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铰链装置及具有该铰链装置的便携式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99909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轴铰链装置及具有该铰链装置的便携式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轴铰链装置及具有该铰链装置的便携式终端,尤其涉及按功能 分离设置双轴铰链装置而提高外观品质和空间活用度的便携式终端。
背景技术
一般,便携式终端指人们在携带的情况下与对方进行无线通信的装置。这种便 携式终端一般指无绳电话、数字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0naIDigital Assistant) 等,而且根据其开闭方式,通常可分为直板型(bar type)、滑盖型(sliding type)、翻盖型 (folder type)等。这种便携式终端考虑到携带性,其发展趋势为小型化和轻量化以及美观 化。在上述几种便携式终端中,直板型便携式终端由于屏幕与键盘的共面性,使得两 者尺寸增大后的共存显得较为矛盾,且给人以呆板的感觉。而滑盖型便携式终端虽然可以 设计较大的屏幕,但其滑盖结构占去较大的键盘空间,使得键盘仍然较小。而翻盖型手机虽 然具备成为上述多功能手机的潜力,但是现有的翻盖型手机的上盖与下盖往往通过单枢轴 机构连接,只能实现一次翻转,转动角度有限,而且,折叠闭合后上盖上的主显示屏和下盖 上的键盘被隐藏,也就不能进行观看及对手机执行输入和操作指令等掌上电脑板的操作。 为此,市面上最近使用具有两个枢轴的双轴铰链的翻盖型便携式终端。图1为具有双轴铰链装置的现有的翻盖型便携式终端的打开状态的立体图。如图 1所示,现有的翻盖型便携式终端包括具有显示屏11的上盖部10 ;具有键盘部的21的主 体部20 ;用于铰链连接上盖部10和主体部20的双轴铰链装置30。在此,现有的翻盖型便 携式终端通过双轴铰链装置30来执行打开或关闭动作,因此可将上盖部10以双轴铰链装 置30为中心旋转360度。图2为图1的现有的翻盖型便携式终端的双轴铰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 示,双轴铰链装置30包括外壳31,贯通外壳31的两侧面31a、31b且相互平行的第一铰链 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所述第一铰链轴41的两端与所述上盖部10的一侧固定结合,所述 第二铰链轴42的两端与所述主体部20的一侧固定结合;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第二铰链轴 41、42外周而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铰链轴41、42连动的第一、第二齿轮51、52,所述第一、 第二齿轮51、52的一侧分别形成第一、第二凸轮51a、52a ;面对第一、第二凸轮51a、52a而 分别设置在第一铰链轴41和第二铰链轴42外围的第一、第二滑动件61、62,该第一、第二滑 动件61、62分别形成有与第一、第二凸轮51a、52a相对应的凸轮面;分别与第一、第二滑动 件61、62相邻的第一、第二弹性部件71、72,以用于分别朝一、第二滑动件61、62的方向提供 弹性力;分别形成在第一、第二铰链轴41、42圆周上的第一、第二支撑部件81、82,以用于分 别弹性支撑第一、第二弹性部件71、72 ;形成于第一、第二支撑部件81、82与外壳31的另一 侧面31b之间的贯通部90,以用于使柔性电路板(FPCB)贯通通过,使得FPCB连接收容于上 盖部的PCB和收容于主体部的PCB。在此,所述外壳31的两侧面31a、31b用来可旋转地支 撑第一、第二铰链轴41、42,且能够使其保持一定距离。
3[0006]所述现有的翻盖型便携式终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开闭动作。当用户欲打开翻盖型便携式终端时,首先会打开上盖部10,使其以双轴铰链装置30为中心旋转。此时,由于所述第一铰链轴41的两端与上盖部10的一侧固定结合,从而所 述第一铰链轴41随着上盖部10的旋转而旋转。而且,由于第一齿轮51与第一铰链轴41 连动,且第一齿轮51与第二齿轮52啮合,从而第一铰链轴41带动第一齿轮51旋转,而第 一齿轮51带动第二齿轮52旋转。并且,由于第二铰链轴42与第二齿轮52连动,从而第二 铰链轴42根据第二齿轮52的旋转而旋转。而且,所述第二铰链轴42与主体部20连接,从 而主体部20随第二铰链轴42的旋转而旋转。此时,形成于第一、第二齿轮51、52的第一、 第二凸轮51a、52a根据第一、第二齿轮51、52的旋转而旋转的同时,推动第一、第二滑动件 61,62的凸轮面,使得第一、第二滑动件61、62分别沿着第一、第二铰链轴41、42的轴向压 缩弹性部件71、72。