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69838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搭接至具有 触控单元的电子装置中的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蓬勃发展,电子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生活当中。 尤其是各种便于携带的可携式电子置或手持电子装置,诸如笔记本型电脑、MP3播放器、随身听、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可进一 步满足现今消费者对于追求轻薄短小、多功能、以及易于使用的消费 趋势,从而在众多科技电子产品中脱颖而出。所述电子装置的电源开关或功能选取均须通过设置于电子装置的 控制面板上的按键来完成,如此即要求电子产品在按键的设计上通常 必须考虑适当的手感效果以及按键的触发效果,否则必然影响用户开 关机的手感效果以及按键的触发开关机问题。以笔记型电脑(Notebook) 为例,除了常见利用圆型的按键可按压开关机之外,对于长条型设计 的按键来说,仍需考虑适当的手感效果与设计机制,以避免按键内部 受力不均匀而造成用户使用不方便以及受力不均匀而偏转,没有完全 触发电源开关,有可能会造成按键触发开关该电子装置的功能失效。如图1所示,其表示现有按键的结构示意图,现有按键1为长条 型设计,且通过例如热熔、背胶或者螺合元件螺固等方式固定于该电 子装置的壳体上,该按键1主要是在按键本体11的按压部111的中间 设置一个触动部112,该触动部112具有可受到按压使该按压部111下 移后触发电子装置进行开关机的作用,其为例如中心略凸的十字型凸 块的设计。请同时参阅图2,其表示现有按键搭接至电子装置的侧视图。如图 所示,该电路板20的触控单元20具有中心略凸周边渐縮的触控面, 当执行按键触动动作时,该按键1的触动部U2恰好对应于该触控单 元20,从而触发该触控单元20以供完成电子装置的电源开机。但是,由于上述触动部112仅设置于该按压部111的中间,且其 形状设计致使该触动部112与触控单元20间仅在中心部分可以接触而 二者的周边存在有间距未能接触,致使二者相互间的有效接触面过小。 故在使用者通过按压该按键1以开关电源时存在如下问题当使用者 在按压该按键1时因该触动部112所提供的有效接触面有限,特别是 在按压该按压部111的例如两侧端的非中间区域时情形更甚,导致该 按键1的灵敏度较低,往往可实现电源触发效果,此时在非中间区域 按键时需加大按键的力度,造成依据按键位置施以不同的按键力度, 易导致使用手感极差;另外,由于该触动部112所提供的有效接触面 有限,也易引起使用者在非中间区域按键时该该触动部112不能与该 触控单元20充分接触而致按键触控失效不能正常执行开关机。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按键结构,以提高使用者的使用手感,且使 按键得到有效触发,从而防止触控失效,实为目前需要解决的课题。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 一种按键结构,以提高使用者的使用手感。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从而与电路板的 触控单元实现有效接触,从而防止触控失效。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可提供一种按键结构, 其搭接至具有电路板的电子装置中,且该电路板具有触控单元,该按 键包括按键本体,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按压部,其 设于该按键本体的第一表面;以及触动部,其相对于该按压部而设于 该按键本体的第二表面,并具有多个触动凸块,且当该按压部被按压 时该多个触动凸块均与该电路板的触控单元接触,从而增强按键的控 制手感。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触控单元具有周边向中心渐高的触控面。 而在该多个触动凸块中,对应该触控单元的触控面较高位置的触动凸 块的高度,其高于对应该触控单元的触控面较低位置的触动凸块。较 佳为,该多个触动凸块对称设置于该触动部的邻近该触控单元的底面
的中心与边缘。该按键本体通过热熔、背胶或连接元件紧固的其中一种方式固定 于该电子装置上,且在该按键本体固定于该电子装置上时,该触动部 的多个触动凸块未接触,且与该电路板的触控单元间具有间距。较佳 为,每一个该触动凸块与该电路板的触控单元的间距均相等。在一较 佳实施例中,该触动凸块为圆型凸点。该按压部的第一表面设计为长条形、方形、圆形以及或椭圆形的 其中之一。该触动部与触控单元为方型、圆型以及椭圆型柱体的其中之一。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结构主要是通过在该按键本 体的触动部的底面对称设置有与电路板的触控单元间实现相等间距的 多个触动凸块,从而在按压作动时从而该触动部与该电路板的触控单 元充分接触,并不会因施力位置不同而存在手感有差异的情况,避免 了现有的仅对触动单元的中心施力或由于热熔不良而造成按键手感不 佳的弊端;此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结构,从而提供按键本体的 触动部与电路板的触控单元实现有效接触,进而避免出现因按键触发 不良而造成触控失效等问题,也可解决现有技术的种种缺陷,进而提 升产品的设计弹性,具有极高的产业利用价值。


图1是表示现有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表示现有按键搭接至电子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结构的背面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结构搭接至电子装置的侧视图。符号说明1按键11按键本体111按压部112触动部2电路板 20触控单元3按键30按键本体300第一表面302第一表面32按压部34触动部340、342触动凸块4电路板40触控单元400触控面说明书第4/6页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 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阐述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 优点与作用。本实用新型也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 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实 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图3及图4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结构的较佳实施例所绘制的 图式,其中,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结构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4 为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结构搭接至电子装置的侧视图。应注意的是,在 本实施例中,该电子装置可以例如笔记型电脑为例作说明,但作为所 属技术领域中的基础知识,该电子装置也可为例如个人数字助理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电话或数码相机等其他等效的装置,并非以本实施例中所述者为限。同时,由于该电子装置的结构与 作用均属现有技术而并非本案特征,为使本案特征更为清楚易懂,可简化图式而仅例示性显示相关的结构。因此,图式中所显示的机件结 构仅用于说明,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请同时参阅图3及图4,该按键3为应用于搭接至具有电路板4 的电子装置(未予以图示)中,且该电路板4具有触控单元40,在本实 施例中,该电路板4为例如一主机板,该触控单元40为例如该电子装
