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发射方法、数据发射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90107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数据发射方法、数据发射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尤其是一种数据发射方法、数据发射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研发出多种发射分集技术,例如时间分集,小区分集,极化分集,频率分集,空间分集,码分集,中继(Relay)分集等。具体是时间分集,是指在不同的时刻发射同样的数据符号或其适当的组合;小区分集,是指在不同的小区发射同样的数据符号或其适当的组合;极化分集,是指在同一天线的不同极化方向上发射同样的数据符号或其适当的组合;频率分集,是指在不同的频段发射同样的数据符号或其适当的组合;空间分集,是指在不同的天线上发射同样的数据符号或其适当的组合;码分集,是指采用不同的扩频码调制发射同样的数据符号或其适当的组合;中继分集,是指在不同的中继基站(RSRelay Station)之间或者RS与基站(BSBase Station)之间发射不同的数据符号或者其适当的组合等。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技术作为时间分集技术的典型应用现以被广泛应用。现以HARQ技术为例进行阐述本发明的实施过程。HARQ技术是以自动重传请求(ARQAutomatic RepeatRequest)技术和前向纠错(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技术相结合起来的技术。如果数据接收装置通过循环冗余检测(CRCCyclic RedundancyCheck)效验发现一个数据包中有错误发生,则通过ARQ请求重发数据,进而提高错误数据包的正确译码的可靠性。HARQ技术包括三类,第一类HARQ技术是重传数据与已传数据相同,HARQ技术在数据接收装置进行数据合并的方法之一是跟踪合并(CCChase Combine),CC合并是在数据接收装置直接合并解调后的软信息比特,CC合并运用于第一类HARQ中,同时,由于多天线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高数据速率通信系统中。多天线技术目前主要包括空间复用、空间分集等,典型的空间分集通过空时编码技术得以实现。HARQ技术和多天线技术相结合是目前的一个发展方向。
多天线技术包括空间分集和空间复用两种,其中典型的空间分集技术包括空时编码(STCSpace Time Coding)技术(其包括STTC(Space Time TrellisCoding,空时网格码)和STBC(Space Time Block Coding,空时分组码)),著名的Alamouti编码即是一种典型的空时编码;而典型的空间复用技术包括贝尔实验室垂直分层空时技术(V-BLASTVertical Bell Labs Layered SpaceTime)。而分层空时编码技术(L-STBCLayered Space Time Block Coding)则是空时编码与贝尔实验室垂直分层空时技术的结合。分层空时编码技术是指将发射天线分成多组,其中每组包含两个发射天线,每组天线内使用空时编编码的空间分集技术,而每组天线之间则采用空间复用技术。分层空时编码技术要求发射天线个数为2的倍数,且接收天线数不少于发射天线数的一半。通常用M×N表示多天线技术的天线配置,其中M和N分别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数。以天线配置为2n×m(m≥n)的分层空时编码技术为例,其信号模型可以用式(1)表示
其中yi,j表示第i根接收天线在第j个符号周期内或第j个子载波上接收到的信号,wi,j表示第i根接收天线在第j个符号周期内或第j个子载波上接收到的噪声,hi,j表示第i根发射天线与第j根接收天线之间无线信道的信道响应;而发射矩阵为经过空时编码处理的发射信号,矩阵的第j行表示第j根发射天线上发送的信号,第i列表示第i个发射符号周期,或者第i个子载波。
现有802.16e中2发、3发、4发天线配置的空时编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STC HARQSpace Time Cod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方案设计如下
表1 802.16e中2发时的STC HARQ方案设计
表2 802.16e中3发时的STC HARQ方案设计
表3 802.16e中4发时的STC HARQ方案设计 其中的sk代表多天线发送时每个发射天线上每个信号,sk*是sk的共轭。
以两天线的STC HARQ为例,其思路如下 第1次传输时发送的数据为(s1,s2),第二次重传时发送的数据为(-s2*,s1*),第3次传输时发送的数据为(s1,s2),依此可类推下去; 首次传输采用空间复用的方式进行解调; 如果前后两个重传时刻的信道响应相同或者相近,前后两个时刻发送的数据间还可以进行分集接收,从而进一步提高接收性能。
对于表3,4×2多天线是一种典型配置,这种配置下的分层空时编码技术又被称为双空时发射分集(D-STTD,Double Space Time Transmit Diversity),即基站将数据分为两半,然后分别用Alamouti空时编码对每一半进行空时编码提供发射分集。D-STTD传输模型可以用式(2)来表示
在4×2多天线情况下,数据发射装置以两次以上D-STTD传输模型的矩阵来发送源信号,在数据接收装置对这些源信号进行接收,发射端发送的不同源信号之间会互相干扰,若将发射端发送的多个信号区分为采用Alamouti空时编码的第一组信号和采用Alamouti空时编码的第二组信号,第一组信号指数据接收装置所需的信号,第二组信号指相对于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第一组信号来说是作为干扰成份的信号。第二组信号使得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第一组信号的质量受到不良影响。
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在数据发射装置为多天线配置的情况,以空时编码对源信号进行发射时,数据发射装置发射的信号彼此会干扰,使得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信号受到其它信号的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射方法、数据发射装置及系统,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降低在数据接收装置的信号受到的其它信号的干扰。