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方法、移动台装置及基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06414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通信方法、移动台装置及基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的使用频带映射方法及执行该方法的程序及记录介质,更详细地说,涉及在基于不同频带宽度Bn(例如,Bn=1.25MHz,2.5MHz,5MHz,10MHz,20MHz)移动台种类的移动台装置和基站装置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指定适于移动台装置的使用频带位置的技术及适于管理该移动台装置之位置信息的位置信息管理装置的移动台装置的位置登记及寻呼技术。

背景技术
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中,W-CDMA(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方式作为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方式被标准化,依次开始服务(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W-CDMA方式的一种是具有5MHz无线频带宽度的FDD的扩频方式,各无线物理信道由扩频码区别,进行码分复用,利用相同无线频带宽度传输。
在W-CDMA方式中,具有从移动台至基站的无线链路(下面称为上行链路)、和从基站至移动台的无线链路(下面称为下行链路)。在上行、下行链路中,有在层3(网络层)和层2(数据链路层)间的SAP(ServiceAccess Point)的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用于层1(物理层)向层2提供服务的传输信道(Transport Channel);为了使用实际的无线传输路径来实现传输信道的传输,定义为层1的无线节点(基站和移动台)间的传输信道的物理信道(Physical Channel)(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
作为W-CDMA的下行链路的物理信道,具有公共导频信道CPICH(Common Pilot Channel)、同步信道SCH(Synchronisation Channel)、寻呼指示符信道PICH(Paging Indicator Channel)、第一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Primary Common Control Physical Channel)、第二公共控制物理信道S-CCPCH(Secondary Common Control Physical Channel)、下行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Dedicated Physical Data Channel)、下行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捕获指示符信道AICH(Acquisition Indicat Channel)等。
作为W-CDMA的上行链路的物理信道,具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上行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上行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
在W-CDMA的下行链路中,第一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中包含传输信道的广播信道BCH(Broadcast Channel),在第二公共控制物理信道S-CCPCH中包含下行接入信道FACH(ForwardAccess Channel)及寻呼信道PCH(Paging Channel)。在下行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中包含传输信道的下行专用信道DCH(Dedicated Channel)。
在W-CDMA的上行链路中,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中包含传输信道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Random Access Channel),在上行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中包含上行专用信道DCH(Dedicated Channel)。
并且,将W-CDMA方式的下行链路适用于高速分组通信的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无线接入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非专利文献3)方式被标准化。
作为HSDPA方式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具有高速物理下行共用信道HS-PDSCH(High Speed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HS-DSCH关联共用控制信道HS-SCCH(HS-DSCH-related Shared ControlChannel)。
作为HSDPA方式的上行链路物理信道,具有HS-DSCH关联上行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for HS-DSCH)。
在HSDPA的下行链路中,在高速物理下行共用信道HS-PDSCH中包含传输信道的高速下行共用信道HS-DSCH(High Speed DownlinkShared Channel)。
下面,简单地说明W-CDMA的主要物理信道和传输信道的概要。
公共导频信道CPICH是下行链路的公共信道,在各小区中存在1个,主要用作下行信道的传输路径状况推定(信道推定、Channel Estmidation)、移动台的小区选择(小区搜索、Cell Search)、同一小区的其他下行物理信道的定时基准等。
并且,同步信道SCH是下行链路的公共信道,在各小区中存在1个,用于移动台小区搜索初始阶段。
寻呼指示符信道PICH是下行链路的公共信道,与映射寻呼信号的第二公共控制物理信道S-CCPCH所对应的传输信道之寻呼信道PCH(Paging Channel)成对存在,发送有无对移动台集合、即各来电组的声音呼叫(CSCircuit Switch)或分组呼叫(PSPacket Swith)来电信息。属于来电组#n的移动台由寻呼指示符信道PICH通知为有对来电组#n的来电时,接收映射到第二公共控制物理信道S-CCPCH的、对应的无线帧内的寻呼信道PCH,判断有无来电。
寻呼指示符信道PICH是为了提高移动台的蓄电(battery saving),将降低间断接收IR(Intermittent Reception)比率设定为目的的信道。寻呼指示符信道PICH为了通知有无对移动台的来电,对属于来电组#n的移动台发送短的寻呼指示符PI(Paging Indicator),待机(空闲模式)中的移动台通常仅接收该寻呼指示符PI。移动台仅在利用寻呼指示符PI可知有来电的情况,接收对应于寻呼指示符PI的寻呼信道PCH。
寻呼指示符PI被分给多个来电组#n,由于可使1个来电组#n周围的来电频率极低,所以待机(空闲模式)中的移动台只要仅接收短的寻呼指示符PI即可,可使接收长的(信息量多)寻呼信道PCH的寻呼信号的频率极低。
第一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是下行链路的公共信道,在各小区中存在1个,映射传输信道的广播信道BCH(Broadcast Channel),发送系统信息、小区信息等广播信息。
第二公共控制物理信道S-CCPCH是下行链路的公共信道,可在各小区中存在多个。映射作为传输信道的下行接入信道FACH(Forward AccessChannel)和寻呼信道PCH(Paging Channel)。下行接入信道FACH是下行链路的公共信道,用于控制信息及用户数据的发送。这里,下行接入信道FACH在多个移动台中共同使用,用于自上位层的低速率的数据发送等。
寻呼信道PCH是下行公共信道,如上所述,与寻呼指示符信道PICH成对存在,用于寻呼信号的发送。在寻呼信号中包含移动台ID(UEidentity)、核心网络ID(CN identity)、寻呼情况(Paging cause)等消息。
就下行/上行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下行/上行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而言,在下行链路中,时隙内时分复用了下行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和下行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在上行链路中,将上行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和上行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分别映射到I相和Q相。对移动台分配1个以上(扩频码复用)下行/上行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用于自上位层的数据发送。对移动台仅分配1个下行/上行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用于物理层控制。
捕获指示符信道AICH是下行链路的公共信道,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成对存在。用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随机接入控制。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是上行链路的公共信道,映射作为传输信道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适用随机接入,用于呼叫时的控制信息发送。并且,还用于自上位层的数据发送(主要以低速率)。
下面,简单地说明HSDPA方式的主要物理信道和传输信道的概要。
HSDPA方式的高速物理下行共用信道HS-PDSCH是下行链路的共用信道,多个移动台共用,在各移动台中包含传输信道的高速下行共用信道HS-DSCH(High Speed Downlink Shared Channel)。该HS-PDSH用于从上位层向各移动台发送分组数据。
HSDPA方式的HS-DSCH关联共用控制信道HS-SCCH是下行链路的共用信道,多个移动台共用,向各移动台发送高速下行共用信道HS-DSCH解调所需的信息(调制方式、扩频码)、纠错解码处理或混合自动重传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处理所需的信息。
HS-DSCH关联上行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是上行链路的专用控制信道,用于发送表示下行链路无线传输路径状况的下行链路质量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和作为对应于混合自动重传HARQ的接收确认信息的ACK/NACK (Acknowledgement/NegativeAcknowledgements)。
另外,研究第三代无线接入的进化(Evolvde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Access,下面为EUTRA)及第三代无线接入网络的进化(Evolvde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下面为EUTRAN)。作为EUTRA的下行链路,提议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方式。作为EUTRA技术,在OFDM方式中适用基于信道编码等适应无线链路控制(链路适应Link Adaptation)的适应调制解调、纠错方式(AMCSAdaptive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以后称为AMCS方式)的技术。
所谓AMCS方式,是为了高效地进行高速分组数据传输,根据各移动台的传输路径状况,切换纠错方式、纠错的编码率、数据调制多进制数、时间频率轴的码扩频因子(SFSpreading Factor)及多码复用数等无线传输参数(下面称为AMC模式)的方式。例如,就数据调制而言,随着传输路径状况变好,可通过从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调制切换成8PSK调制、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调制等更高效的多进制调制,使通信系统的最大吞吐量(throughput)增大。
