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式通讯装置及其来电告知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7944663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携式通讯装置及其来电告知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携式通讯装置及其来电告知控制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自动控制来电铃声的音量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及其来电告知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今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例如通讯手机、个人数字助理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手机或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 system, GPS)手机等已成为许多人必备的工具。也由于这些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普及率高,在几乎人 手一机的状态下,各家厂商莫不积极再推出各式具备更多功能的可携式电子装置。手机的来电响铃有多种形式,例如是响铃、震动及静音等。然而,目前市面上手机 的来电响铃皆是由使用者自行直接作设定。亦即,若需要改变铃声大小或是转成震动模式 皆需要手动设定。如此,在手机使用上其实是相当不便的。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手机的来电响铃及其设定方法在产品结构、方法与使用上, 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 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及 方法又没有适切的结构及方法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 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及其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 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手机的来电响铃及其设定方法存在的缺陷,而提 供一种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及其来电告知控制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藉由可携 式通讯装置自行感应自身的运动状态,并据以自动控制来电告知方式,例如是控制音量的 大小及控制震动的强弱,非常适于实用。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 的一种可携式通讯装置,其包括一机体,具有一机体表面;一感测单元,设置于该机体,用 以侦测该机体表面是否实质上面向一预设方位、及侦测该机体一被晃动频率与一被晃动振 幅;一响铃单元,用以发出一铃声;以及一处理单元,用以当该可携式通讯装置接收到一来 电信号时,控制该响铃单元发出该铃声,并依据该机体表面是否面向该预设方位、及依据该 被晃动频率与该被晃动振幅来控制该铃声的一音量。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更包括一震动单元,用以产生一震动,以震动该机体; 其中,该处理单元更用以当该可携式通讯装置接收到该来电信号时,控制该震动单元产生 该震动,并依据该机体表面是否面向该预设方位、及依据该被晃动频率与该被晃动振幅来 控制该震动的一震动量。前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更包括一使用者介面,用以提供一来电告知模式,该音量的预设值及该震动量的预设值是设定于该来电告知模式中。前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更包括一使用者介面,用以提供一设定模式,该设定模式用以关闭或开启该处理单元控制该音量及该震动量的功能。前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其中当所述的机体表面未面向该预设方位、该被晃动频 率大于一第一预设频率且该被晃动振幅大于一第一预设振幅时,该处理单元控制该音量为 一第一预设音量且控制该震动量为一第一预设震动量;其中,该第一预设音量及该第一预 设震动量不为零。前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其中当所述的机体表面未面向该预设方位、该被晃动频 率大于一第二预设频率且该被晃动振幅大于一第二预设振幅时,该处理单元控制该音量为 一第二预设音量且控制该震动量为一第二预设震动量;其中,该第二预设频率是大于该第 一预设频率且该第二预设振幅是大于该第一预设振幅,而该第二预设音量是大于第一预设 音量且该第二预设震动量是大于第一预设震动量。前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其中当所述的机体表面实质上面向该预设方位、该被晃 动频率等于零且该被晃动振幅等于零时,该处理单元用以控制该音量为一第三预设音量且 控制该震动量为一第三预设震动量;其中,该第三预设音量为零,而该第三预设震动量为零 或不为零。