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发射方法,包括 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一,所述源信号组包括第一组信号与第二组信号; 使用第一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矩阵一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 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二,矩阵二包括第一组信号与取反的第二组信号; 使用第二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矩阵二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数据发射方法,包括 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一,所述源信号组包括第一组信号与第二组信号; 使用第一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矩阵一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 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二,矩阵二包括取共轭的第一组信号与取共轭并取反的第二组信号; 使用第二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矩阵二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发射装置,包括编码单元、发射单元; 编码单元,用于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一,所述源信号组包括第一组信号与第二组信号,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二,矩阵二包括第一组信号与取反的第二组信号; 发射单元,用于使用第一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矩阵一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使用第二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矩阵二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数据发射装置,包括编码单元、发射单元; 所述编码单元,用于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一,所述源信号组包括第一组信号与第二组信号,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二,矩阵二包括取共轭的第一组信号与取共轭并取反的第二组信号; 所述发射单元,用于使用第一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编码单元构造的矩阵一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使用第二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编码单元构造的矩阵二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通信系统,包括数据发射装置,与数据接收装置以可通信方式连接; 所述数据发射装置,用于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一,所述源信号组包括第一组信号与第二组信号,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二,矩阵二包括第一组信号与取反的第二组信号,以矩阵一和矩阵二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数据通信系统,包括数据发射装置,与数据接收装置以可通信方式连接; 所述数据发射装置,用于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一,所述源信号组包括第一组信号与第二组信号,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二,矩阵二包括取共轭的第一组信号与取共轭并取反的第二组信号,以矩阵一和矩阵二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
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知道,由于矩阵一与矩阵二的不同在于矩阵一中的第二组信号与矩阵二中的第二组信号的符号相反。在数据接收装置将矩阵一与矩阵二进行合并,能有效降低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某一信号受到其它信号的干扰。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发射方法的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发射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发射方法的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发射方法的实施例四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发射方法的实施例五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发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本发明以Alamouti空时编码技术为例,其它的空时编码技术也同样适用。现以以HARQ CC技术来举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第一组信号与第二组信号的区分是相对于数据接收装置来说的,当数据接收装置要解调出某一或某些源信号时,作为解调对象的信号或“该信号与该信号的变形信号”就是第一组信号,而其它的信号或“其它信号与其它信号的变形信号”相对于作为解调对象的信号或“该信号与该信号的变形信号”来说是起干扰影响的信号,即第二组信号,而当要解调的对象是其它信号时,曾作为第一组信号的信号成为第二组信号。
关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射方法的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 步骤101数据发射装置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一,所述源信号组包括第一组信号与第二组信号; 步骤102数据发射装置使用第一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矩阵一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 步骤103数据发射装置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二,矩阵二包括第一组信号与取反的第二组信号; 步骤104使用第二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矩阵二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
(1)以4×2天线配置的HARQ CC技术为例,此实施例具体是 在步骤101,数据发射装置构造的矩阵一为 其中的源信号组为(s1,s2,s3,s4),将Alamouti空时编码组合视为第一组信号,将Alamouti空时编码组合视为第二组信号,其中(·)*表示对符号或者矩阵取共轭; 在步骤103,数据发射装置构造的矩阵二为 矩阵二的第一组信号与矩阵一的第一组信号相同;矩阵二的第二组信号与矩阵一的第二组信号符号相反; 对于数据接收装置来说,接收信号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 其中,sk代表多天线发送时的每个信号,hij代表第i根发射天线到第j根接收天线的信道响应,rijk表示第i根接收天线在第k次传输时,在第j个时隙或第j个子载波上接收到的信号,nijk第i根接收天线在第k次传输时,在第j个时隙或第j个子载波上接收到的噪声,下同。