就OFDM方式中的下行物理信道、传输信道的配置而言,在Spared-OFDM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中,提议利用扩频码分复用,物理控制信道和物理数据信道在相同频带下复用的方法。并且,在NonSpread-OFDM方式(例如,无线LAN标准802.16等)中,提议使用OFDM的频率轴(子载波)和时间轴(OFDM码元(symbol))资源,利用时分复用TDM(Time Divion Multiplexing)、频分复用FDM(Frequency DivionMultiplexing)、或者TDM和FDM的组合,在时间、频率上复用的方法。
并且,提议EUTRA/EUTRAN的技术要求条件(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4),为了与已有的2G、3G服务融合、共存,要求频谱灵活性(SpectrumFlexibility),要求支持对不同大小的频谱(频带宽度、例如,1.25MHz、2.5MHz、5MHz、10MHz、20MHz)的频率分配(Support for spectrumallocations of different size)。
并且,提议EUTRA的技术资料(参照非专利文献5),示出对具有不同频带宽度的发送接收能力的移动台的应使用频带位置指定(中心频率移位)的方法。参照图37来说明。在基站支持固有的最大频带宽度、例如20MHz的频带宽度,且移动台支持固有的最大频带宽度、例如5MHz的带宽时,移动台首先使用下行链路同步信道DSNCH及下行链路导频信道DPCH进行小区搜索。以后,将具有不同频带宽度、例如Bn(Bn=1.25、2.5、5、10、15,20MHz)频带宽度的发送接收能力的移动台组定义为Bn移动台种类,将具有Bn频带宽度的发送接收能力的移动台定义为Bn移动台种类的移动台,将由Bn移动台种类定义的移动台的发送接收频带宽度Bn定义为移动台的固有频带宽度Bn。
具体地说,移动台在20MHz带宽的中心5MHz下检测下行链路同步信道DSNCH,接着接收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DCCCH。在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DCCCH中包含用于指定不同移动台种类的移动台各自应使用的频带位置的传输带宽信息和频移信息。接着,移动台根据该控制信息向使用频带位置移动,开始数据的传送。后述下行链路信道DSNCH、DCCCH。
如上所述,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中,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方式作为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方式被标准化,依次开始服务(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在现有的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或W-CDMA等移动通信系统中,执行使用了用户识别符IMSI(Interanational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的移动管理。W-CDMA方式的核心网络以GSM的核心网络为基础构成。参照图38说明W-CDMA方式的移动管理方法。
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50)是无线控制装置,是进行无线资源管理或NodeB(10)控制的控制装置。RNC(50)例如执行移交(hand-over)控制等。
并且,NodeB(10)是指进行无线发送接收的逻辑节点,具体地说,是无线基站装置。NodeB(10)经无线接口与移动台装置20连接。
SGSN(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30)是核心网络的分组交换服务的控制节点,具备访问过的(visited)移动用户的用户信息的VLR(VisitorLocation Register)(31)。
结合(attach)主要在移动台20电源接通时进行。在用于管理终端可否接受来电的步骤中,结合状态可接受来电,在分离(detach)状态下不可接受来电。
并且,位置登记在移动台移动位置登记区域40时进行,从步骤中未图示的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向访问过的VLR(31)下载用户信息。
上述结合和位置登记处理可同时进行。移动台20若根据广播信息检测出位置登记区域40的变更,则经NodeB(10)及RNC(50)向SGSN(30)的VLR(31)请求包含用户识别符IMSI的位置登记请求。VLR(31)从HLR下载用户信息,分配TMSI(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作为临时的用户识别符,向移动台20发送位置登记的响应消息。
通过在无线区间将TMSI用于用户识别,与使用IMSI的情况相比,可提高隐蔽IMSI产生的安全性,且可通过使用信息量与IMSI相比为1/2左右的TMSI,来减少无线区间中的信息量。
下面,参照图39说明寻呼的处理步骤。在移动通信中,在对移动台20有来电时,必需将该情况通知移动台20。网络在位置登记区域40中管理移动台20的位置信息,对于移动台20位置登记的位置登记区域40内的全部移动台,同时通知有了来电。将该步骤称为寻呼。
对容纳访问过的VLR(31)中登记的位置登记区域40的全部RNG(50),通过从VLR(31)发出寻呼请求信息,来进行寻呼。若使用TMSI作为这时的用户识别符,则如上所述,在安全和信号量方面比使用IMSI的情况有利。
移动台20在空闲模式(待机状态)时,由于始终监视调用用的信道,所以可识别对本站的寻呼。移动台20在寻呼请求中包含的位置登记区域、TMSI(IMSI)和自身存储的位置登记区域、TMSI(IMSI)一致时,对网络回复响应。
下面,简单地说明W-CDMA的主要物理信道和传输信道的概要。
寻呼指示符信道PICH是下行链路的公共信道,与映射寻呼信号的第二公共控制物理信道S-CCPCH所对应的传输信道之寻呼信道PCH(Paging Channel)成对存在。该PICH发送有无对作为移动台集合的各来电组的声音呼叫(CSCircuit Switch,电路交换)或分组呼叫(PSPacketSwitch,分组交换)来电信息。
属于来电组#n的移动台由寻呼指示符信道PICH通知有了对来电组#n的来电时,接收映射到第二公共控制物理信道S-CCPCH的、对应的无线帧内的寻呼信道PCH,判断有无至本站的来电。
寻呼指示符信道PICH是为了提高移动台的蓄电,将降低间断接收IR(Intermittent Reception)比率设定为目的的信道。该寻呼指示符信道PICH发送用于通知有无对移动台的来电的、对属于来电组#n的移动台短的寻呼指示符PI(Paging Indicator),待机(空闲模式)中的移动台通常仅接收该寻呼指示符PI。移动台仅在根据寻呼指示符PI已知有来电时,接收对应于寻呼指示符PI的寻呼信道PCH。
寻呼指示符PI被分给多个来电组#n,可使1个来电组#n周围的来电频率极低。因此,待机(空闲模式)中的移动台只要仅接收短的寻呼指示符PI即可,可使接收长的(信息量多的)寻呼信道PCH的寻呼信号的频率极低。
专利文献1特开2001-23780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4-297756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25.211、V6.4.0(2005-03)、Physical channelsand mapping of transport channels onto physical channels.http://www.3gpp.org/ftp/Specs/html-info/25-series.htm 非专利文献2立川敬二、“W-CDMA移动通信方式”、ISBN4-621-04894-5、P103、P115等 非专利文献33GPP TR(Technical Report)25.858及3GPP的HSDPA规格关联资料.http://www.3gpp.org/ftp/Specs/html-info/25-series.htm 非专利文献43GPP TR(Technical Report)25.9l 3、V2.1.0(2005-05)、Requirements for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UTRA)an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UTRAN).http://www.3gpp.org/ftp/Specs/html-info/25913.htm 非专利文献53GPP R1-050592NTT DoCoMo“Physical ChannelConcept for Scalable Bandwidth in Evolved UTRA Downlink”. 可是,在上述专利文献中,就用于指定不同移动台种类的移动台应使用的频带位置的传输带宽信息和频移信息的内容而言,未提示具体的方案。
通常,考虑通过下行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在基站和移动台之间进行控制信息的交换,对特定的移动台发送指定空闲模式及激活模式(active mode)时的使用频带位置的控制信息。这时,在使用频带位置移位之前进行控制信息交换时,在基站固有频带宽度的中心频带、例如20MHz频带宽度的中心的5MHz频带下的通信会非常混乱。并且,为了在基站和移动台之间进行控制信息的交换,使用无线资源,导致整个系统的频率利用效率降低。并且,对于特定的移动台,必需管理、存储使用频带位置、避免一部分频带下的通信混乱等复杂的基站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的使用频带映射方法、及执行该方法的程序及记录介质,在利用适于不同移动台种类的移动台的使用频带(中心频率的移位)高效地使用无线资源,提高整个通信系统的频率利用效率的同时,可高效执行对特定移动台的使用频带的基站控制。
并且,在上述专利文献中,就对具有不同有效频带宽度(例如,1.25MHz、2.5MHz、5MHz、10MHz、20MHz)的移动台,在基站的固有频带宽度中如何指定应移位的中心频率的位置,且在移位目标的频率位置如何寻呼处于待机状态的移动台而言,未提示具体的方案。
通常,考虑通过下行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在基站和移动台之间进行控制信息的交换,对特定的移动台发送指定应移位的中心频率的位置的控制信息。这时,处于空闲模式的移动台在每次基站变更时,必需在基站中登记该移位目标的频率位置,控制用信号量变得非常多。
并且,在已有的位置登记方式中,在VLR中仅登记用户识别信息IMSI,不具有关于寻呼时调用的移动台在哪个频带位置待机的信息。因此,如W-CDMA方式那样,必需准备寻呼指示符信道PICH或寻呼信道PCH,规定在特定的频带位置进行接收。
这时,移动台定期进行中心频率的移位,必需取得寻呼指示符信道PICH或寻呼信道PCH,处理变得复杂。并且,由于在寻呼时,基站不能确定移动台的移位目标的频率位置,所以向移动台交接调度信息变得复杂。从寻呼变迁至通信状态的时间变长。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容纳具有不同有效频带宽度(例如1.25MHz、2.5MHz、5MHz、10MHz、20MHz)的移动台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位置管理装置、移动台装置的位置登记方法、寻呼方法及执行这些方法的程序及记录介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1技术手段是一种通信方法,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该移动通信系统在一个时隙中包括共用控制信令信道和共用数据信道,其中将该共用控制信令信道所规定的分组配置在该共用数据信道中,基站使用配置在由移动站的识别信息所规定的时隙的头部的共用控制信令信道,发送用于表示在该共用数据信道中包含的、面向该移动站的寻呼信息的信号,并且该移动站在空闲模式下间断地接收用于表示在该共用数据信道中包含的、面向该移动站的寻呼信息的信号。
第2技术手段是在第1技术手段中,其特征在于,时隙数目由该移动站的识别信息除以寻呼组数之后除以寻呼时隙数的余数所规定。
第3技术手段是一种移动站,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该移动通信系统在一个时隙中包括共用控制信令信道和共用数据信道,其中将该共用控制信令信道所规定的分组配置在该共用数据信道中,该移动站使用配置在由该移动站的识别信息所规定的时隙的头部的共用控制信令信道,从基站接收用于表示在该共用数据信道中包含的、面向该移动站的寻呼信息的信号,并且移动站在空闲模式下间断地接收用于表示在该共用数据信道中包含的、面向移动站的寻呼信息的信号。
第4技术手段是在第3技术手段中,其特征在于,时隙数由该移动站的识别信息除以寻呼组数之后除以寻呼时隙数的余数所规定。
第5技术手段是一种基站,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该移动通信系统在一个时隙中包括共用控制信令信道和共用数据信道,其中将该共用控制信令信道所规定的分组配置在该共用数据信道中,基站使用配置在该移动站的识别信息所规定的时隙的头部的共用控制信令信道,发送用于表示在该共用数据信道中包含的、面向该移动站的寻呼信息的信号。