当旋转一定程度,即第一、第二凸轮61、62的顶点刚超过凸轮面的顶点 时,根据弹性部件71、72对第一、第二滑动件61、62的弹力,第一、第二凸轮51a、52a自动配 合到另一个凸轮面,由此完成翻盖型便携式终端的打开动作。关闭翻盖型便携式终端的动 作与上述过程相反,因此不再详细说明。如上所述,现有的具有双轴铰链装置的翻盖型便携式终端,可使上盖部在360度 内任意旋转。并且,折叠后也能够使上盖部的显示屏和主体部的键盘部暴露在外面。但是,具有这种双轴铰链装置的便携式终端,各部件都组装在一个外壳(用于收 容上述各部件)内,而且该双轴铰链装置设置于便携式终端的显示部和键盘部之间从而隔 开了显示部和键盘部,因此不仅降低了便携式终端的外观品质,而且占用的空间也较大,从 而影像键盘部和显示部的设计尺寸。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按功能分离设置的双 轴铰链装置以及具有该双轴铰链而提高外观品质和空间活用度的便携式终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轴铰链装置适用于具有上盖部和主体部 的翻盖型便携式终端,该双轴铰链装置包括铰链连接所述上盖部和所述主体部的一侧端 部的第一双轴铰链单元;铰链连接所述上盖部和所述主体部的一侧的另一端部的第二双轴 铰链单元。而且,所述第一双轴铰链单元包括第一铰链轴和平行于所述第一铰链轴的第二铰 链轴,所述第二双轴铰链单元包括第三铰链轴和平行于所述第三铰链轴的第四铰链轴。并且,所述第一双轴铰链单元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铰链轴一体形成的第一铰链臂, 以用于与所述上盖部的一侧端部固定结合;与所述第二铰链轴一体形成的第二铰链臂,以 用于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的端部固定结合。所述第二双轴铰链单元还包括与所述第三铰 链轴一体形成的第三铰链臂,以用于与所述上盖部的一侧的另一端部固定结合;与所述第 四铰链轴一体形成的第四铰链臂,以用于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的另一端部固定结合。并且,所述第一铰链轴的外周设有与所述第一铰链轴连动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二 铰链轴的外周设有与所述第二铰链轴连动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三铰链轴的外周形成有与所 述第三铰链轴连动的第三齿轮;所述第四铰链轴的外周形成有与所述第四铰链轴连动的第 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也所述第四齿轮啮合。[0015]并且,所述第一双轴铰链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铰链轴和所述第二铰链轴 的端部而贯通有所述第一铰链轴和所述第二铰链轴的第一支架,以用于支撑所述第一铰链 轴和所述第二铰链轴,使得所述第一铰链轴和所述第二铰链轴维持预定间距。并且,所述第一双轴铰链单元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 第二齿轮之间的贯通部,以用于使柔性电路板贯通通过。并且,所述第二双轴铰链单元还包括一体形成于所述第三齿轮的一侧面的第一 凸轮;与所述第一凸轮的形成方向和形状相对应地一体形成于所述第四齿轮的一侧面的第 二凸轮;与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轮相面对设置的滑动件,所述滑动件贯通有所述第 一铰链轴和所述第二铰链轴。该滑动件在与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轮相面对的一面具 有与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轮相对应的凸轮面。并且,所述第二双轴铰链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滑动件的没有形成所述凸轮面 的一侧的弹性部件,以用于给滑动件提供弹性力;贯通有所述第三铰链轴和所述第四铰链 轴的第二支架,以用于支撑所述弹性部件和所述三铰链轴与所述第四铰链轴。并且,所述第二双轴铰链单元还包括形成于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的没有形成所述 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轮的一侧的贯通部,以用于使柔性电路板贯通通过。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由于便携式终端的双轴铰链装置的各部件按功能分别组 装,且将双轴铰链装置分别设置于便携式终端的两侧,因此不仅提高了便携式终端的外观 品质,而且占用的空间也较小,从而能够设计出更大的显示部和键盘部。并且,由于形成有相互啮合的齿轮,从而能够使双轴更加稳定地旋转。