以s1为例,在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矩阵一后,采用迫零(ZFZero forcing)算法可以得到对其的估值 在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矩阵二后,采用ZF算法可以得到s1的估值(其中假定2次传输时信道保持不变) 将2次合并后对s1的估值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经过2次合并后第二组信号时第一组信号中的s1的干扰都被消除掉。对s2分析结果也相同。
同理,若在上述矩阵一中,将Alamouti空时编码组合视为第二组信号,而将Alamouti空时编码组合作为第一组信号时,矩阵二的构造为 通过ZF算法,经过2次合并后第二组信号时第一组信号中的s3或s4的干扰都被消除掉。
所述两个矩阵二即“”与“”还可以通过对矩阵中列进行位置交换而获得,即 与 上面采用的是ZF算法,采用线性最小均方误差(L-MMSELinearMinimum Mean-Squared Error)接收技术、串行干扰消除(SICSuccessive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接收技术等结果也类似,在下述的实施例中也同样可采用ZF、L-MMSE、SIC等算法。这里所举的ZF算法等并不对本发明所能采用的分析方法形成限定。
在上述的4×2天线配置的HARQ CC技术之例中,可知,矩阵一的构造可以解析成 矩阵一为“”; 可将S1视为第一组子矩阵,将S2视为第二组子矩阵,所述第一组信号对应第一组子矩阵S1,所述第二组信号对应第二组子矩阵S2,即矩阵一包括第一组子矩阵S1和第二组子矩阵S2。
矩阵二可解析成由第一组子矩阵S1及取反的第二组子矩阵S2所构成 同上,将所述第一组子矩阵S1与取反的第二组子矩阵“-S2”共同构成的矩阵中的列进行位置交换得到所述矩阵二 即进行P变换,P表示将矩阵中的列进行位置交换,本发明中所出现的P定义与此一致; 同理,如果将视为第二组信号,而将作为第一组信号,则即把S1视为第二组子矩阵,把S2视为第一组子矩阵,所述第二组信号对应第二组子矩阵S1,所述第一组信号对应第一组子矩阵S2,矩阵二可解析成由第一组子矩阵S2及取反的第二组子矩阵“-S1”所构成,即 同理,将所述第一组子矩阵S2与所述取反的第二组子矩阵“-S1”共同构成的矩阵中的列进行位置交换得到所述矩阵二 上述但不仅限于此,S1可以是s1与s2的符合Alamouti空时编码的各种组合方式 等各种组合之一; 同样,S2也可以是s3与s4的符合Alamouti空时编码的各种组合方式 等各种组合之一。
(2)以3×2天线配置的HARQ CC技术为例,此实施例具体是 在步骤101,数据发射装置构造的矩阵一为 其中的源信号组为(s1,s2,s3,s4),将Alamouti空时编码组合视为第一组信号,而[s3 s4]作为第二组信号。当然矩阵一还可以是以下形式 或者等各种组合可以依此类推、为便于举例,以“”为例对此进行阐述。
在步骤103,数据发射装置构造的矩阵二为 矩阵二与矩阵一的区别在于矩阵二的第二组信号[s3 s4]与矩阵一的第二组信号符号相反,所矩阵二中的上半部仍符合Alamouti空时编码组合; 与“4×2天线配置的HARQ CC技术”一样,经过2次合并后第二组信号[s3 s4]对第一组信号中的s1的干扰都被消除掉。对s2分析结果也相同。
同理,若在上述矩阵一中,将“视为第二组信号,而将[s3 s4]作为第一组信号时,矩阵二的构造为 通过ZF算法,经过2次合并后第二组信号对第一组信号s3或s4的干扰都被消除掉。
所述两个矩阵二即“”与“”还可以通过对矩阵中列进行位置交换而获得,即 “”与“”; 在上述的3×2天线配置的HARQ CC技术之例中,可以发现,矩阵一的构造可以析解成 S2=[s3 s4],
可将S1视为第一组子矩阵,将S2视为第二组子矩阵,所述第一组信号对应第一组子矩阵S1,所述第二组信号[s3 s4]对应第二组子矩阵S2,即矩阵一包括第一组子矩阵S1和第二组子矩阵S2。
矩阵二可解析成由第一组子矩阵S2及取反的第二组子矩阵“-S1”所构成,即 同上,将所述第一组子矩阵S1与所述第二组子矩阵“-S2”共同构成的矩阵中的列进行位置交换得到所述矩阵二 即进行P变换; 同理,如果将视为第二组信号,而[s3 s4]作为第一组信号,即将S1视为第二组子矩阵,将S2视为第一组子矩阵,所述第二组信号对应第二组子矩阵S1,所述第一组信号[s3 s4]对应第一组子矩阵S2,将第一组子矩阵S2与取反的第二组子矩阵S1构造成矩阵二,即 同理,将所述第一组子矩阵S2与所述第二组子矩阵“-S1”共同构成的矩阵中的列进行位置交换得到所述矩阵二 上述但不仅限于此,S1可以是s1与s2的符合Alamouti空时编码的各种组合方式 等各种组合之一; 同样,S2也可以是s3与s4的符合Alamouti空时编码的各种组合方式之一。
由于矩阵一与矩阵二的不同在于矩阵一中的第二组信号与矩阵二中的第二组信号的符号相反。在数据接收装置将矩阵一与矩阵二进行合并,就能降低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某一信号受到其它信号的干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射方法的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 步骤201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多个第一子矩阵,每个第一子矩阵都包括第一组信号和第二组信号,所述第一子矩阵之间的区别在于每个第一子矩阵中的行与另一个第一子矩阵的行有位置交换,将所述多个第一子矩阵构造成矩阵一; 步骤202数据发射装置使用第一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矩阵一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 步骤203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多个第二子矩阵,每个第二子矩阵都包括第一组信号和取反的第二组信号,所述第二子矩阵之间的区别在于每个第二子矩阵中的行与另一个第二子矩阵的行有位置交换,将所述多个第二子矩阵构造成矩阵二。
步骤204数据发射装置使用第二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矩阵二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
(1)以4×2天线配置的HARQ CC技术为例,此实施例具体是 在步骤201中,数据发射装置使用Alamouti空时编码将第一组信号和第二组信号构造成多个符合D-STTD传输模型的第一子矩阵,如 所述第一子矩阵之间的区别在于每个第一子矩阵中的行与另一个第一子矩阵的行有位置交换,在4×2天线配置的HARQ CC技术实施例中,这样的第一子矩阵按照组合C41×C31×C21×C11计算出来的第一子矩阵数有24种,可将这24种中的2至24种第一子矩阵作为一组,构造成矩阵一,如将上述6个第一子矩阵作为一组,构造成矩阵一 在步骤203中,数据发射装置使用Alamouti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多个第二子矩阵,每个第二子矩阵都包括第一组信号和取反的第二组信号,如 所述第二子矩阵之间的区别在于每个第二子矩阵中的行与另一个第二子矩阵的行有位置交换,在4×2天线配置的HARQ CC技术实施例中,这样的第二子矩阵按照组合C41×C31×C21×C11计算出来的第一子矩阵数有24种,可将这24种中的2至24种第二子矩阵作为一组,构造成矩阵二,如将上述6个第二子矩阵作为一组,构造成矩阵二 当然也可以将视为第二组信号,以上述实施例已阐明的方式对矩阵二进行构造。
同理,可以对构造得的矩阵二进行列之间的位置交换,即进行P变换。
