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扫描方法和扫描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05556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扫描方法和扫描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扫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扫描方法和扫描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小型化的扫描仪基于结构紧凑和体积小的要求,省掉了通用扫描仪的自动上纸组件,需要操作者辅助扫描。具体请参考图Ia所示的扫描过程的示意图,图Ia中,当位于 入纸胶辊P103附近的入纸传感器检测到有介质后,启动入纸胶辊P103转动带动介质向前 移动,并同时启动扫描器件PlOl对正对的区域进行扫描,将扫描形成的数据存入缓冲区, 从扫描器件PlOl开始工作到介质P102移动到扫描器件PlOl处的时间段内,扫描器件PlOl 没有扫描到介质P102上的区域,但这段时间扫描形成的数据存入了缓冲区中最初的一段 区域中,可以将这些数据称为无效数据,与之相对应的是扫描器件PlOl扫描到介质P102上 的区域形成的数据,可以称为有效数据。如果扫描器件PlOl的启动与介质P102的开始前 进是同步的,理想状态下,可以通过扫描器件PlOl到入纸胶辊P103之间的距离计算出缓冲 区中的无效数据的数据量,也就是说此时无效数据的数据量是可以预测的,然后通过简单 的运算计算出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从而确定有效数据。但是,经常会发生操作者释放介 质P102迟疑的情况,此时缓冲区中会产生更多的无效数据,而且由于介质P102从入纸胶辊 PlOl处开始前进的时间又是不可预测的,所以缓冲区中的无效数据的数据量也是不可预测 的,这给确定有效数据带来了困难。即便是操作者释放介质P102的时间与扫描器件PlOl 的启动时间同步,在介质P102移动到扫描器件PlOl之前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因为扫描仪中 介质通道的磨损、老化等原因,发生介质进入不畅的情形,这样也会导致缓冲区中形成更多 的无效数据,而且这些无效数据的数据量也是不可预测的。这些无效数据占用了扫描仪中 大量的存储空间,造成存储空间上的浪费,如何抛弃无效数据从而获得有效数据成为人们 非常关心的技术问题。专利号为US6046828的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实现自动检测文档边缘的方法,这里 的文档就是上文所述的介质,利用该方法可以确定扫描文档的边缘,这里的扫描数据中,对 于扫描文档边缘以外的部分形成的数据对应上文所述的无效数据,而扫描文档内的部分形 成的数据对应上文所述有效数据。因此该方法通过识别文档边缘从而可以抛弃相对应的无 效数据,但是利用该方法需要分析扫描数据中的统计信息来确定文档边缘从而定位无效数 据并将其抛弃,得到有效数据,由于需要对整个扫描数据进行分析,所以处理的数据量大, 处理时间较长,定位有效数据速度慢,并且由于该需要耗费较长时间的处理过程是在扫描 结束进行的,从而不利于实时扫描和实时数据传输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扫描方法和扫描装置,能够快速定位有效数据,有利于实 时扫描和实时数据传输的需要。一种扫描方法,包括扫描器件对介质进行扫描,将形成的扫描数据顺序写入缓存区,当介质前端到达预定位置时,确定缓冲区中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所述预定位置位于介质前进方向所述扫描器件的下游。一种扫描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扫描器件对介质进行扫描,并记录介质前端到达预定位置时扫描数据的当前写入地址,所述预定位置位于介质前进方向所述扫描器件的下游;数据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缓冲区中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介质前端是否到达所述预定位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和扫描控制装置在扫描过程中或者扫描结束后快速地 计算出缓冲区中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从而在后续的读取数据过程中,可以直接从有效数 据的起始地址读取数据,这样的处理过程消耗时间短,而且对有效数据的定位准确,有利于 满足实时扫描和实时数据传输的要求。


图Ia是现有技术中扫描过程的示意图;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扫描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扫描介质通道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传感器判断介质前端是否到达入纸端的方法流程图;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传感器判断介质前端是否到达预定位置的方法流程 图;图4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传感器判断介质前端是否到达出纸端的方法流程 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介质前端到达预定位置时缓冲区中的一种数据存储状态 