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板以及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39840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振动板以及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于扬声器的振动板,特别是涉及具备圆顶部的圆顶型振动板。而
且本发明涉及具备上述振动板的圆顶型扬声器。
背景技术
使用于扬声器的振动板,其形状因用途而不同,有圆锥形、平板形、圆顶型等。使用其中的圆顶型振动板的圆顶型扬声器,由于驱动点处于外周,具有能够减小直径的特征。圆顶型的振动板由于具有圆顶状的形状,不容易像用平板型振动板进行那样形成包含蜂窝层的多层结构以提高强度,提高强度的方法有限。提高这种圆顶型振动板的强度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加大振动板的厚度, 一旦厚度加大,就不容易发出高频声音,而且也有增加成本等缺点。针对这一问题,专利文献l提出了在圆顶部设置增强筋的振动板。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圆顶部得到增强筋的增强,因此增强筋以外的部分的厚度可以减小。
专利文献1 :实开昭53-823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设置增强筋的振动板,虽然在总体上强度得到提高,但是局部看来增强筋部分的强度高,而增强筋以外的部分强度低,不同部分之间存在强度差。因此设置增强筋的振动板容易发生分割振动。而且如果在增强筋以外的部分施力,则应力集中于增强筋与增强筋以外部分的边界,该边界附近容易发生破损。例如,在增强筋以外的部分如果有强的振动模式(mode),就可能在增强筋与增强筋以外的部分的边界上发生破损。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维持圆顶部的较薄的厚度而且在整个面上强度均等的高强度的圆顶型振动板。又,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备这种振动板的圆顶型扬声器。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所述情况而作出的,本发明的振动板是具备圆顶部的圆顶型振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顶部被分割为多个小部分,所述小部分的边界上形成棱部。在这里,所述「棱部」是指相邻的两个面相交形成的线段,也包括山峰状和山谷状相交的任一情况。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在整个圆顶部形成棱部,该棱部起着增强圆顶部的骨架作用。
又,在上述振动板中,也可以所述棱部为直线状。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能够使圆顶部的刚性更好。 又,在上述振动板中,也可以所述小部分为平面状。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能够在圆顶部形成许多尽管是比较简单的结构,却能够起骨架作用的棱部。 又,在上述振动板中,也可以所述小部分为三角形平面、四角形平面、或六角形平面。在这里,所述多角形平面(三角形平面、四角形平面、和六角形平面)中,虽然边严格地说是直线,但是除此以外,也包含边稍有弯曲的情况。 又,在上述振动板中,也可以在整个所述圆顶部,所述棱部形成为山峰形状。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能够将圆顶部的表面做得比较平滑。 又,也可以在上述整个圆顶部,上述棱部形成为山峰状的振动板中,上述圆顶部的材料是金属。 又,在上述振动板中,也可以在整个所述圆顶部,既有山峰状的棱部也有山谷状的 棱部混合存在的形成。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将形成于小部分的边界的棱部的截面的角 度(形成棱部的两个面相交的角度)做得小,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圆顶部的刚性。
