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方法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00102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方法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系统的多用户 波束赋形(beamforming)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多输入多输出(MIM0,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 Output)系统由于提高了信 道容量而成为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中一项倍受关注的技术。在多用 户MIMO模式中,通过设计合适的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权值矢量来设计赋形波束的方向, 从而区分多用户的信号,去除用户间的干扰。波束赋形的方法通过用户所在方位来区分用户,从而可以实现多个用户复用相同 的时间、频率资源。对于小天线间距(0.5λ)情况,更有利于控制波束的指向。波束赋形技 术主要是通过控制波束方向来进行工作的,比较适合用于空旷的郊区场景。波束赋形可以 获得明显的波束能量增益,可以扩大小区的覆盖。在多用户MIMO模式中,通过设计合适的 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权值矢量来设计赋形波束的方向,控制波束的具体形状,能在期望 方向形成主瓣和干扰方向形成零陷,从而去除用户间的干扰。但目前如何处理多用户之间 的波束赋形问题,尚处于研究之中。特别是如何应用于FDD系统中,尚没有相关的技术方 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 方法与装置,在FDD系统中能快捷地实现对多用户的下行信号的波束赋形。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方法,包括利用零陷展宽算法确定两个以上用户终端处于各波达角时各用户终端下行信号 的发射权值,并存储于网络侧;以及网络侧根据用户终端上报的波达角信息对用户终端进行分组,并根据每组中各用 户终端的波达角信息为该组中各用户终端的下行信号选择对应的发射权值,将所选择的发 射权值与其对应的用户终端的下行数据流相乘后通过天线发射。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网络侧对用户终端进行分组后,将每组中所有用户终端的波达角信息通知该组中 的每个用户终端。优选地,所述波达角为量化值。优选地,为所述波达角的量化值分配标识的比特数,每个波达角的量化值对应于 一个由所述标识的比特数组成的标识符。优选地,所述用户终端测量出波达角角度值后,选取最接近的波达角量化值作为 测量值,并上报所述测量值对应的标识符;网络侧向用户终端反馈每组中所有用户终端波达角对应的标识符。优选地,所述网络侧根据用户终端上报的波达角信息对用户终端进行分组,具体 为对于四天线的频分双工系统,用户终端上报的波达角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二十度 时,分为一组;对于八天线的频分双工系统,用户终端上报的波达角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十度 时,分为一组。一种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方法,包括利用零陷展宽算法确定两个以上用户终端处于各波达角时各用户终端下行信号 的发射权值,并存储于各用户终端中;以及用户终端接收到网络侧所分用户终端组中各用户终端的波达角信息及下行信号 后,根据所述用户终端所在组中各用户终端的波达角信息确定所述下行信号所使用的发射 权值,利用所述发射权值解调所述下行信号。优选地,所述用户终端所在组确定方式为对于四天线的频分双工系统,用户终端的波达角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二十度时, 为一组;对于八天线的频分双工系统,用户终端的波达角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十度时,为一组。优选地,所述波达角为量化值。优选地,为所述波达角的量化值分配标识的比特数,每个波达角的量化值对应于 一个由所述标识的比特数组成的标识符。优选地,所述用户终端测量出波达角角度值后,选取最接近的波达角量化值作为 测量值,向网络侧上报所述测量值对应的标识符;网络侧向用户终端组中各用户终端发送 每组中所有用户终端波达角对应的标识符。一种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装置,包括确定单元,用于利用零陷展宽算法确定两个以上用户终端处于各波达角时各用户 终端下行信号的发射权值;存储单元,用于存储两个以上用户终端处于各波达角时各用户终端下行信号所对 应的发射权值;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终端上报的波达角信息;分组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所接收的波达角信息对用户终端进行分组;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每组中各用户终端的波达角信息为该组中各用户终端的下行 信号选择对应的发射权值;以及发射单元,用于将所述选择单元所选择的发射权值与所述发射权值对应的用户终 端的下行数据流相乘后发射。