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装置用音圈及扬声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3867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扬声器装置用音圈及扬声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扬声器装置用音圈及扬声器装置。
背景技术
图1为表示以往扬声器装置的说明图。作为一般的扬声器装置,公知有动力型扬声器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动力型扬声器装置例如如图1所示,具备框架3J、锥形振动板21J、将振动板21J支承在框架3J的边缘4J、接合在振动板21J的内周部的音圈骨架610J、将音圈骨架610J支承在框架3J的阻尼器7J、缠绕在音圈骨架610J的音圈611J、 磁轭部51J、磁石52J、薄板53J,并且具有形成被配置音圈611J的磁隙的磁电路。在该扬声器装置中,若音频信号输入到音圈611J,则音圈骨架610J通过产生在磁隙内的音圈611J 的洛伦兹力振动,通过该振动驱动振动板21J。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公开平8-149596号公报(第1图)。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上述的一般的动力型扬声器装置例如如图1所示,在相对于振动板21J的音响放射侧的相反侧配设音圈611J,并构成为音圈611J以及音圈骨架610J的振动方向和振动板 21J的振动方向成为同方向。并且,在这种扬声器装置中,因为用于振动板21J振动的区域、 用于音圈骨架610J振动的区域、被配置磁电路的区域等沿振动板21J的振动方向(音响放射方向)而形成,所以成为扬声器装置的总高不得不变得比较大的结构。更详细地,如图1所示,沿扬声器装置的振动板21J的振动方向的大小包括如下 将沿锥形振动板21J的振动方向的大小以及振动板21J支承在框架3J的边缘4J的总高 (a)、从振动板21J和音圈骨架610J的接合部到音圈611J的上端的音圈骨架高度(b)、音圈的总高(c)、相当于从音圈611J的下端部至磁轭51J的上面的高度的、磁电路的主要磁石高度(d)、磁电路的主要磁轭部51J的厚度(e)等。在这种扬声器装置中,为了确保充分的振动板21J的振动冲程,需要充分确保上述的a,b,c, d的高度,而且为了得到充分的驱动力需要充分确保上述的c,d,e的高度,所以,尤其在大音量对应式扬声器装置中,扬声器装置的总高不得不变大。这样,在以往的扬声器装置中,音圈骨架610J的振动方向和振动板21J的振动方向成为同方向,所以若想加大振动板21J的振幅而得到大音量,则为了确保音圈骨架610J 的振动冲程扬声器装置的总高就变大,难以实现装置的薄型化。即,存在很难兼顾装置的薄型化和大音量化的问题。但是,为了使音圈611J的振动更有效地传递到振动板21J,优选将音圈611J的振动直接传递到振动板21J,即,使音圈611J的振动方向和振动板21J的振动方向一致。音圈611J的振动方向和振动板21J的振动方向不同时,存在音圈611J的振动无法确实地传递到振动板21J的情况,其产生联系到扬声器装置的再生效率的恶化的问题。
一方面,在一般的动力型扬声器装置中,由于在锥形振动板21J的内周部被接合有音圈骨架610J,且从音圈骨架610J向振动板21J的内周部被传递驱动力,因此使振动板整体以大致同相位驱动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希望一种能够以大致同相位驱动振动板整体的扬声器装置。然而,作为薄型扬声器装置,例如已知有电容式扬声器装置。该电容式扬声器装置具有振动板(可动电极)和固定电极被对置地配置的构造。该扬声器装置中,若通过向电极之间外加直流电压而变成振动板变位的状态,且被重叠音频信号的信号被输入到电极, 则振动板根据其信号振动。但是,在该电容式扬声器装置中,若被输入比较大振幅的音频信号,则有驱动力明显变化成非线形而再生音的音质变得比较低的情况。本发明将处理这种问题作为课题的一例。S卩,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比较简单的构造放射大音量的再生音的薄型扬声器装置、将音圈的振动确实地传送给振动板而得到再生效率较高的扬声器装置、能够以比较简单的构造放射高音质的再生音的薄型扬声器装置、以及结构比较简单且振动板以大致同相位振动的薄型扬声器装置等。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为了得到这种薄型扬声器装置,需要使成为振动源的音圈本身薄型化,将通过该薄型化的音圈产生的驱动力有效地传送给振动板。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实现这种目的,基于本发明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及扬声器装置至少具备以下结构。第一、一种扬声器装置用音圈,其使用于通过刚性的振动方向转换部将音圈的一轴方向的振动传送给振动板、并使该振动板向与所述一轴方向不同的方向振动的扬声器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具备平面状且被卷绕成环状的导电部件,至少相对于沿平面方向的振动方向具有刚性。第二、一种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驱动部,具备第一方面所述的音圈和使所述音圈振动的磁电路;振动板,被传送通过音频信号从所述驱动部产生的振动;及静止部,支承所述驱动部和所述振动板,其中,所述驱动部具备振动方向转换部,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转换所述音圈的振动的角度并传送给振动板,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具备刚性的连杆部分,所述刚性的连杆部分分别相对于所述振动板的振动方向及所述音圈的振动方向被斜设。第三、一种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驱动部,具备音圈和磁电路,所述音圈具备被卷绕成环状的导电部件,且至少相对于振动方向具有刚性,所述磁电路使所述音圈振动;振动板,被传送通过音频信号从所述驱动部产生的振动;及静止部,支承所述驱动部和所述振动板,其中,所述驱动部具备刚性的振动方向转换部,所述刚性的振动方向转换部转换所述音圈的振动的角度并传送给振动板,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的一端部直接或通过其他部件,被角度变更自如地连结于所述音圈,并且另一端部直接或通过其他部件,被角度变更自如地连结于所述振动板,具备刚性的连杆部分,所述刚性的连杆部分分别相对于所述振动板的振动方向及所述音圈的振动方向被斜设。


图1是表示以往扬声器装置的说明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的说明图(从中心0至右侧的剖面图)。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的说明图(从中心0至右侧的剖面图)。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的说明图(剖面图)。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的说明图。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的说明图。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的说明图。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的说明图。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的说明图。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的说明图。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的说明图。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的说明图。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的说明图。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的说明图。图15是用于说明用于使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振动的磁电路的说明图。图16是用于说明用于使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振动的磁电路的说明图。图17是用于说明用于使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振动的磁电路的说明图。图18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圈的扬声器装置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图19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圈的扬声器装置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图20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圈的扬声器装置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图2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圈保持于框架上的机构的说明图。图22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圈保持于框架上的机构的说明图。图2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振动方向转换部的说明图。图M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振动方向转换部的说明图。图2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振动方向转换部的说明图。图沈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振动方向转换部的说明图。图27是表示音圈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28是表示磁电路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29是表示磁电路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说明图。
图3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说明图。
图3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说明图。
图3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说明图。
图3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说明图。
图35是表示本发明的参考例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说明图。
图36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说明图。
图37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说明图。
图38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说明图。
图39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说明图。
图40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说明图。
图41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说明图。
图42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说明图。
图43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说明图。
图4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组装构造的说明图。
图45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46是表示搭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电子设备的说明图。
图47是表示搭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汽车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其使用于通过刚性的振动方向转换部将音圈的一轴方向的振动传送给振动板、并使该振动板向与所述一轴方向不同的方向振动的扬声器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其音圈由平面状且被卷绕成环状的导电部件构成,至少相对于沿平面方向的振动方向具有刚性。通过具有这种特征,与以往被形成为圆筒形的音圈相比,能够使音圈本身薄型化, 由此实现扬声器装置整体的薄型化。此外,被应用该音圈的扬声器装置由于通过刚性的振动方向转换部将音圈的一轴方向的振动传送给振动板,且使振动板向与音圈的一轴方向的振动不同的方向振动,因此成为音圈的振动方向不直接影响扬声器装置的总高的构造。由此,能够获得实现扬声器装置的薄型化的同时增大音圈的振动的大音量的再生音。而且,由于音圈本身具有刚性,所以能够通过刚性的振动方向转换部将音圈的振动确实地传送给振动板,并能够得到实现薄型化和大音量化的同时再生效率较高的扬声器装置。在此所说的刚性是指不易引起弯曲、压曲或由共振带来的挠曲的性质,并非仅指完全的刚性。此外,前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的特征在于,通过被刚性的基体支承而具有刚性。 通过具有这种特征,音圈的导电部件本身能够选择任意材质。此外,前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的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件被配置于所述基体的表面。由此,通过在平面状的基体表面配置导电部件,从而能够简易地形成平面状且具有刚性的音圈。此外,前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体上被形成有环状台阶部,在所述台阶部被配置有所述导电部件。由此,能够在基体的环状台阶部定位环状导电部件, 并且能够在台阶部的凹部嵌入导电部件的厚度,因此不用增大音圈本身的厚度,就能够在基体上配置导电部件。并且,前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通过基体及导电部件被形成为环状且具有开口部来在开口部的部分减轻重量,并实现音圈的轻质化。此外,能够使基体的重量轻质化,并能够使音圈灵敏地相对于音圈中产生的驱动力振动。