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信号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39586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信号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对图像信号的各帧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之后将该图像信号输出到
液晶显示装置的图像信号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图像显示装置大致分为脉冲型显示装置和保持型显示装置。在作为脉冲型显示装 置的一例举出的CRT (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中,通过电子枪来扫描画面,仅在电 子束到达的像素上进行显示。与此相对,在作为保持型显示装置的一例举出的液晶显示装 置或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按固定周期对图像信号帧进行更新,当指示了某第一帧图 像的显示时,保持第一帧图像的显示,直到指示了接下来的第二帧图像的显示。与脉冲型显 示装置相比,保持型显示装置具有不易发生图像失真等各种优点。 但是,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响应迟缓的问题。即,从指示某帧图像的目标显示值时起 到液晶显示装置的实际显示值成为目标显示值需要时间。有时该所需时间超过帧更新周 期。因此,当在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上显示动作较快的动态图像时,该动态图像可能会模 糊。 作为要解决这种问题的技术,公知有超频(overdrive)技术。关于超频技术,当关 注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上的某一像素时,在与某第一帧的目标显示值对应的图像数据(亮 度和与接下来的第二帧的目标显示值对应的图像数据G2不同的情况下,对该图像数据 G2进行校正,将该校正后的图像数据G/提供给液晶显示装置。在校正过程中,当"^ < G2" 时设'% < G2,",当> G2"时设'% > G2,"。通过设置在这样对图像信号的各帧的图像 数据进行处理之后将该图像信号输出到液晶显示装置的图像信号处理装置,来使液晶显示 装置的实际显示值快速达到目标显示值。 关于该超频技术提出了各种方案。在专利文献l所公开的发明中,使用相互对 应着存储有上述图像数据(G" G2)的各值与校正后图像数据G/的查询表,针对各个像 素从查询表中输出与图像数据(G" G2)对应的校正后图像数据G/。在此情况下,例如当 图像数据为8比特、显示值为0 255的范围时,查询表中所输入的数据(GpG》能构成 65536 (256 X 256)种,从而作为查询表需要使用大容量的存储器。 在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意在降低用作为查询表的存储器的容量的发明。在这 些文献所公开的发明中,仅向查询表输入数据GpG2各自的上位比特,并根据从查询表输出 的数据来进行插值计算,求得校正后图像数据G2'。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3521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4-004829号公报 但是,在如上这样地根据查询表和插值计算来求得校正后图像数据G2'的超频技 术中,当向液晶显示装置提供通过该插值计算求出的校正后图像数据G2'时,有时会导致在 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上显示的图像中产生闪烁等的图像品质劣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信号处理装置,