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通知单元,用于将所述分组单元所分用户终端组中所有用户终端的波达角信息通 知该组中的每个用户终端。优选地,所述分组单元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所接收的波达角信息对用户终端的下行信号进行分组,具体为对于四天线的频分双工系统,用户终端上报的波达角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二十度 时,所述用户终端的下行信号分到一组中;对于八天线的频分双工系统,用户终端上报的波达角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十度 时,所述用户终端的下行信号分到一组中。一种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装置,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利用零陷展宽算法确定两个以上用户终端处于各波达角时各 用户终端下行信号的发射权值;存储单元,用于存储两个以上用户终端处于各波达角时各用户终端下行信号所对 应的发射权值;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侧发送的下行信号以及网络侧所分用户终端组中各用户 终端的波达角信息;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终端所在组中各用户终端的波达角信息确定所 述接收单元所接收的下行信号所使用的发射权值;以及解调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第二确定单元所确定的发射权值解调所述下行信号。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测量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所接收的下行信号测量所述用户终端的波达 角;以及上报单元,用于将所述测量单元所测量的波达角信息上报至网络侧。优选地,所述波达角为量化值。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标识单元,用于为所述波达角的量化值分配标识的比特数,每个波达角的量化值 对应于一个由所述标识的比特数组成的标识符;所述测量单元测量出用户终端的波达角角 度值后,选取最接近的波达角量化值作为测量值,所述上报单元向网络侧上报所述测量值 对应的标识符。本发明首先对用户终端所在的波达角进行量化,然后再利用零陷展宽算法计算用 户终端组中各用户终端在不同波达角时其下行信号的发射权值,计算完毕后分别存储到网 络侧和各用户终端中,这样,在对多用户终端进行波束赋形时,根据各用户终端上报的波达 角信息以及用户终端数,根据所存储的用户终端组中各用户终端所在波达角与用户终端下 行信号发射权值的对应关系,直接确定出用户终端下行信号的发射权值,从而不必实时确 定用户终端组中各用户终端下行信号波束赋形的发射权值,大大减轻了网络侧的运算负 担,提升了波束赋形的效率,保证通信质量的同时提高了 FDD系统的容量。


图1为本发明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图3为本发明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装置实施例一的组成结构示 意图;图4为本发明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装置实施例二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对用户终端所在的波达角进行量化,然后再利用零陷 展宽算法计算用户终端组中各用户终端在不同波达角时其下行信号的发射权值,计算完毕 后分别存储到网络侧和各用户终端中,这样,在对多用户终端进行波束赋形时,根据各用户 终端上报的波达角信息以及用户终端数,根据所存储的用户终端组中各用户终端所在波达 角与用户终端下行信号发射权值的对应关系,直接确定出用户终端下行信号的发射权值, 从而不必实时确定用户终端组中各用户终端下行信号波束赋形的发射权值,大大减轻了网 络侧的运算负担,提升了波束赋形的效率,保证通信质量的同时提高了 FDD系统的容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举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 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发明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如图 1所示,本示例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1 利用零陷展宽算法确定两个以上用户终端处于各波达角时各用户终端 下行信号的发射权值,并存储于网络侧。本发明中,对于用户终端与网络侧(基站)的波达角,使用量化的方式 来标识。以三扇区的小区为例,扇区所覆盖的范围是从-60° 60°区间,用户 终端所在波达角的范围为120°,可将用户终端的波达角量化为10个角度值, 分另O 为-55 °、-45 °、-35 °、-25 °、-15 °、-5 °、5 °、15 °、25 °、35 °、45 °、 55°。需要说明的是,前述量化角度最好是均分整个扇区的角度,以在用户终 端测量出实际的波达角后,选取与前述量化值最接近的作为其波达角,并上报 网络侧。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的量化值越多,用户终端所上报的波达 角越准确。为方便标识,可将波达角量化为16个,各波达角的角度值分别为 J-56.25 -48.75 -41.25 -33.75 -26.25 -18.75 -11.25 -3.751 ^、"入、