置的电源开关,并具有周边向中心渐高的触控面400,其设计为圆型柱 体结构,但并不以此为限,也可从例如方型或椭圆型柱体中选取。该 按键3可包括按键本体30、按压部32以及触动部34。该按键本体30可供设置于该电子装置,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300 及第二表面302。在本实施例中,该按键本体30可通过例如热熔、背胶或开设孔以供连接元件紧固等方式而固定于该电子装置上。该按压部32为设于该按键本体30的第一表面300。在本实施例中, 该按压部32设计为长条型,且以悬臂方式连接于该按键本体30,从而 供使用者于该按压部32上作按压动作。但并以此为限,该按压部32 还可有例如方形、圆形或椭圆形的其他型态。该触动部34可相对于该按压部32而设于该按键本体30的第二表 面302,并具有多个触动凸块340与342。在本实施例中,该触动部34 可相对于该按压部32而设于该本体30的第二表面302的中间,从而 使用者按压时可实现均衡受力。该多个触动凸块340与342为圆型凸 点,对称设置于该触动部34的邻近该触控单元40的底面的中心与边 缘,且在该多个触动凸块中对应该触控单元40的触控面400较高位置 的触动凸块342的高度,其高于对应该触控单元40的触控面400较低 位置的触动凸块340。如此,当该按键本体30固定于该电子装置上时, 该触动部34的多个触动凸块340及342与该电路板4的触控单元40 间具有相等的间距。在本实施例中,该触动部34与该按键本体30为 一体成型,并对应该触控单元40而呈圆型柱体结构,但并不以此为限, 其也可从例如方型或椭圆型柱体中选取。当应用本实施例的按键结构时,由于该触动部34的具有多个触动 凸块340与342的结构设计,可使该触动部34的多个触动凸块340及 342与该电路板4的触控单元40间具有相等的间距,从而当使用者按 压该按键3的按压部32以使该触动部34下移,该触动部34的数个触 动凸块340及342均与该触控单元40相接触,从而该触动部34与该 触控单元40充分接触,达到更佳的按压效果,使得该触控单元40可 很好地被触动并继而触发该电子装置,完成电源开关机作业,大大增 强按键的控制手感。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结构主要是通过在按键本体的触动
部的底面对称设置有与电路板的触控单元间达相等间距的多个触动凸 块,以在按压按键时从而触动部与触控单元充分接触,并不会因施力 位置不同而存在手感有差异的情况,避免了现有技术的仅对触动单元 的中心施力或由于热熔不良而造成按键手感不佳的弊端;此外,通过 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结构,从而提供按键本体的触动部与电路板的触控 单元实现有效接触,从而避免现有技术中因触动部与触控单元间仅在 中心部分实现接触而二者的周边具有间距未能接触致使有效接触面过 小,特别是在按压部的二侧端按压时极易导致触发不良等弊端,有效 防止按键触控失效,从而可解决现有技术的种种缺陷,进而提升产品 的设计弹性,具有极高的产业利用价值。上述实施例仅为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作用,而非用 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 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与变化。因此,根据所属技术 领域中具有的基础知识,本实用新型包括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阐述 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
权利要求1. 一种按键结构,其搭接至具有电路板的电子装置,且该电路板 具有触控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按键包括按键本体,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 按压部,其设于该按键本体的第一表面;以及触动部,其相对于该按压部而设于该按键本体的第二表面,并具 有多个触动凸块,且当该按压部被按压时该多个触动凸块均与该电路 板的触控单元接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触控单元具 有周边向中心渐高的触控面。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多个触动凸 块中,对应该触控单元的触控面较高位置的触动凸块的高度,高于对 应该触控单元的触控面较低位置的触动凸块。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多个触动凸块对称设置于该触动部的邻近该触控单元的底面的中心与边缘。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本体通 过采用热熔、背胶或连接元件紧固的其中一种方式固定于该电子装置 上。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本体固 定于该电子装置上时,该触动部的多个触动凸块与该电路板的触控单 元间具有间距。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个该触动 凸块与该电路板的触控单元的间距均相等。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压部的第 一表面为长条形、方形、圆形或椭圆形的其中之一。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触动部设于 该第二表面相对于该按压部的中间。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触动凸块为 圆型凸点。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触动部与触 控单元为方型、圆型或椭圆型柱体的其中之一。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为 笔记型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移动电话或数码相机的其中之一。
专利摘要一种按键结构,其搭接至具有电路板的电子装置中,且该电路板具有触控单元,该按键包括按键本体,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按压部,其设于该按键本体的第一表面;以及触动部,其相对于该按压部而设于该按键本体的第二表面,并具有多个触动凸块,且当该按压部被按压时该多个触动凸块均与该电路板的触控单元接触,从而增强使用者的控制手感及防止按键触控失效。
文档编号H04M1/23GK201039262SQ20072000459
公开日2008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30日
发明者杨永吉, 浦洪良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