子帧、包括上行链路传输 子帧的第二数据传输子帧以及代表静默时间段的静默传输子帧,其中,静 默传输子帧设置在第一数据传输子帧与第二数据传输子帧之间。
如这里所4吏用的那样,术语"帧结构"是指如下形式,该形式限定了 时间间隔如何被分割成多个子间隔。在本文中,预定时间段的时间间隔通 常称为帧,而根据预定分割过程获得的子间隔通常称为子帧。就此而言, 多个相邻帧的聚集通常称为超帧或者帧组。
通常,帧和子帧用于数据传输。然而,帧结构有可能具有被分配用于 非数据传输功能如控制功能的多个帧和/或子帧。在这一实施例中,分配 子帧用于感测。
子帧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长度(就时间而言)。可能的是,被分配 用于同一功能的子帧可以具有相同的长度。例如,所有下行^Mt据传输 子帧可以具有相同的长度。
然而,如前所述,子帧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例如,被分配用于感测 "子帧和下行链5Mt据传,子帧可以具有不同的,度。在另、:示例中,上
类似地,帧可以具有相同或者不同的长度。
如这里所4吏用的那样,术语"感测"是指确定多个频率范围内的可用 频率范围。就此而言,术语"感测子帧"是指预定长度的静默时间段。例
如,感测子帧可以是、但不限于[1的系统中的发送-接收转换间隙(TTG)。 因而,在一个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方法还包括在由静默传输子帧代表的时 间段期间确定可用的频率范围。
此外,如这里所使用的那样,下行M传输是指从第二通信设备到第 一通信i殳备方向上的传输。与下行^^输相比,上行链*输是指从第 一通信设备到第二通信设备方向上的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确定可用的频率范围之后,还提供一个下行链路 传输时间间隔。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确定可用的频率范围之后,还提供多个下行^ 传输时间间隔。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确定可用的频率范围之后,还提供多个上行链路 传输时间间隔。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下行M传输时间间隔之后等待预定时间段,而 在预定时间段到期之后确定多个频率范围内的可用的频率范围。在另一实 施例中,设定预定时间段的大小使得已经经由这些频率范围完全地传输下
行鄉传输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至少一个数据传输帧结构内实现该方法,其中, 数据传输帧结构包括针对下行M传输时间间隔拔,供的下刊-链路子帧、为 确定可用频率而提供的感测子帧以及针对上行链路传输时间间隔提供的 上行链路子帧,其中,感测子帧设置在下行銜吝子帧与上行链路子帧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至少一个数据传输帧结构内实现该方法,其中, 数据传输帧结构包括帧组,该帧组包括头部分和多个帧,其中,头部分包 括用于下行M传输时间间隔的下行链路子部分,以及为确定可用频率而 提供的感测子部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多个频率范围内确定可用的频率范围,可用的频 率范围组合成至少一个组合逻辑频率范围,并且该至少一个组合逻辑频率 范围被分配给第 一通信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扫描多个频率范围,并且确定相应频率范围中的信 号传输是否在预定阈值以下。在相应频率范围中的信号传输在预定阈值以 下的情况下,该频率范围被分类为可用频率范围。在相应频率范围中的信 号传输不在预定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忽略该频率范围或者将其分类为不可 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控制信息由第一通信设备接 收。在另一实施例中,由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的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控制信 息可以是关于是否允许传输第一数据部分的信息、关于第一数据部分传输 开始的信息、关于何时允许传输第一数据部分、当允许传输第一数据部分 传输时第 一数据部分传输的持续时间的信息、或者关于是否传输预先符号 的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第 一数据部分的数据传输参数可以不同于用于 第二数据部分的数据传输参数。数据传输参数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信号 调制参数如数据调制方法以及编码M如编码方法和编码速率。数据调制 方法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 (QPSK)和正交幅度调制(QAM)。编码方法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巻 积码、Turbo码、块码和Turbo乘积码(TPC)。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将数据从第 一通信设M输到第二通 信设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传输至少一个第一数据部分、把与第三通信设 备的对应数据部分的传输同步的第二数据部分传输到第二通信设备,并根