{ 3.75 11.25 18.75 26.25 33.75 41.25 48.75 56.25j这样,每个用户终
端所在的波达角通过4bit的二进制符号即可标识。根据波达角的量化值,确定多用户终端在各种波达角的情形下进行波束赋形时用 户终端下行信号的发射权值。例如,对于两个用户终端的下行信号进行波束赋形时,利用 零陷展宽算法计算两个用户终端分别在前述16个波达角时各用户终端下行信号的发射权 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零陷展宽算法是一种成熟的波束赋形算法,其是对两个以上 的用户终端的下行信号进行波束赋形处理,使波束赋形后的下行信号的主瓣方向位于该下 行信号所属用户终端所上报的波达角方向、零陷方向位于其余用户终端的下行信号的主瓣 方向。这里不再赘述零陷展宽算法的细节。三个用户终端的情形,也分别确定出进行波束 赋形时各用户终端下行信号的发射权值。将所确定出的用户终端所在的波达角与各用户终端下行信号的发射权值的对应 信息存储于网络侧。步骤102 网络侧根据用户终端上报的波达角信息对用户终端进行分组,并将每 组中所有用户终端的波达角信息通知该组中的每个用户终端。
FDD系统中,由于上行信道与下行信道所处的频段不同,网络侧无法通过上行信道 信息而直接获得下行信道信息,因此,网络侧无法使用下行信道矩阵信息获取用户终端的 波达角。但在FDD系统中,却能利用用户终端完成波达角的测量,用户终端根据公共导频完 成对下行信号的信道估计,从而获取下行信道矩阵信息,并根据下行信道矩阵信息计算出 所述用户终端与发射所述下行信号的基站之间的波达角。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用户 终端根据下行信号完成波达角的测量是现有技术,这里不再给出具体的测量方式。用户终端完成波达角的测量之后,如何上报波达角信息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为 节约上报资源,本发明采用前述量化波达角方式,通过上报与量化波达角对应的标识符来 上报所测量出的波达角,以下详细说明。对于每个量化的波达角角度值,使用一个二进制数来标识;仍以前述在波达 角-60度 60度之间的范围、量化成前述的16种值为例,则使用4比特二进制字符即可 标识。这16种波达角角度值分别对应于“0000”至“1111”的二进制数。例如如果用户终 端测量出实际的波达角值为10度,则选择最接近10度的量化角度11. 25度作为测量值并 上报网络侧,则选取“0110”的二进制数上报至网络侧(基站)。由于系统中对上报的二进 制数与用户终端测量出的波达角值进行了约定,因此基站侧接收到“0110”的数值后即可 确定出用户终端的波达角为11. 25度。可使用原来承载预编码矩阵指示(PMI,Precoding MatrixIndication)信息的资源来承载波达角信息。当用户终端所测量的波达角值位于量 化的两个量化值之间时,上报左右两个量化值对应的二进制数均可。网络侧根据每个用户终端上报的波达角,对待发送的下行信号进行分组,分组的 原则主要是考虑该组内的下行信号之间不会造成干扰,至少,在波束赋形后的下行信号的 主瓣上,不能有来自其他下行信号旁瓣的干扰,本发明通过零陷展宽算法,可保证用户终端 组内每个用户终端的下行信号的零陷位于其他用户终端的下行信号的主瓣上,以使用户终 端组内各下行信号之间的干扰降低到最小。考虑到本发明波束赋形的要求,如果下行信号 之间的主瓣方向的角度差较小时,无法实现其他下行信号的零陷位于某下行信号的主瓣上 这一要求,因此,本发明对下行信号进行分组的原则是对于4天线的FDD系统,用户终端对 应的波达角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20度时,分为一组,优选地,对于4天线的FDD系统而言, 用户终端对应的波达角之间的差值大于40度时,分为一组;对于8天线的FDD系统,用户终 端对应的波达角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10度时,分为一组,优选地,对于8天线的FDD系统而 言,用户终端对应的波达角之间的差值大于20度,分为一组。确定好用户终端组后,将该用户终端组中所有用户终端的波达角信息分别通知给 该用户终端组中各用户终端。通知的方式可采用前述用户终端上报波达角信息的方式,即 通过所量化的波达角对应的二进制字符来通知用户终端组中各用户终端。步骤103 网络侧根据每组中各用户终端的波达角信息为该组中各用户终端的下 行信号选择对应的发射权值,将所选择的发射权值与其对应的用户终端的下行数据流相乘 后通过天线发射。网络侧根据所分的用户终端组中各用户终端所在的波达角信息,根据网络侧所 存储的用户终端组中各用户终端所在的波达角与其下行信号发射权值的对应关系,为用 户终端组中各用户终端下行信号确定出发射权值,发往用户终端的下行数据信号发射之 前,用所选择的发射权值与待发射的下行数据信号相乘,再加载公共导频(CRS,CommonReference Signal),通过网络侧的发射天线进行发送,即完成了用户终端组的下行波束赋 形。网络侧所选择的发射权值,已经是经过零陷展宽算法计算所得出的,因此,与用户 终端组中的下行数据信号相乘后,即已形成下行波束赋形。由于事先已进行波束赋形的计 算处理,因此,网络侧不必为用户终端组中各用户终端的下行信号作实时波束赋形的计算, 仅为其选择波束赋形的发射权值即可,因此,大大减轻了网络侧的运算负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1所示方法适用于FDD系统的网络侧(基站)。