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装置、用户装置和方法

文档序号:7938120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装置、用户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装置、用户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这种技术领域中,有关下一代移动通信方式的研究开发正在快速推进。
W-CDMA的标准化团体3GPP作为W-CDMA或HSDPA、 HSUPA的后继通 信方式,正在研究长期演进(LTE: Long Term Evolution )。在LTE中,作为 无线接入方式,对于下行链路预定OFDM方式,对于上行链路预定SC-FDMA (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例如, 参照非专利文献l)。
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方式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副载 波)并在各频带上搭载数据来进行传输的多载波方式,通过将副载波在频率 上部分互相重叠,同时互不干扰地紧密排列,从而可以实现高速传输,并提 高频率的利用效率。
单载波FDMA ( SC-FDMA )是对频带进行分割并在多个终端之间使用不
在SC-FDMA中,由于具有发送功率的变动减小的特征,因此可以实现终端 的低消耗功率化以及宽的覆盖(coverage )。
LTE是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都由多个用户装置共享1到2个以上的 物理信道进行通信的系统。上述多个用户装置所共享的信道一般被称作共享 信道,在LTE中,通过上行共享物理信道(PUSCH: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进行上行链路的通信,通过下行共享物理信道(PDSCH: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进行下行通信。
在使用这些共享信道的通信系统中,需要在每个子帧(Sub-frame )(在 LTE中为1ms)用信号通知(signaling)对哪个用户装置分配上述共享信道。 该信号通知所使用的控制信道在LTE中被称作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PDCCH: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或下行Ll/L2控制信道(DL-Ll/L2 Control Channel )。上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信息中例如包含 下行调度信息或者下行链路调度信息(Downlink Scheduling Information )、送 达确iU言息(ACK/NACK :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上4亍链路调度 许可(Uplink Scheduling Grant )、过载指示符(Overload Indicator )、发送功率 控制命令比特(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Command Bit)等(例如,参照非 专利文献2)。
上述下行调度信息和上行链路调度许可相当于用于信令通知对哪个用户 装置分配上述共享信道的信息。上述下行调度信息中例如包含与下行链路的 共享信道有关的下行4it路的资源块(RB: Resource Block)的分配信息、UE 的ID、进行MIMO的情况下的流的数、与预编码矢量(Precoding Vector)有 关的信息、数据大小、调制方式、与HARQ (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混合自动重发请求)有关的信息等。此外,上述上行链路调度许可中例如包 含与上行链路的共享信道有关的上行链路的资源的分配信息、UE的ID、数 据大小、调制方式、上行链路的发送功率信息、上行链路MIMO( Uplink MIMO)中的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的信息等。