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扫描方法的流程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扫描方法的流程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介质前端到达预定位置时缓冲区中的另一种数据存储状 态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计算有效数据起始地址的一种方法的流程图;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计算有效数据起始地址的另一种方法的流程图;图11是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计算有效数据起始地址的再一种方法的流程图;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提供的一种扫描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扫描方法和扫描控制装置,该方法和扫描控制装置在扫描 过程中或者扫描结束后快速地计算出缓冲区中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从而在后续的读取数 据过程中,可以直接从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读取数据,这样的处理过程消耗时间短,而且对 有效数据的定位准确,有利于满足实时扫描和实时数据传输的要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扫描方法的流程图,为了描述方便,请结合图2示 出的扫描介质通道的示意图,图2中,核心部件是扫描器件201,该扫描器件201用于完成对 介质206的实际扫描工作,扫描器件201可以为CIS(Contact Image Sensor,接触式传感器 件)、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等其他扫描器件,入纸胶辊202和出纸 胶辊203分别位于入纸端附近和出纸端附近,入纸胶辊202和出纸胶辊203用于通过自身 旋转带动介质206沿前进方向运行,以下为了描述方便,将介质206的前进方向的一端称为 介质前端2061,在入纸胶辊202和出纸胶辊203的附近各放置一个传感器,分别为入纸传感 器204和出纸传感器205,每个传感器与相应胶辊的前后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 改变,入纸传感器204和出纸传感器205用于分别判断介质前端2061是否到扫描装置的入 纸端和出纸端。在从扫描器件201开始扫描到介质206实际到达扫描器件201的扫描区域之间的 时间段内,扫描器件201扫描形成的扫描数据应为无效数据,该无效数据产生的原因中可 能包括两点,其一因操作者放手迟疑或介质前进通道不平导致的介质前端前进过程中的停 顿,其二由于入纸传感器204与扫描器件201之间存在一定距离,而扫描器件201开始扫描 是以介质前端到达入纸传感器204处为起点的,所以即便在介质206前进过程中没有停顿, 在介质206从入纸传感器204处到达扫描器件201处之间形成的扫描数据也为无效数据。 总之,这些无效数据都是在介质前端一侧的扫描过程中形成的。在缓冲区中,无效数据所在 的终止地址就是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可以计算出该有效数据的起 始地址,从而确定有效数据。请同时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扫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lOl 检测介质前端2061是否到达入纸端,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102,如果 否,则返回再次执行步骤SlOl ;对于判断介质前端2061是否到达入纸端可以通过入纸传感器204的状态变化来 进行检测,例如,图3示出了利用入纸传感器204检测介质前端2061是否到达入纸端时步 骤SlOl的一种具体实现,包括步骤SlOll 判断入纸传感器204上一次检测是否检测到有介质,如果否,则执行 步骤S1012,如果是,则输出介质前端2061到达入纸端的判断结果;步骤S1012 判断入纸传感器204本次检测是否检测到有介质,如果否,则输出介 质前端2061没到达入纸口的判断结果,如果是,则输出介质前端2061到达入纸端的判断结^ ο通过图3中的方法,可以得知,如果入纸传感器204检测的结果由无纸到有纸,就 可以得出介质前端2061到达入纸口的结论;如果入纸传感器204检测的结果由有纸到有 纸,则说明介质206正在通过入纸口,可以开始扫描。步骤S102 介质206向前进方向前进,扫描器件201开始扫描;步骤S103 扫描介质206上的一个单位距离,将形成的扫描数据写入缓冲区;单位距离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一行,即扫描分辨率决定的线扫描中的 “点行”。步骤S104 判断介质前端2061是否到达预定位置A,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105 ;如 果否,则执行步骤S106。
