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91251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各方面涉及一种成像设备,尤其涉及可在桌面上使用的紧凑 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成像设备的尺寸由可用纸张的尺寸决定。此外,用于在办公室 中使用的成像设备设计使得可以使用大容量纸张盒、网络打印功能和各种 尺寸的纸张。结果,增大了成像设备的尺寸。
另一方面,由于在家中使用的成像设备比办公室使用的成像设备使用 的频率低,所以这种成像设备为紧凑和低噪音而设计,而不是高速和强大 的功能。
附图l说明了作为成像设备的例子的传统多功能外围设备(MFP)。 该传统MFP包括扫描单元和打印单元。参照附图l,该MFP包括打印单元 安装在其中的第 一本体IO,和扫描单元安装在其中的第二本体20。
该第一本体10构造使得,如果需要,可以提供电子照相型成像设备或 喷墨型成像设备。电子照相型成像设备设置在其中的附图1的第 一本体10 包括纸盒ll、拾取单元12、进给单元13、显影单元14、转印单元15、定影 单元16、排放单元17和发光单元18。
设置在第一本体10之上的第二本体20是扫描单元,并包括文件放置 在其上的板21;电荷耦合器件(CCD)模块22,该电荷耦合器件模块安装 在板21的底表面上,以便从一侧移动到另一侧;以及设计成覆盖板21的板 盖23。
然而,该传统MFP发展未考虑到最小化的需要。结果,传统MFP的尺 寸太大,而无法适合在桌面上。因此,该MFP需要单独空间,导致用户的 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方面提供适合于桌面使用的紧凑成像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成像设备,包括第一本体,该第一本 体包括显影单元,以在打印介质上进行成像操作;及第二本体,该第二本 体设置在第一本体之上,以相对于第一本体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枢 转,该第二本体包括发光单元,其中当第二本体处于关闭位置时,该发光 单元在显影单元正上方,并且当第二本体处于打开位置时,显影单元暴露 于成像设备外侧。
该第二本体可以包括扫描单元,并且该第一本体的高度大约是第二本
体的高度的两倍至三倍。
该第一本体可以具有小于125毫米的高度,并且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
可以具有小于165毫米的组合高度。
该第一本体可以具有110毫米至125毫米的高度,并且第一本体和第二
本体可以具有160毫米至170毫米的组合高度。
该第一本体的重量可以大于第二本体的重量。 该第一本体的重量可以至少是第二本体的重量的1.5倍至2.5倍。 该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的打开角度可以是大约40。至80°的角度。
该第一本体包括进给单元、显影单元,转印单元、定影单元和排放单元。
由进给单元拾取的打印介质在进给方向只改变 一 次之后可以被打印和 排出。
该进给单元滑动以打开的方向可以与打印介质被排放单元排出的方向 相同。
该第二本体包括扫描文件的扫描单元。
该扫描单元包括文件放置在其上的板;扫描模块,设置在该板下 方,以在板上从一侧移动到另一侧,该扫描模块设置在板下方;及板盖, 该板盖通过铰链可枢转地连接到第二本体上,以便通过围绕所述铰链运动 而覆盖所述板。
该扫描模块的初始位置位于与铰接点相对的一侧上,该第二本体在该 铰接点处通过铰链连接到板盖上。
该第一本体可以包括凹槽,打印介质支承构件适合于在该凹槽中滑动,并且形成在打印介质排放到其中的部分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包括第一本体,该 第 一本体包括在打印介质上进行成像操作的显影单元、以及堆叠打印介质 并在第一方向上将该打印介质朝显影单元进给的进给单元;和第二本体, 该第二本体设置在第一本体上方,以相对于第一本体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 置之间枢转,该第二本体具有和第一本体相同的宽度并包括扫描文件的扫 描单元和发光单元,其中当第二本体处于关闭位置时,该发光单元在显影 单元正上方,而当第二本体处于打开位置时,显影单元暴露到成像设备的 外侧,该进给单元在与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二方向上滑动打开,并且在打印 介质上进行成像操作之后,该打印介质在第二方向上从第 一本体排出。
第一本体可以具有110毫米至125毫米的高度,并且第一本体和第二本 体可以具有160毫米至170毫米的组合高度。
第一本体的重量可以大于第二本体的重量。