图2为本发明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如图 2所示,本示例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201 利用零陷展宽算法确定两个以上用户终端处于各波达角时各用户终端 下行信号的发射权值,并存储于各用户终端中。本示例中,对于用户终端与网络侧(基站)的波达角,使用量化的方式来标识。本 步骤的实现细节参见前述步骤101,与步骤101所唯一不同的是,本示例将所确定出的用户 终端组中各用户终端所在的波达角与各用户终端下行信号的发射权值的对应信息存储于 FDD系统中的所有用户终端中。这里,用户终端组中各用户终端所在的波达角与各用户终端 下行信号的发射权值的对应信息,是作为配置信息配置于用户终端中的,即在用户终端出 厂之前即行配置,或者在用户终端入网时进行配置。步骤202 用户终端接收到网络侧所分用户终端组中各用户终端的波达角信息及 下行信号后,根据所述用户终端所在组中各用户终端的波达角信息确定所述下行信号所使 用的发射权值,利用所述发射权值解调所述下行信号。用户终端接收到网络侧所分用户终端组中各用户终端的波达角信息后,确定网络 侧所发送的下行信号使用了波束赋形处理,此时,根据网络侧所分用户终端组中各用户终 端的波达角信息,确定出网络侧为当前下行信号所用的发射权值,对所接收下行信号进行解调。本示例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方法还包括步骤用户终端测量出波 达角角度值后,选取最接近的波达角量化值作为测量值,向网络侧上报所述测量值对应的 由比特数组成的标识符;网络侧向用户终端组中各用户终端发送每组中所有用户终端波达 角对应的标识符。用户终端上报波达角信息的方式参见前述步骤102中的相关描述,这里 不再赘述。网络侧通知用户终端组中所有用户终端的波达角信息时,同样使用步骤102中 所描述的二进制标识符来实现。用户终端根据标识符与波达角角度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可 确定出网络侧所通知的波达角角度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2所示方法适用于FDD系统的用户终端侧。图3为本发明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装置实施例一的组成结构示 意图,如图3所示,本示例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装置包括确定单元30、存储 单元31、接收单元32、分组单元33、选择单元34和发射单元35,其中,确定单元30用于利用 零陷展宽算法确定两个以上用户终端处于各波达角时各用户终端下行信号的发射权值;存 储单元31用于存储两个以上用户终端处于各波达角时各用户终端下行信号所对应的发射 权值;接收单元32用于接收用户终端上报的波达角信息;分组单元33用于根据接收单元 32所接收的波达角信息对用户终端进行分组;分组的原则是对于4天线的FDD系统,用户终端对应的波达角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20度时,分为一组,优选地,对于4天线的FDD系统 而言,用户终端对应的波达角之间的差值大于40度时,分为一组;对于8天线的FDD系统, 用户终端对应的波达角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10度时,分为一组,优选地,对于8天线的FDD 系统而言,用户终端对应的波达角之间的差值大于20度,分为一组。选择单元34用于根据 每组中各用户终端的波达角信息为该组中各用户终端的下行信号选择对应的发射权值;发 射单元35用于将所述选择单元所选择的发射权值与所述发射权值对应的用户终端的下行 数据流相乘后发射。如图3所示,本示例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装置还包括通知单元 36,用于将分组单元33所分用户终端组中所有用户终端的波达角信息通知该组中的每个 用户终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通知单元36为本示例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 束赋形装置的可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3所示的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装置 是为实现图1所示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方法而设计的,图3所示基于频分 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装置中的各处理单元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图1所示的方法中的 相关描述而理解。图3所示的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装置中各单元的功能可 通过运行于处理器上的程序而实现,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而实现。如其中的存储单元 31可通过闪存等各种存储器来实现,接收单元32通过接收天线处理系统来实现。