图1为表示具有双轴铰链装置的现有的翻盖型便携式终端的打开状态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现有的翻盖型便携式终端的双轴铰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翻盖型便携式终端的主视图;图4为设置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翻盖型便携式终端的一侧端部的第一 双轴铰链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设置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翻盖型便携式终端的另一侧端部的第 二双轴铰链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设置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翻盖型便携式终端的一侧端部的第一 双轴铰链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设置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翻盖型便携式终端的另一侧端部的第 二双轴铰链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示出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变形例的示意图。附图主要符号说明100为上盖部,200为主体部,300为双轴铰链装置,310为第一 双轴铰链单元,320为第二双轴铰链单元,311a为第一铰链臂,311b为第二铰链臂,312a为 第一铰链轴,312b为第二铰链轴,313为第一外壳,314a为第一齿轮,314b为第二齿轮,315 为第一支架,316为贯通部,321a为第三铰链臂,321b为第四铰链臂,322a为第三铰链轴, 322b为第四铰链轴,323为第二外壳,324a为第三齿轮,324b为第四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不混淆 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省略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技术的说明。并且,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实 施例和附图仅代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例,并不能代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因此,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各种变更。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翻盖型便携式终端的主视图。如图3所 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翻盖型便携式终端包括上盖部100和主体部200以及用于铰链连接 上盖部100和主体部200的双轴铰链装置300。在此,所述上盖部100具有显示屏110,所 述主体部200具有键盘部210。而所述双轴铰链装置300包括铰链连接上盖部100和主体 部200的一侧端部的第一双轴铰链单元310和铰链连接上盖部100和主体部200的一侧的 另一端部的第二双轴铰链单元320。图4为设置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翻盖型便携式终端的一侧端部的第一 双轴铰链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双轴铰链单元310包括一体形成有用于与上盖部100的一侧端部固 定结合的第一铰链臂311a的第一铰链轴312a和一体形成有用于与主体部200的一侧端部 固定结合的第二铰链臂311b的第二铰链轴312b,该第二铰链轴312b与第一铰链轴312a平 行。并且,第一铰链轴312a的外周形成与第一铰链轴312a连动的第一齿轮314a,第二铰链 轴312b的外周形成与第二铰链轴312b连动的第二齿轮314b,且第二齿轮314b与第一齿轮 314a啮合。另外,第一双轴铰链单元310还包括第一外壳313,以用于收容所述第一铰链轴 312a和第二铰链轴312b。并且,第一外壳313在邻近第一、第二铰链臂311a、311b的一侧 形成有第一开口部313a和第二开口部313b,以使第一铰链轴312a与第二铰链轴312b分别 通过第一开口部313a和第二开口部313b分别与第一铰链臂31 Ia和第二铰链臂311b —体 形成。所述第一开口部313a和第二开口部313b还能起到支撑第一、第二铰链轴312a、312b 的作用。为了稳定地支撑第一、第二铰链轴312a、312b,在第一、第二铰链轴312a的端部设 有第一支架315,该第一支架315在贯通有第一铰链轴312a和第二铰链轴312b的情况下支 撑第一铰链轴312a和第二铰链轴312b。由此,第一铰链轴312a和第二铰链轴312b能够维