判断介质前端2061是否到达预定位置A可以借助一个放置在预定位置A处的传感器207来完成。在本实施例中,预定位置A位于介质前进方向扫描器件201的下游,例 如,预定位置A可以在出纸传感器205所在位置与扫描器件201之间,也可以位于出纸传感 器205朝向出纸方向以外的位置,当然也可以位于出纸传感器205所在位置上,此时,不再 需要单独增加用来检测介质前端2061是否到达预定位置A处的传感器207,直接利用出纸 传感器205就可以实现上述功能。如图4a所示,判断介质前端2061是否到达预定位置A具体可以实现为步骤S1041 判断传感器207是否上一次检测到有介质,如果否,则执行步骤 S1042,如果是,则输出否的判断结果;步骤S1042 判断传感器207是否本次检测到有介质,如果是,则输出是的判断结 果,如果否,则输出否的判断结果。步骤S105 记录扫描数据的当前写入地址P。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介质206前进的路径中预先设定一个位置A,在扫 描过程中,需要记录介质前端2061到达预定位置A时的当前扫描位置形成的扫描数据在缓 冲区中的写入地址,记为P。在步骤S105执行完后也要执行步骤S106。步骤S106 判断是否扫描结束,如果是,则结束扫描并执行步骤S108,如果否,则 执行步骤S107。其中,判断是否扫描结束可以利用出纸传感器205检测介质206是否从有到无,例 如,如图4b所示,S106具体可以包括步骤S1061 判断出纸传感器205是否上一次检测到有介质,如果是,则执行步骤 S1062,如果否,则输出扫描未结束的判断结果;步骤S1062 判断出纸传感器205是否本次检测到有介质,如果是,则输出扫描未 结束的判断结果,如果否,则输出扫描结束的判断结果。步骤S107 介质向前移动一个扫描单位距离,并返回执行步骤S103。步骤S108 根据预定位置A与扫描器件201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L,以及扫描介质 206上的单位距离形成的扫描数据的数据量y,计算介质前端2061到达预定位置A时缓冲 区中有效数据的数据量。在介质前端2061到达预定位置A时的介质上的当前扫描位置记为B。参照图2不难得出,预定位置A与扫描器件201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L等于介质 前端2061与扫描位置B之间的距离。而实际上,介质前端2061到达预定位置A时缓冲区 的有效数据量等于介质前端2061与扫描位置B之间的距离乘以扫描介质206上的单位距 离形成的扫描数据量y,所以也等于预定位置A与扫描器件201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L乘以 扫描介质206上的单位距离形成的扫描数据量y,即可以通过L*y计算介质前端2061到达 预定位置A时缓冲区中有效数据的数据量。由于预定位置A与扫描器件201所在位置之间 的距离相对容易测量,所以本实施例中在计算有效数据的数据量时优选利用预定位置A与 扫描器件201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进行计算。在实际中,当存储位置用地址来表示时,数据量通常也可以具体采用数据存储的 长度或者地址指针的相对偏移长度来表示。数据量y与扫描设定的分辨率有关,因为分辨率直接决定了单位距离上采集的数据点,也就决定了形成的数据量。步骤S109 根据步骤S108中获得的介质前端2061到达预定位置A时有效数据的 数据量和步骤S105中得到的此时的扫描数据的写入地址P,计算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由于在扫描的过程中,缓冲区中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有效数 据的起始地址可以在整个扫描过程中任意时刻进行计算。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利用介 质前端2061到达预定位置A这一时刻的缓冲区存储状态,计算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Pv。图5示出了介质前端2061到达预定位置A时缓冲区中的一种数据存储状态的示 意图,在图5中,缓冲区中前面一段区域存储的是如上文所述的无效数据,紧邻的是有效数 据,将缓冲区的起始地址记为A0,终止地址记为Al,无效数据和有效数据的交接位置,即 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记为Pv,不难得出,计算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Pv可以借助公式Pv = P_L*y得到。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步骤S109后还可以包括步骤Sl 10,根据步骤S109计 算得到的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从缓冲区中提取有效数据。这样,根据本实施例,在扫描结束后,可以快速算出缓冲区中有效数据的起始地 址,从而在从缓冲区中读取数据时,可以直接将有效数据取出,将无效数据放弃,这种方法 能够为快速地将无效数据处理掉并读取有效数据提供方便,从而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 例提供的方法能够更快速地确定有效数据,节省了对无效数据的处理时间,为实时扫描和 实时数据传输提供前提条件。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也提供一种扫描方法,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将计算有效 数据初始位置的过程放在介质扫描过程中进行,这样可以在对介质进行扫描的同时,执行 计算有效数据初始位置的步骤,从而相对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的扫描方法中计算有 效数据起始地址的过程不再单独占用扫描结束后的时间,更有利于多介质连续扫描时的实 时扫描和实时数据传输。请结合图2和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扫描方法包括步骤S601 检测介质前端2061是否到达入纸端,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602,如果 否,则再次执行步骤S601 ;与实施例一类似,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检测介质前端2061是否到达入纸端也可以 利用入纸传感器204来完成,具体地检测方法也可以采用如图3中的步骤,这里不再赘述。