图4为本发明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装置实施例二的组成结构示 意图,如图4所示,本示例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装置包括第一确定单元40、 存储单元41、接收单元42、第二确定单元43和解调单元44,其中,第一确定单元40用于利 用零陷展宽算法确定两个以上用户终端处于各波达角时各用户终端下行信号的发射权值; 存储单元41用于存储两个以上用户终端处于各波达角时各用户终端下行信号所对应的发 射权值;接收单元42用于接收网络侧发送的下行信号以及网络侧所分用户终端组中各用 户终端的波达角信息;第二确定单元43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终端所在组中各用户终端的波 达角信息确定接收单元42所接收的下行信号所使用的发射权值;解调单元44用于利用第 二确定单元43所确定的发射权值解调所述下行信号。如图4所示,本示例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装置还包括测量单元 45和上报单元46,其中,测量单元45用于根据接收单元42所接收的下行信号测量所述用 户终端的波达角;上报单元46用于将测量单元45所测量的波达角信息上报至网络侧。如图4所示,本示例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装置还包括标识单元 47,用于为所述波达角的量化值分配标识的比特数,每个波达角的量化值对应于一个由所 述标识的比特数组成的标识符;测量单元45测量出用户终端的波达角角度值后,选取最接 近的波达角量化值作为测量值,上报单元46向网络侧上报所述测量值对应的由比特数组 成的标识符。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测量单元45、上报单元46及标识单元47均为本示例基 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装置的可选部件,其中,测量单元45及上报单元46须同 时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4所示的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装置 是为实现图2所示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方法而设计的,图4所示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装置中的各处理单元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图2所示的方法中的 相关描述而理解。图4所示的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装置中各单元的功能可 通过运行于处理器上的程序而实现,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而实现。如其中的存储单元 41可通过闪存等各种存储器来实现,上报单元46通过发送天线处理系统来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一种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零陷展宽算法确定两个以上用户终端处于各波达角时各用户终端下行信号的发射权值,并存储于网络侧;以及网络侧根据用户终端上报的波达角信息对用户终端进行分组,并根据每组中各用户终端的波达角信息为该组中各用户终端的下行信号选择对应的发射权值,将所选择的发射权值与其对应的用户终端的下行数据流相乘后通过天线发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网络侧对用户终端进行分组后,将每组中所有用户终端的波达角信息通知该组中的每 个用户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达角为量化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所述波达角的量化值分配标识的比特 数,每个波达角的量化值对应于一个由所述标识的比特数组成的标识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测量出波达角角度值后,选 取最接近的波达角量化值作为测量值,并上报所述测量值对应的标识符;网络侧向用户终 端反馈每组中所有用户终端波达角对应的标识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根据用户终端上报的波达角 信息对用户终端进行分组,具体为对于四天线的频分双工系统,用户终端上报的波达角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二十度时, 分为一组;对于八天线的频分双工系统,用户终端上报的波达角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十度时,分为一组。