通过将导电部件的内侧设为开口部,从而能够抑制导电部件的内侧振动而发生异音。并且,前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由于在从基体的内周部朝向内侧被形成的刚性的载置部被载置并接合有导电部件的一部分,因此能够使导电部件与音圈一体化,并能够使音圈确实地通过导电部件中产生的驱动力振动。此外,前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的特征在于,导电部件被至少2个基体挟持。若根据该特征,则由于导电部件被具有刚性的基体挟持,所以能够用具有刚性的基体保护导电部件。此外,前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的特征在于,被配置有内部填充部件,以便充填2 个基体之间的空隙。由此,由于用内部填充部件充填因由2个基体挟持导电部件而产生的基体之间的空隙,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包括导电部件及基体的音圈整体的刚性。另外,若基体之间有空隙,则有时产生基体振动而发生异音的所谓‘蜂鸣’现象,但能够通过用内部填充部件充填该空隙来抑制‘蜂鸣’现象。此外,前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的特征在于,内部填充部件的刚性大于所述基体。 若根据该特征,则能够通过内部填充部件的刚性,进一步提高包括内部填充部件、导电部件及基体的音圈整体的刚性。另外,能够通过比基体进一步提高内部填充部件的刚性来抑制因基体挠曲而发生的异音,并且能够通过抑制基体的挠曲来有效地传递音圈的振动。此外,前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的特征在于,内部填充部件由与基体相同的材质构成。若根据该特征,则能够提高包括内部填充部件、导电部件及基体的音圈整体的一体性。换而言之,能够使内部填充部件中的共振频率与基体中的共振频率之差比较小,并且能够抑制发生特异的共振频率等。此外,前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的特征在于,基体的厚度比所述内部填充部件或所述导电部件的厚度薄。由此,通过使基体的厚度变薄,从而不会对导电部件带来影响就能够减薄音圈整体的厚度。此外,前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的特征在于,在基体中的导电部件的外侧的表面, 被图案形成有导电层。通过在基板上设置导电层,从而能够抑制发生电流变形(高次谐波变形),或者能够使制动力相对于音圈的振动起作用,因此能够抑制音圈因过量振幅而引起振动。此外,前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的特征在于,导电层被配备一对,以便包围导电部件,并作为用于将音频信号输入至导电部件的中继线发挥功能。由此,能够在其周围的任意部位围上导电部件,并能够提高围上音频信号输入的配线的空间效率。此外,前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的特征在于,导电层被形成为环状。由此,能够使导电层具有短路环功能,并能够有效地抑制发生电流变形(高次谐波变形)。此外,前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的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电层沿着音圈的振动方向,被图案形成于所述导电部件的两侧。由此,能够使制动力相对于音圈的振动起作用,并能够抑制因过量振幅而引起的振动。并且,通过使制动力作用于音圈,从而能够调整音响特性。此外,前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的特征在于,多个导电层的一方具有封闭的形状, 而另一方具有开放的形状。由此,实现通过封闭的形状而使其具有前述的短路环功能以及通过开放的形状而形成导电部件的端子引出构造等。将一方的导电层作为短路环层,并使其短路环层的宽度相对于导电部件的宽度大致相同或小,并调整其宽度,从而能够对通过短路环功能而作用于音圈的制动力进行调整。此外,前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的特征在于,导电部件从中心侧朝向外侧以不同直径被卷绕,被配置于2个基体之间。若根据该特征,则能够使通过导电部件的音频电流的大小与被输入的音频电流大致相同,并能够使作用于导电部件的电磁力比较大。此外,前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的特征在于,以相同直径被卷绕的导电部件在所述基体的厚度方向上被层叠。由此,由于能够紧密地卷绕导电部件,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驱动力。此外,前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的特征在于,导电部件具有多边形剖面。由此,与导电部件的剖面为圆形时相比,更能提高导电部件的占有率。由此,实现薄型化的同时,能够提高音圈中发生的驱动力。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示中,将音圈的振动方向设为 X轴方向,与X轴正交的振动板的振动方向设为Z轴方向,与这些正交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音圈;图2 图14]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的说明图(从中心0至右侧的剖面图)。音圈40由平面状且被卷绕成环状的导电部件30构成,且至少相对于沿平面方向的振动方向(X轴方向)具有刚性。导电部件30通过将各种方式的卷线31缠绕成平面状而被形成。在该图(a)、(b)所示的例子中,卷线31(31a、31b)本身具有多边形(矩形)剖面,且至少相对于振动方向(X轴方向)具有刚性。在该图(a)所示的例子中,将在与振动方向(X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具有较长的剖面形状的卷线31a设为1层卷绕,在该图(b) 所示的例子中,将在振动方向上具有较长的剖面形状的卷线31b设为在与振动方向(X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重叠的多层卷绕。该图(c)、(d)所示的例子中,用固化剂32固化由卷线31构成的导电部件30整体来赋予相对于振动方向(X轴方向)的刚性。卷线31可以为如该图(c)所示的圆形剖面的卷线31c,也可以为如该图(d)所示的椭圆形剖面的卷线31d,在图示的例子中均为在与振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层叠2层的多层卷绕,但可以为单层,也可以为3层以上的多层卷绕。 作为固化剂32,能够使用树脂粘结剂等。另外,导电部件30可以由1根线状导线构成,或者可以由多根导线构成。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的说明图(从中心0至右侧的剖面图),由平面状且被卷绕成环状的导电部件30构成、且至少相对于沿平面方向的振动方向(X轴方向)具有刚性的音圈40被刚性的基体41支承。形成导电部件30的卷线31 能够采用圆形剖面(该图(a)、(c))、椭圆形剖面(该图(b)、(d)、(e))、多边形(矩形)剖面(该图(f)、(g))等各种剖面形状。此外,卷线31能够形成为1层卷绕(该图(a)、该图(b)、该图(f))、2层卷绕(该图(C)、该图(d))、3层以上的多层卷绕(该图(e)、该图(g)) 的任何一种。基体41能够由具有刚性的同时具有绝缘性的塑料板等形成。
具体而言,能够使用在印刷基板上使用的基板,例如苯酚纸基板(在纸上浸渍苯酚类树脂的基板)、环氧纸基板(在纸上浸渍环氧树脂的基板)、玻璃复合基板(重叠已切齐的玻璃纤维并浸渍环氧树脂的基板)、玻璃环氧基板(在重叠由玻璃纤维构成的布或织物或者无纺布等的片状物上浸渍环氧类树脂的基板)、特氟隆基板(由特氟隆(注册商标) 形成的基板)、氧化铝基板(由氧化铝形成的基板)、复合基板(用环氧纸基板挟持前述的玻璃环氧基板而被形成的基板)。 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基体41上形成安装开口并在其开口内配置有导电部件30。通过由刚性的基体41获得音圈40的刚性,由此能够扩大导电部件30本身的材料选择幅度。在图3中,导电部件30由从中心侧朝向外侧以不同直径被卷绕的卷线31构成,当为多层卷绕时,被卷绕成相同直径的导电部件30的卷线31在基体41的厚度方向上被层叠。此外,在导电部件30的内周部的内侧被形成有开口部。当导电部件30的剖面形状例如为圆形时,在各导电部件30之间被形成间隙。另一方面,当导电部件的剖面形状为矩形或多边形时,与剖面形状为圆形的导电部件30时相比,导电部件30在音圈40内的占有率变得比较大,并能够使作用于音圈40的电磁力,详细而言使对构成被配置于后述的磁隙内的音圈40且被输入音频信号的导电部件30起作用的电磁力比较大。由此,能够使比较大的驱动力作用于振动板。此外,由于能够增大占有率, 所以能够使音圈40的厚度比较小,并能有助于扬声器装置的薄型化。在此所说的占有率是指,当C根截面积为B的导电部件通过具有预定面积A的二维区域(平面)时,导电部件在区域内所占的比例( = BXC/A)。尤其是,当比较剖面形状为圆形的导电部件30和剖面形状为圆形以外的导电部件30时,若在导电部件30的截面积相同这样的条件下考虑前述的占有率,在使用剖面形状为圆形的导电部件30时,在各导电部件30之间被形成比较大的间隙,与此相对,若使用剖面形状为圆形以外的导电部件30,则能够使间隙比较小或者去掉间隙,因此剖面形状为圆形以外的导电部件30的一方更能增大其占有率。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的说明图(剖面图),是表示导电部件30的支承方式的说明图。此处的导电部件30能够采用如图3所示的方式。该图(a)所示的例子为图3所示的方式,在基体41上被形成音圈安装部位41a的开口,在其开口内被配置有导电部件30。此外,在导电部件30的内周部的内侧被形成有开口部41b。该图(b)所示的例子中,在基体41的环状的音圈安装部位41a上被安装环状的导电部件30,在基体41的两面被粘贴有保护膜44,以便覆盖导电部件30。该图(c)所示的例子中,在基体41的表面被配置有导电部件30。此时,在基体41 上被形成有开口部41b,以便与导电部件30的中心开口对应。该图(d)、(e)所示的例子中, 导电部件30被至少2个基体41挟持。该图(d)所示的例子中,在各个基体41上被形成有前述的开口部41b,而在该图(e)中并没有被形成开口部41b,而是被配置有内部填充部件 45,以便充填2个基体41之间的空隙。内部填充部件45能够设为具有大于基体41的刚性的部件,也可以由与基体41相同的材质构成。如果内部填充部件45中的共振频率与基体 41中的共振频率之差比较小,则还可以使用与基体41不同的材质。此外,还可以将相对于基体41的刚性或内部损失没有太大差的材质用作内部填充部件45。此外,为了使音圈40 整体的厚度变薄,优选使基体41的厚度薄于内部填充部件45或导电部件30的厚度。图5 图14为表示更具体的扬声器用音圈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仅由导电部件30形成音圈40。在该图(a)所示的例子中,将导电部件30缠绕成矩形而形成平板状音圈。在该图(b)所示的例子中,将导电部件30缠绕成圆筒状而形成音圈 40。由于将其他部件连接于前端部分,所以能够使盖部件40X粘着于前端。在该图(c)所示的例子中,将导电部件30缠绕成圆柱状而形成音圈40,且用树脂制等的支承部件30S挟持其两端。这种情况也相同,由于将其他部件连接于前端部分,所以能够使盖部件40X粘着于前端。任何一个例子都在振动方向上具有刚性,但可以通过像该图(a)那样进行来实现薄型化。图6所示的音圈40在基体41上被支承有导电部件30。被支承于基体41上的导电部件30从端子%开始卷绕导线,卷绕至端子En。在被缠绕的导电部件30的中心部被形成有开口部41b。音圈40在与其振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hi在振动方向上的导电部件30的两端部之间大致相同,从导电部件30的端部附近朝向与后述的振动方向转换部连结的端部(宽度被逐渐形成为窄幅。此外,音圈40通过相对于音圈40的振动方向上的长度,比较增大相对音圈40的振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音圈的长度,从而当扬声器驱动时,能够得到比较大的驱动力或电磁力。图7所示的音圈40在基体41上被支承有导电部件30。导电部件30被支承于基体41上的音圈安装部位41a为台阶状凹槽,在其底面被支承有导电部件30。此外,在基体 41中的导电部件30的内侧被形成有开口部41b。音圈40的平面形状被形成为在相对于其振动方向(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较长的横长形状。通过该形状,进一步提高振动方向的刚性,不用将音圈40本身变形就将振动传送给后述的振动方向转换部50。此外,音圈40通过相对于音圈40的振动方向上的长度, 比较增大相对于音圈40的振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音圈40的长度,从而在驱动扬声器装置时,能够得到比较大的驱动力。在基体41中的导电部件30的外侧的表面,被图案形成有导电层46,并被配备有一对导电层4606A、46B),以便包围导电部件30。该导电层46 (46A、46B)作为用于将音频信号输入至导电部件30的中继线发挥功能。在各个导电层46上被形成有被连接从导电部件 30的卷线的一端被引出的音圈引出线43的端部的音圈连接端子42,并且被设置有用于将音频信号输入至导电层46的连接端子47。另外,在基体41的一端被形成有被连接后述的连结部或振动方向转换部的端部 40A,并且在另一端被形成有被连接后述的保持部的卡合突起41c、41c。音圈40在被形成有被连接后述的保持部的卡合突起41c、41c的端部40B与被连接后述的连结部或振动方向转换部的端部40A之间,被形成为其外周部40C的宽度变窄。尤其是,外周部40C的宽度,从音圈40的端部40B至音圈40的端部40A侧的导电部件30的端部附近,外周部40C的宽度较窄。如图6及图7所示,音圈40具有使外周部40C的宽度变窄的形状,从而能够抑制音圈40挠曲等的同时,能够使音圈40的振动有效地传递至后述的振动方向转换部及振动板。如图7所示的例子那样,将导电层46设置成包围导电部件30的周围,是为了抑制发生流过导电部件30的电流的电流变形(高次谐波变形)(导电层具有开放的形状),但如图9 图13所示,能够通过在导电部件30的周围配置由封闭的导电层构成的短路环层48 来更加显著地抑制电流变形(短路环具有开放的形状)。另外,通过设置图7所示的导电层46,还能使制动力在音圈40的振动方向上作用于音圈40。图7所示的例子中,横跨导电层46的端部而形成绝缘层49,并在其绝缘层49上形成有短路环层48。该短路环层48沿着音圈40的振动方向在导电部件30的两侧,图案形成为环状。另外,如图8所示,在被形成于基体41的开口部41b上被设置有朝向音圈40的内侧突出的载置部(突出部)。该突出部可以使例如如图4(b)所示的保护膜44的内周部朝向音圈40的内侧、即朝向开口部41b突出而形成,也可以使基体41的内周部朝向开口部 41b突出而形成,并且还可以由构成音圈40的部件中除导电部件30以外的部件构成。在该突出部被配置有音圈的一部分(例如,引出线),并且为了接合导电部件30与包含突出部的基体41,被涂布粘结剂M。另外,在支承导电部件30的方面,优选突出部具备刚性。通过用粘结剂等接合导电部件30与包含这种突出部的基体41,能够在使音圈40振动时,抑制导电部件30和基体41被剥落,并且能够使扬声器装置长期驱动。在图9中,短路环层48相对于与相对音圈40的振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磁隙 20G的宽度或导电部件30的宽度,被形成为较小的宽度。