又,在上述振动板中,也可以所述圆顶部由多个多角锥形成,所述多角锥由三角形 平面状的多个所述小部分形成。在这里,所谓"多角锥"也包含多角锥内的各小部分的边界 上形成的棱部带有很小的圆度的情况。如果采用上述结构,则能够高效率形成棱部,因此能 够进一步提高圆顶部的刚性。 又,在上述振动板中,也可以所述多角锥是三角锥、四角锥、或六角锥。 又,在上述振动板中,也可以所述小部分向内侧凹进或向外侧突出。如果采用这样
的结构,则在各小部分的边界上棱部的断面角度能够减小,因此能够提高圆顶部的刚性,使
其高于小部分为平坦部的情况下的刚性。 又,在上述山峰状棱部与山谷状棱部混合存在的振动板中,也可以所述圆顶部的 材料是树脂。 又,在上述振动板中,也可以所述圆顶部具有从顶部延伸到外缘部的拱形部,所述 拱形部由所述棱部形成。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起骨架作用的棱部从顶部向外缘部延伸, 因此维持圆顶部的膨出形状的的张力起作用,能够提高振动板的刚性。 又,在上述振动板中,也可以所述拱形部利用曲线状的棱部形成,整体上具有圆弧 形状。 又,在上述振动板中,也可以所述拱形部由直线状的棱部形成,总体上大致具有圆 弧形状。 又,在上述振动板中,也可以所述拱形部有多个。 又,在上述振动板中,也可以所述圆顶部具有多个从所述外缘部的一部分延伸到 所述外缘部的另一部分的侧拱形部,该侧拱形部在从通过所述顶部的所述圆顶部的垂直方 向观察时大致为直线状,相对于所述拱形部大致平行地延伸,而且利用所述棱部形成。如果 采用这样的结构,则维持圆顶部的膨出形状的张力更多地起作用,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高 振动板的刚性。 又,在上述振动板中,也可以所述侧拱形部具有大致为圆弧状的形状。 又,在上述振动板中,也可以在所述圆顶部由棱部形成以通过所述顶部垂直贯通
所述圆顶部的轴为中心的多个棱部多角形,形成所述棱部多角形的棱部是山谷状棱部,与
所述棱部多角形交叉的棱部形成为山峰状。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能够高效率地增加山
峰状棱部和山谷状棱部。 又,在上述振动板中,也可以所述多个棱部多角形形成从顶部到外缘部逐步变大 的结构。 又,在上述振动板中,也可以设想以所述圆顶部的所述顶点为起点,同时通过一个 所述棱部多角形的顶点的第1假想线、以及以所述圆顶部的所述顶点为起点,同时通过位 于比所述一个棱部多角形位于更靠内侧一个或更靠外侧一个的位置上的其他棱部多角形 的顶点的第2假想线时,从所述顶部附近到所述外缘部交替形成顶点重叠于所述第1假想 线的棱部多角形,和顶点重叠于所述第2假想线的棱部多角形。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圆顶部的外缘附近的棱部的断面角度小,因此能够提高圆顶部的外缘附近的刚性。借助于此,
音圈的振动容易传递到整个圆顶部,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频率特性控制。 又,在上述振动板中,也可以所述小部分的形状均为三角形、或均为梯形、或三角
形与梯形混在一起的形状。 又,在上述振动板中,也可以所述小部分中,底边位于所述顶部一侧的小部分与底
部位于所述外缘部一侧的小部分在所述棱部多角形的周方向上交替形成。 又,在上述振动板中,也可以所述小部分中,底边位于所述顶部一侧的小部分与底
边位于所述外缘部一侧的小部分从所述顶部到所述外缘部交替形成。 而且本发明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振动板。 从上述说明可知,本发明的振动板在整个圆顶部形成棱部,该棱部能够起增强圆顶部的骨架的作用。因此,如果采用本发明,则能够提供维持圆顶部的较薄的厚度而且在整个面上强度均等的高强度的圆顶型振动板。又,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备这种振动板的圆顶型扬声器。