据第 一通信设备距第二通信设备的地理距离安排所述至少 一个第 一数据 部分的传输。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生成用于将数据从第一通信设备传输
到第二通信设备的数据传输帧结构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生成包括下行链 路传输子帧的第一数据传输子帧、生成包括上行^传输子帧的第二数据 传输子帧、生成代表静默时间段的静默传输子帧,其中,静默传输子帧设 置在第一数据传输子帧与第二数据传输子帧之间。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向其它通信设备传输的通信设备,包 括将至少一个第一数据部分以及与第三通信设备的对应数据部分的传输 同步的第二数据部分传输到其它通信设备的发送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 据部分的传输被设置成使得它在与第二数据部分对应的第三通信设备的 数据部分之前由第二通信设备接收。
如先前所限定的那样,通信设备可以是、但不限于有线通信设备、电 力线通信设备、无线电通信设备、终端通信i殳备或者用户驻地设备。无线 电通信设备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移动无线电通信设备、卫星无线电通信 设备或者移动无线电基站。
在方法环境下描述的、所提供的将数据从第一通信设备传输到第二通 信设备的方法的各实施例类似地对所述设备有效。
图l示出了时分双工(TDD)系统的帧结构。
图2示出了 TDD系统的传输过程的图解。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TDD系统的传输过程的图解。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TDD系统的帧结构。
图6示出了才艮据本发明实施例的TDD系统的另一帧结构。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TDD系统的传输过程中使用的^lt
图8示出了才艮据本发明实施例的TDD系统中帧结构变化的图解。 图9示出了祁^据;^发明实施例的TDD系统的性能结果。 图IO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TDD系统的传输过程的另一图解。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消息的信息元素(IE )的示例。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消息的示例。 图1示出了示例TDD系统的帧结构100。
如图1中所示,帧101包括下行链路(DL)子帧103、 TTG 105和 上行链路(UL)子帧107。帧101分别图示了 TDD系统的主要部分,下 行M传输、下行链i^输与上行M^输之间的时间间隙。帧结构100 用于所提议的IEEE 802.22无线区域网(WRAN) [1中,也用于IEEE 802.16.d和IEEE 802.16.e标准中。
然而,在上行链路传输与下行M传输之间也有对应的时间间隙,该 时间间隙在图1中没有示出。对于所提议的IEEE 802.22 WRAN,该时间 间隙称为接收-发送转换间隙(RTG)。
图2示出了示例TDD系统的传输过程的图解。
在这一图解中,使用提议的IEEE 802.22 WRAN作为示例,WRAN 网络中的小区包括基站(BS)201和2个用户驻地i殳备(CPE)即第一用 户驻地设备(CPE1) 203和第二用户驻地设备(CPE2) 205。第一用户 驻地设备(CPE1) 203在地理上比第二用户驻地设备(CPE2 ) 205更靠近基站(BS) 201。
当从基站201进行下行銜洛子帧207期间的传输时,在到达第一用户 驻地设备(CPE1) 203之前需要一些时间。这一时间通常称为传播延迟。 由于第一用户驻地设备(CPE1) 203较第二用户驻地设备(CPE2) 205 而言更靠近基站201,所以,到第一用户驻地设备(CPE1) 203的传播延 迟209较到第二用户驻地设备(CPE2 ) 205的传播延迟211而 言更小。
当下行炮洛子帧207期间的传输最终到达第二用户驻地设备(CPE2 ) 205时,在从接收模式切换到发送模式之前,第二用户驻地设备(CPE2) 205等待短暂时间段TDS2 213以保证完成对下行链路子帧207期间的传输 的接收。完成这一切换过程而需要的时间表示为2kwm 215。然后,向基 站BS 201进行针对第二用户驻地设备(CPE2 )的上行M子帧期间的传 输,其表示为UL2 217。在从下行链路子帧207的传输起的、表示为TTG 219的时间段之后,针对第二用户驻地设备的上行链路子帧期间的传输 UL2 217最终到达基站BS 201 ,其中TTG 4JC送-接收时间间隙。
基站BS 201接收上行链路传输UL1,2 221,其中上行链路传输UL1,2 221包括上行链路传输UL1 223和上行链路传输UL2 217。上行链路传输UL1 223和UL2 217两者同时到达BS 201,所以它们是同步,但是上行链路传输ULl 223与上行M传输UL2 217相比而言在不同的频率信道上传输。
就此而言可以看出,在第一用户驻地设备(CPE1) 203:在考虑相应 的等待时间TDS2 225和相应的切换时间TSSRTG 227之后,在传输上行链路传输UL1223之前有相当量的"自由"时间229。还可以看出,当在第一 用户驻地设备(CPE1 ) 203与基站BS 201之间的地理距离更近时,该"自 由"时间229更大。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300。