持预定距离。并且,在第一、第二齿轮314a、314b与第一支架315之间形成贯通部316,以用于 FPCB贯通通过。并且,所述第一外壳313在贯通部316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形成有上侧贯通 口 316a和下侧贯通口 316b,以用于FPCB贯通通过,使得FPCB连接收容于上盖部的PCB和 收容于主体部的PCB。在此,虽然在本实施例中贯通部316形成于第一、第二齿轮314a、314b 与第一支架315之间,但是在不影响第一双轴铰链单元的动作的情况下,贯通部316可形成 于第一双轴铰链单元的的任何位置。为了巩固第一铰链轴312a与第二铰链轴312b的间距还可设置另外的支架。例如, 在所述第一、第二齿轮314a、314b —侧设置贯通有所述第一、第二齿轮314a、314b的另一个 支架317,如图4所示。另外,第一支架315与另一个支架317可分别固定于外壳313的内表面,且分别具有用于贯通第一、第二铰链轴312a、312b的两个孔,以使第一、第二铰链轴312a、312b可旋 转地被支撑。图5为设置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翻盖型便携式终端的一侧的另一端部 的第二双轴铰链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二双轴铰链单元320包括一体形成有用于与上盖部100的一侧的 另一端部固定结合的第三铰链臂321a的第三铰链轴312a和一体形成有用于与主体部200 的一侧的另一端部的第四铰链臂321b的第四铰链轴322b,该第四铰链轴322b与第四铰链 轴322a平行。同时,第一铰链轴312a与第三铰链轴322a处于同一轴线,第二铰链轴312b 与第四铰链轴322b处于同一轴线。并且,第三铰链轴322a的外周形成有与第三铰链轴322a连动的第三齿轮324a,所 述第三齿轮324a的一侧面一体形成有第一凸轮325a,第四铰链轴322b的外周形成有与第 四铰链轴322b连动的第四齿轮324b,第四齿轮324b对应于第三齿轮324a —体形成有第 二凸轮325b,第一凸轮325a与第二凸轮325b的形成方向及形状相同,而且,第四齿轮324b 与第三齿轮324a啮合。而且,第二双轴铰链单元320还包括贯通有第三铰链轴322a和第四铰链轴322b 且与第一凸轮325a和第二凸轮325b相面对设置的滑动件326,该滑动件326与第一、第二 凸轮325a、325b相面对的一面具有与第一、第二凸轮325a、325b相对应的凸轮面;所述滑动 件326的没有形成所述凸轮面的一侧设有弹性部件327,以用于给滑动件326提供弹性力; 贯通有第三铰链轴322a和第四铰链轴322b并支撑所述弹性部件327的第二支架328,以用 于支撑第三铰链轴322a和第四铰链轴322b,以使第一铰链轴312a和第二铰链轴312b维持 预定距离。在此,所述弹性部件327可以为分别套住第三铰链轴322a与第四铰链轴322b 的两个压缩弹簧。另外,第二双轴铰链单元320还包括第二外壳323,以用于收容所述第三铰链轴 322a和第四铰链轴322b以及第三、第四齿轮324a、324b和弹性部件327和第二支架328。 并且,第二外壳323在邻近第三、第四铰链臂321a、321b的一侧形成有第三开口部323a和 第四开口部323b,以使第三铰链轴322a与第四铰链轴322b分别通过所述第三开口部323a 和第四开口部323b分别与第三铰链臂321a和第四铰链臂321b —体形成。所述第三开口 部313a和第四开口部313b还能起到支撑第三、第四铰链轴322a、322b的作用。并且,第一铰链轴312a与第二铰链轴312b的距离与第三铰链轴322a与第四铰链 轴322b的距离相同,从而使上盖部100以第一铰链轴312a和第三铰链轴322a形成的轴线 为中心旋转,使主体部200以第二铰链轴312b和第四铰链轴322b形成的轴线为中心旋转。并且,滑动件326由于贯通有第三、第四铰链轴322a、322b,因此只能沿着第三、第 四铰链轴322a、322b轴线的长度方向滑动。而且,所述第二支架328可固定于外壳313的内表面上,且分别具有用于贯通第 三、第四铰链轴322a、322b的两个孔,以使第三、第四铰链轴322a、322b可旋转地被支撑。并且,本实用新型根据用户的需要可通过设计形成于第一、第二齿轮324a、324b 的第一、第二凸轮325a、326b和与之相对应的滑动件的凸轮面的形状与个数来调整翻盖型 便携式终端的打开角度。对此,由于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技术手段,因此,不再进行 详细说明。[0049]下面对翻盖型便携式终端的打开动作进行说明。当用户打开便携式终端时,用户首先会给上盖部100施加旋转力而转动上盖部 100。此时,由于第一、第三铰链臂321a分别与上盖部100 —侧端的第一、第二铰链结合部 120、130固定结合,使得第一、第三铰链臂311a、321a也随之旋转。