该图像信号处理装置采用了根据查询表和插值计算来求得校正后图像数据的超频技术、并 可以抑制闪烁等图像品质劣化。 本发明的图像信号处理装置在对图像信号的各帧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之后将该 图像信号输出到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是,该图像信号处理装置具有(l)延迟部,其输入 图像信号各帧的图像数据,使该图像数据延迟相当于一帧的期间后输出该图像数据;(2) 基本校正值输出部,其输入从延迟部输出的第一帧的n比特图像数据Gjn-l:O]中上位的 (n-k)比特数据Gjn-l:k]、和输入到延迟部的第二帧的n比特图像数据G2[n-l:0]中上位 的(n-k)比特数据G2[n-l:k],输出与数据[n_l: k] , G2 [n_l: k])对应的基本校正值D^与 数据(Gjn-l:k],G2[n-l:k]+l)对应的基本校正值D"与数据[n_l: k]+1, G2 [n_l: k])对 应的基本校正值D3以及与数据[n-1: k] +1 , G2 [n_l: k] +1)对应的基本校正值D4 ;以及(3) 校正后图像数据输出部,其输入从延迟部输出的第一帧的n比特图像数据G工[n-1:0]、被输 入到延迟部的第二帧的n比特图像数据Gjn-l:O]和从基本校正值输出部输出的基本校正 值D工 D4,通过插值计算来求得与数据(Gjn:0],G2[n:0])对应的校正后图像数据,将所求 出的校正后图像数据输出到液晶显示装置。其中,n是4以上的整数,k是2以上、(n-2)以 下的整数。 并且,在本发明的图像信号处理装置中,校正后图像数据输出部(a)在对于图像 数据的上位(n-k)比特为"Gjn-l:k] = G2 [n_l: k]"的情况下,在对于图像数据的下位k比 特为"Gjk-l:O] < G2[k-1:0]"时,根据基本校正值D2、 D4通过插值计算来求得校正后 图像数据,在对于图像数据的下位k比特为% [k-1:0] > G2 [k-1:0]"时,根据基本校正值 DpD3、D4通过插值计算来求得校正后图像数据,(b)在对于图像数据的上位(n-k)比特为 "Gjn-l:k] # G2[n-l:k]"的情况下,根据基本校正值D工 D4通过双线性插值计算来求得 校正后图像数据。 在本发明的图像信号处理装置中,向基本校正值输出部输入从延迟部输出的第一 帧的n比特图像数据Gjn-l:O]中上位的(n_k)比特数据^ [n_l: k]、以及输入到延迟部 的第二帧的n比特图像数据G2[n-l:0]中上位的(n_k)比特数据G2 [n_l: k]。并且,从该基 本校正值输出部向校正后图像数据输出部输出与数据(Gjn-l:k],Gjn-l:k])对应的基本 校正值D"与数据(Gjn-l:k], G2[n-l:k]+l)对应的基本校正值D2、与数据[n_l: k]+1, G2[n-l:k])对应的基本校正值D3以及与数据[n_l :k]+l,G2[n_l :k]+l)对应的基本校正 值。4。 校正后图像数据输出部被输入第一帧的n比特图像数据^[n-1:0]、第二帧的n比 特图像数据G2[n-1:0]和从基本校正值输出部输出的基本校正值A 04,通过插值计算来 求得与数据(&[n:0], G2[n:0])对应的校正后图像数据,将所求出的校正后图像数据输出 到液晶显示装置。 特别是,校正后图像数据输出部在对于图像数据的上位(n-k)比特为Gjn-l:k] =G2[n-l:k]的情况下和为Gjn-l:k] #G2[n-l:k]的情况下进行不同的处理。此外,在前 者的Gjn-l:k] =G2[n-l:k]的情况下,校正后图像数据输出部还在对于图像数据的下位k 比特为Gjk-l:O] <G2[k-l:0]时和为Gjk-l:O] >G2[k-l:0]时进行不同的处理。艮卩,校正后图像数据输出部在[n-1: k] = G2 [n-1: k]"且"G! [k_l: 0] < G2 [k_l: 0]"时,根据基 本校正值D" D2、 D4通过插值计算来求得校正后图像数据,在"Gjn-l:k] = Gjn-l:k]"且 [k-1:0] > G2 [k-1:0]"时,根据基本校正值DpAA通过插值计算来求得校正后图像数 据,此外,在% [n-1: k] # G2 [n-1: k]"的情况下,根据基本校正值D工 D4通过双线性插值 计算来求得校正后图像数据。 在本发明的图像信号处理装置中优选地,校正后图像数据输出部在对于图像数据 的上位(n-k)比特为"Gjn-l:k] = G2 [n_l: k]"的情况下,在对于图像数据的下位k比特为 "Gjk-l:0] 〈G2[k-l:0]"时,将基本校正值D3设为利用算式"D3 = D^D^D/求得的值,在 对于图像数据的下位k比特为[k-1:0] > G2 [k-1:0]"时,将基本校正值D2设为利用算 式"02 = D,D4-D3"求得的值,根据这些基本校正值D工 D4通过双线性插值计算来求得所述