图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振动板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扬声器的大概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振动板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振动板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振动板的部分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扬声器的大概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振动板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形态5的振动板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形态6的振动板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形态6的振动板的平面图和侧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下面对于所有的附图,对相同或相当的要素标以相同的符号,省略其重复说明。
实施形态1 首先,对实施形态1的振动板1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形态的振动板1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形态的振动板1主要由圆顶状鼓出的圆顶部2和位于该圆顶部2外周部分的边缘部3构成。圆顶部2被分割为多个小部分4,该小部分4具有三角形平面形状。而且在各小部分4的边界上形成直线状的棱部7。而且该棱部7在整个圆顶部2形成山峰状。还有,小部分4在圆顶部2的整个面上大致为一定大小。 在这里对本实施形态的振动板1的小部分4的配置进一步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在圆顶部2上,多个小部分4相互连接形成围绕顶部5的6个层8 13。最接近顶部5的第1层8由顶点位于振动板1的顶部5的6个小部分4形成,其外缘为六角形。又,位于第1层8的外侧的第2层9由一个边与形成第1层8的各小部分4的底边相接(共用)的六个小部分4以及与其两侧相邻的12个小部分4总共18个小部分4形成,其外缘为12 角形。同样,第3层10由30个小部分4形成,其外缘形成18角形,第4层11由48个小部 分4形成,其外缘形成24角形。第5层12由54个小部分4形成,其外缘形成30角形,第 6层13由66个小部分4形成,其外缘形成36角形。 这样,圆顶部2的各层8 13,其外缘形成多角形,又,该多角形越是靠近边缘部3 越是接近于圆形。因此,位于最外侧的第6层13的外缘非常接近于圆,所以圆顶部2的外 缘部分14能够毫无困难地与具有圆形的边缘部3接合。还有,小部分4不必一定是正三角 形,而且不必是严格的三角形。例如形成小部分4的边中,也可以将与各层8 13的外缘接 触的边做成圆弧状,各层8 13的外缘总体上形成圆形。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各层8 13的边界部分总体上形成平缓的曲线,因此形成各层8 13的外缘的小部分4之间的边界 上应力集中的情况可以得到避免。 又,如图1所示,本实施形态的圆顶部2具有从顶部5延伸到外缘部14的6个拱 形部15。这些拱形部15由各层8 13的直线状棱部相连,总体上形成为大致圆弧形。换 句话说,各层8 13的小部分4的棱部7从圆顶部2的顶部5等间隔地在6个方向上辐射 状延伸。在本实施形态中,圆顶部2上形成拱形部15,因此在第2 6层9 13,以成为拱 形部15的部分为边界,跨过边界继续配置顶点位于顶部5—侧的小部分4。还有,在图1中 看到,利用直线状的棱部7形成作为整体具有大致圆弧状的形状的拱形部15,但是也可以 利用曲线状的棱部7形成作为整体具有圆弧状的形状的拱形部15。 还有,本实施形态的振动板1只要使用与图1的形状对应的模具就可以制造。也 就是说,只要是以金属等为材料的所谓硬圆顶,就可以利用与图1的形状对应的模具通过 压力加工制造。如果是在棉或化纤中含浸树脂的材料或树脂薄膜为材料的所谓软圆顶,则 只要用与图1的形状对应的模具进行加热成型,就能够将振动板1形成为图1所示的形状。