此外,在图10中,短路环层48相对于与相对音圈40的振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 磁隙20G的宽度或导电部件30的宽度,被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宽度。通过将短路环层设为如前述的形状,从而能够调整在音圈40的振动方向上作用于音圈40的制动力的大小。进而,能够抑制音圈40中产生过大振动。尤其是,当相对于磁隙20G的宽度或导电部件30的宽度缩小短路环层48的宽度时,制动力会变得比较小,当将短路环层48的宽度设为与磁隙20G的宽度或导电部件30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时,制动力会变得比较大。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在基体41上,图案形成短路环层48为环状,以便包围导电层46的外周。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在导电层46的内侧的基体41上,图案形成短路环层 48为环状。另外,短路环层48被配置于基体41的导电部件30侧,但不限于此,可以配置于与导电部件30侧相反的一侧。图13为在与导电部件30相反的一侧形成短路环层48的例子。该图(a)为表示被支承有音圈40的导电部件30的面的俯视图,该图(c)为音圈40的后视图,该图(c)为 X-X剖面图。通过在基体41的背面形成短路环层48,从而无需限制空间,就能够形成短路环层48。图14示出由多个导线构成导电部件30的例子。在由第1导电部件SO1和第2导电部件302形成导电部件的情况下,当例如第2导电部件302被配置于基体41上、第1导电部件SO1被配置成包围第2导电部件302时,可以配置与第1导电部件SO1和第2导电部件 302对应的多个导电层(短路环层48p482)。[音圈和磁电路;图15 图17]图15 图17为用于说明用于使前述的具有刚性的音圈40振动的磁电路的说明图。用于使音圈40振动的磁电路20不仅形成沿音圈40的振动方向的磁隙20G,而且对流过在音圈40上被平面地卷绕的导电部件30的电流赋予相同方向的洛伦兹力,因此磁隙20G以相反方向形成一对磁场。在图15 图17中,沿着音圈40的振动方向,被形成有一对磁隙20G,但不限于此,磁电路20可以仅具备1个磁隙20G。另外,在图15 图17中, 构成沿着音圈40的振动方向排列的2个磁隙20G的2个磁极部通过相对置的面被形成为大致平行,从而使两磁隙20G的宽度相同。S卩,磁电路20由磁石21和磁轭部22形成,以X轴方向的预定间隔,排列形成有在 Z轴方向上具有相互反方向的磁场方向的一对磁隙20G (20GU20G2)。而且,通过将导电部件30缠绕成在该磁隙20G(20G1、20G》内流动的电流在Y轴方向上成相互反方向,从而使沿X轴方向的洛伦兹力作用于导电部件30。在图示的例子中,音圈40的导电部件30具有一对直线部30A、30C,而且导电部件30被配置成在一对磁隙20G1、20G2巡回,以便在一对磁隙20G1、20G2中向直线部30A、30C流过反方向的电流。通过改变磁石21和磁轭部22的配置,能够形成相同的功能且各种各样的方式的磁电路20。在图15及图16所示的例子中,磁电路20具有多个磁石21 QlA 21D)。在该磁电路20中,磁石21被设置于沿磁隙20G的磁场的方向的两侧。在图示的例子中,磁轭部22具有下侧的磁轭部22A、上侧的磁轭部22B及支柱部 22C。磁轭部22A、22B隔开规定间隔而被配置为大致平行,在中央部,支柱部22C被形成为向相对于磁轭部22A、22B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在磁轭部22A、22B被配置磁石21A 21D,由磁石21A和磁石21C形成1个磁隙 20G2,由磁石21B和磁石21D形成另外一个磁隙20G1。该一对磁隙20G1和磁隙20G2被平面地排列而形成,并被形成有相互反方向的磁场。另一方面,导电部件30的平面形状被形成为大致矩形,由沿Y轴方向被形成的直线部30A、30C和沿X轴方向被形成的直线部30B、30D构成。导电部件30的直线部30A、30C 被配置于磁电路20的磁隙20G内,且磁场的方向被规定为沿Z轴方向。优选对导电部件30 的直线部30B、30D不外加磁场。此外,即使对直线部30B、30D外加磁场,也被构成为在其直线部30B、30D中产生的洛伦兹力相互抵消。导电部件30通过比较增多卷数,从而能够使磁隙20G中的部分比较增大,并且在扬声器驱动时,能够得到比较大的驱动力。就磁电路20而言,图16所示的例子中,磁石21A和磁石21C相对于多个磁石 21A 21D沿相同方向被磁化,磁石21B和磁石21D沿与其相反的相同方向被磁化,以便导电部件30的直线部30A所涉及的磁场的方向相对于直线部30C所涉及的磁场的方向成为反方向。磁石21的磁化能够在组装磁石21和磁轭部22之后进行,但在图15、图16所示的例子中,需要分两次进行此时的磁化工序。与此相对,在图17所示的例子中,由沿相同方向被磁化的磁石21A、21C形成磁隙 20G2,磁隙20G1形成于分别在磁轭部22A、22B形成的磁轭凸部22a、22b之间。由此,1次就能够完成在组装磁石21和磁轭部22之后进行的磁化工序,可以使工序简化。此外,虽未图示,但磁电路20有由磁石和磁轭凸部构成磁隙20G1、20G2双方的情况和磁隙20G1、20G2的其中一方由磁石和磁轭部构成、另一方由2个磁石或2个磁轭部构成的情况。[扬声器装置的整体结构;图18 图20]图18 图20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圈的扬声器装置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扬声器装置1、1A、1B、1C、1D具备有驱动部14,具备音圈40及使音圈40振动的磁电路20 ;振动板10,被传送通过音频信号从驱动部14产生的振动;及静止部100,支承驱动部14和振动板10。静止部100为支承振动板10及驱动部14等的振动的部位的总称,在此框架12、兼作框架12的功能的后述的磁轭部、及安装单元等相当于静止部100。静止部100并非希望其本身完全静止,可以是其整体受驱动部14的振动的影响或者受其他力而振动的部位。振动板10的外周部通过边缘11被支承于作为静止部100的框架12。另外,框架12上根据需要被设置有通气孔12B。驱动部14具备振动方向转换部50,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50转换音圈40的振动的角度并传送给振动板10,振动方向转换部50具备有刚性的连杆部分51,所述刚性的连杆部分51分别相对于振动板10的振动方向及音圈40的振动方向被斜设。如图示,振动板10沿着振动方向(Z轴方向)被振动自如地支承于框架12。在扬声器驱动时,振动板10向音响放射方向SD放射音波。另外,振动板10通过边缘11被支承于框架12,沿振动方向以外的方向、详细而言沿X轴方向或Y轴方向的移动通过边缘11被限制。该边缘11和振动板10可以被一体形成。作为振动板10的形成材料,例如能够采用树脂类材料、金属类材料、纸类材料、纤维类材料、陶瓷类材料、复合材料等。优选振动板10例如具有刚性。振动板10能够形成为例如平板形状、圆顶形状、锥形状等规定形状。在图示的例子中振动板10被形成为平板形状,而且,沿框架12的平面状底部12A被支承。作为以实现薄型化为课题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尤其优选平板形状的振动板10。并且,振动板10的从音响放射方向观察的形状(平面形状)能够形成为矩形、椭圆形、圆形、多边形等规定形状。另外,也可以将振动板10设为蜂窝构造。另外,可以根据需要,在振动板10的表面(音响放射侧的面)或里面(音响放射侧的相反侧的面)形成突起部。突起部具有增大振动板10的刚性的功能。突起部可以相对于振动板10的表面形成为直线状、环状、方格状,也可以进行适当变更,例如在振动板的表面形成多个直线状的突起部等。振动板10被振动自如地支承于框架12,振动板10的背面侧(音响放射方向的相反侧)中的被振动板10和框架12包围的空间相对于音响放射方向被隔开时,能够抑制从振动板10的背面侧发出的音波朝向音响放射方向被放射。边缘11被配置于振动板10与框架12之间,通过内周部支承振动板10的外周部、 并且外周部接合于框架12,从而将振动板10保持在规定位置上。详细而言,边缘11沿振动方向(Z轴方向)振动自如地支承振动板10,并且在与振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进行制动。 当从音响放射方向观察时,图示的边缘11被形成为环形状(环状),剖面形状被形成为规定形状,例如凸形状、凹形状、波型形状等。边缘11在音响放射方向上可以被形成为凸状也可以被形成为凹形状。边缘11能够采用例如皮、布、橡胶、树脂、对这些施加填充加工的部件以及将橡胶或树脂等成型为规定形状的部件等。驱动部14具备有前述的磁电路20、音圈40及振动方向转换部50。若音频信号SS 通过音圈引出线43从音频信号输入端子18被输入到音圈40,则沿X轴方向的洛伦兹力作用于前述的磁隙20G内的音圈40,音圈40沿X轴方向振动。框架12沿振动方向振动自如地支承振动板10的同时,在内部支承驱动部14。并且,框架12支承后述的振动方向转换部50的连杆机构的一部分,并对连杆机构的动作施加来自框架12的反作用力。这种框架12优选具有平面状底部12A。并且,框架12为以相对于音圈40静止的状态被配置的静止部100。另外,静止部100并非希望完全静止的状态,例如静止成能够支承振动板10的程度即可,可以传播在驱动扬声器装置1 ID时产生的振动,并在静止部100整体中产生振动。除了框架12之外,还有磁电路20的一部分或被安装扬声器装置1 ID的被安装部位等也符合在此所说的静止部100。并且,由于可以说静止部100与磁电路20机械地成为一体而被配置即可,且框架12被支承于磁电路20,所以成为静止部100。因此,例如构成磁电路20的构成部件(例如后述的磁轭部22)或者被磁电路 20支承的部件能够成为静止部100。振动方向转换部50转换音圈40的振动的方向并传送给振动板10。该振动方向转换部50具备有刚性的连杆部分51,通过变更分别相对于振动板10的振动方向及音圈40 的振动方向被斜设的刚性的连杆部分51的角度,从而转换音圈40的振动的方向并传送给振动板10。在图18所示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中,振动方向转换部50由1个连杆部分51形成,振动方向转换部50的音圈40侧的端部50A由关节部52 (52A)形成,振动方向转换部50的振动板10侧的端部50B由将连杆部分51连结于振动板10的关节部52 (52B) 形成。该图(a)表示初期时的状态,该图(b)、(c)表示扬声器驱动时的状态。如图18 (b)、(c)所示,关节部52旋转自如地连结连杆部分51和连结对象,随着音圈40的振动,音圈40侧的关节部52A沿音圈40的移动而向X轴方向移动,而振动板10侧的关节部52B沿振动板10的振动方向(例如Z轴方向)移动。由此,音圈40的X轴方向的振动的方向被转换,使振动板10向不同于X轴方向的方向(例如Z轴方向)振动。图19所示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IA是将图18所示的驱动部14左右对称地相互对置配置的装置,其具备驱动部14 (R)、14 (L),在各个驱动部14 (R)、14 (L)上设置有连杆部分51 (R)、51 (L)和音圈40 (R)、40 (L)及磁电路20 (R)、20 (L)。该图(a)表示初期时的状态,该图(b)、(c)表示扬声器驱动时的状态。根据此,如图19 (b)、(c)所示,通过使音圈40 (R)、40 (L)的振动的方向同步且设为反方向,从而能够配合2个驱动部14 (R)、14 (L)的驱动力来使振动板10振动。并且,由于能够将振动板10侧的关节部52B设置于多个部位,因此振动板10的支承点增加,能够配合振动板10的振动的相位。图20所示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IB、1C、ID中,振动方向转换部50由具备有刚性的第1连杆部分51A和第2连杆部分51B的连杆机构50L形成。振动方向转换部 50的音圈40侧的端部50A与音圈40的连结根据关节部52A形成,振动方向转换部50的振动板10侧的端部50B由将第1连杆部分51A连结于振动板10的关节部52B形成。第1 连杆部分51A和第2连杆部分51B相对于音圈40的振动方向沿不同方向被倾斜配置,第2 连杆部分51B的一端通过关节部52C被连结于第1连杆部分51A的中间,第2连杆部分51B 的另一端通过关节部52D被连结于静止部100。在此,静止部100相对于振动方向转换部 50被设置于振动板10侧的相反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静止部100是被形成于框架12的底部12A的支承台13。并且,框架12具有平面状的底部12A,振动板10沿框架12的底部12A被平面地支承,磁电路20的磁隙20G沿框架12的底部12A而被形成,振动方向转换部50通过框架12的底部12A形成静止部100,使振动板10向与底部12A交叉的方向振动。关节部52A、52B、52C、52D旋转自如地连结第1连杆部分51A、第2连杆部分5IB及连结对象,音圈40侧的关节部52A沿音圈40的移动而向X轴方向移动,被连结于成为静止部100的支承台13的关节部52D变成被固定的状态,根据从静止部100的支承台13承受的反作用力,关节部52A的移动转换第1连杆部分51A和第2连杆部分51B的角度,并使振动板10侧的关节部52B向振动板10的振动方向(例如Z轴方向)移动。图20 (a)所示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IB通过1个驱动部14使振动板10 振动,但是图20(b)、(c)所示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C、1D左右对称地相互对置配置驱动部14,另外将与第1连杆部分51A(R)、(L)形成平行连杆的辅助连杆51G(R)、(L) 连结于各音圈40 (R)、(L)的外侧端部。辅助连杆5IG (R)、(L)通过关节部52G(R)、(L)与音圈40 (R)、(L)的外侧端部被连结,并通过关节部52H(R)、(L)与振动板10被连结。各个驱动部14 (R)、14 (L)上设置有连杆机构50L和音圈40 (R)、40 (L)及磁电路20 (R)、20 (L)。在图20(b)所示的扬声器装置IC中,在第1连杆部分51A(R)、(L)及第2连杆部分51B (R)、 (L)中将关节部52B、52D作为共同点,在图20(c)所示的扬声器装置ID中,在第1连杆部分 5IA(R), (L)及第2连杆部分51B(R)、(L)中将关节部52B、52D作为离开的点。另外,辅助环51G(R)、(L)能够按照需要省略掉。由此,通过使音圈40 (R)、40 (L)的振动的方向同步且设为反方向,从而能够配合2 个驱动部14(R)、14(L)的驱动力来使振动板10振动。并且,由于能够将振动板10侧的关节部52B、51G设置于多个部位,因此振动板10的支承点增加,能够配合振动板10的振动的相位,换言之能够使振动板10以大致同相位振动。此外,当音圈40 (R) ,40 (L)例如向水平方向振动时,能够抑制在振动板上发生朝向水平方向的振动。根据这种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 1D,若被输入音频信号SS, 则音圈40沿磁隙20G振动,所述磁隙20G沿与振动板10所容许的振动方向不同的方向而被形成,该振动的方向通过振动方向转换部50被转换而被传递至振动板10,并且使振动板 10振动,从而与音频信号SS对应的音被放射至音响放射方向SD。此时,由于使磁隙20G的方向交叉于振动板10的振动的方向及扬声器装置1 ID的厚度方向,因此增大磁电路20的驱动力或音圈40的振动冲程不会直接对扬声器装置 1 ID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的大小带来影响。由此,能够谋求大音量化的同时,实现扬声器装置1 ID的薄型化。并且,由于振动方向转换部50根据机械的连杆机构转换音圈40的振动的方向并传送给振动板10,因此振动的传递效率较高。