多输入多输出(MIMO)方式是在通信中使用多个天线来实现传输信号 的高速化和/或高质量化的多天线方式的通信。而且,通过复制发送信号的流, 并将复制的各流与适当的权重(weight) —起合成发送,从而可以通过被定 向性控制的波束对通信对方传送信号。这被称作预编码方式,使用的权重 (weight)被称作预编码矢量。
图1示意地表示进行预编码的情况。两个流(发送信号1、 2)分别由复 制单元复制为两路,各路中乘以预编码矢量并进行合成后被发送。根据来自 接收端(用户装置)的反馈而自适应地控制预编码矢量使其成为更加适当的 值。如上述这样,在LTE中,下行链路使用OFDM方式,相当宽范围的频带 被准备为系统频带。其结果,频率轴方向的衰落变动可能变大。
图2表示在频率轴方向产生衰落变动的情况。发送信号(流)被映射到 各副载波来进行发送。在图示的例子中,假设发送四个流。由于衰落的影响 依赖于频率而不同,所以或许也配合这样的变动而决定预编码矢量是比较理 想的。例如在图示的例子中,在5MHz的系统频带中含有25个资源块,对每 5个资源块,在各流中准备不同的预编码矢量。换言之,关于某一流,对于5 个资源块的频率范围,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矢量。通过减少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矢量的资源块数,从而可以应对大的衰落变动。但是,如果这样的话,也必 须准备很多预编码矢量的反馈控制环数,结果控制负担(开销)增大。特别 是对于高速移动的用户装置,可能由于信号处理延迟而S1起追随性的恶化。
另 一方面,还提出了被称作延迟分集(diversity )和循环延迟分集(CDD: Cyclic Delay Diversity)的技术。这是设定为,将发送信号按照天线数而复制, 故意使得从复制单元到各天线的路径延迟不同。多个天线在时间上在不同的 定时发送相同的信号。在接收端将它们作为多个路径来接收,并将它们合成, 从而可以期待分集效果。
图3表示将CDD方式和预编码方式应用于双天线系统的例子。
非专利文献1: 3GPP TR 25.814 ( V7.0.0 ), "Physical Layer Aspects for Evolved UTRA," June 2006
非专利文献2: Rl-070103, Downlink L1/L2 Control Signaling Channel Structure: Coding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图4表示与图2同样,在下行链路中发送4个流的发送信号的情况下, 在频率轴方向上产生衰落变动的情况。由于衰落的影响依赖于频率而不同,
出发,尚未充分地对准确地决定延迟量的技术进行研究。
另外,预编码是对信号乘以某些权重,这对应于在频率轴上对信号施加 某些相位旋转(phase rotation )。 CDD是对特定的复制序列施加时间延迟,在 频率轴上来看,这也相当于对信号进行某些相位旋转。
在图4的例子中,表示对于各流,对每个资源块存在相当于延迟量的权 重的情况。在图示的例子中,对于流l,对第一资源块应用权重wl,在其它 的资源块中,应用相位与wl差4)的w2。以下同样,对流1应用相位与wl 差2小的w3、与wl差3c])的w4等。为了实现说明的简化,对流2的第一资 源块应用的权重w2与对流1的第二资源块应用的权重相等。
从而,在将预编码方式和CDD方式组合的情况下,不能单独独立地决定 预编码矢量和延迟量,需要综合地决定。但是,从这样的观点出发,综合地 决定预编码矢量和延迟量的技术尚未充分地研究。如上所述,如果过于细致地控制预编码矢量,则反馈控制负担过大,会
对吞吐量带来恶劣影响。此外,在CDD方式中的延迟量未被适当地设定的情 况下,结果带来传输质量的恶化。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支持使用预编码方式的多天线通信和进行延迟分 集的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预编码矢量的反馈控制负担的适当化和传 输质量的提高。
用于解决i果题的手賴二
本发明所使用的基站装置用于支持使用预编码方式的多天线通信和进行 延迟分集的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具有调度部件,决定对请求下 行通信的一个以上的用户分配的资源;根据来自各用户装置的反馈信号,决 定对多个天线应用的预编码矢量的部件;通信方式决定部件,根据各用户所 请求的下行数据大小,对每个用户决定是否对每规定数的资源块,进行预编 码矢量的反馈控制;以及通过由调度部件决定的资源,从所述多个天线发送 下行信号的部件。在对系统频带中的资源块都进行预编码矢量的反馈控制的 情况下,所述通信方式决定部件还决定是否对下行通信使用延迟分集。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支持使用预编码方式的多天线通信和进行延迟分集的通 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可以实现预编码矢量的反馈控制负担的适当化和传输 质量的提高。