又,本实施形态的振动板1与下述实施形态3的振动板1B等相比能够控制棱部7 的数目,因此适合使用比较硬的(能够提高圆顶部2的刚性的)材料的情况。例如适于圆 顶部2用钛等金属制造的情况。 下面对实施形态1的扬声器16进行说明。图2是本实施形态的扬声器16的大概 剖面图。本实施形态的扬声器16是具备图1的振动板1的圆顶形扬声器。如图2所示,扬 声器16在振动板1的前方具备均衡器17。又,振动板l,其外缘附近连接于音圈18,由于音 圈18振动,振动板1也发生振动。这样,本实施形态的扬声器16的结构与一般的圆顶型扬 声器基本相同,因此振动板1以外的构件不需要特别改变设计。 以上对实施形态1的振动板1以及扬声器16进行了说明。这样,本实施形态的振 动板1,其圆顶部2被分割为多个小部分4,相邻的小部分4的各边界上分别形成棱部7。这 些棱部7起着增强圆顶部2的骨架作用,因此能够使振动板1的强度(刚性)提高。
又,这些棱部7在振动板的整个圆顶部2形成。因此能够在整体上均匀提高圆顶 部2的强度。也就是说,能够抑制在圆顶部2上产生的部分强度差。 又,如果采用本实施形态的振动板1,不使圆顶部2加厚就能够提高振动板1的强 度,因此能够使圆顶部2保持较薄的结构。借助于此,只要采用使用振动板1的扬声器16, 就能够在从低音区域到高音区域的广大范围发出声音。 又,本实施形态的振动板1与已有的振动板相比形状没有重大变化,重量也没有大变化,因此无需将已有的音圈18等扬声器16的构成加以改变就能够将其组装到扬声器16中。 又,本实施形态的振动板l,从圆顶部2的顶部5延伸到外缘部14的多个拱形部15由棱部7形成,因此维持圆顶状鼓出的圆顶部2的形状的张力起着作用。因此,这样的结构在提高作为圆顶型的扬声器16的刚性上是很有效的。
实施形态2 下面对实施形态2的振动板1A进行说明。图3是实施形态的振动板1A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形态的振动板1A,与实施形态1的振动板1 一样,主要由圆顶状鼓出的圆顶部2,以及位于该圆顶部2外周部分的边缘部3构成,圆顶部2被分割为多个小部分4。但是在实施形态1的振动板1的情况下,小部分4的形状为三角形平面,而本实施形态的振动板1A中,小部分4的形状为六角形平面,本实施形态的振动板1A的结构不同于实施形态1的振动板l的结构。 本实施形态的振动板1A即使是如上所述的结构,在各小部分4的边界上形成直线状棱部7,小部分4在圆顶部2的整个面上可以形成为大致一定的大小。因此能够抑制圆顶部2的不同部分之间的强度差,能够提高振动板1A的总体强度(刚性)。
还有,在实施形态1和上述实施形态的情况下,对小部分4为三角形平面和六角形平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小部分4也可以是三角形平面和六角形平面以外的其他多角形平面。例如小部分4也可以是四角形平面,或在同一圆顶部2内存在不同的多角形平面的小部分4 (三角形平面与四角形平面的组合或五角形平面与六角形平面的组合等)。小部分4为四角形平面的情况下,如果小部分4采用图1所示的相邻的两个小部分4的顶点分别作为顶点的四角形平面,则能够使各小部分4的面积大致相等。还有,当然不用说也可以用上面所述以外的方法将小部分4形成为四角形平面。 如上所述,小部分4的形状可以考虑采用各种多角平面。但是,即使是多角形平面中,也是三角形平面比其他多角形配置自由度高,因此如果小部分4采用三角形平面,则容易抑制小部分4的面积偏差。如果能够将圆顶部2分割为面积在某种程度上相同的小部分4,则能够使圆顶部2的强度在整个圆顶部2大致均等。
实施形态3 下面对实施形态3的振动板1B进行说明。图4是本实施形态的振动板1B的立体图。本实施形态的振动板1B与实施形态1的情况相同,主要由圆顶状鼓出的圆顶部2和位于该圆顶部2外周部分的边缘部3构成。圆顶部2被分割为多个小部分4,而且在小部分4的边界上形成棱部7。但是,在实施形态1的振动板1中,棱部7在整个圆顶部2形成为山峰状,而本实施形态的振动板1B中,形成为山峰状的棱部7和形成为山谷状的棱部7混合存在,在这一点上,本实施形态的振动板1B的结构与实施形态1的振动板1的结构不同。而且,在本实施形态中,由相邻的三个小部分4形成以其为三个面的三角锥。这时形成三角锥的其余的面(底面)成为向外侧开口的开口面。还有,使图4所示的该开口面与图1的小部分4位置和大小相同,以便于比较。 图5是图4所示的圆顶部2中将顶部5附近放大的圆顶部2的放大图。图中的实线表示形成为山峰状的棱部7,虚线表示形成为山谷状的棱部7。从图5可知,利用三个小是圆顶部2的表面被削形成的,表面形成折曲,因此圆顶部2的各小部分4的厚度总体上是 均匀的。例如从振动板1B的外侧(表侧)观察的情况下,向内侧凹下的部分从内侧观察也 是向内侧凹陷。 