尤其,在图20所示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IB ID中,由于第1连杆部分51A和第2连杆部分51B的角度变更通过音圈40的振动和来自成为静止部100的支承台13的反作用力而被进行,因此能够将来自音圈40的振动更可靠地传送给振动板10。由此,能够得到扬声器装置IB ID的良好的再生效率。[保持部、安装单元;图21、图22]图21及图22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圈保持于成为静止部的框架的机构的说明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音圈40根据保持部15直接或通过其他部件被保持于成为静止部100的框架12。保持部15将音圈40保持在磁隙20G内的规定位置,以免音圈40接触于磁电路20,并且,直接或通过其他部件移动自如地保持于框架12上,以便音圈40直线地(X轴方向) 振动。该保持部15在与音圈40的振动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例如Z轴方向或Y轴方向上,限制成音圈40不移动。图21所示的保持部15例如被形成为板形状并具有可挠性。该保持部15其剖面形状被形成为曲线状并具有可弯曲的形状。此外,保持部15在Z轴方向上具有预定的厚度 (比X轴方向上的厚度更厚),尤其被形成为如具有在Z轴方向上的刚性那样的形状。保持部15其剖面形状可以被形成为凸形状、凹形状、波型形状等且厚度均勻或不均勻等各种形状。保持部15其一端部接合于音圈40,另一端部接合于框架12。保持部15并不局限于该方式,例如也可以是一端部接合于音圈40,另一端部接合于磁电路20的结构。图22是表示通过安装单元将音圈安装于框架的例子的说明图(该图(a)是从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中间方向观察的立体图,该图(b)是从其反方向观察的立体图)。在此, 使音圈40通过连结部60连接于振动方向转换部50,该连结部60通过安装单元16被保持在框架上。音圈40中,在其振动方向的一端被安装有连结部60,连结部60被安装为沿音圈 40的宽度延伸。音圈40如前述那样,在平板状基体41被形成有音圈安装部位41a,在其音圈安装部位41a上被安装有导电部件30。在音圈40中的导电部件30的内侧被形成有开口部41b,谋求音圈40的轻质化。该音圈40及连结部60由保持部15并通过安装单元16被保持于框架12。在此例子中,保持部15具备有用于容许沿着音圈40的X轴方向的移动的同时限制朝向除此以外的方向移动的构造,具体而言,由具有沿着Z轴方向的厚度的板材形成沿着X轴方向的凸状弯曲,在容许有关弯曲的弯曲伸展方向的变形的同时限制除此以外的变形。在图22所示的例子中,保持部15其一端被连接于音圈40或连结部60,另一端被连接于安装单元16,或者其中间部被连接于音圈40或连结部60,其两端被连接于安装单元 16。该保持部15具备有第1保持部15A及第2保持部15B,第1保持部15A及第2保持部15B通过安装单元16将音圈40保持于框架12。第1保持部15A将连结部60保持于安装单元16,分别被设置于左右的第1保持部15A的内侧的端部被连接于连结部60的两外侧的端部,各第1保持部15A的外侧的端部分别被连接于安装单元16。更具体而言,连结部 60的两外侧的端部上被形成有卡合突起60a、60a,在第1保持部15A的内侧的端部上被形成有卡合于卡合突起60a、60a的卡合孔15a、15a。此外,在安装单元16中,连结部60的左右两侧被形成有第1连接部16a、16a,在第1保持部15A的外侧的端部上被形成有卡合于第 1连接部16a、16a的卡合突起16al、16al的卡合孔15a。第2保持部15B在图示的例子中,其中央部被连接于安装单元16的第2连接部 16b,其两端被连接于音圈40的左右端。在第2连接部16b被形成有卡合突起16bl,在该卡合突起16bl上被卡合有第2保持部15B的卡合孔15b。在音圈40的左右端被形成有卡合突起41c、41c,在该卡合突起41c、41c上卡合有被形成于第2保持部15B的两端的卡合孔 15b。在此,将第2保持部15B配置于音圈40的宽度内,避免音圈40的保持机构向音圈40 的宽度方向增大。当空间有富余时,可以与第1连接部16a相同,将第2连接部16b配置于左右两侧,将音圈40的左右端通过第2保持部15B分别连接于左右的第2连接部16b。
安装单元16具有一体地支承第1连接部16a和第2连接部16b的一体支承部16c, 所述第1连接部16a被设置于连结部60的左右两侧,且被连接第1保持部15A的端部,所述第2连接部16b被设置于音圈40的后方且被连接第2保持部15B,且。此外,安装单元 16具备有相对框架12被安装的安装卡止部16d或安装卡止孔16e,能够使音圈40、连结部 60、保持部15 (第1保持部15A、第2保持部15B)及安装单元16单元化并通过1工序的安装工作组装于框架12上。此外,在这种实施方式中,能够使安装单元16的第1连接部16a兼作音频信号输入端子,并使音频信号通过第1保持部15A被供给至导电部件30。此时,能够进行如下动作中的任意一个,即,使信号线沿向第1保持部15A,或者将第1保持部15A作为柔性配线板, 或者由导电性材料形成第1保持部15A并将其自身作为信号线。而且,将来自导电部件30 的音圈引出线43形成于绝缘性基体41上,在音圈连接端子42上电连接该音圈引出线43 的前端,在第1保持部15A的音圈侧的端部电连接音圈连接端子42。第1保持部15A的框架侧的端部被电连接于兼作音频信号输入端子的第1连接部16a。通过形成这种音频信号的输入配线路径,从而能够省去输入信号线的配线空间, 并能够提高装置内的空间效率。此外,即使在音圈40振动时,也不会有信号线的错乱,而且也不会产生因信号线与装置内的各部接触而发出异音的不良情况。[振动方向转换部;图18 图20、图23 图沈]在图18及图19所示的扬声器装置1、1A中,振动方向转换部50由1个连杆部分 51和关节部52A、52B形成,通过连杆部分51的角度变化,将音圈40的X轴方向的振动转换为振动板10的除X轴方向以外(例如Z轴方向)的振动。在图20所示的扬声器装置1B、 1C、ID中,振动方向转换部50由第1连杆部分51A、第2连杆部分51B、关节部52A、52B、52C、 52D形成连杆机构50L。在该例子中,第2连杆部分51B和成为静止部100的支承台13的关节部52D为不发生位置变位的关节部,其他关节部52A、52B、52C为位置发生变位的关节部。由此,整体连杆机构50L成为在关节部52D承受来自静止部100的反作用力的构造。在该连杆机构50L中,若关节部52A通过音圈40的振动而向X轴方向移动,则关节部52B沿 Z轴方向移动,转换音圈40的振动的方向并传送给振动板10。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方向转换部50能够由具有线状曲折部的板状部件形成,并能够将该曲折部设为前述的连杆机构50L的关节部。例如,在图20所示的例子中,能够由板状部件形成第1连杆部分51A和第2连杆部分51B,且由线状的曲折部形成连杆机构50L的关节部52A、52B、52C、52D。由此,能够将与振动板10的接合部分接合为线状, 因此能够沿着宽度方向相对平面状的振动板10均等地施加振动,且能够使振动板整体以大致同相位振动。即,可抑制发生分割振动来尤其可实现高音域侧的再生。此外,由于各连杆部分具有刚性,所以不易发生固有振动模式下的振动,能够抑制连杆部分的挠曲振动等对振动板10的振动带来不良影响,且抑制音响特性降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方向转换部50例如可以形成通气孔。通气孔能能够降低扬声器振动时的被振动板10和框架12包围的空间的空气压的局部变动,抑制由空气压引起的振动方向转换部50的制动。此外,根据通气孔,例如在连杆部分被形成中空而能够使连杆部分轻质化,所以由此可实现高域再生。另外,振动方向转换部的轻质化对再生特性的广域化或者增大音波相对于预定音频电流的振幅及声压级尤其有效。
另外,振动方向转换部50可以由通过曲折部连结的一体零件构成。此时,能够将形成复杂的连杆机构的振动方向转换部50立刻接合于音圈40或振动板10,使装置的组装性变得良好。此外,振动方向转换部50例如还可以与音圈40或振动板10 —体地形成。振动方向转换部50所具备的关节部52A、52B、52C、52D可以由机械式构造的关节 (接头)构成,也可以由如下部件构成由包括聚酯或聚芳酰胺等高分子的纤维构成的部件、包括聚氨酯树脂或橡胶等的部件、可挠性膜等可挠性部件。此外,例如还可以由树脂材料等规定材料被一体形成音圈40和振动方向转换部50,在预定部位实施加工处理,以便折弯自如,从而形成关节部52A、52B、52C、52D。图23为用于说明图20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振动方向转换部50的动作的说明图。详细而言,图23(b)表示振动板10位于基准位置的状态的振动方向转换部50 的状态,图23 (a)表示振动板10相对于基准位置向音响放射侧变位的状态的振动方向转换部50的状态,图23(c)表示振动板10相对于基准位置向相对音响放射侧的相反方向变位的状态的振动方向转换部50的状态。如上述,关节部52D是唯一位置不变动的关节部,此关节部相对于框架12或支承台13等静止部100被支承,将来自静止部100的反作用力赋予连杆机构50L。由此,若音圈40从基准位置XO向X轴方向仅移动XI,则如图23 (a)所示,倾斜配置在不同方向的第1 连杆部分51A和第2连杆部分51B的角度几乎上升同角度,在关节部52D承受来自静止部 100的反作用力,关节部52B确实地将振动板10从基准位置ZO向Z轴方向仅推顶Zl。另外,若音圈40从基准位置XO向与X轴反方向仅移动X2,则如图23(c)所示,第1连杆部分 51A和第2连杆部分51B的角度几乎下降同角度,在关节部52D承受来自静止部100的反作用力,关节部52B确实地将振动板10从基准位置ZO向与Z轴反方向仅压低Z2。在此,优选使从关节部52A至关节部52C的连杆部分的长度a、从关节部52C至关节部52B的连杆部分的长度b、从关节部52C至关节部52D的连杆部分的长度c实际上相等,与音圈40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地配置关节部52A和关节部52D。这种连杆机构作为斯科特罗素机构而被公知,关节部52A、52B、52C以关节部52D为中心,直径在第1连杆部分70 的长度(a+b = 2a)的圆周上。即,穿过关节部52A和关节部52D的直线与穿过关节部52B 和关节部52D的直线所成的角始终成为直角。由此,使音圈40向X轴方向移动,则第1连杆部分51A和振动板10的关节部52B时常沿与X轴垂直的Z轴移动,并且能够将音圈40 的振动的方向转换成与其垂直的方向并传递到振动板10。图M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振动方向转换部50的一例的说明图(该图 (a)为侧视图,该图(b)为立体图,该图(c)为分解立体图)。该振动方向转换部50为设置一对驱动部,并使振动方向转换部50相互大致左右对称地对置配置的情况,而且由一体零件形成振动方向转换部50。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方向转换部50具有将一端设为与连结部60的关节部 52A(R)、52A(L),将另一端设为与振动板10的关节部52B(R)、52B(L)的一对第1连杆部分 51A(R)、51A(L)。并且,具有将一端设为与第1连杆部分51A (R)、51A (L)的中间部的关节部 52C(R)、52C(L),将另一端设为与不动的后述的第6连杆部分51F的关节部52D(R)、52D(L) 的一对第2连杆部分51B (R)、51B (L)。另外,具有从连结部60 —体地延设的一对第3连杆部分51C(R)、51C(L);沿振动板10紧固的第4连杆部分51D。并且,具有将一端设为与第3连杆部分51C(R)、51C(L)的端部的关节部52E(R)、52E (L),将另一端设为与第4连杆部分51D 的关节部52F(R)、52F(L)的一对第5连杆部分51E (R)、51E (L)。并且,在第4连杆部分51D 的两端形成第1连杆部分51A和振动板10(第4连杆部分51D)的关节部52B(R)、52B(L)。 将第2连杆部分51B (R)、51B (L)和不动的后述的第6连杆部分51F的关节部52D (R)、52D (L) 形成在与第4连杆部分51D几乎相等长度的第6连杆部分51F的两端。另外,第1连杆部分5IA (R)和第5连杆部分5 IE (R)或第1连杆部分5IA (L)和第5连杆部分5 IE (L)形成平行连杆,第3连杆部分51C(R)、51C(L)与第4连杆部分51D分别形成平行连杆。此外,在第 3连杆部分51C的基端部被形成有与连结部60的连接部53 (R) ,53 (L)。连接部53被连接于前述的连结部60。这种振动方向转换部50的连杆机构50L实际上具有组合图20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和平行连杆机构的功能,由板状部件形成各连杆部分,连杆部分之间的各关节部由线状曲折部形成,并且连杆部分彼此之间通过曲折部被一体地形成。根据图25对该振动方向转换部50的动作进行说明。在该例子中,被支承于框架 12的第6连杆部分51F作为静止部100发挥功能。根据这种振动方向转换部50,若通过由音圈40的振动引起的连结部60的移动而关节部52A(R)、(L)从X轴方向的基准位置XO 向Xl移动,则由此角度变更为形成平行连杆的第3连杆部分51C(R)、(L)和第4连杆部分 51D维持平行状态的同时,第4连杆部分51D上升,形成平行连杆的第1连杆部分51A(R)、 (L)和第5连杆部分51E(R)、(L)上升。此时,由于关节部52D(L)、(R)被支承于成为静止部100的第6连杆部分51F,所以承受来自静止部100的反作用力而确实地进行第1连杆部分51A(R)、(L)和第5连杆部分51E(R)、(L)的角度变更,并将关节部52A (R)、(L)的从位置XO向位置Xl的变位确实地转换为振动板10的从位置ZO向位置Zl的变位。同样道理,若关节部52A(R)、(L)从X轴方向的基准位置XO向X2移动,则由此角度变更为形成平行连杆的第3连杆部分51C(R)、(L)和第4连杆部分51D维持平行状态, 第4连杆部分51D下降,并且形成平行连杆的第1连杆部分51A(R)、(L)和第5连杆部分 5IE(R)、(L)倾倒。此时,由于关节部52D(R)、(L)被支承于静止部100,所以承受来自静止部100的反作用力而确实地进行第1连杆部分51A(R)、(L)和第5连杆部分51E(R)、(L)的角度变更,并将关节部52A(R)、(L)的从位置XO向位置X2的变位确实地转换为振动板10 的从位置ZO向位置Z2的变位。若根据这种实施方式,则1个音圈40的X轴方向的振动被转换为以大致同相位或大致同振幅振动的关节部52B(R)、(L)、52F(R)、(L)及第4连杆部分51D中的Z轴方向的振动。由此,振动板10在广范围内被支承并得到大致同相位或大致同振幅的振动,所以能够以大致同相位相对于面积较宽的平面的振动板10传递音圈40的振动。这种振动方向转换部50的连杆机构如前述那样能够由板状部件形成各连杆部分,各关节部可以为可旋转地接合连杆部分彼此的部件,也可以为连杆部分彼此曲折自如或者曲折自如地连结或一体化的部件。板状部件优选为刚性较高且轻质的部件,能够利用纤维加强塑料膜等。如图M(b)所示,将第3连杆部分51C(R)、(L)、第4连杆部分51D、第5连杆部分 5 IE (R), (L)分别平行配置为一对,将第1连杆部分51A (R)、(L)形成为2股,并在其中间部被形成与第2连杆部分51B (R)、(L)的关节部52C(R)、(L),第2连杆部分51B (R)、(L)及第6连杆部分51F被配备于被平行配置为1对的第3连杆部分51C(R)、(L)、第4连杆部分 51D、第5连杆部分5IE (R)、(L)之间。通过这样由1个板状部件形成连杆部分,从而能够由面支承振动板10并使其振动,所以能够使振动板10整体以大致同相位振动,并能够抑制分割振动。此外,还能够由多个板状部件形成连杆部分,但能够通过由1个板状部件形成来简化制造工序。当由1个板状部件形成连杆部分时,可以从1个平面状的板状部件切出连杆部件。如图M(b)所示,该实施方式的振动方向转换部50使形成连杆部分的1个板状部件整体曲折为凸台形状而形成第1连杆部分51A(R)、(L)和第4连杆部分51D,并局部切出该板状部件并使其曲折为凹台形状来形成第2连杆部分51B(R)、(L)和第6连杆部分51F。