图1是示意地表示进行预编码的情况的图。
图2是表示在频率轴方向产生衰落变动的情况下设定适当的权重的情况 的图。
图3表示对双天线系统应用CDD方式和预编码方式的例子。
图4是表示在频率轴方向产生衰落变动的情况下设定适当的权重的情况的图。
图5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方框图。
图6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户装置的方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动作例子的流程图。
图8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准备的3个通信模式的相互关系。图9是表示从用户装置对基站装置的反馈信号的内容的图。
符号的说明
502每个用户的上行链路信号的解调和解码单元
504下行链路调度器
506预编码方法选择单元
508用户数据信道生成单元
510预编码单元
512频域相位旋转单元
514下行链路(Ll/L2)控制信道生成单元
516发送分集用调制单元
520公共参数设定单元
522广播信道生成单元
524发送分集用调制单元
526正交参考信号生成单元
530 OFDM信号生成单元
602 OFDM信号解调单元
603正交参考信号复制品(replica)生成单元
604信道估计单元
606 Ll/L2控制信道解调和解码单元
608广播信道解调和解码单元
610乘法单元
612数据信道解调和解码单元
614预编码矢量候选生成单元
616基于CDD的频域相位旋转量生成单元
618估计单元
620上行链路Ll/L2控制信道生成单元 622上行链路数据信道生成单元 624 SC-FDMA调制单元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5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方框图。图5中绘制了每个用户的上行链路信号的解调和解码单元502、下行链路调度器504、预编码方法选择单元506、用户数据信道生成单元508、预编码单元510、频域相位旋转单元512、下行链路(Ll/L2)控制信道生成单元514、发送分集用调制单元516、公共参数设定单元520、广播信道生成单元522、发送分集用调制单元524、正交参考信号生成单元526以及OFDM信号生成单元530。
每个用户的上行链路信号的解调和解码单元502对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上行链路信号中不仅含有控制信道、数据信道,而且也可以含有随机接入信道(RACH)。被解调和解码了的数据信道作为用户数据被传输到高层的网络。控制信道中可以含有表示下行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的信息(CQI)、对于过去由下行链路传输的数据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等。RACH或者其它的控制信道,即请求通信的信号中,含有该通信所要求的各种参数的值。参数的具体例子为用户所希望的传输质量和传输速度、用户所希望的流数、用户所希望的预编码矢量、用户所希望的CDD方式的延迟量(也可以是与延迟量等价的频域中的相位角)等。此外,上行控制信道中也含有预编码方式中的反馈信号。
下行链路调度器504基于从各用户报告的CQI等信息,计划下行链路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下行链路调度器504具有分配用户决定单元、MCS决定单元、预编码矢量决定单元以及频域相位旋转量决定单元。
分配用户决定单元基于CQI的好坏等,在希望下行通信的用户中选择一个以上的用户。
MCS ( Modulation and channel Coding Scheme,调制和信道编码方法)决定单元在进行自适应调制和信道编码(AMC: Automatic Modulation andchannel Coding )的情况下,决定对发往选择了的用户的下行数据信道应用的数据调制方式和信道编码率。更具体地说,在数据调制方式和信道编码率的规定的组合内,指定适当的组合的号码(MCS号码)。