通信系统300包括通信系统小区301,该通信系统小区包括基站(BS) 303、第一通信设备(CD1 ) 305、第二个第一通信设备(CD2) 307和第 三个第一通信设备(CD3) 309。
通信系统300可以代表提议的IEEE 802.22无线区域网络(WRAN) [1],其为基于适机频率访问(opportunistic spectrum access )概念来Mt 的其它通信服务的示例。所提议的IEEE 802.22 WRAN工作在已分配用 于TV广播和第74部分无线麦克风设备的甚高频(VHF )和超高频(UHF ) 频段(在47 MHz与910 MHz之间)中。
为了避免造成对TV广播和对第74部分设备的干扰,WRAN设备如 基站(BS)和用户驻地设备(CPE)必须能够在确定它们所工作的频率 范周的可用性时进行对所负责的通信业务的可靠性检测。
就此而言,通信设备(CD1305、 CD2 307和CD3 309)可以是用户 驻地设备(CPE )。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TDD系统的传输过程的图解。
类似于图2,在这一图解中,使用提议的IEEE 802.22 WRAN作为示 例,在WRAN网络中的小区包括基站(BS )401和2个用户驻地设^( CPE ) 即第一用户驻地设备(CPE1) 403和第二用户驻地设备(CPE2) 405。 第一用户驻地设备(CPE1) 403在地理上比第二用户驻地设备(CPE2) 405更靠近基站(BS) 401。作为使用图3的又一图解,第一用户驻地设 备(CPE1) 403可以是第一通信设备CD1 305或者第二个通信设备CD2 307,而第二用户驻地设备(CPE2 ) 405可以是第三个通信设备CD3 309。
当^站401进行下行链路子帧407期间的传输时,由于传播延迟, 在到达第一用户驻地设备(CPE1 ) 403之前需要一些时间。由于第一用
户驻地设备(CPE1) 403较第二用户驻地设备(CPE2) 405而言更靠近 基站401,所以,到第一用户驻地设备(CPE1) 403的传播延迟TPD1 409 较到第二用户驻地设备(CPE2 ) 405的传播延迟TPD2 411而言更小。
当下行銜洛子帧407期间的传输最终到达第二用户驻地i殳备(CPE2 ) 405时,在从接收模式切换到发送模式之前,第二用户驻地设备(CPE2) 405等待短暂时间段TDS2 413以保证完成对下行链路子帧407期间的传输 的接收。完成这一切换过程所需要的时间表示为T^m;415。然后,向基 站BS 401进行用于第二用户驻地设备(CPE2 )的上行链路子帧期间的传 输,其表示为UL2 417。在从下行^^子帧407的传输起的、表示为TTG 419的时间段之后,在用于第二用户驻地设备的上行銜洛子帧期间的传输 UL2 417最终到达基站BS 401 ,其中TTG ^JL送-接收时间间隙。
不同于图2,在这一情况下,由于在接收下行链5Mt输与开始上行链 ^"输之间有大量的"自由"时间(包括表示为429和431的时间间隔的 和),所以第一用户驻地设备(CPE1) 403在早期开始它的上行链*输。 可以看出,当在第一用户驻地设备(CPE1) 403与基站BS401之间的地 理距离更近时,这一"自由"时间将更大。
利用早期传输,第一用户驻地设备(CPE1) 403较早地传输其上行 M传输的表示为UL1-1 431的第一部分。相应地,其上行M传输的第 二部分表示为UL1-2 423。
基站BS 401先接收上行M传输UL1-1 431,接着是上行^JM^输 UL1,2 421,其中上行链路传输UL1,2 421包括上行^Mt输ULl-2 423 和上行^^传输UL2 417。类似于图2,上行MJ^输UL1-2 423和UL2 417两者同时到达BS401,因而它们是同步的,但是与上行M传输UL2 417相比,上行Mi2^传输ULl-2 423在不同的频率信道上传输。
为了第一用户驻地设备(CPE1) 403更早地开始它的上行^^输, 在该实施例中满足数个要求。首先,要求基站BS 401知道第一用户驻地 设备(CPE) 403更早传输。否则,基站BS 401可能未准备好接收这一 早期传输。因此,在进行早期传输之前交换控制信息。
其次,使它的上行M传输的第二部分ULl-2 423同步,使得正常传 输(例如上行^M^输UL2 417)的开始和它的上行M传输的第二部分 UL1-2 423的开始几乎同时到达基站BS 401。该要求是需要的,以便保留 现有的帧边界。
第三,只有第一用户驻地设备(CPE1) 403充分靠近基站BS 401, 第一用户驻地设备(CPE1) 403才进行早期传输。就此而言,当第一用 户驻地设备(CPE1) 403很靠近基站401 BS时,如果有上行链糾输的 第一部分为预定大小的系统要求,则有可能第一用户驻地设备(CPE1) 403可以传输多于一个的上行^§#输的第一部分。另一方面,如果没有 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一部分为预定大小的系统要求,则当第一用户驻地设备 (CPE1) 403很靠近基站BS 401时第一用户驻地设备(CPE1) 403可以 传输上行链路传输的更大的第 一部分。
例如,在使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作为多址技术的所提议的 IEEE 802.22 WRAN[1中,有上行链糾输的第一部分为OFDMA符号 的倍数的系统要求。因此,在这一情况下,有可能第一用户驻地设备 (CPE1) 403传输多于一个的上行链路传输的第一部分,其中上行链路 传输的第 一部分的大小固定为 一个OFDMA符号。
与早期上行链#输相对照,也有可能实施"后期(late)"上行M 传输方案。从"后期"上行M传输获得的时间可以用来传输例如控制信 息或者用以改进信道估计的导频。