7.一种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零陷展宽算法确定两个以上用户终端处于各波达角时各用户终端下行信号的发 射权值,并存储于各用户终端中;以及用户终端接收到网络侧所分用户终端组中各用户终端的波达角信息及下行信号后,根 据所述用户终端所在组中各用户终端的波达角信息确定所述下行信号所使用的发射权值, 利用所述发射权值解调所述下行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所在组确定方式为对于四天线的频分双工系统,用户终端的波达角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二十度时,为一组;对于八天线的频分双工系统,用户终端的波达角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十度时,为一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达角为量化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所述波达角的量化值分配标识的比特 数,每个波达角的量化值对应于一个由所述标识的比特数组成的标识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测量出波达角角度值后, 选取最接近的波达角量化值作为测量值,向网络侧上报所述测量值对应的标识符;网络侧 向用户终端组中各用户终端发送每组中所有用户终端波达角对应的标识符。
12.一种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单元,用于利用零陷展宽算法确定两个以上用户终端处于各波达角时各用户终端下行信号的发射权值;存储单元,用于存储两个以上用户终端处于各波达角时各用户终端下行信号所对应的 发射权值;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终端上报的波达角信息;分组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所接收的波达角信息对用户终端进行分组;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每组中各用户终端的波达角信息为该组中各用户终端的下行信号 选择对应的发射权值;以及发射单元,用于将所述选择单元所选择的发射权值与所述发射权值对应的用户终端的 下行数据流相乘后发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通知单元,用于将所述分组单元所分用户终端组中所有用户终端的波达角信息通知该 组中的每个用户终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组单元根据所述接收单元 所接收的波达角信息对用户终端的下行信号进行分组,具体为对于四天线的频分双工系统,用户终端上报的波达角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二十度时, 所述用户终端的下行信号分到一组中;对于八天线的频分双工系统,用户终端上报的波达角之间的差值大于等于十度时,所 述用户终端的下行信号分到一组中。
15.一种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利用零陷展宽算法确定两个以上用户终端处于各波达角时各用户 终端下行信号的发射权值;存储单元,用于存储两个以上用户终端处于各波达角时各用户终端下行信号所对应的 发射权值;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侧发送的下行信号以及网络侧所分用户终端组中各用户终端 的波达角信息;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终端所在组中各用户终端的波达角信息确定所述接 收单元所接收的下行信号所使用的发射权值;以及解调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第二确定单元所确定的发射权值解调所述下行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测量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所接收的下行信号测量所述用户终端的波达角;以及上报单元,用于将所述测量单元所测量的波达角信息上报至网络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达角为量化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标识单元,用于为所述波达角的量化值分配标识的比特数,每个波达角的量化值对应 于一个由所述标识的比特数组成的标识符;所述测量单元测量出用户终端的波达角角度值 后,选取最接近的波达角量化值作为测量值,所述上报单元向网络侧上报所述测量值对应 的标识符。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方法,包括利用零陷展宽算法确定两个以上用户终端处于各DOA时各用户终端下行信号的发射权值,并存储于网络侧;网络侧根据用户终端上报的DOA对用户终端进行分组,并根据每组中各用户终端的DOA信息为各下行信号选择发射权值,与其对应的下行数据流相乘后发射。或者,利用零陷展宽算法确定两个以上用户终端处于各DOA时各用户终端下行信号的发射权值,并存储于各用户终端中;用户终端接收到网络侧所分用户终端组中各用户终端的DOA信息及下行信号后,根据各用户终端的DOA信息确定下行信号的发射权值,解调下行信号。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实现前述方法的装置。本发明减轻了网络侧的运算负担。
文档编号H04B7/04GK101883366SQ200910083530
公开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8日
发明者郭阳 申请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