这样,如果采取本实施形态的振动板1B,不仅山峰状的棱部7成为三角锥的边界, 而且山谷状的棱部7成为形成三角锥的小部分4的的边界。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不仅棱 部7的数目比实施形态1的振动板1增加,而且形成为山峰状的棱部与形成为山谷状的棱 部混合存在,因此能够使形成为小部分4的边界的棱部7的断面角度(形成棱部7的两个 小部分4所形成的角度)变得尖锐(小)。借助于此,可以使棱部7提高抵抗垂直于圆顶部 2的曲面的方向上来的力的强度,进一步提高振动板1B的刚性。 还有,本实施形态的振动板1B能够使刚性比实施形态1的振动板1高,因此适合 于使用比实施形态1的振动板1采用的材料更柔软的材料的情况。例如适合圆顶部2由聚 酰亚胺等树脂制造的情况。 下面对实施形态3的扬声器16B进行说明。图6是本实施形态的扬声器的大概剖 面图。本实施形态的扬声器16B的结构与实施形态1的扬声器16的结构(参照图2)基本 相同,但是本实施形态16B采用振动板1B(参照图4)取代振动板l,这一点与实施形态1的 扬声器16的结构不同。 在实际使用的扬声器16B中,音圈17与振动板1B的间隙很小,在振动板1B的圆 顶部2上,由小部分4形成的三角锥(参照图4)向内侧凹入(形成凹状),因此振动板1B 与均衡器17形成不容易接触的结构。但是,与上述实施形态的扬声器16B结构不同,扬声 器16B在振动板1B后方(内侧)具备压縮驱动器(未图示),在振动板1B与压縮驱动器之 间的间隙很小的情况下,也可以使设置于振动板1B的圆顶部2的三角锥向外突出(形成凸 状)。这时三角锥的开口面向圆顶部2的内侧开口。即使是三角锥向外侧突出(凸状)的 情况下,也是在各小部分4的边界上形成棱部7,该棱部7起着增强圆顶部2的骨架作用,这 一点并没有变化。因此具有与由小部分4形成的三角锥向内侧凹进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实施形态4 下面对实施形态4的振动板1C进行说明。图7是本实施形态4的振动板1C的立 体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形态的振动板1C与实施形态3的情况相同,主要由圆顶状鼓出 的圆顶部2和位于该圆顶部2的外周部分的边缘部3构成,圆顶部2分割为多个小部分4。 但是,在实施形态3的振动板1B的情况下,形成以相邻的小部分4作为三个面的三角锥,而 本实施形态的振动板1C的情况下,形成将相邻的6个小部分4作为6个面的六角锥,在这 一点上,本实施形态的振动板1C的结构与实施形态3的振动板1B的结构不同。
还有,为了容易比较,使图3的小部分4与图7的六角锥的开口面(底面)的位置 和大小相同。这样,即使是圆顶部2具有图7所示的结构,也在相邻的小部分4的边界上形 成棱部7。因此,这些棱部7能够起增强圆顶部2的骨架的作用,从而能够提高振动板1C的 强度(刚性)。 上面对利用小部分4形成三角锥或六角锥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也可以利用小部 分4形成三角锥和六角锥以外的其他多角锥。例如可以利用小部分4形成四角锥,或在同 一圆顶部2内形成不同的多角锥(三角锥与四角锥的组合或五角锥与六角锥的组合等)。 还有,在利用小部分4形成四角锥的情况下,只要采用将图4所示的相邻的两个三角锥的底
9面(开口面)的顶点分别作为顶点的具有底面(开口面)的四角锥,就能够将大致均等大小的四角锥形成于整个圆顶部2。 还有,上面对圆顶部2利用多个多角锥形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圆顶部2也可以利用多角锥以外的凹部(例如半球状凹部)形成。换句话说,图1或图3的振动板1、1A的小部分4也可以形成为向内侧(例如半球面状)凹陷或向外侧突出。即使是采用这样的结构,也还是将形成于小部分4的边界上的棱部7的断面角度(形成棱部的两个小部分4所成的角度)做得尖锐(小)。因此,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棱部7还是能够提高承受垂直于圆顶部2的曲面的方向来的力的强度,能够提高振动板1C的刚性。