第6技术手段是在第5技术手段中,其特征在于,时隙数由移动站的识别信息除以寻呼组数之后除以寻呼时隙数的余数所规定。
第7技术手段是一种移动台,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台的使用频带位置是至少根据该移动台的识别信息计算出的特定的频率位置。
第8技术手段是一种移动台,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各个移动台的空闲模式时的使用频带位置在基站的整个固有频带宽度中分散地配置。
第9技术手段是一种移动台,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空闲模式时的使用频带位置是至少根据该移动台的识别信息计算出的特定的频率位置。
第10技术手段是在第9技术手段中,其特征在于,根据该空闲模式时的使用频带位置,确定该移动台的使用频带位置。
第11技术手段是在第9技术手段中,其特征在于,在该空闲模式时的使用频带位置接收用于表示对于包含该移动台的组的来电的指示符或者面向该移动台的寻呼信息。
第12技术手段是在第7技术手段中,其特征在于,在该使用频带位置接收从该基站发送的小区搜索信息及广播信息。
第13技术手段是在第9技术手段中,其特征在于,在该空闲模式时的使用频带位置接收从该基站发送的小区搜索信息及广播信息。
第14技术手段是在第9技术手段中,其特征在于,在接收从该基站发送的小区搜索信息及广播信息的期间,在与该空闲模式时的使用频带位置不同的频带位置进行接收。
第15技术手段是在第8技术手段中,其特征在于,还根据该识别信息,沿时间方向分割该空闲模式时的使用频带位置。
第16技术手段是在第7或9技术手段中,其特征在于,在该移动台的初始位置登记处理时,使用该识别信息,在位置登记到上位网络节点后,使用从该上位网络节点取得的临时识别信息。
第17技术手段是在第11技术手段中,其特征在于,配置该指示符作为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
第18技术手段是在第11技术手段中,其特征在于,配置该指示符作为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令信道。
第19技术手段是在第9技术手段中,其特征在于,在该空闲模式时的使用频带位置进行间断接收。
第20技术手段是一种基站,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台的使用频带位置是至少根据该移动台的识别信息计算出的特定的频率位置。
第2l技术手段是一种基站,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各个移动台的空闲模式时的使用频带位置在基站的整个固有频带宽度中分散地配置。
第22技术手段是一种基站,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空闲模式时的使用频带位置是至少根据该移动台的识别信息计算出的特定的频率位置。
第23技术手段是在第22技术手段中,其特征在于,根据该空闲模式时的使用频带位置,确定该移动台的使用频带位置。
第24技术手段是在第22技术手段中,其特征在于,在该空闲模式时的使用频带位置发送用于表示对包含该移动台的组的来电的指示符或面向该移动台的寻呼信息。
第25技术手段是在第20技术手段中,其特征在于,在该使用频带位置发送小区搜索信息及广播信息。
第26技术手段是在第22技术手段中,其特征在于,该基站在该空闲模式时的使用频带位置发送小区搜索信息及广播信息。
第27技术手段是在第22技术手段中,其特征在于,该基站在发送小区搜索信息及广播信息的期间,在与该空闲模式时的使用频带位置不同的频带位置进行发送。
第28技术手段是在第21技术手段中,其特征在于,还根据该识别信息,沿时间方向分割该空闲模式时的使用频带位置。
第29技术手段是在第20或22技术手段中,其特征在于,在该移动台的初始位置登记处理时,使用该识别信息,在位置登记到上位网络节点后,使用从该上位网络节点取得的临时识别信息。
第30技术手段是在第24技术手段中,其特征在于,配置该指示符作为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
第31技术手段是在第24技术手段中,其特征在于,配置该指示符作为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令信道。
第32技术手段是一种移动台的使用频带映射方法,用于映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台的使用频带,至少根据用于确定移动台的识别信息计算出该移动台的使用频带位置。
第33技术手段是一种移动台的使用频带映射方法,用于映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台的使用频带,各个移动台的空闲模式时的使用频带位置在基站的整个固有频带宽度中分散地配置。
第34技术手段是一种移动台的使用频带映射方法,用于映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台的使用频带, 至少根据用于确定该移动台的识别信息计算出该移动台在待机状态、即空闲模式时的使用频带位置。
第35技术手段是在第34技术手段中,其特征在于,根据该空闲模式时的使用频带位置,确定该移动台的使用频带位置。
第36技术手段是在第34技术手段中,其特征在于,在该空闲模式时的使用频带位置接收用于表示对于包含该移动台的组的来电的指示符或面向该移动台的寻呼信息。
第37技术手段是在第32技术手段中,其特征在于,在该使用频带位置接收从该基站发送的小区搜索信息及广播信息。
第38技术手段是在第34技术手段中,其特征在于,在该空闲模式时的使用频带位置接收从该基站发送的小区搜索信息及广播信息。
第39技术手段是在第34技术手段中,其特征在于,在接收从该基站发送的小区搜索信息及广播信息的期间,在与该空闲模式时的使用频带位置不同的频带位置进行接收。
第40技术手段是在第33技术手段中,其特征在于,还根据该识别信息,沿时间方向分割该空闲模式时的使用频带位置。
第41技术手段是在第32技术手段中,其特征在于,在该移动台的初始位置登记处理时,使用该识别信息,在位置登记到上位网络节点后,使用从该上位网络节点取得的临时识别信息。
第42技术手段是在第34技术手段中,其特征在于,在该移动台的初始位置登记处理时,使用该识别信息,在位置登记到上位网络节点后,使用从该上位网络节点取得的临时识别信息。
第43技术手段是在第36技术手段中,其特征在于,配置该指示符作为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
第44技术手段是在第36技术手段中,其特征在于,配置该指示符作为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令信道。
第45技术手段是在第34技术手段中,其特征在于,在该空闲模式时的使用频带位置进行间断接收。
第46技术手段是在第34技术手段中,其特征在于,在该空闲模式时,将从该基站发送的广播信息配置在该空闲模式的各个使用频带位置,以便在该空闲模式的使用频带位置可进行接收。
第47技术手段是一种移动台,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在该移动台的位置登记时发送的位置登记请求中,至少包含该移动台的识别信息和表示移动台的有效频带宽度的信息。
第48技术手段是一种位置管理装置,其使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来自移动台的位置登记请求并进行该移动台的位置管理,该位置管理装置至少管理该移动台的识别信息和移动台的有效频带宽度信息。
第49技术手段是一种移动台,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在该移动台的位置登记时发送的位置登记请求中,至少包含该移动台的识别信息和表示该移动台的使用频率位置的信息。
第50技术手段是一种位置管理装置,其使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来自移动台的位置登记请求并进行该移动台的位置管理,该位置管理装置至少管理该移动台的识别信息和移动台的该使用频率位置信息。
第51技术手段是一种位置管理装置,其使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当有了面向移动台的来电时向基站发送寻呼请求,该位置管理装置在该寻呼请求中至少包含该移动台的识别信息和表示移动台的有效频带宽度的信息。
第52技术手段是一种基站,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在接收到面向移动台的寻呼请求时,在至少根据该寻呼请求中所包含的该移动台的识别信息和该移动台的有效频带宽度计算出的使用频率位置发送寻呼请求。
第53技术手段是一种移动台,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在至少根据该移动台的识别信息和该移动台的有效频带宽度计算出的使用频率位置接收寻呼请求。
第54技术手段是一种位置管理装置,其使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当有了面向移动台的来电时向基站发送寻呼请求,在该寻呼请求中至少包含该移动台的识别信息和表示该移动台的使用频带位置的信息。
第55技术手段是一种基站,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在接收到面向移动台的寻呼请求时,在该寻呼请求中所包含的该移动台的使用频带位置发送寻呼请求。
第56技术手段是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台的位置登记方法,在移动台的位置登记时该移动台发送的位置登记请求中,至少包含该移动台的识别信息和表示该移动台的有效频带宽度的信息。
第57技术手段是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台的位置登记方法,利用接收来自移动台的位置登记请求并进行该移动台的位置管理的位置管理装置,至少管理该移动台的识别信息和该移动台的有效频带宽度信息。
第58技术手段是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台的位置登记方法,在移动台的位置登记时该移动台发送的位置登记请求中,至少包含该移动台的识别信息和表示该移动台的使用频率位置的信息。
第59技术手段是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台的位置登记方法,利用接收来自移动台的位置登记请求并进行该移动台的位置管理的位置管理装置,至少管理该移动台的识别信息和该移动台的使用频率位置信息。
第60技术手段是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寻呼方法,当有了面向移动台的来电时向基站发送寻呼请求的位置管理装置,在该寻呼请求中至少包含该移动台的识别信息和表示该移动台的有效频带宽度的信息。
第61技术手段是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寻呼方法,基站在接收到面向移动台的寻呼请求时,在至少根据该寻呼请求中所包含的该移动台的识别信息和该移动台的有效频带宽度计算出的使用频率位置发送寻呼请求。
第62技术手段是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台的寻呼方法,移动台在至少根据该移动台的识别信息和该移动台的有效频带宽度计算出的使用频率位置接收寻呼请求。
第63技术手段是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寻呼方法,当有了面向移动台的来电时向基站发送寻呼请求的位置管理装置,在该寻呼请求中至少包含该移动台的识别信息和表示该移动台的使用频带位置的信息。
第64技术手段是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寻呼方法,基站在接收到面向移动台的寻呼请求时,在该寻呼请求中所包含的该移动台的使用频带位置发送寻呼请求。
第65技术手段是一种记录介质,计算机可读取地记录有程序,该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32~46之一所述的移动台的使用频率映射方法。
第66技术手段是一种记录介质,计算机可读取地记录有程序,该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56~59之一所述的移动台的位置登记方法、或权利要求60~64之一所述的寻呼方法。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的使用频带映射方法、及执行该方法的程序及记录介质,通过指定适于不同移动台种类的移动台的使用频带位置,高效地使用无线资源,提高整个通信系统的频率利用效率,同时,可高效地执行对特定移动台的使用频带位置指定的基站控制。
尤其提供一种指定适于不同频带宽度(例如1.25MHz、2.5MHz、5MHz、10MHz、20MHz)的移动台的使用频带位置的移动台的编组、尤其是表示有无对应于要求EUTRA/EUTRAN的AIPN(ALL Internet ProtocolNetwork)的分组呼叫的分组指示符PI(Packet Indicator)信息的分组处理相关的有效手段。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适于容纳具有不同有效频带宽度(例如1.25MHz、2.5MHz、5MHz、10MHz、20MHz)的移动台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位置管理装置、移动台装置的位置登记方法、寻呼方法、及执行这些方法的程序及记录介质。