步骤S602 介质206向前进方向前进,扫描器件201开始扫描;步骤S603 扫描介质206上的一个单位距离,将形成的扫描数据写入缓冲区;单位距离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一行,即扫描分辨率决定的线扫描中的 “点行”。步骤S604 判断介质前端2061是否到达预定位置A,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605 ;如 果否,则执行步骤S608。与实施例一类似,判断介质前端2061是否到达预定位置A也可以借助一个放置在 预定位置A处的传感器207来完成。预定位置A可以在出纸传感器205所在位置与扫描器件201之间,也可以位于出 纸传感器205朝向出纸方向以外的位置,当然也可以位于出纸传感器205所在位置上,此时,不再需要单独增加用来检测介质前端2061是否到达预定位置A处的传感器207,直接利 用出纸传感器205就可以实现上述功能。步骤S605 记录扫描数据的当前写入地址P ;步骤S606 根据预定位置A与扫描器件201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L,以及扫描介质 206上的单位距离形成的扫描数据的数据量y,计算介质前端2061到达预定位置A时缓冲 区中有效数据的数据量。
步骤S607 根据步骤S605中获得的写入地址P和步骤S606中获得的有效数据量, 计算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其中,计算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Pv可以采用公式Pv = P_L*y得到。步骤S608 判断是否扫描结束,如果是,则结束扫描,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609 介 质向前移动一个扫描单位距离,并返回执行步骤S603。当然,判断是否扫描结束也可以利用出纸传感器205进行。在结束扫描后还可以包括步骤S610 根据步骤S607计算得到的有效数据的起始 地址,从缓冲区中提取有效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图6中示出的步骤S605和步骤S606的先后顺序可以互换,二者之 间的执行顺序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实质内容的限制。另外,上述描述的技术方案中,步骤S605、S606和步骤S607都是在介质前端2061 到达预定位置A时执行的,而实际上只有步骤S605中获得写入地址P需要限定在介质前端 2061到达预定位置A时进行,步骤S606和步骤S607是中间计算过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 步骤S605之后的任意扫描时刻执行。本实施例提供的扫描方法在扫描的过程中就实现了有效数据初始位置的计算,从 而相对于现有技术一不会占用该份介质扫描结束后的多余时间,从而可以直接开始扫描下 一份介质,更有利于实时扫描和实时数据传输。实施例三下面结合图2和图7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由于无效数据占用了缓冲区中的空间,增加了扫描数据的数据量,如果介质前进 过程中的停顿时间过长,导致扫描数据的数据量也相应变长,则有可能出现在扫描过程中 扫描数据的数据量超过缓冲区的容量(或者称为缓冲区的大小),从数据写入过程的角度 来看,就是在扫描过程中,扫描数据的写入地址达到了缓冲区的尾端,或者说写指针到达了 缓冲区的末地址,如果按照原来的规则继续顺序写入,将没有多余的缓冲区空间用来存储。 而实际上,在缓冲区的起始端附近的一段空间中存储的是对用户无用的无效数据,因此为 了合理利用缓冲区,在扫描数据写入到缓冲区的尾端时,将后续的扫描数据从缓冲区的起 始端开始写入,覆盖原来存储在此处的无效数据。基于上述的考虑,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扫描方法,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701 检测介质前端2061是否到达入纸端,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702,如果 否,则再次执行步骤S701 ;与前面的实施例类似,检测介质前端2061是否到达入纸端可以通过入纸传感器 204来完成,这里不再赘述。步骤S702 介质206向前进方向前进,扫描器件201开始扫描;
步骤S703 扫描介质206上的一个单位距离,将形成的扫描数据写入缓冲区;与前面的实施例类似,单位距离的长度可以由扫描分辨率决定,例如该单位距离可以为一行。步骤S704:判断扫描数据的当前写入地址是否到达缓冲区的尾端,如果是,则执 行步骤S705 ;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706 ;步骤S705 将扫描数据的写入地址移到缓冲区的起始端;通过步骤S704中的判断,可以得出扫描数据的写入地址是否到了缓冲区的尾端, 在实际中,可以检测写指针是否到达缓冲区的尾地址。不难得出,对于刚好到达或还没到 达的情况也可以表述成从开始扫描到当前时间形成的扫描数据(包括有效数据和无效数 据)的数据总量没有超过缓冲区的存储容量。而在将后续的扫描数据从缓冲区的起始端继 续写入以后的情况,不难得出,这种情况也可以表述成从开始扫描到当前时间形成的扫描 数据的数据总量超过了缓冲区的存储容量,这里扫描数据除了包含当前整个缓冲区中存储 的有效数据和无效数据的总量,还包括在缓冲区的起始端一段的已经被后来写入到此处的 有效数据覆盖的无效数据的数据量。步骤S706 判断介质前端2061是否到达预定位置A,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707,如 果否,则执行步骤S710。