校正后图像数据。 在此情况下,当"Gjn-l:k] = G2 [n_l: k]"且"G! [k_l: 0] < G2 [k_l: 0]"时,将基 本校正值D3设为利用算式"03 = D,W,得出的值,此夕卜,当'% [n-1: k] = G2 [n_l: k]"且 [k-1:0] > G2 [k-1:0]"时,将基本校正值D2设为利用算式"02 = D^4-D3"得出的值。而 且,此后在所有情况下,都根据基本校正值A D4通过双线性插值计算来求得校正后图像 数据。 另外,可以对于帧的全部图像数据进行上述的处理,但在画面所显示的图像中仅 一部分区域是动态图像的情况下,可仅对与该一部分区域对应的图像数据进行上述处理。
本发明的图像信号处理装置采用根据查询表和插值计算来求得校正后图像数据 的超频技术,并可以抑制闪烁等图像品质劣化。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信号处理装置1的结构的图。 图2是平面地示出第一帧图像数据GJ7:0]和第二帧图像数据G2[7:0]的图。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信号处理装置1所包含的校正后图像数据输出部30
的结构的图。 图4是说明输入到本实施方式的图像信号处理装置1的第一帧图像数据GJ7:0] 和第二帧图像数据G2[7:0]、以及从图像信号处理装置1输出到液晶显示装置2的校正后图 像数据G/ [7:0]的图。 图5是说明输入到本实施方式的图像信号处理装置1的第一帧图像数据GJ7:0] 和第二帧图像数据G2[7:0]、以及从图像信号处理装置1输出到液晶显示装置2的校正后图 像数据G/ [7:0]的图。 图6是示出从比较例的图像信号处理装置输出的校正后图像数据G2' [7:0]的分 布的图。 图7是示出从比较例的图像信号处理装置输出的校正后图像数据G2' [7:0]的分 布的图。 图8是示出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信号处理装置l输出的校正后图像数据G/[7:0] 的分布的图。 图9是示出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信号处理装置1输出的校正后图像数据G2' [7:0]的分布的图。
标号说明 1、图像信号处理装置;2、液晶显示装置;10、延迟部;20、基本校正值输出部;30、
校正后图像数据输出部;31、基本校正值转换部;32、插值计算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优方式。另外,在对附图的说明
中,对同一要素标注同一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信号处理装置1的结构的图。图像信号处理装置1 在对图像信号的各帧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之后将该图像信号输出到液晶显示装置2,该图 像信号处理装置1具有延迟部10、基本校正值输出部20和校正后图像数据输出部30。另 外,在下文中,图像数据(亮度)为8比特数据。此外,在作为彩色图像的情况下,各色的图 像数据为8比特数据,对其中一种颜色的图像数据进行以下说明,不过其它颜色的图像数 据也是同样的。 延迟部IO输入图像信号的各帧的图像数据,并使该图像数据延迟相当于一帧的 期间后输出到基本校正值输出部20,该延迟部10包含帧存储器。 基本校正值输出部20输入从延迟部10输出的第一帧的8比特图像数据GJ7:0] 中上位的4比特数据GJ7:4],并且输入被输入到延迟部10的第二帧的8比特图像数据 G2[7:0]中上位的4比特数据GJ7:4]。第二帧是继第一帧之后的帧。同时输入到基本校正 值输出部20的图像数据GJ7:0]、GJ7:0]对应于液晶显示装置2的画面上的相同像素。