实施形态5 下面对实施形态5的振动板1D进行说明。图8是本发明实施形态的振动板1D的立体图。本实施形态的振动板1D与实施形态1等的情况相同,主要由圆顶状突出的圆顶部2和位于该圆顶部2外围部分的边缘部3构成,圆顶部2被分割为多个小部分4。又在小部分4的边界上形成棱部7。而且与实施形态3和4的情况一样,本实施形态的振动板1D上,在整个圆顶部2,混合形成山峰状的棱部7和山谷状的棱部7。但是在实施形态1 4的振动板1 1C的情况下,小部分4在圆顶部2大致为一定大小,而在本实施形态的振动板1D的情况下,小部分4的尺寸在圆顶部2的顶部附近较小,而在边缘部3附近较大,在这一点上,本实施形态的振动板1D的结构与实施形态1 4的振动板1 1C的结构不同。
在这里进一步对本实施形态的振动板1D的小部分4的配置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在圆顶部2,多个小部分4相连,从顶部5到外缘部14形成9个层21 29。最接近顶部5的第1层21,由顶点之一位于振动板1的顶部5的16个小部分4构成由其外缘形成16角形。又,位于第1层21的外侧的第2层22由一个边与形成第1层21的各小部分4的底边接触(共用)的16个小部分4和位于这些小部分4之间的16个小部分4总共32个小部分4形成,其外缘形成16角形。同样,第3 9层23 29也由32个小部分4形成,其外缘形成16角形。 还有,第1、3、5、7、9层21、23、25、27、29这些奇数层(从顶部5起的奇数层)上形成的16角形的顶点位于通过顶部5的第1假想线Cl,第2、4、6、8层22、24、26、28这些偶数层(从顶部5起的偶数层)上形成的16角形的顶点位于通过顶部5的第2假想线C2。而且第1假想线Cl和第2假想线C2不重叠地在圆周方向上错开。具体地说,第1假想线Cl和第2假想线C2,其一假想线间的中央存在另一假想线,在另一假想线间的中央存在一假想线。小部分配置于振动板1D上形成这样的结构。 换句话说,在圆顶部2利用棱部7包围着顶部5,从顶部5附近向外缘部14逐步变大地形成9个棱部多角形31 39。而且,在从通过顶部5的与圆顶部2垂直的方向俯视时,顶点与第1假想线Cl重叠的棱部多角形31、33、35、37、39与顶点与第2假想线重叠的棱部多角形32、34、36、38交替形成于顶点5附近到外缘部14。以这样的结构,小部分是配置于振动板1D。还有,在图8中,只在圆顶部2的眼前一侧的纸面上画出第1假想线Cl和第2假想线C2,但是并不限于眼前一侧的纸面,即使是在整个圆顶部2的一周画出第1假想线Cl和第2假想线C2,也是棱部多边形31、33、35、37、39全部顶点与第1假想线Cl重叠,棱部多边形32、34、36、38的全部顶点与第2假想线C2重叠。 而且,换句话说,在圆顶部2形成棱部7接合形成的16角形的9个棱部多角形
1031 39,该棱部多角形31 39包围着顶部5,从顶部5附近向外缘部14逐步变大,而且都 以通过顶部5垂直贯通圆顶部2的轴为中心。而且在圆顶部2形成多条棱部7,这些棱部 7中,形成棱部多角形31 39的棱部7为山谷状,与棱部多角形31 39交叉的棱部形成 为山峰状。又,顶点之一位于顶部5—侧同时与该顶点相对的边位于外缘部14一侧的三角 形形状的小部分(底边位于外缘部14一侧的小部分)、与顶点之一位于外缘部14一侧同 时与该顶点相对的边位于顶部5 —侧的三角形形状的小部分(底边位于顶部5 —侧的小部 分),在一个棱部多角形与比该棱部多角形更靠内侧一个或更靠外侧一个的位置上的棱部 多角形之间(棱部多角形的周方向上)交替形成。而且底边位于顶部5—侧的小部分和底 边位于外缘部14 一侧的小部分在顶部5到外缘部14之间交替形成。小部分4与这样的结 构配置于振动板1D。 通过形成本实施形态的振动板1D这样的结构,能够在圆顶部2的顶部5附近高效 率地增加山峰状和山谷状的棱部7。又,由于能够在圆顶部2的顶部5附近大量设置棱部 7,在顶部5附近受力的情况下是有效的。 还有,在图8所述的振动板1D的情况下,小部分7的形状均为三角形,但是也可以 将小部分7的形状都做成梯形,又可以做成三角形与梯形混合存在的结构。例如在图8的 三角形形状的小部分7中,如果将与形成棱部多角形31 39的一部分的边(棱部)相对 的顶点的一部分置换为与形成棱部多角形31 39的一部分的边(棱部)平行的棱部,则 能够将小部分7的形状做成梯形。在这种情况下,短边位于顶部5 —侧,同时长边(底边) 位于外缘部14一侧的梯形形状的小部分(底边位于外缘部14一侧的小部分)、与短边位于 外缘部14 一侧同时长边(底边)位于顶部5 —侧的梯形形状的小部分(底边位于顶部5 一侧的小部分),在一个棱部多角形与比该棱部多角形更靠内侧一个或更靠外侧一个的位 置上的棱部多角形之间丄棱部多角形的周方向上)交替形成。而且底边位于顶部5—侧的 小部分和底边位于外缘部14 一侧的小部分在顶部5到外缘部14之间交替形成。