前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其中当所述的机体表面未面向该预设方位、该被晃动频 率等于零且该被晃动振幅等于零时,该处理单元用以控制该音量为一第四预设音量且控制 该震动量为一第四预设震动量;其中,该第四预设音量为零,而该第四预设震动量不为零。前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其中所述的预设方位为地面方向或天空方向。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 一种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用以控制一可携式通讯装置,该可携式通讯装 置包括一机体及一响铃单元,该机体具有一机体表面,该响铃单元用以发出一铃声,该来电 告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侦测该机体的一被晃动频率及一被晃动振幅;侦测该机体表 面是否实质上面向一预设方位;以及依据该机体表面是否面向该预设方位、及依据该被晃 动频率与该被晃动振幅,控制该铃声的一音量。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更包括 一震动单元,该震动单元用以产生一震动,在控制该铃声的一音量的步骤中包括当该机体 表面未面向该预设方位、该被晃动频率大于一第一预设频率且该被晃动振幅大于一第一预 设振幅时,控制该音量为一第一预设音量且控制该震动的一震动量为一第一预设震动量; 其中,该第一预设音量及该第一预设震动量不为零。前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更包括 一使用者介面,该使用者介面用以提供一来电告知模式,在控制该铃声的一音量的步骤之 前,该来电告知控制方法更包括设定该音量的预设值及该震动量的预设值于该来电告知 模式中。前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更包括 一使用者介面,该使用者介面用以提供一设定模式,该来电告知控制方法更包括通过该设 定模式关闭或开启控制该音量及该震动量的功能。
前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其中在控制该铃声的一音量的步骤 中包括当该机体表面未面向该预设方位、该被晃动频率大于一第二预设频率且该被晃动 振幅大于一第二预设振幅时,控制该音量为一第二预设音量且控制该震动量为一第二预设 震动量;其中,该第二预设频率是大于该第一预设频率且该第二预设振幅是大于该第一预 设振幅,而该第二预设音量是大于第一预设音量且该第二预设震动量是大于第一预设震动 量。前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更包括 一震动单元,该震动单元用以产生一震动,在控制该铃声的一音量的步骤中包括当该机体 表面实质上面向该预设方位、该被晃动频率等于零且该被晃动振幅等于零时,控制该音量 为一第三预设音量且控制该震动的一震动量为一第三预设震动量;其中,该第三预设音量 为零,而该第三预设震动量为零或不为零。前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更包括 一震动单元,该震动单元用以产生一震动,在控制该铃声的一音量的步骤中包括当该机体 表面未面向该预设方位、且该被晃动频率等于零且该被晃动振幅等于零时,控制该音量为 一第四预设音量且控制该震动的一震动量为一第四预设震动量;其中,该第四预设音量为 零,而该第四预设震动量不为零。
前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的预设方位为地面方向或 天空方向。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 明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携式通讯装置。可携式通讯装置包括一机 体、一感测单元、一响铃单元及一处理单元。机体具有一机体表面。感测单元设置于机体,用 以侦测机体表面是否实质上面向一预设方位以及侦测机体一被晃动频率及一被晃动振幅。 响铃单元用以发出一铃声。处理单元用以当可携式通讯装置接收到一来电信号时,控制响 铃单元发出铃声,并依据机体表面是否面向预设方位、及依据被晃动频率与被晃动振幅来 控制铃声的一音量。另外,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 法。来电告知控制方法用以控制一可携式通讯装置。可携式通讯装置包括一机体及一响铃 单元,机体具有一机体表面,响铃单元用以发出一铃声,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侦测机体的一被晃动频率及一被晃动振幅。侦测机体表面是否实质上面向一预设方位。依 据机体表面是否面向预设方位、及依据被晃动频率与被晃动振幅,控制铃声的一音量。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可携式通讯装置及其来电告知控制方法至少具有下列 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藉由可携式通讯装置自行感应自身的运动状态,并据以自动控制 来电告知方式,例如控制音量的大小及控制震动的强弱。综上所述,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可携式通讯装置及其来电告知控制方法,来电告 知控制方法用以控制一可携式通讯装置。