后期上行链#输也可以用来增加第一数据部分的大小。例如,使用 图4中的图解,可以在CPE2 (405)上施加后期上行M传输以便增加 CPE1 (403)的早期上行^Mt输部分的大小。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TDD系统的帧结构500。
类似于图1,在这一图解中,帧501包括下行始洛(DL)子帧503、 发送雀收转换间隙(TTG )505(表示为TTG2,3,4,5,6,7 )和上行鄉(UL) 子帧507。帧501分别图示了 TDD系统的主要部分,下行链路传输、在 下行M传输与上行fe^传输之间的时间间隙。
然而,还有在上行链路传输与下行^M^输之间的对应的时间间隙, 其在图5中未示出。对于所提议的IEEE 802.22 WRAN,这一时间间隙称 为接收-发送转换间隙(RTG)。
在这一实施例中,帧结构500用于具有基站BS和7个用户驻地i殳备 CPE的所提议的IEEE 802.22 WRAN小区。例如,在下行链路子帧509 中的突发(bmst) 1和在上行銜洛子帧511中的突发1是与第 一用户驻地 设备(CPE1)有关的传输,其中上行链路子帧511中的突发1是早期上 行M传输。相应地,用于第一用户驻地设备(CPE1)的发送-接收转换
间隙TTG即TTG1 513对于用于其它用户驻地设备CPE的发送-接收转 换间隙TTG即TTG2,3,4,5,6,7 505而言更短。
图6示出了才艮据本发明实施例的TDD系统的另一帧结构600。
在这一图解中,标记为600-613的项分别对应于图5中标记为500-513 的项。然而,在这一实施例中,早期上行链路传输由突发l、 2 611共享, 即,第一用户驻地设备(CPE1)的上行链路传输和第二用户驻地i免备 (CPE2)的上行链路传输的组合。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第一用户驻地 设备(CPE1)的上行链路传输可以使用某些频率信道而第二用户驻地设 备(CPE2 )的上行^传输可以使用未被第一用户驻地设备(CPE1)使 用的其它频率信道。相应地,TTG4,5,6,7 405是用于用户驻地设备CPE 4、 5、 6和7的发送-接收转换间隙TTG,而TTG1,2是用于用户驻地i殳备 CPE 1和CPE 2的发送-接收转换间隙TTG。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TDD系统的传输过程中使用的M 表700。这些参数针对使用OFDMA的所提议的IEEE 802.22 WRAN 的数个变形而获得的。可见,空闲时间T[IDLE]701对于所有M集而言总 是大于OFDMA符号时间T[OFDMA]703。这意味着对于所提议的IEEE 802.22 WRAN,即使对具有最大尺寸33km半径的小区仍然总是可能允许 早期上行M传输。为了说明,空闲时间T[IDLE]701可以由图2中的项229 表示。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TDD系统中帧结构变化的图解。在 所提议的IEEE 802.22 WRAN的情况下,还有可能通过减少循环前缀
(CP)的长度和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大小来增加在传输中使用的用 于近的用户驻地设备CPE的空闲时间的量。这是因为附近的用户驻地设 备CPE经历更短的延迟传播,因此无需长循环前缀CP。图表801示出了 正常情况,而图表803示出了循环前缀(CP)的长度和快速傅立叶变换
(FFT)大小已经减小的情况。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TDD系统的性能结果900。
在这一图解中使用提议的IEEE 802.22 WRAN,如果用户驻地设备 CPE位于从BS起的5km地理距离内,则该用户驻地设备CPE被定义为 近设备。在这一情况下,也允许近用户驻地设备CPE利用64-QAM调制 连同速率3/4编码速率,使用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因为更近的用户驻地 设备CPE通常具有更高信噪比(SNR)。
根据从仿真获得的性能结果图800,可以看出,对于所有用户驻地设 备CPE的10%为近用户驻地设备CPE的情况,有可能提高UL吞吐量 近55%,其中帧大小为5ms并且使用V4 CP。此外,在所有其它情况下 也观察到性能改进。这些结果表明当在实际系统上实施本发明所提供的方 法和设备时,可以预期性能改进。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TDD系统的传输过程的另一图解。
在这一图解中,正常上行链路传输时间间隔表示为正常时分双工 (NTDD区)IOOI,而早期上行链路传输时间间隔表示为自适应TDD (ATDD )区1003。 ATDD_Start_Time 1005和ATDD_End_Time 1007这 两个M分别地表示早期上行M^传输的开始时间和结束^间。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消息的信息元素(IE)的示例。
图11中所示信息元素例如可以用于通信消息中以通知通信设备有关 早期上行链路传输将何时或者如何进行。例如,在图10中图示了图11所 示信息实体中的ATDD—Start—Time ^故。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消息的示例。
图12所示通信消息是可以用来通知通信设备有关早期上行链路传输 将何时或者如何进行的通信消息的示例。此外,例如可以^使用图12中的 分配开始时间参数来i更置图10中所示的ATDD一End—Time ^!L
此外,对于利用TDD的所有通信系统,已经存在可以由基站BS和 用户驻地设备CPE使用来确定传播延迟的方案,如初始测距和定期测距。 与传播延迟有关的M于是可以用来确定哪些用户驻地设备CPE靠a 站BS,其中这些CPE可被允许开始早期上行M传输。