数据GJ7:4]、G2[7:4]分别是由二进制数表示的0000 1111中的任意值,是 由十进制数表示的0 15中的任意整数值。例如,在用二进制数表示时,当&[7:0]在 00000000 00001111的范围内时,GJ7:4]是0000,当Gj7:0]在11110000 11111111 的范围内时,GJ7:4]是llll。 并且,基本校正值输出部20向校正后图像数据输出部30输出与数据(GJ7:4], G2[7:4])对应的基本校正值Dp与数据瞎4],G2[7:4]+1)对应的基本校正值D"与数据 瞎4]+l, G2[7:4])对应的基本校正值03以及与数据瞎4]+l, G2[7:4]+l)对应的基 本校正值D4。 基本校正值输出部20由查询表构成。即,该查询表中相互对应着存储有数据 瞎:4],G2[7:4])的各值和基本校正值,并对于各个像素输入数据[7:4] , G2 [7:4]),输 出与此对应的基本校正值D"并且,还输出与数据(GJ7:4],GJ7:4]+1)对应的基本校正值 Dy与数据瞎4]+l,G2[7:4])对应的基本校正值03以及与数据[7:4]+l, G2[7:4]+l) 对应的基本校正值D4。 校正后图像数据输出部30输入从延迟部10输出的第一帧的8比特图像数据 ^ [7:0],并且输入被输入到延迟部10的第二帧的8比特图像数据G2 [7:0],此外还输入从 基本校正值输出部20输出的基本校正值D工 D4。另外,校正后图像数据输出部30根据插 值计算来求得与数据(GJ7:0]、G2[7:0])对应的校正后图像数据G2' [7:0],将该求出的图 像数据G/ [7:0]输出到液晶显示装置2。 具体而言,校正后图像数据输出部30在对于图像数据的上位4比特为GJ7:4]
6=G2[7:4]的情况下和为GJ7:4] # G2[7:4]的情况下进行不同的处理。此外,在前者的 GJ7:4] =G2[7:4]的情况下,校正后图像数据输出部30还在对于图像数据的下位4比特 为GJ3:0] <G2[3:0]时和为Gj3:0] >G2[3:0]时进行不同的处理。 图2是平面地示出了第一帧图像数据^ [7:0]和第二帧图像数据G2 [7:0]的图。图 2(a)是平面地示出了图像数据GJ7:0]中上位的4比特数据^ [7:4]和图像数据Gj7:0] 中上位的4比特数据GJ7:4]的图,用阴影线示出"GJ7:4] = G2[7:4]"的区域。此外,图 2(b)是在"GJ7:4] 二G2[7:4]"(在图2(a)中为阴影线所示区域)的情况下,平面地示出 了图像数据GJ7:0]中下位的4比特数据GJ3:0]和图像数据62[7:0]中下位的4比特数 据G2[3:0]的图,其划分为"GJ3:0] < G2 [3:0]"的区域A和[3:0] >62[3:0]"的区域 B。 另夕卜,图2(a)和图2(b)在直线L上都是"GJ7:0] = G2[7:0]"。此外,在图2(b) 中,基本校正值输出部20对应于数据(GJ7:4], G2[7:4])输出的基本校正值D工等于与位 置Pi所示的数据瞎:O], G2[7:0])相对的校正后图像数据G2' [7:0]。基本校正值输出 部20对应于数据(GJ7:4], G2[7:4]+l)输出的基本校正值D2等于与位置P2所示的数据 (GJ7:0], G2[7:0]+16)相对的校正后图像数据G/ [7:0]。基本校正值输出部20对应于 数据(GJ7:4]+1, G2[7:4])输出的基本校正值D3等于与位置P3所示的数据(Gj7:0]+16, G2[7:0])相对的校正后图像数据G/[7:0]。基本校正值输出部20对应于数据瞎:4]+l, G2[7:4]+l)输出的基本校正值D4等于与位置P4所示的数据(GJ7:0]+16, G2[7:0]+16)相 对的校正后图像数据G/ [7:0]。 在"GJ7:4] = G2 [7:4]"且[3:0] < G2 [3:0]"(图2 (b)中的区域A)的情况 下,校正后图像数据输出部30根据基本校正值D"D2、D4利用插值计算来求得校正后图像数 据G/[7:0],但此时,不利用从基本校正值输出部20输出的基本校正值D3。