(2)以3×2天线配置的HARQ CC技术为例,此实施例具体是 在步骤201中,数据发射装置使用Alamouti空时编码将第一组信号和第二组信号构造成多个第一子矩阵,如 所述第一子矩阵之间的区别在于每个第一子矩阵中的行与另一个第一子矩阵的行有位置交换,在3×2天线配置的HARQ CC技术实施例中,这样的子矩阵按照组合C31×C21×C11计算出来的第一子矩阵数有6种,可将这6种中的2至6种第一子矩阵作为一组,构造成矩阵一,如将上述3个第一子矩阵作为一组,构造成矩阵一 在步骤203中,数据发射装置使用Alamouti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多个第二子矩阵,每个第二子矩阵都包括第一组信号和取反的第二组信号,如 当然也可以将视为第二组信号,进行上述实施例已阐明的方式对矩阵二进行构造。
同理,可以对构造得的矩阵二进行列之间的位置交换,即进行P变换。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知,不仅将源信号在所有发射天线上进行轮换发射,得到矩阵一,而且还将矩阵一中的所述第二组信号进行取反,得到矩阵二。即可以提高数据接收装置的信号增益,达到最大分集效果,并且降低第二组信号对于第一组信号的干扰影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射方法的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 步骤301数据发射装置将所述源信号组中的所述第一组信号与所述第二组信号进行信号的多种叠加所得的多个叠加信号作为矩阵元素,使用空时编码将所述多个叠加信号构造成所述矩阵一,所述每个叠加信号包括所述第一组信号与所述第二组信号; 步骤302数据发射装置使用第一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矩阵一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 步骤303数据发射装置将所述源信号组中的第一组信号与取反的第二组信号进行信号的多种叠加所得的多个叠加信号作为矩阵元素,使用空时编码将所述多个叠加信号构造成所述矩阵二,所述每个叠加信号包括所述第一组信号与所述第二组信号; 步骤304数据发射装置使用第二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矩阵二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
以4×2天线配置的HARQ CC技术为例,此实施例具体是 在步骤301中,数据发射装置将所述源信号组中的所述第一组信号“s1与s2与其变形信号如取共轭、取反的信号等”与所述第二组信号“s3与s4与变形信号如取共轭、取反的信号等”进行信号的多种叠加所得的多个叠加信号作为矩阵元素,使用Alamouti空时编码将所述多个叠加信号构造成所述矩阵一,所述每个叠加信号包括所述第一组信号与所述第二组信号 矩阵中的


等作为矩阵元素。
在步骤303中,数据发射装置将所述源信号组中的第一组信号与取反的第二组信号进行信号的多种叠加所得的多个叠加信号作为矩阵元素,构造的矩阵二 矩阵一所对应的信道矩阵是 矩阵二对应的信道矩阵是 对于数据接收装置,合并后的信号可以表示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射方法的实施例四如图4所示 数据发射装置完成与数据发射方法的实施例四中步骤301相同的步骤401、与步骤302相同的步骤402、与步骤303相同的步骤403、与步骤304相同的步骤404之外,还进行如下步骤 步骤405数据发射装置将所述矩阵一即中的隔行如偶数行取反构造成矩阵三; 步骤406数据发射装置使用第三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矩阵三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 步骤407数据发射装置将所述矩阵二的隔行如偶数行取反获得矩阵四 步骤408数据发射装置使用第四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矩阵四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
以4×2天线配置的HARQ CC技术为例,此实施例具体是 在步骤405中,数据发射装置将所述矩阵一的隔行如偶数行进行取反构造成的矩阵三是 矩阵三对应的信道矩阵是 在步骤407中,数据发射装置将所述矩阵二的偶数行进行取反构造成的矩阵四是 矩阵四对应的信道矩阵是 对于数据接收装置,四次合并后的信号是 同样地,数据发射方法的实施例三中的方法可以运用在此处,如前后相信的两个发射周期或两个子载波中,前一个发射周期或子载波中,使用数据发射方法的实施例三中的方法构造的矩阵一所对应的信道矩阵是 H11,H21,H31,H41,...,HN1; 其中HNK是矩阵K对应的信道的各种可能的1至N种组合方式,K=1,2,3,4。
后一个发射周期或子载波中,使用数据发射方法的实施例三中的方法构造的矩阵二所对应的信道矩阵是 H12,H22,H32,H42,...,HN2。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知,不仅将源信号在所有发射天线进行叠加发射,得到矩阵一,而且还将矩阵一中的所述第二组信号进行取反,得到矩阵二。进一步还可以将矩阵一与矩阵二隔行的信号进行取反,得到矩阵三和矩阵四,即可以提高数据接收装置的信号增益,达到最大分集效果,并且降低第二组信号对于第一组信号的不良影响。
在目前的多天线技术中,有一大类分支为预编码(precoding)技术,该技术的特征是数据接收装置向数据发射装置反馈信道特征,数据发射装置根据反馈得到的信道特征选择合适的预编码矩阵,在数据接收装置对不同天线发射的信号之间的干扰进行抵消,从而提升接收性能。
具体的描述如下,假定发射的信号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s=[s1,s2,...,sN]T,传输信道表示为如下形式其中(·)T表示对向量进行转置,N为发射天线数目,M为接收天线数目。
发射机根据数据接收装置反馈的信道,选择合适的预编码矩阵W接收的信号可以表示为r=HWs+n。W的选择可以采用ZF(Zero forcing,迫零)等原则,W的选择要求引入预编码后的等效信道矩阵Heffect满足如下要求 其中m≠n,也就是非对角线上的元素接近于0。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思想也可以应用于多天线中预编码的HARQ实现中。以2发2收时为例,同样分析时为了方便,假定2次重传时信道不变,根据相同原则选择的预编码矩阵也不变。
第一次发送的信号可以表示为[s1 s2]T,接收信号为 第二次发送的信号表示为[s1 -s2]T,接收信号为 2次合并时可以消除2个子流s1,s2之间的干扰。
同样,3发3收和4发4收也可以采用相同的设计。
3发时第一次发送的信号为第二次发送的信号为 4发时第一次发送的信号为第二次发送的信号为 归纳后的设计准则如下。
发射的信号其中 则第一次发送的信号为第二次发送的信号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射方法的实施例五如图5所示 步骤501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一,所述源信号组包括第一组信号与第二组信号; 步骤502使用第一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矩阵一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 步骤503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二,矩阵二包括取共轭的第一组信号与取共轭并取反的第二组信号; 步骤504使用第二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矩阵二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