可携式通讯装置包括一机体及一响铃单元,机体 具有一机体表面,响铃单元用以发出一铃声。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侦测机体 的一被晃动频率及一被晃动振幅。侦测机体表面是否实质上面向一预设方位。依据机体表 面是否面向预设方位、及依据被晃动频率与被晃动振幅,控制铃声的一音量。本发明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 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 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功能方框图。图3是图1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呈不规则放置姿态的示意图。图4是图1的可携式通讯装置放置于桌上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的流程图。100 可携式通讯装置102 感测单元104:处理单元106:响铃单元108:震动单元110:机体表面112:模拟数字转换器114 机体116:使用者介面118:会议桌120:桌面122 输入按键124:显示单元Di 天空方向D2:地面方向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 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及其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其具体实 施方式、结构、方法、步骤、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将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以下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广泛 地在其他实施例施行,并且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实施例的限定,其以权利要求的保护 范围为准。再者,为提供更清楚的描述及更容易理解本发明,图式内各部分并没有依照其相 对尺寸绘图,某些尺寸与其他相关尺度相比已经被夸张;不相关的细节部分也未完全绘示 出,以求图式的简洁。本发明主要是在可携式通讯装置上设置一感测单元来感应可携式通讯装置本身 的运动状态,可携式通讯装置并据以自动控制来电告知方式。请参图1及图2所示,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示意图,图2 是图1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功能方框图。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可携式通讯装置100,包括一 机体114、一感测单元102、一处理单元104、一响铃单元106及一震动单元108。机体114 具有一机体表面110。其中感测单元102可为一加速度感测器。此外,可携式通讯装置100更包括一操作单元,例如是一输入按键122及一显示单元124,设置在机体表面110上。也就是说,机体表面110为设置输入按键122或显示单元 124的表面。响铃单元106,例如是一扬声器(speaker),用以发出一铃声(未绘示)。震动单元108用以产生一震动(未绘示),以震动机体114。处理单元104,例如是包括一内建编解码 单元(CODEC)的处理器,用以当可携式通讯装置100接收到一来电信号(未绘示)时,处理 单元104传送一电子信号(未绘示)至响铃单元106及震动单元108,以控制响铃单元106 发出一铃声及控制震动单元108产生一震动。如图2所示,可携式通讯装置100更包括一使用者介面116,用以提供至少一来电告知模式,铃声的音量的预设值及震动的震动量的预设值可以藉由来电告知模式设定并储 存于可携式通讯装置100的存储单元(未绘示)内。此外,感测单元102内建有一模拟数 字转换器(Analog-to-DigitalConverter,ADC) 112,用以将感测单元102所侦测到的加速 度值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传送至处理单元104。感测单元102是设置于机体114中,用以侦 测机体表面110是否实质上面向一预设方位以及侦测机体114的一被晃动频率及一被晃动 振幅。而处理单元104是依据机体表面110是否实质上面向预设方位、及依据被晃动频率 与被晃动振幅来控制铃声的一音量及震动的一震动量。更进一步地说,请参阅图3所示,是图1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呈不规则放置姿态的示 意图。当可携式通讯装置100的一装置携带者将可携式通讯装置100放置于口袋中并进行 走路动作。此时,可携式通讯装置100自然地呈不规则的姿态(如图3所示),例如斜放或 立放等。亦即,机体表面110并未面向预设方位,预设方位例如是朝向地面方向D2或朝向 天空方向D1。并且,由于装置携带者正在进行走路动作,被晃动频率与被晃动振幅并不为 零,例如被晃动频率大于一第一预设频率而被晃动振幅大于一第一预设振幅。因此,处理单 元104据以判断出装置携带者正在进行走路动作时,并且控制音量为一第一预设音量且控 制震动量为一第一预设震动量。此第一预设音量及第一预设震动量为装置携带者在走路状 态下,所能感受到的音量及震动量。