与实施例二类似,判断介质前端2061是否到达预定位置A可以通过预先放置在 位置A附近的传感器207来完成,预定位置A可以在出纸传感器205所在位置与扫描器件 201之间,也可以位于出纸传感器205朝向出纸方向以外的位置,当然也可以位于出纸传感 器205所在位置上,此时,不再需要单独增加用来检测介质前端2061是否到达预定位置A 处的传感器207,直接利用出纸传感器205就可以实现上述功能。步骤S707 记录扫描数据在缓冲区中的当前写入地址P。其中,步骤S707是在介质前端2061到达预定位置A处时执行的,而如图5中的位 置P所示,此时介质上的当前扫描位置就是如图3中的介质206上的位置B,此时的当前写 入地址也是介质上的位置B形成的扫描数据的写入地址。步骤S708 根据预定位置A与扫描器件201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L,以及扫描介质 206上的单位距离形成的扫描数据的数据量y,计算介质前端2061到达预定位置A时缓冲 区中有效数据的数据量。参照图3不难得出,预定位置A与扫描器件201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L等于介质 前端2061与扫描位置B之间的距离。而实际上,介质前端2061到达预定位置A时缓冲区 的有效数据量等于介质前端2061与扫描位置B之间的距离乘以扫描介质206上的单位距 离形成的扫描数据量y,所以也等于预定位置A与扫描器件201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L乘以 扫描介质206上的单位距离形成的扫描数据量y。由于预定位置A与扫描器件201所在位 置之间的距离相对容易测量,所以本实施例中在计算有效数据的数据量时优选利用预定位 置A与扫描器件201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进行计算。步骤S709 根据步骤S707中获得的写入地址P和步骤S708中获得的有效数据的 数据量,计算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由于在扫描的过程中,缓冲区中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有效数 据的起始地址可以整个扫描过程中任意时刻进行计算。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利用介质前端2061到达预定位置A这一时刻的缓冲区存储状态,计算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Pv。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当扫描数据的写入地址到达缓冲区的尾端时,将后续的扫描数据从缓冲区的起始端开始写入,所以相应地,在计算介质前端2061到达预定位置A时,缓 冲区中的数据存储情况也存在两种情况,对于这两种情况,计算有效数据起始地址的具体 方法也不同。上述缓冲区状态的两种情况分别为其一,扫描数据的写入地址从来没有到达 缓冲区的尾端Al以及刚好到达缓冲区尾端Al的情况,对应图5中示出的缓冲区状态;其 二,扫描数据的写入地址已经从缓冲区的尾端Al移动到过缓冲区的起始端AO的情况,对应 图8中示出的缓冲区状态。如图5所示,在介质前端2061到达预定位置A的时刻,扫描数据的写入地址P仍 然没有到达过缓冲区的尾端Al,所以此时在写入地址P到缓冲区尾端Al之间还没有任何 扫描数据写入,而对于此时扫描数据的写入地址P刚好到达缓冲区尾端Al的情况,此时图 5中的P将与Al重合。不论是写入地址P没有到达过缓冲区尾端Al,还是刚好到达Al,结 合图5都可以得到,计算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Pv可以采用公式Pv = P_L*y,其中P为在介 质前端2061到达预定位置A时扫描数据的当前写入地址,L*y等于步骤S708计算得出的 此时的有效数据的数据量。而扫描数据的写入地址已经从缓冲区的尾端移动到过缓冲区的起始端的情况,如 图8所示,此时缓冲区中的有效数据的数据量仍然为L*y,只不过被分别存储在了缓冲区的 两端附近,此时计算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Pv可以采用公式Pv = P+(Al-AO)-L*y,不难看 出,(Al-A0)-L*y对应当前时刻缓冲区中现存的无效数据的数据量,所以计算Pv的公式也 可以理解为P+缓冲区现存无效数据的数据量。基于上述的两种情况的考虑,本实施例中在计算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的过程中, 需要首先确定介质前端2061到达预定位置A时、扫描数据的写入地址是还没有到达过或刚 刚到达缓冲区的尾端Al (或者也可以表述成从开始扫描到介质前端2061到达预定位置A 过程中形成的扫描数据总量未超过缓冲区的容量),还是扫描数据的写入地址已经从缓冲 区的尾端Al移动到过缓冲区的起始AO (或者可以表述成从开始扫描到介质前端2061到 达预定位置A过程中形成的扫描数据总量已超过缓冲区的容量),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采 用相应的计算公式计算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如果以写入地址是否已经从缓冲区的尾端移动到过缓冲区的起始端来判定缓冲 区的存储情况,如图9所示,步骤S709详细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70911 判断介质前端2061到达预定位置A过程中扫描数据的写入地址已 经从缓冲区的尾端移动到过缓冲区的起始端,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70912,如果否,则执行 步骤 S70913。其中,对于判断扫描数据的写入地址已经从缓冲区的尾端移动到过缓冲区的起始 端的具体实现可以通过提前设置一个标志位,当步骤S704中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则将更改 该标志位的内容,这样在执行步骤S70911时,根据该标志位的内容是否发生变化就可以得 知扫描数据的写入地址是否已经从缓冲区尾端移动到过起始端。步骤S70912 利用公式Pv = P+(A1-A0) _L*y计算得到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其中 P为介质前端2061到达预定位置A时扫描数据的当前写入地址。步骤S70913 利用公式Pv = P_L*y计算得到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