在这一文献中引用以下出版物
[1"J i7M4CiV,sa//w/F^M2.22 WR^V一柳力"2: T7ie CV^w,Y/veM4C",由ETRI, FT, HuaWei, I2R, Motorola, NextWave, Philips, Runcorn, Samsung, STM, Thomson建议,2006年3月。
权利要求
1.一种将数据从第一通信设备传输到第二通信设备的方法,包括传输至少一个第一数据部分;将与第三通信设备的对应数据部分的传输同步的第二数据部分传输到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以及 设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部分的传输使得它在与所述第二数据部分对应的所述第三通信设备的所述数据部分之前由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所述至少 一个第 一数据部分的传输依赖于所述第 一通信设备与所述 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地理距离。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使用代表所述第 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不同地理距 离的多个距离分类。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在设置在上行链路时间间隔之前的时间间隔中至少部分地提供所述 至少一个第一数据部分的传输。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时序信息;以及根据所接收的时序信息来传输所述第一数据部分和第二数据部分中 的至少一个。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所述时序信息由代表所述第 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 距离的距离分类信息来代表。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进行信道估计。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确定可以在所述第二数据部分之前传输的容许的预先符号的数目;根据所确定的容许的预先符号的数目,在所述第一数据部分期间或者 之后而在所述第二数据部分之前传输至少 一个预先符号。
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使用多址传输技术。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所述多址传输技术选自由以下组成的一组多址传输才支术 时分多址, 频分多址, 码分多址, 正交频分多址。
11.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 使用正交频分多址传输技术;以及 调整循环前缀的长度和/或正交频分多址符号的长度。
1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根据数据传输帧结构进行所述传输,所述数据传输帧结构包括包括下行M传输子帧的第 一数据传输子帧;包括上行链路传输子帧的第二数据传输子帧;代表静默时间段的静默传输子帧,所述静默传输子帧设置在所述 第一数据传输子帧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子帧之间。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由所述静默传输子帧代表的时间段期间确定可用频率范围。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可用频率范围之后还提供一个下行M传输时间间隔。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可用频率范围之后还提供多个下行M传输时间间隔。
16. 根据权利要求13所的方法,还包括在确定所述可用频率范围之后还提供多个上行链路传输时间间隔。
17.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下行M传输时间间隔之后等待预定时间段; 在所述预定时间段到期之后确定多个频率范围内的可用频率范围。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设定所述预定时间段的大小使得所述下行链路传输信号已经通过所 述频率范围完全传输。
1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在至少一个数据传输帧结构内进行所述方法,其中所述数据传输帧结 构包括为所述下行M传输时间间隔提供的下行链路子帧; 为确定可用频率而拔 映的感测子帧;以及 为所述上行^^输时间间隔提供的上行链路子帧; 所述感测子帧设置在所述下行链路子帧与所述上行链路子帧之间。
2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在至少一个数据传输帧结构内进行所述方法,其中所述数据传输帧结 构包括帧组,所述帧组包括头部分和多个帧,所述头部分包括用于下行M^传输时间间隔的下行銜洛子部分;以及为确定可用频率而提供的感测子部分。
21.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确定多个频率范围内的可用频率范围; 将所述可用频率范围组合成至少一个组合逻辑频率范围;以及 将所述至少 一个组合逻辑频率范围分配给所述第 一通信设备。