实施形态6 下面对实施形态5的振动板1E进行说明。图9是本实施形态的振动板1E的立体 图。本实施形态的振动板1E与实施形态1等的情况相同,主要由圆顶状突出的圆顶部2和 位于该圆顶部2的外周部分的边缘部3构成,圆顶部2被分割为多个小部分4。又与实施形 态3 —样,利用相邻的三个小部分4与其为三个面形成三角锥。而且,本实施形态的振动板 1E与实施形态1的振动板1和实施形态3的振动板1B —样,圆顶部2具有利用棱部7形成 的大致为圆弧状的6个拱形部15。但是本实施形态的振动板1D的圆顶部不仅有上述拱形 部15,而且具有从外缘部14的一部分延伸到外缘部14的一部分的大致为圆弧状的多个侧 拱形部40,在这一点上与实施形态1的振动板1和实施形态3的振动板1B结构不同。
图10(a)和(b)分别是本实施形态的振动板1E的平面图和侧面图。如图10(a) 所示,侧拱形部40从通过顶部5垂直于圆顶部2的方向观察时为直线状,相对于拱形部15 平行延伸,而且由棱部7形成。这样,本实施形态的振动板,其圆顶部2不仅具有拱形部15, 而且具有多个侧拱形部40,因此维持圆顶部2的圆顶形状的张力进一步起作用,能够提高 整个振动板1E的刚性。还有,在图9和图10中只对一部分侧拱形部40标以编号,但是当 然,在俯视时,这些有编号的侧拱形部40与以120°和240°交叉的侧拱形部40都在圆顶 部2上形成多条。
11
还有,在图10的振动板IE的情况下,侧拱形部40从通过顶部5垂直于圆顶部2的方向上观察时为直线状,相对于拱形部15平行延伸,但是侧拱形部40也可以是包含折线状的线条或弯曲的线条的大致为直线状的线条,又可以是包含严密地说与拱形部15不平行的情况的大致平行延伸的情况。还有,在图10的振动板IE的情况下,侧拱形部40利用直线状的棱部7形成,总体上形成为大致圆弧状,但是也可以利用曲线状的棱部7总体上形成圆弧状。即使是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结构相同的效果。 根据上面所述,对于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的许多改良和其他实施形态是显然的。从而,上述说明只应该解释为例示,是以对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示教执行本发明的最佳形态为目的而提供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条件下,可以对其结构和/或功能的细节有实质性变更。
工业应用性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维持圆顶部的较薄的厚度并且在整个面上实现均匀的高强度的圆顶形的振动板。又能够提供具备这种振动板的圆顶型的扬声器。因此,本发明对于_扬声器技术领域是有益的。
权利要求
一种具备圆顶部的圆顶型振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顶部被分割为多个小部分,所述小部分的边界上形成棱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部为直线状。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部分为平面状。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部分为三角形平面、四角形平 面、或六角形平面。
5. 根据权利要求1 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在整个所述圆顶部,所 述棱部形成为山峰状。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顶部的材料是金属。
7. 根据权利要求1 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在整个所述圆顶部,山 峰状的棱部和山谷状的棱部混合存在。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顶部由多个多角锥形成,所述多 角锥由三角形平面状的多个所述小部分形成。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角锥是三角锥、四角锥、或六角锥。