此外,使用者介面116提供一第一来电告知模式。第一预设音量及第一预设震动 量设定于第一来电告知模式中。也就是说,装置携带者可通过使用者介面116来设定第一 预设音量与第一预设震动量,例如使用者介面116提供数个音量选项,例如是小音量、中音 量及大音量且提供数个震动量选项,例如是小震动量、中震动量及大震动量。而装置携带者 可以将小音量或中音量设定给第一预设音量,而将小震动量或中震动量设定给第一预设震 动量。此外,当感测单元102侦测到可携式通讯装置100的机体表面110并未朝向地面 方向D2或天空方向Dl且被晃动频率大于一第二预设频率而被晃动振幅大于一第二预设振 幅时,则处理单元104控制音量为一第二预设音量且控制震动量为一第二预设震动量。举 例来说,当装置携带者将可携式通讯装置100放置于口袋中并进行跑步动作时,因为在跑 步状态中的可携式通讯装置100不管是被晃动频率或被晃动振幅都比走路状态时还要激 烈。因此,在此情况下的第二预设频率被设定成大于第一预设频率而第二预设振幅被设定 成大于第一预设振幅,藉以让处理单元104判断出装置携带者是在进行跑步动作。而正因 为装置携带者正在进行跑步动作,所以需要较强烈的来电告知方式来让装置携带者可以感 受到来电通知。因此,第二预设音量要大于第一预设音量且第二预设震动量也要大于第一 预设震动量。第二预设音量及第二预设震动量为装置携带者在跑步状态下,所能感受到的 音量及震动量。如此,即使装置携带者处于一运动状态下,可携式通讯装置100仍可以自动地将来电响铃的音量与来电震动的震动量控制成装置携带者在运动状态下能感受得到的音量 与震动量,使得装置携带者不会漏接来电。也就是说,即使装置携带者忘记将来电告知模式 设定成装置携带者期望的模式,可携式通讯装置100也会依据可携式通讯装置100的姿态 及使用者的动作状态自动地设定合适的来电告知模式。此外,使用者介面116更提供一第二来电告知模式。第二预设音量及第二预设震 动量是设定于第二来电告知模式中。也就是说,装置携带者可以通过使用者介面116来设 定预设音量与预设震动量,例如装置携带者可以将大音量设定给第二预设音量,而将大震 动量设定给第二预设震动量。此外,请参阅图4所示,是图1的可携式通讯装置放置于桌上的示意图。当机体 表面110实质上朝向天空方向Dl且被晃动频率与被晃动振幅等于零,即机体114未被晃 动。例如,装置携带者在会议室开会时,将可携式通讯装置100放置于会议桌118的桌面 120上,则处理单元104控制音量为一第三预设音量且控制震动量为一第三预设震动量。其 中,第三预设音量为零而第三预设震动量不为零。更进一步地说,假如可携式通讯装置100 原本的来电告知模式是设定成第一来电告知模式或第二来电告知模式,当可携式通讯装置 100自 动侦测出机体表面110实质上朝向地面方向D2或朝向天空方向Dl且被晃动频率及 被晃动振幅皆等于零时,可携式通讯装置100判断装置携带者正在开会,并自动将响铃单 元106的铃声音量控制为静音,但仍然保留来电时震动单元108的震动功能。如此,装置 携带者不用在开会时,还要自己手动设定可携式通讯装置100,本实施例的可携式通讯装置 100会自动设定成震动模式。特别是当装置携带者忘记在开会时将可携式通讯装置100设 定成震动模式的情况下,可携式通讯装置100也会自动设定成震动模式。因此,本实施例的 可携式通讯装置100具有友善、贴心的功效。此外,使用者介面116更提供一第三来电告知模式。第三预设音量及第三预设震 动量是设定于第三来电告知模式中。也就是说,装置携带者可以通过使用者介面116来设 定预设音量与预设震动量,例如装置携带者可以将第三预设音量设定成零,也就是静音,而 将小震动量、中震动量或大震动量设定给第三预设震动量。虽然,本实施例的第三预设音量是以零且第三预设震动量是以不为零为例作说 明,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三预设音量及第三预设震动量可以通过使用者介面116自由 设定。例如,除了将第三预设音量设为零外,也可把第三预设震动量设为零,即不震动。此外,当机体表面110未面向预设方位且被晃动频率等于零且被晃动振幅等于零 (即机体114未被晃动),例如是装置携带者将可携式通讯装置100放置口袋内并呈静止状 态,例如在等公车或坐在椅子上时。此时,处理单元104控制音量为一第四预设音量且控制 震动量为一第四预设震动量。其中,第四预设音量为零而第四预设震动量不为零。如此,即 使可携式通讯装置100被放置于口袋内且当外部环境吵杂时,装置携带者仍可通过可携式 通讯装置100的震动察觉到可携式通讯装置100的来电。此外,使用者介面116更提供一第四来电告知模式。第四预设音量及第四预设震 动量是设定于第四来电告知模式中。也就是说,装置携带者可以通过使用者介面116来设 定预设音量与预设震动量。例如,装置携带者可以将第四预设音量设定成静音,而将小震动 量、中震动量或大震动量设定给第四预设震动量。虽然,本实施例的第四预设音量是以零且第四预设震动量是以不为零为例作说明,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第四预设音量及第四预设震动量可以通过使用者介面116自由 设定,并不受本实施例所限制。此外,使用者介面116更用以提供一设定模式(未绘示),设定模式用以关闭或开 启处理单元104控制音量及震动量的功能。更进一步地说,若使用者在家里(即非在开会 状态)把可携式通讯装置100放置于桌上,为了避免可携式通讯装置100被自动设定成震 动模式而导致使用者听不到来电铃响,则可通过此设定模式来关闭可携式通讯装置100的 自动控制来电告知的功能。也就是说,若使用者关闭可携式通讯装置100的自动控制来电 告知的功能,则处理单元104便不再依据机体表面110的面向方位、被晃动频率及被晃动振 幅来控制铃声的音量及震动的震动量,而是依据当时的预设音量及预设震动量来控制响铃 单元106及震动单元108的作动。