预编码矢量决定单元基于来自用户的反馈信号,决定对于该用户的下行通信所^f吏用的预编码矢量。在本实施例中,预编码矢量可以对例如包含在5MHz这样的系统频带中的例如25个资源块全部公共设定,或者也可以设定为每5个资源块不同。由预编码方法选择单元506决定设定哪个。系统频带也可以不是5MHz,而是10MHz、 20MHz等适当的各种频带。
频域相位旋转量决定单元在进行循环延迟分集(CDD)方式的情况下,决定在到达各天线的各序列中应设定什么样的延迟。时间轴上的延迟量T对应于频率轴上的某个相位旋转角小t。
预编码方法选择单元506基于用户通知的信息,决定通过发往该用户的下行通信如何进行预编码矢量的反馈控制。用户通知的信息典型的为下行通信的数据大小,但也可以参照其它的信息。在本实施例中,预编码矢量的反馈控制准备了 (1)对系统频带中包含的全部资源块公共进行的模式,和(2)对包含在系统频带中的资源块内、每连续的规定数个(例如5个)资源块准备多个反馈环的模式。在本实施例中,在用户所请求的下行通信的数据大小比较多的情况下选择(1)的模式,在该数据大小比较少的情况下选择(2)的模式。如后所述,后者的模式分为基准模式和CDD模式。
用户数据信道生成单元508基于选择的MCS和选择的预编码方法,生成发往各用户装置的下行数据信道(PDSCH)。
预编码单元510将发往特定的用户的数据信道复制为多个序列,对多个序列分別应用适当的预编码矢量(权重),并输出。
频域相位旋转单元512对通过预编码矢量加权的多个信号序列分别施加规定的相位旋转后输出。在不应用循环延迟分集(CDD)方式的情况下,规定的相位旋转角被设定为0,但在应用CDD方式的情况下,是对应于CDD
方式中的延迟量T的相位角小T。
下行链路(Ll/L2 )控制信道生成单元514生成下行链路的低层控制信道(Ll/L2控制信道)。下行链路Ll/L2控制信道一般包含下行或上行调度信息、MIMO信息、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重发控制信息(HARQ)、发送功率控制(TPC)命令比特等。下行或上行调度信息用于确定数据信道的资源块或应用的MCS等。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下行L1/L2控制信道中包含选择的预编码矢量和应用了 CDD方式的情况下的相位旋转量的信息。
发送分集用调制单元516进行用于从多个天线发送下行L1/L2控制信道的调制。作为一例,发送分集可以通过时间空间块编码(STBC: Space TimeBlock Coding)进行,也可以通过频率空间块编码(SFBC: Space FrequencyBlock Coding)进行。
公共参数设定单元520对小区内的全部用户准备公共的参数。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准备在该小区中使用的或者可以使用的预编码矢量、在该小区中使用的或者可以使用的延迟量(相位旋转量)。广播信道生成单元522生成广播信道(BCH),该广播信道包括由公共参数设定单元520准备的预编码矢量和/或延迟量的值。
发送分集用调制单元524进行用于从多个天线发送广播信道的调制。作为一例,发送分集可以通过时间空间块编码(STBC)或频率空间块编码(SFBC )等进行。
正交参考信号生成单元526准备该小区所使用的参考信号。
OFDM信号生成单元530通过进行快速傅立叶反变换等,从而生成从某个天线发送的OFDM方式的发送信号。
图6表示本发明的 一个实施例的用户装置的方框图。图6中表示了 OFDM信号解调单元602、正交参考信号复制品(replica)生成单元603、信道估计单元604、L1/L2控制信道解调和解码单元606、广播信道解调和解码单元608、乘法单元610、数据信道解调和解码单元612、预编码矢量候选生成单元614、基于CDD的频域相位旋转量生成单元616、估计单元618、上行链i 各Ll/L2控制信道生成单元620、上行链路数据信道生成单元622、 SC-FDMA调制单元624。
OFDM信号解调单元602通过进行保护间隔的除去以及快速傅立叶变换等,从而从接收到的OFDM方式的信号中提取参考信号、广播信道、下行Ll/L2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等。
正交参考信号复制品生成单元603准备参考信号的复制品,并提供给信道估计单元604。
信道估计单元604对每个发送天线和/或接收天线,基于接收到的下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为了说明的方便,用"A"表示信道估计结果。