图1是用于说明EUTRA的信道结构例的图。
图2是表示假定3GPPP的提案为基础的EUTRA和W-CDMA/HSDPA方式的上行、下行链路信道的对应关系图。
图3是表示假定3GPP的提案为基础的移动台的状态转移图。
图4是表示就EUTRA而言,假定3GPP的提案为基础的下行链路无线帧的结构例图。
图5是表示移动台为空闲时的间断接收动作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就EUTRA而言,假定3GPP的提案为基础的下行链路无线帧的另一个结构例图。
图7是表示与本发明关联的基站的结构例图。
图8是表示与本发明关联的移动台的结构例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按每个TTI的分组指示符的配置的图。
图11是表示在基站的固有频带宽度15MHz、10MHZ、5MHz、2.5MHz时,向对不同移动台种类的移动台的使用频带候补进行编号的情况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使用频带位置、IM组及PI组的计算方法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使用频带位置、IM组及PI组的计算方法的另一个图。
图14是用于说明使用频带位置、IM组及PI组的计算方法的又一个图。
图15是表示以重叠(overlap)的形式构成使用频带的例图。
图16是用于说明从移动台的电源接通至转移到空闲模式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用于说明从移动台的电源接通至转移到空闲模式的处理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下行链路无线帧的结构例图。
图19是用于说明下行链路无线帧的另一个结构例图。
图20是用于说明下行链路无线帧的又一个结构例图。
图21是用于说明下行链路无线帧的又一个结构例图。
图22是用于说明空闲模式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3是用于说明空闲模式时的处理的图。
图24是用于说明分组到达的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25是用于说明分组到达的控制处理的图。
图26是用于说明发出分组时的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27是用于说明发出分组时的控制处理的图。
图28是分别表示本发明的下行链路无线帧的又一个结构例图。
图29是分别表示本发明的下行链路无线帧的又一个结构例图。
图30是分别表示本发明的下行链路无线帧的又一个结构例图。
图31是分别表示基站及移动台及位置管理装置的结构例图。
图3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图。
图3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另一图。
图34是用于说明特定位置登记时及寻呼时使用的移动台之使用频带位置的编号方法图。
图35是用于说明关于本发明的位置登记步骤的一实例图。
图36是用于说明关于本发明的寻呼步骤的一实例图。
图37是用于说明现有的使用频带位置的指定方法的一实例图。
图38是用于说明W-CDMA方式的移动管理方法图。
图39是用于说明寻呼的处理步骤的一实例图。
符号说明 10…NodeB、20…移动台、30…SGSN、31…VLR、40…位置登记区域、50…RNC、100…基站、101…天线部、102…无线部、103…解调部、104…链路信道推定部、105…控制数据提取部、106…信道解码部、107…信道编码部、108…控制数据插入部、109…OFDM调制部、110…调度部、111…天线部、112…无线部、113…控制部、114…通信IF、200…移动台、201…天线部、202…无线部、203…OFDM解调部、204…链路信道推定部、205…控制数据提取部、206…信道解码部207…信道编码部、208…控制数据插入部、209…调制部、210…控制部、211…天线部、212…无线部、213…控制部、300…位置管理装置、301…位置管理数据库、302…控制部、303…通信IF、400…位置登记区域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是用于说明EUTRA的信道结构例图,示出对于EUTRA假定3GPP的提案为基础的上行下行链路的信道结构例。作为EUTRA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由下行链路导频信道DPCH(Downlink Pilot Channel)、下行链路同步信道DSNCH(Downlink Synchronization Channel)、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DCCCH(Downlink Common Control Channel)、下行链路调度信道DSCH(Downlink Scheduling Channel)构成。在下行链路调度信道DSCH中包含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令信道DSCSCH(Downlink SharedControl Signaling Channel)、下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DSDCH(DownlinkShared Data Channel)。
并且,作为EUTRA的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由上行链路基于竞争信道UCBCH(Uplink Contention-based Channel)、上行链路调度信道USCH(Uplink Scheduling Channel)构成。
下面,简单地说明EUTRA的下行链路信道及上行链路信道的概要。图2是表示假定3GPP的提案为基础的EUTRA和W-CDMA/HSDPA方式的上行下行链路信道的对应关系图。
在EUTRA的下行链路中,下行链路导频信道DPCH包含下行链路公共导频信道DCPCH(Downlink Common Pilot Channel)和下行链路专用导频信道DDPCH(Downlink Dedicated Pilot Channel)。
下行链路公共导频信道DCPCH相当于W-CDMA方式的导频信道,用于AMCS方式中的下行链路传输路径状况的推定及小区搜索、上行发送功率控制的传输路径损耗测定。下行链路专用导频信道DDPCH也可从具有与适应阵列天线等小区共用天线不同的传输路径(指向性)的天线发送至个别移动台,或者对接收质量低的移动台加强下行链路公共导频信道DCPCH的目的下使用。
下行链路同步信道DSNCH相当于W-CDMA方式的同步信道SCH,用于移动台的小区搜索、OFDM信号的无线帧、时隙、发送定时间隔TTI(Trasmission Timing Interval)、OFDM码元定时同步。
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DCCCH包含W-CDMA方式的第一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及相当于寻呼指示符信道PICH的广播信息(相当于广播信道BCH)、指示有无分组呼叫的分组指示符PI信息(相当于寻呼指示符信道PICH)等公共控制信息。
下行链路调度信道DSCH由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令信道DSCSCH(Downlink Shared Control Signaling Channel)、及下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DSDCH(Downlink Shared Data Channel)构成。
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令信道DSCSCH相当于HSDPA方式的高速物理下行共用信道HS-PDSCH中包含的HS-DSCH关联共用控制信道HS-SCCH、下行专用控制信道DPCCH、捕获指示符信道AICH,多个移动台共用,用于各移动台中发送解调高速下行共用信道HS-DSCH所需的信息(调制方式、扩频码等)、纠错解码处理或HARQ处理所需的信息、及无线资源(频率、时间)的调度信息等。并且,相当于W-CDMA方式的第二公共控制物理信道中包含的寻呼信道PCH的分组寻呼信息、下行接入信息的一部分也作为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令信道DSCSCH来发送。
下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DSDCH相当于HSDPA方式的高速物理下行共用信道HS-PDSCH中包含的高速下行共用信道HS-DSCH、下行专用数据信道DPDCH,用于从上位层向移动台发送分组数据。并且,相当于W-CDMA方式的第二公共控制物理信道中包含的寻呼信道PCH的分组寻呼信息、下行接入信息的一部分也作为下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DSDCH的数据来发送。
并且,在上行链路中,在上行链路基于竞争信道UCBCH中包含快速接入信道FACH(Fast Access Channel)、保留信道RCH(ReservationChannel)及上行链路同步信道USNCH(Uplink Synchronization Channel)。相当于W-CDMA方式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Radom Access Channel)。
上行链路调度信道USCH由上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USDCH(UplinkShared Data Channel)及上行链路共用控制信令信道USCSCH(UplinkShared Control Signaling Channel)构成。上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USDCH相当于W-CDMA方式的上行专用控制信道DPDCH,各移动台共用,用于各移动台的分组数据发送。上行链路共用控制信令信道USCSCH相当于HSDPA方式的HS-DSCH关联上行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专用控制信道DPDCH,各移动台共用,用于传输各移动台的下行信道传输路径质量信息CQI(Channel Qulity Indecator)、HARQ等的反馈信息、上行导频、上行链路信道控制信息等。
说明就EUTRA而言,假定3GPP的提案为基础的移动台的分组呼叫的发送接收的流程。
首先,由图3示出假定3GPP的提案为基础的移动台的状态转移。移动台在电源接通后(10),进行公众移动通信PLMN(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的选择/再选择、小区选择(11)。而且,移动台还接收位置登记更新及广播信息(12),转移到待机状态、即空闲模式(Idle Mode)(13)。在空闲模式中执行小区选择/再选择。
而且,在有了从基站面向移动台的分组到达(17)时,移动台接收指示有无分组呼叫的分组寻呼指示符PI信息及对应于分组呼叫的分组寻呼信息,经分组通信处理步骤,转移到分组通信中、即激活模式(15),发送接收分组数据。在设置在移动台或基站中的计时器(例如,Tinact的时间间隔)超时,也没有分组数据的发送接收时,返回至空闲模式(或者称为非激活模式)(13)。即便是激活模式(15)也执行小区选择/再选择。
而且,在从用户有了分组发出(14)时,经下行接入信息(相当于下行接入信道FACH)的接收、及上行接入信息(相当于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发送、分组通信处理步骤,转移到分组通信中(15)。
图4是表示就EUTRA而言,假定3GPP的提案为基础的下行链路无线帧的结构例图。下行链路无线帧由频率轴的多个子载波组即Chunk(组块)和时间轴的发送时间间隔TTI的二维构成。Chunk由几个子载波(Sub-carrier)组构成。例如,在频率轴上,在设下行链路的整个频谱(下行链路频带宽度)B5为20MHz、Chunk的频带宽度Bch为1.25MHz、子载波频带宽度Bsc为12.5kHz时,在下行链路中包含16个Chunk,1个Chunk中包含100个子载波,整个包含1600个子载波。并且,在时间轴上,在设1个无线帧为10ms,TTI为0.5ms时,包含20个TTI。
即,在上述实例中,在1个无线帧中包含16个Chunk和20个TTI,在1个TTI中包含多个OFDM码元长(Ts)。因此,在该实例中,移动台可使用的最小无线资源单位由1个Chunk(100个子载波)和1个TTI(0.5ms)构成。并且,也可将1个Chunk的无线资源分割得更细。TTI也可使用0.67ms、0.625ms等。