(1)以4×2天线配置的HARQ CC技术为例,此实施例具体是 在步骤503中,数据发射装置将所述矩阵一“”中的第一组子矩阵S1与第二组子矩阵S2作为分别作为符合Alamouti空时编码的矩阵的一列的两个矩阵元素,采用Alamouti空时编码构造另一列矩阵元素的第一组子矩阵S1*与第二组子矩阵“-S2*”,将所述第一组子矩阵S1*与第二组子矩阵“-S2*”作为矩阵元素构造成矩阵二 当将S2作为第一组子矩阵,将S1作为第二组子矩阵时,相应地,矩阵二为同数据发射方法的实施例一中所分析,矩阵二还可以是以下形式 或者 (2)以3×2天线配置的HARQ CC技术为例,此实施例具体是 在步骤503中,数据发射装置将所述矩阵一“”中的第一组子矩阵S1与第二组子矩阵S2作为分别作为符合Alamouti空时编码的矩阵的一列的两个矩阵元素,采用Alamouti空时编码构造另一列矩阵元素的第一组子矩阵S1*与第二组子矩阵“-S2*”,将所述第一组子矩阵S1*与第二组子矩阵“-S2*”作为矩阵元素构造成矩阵二 当将S2作为第一组子矩阵,将S1作为第二组子矩阵时,相应地,矩阵二为如同数据发射方法的实施例一中所分析,矩阵二还可以是以下形式 或者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知,通过将源信号在所有发射天线上进行轮换发射,可以提高数据接收装置的信号增益,达到最大分集效果。并且可以降低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某一信号受到其它信号的干扰。
另外,针对STC HARQ方案本身的优化设计如下所示 (1)以4×4天线配置为例,数据发射装置在第4n个发射周期或第4n个子载波到第4n+3个发射周期或第4n+3个子载波的信号发射构造如下,用AK表示数据发射装置在第K个发射周期或第K个子载波发射的信号
表4 4×4配置基于降低干扰思想的设计1
表5 4×4配置基于降低干扰思想的设计2
表6 4×4配置基于最大分集思想的设计1
表7 4×4配置基于最大分集思想的设计2
表8 4×4配置基于最大分集+降低干扰的设计 (2)以3×3天线配置为例,数据发射装置在第一个发射周期或第一个子载波到第4个发射周期或第4个子载波的信号发射构造如下,同样地,用AK表示数据发射装置在第K个发射周期或第K个子载波发射的信号
表9 3×3配置基于降低干扰思想的设计1
表10 3×3配置基于降低干扰思想的设计2
表11 3×3配置基于最大分集思想的设计1
表12 3×3配置基于最大分集思想的设计2
表13 3×3配置基于最大分集+降低干扰的设计 上述3×3天线配置的基于最大分集+降低干扰的方案中,s1至s9为不同的信号。
(3)以预编码情况下的2发天线为例
表14 2发配置的预编码基于降低干扰思想的设计1
表15 2发配置的预编码基于降低干扰思想的设计2 (4)以预编码情况下的3发天线为例
表16 3发配置的预编码基于降低干扰思想的设计1
表17 3发配置的预编码基于降低干扰思想的设计2 (5)以预编码情况下的4发天线为例
表18 4发配置的预编码基于降低干扰思想的设计1
表19 4发配置的预编码基于降低干扰思想的设计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射装置的实施例如图6所示 编码单元601,用于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一,所述源信号组包括第一组信号与第二组信号,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二,矩阵二包括第一组信号与取反的第二组信号; 发射单元602,用于使用第一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矩阵一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使用第二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矩阵二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
在本发明中,编码单元601与发射单元可应用于各种分集技术中,本发明实施例以4×2天线配置的HARQ CC技术为例进行说明。
以4×2天线配置的HARQ CC技术为例,此实施例具体是 编码单元601构造的矩阵一为 其中的源信号组为(s1,s2,s3,s4),将Alamouti空时编码组合视为第一组信号,而将Alamouti空时编码组合视为第二组信号; 编码单元601构造的矩阵二为 矩阵二的第一组信号与矩阵一的第一组信号相同;矩阵二的第二组信号与矩阵一的第二组信号符号相反; 其中,sk代表多天线发送时的每个信号,hij代表第i根发射天线到第j根接收天线的信道响应,rijk表示第i根接收天线在第k次传输时,在第j个时隙或第j个子载波上接收到的信号,nijk第i根接收天线在第k次传输时,在第j个时隙或第j个子载波上接收到的噪声,下同。
以s1为例,在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矩阵一后,采用ZF算法可以得到对其的估值 在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矩阵二后,采用ZF算法可以得到s1的估值(其中假定2次传输时信道保持不变) 将2次合并后对s1的估值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经过2次合并后第二组信号时第一组信号中的s1的干扰都被消除掉。对s2分析结果也相同。
同理,若在上述矩阵一中,将Alamouti空时编码组合视为第二组信号,而将Alamouti空时编码组合作为第一组信号时,矩阵二的构造为 通过ZF算法,经过2次合并后第二组信号对第一组信号中的s3或s4的干扰都被消除掉。
所述两个矩阵二即“”与“”还可以通过对矩阵中列进行位置交换而获得,即 与 在上述的4×2天线配置的HARQ CC技术之例中,可知,矩阵一的构造可以解析成 矩阵一为 可将S1视为第一组子矩阵,将S2视为第二组子矩阵,所述第一组信号对应第一组子矩阵S1,所述第二组信号对应第二组子矩阵S2,即矩阵一包括第一组子矩阵S1和第二组子矩阵S2。
矩阵二可解析成由第一组子矩阵S1及取反的第二组子矩阵S2所构成 同上,将所述第一组子矩阵S1与取反的第二组子矩阵“-S2”共同构成的矩阵中的列进行位置交换得到所述矩阵二 即进行P变换,P表示将矩阵中的列进行位置交换,本发明中所出现的P定义与此一致; 同理,如果将视为第二组信号,而将作为第一组信号,则即把S1视为第二组子矩阵,把S2视为第一组子矩阵,所述第二组信号对应第二组子矩阵S1,所述第一组信号对应第一组子矩阵S2。
矩阵二可解析成由第一组子矩阵S2及取反的第二组子矩阵“-S1”所构成,即 同理,将所述第一组子矩阵S2与所述取反的第二组子矩阵“-S1”共同构成的矩阵中的列进行位置交换得到所述矩阵二 上述但不仅限于此,S1可以是s1与s2的符合Alamouti空时编码的各种组合方式 等各种组合之一; 同样,S2也可以是s3与s4的符合Alamouti空时编码的各种组合方式 等各种组合之一。
综上可知,将矩阵一中的所述第二组信号进行取反,得到矩阵二。在数据接收装置对于矩阵一与矩阵二进行信号接收与特定的运算,就能降低第二组信号对于第一组信号的干扰。
更优地,编码单元601具体用于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多个第一子矩阵,每个第一子矩阵都包括第一组信号和第二组信号,所述第一子矩阵之间的区别在于每个第一子矩阵中的行与另一个第一子矩阵的行有位置交换,将所述多个第一子矩阵构造成矩阵一,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多个第二子矩阵,每个第二子矩阵都包括第一组信号和取反的第二组信号,所述第二子矩阵之间的区别在于每个第二子矩阵中的行与另一个第二子矩阵的行有位置交换,将所述多个第二子矩阵构造成矩阵二; 发射单元602具体用于使用第一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矩阵一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使用第二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矩阵二的方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 综上可知,通过将源信号在所有发射天线上进行轮换发射,可以提高数据接收装置的信号增益,达到最大分集效果。