此外,如图24(c)所示,该振动方向转换部使2片板状部件501、502贴合而形成, 在一方的板状部件501形成第1连杆部分51A(R)、(L);第2连杆部分51B(R)、(L);第4连杆部分51D ;第6连杆部分51F,在另一方的板状部件502形成有第3连杆部分51C(R)、(L) 和第5连杆部分51E(R)、(L)。并且,沿第1连杆部分51A(R)、(L)和第4连杆部分51D形成第3连杆部分51C(R)、(L)和第5连杆部分51E(R)、(L),并且在板状部件502被形成有与第2连杆部分51B(R)、(L)和第6连杆部分51F对应的开口 502A。在图M(C)所示的例子中,与第2连杆部分5IB (R)、(L)和第6连杆部分5IF对应的被形成于另一方的板状部件502的开口 502A的大小,被形成为从另一方的板状部件502 的一端朝向内侧扩大。通过这样形成,无需第2连杆部分51B(R)、(L)和第6连杆部分51F 与其他板状部件502接触,就能够使连杆机构的活动顺畅地进行。开口 502A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变更其形状,也可以设为从另一方的板状部件502的一端朝向内侧设成大致相同宽度。此外,在各关节部附近,在各连杆部分的端部被形成有倾斜面。尤其是,当连杆部分在关节部曲折时,倾斜面被形成于与相互靠近的连杆部分的侧面相反一侧的侧面,且被形成为连杆部分能够在关节部有效地曲折。在这种实施方式中,仅由1个一体零部件的安装就能够相对于2个相对的音圈40 形成振动方向转换部的连杆机构,所以形成具备一对驱动部的扬声器装置的情况,也能够简单地进行组装作业。并且,通过设置第6连杆部分51F,对音圈40的相对振动(多个音圈40以相互成为反方向的方式振动)即使不特意在框架12支承关节部52D(R)、(L)也可以一定地保持该关节部52D(R)、(L)的位置,由此也能够简化向振动方向转换部扬声器装置的组装。并且,作为连杆机构,通过右侧的第1连杆部分51A(R)和第3连杆部分51C(R)、 左侧的第1连杆部分51A(L)和第3连杆部分51C(L)形成有平行连杆,所以能够相对于音圈40的相对振动使紧固在振动板10的第4连杆部分51D沿Z轴方向稳定地平行移动。由此,能够对平面形的振动板10施加稳定的振动。图沈所示的实施方式为图M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改善例子。在图^(a)所示的例子中,相对于通过音圈40的相对振动容易产生弯曲的连杆部分设置凸部510而提高刚性。 在图示的例子中,在第1连杆部分51A(R)、(L);第2连杆部分51B(R)、(L);第3连杆部分 51C(R)、(L);第6连杆部分51F分别形成有凸部510。并且,在该图(b)所示的例子中,在不特别需要强度的连杆部分设置开口部520而谋求振动方向转换部的轻量化。在图示的例子中,在第4连杆部分51D被设有开口部520。振动方向转换部的轻量化尤其对再生特性的广域化或增大对预定的音频电流的音波的振幅以及声压水平有效。[变形例;图27、图28、图四]图27为表示音圈40的变形例的说明图,通过沿着卷芯的外周将卷线等导线缠绕成平面状,从而被形成有环状的导电部件30。该图(a)所示的例子中,绕被形成于基体41 的中央的凸状的卷芯41d缠绕导线。进而,根据需要,可以在由卷线构成的导电部件30的表面粘贴例如由树脂膜等构成的保护膜32。另一方面,由导线形成的导电部件30随着时间的迁移,产生经时性的形状变化,由此因在缠绕导电时产生的应力(压力)而导线的一部分浮起。对该浮起能够通过保护膜32来抑制。该图(b)所示的例子中,在与基体41被一体地或个别地形成的卷芯41e的外周, 将导线缠绕成平面状而被形成环状的导电部件30,并且振动方向转换部50通过连结单元 61被支承于由该导电部件30构成的音圈40的端部。连结单元61能够通过在导电部件30 的端部安装为向其厚度方向夹入,从而抑制音圈40的端部中的导线的一部分随着经时性的形状变化而浮起。该图(c)所示的例子中,在卷芯41e的外周将导线缠绕成平面状而被形成环状的导电部件30,在导电部件30的背面侧粘贴例如由树脂膜等构成的保护膜32,从而能够抑制导线的一部分随着经时性的形状变化而浮起。如该图(a)所示的例子,还可以根据需要在导电部件30的表面粘贴保护膜32。另外,振动方向转换部50通过连结单元61被支承于导电部件30和保护膜32被一体地层叠的音圈40的端部,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音圈40的端部中的导线的一部分随着经时性的形状变化而浮起。此外,由包括导线的导电部件30构成音圈40,但是代替导线,也可以由例如金属箔或导电膜等印刷基板形成。图28、图四为表示磁电路20的变形例的说明图。该磁电路20与图16、图17所示的内容相同,构成各磁隙20G的2个磁极部将相对置的面形成为倾斜状,磁极部的一方的端部之间的磁隙20G的宽度相对于另一方的端部之间的磁隙20G的宽度变大,在该较大一方的端部附近配置有从导电部件30的卷线的一端被引出的音圈引出线43的引出部43A。在图观所示的例子中,在图16所示的磁电路20,通过在与多个磁石2IA 2ID的导电部件30对置的表面粘着截面三角形的磁性体或者利用截面梯形的磁石,从而使2个磁隙20G分别向相同方向倾斜,并使音圈引出线43从这些磁隙20G较宽的一侧引出。在图四所示的例子中,在图17所示的磁电路20中,通过使磁轭部22A、22B弯曲的同时,在与导电部件30对置的表面粘着截面三角形的磁性体或者利用截面梯形的磁石, 从而使2个磁隙20G分别向相同方向倾斜,并使音圈引出线43从这些磁隙20G较宽的一侧引出。由此,通过在磁隙20G的宽度较大的区域引出音圈引出线43,从而能够抑制磁性体与音圈引出线43接触。并且,能够抑制发生异音。[实施例和搭载例图30 图33、图34、图35、图36 图44]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3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IS的立体图。图31是图30所示的扬声器装置IS的剖面立体图。图32是图30 所示的扬声器装置IS的主要部分的顶视图。图33是图30所示的扬声器装置IS的主要部分的顶视图。以下,对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位附加相同符号而省略一部分说明。在图32、图33中省略振动板。在图31中,省略朝向图而在右侧的磁电路的一部分。
如在前述的实施例方式中说明,扬声器装置IS具有振动板10、框架12、边缘11、磁电路20、音圈40、振动方向转换部50及保持部15。该实施例中,框架12具备有矩形的外周,框架12的矩形开口部内被配置有具有与其形状对应的矩形外周的平面状的振动板10。 振动板10的外周边上被设置有边缘11,振动板10的全周通过边缘11被支承于框架12的外周边。并且,框架12具有平面状的底部12A,振动板10沿着底部12A被平面地支承。根据一对磁电路20 (R)、20 (L)被驱动的一对音圈40中,在沿振动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具备有振动方向转换部50。该实施例中,在中央被设置有一对第1连杆部分51A(R)、(L) 和第2连杆部分5IB (R)、(L),在各音圈40的外侧被设置有辅助连杆51G(R)、(L)。第1连杆部分51A(R)、(L)通过关节部52B被曲折自如地接合于振动板2的中央部(重心位置)。另一方面,辅助连杆51G(R)、(L)通过关节部52H(R)、(L)被曲折自如地接合于比振动板10的中央部(重心位置)更靠近外周部侧的位置。并且,在第1连杆部分51A(R)、(L)及辅助连杆51G(R)、(L)的上端部附近被形成有接合端部M,接合端部M嵌合于被形成于振动板10的槽部10A。并且,例如,接合端部 54以从振动板10的表侧面突出的状态被固定。由于该振动板10在3个部位以线状被支承于振动方向转换部50、且线状的接合端部M成为加强材料而被内置于内部,所以具有比较大的强度,并且能够抑制发生振动板的挠曲等。由此能够使振动板10整体以大致同相位振动。并且,因为第1连杆部分51A(R)、(L)及辅助连杆51G(R)、(L)形成2个对置的平行连杆,所以根据音圈40的相对振动(多个音圈40振动为变成相互反方向),3个部位的接合部以大致同相位或大致同振幅振动。由此,也能够使振动板10整体以大致同相位振动, 从而抑制发生分割振动。在第1连杆部分51A(R)、(L)及辅助连杆51G(R)、(L)上被设置有通气孔51P。通过设置该通气孔51P,从而不会较大地受到空气阻力,就能够使板状部件的各连杆部分振动。并且,能够通过设置通气孔51P来实现各连杆部分的轻质化,且实现再生特性的广域化寸。限制音圈40的移动方向的手段具有保持部15和支承部17。支承部17例如为例如沿着音圈40的两端部在长边方向上被形成的L字形状的部件,沿着长边方向支承各音圈 40。支承部17的端部通过保持部15被振动自如地支承于框架12。即,各音圈40通过此种限制手段,仅沿着X轴方向被移动自如地形成。保持部15相对于与横切2个磁电路20 (R)、 (L)之间的Y轴方向平行的轴,大致对称地被形成有阻尼形状。具体而言,保持部15从其轴朝向远处被形成为凸形状。并且,在该实施例中,在框架12的侧部被形成有通气孔12B,能够进行框架12的内部和框架12的外部之间的空气流通。由此,能够抑制相对于振动板10的振动施加由框架 12内的压力而引起的制动,并能够以较小的驱动力使振动板确实地振动。图34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IT的立体图。另外,出了由磁轭部形成图32、图33中的框架这一结构之外,图34所示的扬声器装置IT的剖面立体图、图 34所示的扬声器装置IT的主要部分的顶视图实际上相同,所以省略掉。以下,对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位附加相同符号而省略一部分说明。在图34中,省略朝向图而在右侧的磁电路的一部分。
27
如前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扬声器装置IT具有振动板10、磁轭部22、边缘11、磁电路20、音圈40、振动方向转换部50及保持部15。该实施例中,磁轭部22具备有矩形的外周,在磁轭部22的矩形的开口部内被配置有具有与其形状对应的矩形外周的平面状的振动板10。振动板10的外周边上被设置有边缘11,振动板10的全周通过边缘11被支承于磁轭部22的外周边。磁轭部22也为以相对音圈40静止的状态被配置的静止部100。并且,构成驱动部 14的磁轭部22具备被配置于磁石21的下方的底面部22D和被形成为包围底面部22D的侧面部22E。另外,作为静止部100的磁轭部22并非希望完全静止的状态,例如静止成能够支承振动板10的程度即可,也可以传播在驱动扬声器装置IT时产生的振动,并在静止部100 的整体中产生振动。并且,在该实施例中,在磁轭部22的侧部被形成有通气孔22F,能够进行磁轭部22 的内部和磁轭部22的外部之间的空气流通。由此,能够抑制相对于振动板10的振动施加由磁轭部22内的压力引起的制动,并能够以较小的驱动力使振动板确实地振动。图35表示本发明的参考例。在此示出的参考例如前述那样,在成为静止部100的框架12的侧部具备驱动部14 (R)、14 (L),在各个驱动部14 (R)、14 (L)上设置有振动方向转换部50 (R)、50 (L)、音圈40 (R)、40 (L)及磁电路20 (R)、20 (L)。在该图(a)的例子中,磁电路20 (R)、20 (L)被安装于框架12的外侧,在该图(b)的例子中,磁电路20 (R)、20 (L)被安装于框架12的内侧。在该参考例中,被使用刚性的圆柱状的音圈40,该音圈40通过周知的支承手段被支承于框架上的同时,被连结于振动方向转换部50。图36 图4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IU的说明图(图36为顶视图,图37为X-X剖面图,图38为后视图,图39为省去第1构成部件的立体图,图40为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41 (a) (b)为主要部分的局部放大剖面立体图,图42、图43为省去第2构成部件的仰视图,图44为分解立体图)。与前述的说明共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符号而省略重复说明。作为振动方向转换部50采用图M与图25所示的例子。在图36所示的例子中,振动板10被形成为从音响放射方向观察的形状为矩形,并形成其中央部附近处的外形为椭圆形、剖面形状为凹状的弯曲部10A,由此在振动板10的振动方向及音圈40的振动方向上具有预定的弯曲刚性。并且,通过在振动板10形成凹状的弯曲部10A,弯曲部IOA中的密度变得大于其他振动板10的一部分中的密度,还可以比较增大刚性。并且,当一对振动方向转换部50相对配置时,在被形成于振动方向转换部50与振动板10之间的一对关节部分52B之间形成弯曲部10A。由于振动板10在振动板10的振动方向上具有刚性(包括弯曲刚性),所以能够抑制发生振动板10的挠曲等且在音波之间产生相位差,并且抑制由发生分割振动引起的音响特性的下降等。并且,在被形成于振动板10与振动方向转换部振动方向转换部50之间的一对关节部分52B之间,可通过在振动板10形成弯曲部IOA来抑制发生挠曲等。并且,振动板10被形成为具备沿音圈40的振动方向的短轴和沿相对音圈40的振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轴的大致矩形,也可以沿着长轴或短轴的方向形成省略图示的加强部。加强部可以是例如剖面形状为V字状或其他形状的槽部,并相对振动板10的表面或里面形成为直线状、环状、方格状,而且在该槽部内例如涂覆(赋予)阻尼剂(减振剂、制动材料)等填充材料。由此,通过用填充材料填满槽部,可以提高振动板10的刚性(包括弯曲刚性),且能够减小扬声器声压频率特性的峰谷。并且,作为加强部的其他例子,可以贴附例如由无纺布等构成的省略图示的纤维类部件,从而代替形成槽部。由此,通过将加强部设为纤维类部件,可以提高振动板10的刚性(弯曲刚性),且可以在振动板10振动时,抑制因从振动方向转换部传播的振动或空气阻力在振动板10产生挠曲等变形。另外,通过被设置加强部,能够提高振动板10的内部损失。并且,振动板10由第1层和第2层形成,且成为用一对第2层夹住第1层的层叠构造,所述第1层由包括丙烯类树脂等的发泡树脂构成,所述第2层由玻璃纤维等纤维类部件构成。另外,作为振动板10的形成材料,例如可以采用树脂类材料,金属类材料,纸类材料,纤维类材料,陶瓷类材料,复合材料等。将振动板10振动自如地支承在成为静止部100的框架12的边缘11被配置于振动板10与框架12之间,其内周部支承振动板10的外周部的同时,外周部直接或通过其他部件接合于框架12上,由此将振动板10保持在规定位置。作为其他部件,可以举出具备作为衬垫的功能的弹性部件(包括树脂部件)或粘结用树脂等。详细而言,边缘11沿着振动方向(Z轴方向)振动自如地支承振动板10的同时,向与振动方向正交的方向(Y轴方向)制动。边缘11被形成为从音响放射方向观察的形状为环形状(环状),其剖面形状为规定形状,例如在音响放射方向上形成为凹形状、凸形状、波型形状等。作为边缘11的形成材料, 例如可以采用皮、布、橡胶、树脂以及对这些施以填料加工的材料和将橡胶或树脂等成型为规定形状的部件等公知的材料。并且,也可以在边缘11的局部或整周形成朝向表面(音响放射侧的面)或里面(音响放射侧的相反侧的面)突出的突起部以及凹形状,从而提高边缘11在规定方向上的刚性。静止部100被分割成第1构成部件12C和第2构成部件12D,振动板10通过边缘 11被支承于第1构成部件12C的中央开口部。磁电路20成为可分离成夹着音圈40而被配置于上侧的一部分和被配置于下侧的另一部分的构造,上侧的一部分被支承于第1构成部件12C,下侧的另一部分被支承于第2构成部件12D。在图示的例子中,被支承为上侧的磁轭部22B相对于第1构成部件12C大致平行、下侧的磁轭部22A相对于第2构成部件12D 大致平行。静止部100具备包围振动板10的外周框部101和在外周框部101的内侧桥接的桥接部102,桥接部102对前述的连杆机构50L(振动方向转换部50)供给反作用力的同时, 在连杆机构50L的振动方向上具备刚性。若像前述那样音圈40振动,则其振动通过连杆机构50L传递至振动板10,但此时转换连杆部分51的角度的连杆机构50L接受来自振动板10的反作用力。