从而,与第一、第三铰链 臂311a、321a —体形成的第一、第三铰链轴321a、322a也一起旋转,进而,形成于第一、第三 铰链轴322a的第一、第三齿轮314a、324a也一起旋转,而分别与第一、第三齿轮啮合的第 二、第四齿轮314b、324b也跟着旋转,从而带动第二铰链轴312b和第四铰链轴322b —起旋 转,由此与第二、第四铰链轴312b、322b —体形成的第二、第四铰链臂312b、321b也带动主 体部200旋转。此时,由于形成于第三、第四齿轮314a、324a的第一、第二凸轮325a、325b也 一起旋转,即所述第一、第二凸轮325a、325b随着滑动件326的凸轮面旋转,从而推动滑动 件326,使弹性部件327呈压缩状态。当第一、第二凸轮325a、325b随着滑动件326的凸轮 面的斜面旋转而正要超过凸轮面的顶部时,根据弹性部件327对滑动件326的弹力,第一、 第二凸轮325a、325b自动配合到另一凸轮面。由此,在不加旋转力的情况下,主体部与上盖 部在维持一定角度而打开。由此,根据用户的需要可通过第一、第二凸轮325a、325b与凸轮 面的配合实现任意打开角度。如上所述,具有如上结构的翻盖型便携式终端,由于双轴铰链装置的第一双轴铰 链单元和第二双轴铰链单元分别形成于便携式终端的两侧端部,而显示部与键盘部之间设 置如现有技术的铰链装置,从而提高了外观品质。而且还提高了显示屏与键盘部之间的空 间A的活动度,从而可设计较大尺寸的显示屏和键盘部。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双轴铰链装置进行说明。需要注意的是,第二实施例的外观与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相同,区别在于第一双轴 铰链单元和第二双轴铰链单元的结构有所不同,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双轴铰链单元 的符号为410,第二双轴铰链单元的符号为420。图6为设置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翻盖型便携式终端的一侧端部的第一 双轴铰链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双轴铰链单元410包括一体形成有用于与上盖部100的一侧端部固定结合的第一 铰链臂411a的第一铰链轴412a和一体形成有用于与主体部200的一侧端部固定结合的第 二铰链臂412b的第二铰链轴412b,该第二铰链轴412b与第一铰链轴412a平行。并且,第 一铰链轴412a的外周形成与第一铰链轴412a连动的第一齿轮414a,第二铰链轴412b的外 周形成与第二铰链轴412b连动的第二齿轮414b,且第二齿轮414b与第一齿轮414a啮合。另外,第一双轴铰链单元410还包括第一外壳413,以用于收容所述第一铰链轴 412a与第二铰链轴412b。并且,第一外壳413在外壳在邻近第一、第二铰链臂411a、411b的 一侧形成有第一开口部413a和第二开口部413b,以使第一铰链轴412a与第二铰链轴412b 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开口部413a和第二开口部413b分别与第一铰链臂411a和第二铰链臂 411b 一体形成。所述第一开口部413a和第二开口部413b还能起到支撑第一、第二铰链轴 412a,412b 的作用。为了稳定地支撑第一、第二铰链轴412a、412b,在第一、第二铰链轴412a的端部设 有第一支架415,该第一支架415在贯通有第一铰链轴412a和第二铰链轴412b的情况下支 撑第一铰链轴412a和第二铰链轴412b。由此,第一铰链轴412a和第二铰链轴412b能够维持预定距离。另外,所述第一支架415可固定于外壳413的内表面,且分别具有用于贯通第一、 第二铰链轴412a、412b的两个孔,以使第一、第二铰链轴412a、412b可旋转地被支撑。图7为设置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翻盖型便携式终端的一侧的另一端部 的第二双轴铰链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二双轴铰链单元420包括一体形成有用于与上盖部100的一侧的 另一端部固定结合的第三铰链臂421a的第三铰链轴412a和一体形成有用于与主体部200 的一侧的另一端部的第四铰链臂421b的第四铰链轴422b,该第四铰链轴422b与第四铰链 轴422a平行。同时,第一铰链轴412a与第三铰链轴422a处于同一轴线,第二铰链轴412b 与第四铰链轴422b处于同一轴线。并且,第三铰链轴422a的外周形成与第三铰链轴422a 连动的第三齿轮424a,所述第三齿轮424a的一侧面一体形成第一凸轮425a,第四铰链轴 422b的外周形成与第四铰链轴422b连动的第四齿轮424b,第四齿轮相应于第三齿轮424a 一体形成有第二凸轮425b,第一凸轮425a与第二凸轮425b的形成方向及形状相同,而且, 第四齿轮424b与第三齿轮424a啮合。