Ll/L2控制信道解调和解码单元606基于信道估计值,对下行Ll/L2控制信道进行解调和解码。如上所述,Ll/L2控制信道中可能含有各种各样的信息,但在图示的例子中,特别从L1/L2控制信道中提取MCS (选择的数据调制方式和信道编码率)、使用的预编码矢量、应用CDD方式的情况下使用的延迟量(与其相当的频域的相位旋转量)相关的信息。为了说明的方便,将这些信息设为"B"。
广播信道解调和解码单元608也基于信道估计值,对广播信道进行解调和解码。广播信道中也可能包含各种信息,但在图示的例子中,特别从广播
信道中提取用于表示在对每规定数个资源块进行预编码矢量的反馈控制的情况下的"规定数"是多少(频率方向的预编码分辨率(precoding resolution ))、在应用CDD方式的情况下任何延迟量(与其对应的频域的相位旋转量)为多少的信息。为了说明的方便,将这些信息设为"C"。
乘法单元610基于信息"B",校正信道估计值。具体来说,对信道估计值乘以预编码矢量,并根据需要增加与CDD方式的延迟量对应的相位旋转
量5 从而校正信道估计值e
数据信道解调和解码单元612基于校正后的信道估计值以及信息"B",对数据信道进行解调和解码。数据信道中,除了再生的用户数据之外,还可以包括高层的控制数据。该控制数据中例如也可以包括用于表示决定用于该用户装置的预编码矢量的控制方法的信息。为了说明的方便,将这些信息设为"D"。
预编码矢量候选生成单元614基于信息"C"和"D",准备预编码矢量(决定的值或候选值)。
基于CDD的频域相位旋转量生成单元616基于信息"C"和"D",准备在应用CDD方式的情况下的对于各天线的延迟量(决定的值或候选值)。
估计单元618基于由614、 616准备的值,估计所预计的信号质量(CQI )。在预编码矢量在几个候选中作为选项而由614准备的情况下,选择其中最佳的候选。关于应用CDD方式的情况下的延迟量,也在几个候选中作为选项而由614准备的情况下,选择其中最佳的候选。而且,在使用最佳的候选预编码矢量,以及根据需要而使用延迟量,临时进行下行通信的情况下,估计表示预计的接收信号质量的量(CQI)。在预编码矢量和/或延迟量不是选项而是由基站唯一决定的值的情况下,在使用该值临时进行下行通信的情况下,估计表示预计的接收信号质量的量(CQI)。为了说明的方便,由用户装置选择的或由基站确定的预编码矢量以及(根据需要)延迟量、表示在使用它们的情况下所预计的CQI的信息被表示为"E"。
上行链路Ll/L2控制信道生成单元620生成包含信息"E"的上行链路Ll/L2控制信道。
上行链路数据信道生成单元622生成包含用户数据的上行链路的数据信道。
SC-FDMA调制单元624通过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频域的映射、傅立叶反变换等,从而生成包含上行链路的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单载波方式的发送信号。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动作例子的流程图。为了简化图示,
有关无线资源的分配的步骤等未被图示。如步骤S1所示,从基站装置(eNB)向用户装置(UE)发送广播信道(BCH)。广播信道中含有小区内使用的各种参数,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在广播信道中含有频率方向的预编码分辨率、与CDD中的延迟量相关的信息。
在步骤S2中,用户装置发送用于请求下行通信的信号。在图示的例子中,为RACH,但不限定于RACH,可以是任何的用于请求通信的信号。
在步骤S3中,通过高层控制信号指定下行通信所使用的通信模式是什么。具体来说,高层控制信号中包含表示与该用户的下行通信中进行的预编码矢量的反馈控制是对每规定数个资源块进行还是对系统频带的全部资源块公共进行的信息、以及表示在全部频带公共进行预编码矢量的反馈控制的情况下是否使用CDD方式的信息等。
图8表示本实施例中准备的三个通信模式的相互关系。通信模式为基准模式、非CDD模式或CDD模式。
在基准模式中,对系统频带内的全部资源块公共进行预编码矢量的反馈控制。从而,反馈控制环为流数即可,反馈控制负担小。但是,不适合如频率方向的衰落变动大的信道状态。基准模式中,不使用CDD方式。是否使用CDD方式通过图中t =0、 t^0来表现。
在非CDD模式下,对系统频带的区分的每个频带(例如,在系统频带中含有25个资源块的情况下,对每5个资源块的频带)进行预编码矢量的反馈控制。从而,反馈控制环需要(流数)x (全部资源块数+规定数个)个,反馈控制负担比较多。但是,能够适当地应对如频率方向的衰落变动大的信道状态。
在CDD模式下,与基准模式同样,对系统频带内的全部资源块公共进行预编码矢量的反馈控制。在CDD模式中,进一步使用循环延迟分集,在到达各天线的信号路径中设定某些延迟量t 。