如果以从开始扫描到介质前端到达预定位置过程中形成的扫描数据总量是否已 经超过缓冲区的容量来区分缓冲区的状态,则如图10所示,步骤S709详细可以包括如下步 骤步骤S70921 判断从开始扫描到介质前端到达预定位置A过程中形成的扫描 数据总量是否已经超过缓冲区的容量;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70922,如果否,则执行步骤 S70923。其中,判断从开始扫描到介质前端到达预定位置A过程中形成的扫描 数据总量是 否已经超过缓冲区的容量可以具体实现为设定一个用来对扫描过程中形成的扫描数据量 进行计数的变量,在扫描过程中,根据扫描数据的总量变化,更新该变量的数值,在执行步 骤S70291时将此时该变量的数值与缓冲区的容量进行比较即可实现上述目的。步骤S70922 利用公式Pv = P+(A1-A0) _L*y计算得到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步骤S70923 利用公式Pv = P_L*y计算得到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另外,还可以利用介质前端2061到达预定位置A时的已知的关于缓冲区状态的物 理量,区分缓冲区的状态,例如,可以根据当前写入地址P、此时缓冲区中的有效数据量和缓 冲区的起始端AO之间的关系来区分缓冲区的状态,如图11所示,步骤S709可以具体包括 如下步骤步骤S70931 判断P_L*y是否小于A0,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70932,如果否,则执 行步骤S70933。不难得出,P_L*y小于AO对应介质前端2061到达预定位置A过程中扫描数据的 写入地址已经从缓冲区的尾端移动到过缓冲区的起始端的情况,而P_L*y大于或等于AO对 应相反的情况。步骤S70932 利用公式Pv = P+(A1-A0) _L*y计算得到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步骤S70933 利用公式Pv = P_L*y计算得到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步骤S710 判断是否扫描结束,如果是,则结束扫描,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711 ;步骤S711 介质向前移动一个扫描单位距离,并返回执行步骤S703。其中,判断是否扫描结束可以利用出纸传感器205检测介质是否从有到无。在结束扫描后,还可以执行步骤S712 根据步骤S709计算的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 从缓冲区中提取有效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图7中示出的步骤S708和步骤S709的先后顺序可以互换,二者之 间的执行顺序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实质内容的限制。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707、S708和S709都是在介质前端2061到达预定位置 A时执行的,而实际上只有步骤S707中获得写入地址P需要在限定在介质前端2061到达预 定位置A时进行,步骤S708和步骤S709是中间计算过程,因此步骤S708和步骤S709可以 在步骤S707后、扫描结束前任意时刻执行。也可以在扫描结束后执行。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扫描方法不仅能够快速定位有效数据,而且相对于前几个 实施例,能够提高缓冲区的利用率。实施例四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扫描控制装置,如图12所示,该扫描控制装置1200包括控制单元1201,用于控制扫描器件对介质进行扫描,并记录介质前端到达预定位置时扫描数据的当前写入地址,上述预定位置位于介质前进方向所述扫描器件的下游;数据处理单元1202,用于根据所述预定位置到扫描器件的距离、扫描单位距离产 生的数据量和所述介质前端到达预定位置时扫描数据的当前写入地址,确定缓冲区中有效 数据的起始地址。其中,数据处理单元1202可以包括有效数据量计算单元12021,用于将扫描单位 距离产生的数据量乘以所述预定位置到扫描器件的距离,得到介质前端到达所述预定位置 时缓冲区中的有效数据的数据量;有效数据起始地址计算单元12022,用于根据所述介质前端到达预定位置时扫描 数据的当前写入地址和所述此时有效数据的数据量,计算缓冲区中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另外,该装置1200还可以包括检测单元1203,用于检测介质前端是否到达所述预