而且,第二双轴铰链单元420还包括贯通有第三铰链轴422a和第四铰链轴422b 且与第一凸轮425a和第二凸轮425b相面对设置的滑动件426,该滑动件426与第一、第二 凸轮425a、425b相面对的一面具有与第一、第二凸轮425a、425b相对应的凸轮面;所述滑动 件426的没有形成所述凸轮面的一侧设有弹性部件427,以用于给滑动件426提供弹性力; 贯通有第三铰链轴422a和第四铰链轴422b并支撑所述弹性部件427的第二支架428,以用 于支撑第三铰链轴422a和第四铰链轴422b,以使第一铰链轴412a和第二铰链轴412b维持 预定距离。在此,所述弹性部件427可以为分别套住第三铰链轴422a与第四铰链轴422b 的两个压缩弹簧。另外,第二双轴铰链单元420还包括第二外壳423,以用于收容所述第三铰链轴 422a和第四铰链轴422b以及第三、第四齿轮424a、424b和弹性部件427和第二支架428。 并且,第二外壳423在邻近第三、第四铰链臂421a、421b的一侧形成有第三开口部423a和 第四开口部423b,以使第三铰链轴422a与第四铰链轴422b分别通过所述第三开口部423a 和第四开口部423b分别与第三铰链臂421a和第四铰链臂421b —体形成。所述第三开口 部413a和第四开口部413b还能起到支撑第三、第四铰链轴422a、422b的作用。而且,第二双轴铰链单元420还包括形成于第三齿轮424a和第四齿轮424b的没 有形成第一凸轮425a和第二凸轮425b的一侧的贯通部429,以用于FPCB贯通通过。并且, 所述第二外壳423在所述贯通部429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形成上侧贯通口 429a和下侧贯通 口 429b,以用于使FPCB贯通通过而连接收容于上盖部的PCB和收容于主体部的PCB。但 是,贯通部429在不影响第二双轴铰链单元的动作的情况下可形成于双轴铰链装置的任何 位置。并且,第一铰链轴412a与第二铰链轴412b的距离与第三铰链轴422a与第四铰链 轴422b的距离相同,从而使上盖部100以第一铰链轴412a和第三铰链轴422a形成的轴线 为中心旋转,使主体部200以第二铰链轴412b和第四铰链轴422b形成的轴线为中心旋转。并且,滑动件426由于贯通有第三、第四铰链轴422a、422b,因此只能沿着第三、第 四铰链轴422a、422b轴线的长度方向滑动。[0066]而且,所述第二支架428可固定于外壳413的内表面上,且分别具有用于贯通第 三、第四铰链轴422a、422b的两个孔,以使第三、第四铰链轴422a、422b可旋转地被支撑。如上所述可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区别仅在于贯通部没有形成于第 一双轴铰链单元,而是形成在第二双轴铰链单元,而翻盖型便携是终端开闭动作相似,因此 对于第二实施例的翻盖型便携式终端的开闭动作,在此不再熬述。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按双轴铰链装置中各部件所起的功能,分别设置在翻盖 型便携是终端的一侧的两端,从而能够减少设置双轴铰链装置的空间。以上,在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中,虽然对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本 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应当知道,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举了分别通过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铰链臂 与上盖部和主体部固定结合的例子。但是,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双轴铰链装置也可适 用于上盖部100和主体部200的一侧两端形成收容有第一双轴铰链单元和第二双轴铰链单 元的凹形部140、150、240、250,此时,可将双轴铰链装置的铰链轴的末端510、520、530、540 穿过双轴铰链装置的外壳而与上盖部100和主体部200相固定结合。如此,可更加稳固地 铰链连接上盖部100和主体部200。并且,上述实施例的贯通部在不影响双轴铰链装置的动作的情况下可形成于双轴 铰链装置的任何位置。
权利要求一种双轴铰链装置,所述双轴铰链装置适用于具有上盖部和主体部的翻盖型便携式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铰链连接所述上盖部和所述主体部的一侧端部的第一双轴铰链单元;铰链连接所述上盖部和所述主体部的一侧的另一端部的第二双轴铰链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轴铰链单元包括第 一铰链轴;与所述第一铰链轴一体形成的第一铰链臂,以用于与所述上盖部的一侧端部固 定结合;平行于所述第一铰链轴的第二铰链轴;与所述第二铰链轴一体形成 的第二铰链 臂,以用于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的端部固定结合,所述第二双轴铰链单元包括第三铰链轴;与所述第三铰链轴一体形成的第三铰链 