该第一本体的重量可以是第二本体的重量的至少1.5倍至2.5倍。 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的打开角度可以是大约40。至80。。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包括第一本体,该 第一本体包括在打印介质上进行成像操作的显影单元、以及堆叠打印介质 并在第一方向上将该打印介质朝显影单元进给的进给单元;及第二本体, 该第二本体设置在第一本体上方,以相对于第一本体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 置之间枢转,该第二本体包括扫描文件的扫描单元,其中该进给单元在与 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二方向上滑动打开,并且在打印介质上进行成像^操作之 后,该打印介质在第二方向上从第一本体排出。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堆叠打印介质的 进给单元;输送由进给单元进给的打印介质的输送辊;将图像转印到由输 送辊输送的打印介质上的转印部分;及对由转印部分转印的图像进行定影 的定影部分,其中从输送辊到转印部分的路径和/或从转印部分到定影部分 的路径使打印介质能够相对于打印介质路径在基本相反方向上弯曲,该打 印介质在输送辊中反转。
该打印介质路径在输送辊附近基本上反转。 该定影部分设置在转印部分和输送辊的上部之间的间隙中。 该输送辊的上部设置在转印部分和定影部分之上。i亥成^象i殳會aJ " W巴3S^I寸祸T12L迅
放单元。该排放单元设置在与打印介质从转印部分到定影部分的输送方向 相同的方向上。
光敏介质可以面对转印部分中的转印单元,并且加热装置可以面对定 影部分中的加压装置。如果光敏介质设置在转印单元上方,则光敏介质的 刚度可以大于转印单元的刚度,并且如果光敏介质设置在转印单元下方, 则光敏介质的刚度可以小于转印单元的刚度。如果加热装置设置在加压装 置上方,则加热装置的刚度可以大于加压装置的刚度,并且如果加热装置 设置在加压装置下方,则加热装置的刚度可以小于加压装置的刚度。
该排放单元包括对输送通过定影部分的打印介质进行堆叠的打印介质
支承构件。
该成像设备可以还包括打印介质支承构件适合于在其中滑动的凹槽。
打印介质支承构件拆下时关闭该凹槽的装置。
该成像设备可以还包括设置在该装置附近的弹性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包括堆
叠打印介质的进给单元;输送由进给单元进给的打印介质的输送辊;将图 像转印到由输送辊输送的打印介质上的转印部分;及对由转印部分转印的 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部分,其中该输送辊的上部设置在转印部分和定影部 分上方。
该定影部分可以设置在转印部分之上。
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或优点一部分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一部 分将从该描述中理解到,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习得。


从实施例的下面结合附图的描述中,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和优 点将变得明确并且更加容易认识,其中
附图l是传统多功能外围设备(MFC)的示意图; 附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透视图; 附图3是附图2中所示成像设备的正视图; 附图4是附图2中所示成像设备的侧视图;附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 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透视附图6是附图5中所示成像i殳备的侧^L图;及
附图7A至7D是附图5中所示成像设备的打印介质支承构件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详细参照本发明的当前实施例,在附图中说明了其例子,其中同 样附图标记在所有附图中表示同样元件。为了解释本发明,在下面通过参 照附图描述各实施例。
附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成像设备的透视图,附图3是附图2中所 示成像设备的正视图,并且附图4是附图2中所示成像设备的侧视图。参照 附图2至4,该像设备包括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
该第一本体100包括安装在其中的打印单元、进给单元IIO、显影单元 120、转印单元130、定影单元140和排放单元150。该进给单元110安装在 第一本体100上,从而在按压按钮lll时滑动打开。然而,应当理解的是, 根据其他方面,其它方法和设备也可用于将进给单元110滑出。例如,该 进给单元110可以包括一手柄,使得通过拉动该手柄,将进给单元110手动 滑出。而且,该进给单元110保持多页打印介质。该打印介质是成像设备 在其上进行打印的任何介质。例如,该打印介质可以是纸张或透明胶片。 为了降低成像设备的高度,尽管不是必需的,但是该进给单元110可以保 持大约100页打印介质。
如附图4中所示,该显影单元120可分离地安装在第一本体110上,并 且在与转印单元130紧密接触地转动的同时在打印介质的表面上打印图 像。尽管不是必需的,但是为了使成像设备的尺寸最小化,安装在该显影 单元120中的光敏介质121可以具有大约20毫米的直径。
该定影单元140包括加热辊141和加压辊142。该定影单元140对通过显 影单元120和转印单元130的打印介质施加热量和压力,并将图像定影在打 印介质的表面上。热绝缘构件143安装在该定影单元140上方,以防止从定 影单元140发出的热量传递给第二本体200。