以4×2天线配置的HARQ CC技术为例,编码单元601具体用于使用Alamouti空时编码将第一组信号和第二组信号构造成多个符合D-STTD传输模型的第一子矩阵,如 所述第一子矩阵之间的区别在于每个第一子矩阵中的行与另一个第一子矩阵的行有位置交换,在4×2天线配置的HARQ CC技术实施例中,这样的子矩阵按照组合C41×C31×C21×C11计算出来的第一子矩阵数有24种,可将这24种中的2至24种第一子矩阵作为一组,构造成矩阵一,如将上述6个第一子矩阵作为一组,构造成矩阵一 编码单元601具体用于使用Alamouti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多个第二子矩阵,每个第二子矩阵都包括第一组信号和取反的第二组信号 所述第二子矩阵之间的区别在于每个第二子矩阵中的行与另一个第二子矩阵的行有位置交换,将所述多个第二子矩阵构造成矩阵二 当然也可以将视为第二组信号,以上述实施例已阐明的方式对矩阵二进行构造。
同理,可以对构造得的矩阵二进行列之间的位置交换,即进行P变换。
综上可知,不仅将源信号在所有发射天线上进行轮换发射,得到矩阵一,而且还将矩阵二构造成所述第二组信号取反的矩阵,即可以提高数据接收装置的信号增益,达到最大分集效果,并且降低第二组信号对于第一组信号的不良影响。
更优地,编码单元601具体用于将所述源信号组中的所述第一组信号与所述第二组信号进行信号的多种叠加所得的多个叠加信号作为矩阵元素,使用空时编码将所述多个叠加信号构造成所述矩阵一,所述每个叠加信号包括所述第一组信号与所述第二组信号,将所述源信号组中的第一组信号与取反的第二组信号进行信号的多种叠加所得的多个叠加信号作为矩阵元素,使用空时编码将所述多个叠加信号构造成所述矩阵二,所述每个叠加信号包括所述第一组信号与所述第二组信号。
以4×2天线配置的HARQ CC技术为例,此实施例具体是 编码单元601构造成的矩阵一如 矩阵中的


等作为矩阵元素。
编码单元601用于将所述源信号组中的第一组信号与取反的第二组信号进行信号的多种叠加所得的多个叠加信号作为矩阵元素,构造成矩阵二 矩阵一所对应的信道矩阵是 矩阵二对应的信道矩阵是 对于数据接收装置,合并后的信号可以表示成 编码单元601还用于将所述矩阵一即中的隔行如偶数行取反构造成矩阵三,将所述矩阵二的隔行如偶数行取反获得矩阵四; 发射单元602还用于使用第三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矩阵三的形式发射源信号组,使用第四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矩阵四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
以4×2天线配置的HARQ CC技术为例,此实施例具体是 编码单元601将所述矩阵一的偶数行进行取反构造成的矩阵三是 矩阵三对应的信道矩阵是 编码单元601将所述矩阵二的偶数行进行取反构造成的矩阵四是 矩阵四对应的信道矩阵是 对于数据接收装置,四次合并后的信号是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知,不仅将源信号在所有发射天线进行叠加发射,得到矩阵一,而且还将矩阵一中的所述第二组信号进行取反,得到矩阵二。进一步还可以将矩阵一与矩阵二隔行的信号进行取反,得到矩阵三和矩阵四,即可以提高数据接收装置的信号增益,达到最大分集效果,并且降低第二组信号对于第一组信号的不良影响。
编码单元601还用于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一,所述源信号组包括第一组信号与第二组信号,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二,矩阵二包括取共轭的第一组信号与取共轭并取反的第二组信号; (1)以4×2天线配置的HARQ CC技术为例,此实施例具体是 编码单元601用于将所述矩阵一“”中的第一组子矩阵S1与第二组子矩阵S2作为分别作为符合Alamouti空时编码的矩阵的一列的两个矩阵元素,采用Alamouti空时编码构造另一列矩阵元素的第一组子矩阵S1*与第二组子矩阵“-S2*”,将所述第一组子矩阵S1*与第二组子矩阵“-S2*”作为矩阵元素构造成矩阵二 当将S2作为第一组子矩阵,将S1作为第二组子矩阵时,相应地,矩阵二为同数据发射方法的实施例一中所分析,矩阵二还可以是以下形式 或者 (2)以3×2天线配置的HARQ CC技术为例,此实施例具体是 编码单元601用于将所述矩阵一“”中的第一组子矩阵S1与第二组子矩阵S2作为分别作为符合Alamouti空时编码的矩阵的一列的两个矩阵元素,采用Alamouti空时编码构造另一列矩阵元素的第一组子矩阵S1*与第二组子矩阵“-S2*”,将所述第一组子矩阵S1*与第二组子矩阵“-S2*”作为矩阵元素构造成矩阵二 当将S2作为第一组子矩阵,将S1作为第二组子矩阵时,相应地,矩阵二为如同数据发射方法的实施例一中所分析,矩阵二还可以是以下形式 或者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知,通过将源信号在所有发射天线上进行轮换发射,可以提高数据接收装置的信号增益,达到最大分集效果。并且可以降低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某一信号受到其它信号的干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通信系统的实施例如图7所示 数据发射装置701,用于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一,所述源信号组包括第一组信号与第二组信号,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二,矩阵二包括第一组信号与取反的第二组信号,以矩阵一和矩阵二的形式向数据接收装置702发射所述源信号组; 由于矩阵一与矩阵二的不同在于矩阵一中的第二组信号与矩阵二中的第二组信号的符号相反。在数据接收装置将矩阵一与矩阵二进行合并,就能降低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某一信号受到其它信号的干扰。
数据发射装置701,还可以用于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一,所述源信号组包括第一组信号与第二组信号,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二,矩阵二包括取共轭的第一组信号与取共轭并取反的第二组信号,以矩阵一和矩阵二的形式向数据接收装置702发射所述源信号组;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知,通过将源信号在所有发射天线上进行轮换发射,可以提高数据接收装置的信号增益,达到最大分集效果。并且可以降低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某一信号受到其它信号的干扰。
在本发明中所提及的“构造矩阵一与发射矩阵一”这一组步骤与“构造矩阵二与发射矩阵二”这一组步骤之间的顺序根据不同的分集技术会有所不同,如在HARQ技术中,先进行“构造矩阵一与发射矩阵一”这一组步骤,然后在数据发射装置接收到重新发射的触发消息后,才进行“构造矩阵二矩阵矩阵二与发射矩阵二”这一组步骤。而对于其它的分集技术,有可能两组步骤是并行的。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并不对它们的顺序构成限定。
同样,在本发明中,矩阵一与矩阵二的发射顺序可无先后之分,矩阵三与矩阵四的发射顺序可无先后之分,在宏观上,“矩阵一与矩阵二的发射”先于“矩阵三与矩阵四的发射”。