臂,以用于与所述上盖部的一侧的另一端部固定结合;平行于所述第三铰链轴的第四铰链 轴;与所述第四铰链轴一体形成的第四铰链臂,以用于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的另一端部固 定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轴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轴的外周设有与所 述第一铰链轴连动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铰链轴的外周设有与所述第二铰链轴连动的第二 齿轮,所述第三铰链轴的外周形成有与所述第三铰链轴连动的第三齿轮;所述第四铰链轴 的外周形成有与所述第四铰链轴连动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轴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轴铰链单元还包括设 置于所述第一铰链轴和所述第二铰链轴的端部而贯通有所述第一铰链轴和所述第二铰链 轴的第一支架,以用于支撑所述第一铰链轴和所述第二铰链轴,使得所述第一铰链轴和所 述第二铰链轴维持预定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轴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轴铰链单元还包括形 成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之间的贯通部,以用于使柔性电路板贯 通通过。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轴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双轴铰链单元还包括 一体形成于所述第三齿轮的一侧面的第一凸轮;与所述第一凸轮的形成方向和形状相同地 一体形成于所述第四齿轮的一侧面的第二凸轮;与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轮相面对设 置的滑动件,所述滑动件贯通有所述第一铰链轴和所述第二铰链轴,该滑动件在与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轮相面对的一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凸轮和所 述第二凸轮相对应的凸轮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轴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双轴铰链单元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滑动件的没有形成所述凸轮面的一侧的弹性部件,以用于给滑动件提供弹性 力;贯通有所述第三铰链轴和所述第四铰链轴的第二支架,以用于支撑所述弹性部件和所 述三铰链轴与所述第四铰链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轴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双轴铰链单元还包括形 成于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的没有形成所述第一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轮的一侧的贯 通部,以用于使柔性电路板贯通通过。
9.一种翻盖型便携式终端,该翻盖型便携式终端包括上盖部和主体部以及铰链连接所 述上盖部和所述主体部的双轴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铰链装置为如权利要求1至 8所述的双轴铰链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轴铰链装置及具有该双轴铰链装置的翻盖型便携式终端,所述双轴铰链装置适用于具有上盖部和主体部的翻盖型便携式终端,所述双轴铰链装置包括铰链连接所述上盖部和所述主体部的一侧端部的第一双轴铰链单元;铰链连接所述上盖部和所述主体部的一侧的另一端部的第二双轴铰链单元。由于,本实用新型将双轴铰链装置分别设置于便携式终端的两侧,因此不仅提高了便携式终端的外观品质,而且占用的空间也较小,从而能够设计出更大的显示部和键盘部。
文档编号H04M1/02GK201623737SQ201020111710
公开日2010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8日
发明者安成浩, 沈善姬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