该排放单元150包括设置在定影单元140相邻位置的多个辊单元151。— 该排放单元150将通过定影单元140的各页打印介质朝第一本体100的前部 排放。该第一本体100的前部是进给单元110可从其分离并且打印的打印介质可以从其排出的部分。
被排放的各页打印介质可以落到第一本体100所设置的表面上,或者 可以落到安装在第一本体100的前部上的打印介质支承构件152上(如附图 4中所示)。该打印介质支承构件152适合于在设置在第一本体100的前部 中的凹槽IOI (在附图2和3中说明)中滑动。
如附图7A至7B中所示,该打印介质支承构件152可以安装到凹槽101 上,该凹槽101设置在第一本体100的外部框架1的前部中。另外,盖子102 可以包括在凹槽101的入口中,以弹性地打开和关闭凹槽IOI。此处,盖子 102的弹性移动可以通过如叶片弹簧或盘簧之类的弹性构件103进行,该弹 性构件连接到盖子102上并具有弹性力。
如果弹性构件103设置在盖子102上方,如附图7A和7B中所示,则打 印介质支承构件152可以从左上侧插入到右下侧,/人而可通过盖子102的移 动,打开和关闭凹槽IOI,而不需具有单独的弹性构件103。在此情况下, 为了转动盖子,铰接点h可以设置在上侧。
或者,如果弹性构件103设置在盖子102下方,如附图7C和7D中所 示,则盖子102难以自身返回初始位置,从而需要弹性构件103。
如附图4中所示,显影单元120、转印单元130、定影单元140和排放单 元150顺序安装在进给单元110上方,并且形成朝向第一本体100的前部的C 形打印介质进给通道。于是,进给单元UO滑动打开的方向可以与排放单 元150排放打印介质的方向相同。于是,通过去除第一本体100的内部中的 不必要空间,可能降低第一本体100的高度H1。
参照附图2至4,第二本体200包括发光单元240和扫描单元,该扫描单 元包括板210、扫描模块220和板盖230。另外,第二本体200具有和第一本 体100相同的宽度,并安装成在第一本体100上枢转打开和关闭。
该板210由透光材料制成,如玻璃。该扫描模块220安装成能够在板 210的底表面上从一侧移动到另一侧。该板盖230安装成在第二本体200和 铰接点213上枢转打开和关闭。该扫描才莫块220的初始位置在第二本体200 的与铰接点231相对的一侧上(如附图4中所示)。于是,该扫描模块220 可以扫描放置在板210上的文件的图像。特别地,该扫描模块220的初始位 置可以设置在第二本体200的前部中,并且铰接点231可以设置在第二本体 200的后部中。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根据其他方面,该扫描模块220可以最初设置在第二本体200的中间部分中,或者设置在第二本体200的与铰接 点231相同的一侧上。
如果扫描冲莫块220的初始位置在第二本体200的前部上,则文件可以放 置在板210上第二本体2200的前部中。于是,盖子230的铰接点231具有简 单的构造,并且当盖子230关闭以盖住文件时,板210和盖子230之间的角 度可以减小。
发光单元240安装在第二本体200的下部的开放空间中,并且曝光安装 在第一本体100中的显影单元120的光敏介质121。于是,由于发光单元240 安装在第二本体200的其余开放空间中,所以成像设备的高度可以小于发 光单元240安装在第 一本体100中的设备的高度。
第二本体200面对定影单元140的部分设置成覆盖定影单元140。也就 是,由于绝热构件143安装在其上,所以该定影单元140从第一本体100向 上(朝第二本体200 )突出。因此,第二本体200包括容纳凹槽(housing groove) 250,该容纳凹槽设置成面对定影单元140,以容纳定影单元140。
尽管不是必需的,但是第二本体200和第 一本体1 OO之间的打开角度可 以是大约40。至80° 。如果打开角度太小,则用户在去除夹住的纸张时可 能会不方便。相反,如果打开角度太大,则将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 可转动连接的铰接部分260可能由于第二本体200的重量而断裂。
为了防止该成像设备由于在打开第二本体200时该第二本体200的重量 所带来的惯性而跳动(flip),第一本体100的高度H1可以大于第二本体' 200的高度(例如,大约是两至三传大)。尽管不是必需的,该第一本体 100可以具有小于125毫米的高度H1,并且尽管不是必需的,该第一本体 100和第二本体200可以具有小于165毫米的组合高度H2。例如,该第一本 体100可以具有小于114毫米的高度H1,并且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可 以具有小于163毫米的组合高度H2。而且,为了防止跳动,第一本体100的 重量可以大于第二本体200的重量(例如,至少1.5至2.5倍大的程度)。
进给单元110滑动打开的方向、容纳在进给单元110中的打印介质排出 的方向,和扫描单元220从一侧移动到另 一侧的方向可以是相同的方向。 因此,当用户在纸张(在第一侧上已经进行了打印)的第二侧上打印或复 印时,用户能够毫不混乱地方便^使用该成像设备。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各方面可以应用于只包括打印单元而不具有扫描和复印功能的成像设备。附图5和6说明了本发明的另 一 实施例所述的 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不具有如上参照附图2至4所述的第二本体200。参 照附图5,该成像设备包括主体310、进给单元320、显影单元330、转印单 元340、定影单元350、排放单元360和盖子370,该盖子370安装成可打开 和关闭,以便例如去除夹住的纸张或者维护上述部件。该盖子370包括安 装在其中的发光单元380。尽管不是必需的,但是该主体310可以具有小于 125毫米的高度。该主体310具有和参照附图2至4描述的第一本体100相同 的构造,乂人而此处省略其描述。