在"Gj7:4]= G2[7:4]"且"GJ3:0] > G2[3:0]"(图2 (b)中的区域B)的情况下,校正后图像数据输出部 30根据基本校正值Dp D3、 D4利用插值计算来求得校正后图像数据G2' [7:0],但此时,不利 用从基本校正值输出部20输出的基本校正值D"即,在上述两种情况下,校正后图像数据 输出部30根据三个基本校正值通过插值计算来求得校正后图像数据G/ [7:0]。此外,在 "GJ7:4] ^G2[7:4]"(图2(a)中阴影线以外的区域)的情况下,校正后图像数据输出部30 根据基本校正值D工 D4通过双线性插值计算来求得校正后图像数据G2' [7:0]。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信号处理装置1所包含的校正后图像数据输出部30 的结构的图。校正后图像数据输出部30包含基本校正值转换部31和插值计算部32。
基本校正值转换部31判断是否[7:4]= G2 [7:4]",并且还判断是否[3:0] <G2[3:0]"。然后,在"GJ7:4] = G2[7:4]"且[3:0] < G2[3:0]"(图2 (b)中的区域 A)的情况下,基本校正值转换部31将基本校正值D3设为利用算式"D3 = D一D厂D/求得 的值。在"GJ7:4] 二G2[7:4]"且"GJ3:0] > G2 [3:0]"(图2 (b)中的区域B)的情况下, 基本校正值转换部31将基本校正值D2设为利用算式"02 = D,D厂D/'求得的值。此外,在 "GJ7:4] ^G^7:4]"(图2(a)中阴影线以外的区域)的情况下,基本校正值转换部31不 改变基本校正值Di D4。 插值计算部32根据这些基本校正值D工 D4通过下述(1)式的双线性插值计算来 求得校正后图像数据G2' [7:0]。然后,插值计算部32将所求出的校正后图像数据G2' [7:0]
7输出到液晶显示装置2。
[式1] G2' = d-x) { d-y) Di+yD2} +x { d-y) D3+yD4}…(la)
x二Gj3:0]/24 …(lb) y = G2[3:0]/24 ... (lc) 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信号处理装置l中,向基本校正值输出部20输入从延迟部10 输出的第一帧图像数据GJ7:0]中上位的4比特数据GJ7:4]、和输入到延迟部10的第二 帧(继第一帧之后的帧)的图像数据G2[7:0]中上位的4比特数据G2[7:4]。然后,从该基 本校正值输出部20向校正后图像数据输出部30输出对应于数据(GJ7:4],G2[7:4])的基 本校正值D^对应于数据(GJ7:4], G2[7:4]+l)的基本校正值D"对应于数据瞎4]+l, G2[7:4])的基本校正值D3和对应于数据(GJ7:4]+1,G2[7:4]+1)的基本校正值D4。
校正后图像数据输出部30被输入第一帧图像数据GJ7:0]、接下来的第二帧图 像数据G2[7:0]和从基本校正值输出部20输出的基本校正值D工 04,通过插值计算求得 与数据GJ[7:0]、G2[7:0])对应的校正后图像数据G2' [7:0],将该求出的校正后图像数据 G2' [7:0]输出到液晶显示装置2。 特别是,校正后图像数据输出部30在对于图像数据的上位4比特为"GJ7:4]= GJ7:4]"的情况下和为"GJ7:4] # G2[7:4]"的情况下进行不同的处理。此外,在前者的 "GJ7:4] = G2[7:4]"的情况下,校正后图像数据输出部30还在对于图像数据的下位4比 特为"GJ4:0] < G2[4:0]',时和"GJ4:0] > G2 [4:0]"时进行不同的处理。即,校正后图 像数据输出部30在"GJ7:4] = G2 [7:4]"且'、[3:0] < G2 [3:0]"的情况下,根据基本校 正值DpD2、D4通过插值计算来求得校正后图像数据G/ [7:0],在"GJ7:4] =G2[7:4]"i [3:0] > G2 [3:0]"的情况下,根据基本校正值D工、D3、D4通过插值计算来求得校正后图像 数据G/ [7:0],此外,在"GJ7:4] # G2[7:4]"的情况下,根据基本校正值D工 D4通过双线 性插值计算来求得校正后图像数据G/ [7:0]。 