如图4所示,下行链路公共导频信道DDPCH映射到各TTI的开头,下行链路专用导频信道DDPCH根据基站的天线使用情况或移动台的传输路径状况,映射到1个TTI的适当位置(例如,映射到TTI的中心部)。
并且,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DCCCH和下行链路同步信道DSNCH映射到无线帧开头的TTI。通过将该两个信道映射到无线帧开头的TTI,在移动台为空闲模式时,如果由移动台仅接收无线帧开头TTI、或接收无线帧开头TTI内的多个OFDM码元长(Ts),则可接收小区搜索、定时同步、广播信息及分组寻呼信息等公共控制信息。
移动台在空闲模式时以间断接收来动作。
图5是表示移动台为空闲模式时的间断接收动作的示意图。这里,在图5(A)中示出与上述图4的假定3GPP的提案为基础的下行链路无线帧的结构相同的图,在图5(B)中示出与图5(A)相匹配的间断接收动作的图。
如图5所示,作为移动台为空闲模式时的间断动作,例如,举出间断动作1和间断动作2。
间断动作1是对于帧开头的TTI1的期间使接收部工作(on),而对于其他期间使接收部停止工作(off)的间断接收方法。并且,间断动作2是在帧开头的TTI1的下行链路公共导频信道DCPCH、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DCCCH、下行链路共用信令信道DSCSCH、下行链路同步信道DSNCH的期间(多个OFDM码元Ts)使接收部工作,而在其他期间使接收部停止工作的间断接收方法。在图5中示出在每个帧开头TTI1期间使接收部工作的一实例,但也可每隔多个帧间隔使接收部工作。
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令信道DSCSCH与下行链路公共导频CPICH同样地映射到各TTI1的开头部。即便是分组通信中,移动台也可以在各TTI1中也没有至本站的分组数据时,可进行仅接收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令信道DSCSCH的间断接收。
并且,在图4中,示出在频率轴上子载波间连续地映射下行链路导频信道DPCH(下行链路公共导频信道DCPCH和下行链路专用导频信道DDPCH)、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DCCCH、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令信道DSCSCH及下行链路同步信道DSNCH,但也可通过在子载波间通过间隔提取来间断地映射。
图6是表示对于EUTRA假定3GPP的提案为基础的下行链路无线帧的另一个结构例图。例如,如图6所示,替代图4的结构,也可子载波交替地配置下行链路公共导频信道DCPCH、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DCCCH及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令信道DSCSCH。
并且,上述各下行链路信道示出在整个下行链路频带上采用TDM的实例,但也可是CDM(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FDM或者TDM和FDM的组合。
并且,所述各下行链路信道示出1个OFDM码元长(Ts),但也可根据信息量,使用多个OFDM码元长(Ts)。
并且,下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DSDCH以AMCS方式为基础,发送以各移动台为目的地的分组数据。作为一实例,如图1所示,对应各移动台的传输路径状况,被分配给移动台MS1、MS2、MS3。
图7及图8是分别表示与本发明关联的基站及移动台的结构例图。在图7中,基站100由天线部101、无线部102、解调部103、上行链路信道推定部104、控制数据提取部105、信道解码部106、信道编码部107、控制数据插入部108、OFDM调制部109及调度部110构成。
并且,在图8中,移动台200由天线部201、无线部202、OFDM解调部203、下行链路信道推定部204、控制数据提取部205、信道解码部206、信道编码部207、控制数据插入部208、调制部209及控制部210构成。
利用图7及图8简单地说明假定3GPP的提案为基础的基站100及移动台200的动作原理。
在基站100中,首先,基站100在从上位网络节点(例如,W-CDMA方式的SGSN(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或RNC(Radio NetworkControl),未图示)接收到以移动台200为目的地的分组数据(用户识别信息、例如包含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ity)、TMSI(Temporary MobileSubscriber Identity)、TMEI(Temporary Mobile Equipment Idenity)或IP地址等)时,将该分组数据保存在基站发送数据缓存(未图示)中。将来自发送数据缓存的下行链路发送数据输入到信道编码部107,信道编码部107输入作为调度部110的输出信号的下行链路AMC模式和下行链路移动台分配信息(下行链路调度信息)等下行链路AMC信息,使用由下行链路AMC信息定义的AMC模式(例如,TURBO(夕一ボ)码、编码率2/3),执行下行链路发送数据的编码处理,将其输出输入到控制数据插入部108。
下行链路控制数据包含所述下行链路导频信道DPCH、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DCCCH及下行链路同步信道DSNCH的控制数据。将下行链路控制数据输入到控制数据插入部108,执行图1中示出的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DCCCH的控制数据映射。分组指示符PI信息被映射到指定或计算出的频带宽度内的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DCCCH(有时也映射到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令信道DSCSCH)。
另外,将由调度部110确定的下行链路AMC信息(AMC模式、下行链路调度信息等)输入到控制数据插入部108,执行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令信道DSCSCH的控制数据映射。
将映射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DCCCH、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令信道DSCSCH及下行共用数据信道DSDCH的控制数据插入部108的输出发送至OFDM调制部109。在OFDM调制部109中,执行数据调制、输入信号的串行/并行转换、相乘扩频码及扰频码、IFFT(Inverse 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转换、CP(Cyclic Prefis)插入、滤波等OFDM信号处理,生成OFDM信号。并且,OFDM调制部109被输入来自调度部110的下行链路AMC信息,控制各子载波的数据调制(例如,16QAM)。而且,生成图4中示出的无线帧,由无线部的发送电路转换成RF(Radio Frequency)频带,从天线部发送下行链路信号。
另外,由天线部101接收从移动台200发送来的上行链路信号,由无线部的接收电路从RF频率转换成IF或直接转换成基带,输入到解调部103。上行链路信号也可使用OFDM信号、MC-CDMA(Mulit-Carrer-CDMA)信号、或者用于降低PAPR的单载波SC信号、VSCRF-CDMA(Variable Spreading and Chip Repetition Factors-CDMA)信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特开2004-197756号公报;“移动台、基站、无线传输程序及无线传输方法”)。
在上行链路信道推定部104中,利用上行链路导频信道UPCH,推定各移动台的专用上行链路信道的传输路径质量,计算出上行链路传输路径质量信息CQI。将计算出的上行链路CQI信息输入到调度部110。而且,将上行链路AMC模式和上行链路调度信息等上行链路AMC信息输入到控制数据插入部108,映射到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令信道DSCSCH,发送至对应移动台200。
该移动台200根据调度部110的输出即上行链路AMC信息,利用决定的上行链路AMC模式和上行链路调度信息,发送分组数据。而且,将该分组数据的上行链路信号输入到解调部103及信道解码部106。另外,将调度部110的输出即上行链路AMC信息输入到解调部和信道解码部106,根据该信息,执行上行链路信号的解调(例如QPSK)、解码处理(例如卷积码、编码率2/3)。
控制数据提取部105提取上行链路基于竞争信道UCBCH及上行链路共用控制信令信道USCSCH的控制信息。并且,控制数据提取部105提取通过上行链路共用控制信令信道USCSCH发送来的移动台200的下行信道传输路径质量信息CQI,输入到调度部110,生成下行链路AMC信息。
将上行链路CQI信息从上行链路信道推定部104输入到调度部110,从控制数据提取部105输入从移动台200反馈的下行链路CQI信息,且从基站控制部(未图示)输入各移动台的下行/上行链路发送数据缓存信息、上行/下行链路QoS(Qulity of Service)信息、各种服务种类信息、移动台种类信息、用户识别信息等。
而且,调度部110合并所输入的这些信息,在指定或计算出的中心频率中,根据选择的调度算法,生成上行/下行链路AMC信息,输出至图7中示出的各部分,实现分组数据的发送调度。
接着,在移动台200中,首先由天线部201接收下行链路OFDM信号,通过无线部202的本地RF频率振荡电路(synthesizer)、下变频器、滤波器、放大器等,将下行链路接收信号从RF频率转换成IF、或直接转换成基带,并输入到OFDM解调部203。在下行链路信道推定部204中,利用下行链路导频信道DPCH(利用下行链路公共导频信道DCPCH、下行链路专用导频信道DDPCH、或两者的组合),推定各移动台的专用下行链路信道的传输路径质量,计算出下行链路传输路径质量信息CQI。将算出的下行链路CQI信息输入到控制数据插入部208,映射到上行链路共用控制信令信道USCSCH,发送至基站。
在OFDM解调部203中,执行输入信号的CP(Cyclic Prefix)去除、F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变换、相乘扩频码及扰频码、并行/串行转换、数据解调、滤波等OFDM信号解调处理,生成解调数据,输入到控制数据提取部205。
在控制数据提取部205中,提取下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DSDCH以外的下行链路信道控制信息(分组指示符PI信息、分组寻呼信息、下行接入信息、广播信息等)(也有时映射到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令信道DSCSCH)。提取映射到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令信道DSCSCH的下行链路AMC模式和下行链路调度信息等下行链路AMC信息,输出至OFDM解调部203及信道解码部206。并且,提取映射到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令信道DSCSCH的上行链路AMC模式和上行链路调度信息等上行链路AMC信息,输出至调制部209及信道编码部207。
在OFDM解调部203中,使用由下行链路AMC信息定义的AMC模式(例如16QAM),解调子载波。在信道解码部中,使用由下行链路AMC信息定义的AMC模式(例如,TURBO(夕一ボ)、编码率2/3),解码映射到下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DSDCH的以本移动台为目的地的分组数据。
信道编码部207被输入移动台200的专用分组数据的上行链路发送数据,使用从控制数据提取部205输出的下行链路AMC信息(例如,卷积码、编码率2/3)进行编码,输出至控制数据插入部208。
控制数据插入部208使来自下行链路信道推定部204的下行链路CQI信息映射到上行调度信道USCH中包含的上行链路共用控制信令信道USCSCH,将上行链路基于竞争信道UCBCH和上行调度信道USCH映射到上行链路发送信号。
调制部209使用从控制数据提取部205输出的下行链路AMC信息(例如QPSK)进行数据调制,输出至无线部202的发送电路。上行链路信号的调制使用OFDM信号、MC-CDMA信号,或者为了降低PAPR,也可使用单载波SC信号、VSCRF-CDMA信号。
控制部210持有移动台种类信息、固有频带宽度信息、用户识别信息。而且,控制部210将移位至指定或计算出的中心频率的控制信号发送至无线部202,利用无线部202的本地RF频率发送电路(频率合成器)进行中心频率移位。
利用无线部202的本地RF频率振荡电路(synthesizer)、上变频器、滤波器及放大器等,将基带信号转换成RF频带,从天线部201发送上行链路信号。在无线部202中包含对应于所述不同频带宽度(例如,1.25MHz,2.5MHz,5MHz,10MHz,20MHz)的IF、RE滤波器。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提议用于将假定对EUTRA的3GPP提案为基础的不同移动台种类的移动台容纳在基站装置之固有频带宽度中的移动台的使用频带位置指定方法。所谓移动台的使用频带,是至少激活模式的移动台用于分组的发送接收的频带。