当连杆机构50L 接受这种反作用力时,如果支承连杆机构50L的静止部100挠曲,则导致连杆机构50L本身振动而连杆机构50L向连杆部分51传递无用的振动。若被传递至连杆部分51的无用的振动被传递至振动板10,则音圈40的振动无法有效地传递至振动板10。因此,通过赋予抑制在支承连杆机构50L的作为静止部100的一部分的桥接部102产生挠曲的功能,能够抑制无用的振动被传递至连杆部分及振动板10。由此,音圈40的振动有效地传递至振动板10。为了让桥接部102支承连杆机构50L且相对于通过连杆机构50L从振动板10接受的力具有刚性,优选在振动板10的振动方向上,桥接部102的柔量相对外周框部101的柔量实际上相同或比其小。更具体而言,优选桥接部102中的厚度实际上与支承振动板10或磁电路20的静止部100的一部分中的厚度相同或者比其大。在图示的例子中,在被设置于第2构成部件12D的桥接部102形成朝向其延伸的方向及振动板10的振动方向突出的第1突出部102A。该第1突出部102A为沿着桥接部 102的长边方向形成的肋构造,由此提高桥接部102的弯曲刚性。并且,在与振动板10相对的桥接部102的面内形成有向与第1突出部102A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2突出部102B。该第2突出部102B成为桥接部102的两端部中的加强肋,在其两端将桥接部102刚性支承在外周框部101上。另外,在桥接部102中,向相对第1突出部102A及第2突出部102B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3突出部102C被形成于与振动板10相对的静止部100的面内,由多个第2突出部 102B及第3突出部102C形成平面形状为多边形状的加强部103。并且,第1构成部件12C将静止部100中的外周框部101设为第1外周框部101A, 在该第1外周框部IOlA的内侧具备支承振动板10的第2外周部101B。第2外周框部IOlB 的内侧的开口被边缘11和振动板10堵住。在通过边缘11支承振动板10的第2外周框部 IOlB形成有朝向音响放射方向突起的突起部101B1。通过该突起部101B1获得用于支承振动板10的周围的刚性。成为静止部100的第1构成部件12C和第2构成部件12D具有具备长轴和短轴的平面形状,桥接部102沿着短轴方向形成。并且,还可以沿着长轴方向形成桥接部102或者沿着长轴方向及短轴方向形成,并能够获得静止部100的刚性。在第1构成部件12C的四角形成凸部100m,而在第2构成部件12D的四角形成凹部100η,凸部IOOm和凹部IOOn相嵌合而第1构成部件12C和第2构成部件12D相结合。 凸部IOOm被形成于第1构成部件12C和第2构成部件12D的一方即可,凹部IOOn被形成于第1构成部件12C和第2构成部件12D的另一方即可。凹部IOOn也可以作为孔部形成。振动方向转换部50具备第1连杆部分51A和第2连杆部分51B而作为连杆机构 50L,第2连杆部分51B的一端被支承于第1连杆部分51A,另一端被支承于桥接部102。支承第2连杆部分51B的桥接部102被形成为平板状,连结第2连杆部分51B的另一端和桥接部102的连结部104形成一平面。第2连杆部分51B的另一端与桥接部102嵌合,由此振动方向转换部50与桥接部 102连结。在桥接部102的连结部104形成有突起部104A,在通过关节部分52被一体形成于第2连杆部分5IB的端部的连结部分53C形成有插入突起部104A的孔部104B。桥接部102中的连结部104的突起部104A成为决定振动方向转换部50相对静止部100的位置的定位部102E。在通过关节部分52被一体形成于第2连杆部分51B的端部的连结部分53C所具有的孔部104B插入突起部104A,由此相对静止部100定位振动方向转换部50。成为静止部100的第1构成部件12C和第2构成部件12D相结合的状态中,在被支承于第1构成部件12C的振动板10的背面连结振动方向转换部50的第4连杆部分51D, 在第2构成部件12D中被形成于桥接部102的中央部分的连结部104连结振动方向转换部 50的不动的第6连杆部分51F。第4连杆部分51D为通过关节部分52B被一体形成于第1连杆部分51A的端部的部分,通过该第4连杆部分51D与振动板10相连结来连结第1连杆部分51A的端部与振动板10。另外,在与第4连杆部分51D相对的振动板10的音响放射侧的面形成有凹部,且振动板10具备刚性。不动的第6连杆部分51F为通过关节部分52D被一体形成于第2连杆部分51B的端部的部分,在该第6连杆部分51F形成有孔部104B,在该孔部104B插入连结部104的突起部104A,从而连结部104与第2连杆部分51B的端部被连结。音圈40的基体41在其振动方向的一端被安装有连结部60,连结部60被安装为沿着音圈40的基体41的宽度延伸。连结部60中,被形成有振动方向转换部50的连接部 53被装卸自如地连接的连接段部60s,并且被形成有沿着音圈40的基体41的振动方向贯穿的贯穿孔60p。贯穿孔60p是为了相对于音圈40的振动降低作用于连结部60的空气阻力而被形成的通气孔。该连结部60隔开间隔而连结振动方向转换部50的连接部53和音圈支承部41 (基体)的端部,由此使磁电路20的高度控制在振动方向转换部50的高度内。该音圈40的基体41及连结部60通过保持部15被保持于第1构成部件12C及第 2构成部件12D。保持部15具备有由容许沿着音圈40的振动方向的一方向的变形且限制向另一方向变形的弯曲板状部件构成的第1保持部15A和第2保持部15B。第1保持部15A 和第2保持部15B通过安装单元16将音圈40的基体41保持于第1构成部件12C及第2 构成部件12D。第1保持部15A将连结部60保持于安装单元16的一侧部,被分别设置于左右的第1保持部15A的内侧的端部被连接于连结部60的两外侧的端部,各第1保持部15A 的外侧的端部被分别连接于安装单元16。另外,第1保持部15A由导电性金属形成,与从音圈40的导电部件30被引出的音圈引出线43通过导电层46被电连接,使音频信号通过第1保持部15A被供给至音圈40的导电部件30。并且,第1保持部15A与被支承于框架12的直线状的端子部81、81被电连接,通过分别电连接于这些端子部81、81的配线82、82,并与外部被电连接。第2保持部15B的其中央部被连接于安装单元16的另一侧部,其两端被连接于音圈支承部41 (基体)的左右端。在此,将第2保持部15B配置于音圈支承部41 (基体)的宽度内,避免音圈支承部41(基体)的保持机构增大至音圈支承部41 (基体)的宽度方向。 并且,第2保持部15B由连续部件形成,因此在中央部分中也具有连续的形状,但可以由多个部件形成,而没有特别限定。另外,第2保持部15B的一部分从静止部100朝向外侧突出而被配置,但不限定于此,可以变更为被收纳在静止部100的内部。图40是从一方向观察安装单元16和第2保持部15B的安装的分解立体图。作为一体零件的第2保持部15B和安装单元16通过粘结用树脂被连结。第2保持部15B的左右两端的平板部F、F分别通过连结零件41gl、41gl被连结于在音圈支承部41 (基体)的振动方向上被配置的端边41f的左右两端的连接部41g、41g,第2保持部15B的中央的平板部 F被连结于安装单元16的连结端部16f。另外,音圈支承部41(基体)的相对于振动方向转换部侧的相反一侧的、音圈支承部41 (基体)的端边41f,在音圈40侧被形成为凹状,通过音圈40的振动,音圈支承部41 (基体)振动,并且音圈支承部41 (基体)被形成为能够抑制与安装单元16接触的平面形状。具体而言,安装单元16的连结端部16f与音圈支承部41 (基体)的端边41f之间形成比较大的间隙,并且随着向第2保持部15B的左右两端的平板部F侧移动,成为朝向第2保持部15B突出的平面形状。另外,在第2保持部15B的左右两端的平坦部F上,被形成有音圈支承部41的另一侧边41f的左右两端的连接部41g可以被插入的孔部。为了向与多个驱动部14对应的音圈40、40输入音频信号,从多个音圈40、40的一方的音圈40朝向另一方的音圈40延伸,且在静止部100被设置有一对相对于多个音圈40、 40共同的端子部81、81。并且,就端子部81、81而言,在被形成于构成作为静止部100的框架12的第1构成部件12C与第2构成部件12D之间的省略图示的开口部的内部,被配置有端子部81、81。因此,与分别在各音圈40的一端和另一端设置端子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端子部的配置节省空间化,且能够实现扬声器装置的小型化或薄型化。并且,端子部81、81能够稳定地固定于静止部100,且能够回避与音圈40、40的连接不良。并且,端子部81、81被形成为具有从一方的音圈40沿向另一方的音圈40的长轴和与该长轴交叉的短轴的形状。 这样,能够通过设为细长形状来提高设置空间的效率。在端子部81、81上被形成有与电连接于外部的配线82、82(第2配线)的连接部 81a,端子部81、81之间通过连接部81a被电连接。配线82 (第2配线)被固定于静止部100 的侧面的同时,被连接于端子部81、81。静止部100的外周框部101具备被安装配线82的侧面,在静止部100的侧面被形成有引导配线82的引导部106、106。另一方面,在支承音圈40的导电部件30的音圈支承部41 (基体)上,被形成有被连接于从导电部件30的端部被引出的音圈引出线43的导电层46。导电层46被图案形成于音圈支承部41 (基体)上,以便包围音圈40的导电部件30,该导电层46电连接音圈40 的导电部件30与保持部15。在保持部15上被形成有电连接音圈40的导电部件30与端子部81的配线,端子部81、81的端部与配线被电连接,保持部15的配线与音圈引出线43被连接,配线82连接于端子部81、81,由此音频信号从外部被输入到音圈40的导电部件30。在保持部15被形成有与端子部81、81连接的连接部Fl。该连接部Fl被形成为平板状,以便向与振动板10的振动方向(X轴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抵接于端子部81、81。 并且,在保持部15还被形成有与导电层46连接的连接部F2,且被形成为平板状,以便向与振动板10的振动方向(Z轴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抵接于导电层46的端部。图41是从不同方向观察图39的部分放大图,该图(a)详细示出第1保持部15A 的一方的连接面F2连接于导电层46的连接端子部46a的部分。该图(b)详细示出第1保持部15A的另一方的连接面Fl连接于端子部81的部分。第1保持部15A其一端侧的连接面Fl被连接于端子部81,另一端侧的连接面F2通过导电层46的连接端子部46a被连接于音圈引出线43。端子部81将一对第1保持部15A的一端侧与配线82 (外部)电连接,从配线82被输入的音频信号通过端子部81及第1保持部15A被供给至音圈引出线43。端子部81为棒状的导电性部件,且被形成有定位孔,通过使被设置于静止部100的定位突起111 插入至该定位孔来被定位在静止部100中的特定部位。另外,对端子部81的一部分被施以绝缘处理,与第1保持部15A的连接面Fl连接的区域中的导电性部件的表面暴露,能够与第1保持部15A电连接。并且,也可以由树脂部件等具备绝缘性的部件(绝缘部件)构成端子部81,在该绝缘部件上设置导电性部件,从而与保持部15的连接面Fl电连接。安装单元16具有一体地支承第1连接部16a和第2连接部16b的一体支承部16c, 所述第1连接部16a被设置于连结部60的左右两侧,且被连接第1保持部15A的端部,所述第2连接部16b被设置于音圈40的后方,且被连接第2保持部15B。并且,在安装单元16的四角具备有与静止部的100的第1构成部件12C所具备的凸部IOOm对置的连接孔部 16d。通过将该凸部IOOm插入至连接孔部16d及第2构成部件12D所具有的凹部IOOn内, 从而音圈支承部41 (基体)、连结部60、保持部15及安装单元16被单元化,并被固定于第 1构成部件12C及第2构成部件12D之间。而且,如图42所示,音圈40所具有的音圈引出线43从导电部件30被引出,音圈引出线43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磁隙20G的外侧。并且,磁轭部22B的外形用虚线被示出, 被虚线包围的区域成为被形成于磁轭部22A、22B之间的磁力空间,进而该磁力空间内被形成有被配置导电部件30的一部分的一对磁隙20G。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基体41的表面被支承有环状的导电部件30,一对音圈引出线 43A、4!3B从其内周部与外周部沿着作为音圈40的振动方向的X轴方向分别被引出。在基体 41中的导电部件30的外侧的表面,被图案形成有一对导电层46C、46D,以便包围导电部件 30,且一对音圈引出线43的端部被分别连接于这些导电层46C、46D。即,一方的音圈引出线 43A具有被配置于导电部件30的内周部的内侧的引出部43a和与一方的导电层46C连接的连接部43b,另一方的音圈引出线4 具有被配置于导电部件30的外周部的外侧的引出部 43c和与另一方的导电层46D连接的连接部43d,这些从引出部43a、4!3b至连接部43c、43d 被配置于磁隙20G的外侧。另外,一方的音圈引出线43A沿着导电部件30的表面被配置, 为了对这些一方的音圈引出线43A与导电部件30之间进行绝缘,将绝缘用片材44A介入于它们之间。另外,在成为静止部100的第1构成部件12C或第2构成部件12D中,被设置有多个朝向音圈40突出的突出部。该突出部作为用于限制音圈40的振动范围且抑制过量振动的过量振动抑制部12E,被形成有多个。并且,在音圈40的振动方向上,基体41的端边上被形成有切口部41f。过量振动抑制部12E被配置于切口部41f内,在音圈40的振动方向上的切口部41f的宽度成为音圈40的实际的振幅。当音圈40过量振动时,过量振动抑制部 12E能够通过音圈40的基体41等接触来限制音圈40的振动范围且抑制过量振动。另外, 在图示的例子中,过量振动抑制部12E由第1构成部件12C的突起部构成。不局限于此,例如为了抑制在与音圈40接触时发生异音,可以用由硅酮树脂形成的软管覆盖突起部的部件作为过量振动抑制部12E,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更。另外,为了使扬声器利用比较大的驱动力驱动,有时比较减小磁隙20G的宽度,尽可能加大磁隙20G内的磁通量密度。但是,需要在磁隙20G内配置产生振动的音圈40,且需要设置音圈40的厚度和音圈40不会接触于构成磁隙20G的磁性体(磁电路20的磁石或磁轭部)的程度的间隙。另外,为了在音圈40输入音频信号,需要设置音圈引出线43,且必须考虑其厚度。因此,成为必须使磁隙20G的宽度比较增大的状态。但是,在该扬声器装置IU中,因音圈引出线43被配置于磁隙20G的外侧,所以能够缩窄磁隙的宽度20G,且还能够使磁通量密度增大。并且,当音圈引出线43由导电部件30的一部分构成,即由电线构成时,还有时产生导电部件30的一部分从音圈40的表面浮起之类的经时性变化。这种情况下,若在磁隙20G内,音圈引出线43被配置于磁隙20G内,则有可能与磁石21或磁轭部 22A、22B等构成磁电路的磁性体接触。但是,在该扬声器装置IU中,因音圈引出线43被配置于磁隙20G的外侧,所以能够抑制与磁性体接触。当音圈40过量振动时,能够通过过量振动抑制部12E与基体41接触来抑制音圈40的过量振动。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过量振动抑制部12E由第1构成部件12C的突起部构成。不限于此,例如为了抑制在与音圈40接触时发生异音,可以用由硅酮树脂形成的软管覆盖突起部的部件作为过量振动抑制部12E,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更。并且,扬声器装置IU的磁电路20沿着音圈40的振动方向(X轴方向)排列有磁通量密度的大小不同的2个磁隙20G,在这些磁隙20G中,在磁通量密度较小侧的一方的磁隙20G附近被配置有音圈引出线43。在图42所示的例子中,有关磁电路20的磁石及磁轭部相对于音圈40的导电部件30的面积,通过使X轴方向外侧更小于X轴方向内侧来减小磁通量密度,且朝向X轴方向外侧配置有音圈引出线43A、43B。因此,能够使作用于音圈引出线43A、43B的电磁力比较小,并且能够抑制音圈40中产生不必要的振动。