此外,在校正后图像数据输出部30为图3结构的情况下,在基本校正值转换部31 中,在[7:4] = G2 [7:4]"且[3:0] < G2 [3:0]"的情况下,把基本校正值D3设为利用 算式"D3 = DAW得到的值,此外,在[7:4]= G2 [7:4]"且[3:0] > G2 [3:0]"的 情况下,把基本校正值02设为利用算式"02 = D一D厂D/得到的值。并且,在插值计算部32 中,在所有的情况下,根据基本校正值D工 ^通过双线性插值计算来求得校正后图像数据 G2, [7:0]。 图4和图5分别是说明输入到本实施方式的图像信号处理装置1的第一帧图像数 据^ [7:0]和第二帧图像数据G2 [7:0]、以及从图像信号处理装置1输出到液晶显示装置2 的校正后图像数据G/ [7:0]的图。各图(a) (c)的横轴表示帧图像中某行上的像素位 置。各图(a)表示第一帧的该行上的图像数据GJ7:0]的分布,各图(b)表示第二帧的该行 上的图像数据G2[7:0]的分布,此外,各图(c)表示该行上的校正后图像数据G/ [7:0]的 分布。此外,在各图(a) (c)中关注位于中央的像素。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与第一帧的关注像素的图像数据(亮度)G工相比,接下来的 第二帧的关注像素的图像数据^较大(图4(a)、 (b)),因此输出的关注像素的校正后图像 数据G2'成为大于图像数据G2的值(图4(c))。
此外,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与第一帧的关注像素的图像数据^相比,接下来的第 二帧的关注像素的图像数据^较小(图5(a)、 (b)),因此输出的关注像素的校正后图像数 据G2'成为小于图像数据G2的值(图5(c))。把这样根据超频技术校正后的图像数据G2' 输入到液晶显示装置2,来使液晶显示装置2中的实际显示值快速达到目标显示值。
图6 图9分别是示出从图像信号处理装置输出的校正后图像数据G2' [7:0]的 分布的图。图6和图7示出从比较例的图像信号处理装置输出的校正后图像数据G/[7:0] 的分布。比较例的图像信号处理装置在不进行本实施方式的图像信号处理装置1中基本校 正值转换部31所进行的处理的情况下,通过插值计算部32进行双线性插值计算。图8和 图9示出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信号处理装置l输出的校正后图像数据G/[7:0]的分布。此 外,在图6 图9中,都将与图2(b)中的位置P工对应的基本校正值D工设为0,将与位置^ 对应的基本校正值D2设为0,将与位置P3对应的基本校正值D3设为41,且将与位置P4对应 的基本校正值04设为10。 图6示出在比较例的情况下图2(b)所示范围内的校正后图像数据G2'的分布,图 7示出在比较例的情况下图2(b)中直线L上的校正后图像数据G/的分布。在比较例中, 如这些图所示,沿着"GJ7:0] 二GJ7:0]"的直线L的校正后图像数据G/的分布呈在中央 附近隆起的形状。 在直线L和相关附近区域,第一帧像素数据^和第二帧像素数据G2之差为零或非 常小,因此即使不应用超频技术,在液晶显示装置2的画面上所显示的动态图像也不会产 生模糊(或者,是不构成问题的程度)。但是,当如该比较例那样采用单纯地使用查询表和 插值计算的超频技术时,存在如下的情况在直线L和相关附近区域,提供给液晶显示装置 2的校正后图像数据G2'有时与原始的图像数据G2相比大不相同,结果,可能导致在液晶显 示装置2的画面上所显示的图像中产生闪烁等图像品质劣化。 与此相对,图8示出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图2(b)所示范围内的校正后图像数据 G2'的分布,图9示出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图2(b)中直线L上的校正后图像数据G/的 分布。在本实施方式中,如这些图所示,沿着"GJ7:0] =62[7:0]"的直线1^的校正后图像 数据G/的分布直线性良好。 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仅应用使用了查询表和插值计算的超频技术,还在"GJ7:4] =G2[7:4]"(图2(a)中的阴影区域)的情况下进行基于查询表输出值的插值计算时采取 必要的技巧,由此在直线L和相关附近区域,提供给液晶显示装置2的校正后图像数据G2' 与原始的图像数据G2相等(或者差较小),结果,在液晶显示装置2的画面上所显示的图像 中可以抑制闪烁等图像品质劣化。这些图像处理按照每个像素来进行。