另外,在本发明中的提及的第一发射分集支路、第二发射分集支路、增益发射分集支路、第三发射分集支路和第四发射分集支路可以相同,也可以是分别独立的发射分集支路,可以是多根发射天线组合成发射分集支路,可以是多组发射天线组合成发射分集支路,根据不同的分集技术,对于发射分集支路会有不同的配置。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并不对发射分集支路的具体配置构成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一,所述源信号组包括第一组信号与第二组信号; 使用第一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矩阵一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 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二,矩阵二包括第一组信号与取反的第二组信号; 使用第二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矩阵二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
和/或以下步骤 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一,所述源信号组包括第一组信号与第二组信号; 使用第一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矩阵一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 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二,矩阵二包括取共轭的第一组信号与取共轭并取反的第二组信号; 使用第二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矩阵二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数据发射方法、数据发射装置及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数据发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一,所述源信号组包括第一组信号与第二组信号;
使用第一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矩阵一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
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二,矩阵二包括第一组信号与取反的第二组信号;
使用第二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矩阵二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发射方法包括
使用空时编码将第一组子矩阵与第二组子矩阵构造成矩阵一,所述第一组子矩阵对应所述第一组信号,所述第二组子矩阵对应所述第二组信号;
使用空时编码将所述第一组子矩阵与取反的第二组子矩阵构造成矩阵二,所述第一组子矩阵对应所述第一组信号,所述所述取反的第二组子矩阵对应取反的第二组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发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空时编码将第一组子矩阵与取反的第二组子矩阵构造成矩阵二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组子矩阵与所述取反的第二组子矩阵共同构成的矩阵中的列进行位置交换得到所述矩阵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发射方法包括
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一的步骤具体包括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多个第一子矩阵,每个第一子矩阵都包括第一组信号和第二组信号,所述第一子矩阵之间的区别在于每个第一子矩阵中的行与另一个第一子矩阵的行有位置交换,将所述多个第一子矩阵构造成矩阵一;
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二的步骤具体包括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多个第二子矩阵,每个第二子矩阵都包括第一组信号和取反的第二组信号,所述第二子矩阵之间的区别在于每个第二子矩阵中的行与另一个第二子矩阵的行有位置交换,将所述多个第二子矩阵构造成矩阵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发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矩阵包括第一组子矩阵和第二组子矩阵,所述第一组子矩阵对应所述第一组信号,所述第二组子矩阵对应所述第二组信号;
所述第二子矩阵包括所述第一组子矩阵和取反的第二组子矩阵,所述第一组子矩阵对应所述第一组信号,所述取反的第二组子矩阵对应所述取反的第二组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发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多个第二子矩阵构造成矩阵二的步骤具体包括
将所述多个第二子矩阵共同构成的矩阵中的列进行位置交换得到所述矩阵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发射方法包括
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一的步骤具体包括将所述源信号组中的所述第一组信号与所述第二组信号进行信号的多种叠加所得的多个叠加信号作为矩阵元素,使用空时编码将所述多个叠加信号构造成所述矩阵一,所述每个叠加信号包括所述第一组信号与所述第二组信号;
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二的步骤具体包括将所述源信号组中的第一组信号与取反的第二组信号进行信号的多种叠加所得的多个叠加信号作为矩阵元素,使用空时编码将所述多个叠加信号构造成所述矩阵二,所述每个叠加信号包括所述第一组信号与所述第二组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发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第二发射分集支路发射所述矩阵二的步骤之后,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矩阵一中的隔行进行取反构造成矩阵三;
使用第三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矩阵三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
将所述矩二阵的隔行进行取反构造成矩阵四;
使用第四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矩阵四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
9.一种数据发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一,所述源信号组包括第一组信号与第二组信号;