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的成像设备的操作。参照附图 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包括打印单元安装在其中的第一本体 100,和扫描模块220安装在其中的第二本体200。该第二本体200可以从第 一本体100打开和关闭(即,/人第一本体100上下枢转)。
为了降低第一本体100的高度,提供C形进纸通道以改变一次进纸方 向。特别地,显影单元120、转印单元130、定影单元140和排放单元150顺 序设置在进给单元110上方,以提供C形进纸通道。因此,第一本体100可 以具有小于125毫米的高度H1,并且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可以具有 小于165毫米的高度H2。结果,该成像设备可以直接安装在桌面上,例如 不需要单独空间。
用户可以方便地放置如上所述具有较低高度的成像设备(例如,直接 放置在桌面上),从而为了进行复印、扫描和/或打印,用户不需要走动较 远或不方便的距离到达成像设备所放置的位置.。另外,打印介质可以打印 在上面,从而在排出之后可看到打印的表面,有可能马上检查打印结果。 而且,通过将打印介质支承构件152安装到凹槽101上(如附图4中所 示),用户可以堆叠打印介质。如果需要,或者可以允许输出的打印介质 堆在成像设备所安装的表面上。
如果在打印或复印期间发生卡纸,或者如果需要维护显影单元120或 定影单元140,则用户可以提起第二本体200,从而暴露并很容易接触显影 单元120和定影单元140。
第一本体100具有大于第二本体200的高度和/或重量,从而可以防止成 像设备由于在用户打开第二本体200时第二本体200的转动期间的惯性而跳 动。另外,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的打开角度可以是大约45。。因此,用户能够很容易接近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之间的间隙,以更换 显影单元120或去除夹住的纸张。另外,可以防止第二本体200或连接第一 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的铰接部分260由于第二本体200的过度打开而断裂。
如附图5和6中所示,本发明的另 一实施例所述的成像设备不包括具有 扫描单元的第二本体200。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各方面,用户能够方便地放置成像设备(例如,放 在桌面上),于是用户能够更方便地操作该成像设备。另外,可以给主要 少量打印或复印的用户提供特定的成像设备。
尽管已经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 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在这些实施例中进行 改变,本发明的范围在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中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第一本体,该第一本体包括显影单元,以在打印介质上进行成像操作;及第二本体,该第二本体设置在第一本体上方,以相对于第一本体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枢转,该第二本体包括发光单元,其中当第二本体处于关闭位置时,该发光单元在显影单元正上方,并且当第二本体处于打开位置时,显影单元暴露于成像设备的外侧,其中该第一本体的宽度等于第二本体的宽度,及其中该第一本体的高度大于第二本体的高度。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设备,其中该第一本体的高度是第二本体的高 度的两倍至三倍。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设备,其中该第一本体的高度小于125毫米,并 且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组合高度小于165毫米。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设备,其中该第一本体的重量大于第二本体的 重量。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中该第一本体的重量是第二本体的重 量的1.5倍至2.5倍。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打开位置对应于第一本体和第 二本体之间大约40。至80°的角^1。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本体还包括进给单元,该进给单元堆叠打印介质并将打印介质在第一方向上 朝显影单元进给,及排放单元,该排放单元在打印介质上进行的成像操作完成之后, 将其在与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二方向上排放;及由进给单元进给的打印介质在由排放单元排放之前只改变 一 次方向。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中该打印介质在第二方向上进入所述 显影单元。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中该进给单元在第二方向上滑动而打开。