权利要求
一种图像信号处理装置,n为4以上的整数,k为2以上、(n-2)以下的整数,在对图像信号的各帧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之后将该图像信号输出到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图像信号处理装置具有延迟部,其输入所述图像信号的各帧的图像数据,使该图像数据延迟相当于一帧的期间后输出该图像数据;基本校正值输出部,其输入从所述延迟部输出的第一帧的n比特图像数据G1[n-1:0]中上位的(n-k)比特数据G1[n-1:k]、以及被输入到所述延迟部的第二帧的n比特图像数据G2[n-1:0]中上位的(n-k)比特数据G2[n-1:k],输出与数据(G1[n-1:k],G2[n-1:k])对应的基本校正值D1、与数据(G1[n-1:k],G2[n-1:k]+1)对应的基本校正值D2、与数据(G1[n-1:k]+1,G2[n-1:k])对应的基本校正值D3以及与数据(G1[n-1:k]+1,G2[n-1:k]+1)对应的基本校正值D4;以及校正后图像数据输出部,其输入从所述延迟部输出的第一帧的n比特图像数据G1[n-1:0]、被输入到所述延迟部的第二帧的n比特图像数据G2[n-1:0]以及从所述基本校正值输出部输出的基本校正值D1~D4,通过插值计算来求出与数据(G1[n:0],G2[n:0])对应的校正后图像数据,将所求出的校正后图像数据输出到所述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校正后图像数据输出部在对于图像数据的上位(n-k)比特为“G1[n-1:k]=G2[n-1:k]”的情况下,在对于图像数据的下位k比特为“G1[k-1:0]<G2[k-1:0]”时,根据基本校正值D1、D2、D4通过插值计算来求得所述校正后图像数据,在对于图像数据的下位k比特为“G1[k-1:0]≥G2[k-1:0]”时,根据基本校正值D1、D3、D4通过插值计算来求得所述校正后图像数据,在对于图像数据的上位(n-k)比特为“G1[n-1:k]≠G2[n-1:k]”的情况下,根据基本校正值D1~D4通过双线性插值计算来求得所述校正后图像数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信号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后图像数据输出部在对于图像数据的上位(n-k)比特为"Gjn-l:k]= G2[n-l:k]"的情况下,在对于图像数据的下位k比特为"Gjk-1:0] < G2[k-1:0]"时,将基本校正值D3设为 利用算式"D3 = D一D厂D/求得的值;在对于图像数据的下位k比特为"Gjk-1:0] > G2[k-1:0]"时,将基本校正值D2设为 利用算式"D2 = D一D厂D/,求得的值,根据这些基本校正值D工 D4通过双线性插值计算来求得所述校正后图像数据。
全文摘要
图像信号处理装置(1)具有延迟部(10)、基本校正值输出部(20)和校正后图像数据输出部(30)。基本校正值输出部(20)输入从延迟部(10)输出的第一帧的图像数据G1[7:0]中上位的4比特数据G1[7:4],并且输入被输入到延迟部(10)的第二帧的图像数据G2[7:0]中上位的4比特数据G2[7:4],输出与它们对应的基本校正值D1~D4。校正后图像数据输出部(30)输入G1[7:0]、G2[7:0]和D1~D4,在“G1[7:4]=G2[7:4]”的情况下和“G1[7:4]≠G2[7:4]”的情况下进行不同的处理,通过插值计算来求得与数据(G1[7:0],G2[7:0])对应的校正后图像数据G2’[7:0]。
文档编号H04N5/66GK101779232SQ20088010299
公开日2010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17日
发明者樋口知久 申请人:哉英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