在图9中,在基站的固有频带宽度为20MHz的情况下,对不同移动台种类的各个移动台使用的下行链路的频带进行编号。下面说明分派给移动台之使用频带的各个序号的结构。图9中示出的结构以各移动台的使用频带未重叠为前提。
这里,20MHz或15MHz移动台种类的移动台的使用频带位置如图所示,因选项为1个而必然地确定。并且,10MHz移动台种类的移动台的使用频带位置有2个候补(0号和1号(2进制数表述)),并且,5MHz移动台种类的移动台的使用频带位置有4个候补(00号、01号、10号、11号)。并且,2.5MHz移动台种类的移动台的使用频带位置有8个候补(000号~111号),1.25MHz移动台种类的移动台的使用频带位置有16个候补(0000号~1111号)。
各个移动台种类的移动台移位至从上述使用频带的候补中选出的适当的频率位置。该移动台的使用频带位置应考虑频率利用效率,应当公平、平等地选择。
在空闲模式时,由于在基站和移动台中不进行专用信息的交换,所以基站不能掌握本站容纳的空闲模式的移动台的使用频带位置。因此,下行链路通信开始时,在将分组的到达传给移动台时,基站不知道应该在哪个频带下发送寻呼信息。这只要空闲模式的全部移动台在预定的相同频带下接收寻呼信息即可解决,但由于全部移动台种类的移动台在特定频带下发送接收寻呼信息或使用频带位置的指定信息,所以特定频带下的通信量会增加,结果,频率利用效率会下降。
并且,如在每个移动台种类中使用特定频带那样,即便配置了使用频带,可是例如在基站内的全部移动台为1.25MHz移动台种类时,也不能改善特定频带下的通信量。因此,应通过减少下行链路通信量开始时的寻呼信息或移位位置指定信息的通信量的方法,选择使用频带位置。
上行链路通信开始时也同样,移动台不知道只要在哪个频带下发送基于竞争的接入即可。这只要空闲模式的全部移动台在预定的相同频带下进行基于竞争接入即可解决,但由于全部移动台在特定频带下进行基于竞争接入,所以特定频带下的冲突频率会上升。因此,应通过减少上行链路通信开始时的基于竞争接入的冲突频率的方法,选择使用频带位置。
并且,在空闲模式中,移动台若始终在由移动台种类决定的频带宽度下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则频带大的移动台种类的移动台在功耗方面无效率。应该即便是1.25MHz移动台种类的移动台也可接收空闲模式时的接收信号,因此1.25MHz以上移动台种类的移动台也应仅接收1.25MHz带宽的信号,使接收带宽变窄,降低功耗。
因此,分组空闲模式时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频带位置相同的多个移动台,将其称为IM组(空闲模式组)。这里,设各IM组接收的频带宽度为1.25MHz宽度。将该IM组接收的频带定义为空闲模式时的使用频带。将IM组的频带位置包含在使用频带内。并且,在IM组中包含不同移动台种类。由于IM组接收的带宽为1.25MHz,所以表示IM组的序号可与1.25MHz移动台种类的使用频带候补的序号共用。
并且,将属于同一IM组的多个移动台分组为分组到达组,将其称为PI组(分组指示符组)。属于PI组#n的移动台在由分组指示符PI通知PI组#n有来电时,接收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令信道DSCSCH或下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DSDCH,确认有无以本移动台为目的地的分组到达。
例如,图9中示出的序号010100010表示5MHz移动台种类的移动台属于01号的使用频带位置、1010号的IM组、00010号的PI组。
通过上述空闲模式时下行链路信号在接收频域下的编组(grouping),空闲模式的移动台可接收窄频带宽度的信号,降低功耗。
并且,通过组合频域下的分类和时域下的分类(FDM·TDM),将其再细分,可使空闲模式的移动台的接收频率·时间位置分散。由此,空闲模式的移动台可接收频率和时间都窄的范围的信号,大幅度地降低功耗。这例如可通过进一步分割IM组,按每个TTI配置分组指示符PI来实现。具体地说,如图10所示,只要对IM组序号追加表示帧内的TTI位置的比特(bit)即可。
图11是表示在基站的固有频带宽度15MHz、10MHz、5MHz、2.5MHz的情况下,向对不同移动台种类的移动台的使用频带候补进行编号的情况的图,图11(A)中示出基站的固有频带宽度为15MHz的情况,图11(B)中示出基站的固有频带宽度为10MH的情况,图11(C)中示出基站的固有频带宽度为5MHz的情况,图11(D)中示出基站的固有频带宽度为2.5MHz的情况。这样,通过进行与基站的固有频带宽度对应的编号,可灵活地对应于基站的固有频带宽度。
为了基站和移动台不通信地进行上述指定,利用分组到达时基站侧和移动台侧双方保持的、特定移动台的用户识别信息。该用户识别信息是W-CDMA方式下使用的IMSI、TMSI、IMEI、TMEI或分配给移动台的IP地址等用于识别用户或终端的信息。作为一实例,这里以IMSI为基础进行说明。
上述使用频带位置、IM组及IP组根据该用户识别信息IMSI(IMSI=1,2,3,…,n)、基站的固有频带宽度MBnb(Node B Maximum Band,MBnb=1.25,2.5,5,10,15,20MHz)和移动台的固有频带宽度Bn计算。
图12是用于说明使用频带位置、IM组、及PI组的计算方法图。
这里,设用户识别信息IMSI=101010010100010(2进制数表述)、移动台的固有频带宽度Bn=5MHz、基站的固有频带宽度MBnb=20MHz、IM组接收的带宽Bim=1.25MHz。这里,计算出确定使用频带位置的使用频带位置序号Ps、确定IM组的IM组序号Pim、确定PI组的PI组序号Ppi。设包含在IM组接收的带宽Bim内的PI组数Npi为32。并且,20MHz带宽中包含的PI组的总数为512。
利用用户识别信息IMSI mod 512的计算,所计算出的010100010的高位2比特表示使用频带位置序号Ps为5MHz频带的01号,高位4比特表示IM组序号Pim为0101号,低位5比特表示PI组序号Ppi为00010号。
下面示出归纳上述处理的计算公式。
IM组数(Nim)=MBnb(MHz)/Bim(MHz) (式1) 使用频带位置内IM组数(Nim_s)=Bn(MHz)/Bim(MHz)(式2) PI组序号(Ppi)=IMSI mod Npi (式3) IM组序号(Pim)=IMSI/Npi mod Nim (式4) 使用频带位置的候补数(Ns)=MBnb/Bn(式5) 使用频带位置序号(Ps)=IMSI/(Npi×Nim_s)mod Ns(式6) 但是,在对空闲模式时的IM组的配置进行FDM·TDM配置时,设帧内的TTI数Ntti=20,则 时间方向IM组序号(Pim_t)=IMSI/Npi/Nim mod Ntti FDM·TDM IM组序号(Pim_ft)=Pim×Pim_t 图13是用于说明使用频带位置、IM组、及PI组的计算方法的另一个图,表示用户识别信息IMSI=101010010100010(2进制数表述)、移动台的固有频带宽度Bn=5MHz、基站的固有频带宽度MBnb=15MHz、PI组数Npi=32时的计算方法。这时,若使用上式,则使用频带位置序号、IM组序号、PI组序号如下。
IM组数(Nim)=15/1.25=12 (式7) 使用频带位置内IM组数(Nim_s)=5/1.25=4 (式8) PI组序号(Ppi)=21666mod 32=00010(式9) IM组序号(Pim)=21666/32mod 12=0101 (式10) 使用频带位置的候补数(Ns)=15/5=3(式11) 使用频带位置序号(Ps)=21666/(32×4)mod 3=01 (式12) 图14是用于说明使用频带位置、IM组、及PI组的计算方法的又一个图,示出用户识别信息IMSI=101010010100100(2进行数表述)、移动台的固有频带宽度Bn=15MHz、基站的固有频带宽度MBnb=20MHz、PI组数Npi=32时的计算方法。这时,若使用上式,则使用频带位置序号、IM组序号、及PI组序号如下。
IM组数(Nim)=20/1.25=16 (式13) 使用频带位置内IM组数(Nim_s)=15/1.25=12 (式14) PI组序号(Ppi)=21540mod 32=00100 (式15) IM组序号(Pim)=21540/32mod 16=0001 (式16) 使用频带位置的候补数(Ns)=20/15=1(式17) 使用频带位置序号(Ps)=21540/(32×4)mod 1=0 (式18) 在基站固有频带宽度MBnb为20MHz、移动台的固有频带宽度Bn为15MHz时,剩余的5MHz大小的频带在移动台中不能使用。例如,如图9所示,在将15MHz移动台种类的移动台的使用频带位置固定配置在基站固有频带宽度20MHz的中心时,利用上述的计算方法,产生IM组位置对应于移动台不能使用的左右2.5MHz频带的情况。作为避免该情况的手段,考虑将基站的固有频带宽度MBnb设定在15MHz并进行计算,使用图11(A)中示出的基站固有频带宽度15MHz用的序号列,确定IM组位置的方法。
并且,作为另一方法,可使15MHz移动台种类的移动台的使用频带位置可变,从中心频率15MHz左右偏移2.5MHz大小。如图14所示,考虑5个移动台的使用频带位置的候补a~e,根据IM组序号选择使用频带位置。因此,可在具有20MHz固有频带宽度的基站中,高效地配置15MHz移动台种类的移动台。
上述方法也可适应于15MHz以外的移动台种类的移动台。可通过不固定15MHz,10MHz,5MHz,2.5MHz的使用频带结构,而关联规定IM组序号和使用频带,灵活地构成使用频带。例如,在5MHz移动台种类的移动台的情况下,如图15所示,考虑以重叠的形式构成使用频带。
利用计算出的使用频带位置序号(Ps),可算出基站装置的无线部102及移动台的无线部202的上行下行链路RF中心频率及信道序号UARFCN(UTRA Absolute Radio Frequency Channel Number,(非专利文献6);3GPP TS 25.101、V6.8.0(2005-06),User Equipment(UE)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FDD),http://www.3gpp.org/ftp/Specs/html-info/25-series.htm)。
首先,利用基站的固有频带宽度MBnb、及基站的下行链路中心频率NBfc,计算移动台的下行链路带宽的最小频率DL_NBfmin。
DL_NBfmin=NBfc-MBnb/2 (式19) 接着,计算移动台的下行链路使用频带的中心频率DL_Fs、及IM组中心频率DL_Fim。
DL_Fs=NBfmin+Bn·(2Ps+1)/2(MHz) (式20) DL_Fim=NBfmin+Bim·(2Pim+1)/2(MHz) (式21) 例如,在设基站的固有频带宽度MBnb=20MHz、基站的下行链路中心频率NBfc=2144.9MHz时,移动台的下行链路使用频带的最小频率DL_NBfmin为 DL_NBfmin=NBfc-MBnb/2=2144.9-20/2=2134.9MHz (式26) 图12的情况下,移动台的下行链路使用频带的中心频率DL_Fs及IM组中心频率DL_Fim为(Bn=5MHz,MBnb=20MHz,Bim=1.25MHz,Npi=32,Ps=1,Pim=5,Ppi=2,Nim=16,Nim_s=4,Ns=4), DL_Fs=NBfmin+Bn·(2Ps+1)/2=2134.9+5×(2+1)/2=2142.4(MHz)(式22) DL_Fim=NBfmin+1.25·(2Pim+1)/2=2134.9+1.25×(2×5+1)/2=2142.05(MHz)(式23) [表1] 表1,UTRA FDD frequency bands 利用表1中示出的Operating Band,可计算移动台的上行链路使用频带的中心频率及IM组中心频率。
UL_Fs=DL_Fs-190=1952.4(MHz) (式24) UL_Fim=DL_Fim-190=1952.05(MHz) (式25) 图16及图17是用于说明移动台从电源接通至转移到空闲模式的处理的图,图16是说明这时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图17(A)及图17(B)分别表示上行链路及下行链路中移动台使用的频带和该步骤中的主要使用信道。另外,在图17中记载了与图16的流程对应的符号(移动台侧的步骤符号)。
在图17中,B1,B2,B3,B4,B5分别表示1.25MHz,2.5MHz,5MHz,10MHz,20MHz的频带宽度。这里,作为一实例,说明B3移动台种类的移动台的控制流程。
在移动台中,电源接通后,选择(频带搜索)公众移动通信网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步骤S11)。并且,在基站中,由下行链路公共导频信道DPCH及下行链路同步信道DSNCH及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DCCCH发送信息(步骤S21)。
接着,在移动台中,根据本移动台的IMSI、和频带搜索得到的基站固有频带宽度MBnb及基站的下行链路中心频率NBfc,计算出使用频带位置序号Ps、IM组序号Pim、PI组序号Ppi、移动台下行链路使用频带的中心频率DL_Fs及下行链路的IM组中心频率DL_Fim、移动台上行链路使用频带的中心频率UP_Fs及上行链路的IM组中心频率UP_Fim(步骤S12)。
根据从上述已知参数计算出的使用频带的中心频率DL_Fs1、UL_Fs1,移动台设定无线部202的本地RF频率振荡电路(synthesizer),频移至使用频带位置。而且,在移动台中进行初始小区选择(小区搜索)(步骤S13),并接收广播信息(步骤S14),开始初始位置登记处理(步骤S14)。