请参阅图5所示,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的 流程图。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步骤S502中,感测单元102侦测机体114的被晃动频率及被晃动振幅。接着,在步骤S504中,感测单元102侦测机体表面110是否实质上面向预设方位, 例如是朝向地面或朝向天空的方位。若是,则进入步骤S506 ;若否,则进入步骤S508。然后,在步骤S506中,处理单元104依据机体表面110面向预设方位、及依据被晃 动频率与被晃动振幅来控制铃声的音量。例如,当机体表面110实质上面向预设方位且被晃动频率及被晃动振幅皆等于零 时,处理单元104控制音量为第三预设音量且控制震动量为第三预设震动量。或者,在步骤S508中,处理单元104依据机体表面110未面向预设方位、及依据被 晃动频率与被晃动振幅来控制铃声的音量。例如,当机体表面110未面向地面方向D2或天空方向Dl而被晃动频率大于一第 一预设频率且被晃动振幅大于第一预设振幅时,处理单元104控制音量为第一预设音量且 控制震动量为第一预设震动量。又例如,当机体表面110未面向预设方位、被晃动频率大于一第二预设频率且被 晃动振幅大于一第二预设振幅时,处理单元104控制音量为第二预设音量且控制震动量为 第二预设震动量。再例如,当机体表面110未面向预设方位且被晃动频率及被晃动振幅皆等于零 时,处理单元104控制音量为第四预设音量且控制震动量为第四预设震动量。当然,也可以利用使用者介面116来设定第一来电告知模式、第二来电告知模式、 第三来电告知模式及第四来电告知模式。例如,本实施例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更包括以下 步骤设定第一预设音量及第一预设震动量于第一来电告知模式中。又例如,设定第二预设音量及第二预设震动量于第二来电告知模式中。再例如,设定第三预设音量及第三预设震动量于第三来电告知模式中。更例如,设定第四预设音量及第四预设震动量于第四来电告知模式中。此外,使用者可藉由使用者介面116所提供的设定模式来关闭或开启处理单元104控制音量与震动量的功能。而设定的时机可以是任意时机,并不受上述步骤S502 S508的顺序所限制。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及其来电告知控制方法,藉由感测单元侦测可携式通讯装置的被晃动频率与被晃动振幅以及侦测机体表面是否面向预设方位, 来判断装置携带者的动作状态,例如是走路、跑步、静止等。然后,处理单元据以自动控制响 铃单元的响铃的音量与震动单元的震动的震动量。如此,无论装置携带者处于何状态下,例 如装置携带者从走路状态进入会议状态时,装置携带者都不用费心地以手动设定成会议状 态下的来电告知方式,可携式通讯装置会自动控制来电告知的响铃与震动。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 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 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 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 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 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一种可携式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机体,具有一机体表面;一感测单元,设置于该机体,用以侦测该机体表面是否实质上面向一预设方位、及侦测该机体一被晃动频率与一被晃动振幅;一响铃单元,用以发出一铃声;以及一处理单元,用以当该可携式通讯装置接收到一来电信号时,控制该响铃单元发出该铃声,并依据该机体表面是否面向该预设方位、及依据该被晃动频率与该被晃动振幅来控制该铃声的一音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震动单元,用以产生一震动,以震动该机体;其中,该处理单元更用以当该可携式通讯装置接收到该来电信号时,控制该震动单元 产生该震动,并依据该机体表面是否面向该预设方位、及依据该被晃动频率与该被晃动振 幅来控制该震动的一震动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使用者介面,用以提 供一来电告知模式,该音量的预设值及该震动量的预设值是设定于该来电告知模式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使用者介面,用以提 供一设定模式,该设定模式用以关闭或开启该处理单元控制该音量及该震动量的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的机体表面未面向 该预设方位、该被晃动频率大于一第一预设频率且该被晃动振幅大于一第一预设振幅时, 该处理单元控制该音量为一第一预设音量且控制该震动量为一第一预设震动量;其中,该第一预设音量及该第一预设震动量不为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的机体表面未面向 该预设方位、该被晃动频率大于一第二预设频率且该被晃动振幅大于一第二预设振幅时, 该处理单元控制该音量为一第二预设音量且控制该震动量为一第二预设震动量;其中,该第二预设频率是大于该第一预设频率且该第二预设振幅是大于该第一预设振 幅,而该第二预设音量是大于第一预设音量且该第二预设震动量是大于第一预设震动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的机体表面实质上 面向该预设方位、该被晃动频率等于零且该被晃动振幅等于零时,该处理单元用以控制该 音量为一第三预设音量且控制该震动量为一第三预设震动量;其中,该第三预设音量为零,而该第三预设震动量为零或不为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所述的机体表面未面向 该预设方位、该被晃动频率等于零且该被晃动振幅等于零时,该处理单元用以控制该音量 为一第四预设音量且控制该震动量为一第四预设震动量;其中,该第四预设音量为零,而该第四预设震动量不为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预设方位为地面方 向或天空方向。