另外,在图42所示的例子中,沿着与音圈40的振动方向相同的X轴方向引出音圈引出线43A、43B的引出方向,但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41所示,可以沿着相对于音圈40的振动方向交叉的Y轴方向引出,也可以使这些连接部43c、43d连接于导电层46E、46F。因此,可以像图43所示的导电层46C、46D —样,不用迂回导电层46E、46F就能够缩短。此外,振动方向转换部50相对于振动板10或音圈40或者相对于包括除振动板10 或音圈40以外的其他部件的被安装部件200,由例如作为接合部件的粘结剂或双面胶带以及作为紧固部件的螺纹等连结部件被连结,且将关节部分52配置成靠近被安装部件200。 在靠近振动方向转换部50的关节部分52的被安装部件200的面侧,被形成有避开与关节部分52的接触的接触回避部70。该接触回避部70还作为对接合振动方向转换部50和被安装部件200的接合部件进行限制的接合部件限制部发挥功能。该接触回避部70为沿着关节部分52被形成为凹状的、例如凹部或切口部或槽部等,在关节部分52与被配置于关节部分52的附近的被安装部件200的表面之间形成预定空间,从而抑制介于振动方向转换部 50与被安装部件200之间的粘结部件影响关节部分52。在图37所示的例子中,在成为被安装部件200的振动方向转换部50的第3连杆部分51C形成凹部71作为接触回避部70, 以便靠近关节部分52A,在振动板10形成凹部72作为接触回避部70,以便靠近关节部分 52B,在第4连杆部分51D形成凹部76作为接触回避部70,以便靠近关节部分52F。由此,当振动方向转换部50的一部分或振动方向转换部50和振动板10的端面被粘结剂或双面胶带等接合部件贴合时,通过朝向关节部分52溢出的粘结剂或双面胶带的端部进入凹部71、 72,76来防止接触并附着于关节部分52。并且,接触回避部70也可以作为容纳粘结剂的容纳部使用。另外,振动方向转换部50所具有的各关节部分能够由可弯曲或可曲折的连续部件形成。并且,振动方向转换部 50所具有的各连杆部分能够由刚性部件形成。另外,各关节部分和连续于该关节部分的刚性部分能够一体形成。各连杆部分由刚性部件形成,被形成于该连杆部分的两端的各关节部分由在横跨该关节部分的两侧的部分连续的曲折自如的连续部件形成。作为连续部件的具体例,可以举出高强度纤维的织物或无纺布、由树脂部件构成的树脂膜等。并且,作为刚性部件,为轻量且容易成型且硬化后具有刚性的部件即可,可以举出热塑性树脂、热硬化性树脂、金属及纸等。另外,本申请中有关振动方向转换部50的技术被记载于2009年2月27 日国际申请的PCT/JP2009/053752的公报,本申请援用前述公报中被记载的内容。图44是表示扬声器装置整体的组装工序的说明图。当组装这种扬声器装置IT时, 通过将振动方向转换部50的连接部53 (R) ,53 (L)分别插入至连结部60,使振动方向转换部50和已被单元化的音圈40、连结部60、保持部15(第1保持部15A、第2保持部15B)及安装单元16 —体化,在这些音圈40的上下分别配置磁电路20的上侧的磁轭部22B和下侧的磁轭部22A,并且用第1构成部件12C和第2构成部件12D夹入。由此,振动方向转换部 50的不动的第6连杆部分51F嵌合于被形成在第2构成部件12D的底部12A的支承台13A 并被不可移动地支承,安装单元16等其他零件也相对于第1构成部件12C及第2构成部件 12D被定位于预定位置。并且,通过将静止部100的第1构成部件12C所具备的凸部IOOm 插入至被设置于安装单元16的四角的连接孔部16d,从而相对于静止部100在预定位置被固定。在图示的例子中,相对于第1构成部件12C的内面,首先组装磁电路20的上侧的磁轭部22B之后,依次组装安装单元16、振动方向转换部50等并分别进行定位,之后重叠第2构成部件12D而夹入各零件,同时组装磁电路20的下侧的磁轭部22A。伴随此,通过被形成于第1构成部件12C的凸部IOOm被插入于安装单元16的定位孔16d及第2构成部件12B所具有的凹部IOOn内,从而音圈支承部41 (基体)、连结部60、保持部15及安装单元16被固定于第1构成部件12C及第2构成部件12D之间。而且,最后,振动方向转换部 50的第2连结部分5 和振动板10被作为接合部件的粘结剂接合,同时振动板10的外周部通过边缘11被安装于第1构成部件12C的中央开口部的口边部。在组装状态下,通过在第1构成部件12C与被配置于第1构成部件12C附近的上侧的磁轭部22B之间被形成有间隙,从而振动板10的振动通过上侧的磁轭部22B传播至磁电路20,抑制引发磁电路20与音圈40的接触。此外,作为组装工序,可以如下进行。首先,在连接端子81、81连接配线82,在磁轭部22接合磁石21。接着,在第1构成部件12C的外周框部IOlA安装被连接有配线82的连接端子81、81。接着,向第1构成部件12C安装前述的已被安装有音圈40的一对安装单元16。此时,利用焊锡等对连接端子81、81和被安装于安装单元16的保持部15A进行电连接。接着,将振动方向转换部50安装于连结部104,连接振动方向转换部50和音圈40。接着,在第1构成部件12C上配置第2构成部件12D,在该第2构成部件12D的外周框部IOlA 安装已接合磁石21的磁极部件(磁轭部)22。接着,在第1构成部件12C的第2外周框部 IOlB安装振动板10和边缘11。接着,在第1构成部件12C的第1外周框部IOlA安装已接合磁石21的磁极部件(磁轭部)22。最后,在被设置于第1构成部件12C的第1外周框部 IOlA的引导部106安装配线82。成为静止部100的框架12如前述那样具备第1构成部件(第1框架)12C和第2 构成部件(第2框架)12D,第1构成部件12C被配置于扬声器装置IU的音响放射侧,第2 构成部件12D被配置于音响放射侧的相反(背面)侧。扬声器装置1的驱动部14被支承为通过第1构成部件12C和第2构成部件12D被夹入。第1构成部件12C所具备的被形成为环状的外周框部101支承磁电路20的磁极部件(磁轭部)22的一侧Q2B)。另一方面,第2构成部件12D具备外周框部101和桥接部 102,且支承磁电路20的磁极部件(磁轭部)22的一侧(22A)。第1构成部件12C及第2构成部件12D具备容纳磁轭部22的一部分的凹状承受部105。在该承受部105被嵌入突出部22p,为了形成适当的磁隙对磁轭部22进行定位。此外,在第2构成部件12D中的外周框部101与桥接部102之间被形成有开口部101S。在该
35外周框部101中,沿着开口部IOlS的外周边被形成有省略图示的第4突起部。第4突起部提高外周框部101的扭曲刚性。另外,在第1构成部件12C上被形成有用于抑制音圈40的过量振动的省略图示的过量振动抑制部。过量振动抑制部通过在音圈40的可动区域内突出,且音圈支承部41 (基体)接触来抑制音圈40的过量振动。磁电路20在磁极部件22已接合磁石的状态下被安装于第1构成部件12C和第2 构成部件12D。磁极部件22具备有多个突出部22p,该突出部22p被支承于承受部105。作为板状磁性体的磁轭部22其宽度从振动方向转换部50遍及静止部100而变小,由此抑制保持部15接触于磁轭部22。磁电路20通过磁轭部22A、22B被安装于第1构成部件12C和第2构成部件12D 且第1构成部件12C和第2构成部件12D被结合,从而在磁轭部22A、22B之间或者在磁石 21之间具备作为磁隙20G的间隙。根据该实施例,磁电路20的高度几乎成为装置整体的总高,且成为音圈40在其磁电路20的中心附近振动的构造,音圈40的端部和振动方向转换部50的端部通过连结部60 以不同的高度被连接。由此,振动方向转换部50的各连杆部分能够在装置的高度内确保充分的长度,并且能够将磁电路20的高度的一部分控制在振动方向转换部50的高度内。图45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变形例的图。与前述说明共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符号而省略重复说明。在该变形例中,成为由板状磁性体形成的磁轭部 22被层叠的构造。在支承振动板10的第1构成部件12C侧被支承有已被层叠的由2片磁性体构成的磁轭部22B、22B1,在第2构成部件12D侧被支承有已被层叠的由2片磁性体构成的磁轭部22A、22A1。磁电路20的磁隙被形成于靠近磁石21、21之间的磁轭部22A、22B 之间。如以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可实现薄型化,且还能够实现大音量化。并且,能够以比较简单的构造放射大音量的再生音的薄型扬声器装置可通过使振动板向与音圈的振动方向不同的方向振动来获得。此时,如果想利用机械式连杆机构将音圈的振动方向转换为不同的方向,则连杆机构的关节部分有时需要耐得住扬声器装置所需的高速反复振动的耐久性的同时,高速反复振动时也需要不会产生异音的柔软性。根据上述的扬声器装置的结构,连杆机构的关节部分能够具备耐久性或柔软性。并且,在转换音圈的振动的方向并传送给振动板时,有时在转换方向之后也需要有效且正确地再现音圈的振动,且需要避免在连杆机构产生机械变形或者连杆机构本身为轻质。另外,有时需要将这种连杆机构编入扬声器装置中时的作业容易性或制造连杆机构本身时的制造容易性。根据上述扬声器装置的结构,能够实现轻质化及制造容易性。这种扬声器装置可有效地用作各种电子设备或车载用。图46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电子设备的说明图。像该图(a)所示的手机或便携终端设备这样的电子设备2或该图(b)所示的平板显示器这样的电子设备3即使在电子设备3 所具备的作为被安装部件的筐体内容纳扬声器装置1或者在电子设备的作为被安装部件的筐体侧面安装扬声器装置1,也能够减小扬声器装置1的设置所需的厚度空间,因此能够实现电子设备整体的薄型化。另外,在薄型化的电子设备中也能够得到充分的音频输出。图 47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汽车的说明图。该图所示的汽车4可通过扬声器装置1的薄型化实现车内空间的扩大。尤其在作为被安装部件的门板或顶棚安装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1,也能够较小地设置门板或顶棚的突出部分, 并能够扩大驾驶员的操作空间或扩大室内空间。并且,因能获得充分的音频输出,所以在噪音较多的高速行驶时等,也能够在车内舒适地享受音乐或收音机广播。并且,作为具备扬声器装置1的建筑物,在以人的居住为用途的住宅(建筑物)或可容纳多数人员举行会议、演讲会、聚会等活动的宾馆、旅馆或研修设施等(建筑物)中,能够在作为被安装部件的壁或顶棚设置扬声器装置1时,减小扬声器装置1的设置所需的厚度空间,所以能够消除室内不需要的空间,并能够有效活用空间。并且,近几年,随着投影机或大画面电视等的普及,越来越多见设置具备音响或影像设备的居室的例子,另一方面,还能发现不设置具备音响或影像设备的居室而将起居室等作为家庭影院使用的实例。在这种实例中,通过使用扬声器装置1可以使起居室等简易地家庭影院化,并可进一步有效地活用起居室内的空间。另外,扬声器装置1的配置地点例如可以举出居室内的顶棚或壁等(被安装部件)。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叙述,但具体的结构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只要有不脱离本发明宗旨范围的设计的变更等也包含于本发明中。并且,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只要在其目的及结构等上不存在特别的矛盾或问题,就可以流用相互的技术。另外,根据需要,能够将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应用在利用平板状音圈的动力型扬声器装置(例=Riffel型扬声器装置、带式扬声器装置、在平板状音圈的音响放射侧及音响放射侧的相反一侧配置磁极部的扬声器装置)中,并能够使扬声器装置薄型化。此外, 在本申请中,2008年1月28日国际申请的PCT/JP2008/051197、2008年10月14日国际申请的 PCT/JP2008/068580、2008 年 10 月 27 日国际申请的 PCT/JP2008/069480、2008 年 10 月 23 日国际申请的 PCT/JP2008/069269.2009 年 2 月 27 日国际申请的 PCT/JP2009/053752、 2009年1月20日国际申请的PCT/JP2009/050764、2009年03月19日国际申请的PCT/ JP2009/055533.2009 年 3 月 19 日国际申请的 PCT/JP2009/055496、2009 年 3 月 19 日国际申请的 PCT/JP2009/055497、2009 年 3 月 19 日国际申请的 PCT/JP2009/055498、2009 年 3 月 19 日国际申请的 PCT/JP2009/055534、2009 年 3 月 19 日国际申请的 PCT/JP2009/055523、 2009年3月19日国际申请的PCT/JP2009/055524、2009年3月19日国际申请的PCT/ JP2009/055525.2009 年 3 月 19 日国际申请的 PCT/JP2009/055526、2009 年 3 月 19 日国际申请的PCT/JP2009/055527、2009年3月19日国际申请的PCT/JP2009/055528中记载的全部内容被编入本申请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扬声器装置用音圈,其使用于通过刚性的振动方向转换部将音圈的一轴方向的振动传送给振动板、并使该振动板向与所述一轴方向不同的方向振动的扬声器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具备平面状且被卷绕成环状的导电部件,至少相对于沿平面方向的振动方向具有刚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音圈通过被刚性的基体支承而具有刚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体的表面被配置有所述导电部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体上被形成有环状台阶部,在所述台阶部被配置有所述导电部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体及所述导电部件被形成为环状,并具有开口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基体的内周部朝向内侧而被形成的刚性的载置部,被载置并接合有所述导电部件的一部分。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部件被至少2个所述基体挟持。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其特征在于, 被配置有内部填充部件,以便充填所述2个基体之间的空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部填充部件的刚性大于所述基体。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部填充部件由与所述基体相同的材质形成。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的厚度比所述内部填充部件或所述导电部件的厚度薄。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体中的所述导电部件的外侧的表面,被图案形成有导电层。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被配备一对,以便包围所述导电部件,并且作为用于向所述导电部件输入音频信号的中继线发挥功能。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层被形成为环状。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电层沿着音圈的振动方向,被图案形成于所述导电部件的两侧。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导电层的一方具有封闭的形状,而另一方具有开放的形状。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方的导电层为短路环层,所述短路环层的宽度相对于所述导电部件的宽度大致相同或小。