2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扫描多个频率范围;确定在各自频率范围中的信号传输是否在预定阈值以下;在所述各自频率范围中的信号传输在所述预定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将频率范围分类为可用频率范围;在所述各自频率范围中的信号传输不在所述预定阈值以下的情 况下,忽略频率范围或者将频率范围分类为不可用。
23. —种用于将数据从第一通信设备传输到第二通信设备的方法,包括传输至少一个第一数据部分;将与第三通信设备的对应数据部分的传输同步的第二数据部分传输 到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以及根据所述第 一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地理距离来设置所述 至少一个第一数据部分的传输。
24. —种生成用于将数据从第 一通信设M输到第二通信设备的翁:据 传输帧结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生成包括下行^传输子帧的第 一数据传输子帧;生成包括上行M传输子帧的第二数据传输子帧;生成代表静默时间段的静默传输子帧,所述静默传输子帧设置在所述 第一数据传输子帧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子帧之间。
25. —种向其它通信设备传输的通信设备,包括发送器,将至少一个第一数据部分以及与第三通信设备的对应lt据部 分的传输同步的第二数据部分传输到所述其它通信设备;且设置所述至少 一个第 一数据部分的传输使得它在与所述第二数据部分对应的所述第三 通信设备的所述数据部分之前由第二通信设M收。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通信设备, 是有线通信设备。
27.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通信设备, 是电力线通信i殳备。
28.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通信设备, 是无线电通信设备。
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通信设备, 是移动无线电通信i殳备。
30.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通信设备, 是卫星无线电通信设备。
31.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通信设备, 是移动无线电基站。
32.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通信设备, 是终端通信设备。
33.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通信设备, 是用户驻地设备。
3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由所述第 一通信设备从所述第二通信设^^收控制信息。
35. 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以下至少 一项是否允许第 一数据部分的传输; 第一数据部分的传输的开始; 何时允许第一数据部分的传输;以及当允许第一数据部分的传输时,第一数据部分的传输的持续时间。
36. 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息还包括是否传 输预先符号。
37.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确定可以在所述第一数据部分期间使用的循环前缀的长度和/或正交 频分多址符号的长度;以及确定可以在所述第二数据部分期间使用的循环前缀的长度和/或正交 频分多址符号的长度。
38.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可以在所述第一数据部分期间使用的循环前缀的长度和正交频分多 址符号的长度取决于所述第 一通信i殳备与所述第二通信i殳备之间的地理 多巨离;以及可以在所述第二数据部分期间使用的循环前缀的长度和正交频分多址符号的长度取决于所述第三通信设备与所述第二通信i殳备之间的地理 距离。
3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所述笫一数据部分的数 据传输M不同于用于所述第二数据部分的数据传输^lt。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将数据从第一通信设备传输到第二通信设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传输至少一个第一数据部分、将与第三通信设备的对应数据部分的传输同步的第二数据部分传输到第二通信设备,设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数据部分的传输使得它在与第二数据部分对应的第三通信设备的数据部分之前由第二通信设备接收。
文档编号H04J3/06GK101366214SQ200680047596
公开日2009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7日
发明者曾泳泓, 梁应敞, 梁永城, 皇英俊, 阿肖克·库马尔·马拉 申请人: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