可以根据状况来适当切换这些通信模式,但在本实施例中,特别根据下行数据大小分开使用通信模式。在下行数据大小比较多的情况下,使用非CDD模式,从而,非CDD模式适于例如在移动度小的情况下进行比较多的数据通信的情况。在非CDD模式中,主要通过在频率轴方向上按每5个资源块来细致控制预编码矢量,从而进行控制以提高传输质量。而例如在语音分
组这样的下行数据大小比较少的情况下,使用基准模式或CDD模式。由于在 视野差的环境例如都市中,多路的延迟扩展(spread)本身比较大,所以不使 用CDD方式而使用基准模式。例如在视野好的环境下延迟扩展比较小。在该 情况下,为了使用多个路径来提高分集的效果并提高信号质量,使用CDD模 式,使得每个天线的信号发送时刻不同。基准模式或CDD模式适于移动度大 的情况或语音分组这样的数据大d 、比较少的情况。
另外,即使在数据大小比较少的情况下,理论上或许也可以考虑在频率 方向上按照每5个资源块来细致地控制预编码矢量。但是,预编码矢量的控 制和CDD方式中的延迟量的控制都归结于频域中的相位旋转量的控制。从 而,硬要准备进行两个控制的相当复杂的通信模式是缺乏实际效益的。而且, 在语音分组这样的数据大小少的通信中,强迫大的反馈控制负担从资源的利 用效率的观点来看也不是上策。从而,在图8中,"x,,所示的通信模式未被 准备。在本实施例中,预编码矢量的反馈控制是在是否按每5个资源块进行 中二选一,但也可以准备更多的选项。例如,也可以关于"每规定数个资源 块,,准备3个以上的选项,例如每3个资源块、每5个资源块、全部资源块 公共。同样,对于延迟量也可以准备3个以上的选项。
在图7的步骤S3中,基站装置(eNB)根据从用户装置通知的下行通信 量来选择某个通信模式,并将其通知给用户装置。据此,用户装置准备进行 指示的通信模式下的下行通信。
在步骤S4中,用户装置将预编码矢量的反馈信号返回到基站装置。
图9是表示从用户装置对基站装置的反馈信号的内容的图。在[非CDD 模式]的情况下的反馈信号包含用户装置按每5个资源块最佳的预编码矢量、 以及临时使用该预编码矢量的情况下预计的每个流的信道状态(例如CQI)。的情况下,根据预编码矢量或延迟量是由基站唯 一指定还是通过选项提供的,如图中(A)、 (B)、 (C)所示这样,反馈信号 的内容不同。
(A)预编码矢量和延迟量在通过多个选项而从基站装置被通知给用户 装置的情况下,用户装置决定其中最佳的选项。反馈信号中包含最佳的预编 码矢量、最佳的延迟量(以指示符表现)、在临时使用该预编码矢量和延迟量 的情况下预计的信道状态。信道状态通过对全部流的平均值来表现。(B )在对于预编码矢量通过多个选项从基站通知给用户装置,而对于延 迟量唯一地从基站装置通知给用户装置的情况下,用户装置也决定其中最佳 的选项。反馈信号中包含最佳的预编码矢量、在临时使用该预编码矢量和唯 一地指定的延迟量的情况下预计的信道状态。信道状态通过对全部流的平均 值来表现。
(C )在预编码矢量和延迟量被从基站装置唯一地通知给用户装置的情况 下,反馈信号中包含在临时使用该预编码矢量和延迟量的情况下预计的信道 状态。信道状态通过对全部流的平均值来表现。
在图7的步骤S5中,与决定的预编码矢量,以及根据需要与延迟量一同 进行下行数据通信。以后,在用户所希望的下行通信改变的情况下,该请求 被通知给基站装置,并可以进行通信^f莫式的再决定等。
以上,本发明参照特定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实施例仅仅不过是例示,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变形例、修改例、代替例、置换例等。为了促使对 发明的理解而使用具体数值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没有特别的预先通知,这 些数值只不过为一例,可以使用适当的任何的值。为了说明的方便,使用功 能方框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装置,但这样的装置可以通过硬件、软件 和它们的组合来实现。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的范围内,各种变形例、修改例、代替例、置换例等包含在本发明中。