10.一种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用以控制一可携式通讯装置,该可携式 通讯装置包括一机体及一响铃单元,该机体具有一机体表面,该响铃单元用以发出一铃声, 其特征在于该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侦测该机体的一被晃动频率及一被晃动振幅;侦测该机体表面是否实质上面向一预设方位;以及依据该机体表面是否面向该预设方位、及依据该被晃动频率与该被晃动振幅,控制该铃声的一音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 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更包括一震动单元,该震动单元用以产生一震动,在控制该铃声的一 音量的步骤中包括当该机体表面未面向该预设方位、该被晃动频率大于一第一预设频率且该被晃动振幅 大于一第一预设振幅时,控制该音量为一第一预设音量且控制该震动的一震动量为一第一 预设震动量;其中,该第一预设音量及该第一预设震动量不为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 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更包括一使用者介面,该使用者介面用以提供一来电告知模式,在控 制该铃声的一音量的步骤之前,该来电告知控制方法更包括设定该音量的预设值及该震 动量的预设值于该来电告知模式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 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更包括一使用者介面,该使用者介面用以提供一设定模式,该来电告 知控制方法更包括通过该设定模式关闭或开启控制该音量及该震动量的功能。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 控制该铃声的一音量的步骤中包括当该机体表面未面向该预设方位、该被晃动频率大于一第二预设频率且该被晃动振幅 大于一第二预设振幅时,控制该音量为一第二预设音量且控制该震动量为一第二预设震动 量;其中,该第二预设频率是大于该第一预设频率且该第二预设振幅是大于该第一预设振 幅,而该第二预设音量是大于第一预设音量且该第二预设震动量是大于第一预设震动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 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更包括一震动单元,该震动单元用以产生一震动,在控制该铃声的一 音量的步骤中包括当该机体表面实质上面向该预设方位、该被晃动频率等于零且该被晃动振幅等于零 时,控制该音量为一第三预设音量且控制该震动的一震动量为一第三预设震动量;其中,该第三预设音量为零,而该第三预设震动量为零或不为零。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 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更包括一震动单元,该震动单元用以产生一震动,在控制该铃声的一 音量的步骤中包括当该机体表面未面向该预设方位、且该被晃动频率等于零且该被晃动振幅等于零时, 控制该音量为一第四预设音量且控制该震动的一震动量为一第四预设震动量;其中,该第四预设音量为零,而该第四预设震动量不为零。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携式通讯装置的来电告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 述的预设方位为地面方向或天空方向。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可携式通讯装置及其来电告知控制方法。该可携式通讯装置包括机体,具有机体表面;感测单元,设置于机体,侦测机体表面是否实质上面向预设方位及机体被晃动的频率与振幅;响铃单元,发出铃声;处理单元,当可携式通讯装置接收到来电信号时,控制响铃单元发出铃声,并依机体表面是否面向预设方位及被晃动的频率与振幅控制铃声的音量。该来电告知控制方法,用以控制可携式通讯装置,包括以下步骤侦测机体被晃动的频率与振幅;侦测机体表面是否实质上面向预设方位;及依据机体表面是否面向预设方位、及依据被晃动的频率与振幅,控制铃声的音量。本发明藉由可携式通讯装置自行感应自身的运动状态,并据以自动控制来电告知方式。
文档编号H04M1/725GK101800796SQ20091000626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9日
发明者黄祺壬 申请人: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