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排放的打印介质落在第一本体所 安装的表面上。
11.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设备,其中该第二本体包括扫描文件的扫描单元。
12.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中该扫描单元包括 文件放置在其上的板;扫描模块,该扫描模块设置在该板下方,以在板上从一侧移动到另一 侧;及板盖,该板盖通过铰链安装到第二本体上,使得该板盖朝着和离开板 枢转。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中扫描模块的初始位置位于所述第 二本体的第 一侧上,并且所述铰链位于第二本体的与所述第 一侧相对的第 二侧上。
1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设备,其中该第一本体的高度在110毫米至125 毫米之间,并且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组合高度在160毫米至170毫米之间。
1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设备,其中该第一本体还包括打印介质支承构件,该打印介质支承构件支承从成像设备排放的打印 介质,及凹槽,打印介质支承构件从该凹槽滑动。
16. —种成像设备,包括 第一本体,该第一本体包括在打印介质上进行成像操作的显影单元,及堆叠打印介质并在第一方向上将该打印介质朝显影单元进给的进给 单元;及第二本体,该第二本体设置在第一本体之上,以相对于第一本体在^' 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枢转,该第二本体包括发光单元,其中当第二本体处于关闭位置时,该发光单元在显影单元正上方,当 第二本体处于打开位置时,显影单元暴露于成像设备的外侧,该进给单元 在与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二方向上滑动而打开,并且在打印介质上进行成像操作之后,该打印介质在第二方向上从第一本体排出, 其中该第一本体的宽度等于第二本体的宽度,及 其中该第二本体包括扫描文件的扫描单元。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中该扫描单元在第二方向上从初始 位置移动,以扫描文件。
18.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中第一本体的高度大于第二本体的 高度。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中第一本体的高度在110毫米至125 毫米之间,并且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组合高度在160毫米至170毫米之 间。
20.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中第一本体的重量大于第二本体的 重量。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中该第一本体的重量是第二本体的 重量的1.5倍至2.5倍。
22.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打开位置对应于第一本体和 第二本体之间大约40。至80°的角度。
23.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中由所述进给单元进给的打印介质 在排出之前只改变一次方向。
2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中该打印介质在第二方向上进入所 述显影单元。
25. —种成像设备,包括 第一本体,该第一本体包括在打印介质上进行成像搡作的显影单元,及堆叠打印介质并在第一方向上将该打印介质朝显影单元进给的进给 单元;及第二本体,该第二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之上,以相对于第一本体 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枢转,该第二本体包括扫描文件的扫描单元,其中该进给单元在与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二方向上滑动打开,并且在打 印介质上进行成像操作之后,该打印介质在第二方向上从第一本体排出。