本国际申请要求2007年3月2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7 -073726 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援引与本囯际申请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基站装置,用于支持使用预编码方式的多天线通信和进行延迟分集的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其具有调度部件,决定对请求下行通信的一个以上的用户分配的资源;根据来自各用户装置的反馈信号,决定对多个天线应用的预编码矢量的部件;通信方式决定部件,根据各用户所请求的下行数据大小,对每个用户决定是否对每规定数的资源块,进行预编码矢量的反馈控制;以及通过由调度部件决定的资源,从所述多个天线发送下行信号的部件,在对系统频带中的资源块都进行预编码矢量的反馈控制的情况下,所述通信方式决定部件还决定是否对下行通信使用延迟分集。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预编码矢量被通过广播信道通知给用户装置。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由广播信道通知的预编码矢量,通过用户装置可使用的预编码矢量的多 个选项来表现。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所述多个选项内、由用户装置选择的预编码矢量被报告给该基站装置。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由广播信道通知的预编码矢量,唯一地表示用户装置必须使用的预编码 矢量。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延迟分集所使用的延迟量被通过广播信道通知给用户装置。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由广播信道通知的延迟量,通过用户装置可使用的延迟量的多个选项来表现。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所述多个选项内、由用户装置选择的延迟量被报告给该基站装置。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由广播信道通知的延迟量,唯一地表示用户装置必须使用的延迟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用户装置中的接收信号质量的估计值被报告给该基站装置,所述用户装 置中的接收信号质量的估计值,是在通过广播信道通知的至少预编码矢量被 用于该用户装置的情况下预计的。
11 .一种用户装置,用于支持使用预编码方式的多天线通信和进行延迟分集的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其具有接收下行控制信号,确定对本装置分配的资源的部件; 通过确定的资源接收下行数据信号的部件;以及测定下行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将预编码用的反馈信号发送给基站装置 的部件,由基站装置根据各用户所请求的下行数据大小,对每个用户决定是否对 每规定数的资源块,进行预编码矢量的反馈控制,在对系统频带中的资源块都进行预编码矢量的反馈控制的情况下,也由 基站装置决定是否对下行通信使用延迟分集。
12.—种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方法,所述移动通信系统支持使用预编码 方式的多天线通信和进行延迟分集的通信,该方法包括由基站装置决定对请求下行通信的一个以上的用户分配的资源的步骤;根据来自各用户装置的反馈信号,决定对基站装置的多个天线应用的预 编码矢量的步骤;以及通过由调度决定的资源,从多个天线发送下行信号的步骤,由基站装置根据各用户所请求的下行数据大小,对每个用户决定是否对 每规定数的资源块,进行预编码矢量的反馈控制,在对系统频带中的资源块都进行预编码矢量的反馈控制的情况下,也由 基站装置决定是否对下行通信使用延迟分集。
全文摘要
基站装置具有调度部件,决定对请求下行通信的一个以上的用户分配的资源;根据来自各用户装置的反馈信号,决定对多个天线应用的PV的部件;通信方式决定部件,根据各用户所请求的下行数据大小,对每个用户决定是否对每规定数的资源块(RB),进行PV的反馈控制;以及通过由调度部件决定的资源,从多个天线发送下行信号的部件。在对系统频带中的RB都进行PV的反馈控制的情况下,通信方式决定部件还决定是否对下行通信使用延迟分集。
文档编号H04W72/04GK101682383SQ200880016480
公开日2010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0日
发明者樋口健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