初始小区选择时使用的下行链路公共导频信道DPCH及下行链路同步信道DSNCH在设上述计算出的DL_Fs1为中心频率的使用频带下进行接收。同样地,接收广播信息时使用的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DCCCH也在设上述计算出的DL_Fs1为中心频率的使用频带下接收。通过共用接收下行链路公共导频信道DPCH、下行链路同步信道DSNCH及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DCCCH的频带和空闲模式时的使用频带,减少移动台中的控制负荷。
如图18、图19所示,向基站固有频带宽度MBnb的中心频率NBfc映射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DCCCH的下行链路无线帧结构中,初始小区选择步骤及广播信息接收步骤在基站固有频带宽度MBnb的中心频率NBfc下执行(参照图17的步骤13、步骤14)。而且,也可构成为在接收广播信息后,计算出使用频带位置序号Ps、IM组序号Pim、PI组序号Ppi。
对于图18、图19示出的下行链路无线帧结构,为了在设上述计算出的DL_Fs1为中心频率的使用频带下接收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DCCCH,如图20、图21所示,必需向每个1.25MHz的带宽或每个Chunk映射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DCCCH。作为一种应对方法,提议跨越下行链路的固有频带宽度MBnb,在每个1.25MHz的频带宽度或每个Chunk中配置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DCCCH,复制全部移动台公共的信息,必要时附加配置各个频域或Chunk特有的信息。
接着,说明初始位置登记处理。移动台在初始位置登记处理开始时,使用上行链路基于竞争信道UCBCH,发送上行分组接入的请求信号(步骤S15)。该上行分组接入的请求信号中包含用户识别信息IMSI。基站一旦接收上行分组接入的请求信号,则包含默认的调度设定信息和基站中确定移动台用的序号、即RNTI(Radio Network Temporay ID)等,作为上行分组接入的允许信号来发送(步骤S22)。由此建立无线承载(bearer)。
这时使用的上行链路基于竞争信道UCBCH及下行链路调度信道DSCH在上述计算出的使用频带位置上被发送接收。由此减少上行链路请求时的冲突频率,减少下行链路初始调度的步骤。
一旦建立无线承载,则对网络的上位节点发送位置登记消息。上位节点一旦接收位置登记消息,则与位置登记认可一起发送临时的用户识别信息、例如TMSI(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TMEI(TemporaryMobile Equipment Idenity)或临时的IP地址等。同时,执行密钥交换协议或认证处理(步骤S16、步骤S23)。这时使用的上行链路调度信道USCH及下行链路调度信道DSCH在以上述计算出的UL_Fs1、DL_Fs1为中心频率的使用频带下被发送接收。
移动台和基站根据临时的用户识别信息TMSI,利用上述计算式重新计算使用频带位置序号Ps、IM组序号Pim、PI组序号Ppi(步骤S17、S24)。而且,根据算出的使用频带的中心频率DL_Fs2、UL_Fs2,在移动台中频移至使用频带位置。一旦位置登记结束,则释放无线承载,转移至空闲模式。
图22及图23是用于说明空闲模式时的处理的图,图22是说明这时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图23(A)及图23(B)分别示出上行链路及下行链路中移动台使用的频带和该步骤中的主要使用信息。另外,图23中记载了与图22的流程相对应的符号(移动台侧的步骤符号)。
转移至空闲模式的移动台接收从基站发送的下行链路公共导频信道DPCH、下行链路同步信道DSNCH及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DCCCH,定期地进行小区选择、广播信息的更新(步骤S31、步骤S32、步骤S41)。
这里,对于图18、图19示出的下行链路无线帧结构,在基站固有频带宽度MBnb的中心频率NBfc下接收下行链路公共导频信道DPCH、下行链路同步信道DSNCH及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DCCCH。并且,对于图20、图21中示出的下行链路无线帧结构,也可构成为共用以计算出的DL_Fs2为中心频率的使用频带和空闲模式时的使用频带位置。
而且,移动台确认广播信息所表示的登记区域是否发生变更(步骤S33)。这里,在登记区域中没有发生变更时,确认位置登记的计时器是否超时(步骤S34)。在位置登记计时器未超时的情况下,进入分组指示符PI的接收步骤。在登记区域中发生变更、或位置登记的计时器超时的情况下,进行位置登记处理(步骤S35、S42)。
位置登记处理与上述图16及图17中说明的初始位置登记处理相同(动作频带不同),包含上行链路基于竞争信道UCBCH的上行分组接入请求、无线承载建立、上行链路调度信道USCH、下行链路调度信道DSCH中的位置登记信息的发送接收及释放无线承载的步骤。
而且,一旦位置登记处理结束,则复位位置登记计时器(步骤S36),进入分组指示符PI的接收步骤。这里,仅说明位置登记的计时器,但也可准备小区搜索的计时器、PI的计时器。
图24及图25是用于说明分组到达的控制处理的图,图24是说明这时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图25(A)及图25(B)分别表示上行链路及下行链路中移动台使用的频带和该步骤中的主要使用信道。另外,图25中记载了与图24的流程对应用的符号(移动台侧的步骤符号)。
基站在发送对转移至空闲模式的移动台的分组时,根据分组目的地的IMSI计算出IM组Pim、PI组Ppi,复位分组指示符PI(步骤S61)。转移至空闲模式的移动台通过间断接收,接收用由所述计算公式得到的IM组Pim、PI组Ppi表示的位置的分组指示符PI(步骤S51)。
在分组指示符PI表示来电时(步骤S52),接收下行链路调度信道DSCH,取得关于包含在寻呼信道PCH(逻辑信道)中的寻呼的详细信息(相当于W-CDMA方式的寻呼信息)(步骤S53、S62)。并且,在上述步骤S52中分组指示符PI不表示来电时,接收包含于下一个无线帧或多个无线帧间隔后的无线帧中的分组指示符PI(间断接收)。
与分组指示符PI的位置相关联地预先确定了移动台应接收的寻呼信道PCH的位置。在移动台从关于寻呼的详细信息中取得特定本移动台的信息(IMSI、IMEI、IP地址、RNTI等)时,进行无线承载的建立步骤(步骤S54、S55、S63)。并且,在不是面向本移动台的分组到达时,接收包含于下一个无线帧或多个无线帧间隔后的无线帧中的分组指示符PI(间断接收)。
上述无线承载建立后,移动台开始接收下行链路调度信道DSCH中的分组(步骤S56)。并且,在基站中,用户数据缓存变为空之前,由下行链路调度信道DSCH发送分组(步骤S64)。而且,若基站的缓存变为空,则释放无线承载(步骤S65、S66)。接着,进入发出分组步骤。这里,仅说明分组的接收,但也存在同时发送分组的情况。
图26及图27是用于说明发出分组时的控制处理的图,图26是说明这时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图27(A)及图27(B)分别表示上行链路及下行链路中移动台使用的频带和该步骤中的主要使用信道。另外,在图27中记载了与图26的流程相对应的符号(移动台侧的步骤符号)。
移动台在具有应发送的分组时(步骤S71),使用上行链路基于竞争信道UCBCH,发送上行分组接入的请求信号(步骤S72)。基站一旦接收上行分组接入的请求信号(步骤S81),则包含默认的调度设定信息和基站中确定移动台用的序号、即RNTI(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等,作为上行分组接入的允许信号来发送。由此建立无线承载(步骤S73、S82)。
一旦建立无线承载,则移动台利用上行链路调度信道USCH发送分组(步骤S74、S83)。若移动台的数据缓存为空闲(步骤发S75),则释放无线承载(步骤S76、S84)。而且,返回至空闲模式时的控制步骤。
在上述说明中,空闲模式的移动台以自身的固有频带宽度来发送接收各信道,但为了降低空闲模式时的功耗,也可设计成以IM组使用的带宽Bim(=B1)进行发送接收。通信中,根据数据量,从Bim使用至移动台的固有频带宽度Bn。
通过上述说明的方法,可在基站侧和移动台侧抑制通信到最小限度,确定移动台使用的各信道的使用频带。
图28,图29及图30分别表示本发明的下行链路无线帧的结构例图,以图4为基准,示出广播信息及下行链路同步信道DSNCH、分组指示符PI和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令信道DSCSCH的最佳配置。在上述图28~30的各图中,在各图(A)中示出下行链路无线帧的结构,在各图(B)中示出与该图(A)相匹配的间断接收动作的消息。
在图28中,按每个IM组带宽Bim,在无线帧开头的TTI中配置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DCCCH,空闲模式时在IM组指定的带宽中可接收该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DCCCH。进一步分割IM组,按每个TTI配置分组指示符PI。这时,将分组指示符PI作为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令信道DSCSCH的一部分映射。
通过上述结构,移动台在空闲模式时,在IM组指定的频带下可进行小区搜索、定时同步、广播信息及分组指示符PI的接收,可省略频移的处理。这里,由于将分组指示符PI映射到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令信道DSCSCH,所以移动台可使激活模式时的分组接收处理和空闲模式时的分组到达处理公共化。
该结构中的间断接收动作是在帧开头的TTI的下行链路公共导频信道DCPCH、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DCCCH、下行链路同步信道DSNCH、和映射寻呼指示符PI的下行链路共用信令信道DSCSCH的期间使接收部工作,其他期间使接收部停止工作的间断接收方法。
在图29中,与图28相同,按每个IM组带宽Bim,在无线帧开头的TTI中配置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DCCCH,空闲模式时在IM组指定的带宽中可接收该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DCCCH。但是,将分组指示符PI作为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DCCCH的一部分映射。通过该结构,移动台在空闲模式时,可在开头TTI的IM组指定的频带下进行小区搜索、定时同步、广播信息及分组指示符PI的接收,可省略频移的处理。
该结构中的间断接收动作是在帧开头的TTI的下行链路公共导频信道DCPCH、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DCCCH、下行链路同步信道DSNCH的期间使接收部工作,其他期间使接收部停止工作的间断接收方法。
在图30中,将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DCCCH配置在无线帧开头的TTI中特定的B1带宽。移动台在小区搜索、定时同步、广播信息接收时,移位至特定的B1带宽。分组指示符PI映射为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DCCCH的一部分。
该结构中的间断接收动作是在帧开头的TTI的下行链路公共导频信道DCPCH、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DCCCH、下行链路同步信道DSNCH的期间使接收部工作,其他期间使接收部停止工作的间断接收方法。
并且,虽然未图示,但也考虑将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DCCCH配置在无线帧开头的TTI中特定的B1带宽,分组指示符PI映射到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令信道。
并且,如图5所示,也可将子载波交替地配置下行链路公共导频信道DCPCH、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DCCCH及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令信道DSCSCH。
在以上的说明中,将空闲模式时移动台的使用频带的候补在基站的整个固有频带宽度中分散地配置,但也可在基站的固有频带宽度内的、某个限定范围的频带宽度中分散地配置。这时的计算公式只要将式1~6的基站固有频带替换成所述限定范围的频带宽度即可。
并且,希望空闲模式时移动台的使用频带位置包含在移动台的使用频带内,但也可利用用户识别信息,分别单独计算出空闲模式时移动台的使用频带和移动台的使用频带。例如,考虑将下行链路公共控制信道DCCCH或分组指示符PI配置在特定范围的频带宽度中,将其余作为分组发送接收用的频带来使用。这时的计算公式,只要将式1~6的基站固有频带替换成所述限定范围的频带宽度即可。