26.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其中 该第二本体包括发光单元;及当第二本体处于关闭位置时,该发光单元在显影单元正上方,而当第 二本体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显影单元暴露于成像设备的外侧。
27.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其中该第一本体的宽度等于第二本体 的宽度。
28.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其中该扫描单元在第二方向上从初始 位置移动,以扫描文件。
29.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打开位置对应于第一本体和 第二本体之间40。至80°的角度。
30.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其中由所述进给单元进给的打印介质 在排放之前只改变一次方向。
31. 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设备,其中该打印介质在第二方向上进入显 影单元。
32. —种成像设备,包括 堆叠打印介质的进给单元;输送由进给单元进给的打印介质的输送辊;将图像转印到由输送辊输送的打印介质上的转印部分;及对由转印部分转印的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部分,其中从输送辊到转印部分的路径和/或从转印部分到定影部分的路径使 打印介质能够相对于打印介质路径在基本相反方向上弯曲,该打印介质^ 输送辊中反转。
33. 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设备基本反转。
34. 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设备 送辊的上部之间的间隙中。
35. 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设备 分和定影部分的上方。
36. 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设备 质排出的排放单元,该排放单元设置在与打印介质从转印部分到定影部分 的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上。
37. 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设备,其中光敏介质面对转印部分中的转印 单元,并且加热装置面对定影部分中的加压装置,,其中所述打印介质路径在输送辊附近 ,其中该定影部分设置在转印部分和输 ,其中所述输送辊的上部设置在转印部 ,还包括将输送通过定影部分的打印介其中如果光敏介质设置在转印单元之上,则光敏介质的刚度大于转印 单元的刚度,并且如果光敏介质设置在转印单元之下,则光敏介质的刚度 小于转印单元的刚度;及如果加热装置设置在加压装置之上,则加热装置的刚度大于加压装置 的刚度,并且如果加热装置设置在加压装置之下,则加热装置的刚度小于 加压装置的刚度。
38. 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排放单元包括堆叠输送通过 定影部分的打印介质的打印介质支承构件。
39. 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设备,还包括凹槽,所述打印介质支承构件 适合于在该凹槽中滑动。
40. 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设备,还包括当安装打印介质支承构件时打
41. 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设备,还包括与所述装置相邻设置的弹性构件。
42. —种成像设备,包括 堆叠打印介质的进给单元;输送由进给单元进给的打印介质的输送辊;将图像转印到由输送辊输送的打印介质上的转印部分;及对由转印部分转印的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部分,其中该输送辊的上部设置在转印部分和定影部分的上方。
43. 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定影部分设置在所述转印部 分之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成像设备,包括第一本体,该第一本体包括显影单元,以在打印介质上进行成像操作,及第二本体,该第二本体设置在第一本体上方,以相对于第一本体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枢转,该第二本体包括发光单元,其中当第二本体处于关闭位置时,该发光单元在显影单元正上方,并且当第二本体处于打开位置时,显影单元暴露到成像设备外侧。用户能够将该成像设备放置在桌面上,这提高了使用该设备的方便性。另外,可以对主要希望少量打印和复印的用户提供特定的成像设备。
文档编号H04N1/00GK101290490SQ20081009262
公开日2008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16日
发明者崔东河, 许吉宰, 金永民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