1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件从中心侧朝向外侧以不同直径被卷绕,被配置于所述2个基体之间。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其特征在于,以相同直径被卷绕的所述导电部件在所述基体的厚度方向上被层叠。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部件具有多边形剖面。
21.一种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驱动部,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和使所述音圈振动的磁电路; 振动板,被传送通过音频信号从所述驱动部产生的振动;及静止部,支承所述驱动部和所述振动板,所述驱动部具备振动方向转换部,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转换所述音圈的振动的角度并传送给振动板,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具备刚性的连杆部分,所述刚性的连杆部分分别相对于所述振动板的振动方向及所述音圈的振动方向被斜设。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的平面形状被形成为在与其振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较长的横长形状。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就所述音圈而言,与其振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在振动方向上的所述导电部件的两端部之间大致相同,从所述导电部件的端部附近朝向与所述音圈的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连结的端部被逐渐形成为窄幅。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件的一部分为电连接所述音圈与外部的引出线。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的与所述振动板相反的一侧被设置有所述静止部, 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具备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使被形成于所述音圈与所述振动板之间的连杆部分的角度转换。
2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的一端部直接或通过其他部件,被角度变更自如地连结于所述驱动部,另一端部直接或通过其他部件,被角度变更自如地连结于所述振动板, 分别相对于所述振动板的振动方向及所述驱动部的移动方向被斜设而配置。
27.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连结部,所述连结部连结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中的所述音圈侧的端部与所述音圈的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侧的端部,具备第1保持部,所述第1保持部直接或通过其他部件,将所述连结部沿所述音圈的振动方向振动自如地保持于所述静止部。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2保持部,所述第2保持部直接或通过其他部件,将所述音圈沿该音圈的振动方向振动自如地保持于所述静止部。
29.如权利要求观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保持部相对于所述连结部被左右配置,所述第2保持部相对于所述音圈被左右配置,所述第1保持部及所述第2保持部直接或通过其他部件,将所述音圈大致左右对称地保持于所述静止部。
30.如权利要求观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保持部的中央部直接或通过其他部件被保持于所述静止部,其两端被连接于所述音圈的左右端。
31.如权利要求观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保持部及所述第2保持部通过安装单元,将所述连结部及所述音圈保持于所述静止部。
3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保持部,所述保持部直接或通过其他部件将该音圈保持于所述静止部,以便所述音圈直线地振动,被输入到音频信号输入端子的音频信号通过所述保持部被输入到所述导电部件。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由导电性材料形成,在所述音圈侧的端部与所述导电部件被电连接,在所述静止部侧的端部与所述音频信号输入端子被电连接。
34.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的连杆机构通过所述连杆部分,被形成有平行连杆。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具有第1连杆部分,将一端设为所述音圈侧的关节部,将另一端设为所述振动板侧的关节部;及第2连杆部分,将一端设为与所述第1连杆部分的中间部的关节部,将另一端设为与所述静止部的关节部,相对于所述音圈的振动方向,向不同方向倾斜配置所述第1连杆部分和所述第2连杆部分。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具有第3连杆部分,从所述连结部被一体地延设,且沿所述音圈的振动方向延伸;及第4连杆部分,将一端设为与所述第3连杆部分的关节部,将另一端设为所述振动板侧的关节部,并与所述第1连杆部分被平行地配置。
3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将所述连杆机构相互对置配置,在各连杆机构连结所述音圈,以便振动方向对置,并且在每个所述音圈上都设置所述磁电路。
38.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止部为框架。
39.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止部由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中的不动的连杆部分形成。
40.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将所述振动板支承于所述框架的边缘, 所述磁电路具备磁石、磁轭部。
41.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止部为构成所述磁电路的构成部件。
42.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被设置静止部作为所述框架,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具备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通过所述音圈的振动和从所述静止部承受的反作用力,使所述连杆部分的角度变更。
43.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具有平面状底部,所述振动板沿所述框架的底部被平面地支承,沿着所述框架的底部被形成所述磁电路的磁隙,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通过所述框架的底部形成所述静止部,使所述振动板向与该底部交叉的方向振动。
44.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就所述磁电路而言,沿着所述音圈的振动方向被排列配置有被形成相互反方向的磁场的一对磁隙,所述音圈具有电流在所述一对磁隙中向反方向流过的一对直线部,且被配置成在所述一对磁隙巡回。
4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音圈通过被刚性的基体支承而具有刚性,在所述基体中的所述导电部件的外侧的表面,被图案形成有多个导电层。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电层的一方具有封闭的形状,另一方具有开放的形状, 所述一方的导电层为短路环层,所述短路环层的宽度相对于所述磁隙的宽度大致相同或小。
47.一种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驱动部,具备音圈和磁电路,所述音圈具备被卷绕成环状的导电部件,且至少相对振动方向具有刚性,所述磁电路使所述音圈振动;振动板,被传送通过音频信号从所述驱动部产生的振动;及静止部,支承所述驱动部和所述振动板,所述驱动部具备刚性的振动方向转换部,所述刚性的振动方向转换部转换所述音圈的振动的角度并传送给振动板,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的一端部直接或通过其他部件,被角度变更自如地连结于所述音圈,并且另一端部直接或通过其他部件,被角度变更自如地连结于所述振动板,具备刚性的连杆部分,所述刚性的连杆部分分别相对于所述振动板的振动方向及所述音圈的振动方向被斜设。
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被设置静止部作为所述框架,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具备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通过所述音圈的振动和从所述静止部承受的反作用力使所述连杆部分的角度转换。
49.一种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驱动部,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用音圈和使所述音圈振动的磁电路;振动板,被传送通过音频信号从所述驱动部产生的振动;及静止部,支承所述驱动部和所述振动板,所述扬声器装置用音圈的导电部件被配置于所述磁电路的磁隙,所述音圈所具有的音圈引出线从所述导电部件被引出,所述音圈引出线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所述磁隙的外侧。
50.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音圈引出线的引出部被设置于所述磁隙的外侧。
5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音圈引出线具备与外部连接的连接部,从所述引出部至所述连接部,所述音圈引出线被配置于所述磁隙的外侧。
52.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件被支承于基体,在该基体中的所述导电部件的外侧的表面,被图案形成有导电层,所述音圈引出线被连接于所述导电层。
53.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音圈弓丨出线沿所述音圈的振动方向被引出。
54.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引出线沿着相对于所述音圈的振动方向交叉的方向被引出。
55.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电路具备沿着所述音圈的振动方向排列的2个磁隙,在所述磁隙中磁通量密度较小一侧的所述一方的磁隙附近,被配置有所述音圈引出线。
56.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就构成所述磁隙的2个磁极部而言,对置的面被形成为倾斜状,并且所述磁极部的一方的端部之间的所述磁隙的宽度相对于所述另一方的端部之间的所述磁隙的宽度变大, 所述音圈引出线的引出部被配置于所述一方的端部附近。
5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音圈中,在沿其振动方向延伸的端边被形成有切口部,在所述静止部被形成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朝向所述音圈突出且一部分被配置于所述切口部的内侧。
58.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的振动方向上的所述切口部的宽度实际上与该音圈的振幅相同或大。
59.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连结部,所述连结部在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中的所述音圈侧的端部与所述音圈的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侧的端部之间,使两端部的位置沿着所述振动方向不同而进行连结。
60.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具备关节部分,所述关节部分与包括所述振动板及所述音圈的被安装部件连结,并且靠近该被安装部件,在靠近所述关节部分的所述被安装部件的面侧被形成有接触回避部,所述接触回避部避开与所述关节部分接触。
61.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具备关节部分,所述关节部分与包括所述振动板及所述音圈的被安装部件连结,并且靠近该被安装部件,在与所述关节部分对置的所述被安装部件的面侧被形成有粘结部件的容纳部,所述粘结部件接合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与所述被安装部件。
6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方向转换部具备刚性的连杆部分和关节部分,所述刚性的连杆部分在所述音圈与所述振动板之间被角度变更自如地斜设,所述关节部分被形成于该连杆部分的两端,所述关节部分由在横跨该关节部分的两侧的部分连续的曲折自如的连续部件形成。
6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21或47所述的扬声器装置。
64.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21或47所述的扬声器装置。
65.一种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21或47所述的扬声器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扬声器装置用音圈及扬声器装置。本发明中,为了得到薄型扬声器装置,使音圈本身薄型化,并将音圈的振动有效地传送给振动板。本发明的音圈使用于通过刚性的振动方向转换部将音圈的一轴方向的振动传送给振动板、并使该振动板向与所述一轴方向不同的方向振动的扬声器装置中,其中,音圈由平面状且被卷绕成环状的导电部件构成,至少相对于沿平面方向的振动方向具有刚性。
文档编号H04R9/04GK102334346SQ20098015748
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6日
发明者堀米实, 小林博之, 引地俊博, 胜田天平, 长泽宏大, 阿部泰久 申请人:日本东北先锋公司, 日本先锋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