图31是分别表示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关联的基站及移动台及位置管理装置的结构例图。在图31中,基站100由天线部111、无线部112、控制部113及通信IF114构成,移动台200由天线部211、无线部212及控制部213构成,位置管理装置300由位置管理数据库301、控制部302、及通信IF303构成。基站100相当于本发明的基站装置,移动台200相当于本发明的移动台装置。
利用图31简单地说明假定3GPP的提案为基础的基站100、移动台200及位置管理装置300的动作原理。
首先,在基站100从上位网络节点经通信IF114接收以移动台200为目的地的分组数据(包含用户识别信息、例如IMSI等)时,基站100将该分组数据保存在基站发送数据缓存(未图示)中。而且,来自发送数据缓存的下行链路发送数据由控制部113信道映射、调度。并且,下行链路发送数据由无线部112进行编码处理、OFDM信号处理,利用无线部112的发送电路转换成RF(Radio Frequency)频带,从天线部111发送下行链路信号。
另外,从移动台200送来的上行链路信号由基站100的天线部111接收,利用无线部112的接收电路从RF频率转换、解调成IF或直接转换、解调成基带。上行链路信号也可使用OFDM信号、MC-CDMA(Mulit-Carrier-CDMA)信号,或者用于降低PAPR的单载波SC信号、VSCRF-CDMA(Variable Spreading and Chip Repetition Factors-CDMA)信号(例如,参照特开2004-197756号公报“移动台、基站、无线传输程序、及无线传输方法”)。基站100的控制部113一旦接收从移动台200至上位网络节点的分组,则经通信IF114传输至上位网络节点。
基站100的控制部113中的调度以上行链路CQI信息、从移动台200反馈的下行链路CQI信息、各移动台的下行/上行链路发送数据缓存信息、上行/下行链路Qos(Qulity of Service)信息、各种服务种类信息、移动台种类信息及用户识别信息等为基础来进行。而且,合并所输入的这些信息,根据选择出的调度算法,生成上行/下行链路AMC信息,实现分组数据的发送接收调度。
基站100的控制部113一旦从位置管理装置300经通信IF114接收面向移动台200的寻呼请求,则指示无线部112映射面向移动台200的分组指示符(相当于W-CDMA方式的寻呼指示符信道PICH)和寻呼信息(相当于W-CDMA方式的寻呼信道PCH)。以寻呼请求(包含IMSI、移动台的有效频带宽度)为基础生成映射位置的指示信息。并且,在接收到从移动台200向位置管理装置300的结合·位置登记请求时,经通信IF114,传送至位置管理装置300。
接着,在移动台200中,首先由天线部211接收下行链路OFDM信号,通过无线部212的本地RF频率振荡电路(synthesizer)、下变频器、滤波器及放大器等,将下行链路接收信号从RF频率转换成IF或直接转换成基带,进行OFDM解调、信道解码、分组数据的解码。另外,在移动台200的无线部212中,使用由控制部213提取的信息,编码作为移动台200的专用分组数据的上行链路发送数据,使用下行链路AMC信息,与下行链路CQI信息一起数据调制、发送。
在移动台200的控制部213中,提取下行链路信道控制信息(分组指示符PI信息、分组寻呼信息、下行接入信息及广播信息等)。而且,提取下行链路AMC模式和下行链路调度信息等下行链路AMC信息、上行链路AMC模式和上行链路调度信息等上行链路AMC信息,输出至无线部212。并且,控制部213以从基站100发送的下行链路信道控制信息或下行链路调度信息、及上行链路调度信息为基础进行调度。
移动台的控制部213将移动台种类信息、固有频带宽度信息及用户识别信息持有的、移位至指定或计算出的中心频率的控制信号发送至无线部212。利用无线部212的本地RF频率振荡电路(synthesizer)进行中心频率移位。
控制部213从广播信息中检测出有无结合和位置登记处理的必要性,必要时,控制位置登记步骤。并且,取得分组指示符PI信息,控制分组到达处理。
在移动台200中,通过无线部212的本地RF频率振荡电路(synthesizer)、下变频器、滤波器及放大器等,将基带信号转换成RF频带,从天线部211发送上行链路信号。无线部212中包含对应于所述不同频带宽度(例如,1.25MHz,2.5MHz,5MHz,10MHz,20MHz)的IF、RF滤波器。
位置管理装置300相当于W-CDMA方式的VLR及HLR,接收来自移动台200的位置登记请求,登记至位置管理数据库301。而且,在有了面向移动台200的来电时,从位置管理数据库取得移动台200的登记信息,将寻呼请求经通信IF303发送至位置登记区域内的基站。由控制部302控制位置登记及寻呼的步骤。
图32及图3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提议容纳具有假定对EUTRA的3GPP提案为基础的不同频带宽度(例如,1.25MHz,2.5MHz,5MHz,10MHz,20MHz)的移动台的系统中的寻呼及位置登记方法。
在图32中,首先,在对位置管理装置300有了面向移动台200的分组到达时,位置管理装置装置300从位置管理数据库301取得移动台200的登记信息,将寻呼请求发送至位置登记区域400内的基站100。
而且,在基站的固有频带宽度为20MHz时,具有不同频带宽度的各个移动台(这时,具有1.25MHz和20MHz有效频带宽度的移动台)200在各自使用的下行链路频带下接收寻呼信号。
这里,所谓寻呼信号是指分组指示符PI或寻呼信息。寻呼通过从位置管理数据库310取得分组到达的移动台200的位置登记区域400,从位置管理装置300对位置登记区域400的基站100发送寻呼请求来进行。这时,基站100由于不知道移动台200使用哪个频带位置,所以在寻呼请求的信息中必需特定来电的移动台200的使用频带位置信息。
图33是用于说明移动台的位置登记处理例的图。
移动台200在电源接通时、位置登记区域更新时、及超过位置登记周期时等,进行结合·位置登记处理。移动台200经基站100对位置管理装置300发送位置登记请求。这时,在位置登记请求中包含用户识别信息(IMSI或IP地址)、及表示移动台200的有效频带宽度或移动台200的使用频带位置的信息。在登记移动台200的有效频带宽度的情况下,寻呼时,需要在基站100中以用户识别信息和移动台的有效频带宽度为基础,确定移动台200的使用频带位置的算法。
图34是用于说明确定位置登记时及寻呼时使用的移动台之使用频带位置的编号方法图。
图34(A)表示在设基站的固有频带宽度为20MHz时,具有不同有效频带宽度的各移动台使用的频带位置的候补。20MHz带宽或15MHz带宽有效的移动台的使用频带如图34(A)所示,因选项为1个而必然地确定。并且,10MHz带宽有效的移动台的使用频带有2个候补(0号和1号),5MHz带宽有效的移动台的使用频带有4个候补(0~3号),2.5MHz带宽有效的移动台的使用频带有8个候补(0~7号),1.25MHz带宽有效的移动台的使用频带有16个候补(0~15号)。
图34(B)是对具有各有效带宽的移动台进行分类的图。这里,从1.25MHz起依次分配0~5号的ID直至20MHz。
通过将图34(A)的候补序号和图34(B)的ID包含在位置登记请求、寻呼请求中,由此确定移动台的使用频带位置。
下面,提议根据用户识别信息IMSI和所述移动台种类来确定使用频带位置的算法。使用频带位置根据用户识别信息IMSI、移动台的有效频带宽度Bn、基站的固有频带宽度MBnb、确定使用频带位置的使用频带位置序号Ps及分组指示符的来电组数Npi,如下算出。
移位目标频率位置的候补数(Ns)=MBnb/Bn(式27) 移位目标频率位置序号(Ps)=IMSI/Npi mod Ns(式28) 通过上述计算公式,如果在位置登记请求、寻呼请求中包含用户识别序号IMSI和表示移动台的有效频带宽度的ID,则在基站及移动台中可确定移动台的使用频带位置。
图35是用于说明关于本发明的位置登记的步骤图。
移动台200在电源接通时、位置登记区域更新时及超过位置登记周期时等,进行结合·位置登记处理。
首先,通过连接控制步骤,在基站100和移动台200之间设定无线承载(S101)。连接控制步骤结束之后,移动台200经基站100向位置管理装置300发送位置登记请求(S102,S103)。在该位置登记请求中包含用户识别信息及移动台200的有效频带宽度。
位置管理装置300一旦接收位置登记请求,则在位置管理数据库中登记用户识别信息(IMSI)、移动台200的有效频带宽度和位置登记区域(S104)。位置管理装置300对移动台200回复位置登记响应(S105、S 106)。也可利用该位置登记响应分配临时的用户识别信息TMSI。在该位置登记步骤中同时进行认证、私钥交换等。
图36是用于说明关于本发明的寻呼步骤的图。
位置管理装置300一旦接收对移动台200的分组到达(S111),则从位置管理数据库取得分组之目的地的移动台200的用户识别信息及移动台200的有效频带宽度及位置登记区域,在寻呼请求中包含用户识别信息(IMSI)及移动台的有效频带宽度,发送至位置登记区域的基站(S112)。
基站100一旦接收寻呼请求,则根据用户识别信息及移动台200的有效频带宽度计算出移动台200的使用频带位置并保持(S113),在该使用频带位置发送寻呼请求的分组(S114)。
移动台200一旦在本站的使用频带位置接收寻呼请求,则对位置管理装置300发送响应(S115、S116)。
另外,在上述图35及图36中,说明为将移动台200的有效频带宽度登记在位置管理装置300中,但也可登记移动台200的使用频带位置。
在关于本发明的基站装置及移动台装置及位置管理装置中动作的程序是控制CPU等,以执行关于本发明的移动台的位置登记方法、寻呼方法的程序(使计算机动作的程序)。而且,由这些装置处理的信息在该处理时暂时积蓄在RAM中,之后,存储在各种ROM或HDD中,必要时由CPU读出并修改、写入。
作为存储程序的记录介质,也可是半导体媒体(例如ROM、非易失性存储卡等)、光记录介质(例如DVD、MO、MD、CD、BD等、磁记录介质(例如磁带、软盘等)等之一。
并且,通过执行下载的程序,不仅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有时还通过根据该程序的指示,与操作系统或其他应用程序等共同处理,来实现本发明的功能。
并且,在市场上流通时,可将程序存储在移动型记录介质中使之流通,或传送至经因特网等网络连接的服务器计算机。这时,服务器计算机的存储装置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记录介质中。
权利要求
1.一种通信方法,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该移动通信系统在一个时隙中包括共用控制信令信道和共用数据信道,其中将该共用控制信令信道所规定的分组配置在该共用数据信道中,
基站使用配置在由移动站的识别信息所规定的时隙的头部的共用控制信令信道,发送用于表示在该共用数据信道中包含的、面向该移动站的寻呼信息的信号,并且该移动站在空闲模式下间断地接收用于表示在该共用数据信道中包含的、面向该移动站的寻呼信息的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时隙数目由该移动站的识别信息除以寻呼组数之后除以寻呼时隙数的余数所规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站的识别信息是IMSI。
4.一种移动站,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该移动通信系统在一个时隙中包括共用控制信令信道和共用数据信道,其中将该共用控制信令信道所规定的分组配置在该共用数据信道中,
该移动站使用配置在由该移动站的识别信息所规定的时隙的头部的共用控制信令信道,从基站接收用于表示在该共用数据信道中包含的、面向该移动站的寻呼信息的信号,并且移动站在空闲模式下间断地接收用于表示在该共用数据信道中包含的、面向移动站的寻呼信息的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站,其特征在于,
时隙数由该移动站的识别信息除以寻呼组数之后除以寻呼时隙数的余数所规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站,其特征在于,移动站的识别信息是IMSI。
7.一种基站,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该移动通信系统在一个时隙中包括共用控制信令信道和共用数据信道,其中将该共用控制信令信道所规定的分组配置在该共用数据信道中,
基站使用配置在该移动站的识别信息所规定的时隙的头部的共用控制信令信道,发送用于表示在该共用数据信道中包含的、面向该移动站的寻呼信息的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时隙数由移动站的识别信息除以寻呼组数之后除以寻呼时隙数的余数所规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移动站的识别信息是IMSI。
全文摘要
在用于映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台装置之使用频带的、移动台装置的使用频带映射方法中,各个移动台装置的空闲模式时的使用频带位置在基站装置的整个固有频带宽度中分散地配置。
文档编号H04B7/26GK101568103SQ20091012973
公开日2009年10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4日
发明者山田升平, 王和丰, 日比庆一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