使用第一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矩阵一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
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二,矩阵二包括取共轭的第一组信号与取共轭并取反的第二组信号;
使用第二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矩阵二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发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发射方法包括
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一的步骤包括使用空时编码将第一组子矩阵与第二组子矩阵构造成矩阵一,所述第一组子矩阵对应所述第一组信号,所述第二组子矩阵对应所述第二组信号;
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二的步骤包括使用空时编码将所述取共轭的第一组子矩阵与取共轭并取反的第二组子矩阵构造成矩阵二,所述取共轭的第一组子矩阵对应所述取共轭的第一组信号,所述取共轭并取反的第二组子矩阵对应所述取共轭并取反的第二组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发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空时编码将所述取共轭的第一组子矩阵与取共轭并取反的第二组子矩阵构造成矩阵二的步骤具体包括
将所述取共轭的第一组子矩阵与取共轭并取反的第二组子矩阵共同构成的矩阵中的列进行位置交换得到所述矩阵二。
12.一种数据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码单元、发射单元;
编码单元,用于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一,所述源信号组包括第一组信号与第二组信号,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二,矩阵二包括第一组信号与取反的第二组信号;
发射单元,用于使用第一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编码单元构造的矩阵一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使用第二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编码单元构造的矩阵二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编码单元,用于将第一组子矩阵和第二组子矩阵构造成矩阵一,所述第一组子矩阵对应所述第一组信号,所述第二组子矩阵对应所述第二组信号;
所述编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组子矩阵和取反的第二组子矩阵构造成矩阵二,所述第一组子矩阵对应所述第一组信号,所述取反的第二组子矩阵对应取反的所述第二组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编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组子矩阵与所述取反的第二组子矩阵共同构成的矩阵中的列进行位置交换得到所述矩阵二。
15.一种数据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码单元、发射单元;
所述编码单元,用于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一,所述源信号组包括第一组信号与第二组信号,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二,矩阵二包括取共轭的第一组信号与取共轭并取反的第二组信号;
所述发射单元,使用第一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编码单元构造的矩阵一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使用第二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编码单元构造的矩阵二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编码单元,用于将第一组子矩阵和第二组子矩阵构造成矩阵一,所述第一组子矩阵对应所述第一组信号,所述第二组子矩阵对应所述第二组信号;
所述编码单元用于将所述取共轭的第一组子矩阵和取共轭并取反的第二组子矩阵构造成矩阵二,所述取共轭的第一组子矩阵对应取共轭的所述第一组信号,所述取共轭并取反的第二组子矩阵对应所述取共轭并取反的第二组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数据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编码单元,用于将所述取共轭的第一组子矩阵和取共轭并取反的第二组子矩阵共同构成的矩阵中的列进行位置交换得到所述矩阵二。
18.一种数据通信系统,包括数据发射装置,与数据接收装置以可通信方式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发射装置,用于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一,所述源信号组包括第一组信号与第二组信号,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二,矩阵二包括第一组信号与取反的第二组信号,以矩阵一和矩阵二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
19.一种数据通信系统,包括数据发射装置,与数据接收装置以可通信方式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发射装置,用于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一,所述源信号组包括第一组信号与第二组信号,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二,矩阵二包括取共轭的第一组信号与取共轭并取反的第二组信号,以矩阵一和矩阵二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数据发射方法、数据发射装置及系统。数据发射方法是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一,所述源信号组包括第一组信号与第二组信号;使用第一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矩阵一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使用空时编码将源信号组构造成矩阵二,矩阵二包括第一组信号与取反的第二组信号;使用第二发射分集支路以所述矩阵二的形式发射所述源信号组。使用该方法,能有效降低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某一信号受到的其它信号的干扰。
文档编号H04L1/02GK101599786SQ20081008595
公开日2009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6日
发明者涛 吴, 赵印伟, 琦 李, 司宏杰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