10.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部分向内侧凹进或向外侧突出。
11. 根据权利要求7 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顶部的材料是 树脂。
12. 根据权利要求1 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顶部具有从顶 部延伸到外缘部的拱形部,所述拱形部由所述棱部形成。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部利用曲线状的棱部形成,整体上具有圆弧形状。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部由直线状的棱部形成,总 体上大致具有圆弧形状。
15. 根据权利要求12 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部有多个。
16. 根据权利要求12 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顶部具有多 个从所述外缘部的一部分延伸到所述外缘部的另一部分的侧拱形部,该侧拱形部在从通过 所述顶部的所述圆顶部的垂直方向观察时大致为直线状,相对于所述拱形部大致平行地延 伸,而且利用所述棱部形成。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拱形部具有大致为圆弧状的 形状。
18. 根据权利要求1 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圆顶部由棱部 形成以通过顶部垂直贯通所述圆顶部的轴为中心的多个棱部多角形,形成所述棱部多角形 的棱部是山谷状棱部,与所述棱部多角形交叉的棱部是山峰状的棱部。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棱部多角形形成从所述顶 部到外缘部逐步变大的结构。
20. 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设想以所述圆顶部的所述顶点 为起点,同时通过一个所述棱部多角形的顶点的第1假想线、以及以所述圆顶部的所述顶点为起点,同时通过位于比所述一个棱部多角形位于更靠内侧一个或更靠外侧一个的位置 上的其他棱部多角形的顶点的第2假想线时,从所述顶部附近到所述外缘部交替形成顶点 重叠于所述第1假想线的棱部多角形,和顶点重叠于所述第2假想线的棱部多角形。
21. 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部分的形状均为三角形、 或均为梯形、或三角形与梯形混合存在的形状。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部分中,底边位于所述顶部一 侧的小部分与底部位于所述外缘部一侧的小部分在所述棱部多角形的周方向上交替形成。
23. 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部分中,底边位于所述顶 部一侧的小部分与底边位于所述外缘部一侧的小部分从所述顶部到所述外缘部交替形成。
24. —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 2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振动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维持圆顶部较薄的厚度,并且在整个面上保持均匀的高强度的圆顶型振动板。本发明的振动板(1)是具有圆顶部(2)的圆顶型振动板,圆顶部(2)被分割为多个小部分(4),小部分(4)的边界上形成棱部(7)。采用这样的结构,在整个圆顶部(2)存在棱部(7),棱部(7)起着增强圆顶部(2)的骨架作用。
文档编号H04R7/14GK101790890SQ20088010509
公开日2010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9日
发明者久保田裕司, 藤田毅 申请人:Toa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