定位置。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 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一种扫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扫描器件对介质进行扫描,将形成的扫描数据顺序写入缓存区,当介质前端到达预定位置时,确定缓冲区中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所述预定位置位于介质前进方向所述扫描器件的下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将扫描数据写入缓冲区的过程中,判断扫描 数据的写入地址是否到达缓冲区的尾端,如果是,将后续的扫描数据从缓冲区的起始端开 始写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缓冲区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的 具体实现为A 记录介质前端到达预定位置时扫描数据的当前写入地址;B 计算介质前端到达所述预定位置时缓冲区中的有效数据的数据量;C 计算缓冲区中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由所述介质前端到达预定位置时扫描数据的当前写入地址和所述此时有效数据的数 据量,计算缓冲区中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计算有效数据的数据量的具 体实现为将扫描单位距离产生的数据量乘以所述预定位置到扫描器件的距离,得到介质前端到 达所述预定位置时缓冲区中的有效数据的数据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包括判断从开始扫描到介质前端到达预定位置的时间内,扫描数据的写入地址是否已经从 缓冲区的尾端移到过缓冲区的起始端,如果是,则执行步骤Cl,如果否,则执行步骤C2 ;Cl 将所述介质前端到达预定位置时扫描数据的当前写入地址加上缓冲区的容量,再 减去此时有效数据的数据量,得到缓冲区中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C2:将所述介质前端到达预定位置时扫描数据的当前写入地址减去所述此时有效数据 的数据量,得到缓冲区中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扫描数据的写入地址是否到达 缓冲区尾端的具体实现为判断扫描数据写入地址是否大于缓冲区尾端的地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从开始扫描到介质前端到达预 定位置的时间内,扫描数据的写入地址是否已经从缓冲区的尾端移到过缓冲区的起始端具 体实现为判断从开始扫描到介质前端到达预定位置过程中形成的扫描数据总量是否已经超过 缓冲区的容量。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从开始扫描到介质前端到达预 定位置的时间内,扫描数据的写入地址是否已经从缓冲区的尾端移到过缓冲区的起始端具 体实现为判断介质前端到达预定位置时扫描数据的当前写入地址减去此时有效数据的数据量 是否小于缓冲区的起始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确定的缓冲区中的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从缓冲区中读取有效数据。
11.一种扫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扫描器件对介质进行扫描,并记录介质前端到达预定位置时扫描 数据的当前写入地址,所述预定位置位于介质前进方向所述扫描器件的下游; 数据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缓冲区中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介质前端是否到达所述预定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扫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包括有效数据量计算单元,用于将扫描单位距离产生的数据量乘以所述预定位置到扫描器 件的距离,得到介质前端到达所述预定位置时缓冲区中的有效数据的数据量;有效数据起始地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介质前端到达预定位置时扫描数据的当前 写入地址和所述此时有效数据的数据量,计算缓冲区中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
全文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扫描方法和扫描控制装置,该方法包括扫描器件对介质进行扫描,将形成的扫描数据顺序写入缓存区,当介质前端到达预定位置时,确定缓冲区中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所述预定位置位于介质前进方向所述扫描器件的下游。该扫描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扫描器件对介质进行扫描,并记录介质前端到达预定位置时扫描数据的当前写入地址,所述预定位置位于介质前进方向所述扫描器件的下游;数据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缓冲区中有效数据的起始地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介质前端是否到达所述预定位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快速定位有效数据,从而在从缓冲区中读取数据时,可以直接将有效数据取出。
文档编号H04N1/00GK101815155SQ20091011830
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5日
发明者刘宏伟, 张新平, 徐志刚, 朱振宇, 高晓燕 申请人: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