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的自适应重传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64630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数据的自适应重传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的自适应重传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宽带无线通信中,分级业务将不同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等级的数据流通过重叠编码、分层调制等技术合并发送,在保护多个数据流各自优先级的前 下,实现同时传输,以节省系统资源。然而,分级传送的数据流在性能、时延等方面可能存在不同的需求,例如,电话V0IP(Voice ove rlnternet Protocol,网络电话)和数据下载两种业务进行分级时,VOIP具有时延敏感特性,不支持重传;而数据下载更侧重于传输质量,支持重传以保证接收信号的准确性。因此,需要一种针对分级业务的部分重传方法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针对分级业务的重传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第一阶段,基站(eNB, evolved Node B)向中继(Relay)发送信号,采用基于QAM星座的分层调制技术将不同优先级的数据流合并传送,将高优先级数据流映射到高保护比特位,低优先级的数据流映射到低保护比特位,从而使不同优先级的数据流能够同时传输。第二阶段,各中继Relay同时向UE(USER Equipment,用户终端)以放大转发(AF)形式转发接收到的基站eNB所发信号,发送形式为所选空时编码矩阵的其中一行。在接收机处,采用单复数符号ML译码(Single Complex Symbol ML Decoding, SCSML)同时解出高、低优先级两个流的数据。当不同优先级的两个数据流中有一流发生错误时,基站eNB对发生错误的数据进行重传。这时,保持重传数据的原有优先级不变,和另外一个数据流的新传数据进行分层调制,实现合并发送。在各中继Relay处,按照原有编码矩阵形式进行AF转发。当接收机接收到重传帧数据后,首先进行单复数符号ML译码,获得重传数据及新传数据,将重传数据进行软解调,获得软信息,进而同该数据首次传输时的软信息进行合并,继而进行信道译码。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在重传发生时,对重传数据和新传数据仍然采用固定的编码矩阵,没有考虑该编码矩阵形式是否仍然适合当前瞬时信道状态,不能够保证重传的可靠性。另一方面,接收机始终采用最小译码复杂度的单复数符号最大似然译码,对于16QAM而言,每个16QAM符号的实、虚部分别均有4种可能性,对实、虚部联合搜索的最高次数为16次,复杂度高,对接收机的要求过高。再一方面,现有技术对发送信号采用基于16QAM星座的高阶调制技术将不同优先级的数据流合并传送,然而,16QAM分层调制下的两个数据流之间约束关系过于紧密,因为在一个16QAM符号内,功率较低的QPSK符号性能受限于功率较高的QPSK符号。当高优先级比特位的数据在接收机处译码错误,则低优先级比特位的数据必然发生错误。从而导致重传发生次数加大。最后,当重传发生时,接收机只能在获得重传数据的软信息后,同首次传输数据的软信息进行合并,继而进行信道译码。这种合并属于比特级的合并,合并级别较低。而合并级别越低、合并越滞后,互信息损失越大,性能增益获得越少。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靠性高、译码复杂度低的数据自适应重传方法和装置。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数据的自适应重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数据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译码,如果发生译码错误,所述数据接收端向基站发送重传请求; 所述基站接收到所述重传请求后,在空时编码矩阵集合中按照最优重传选取准则选取最优重传编码矩阵,将重传数据、新传数据以及最优预处理矩阵编号发送至各中继,由各中继以分布的方式将所述基站发送的重传数据和新传数据装载入最优重传编码矩阵,转发至所述数据接收端。优选的,所述空时编码矩阵集合通过以下步骤获取根据中继的数量,选取一个行数等于所述中继的数量的最小译码复杂度空时块码mdc-qo-stbc矩阵作为基本编码矩阵;对所述基本编码矩阵的行序进行变换,得到空时编码矩阵集合。优选的,所述空时编码矩阵集合为对所述基本编码矩阵的行序进行变换得到的空时编码矩阵中,具有不同干扰项绝对值的空时编码矩阵组成的集合。优选的,所述最优重传选取准则具体为从所述空时编码矩阵集合中,选取满足所述编码矩阵对应的干扰项与首次传输时的编码矩阵对应的干扰项之和的绝对值最小的编码矩阵作为最优重传编码矩阵。优选的,所述由各中继以分布的方式将所述基站发送的重传数据和新传数据装载入最优重传编码矩阵中,转发至所述数据接收端具体包括各中继从系数矩阵集合中按最优预处理矩阵编号选取预处理矩阵对接收到的重传信号进行线性处理,得到处理后的重传信号;所述重传信号由重传数据和新传数据组成;各中继将所述处理后的重传信号装载入最优重传编码矩阵发送至数据接收端,所述各中继发送的所述处理后的重传信号构成分布式空时块编码DSTBC矩阵。优选的,所述各中继以分布的方式将基站所发的重传数据和新传数据同时装载入最优重传编码矩阵,并转发至所述数据接收端之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数据接收端接收到重传信号后,进行译码获取所述重传数据和新传数据。优选的,所述数据接收端接收到重传信号后,进行译码获取所述重传数据和新传数据具体包括所述数据接收端将接收的所述重传数据与对应的首次传输的数据进行符号级合并,采用线性检测算法,获取重新传送的数据;所述数据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新传数据采用单复数符号最大似然检测算法,获得所述新传数据。
优选的,所述数据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通过以下步骤得到所述基站对首次发送信号进行预处理,向各中继发送预处理后的信号;所述各中继分别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线性处理,然后各中继同时向所述数据接收端发送处理后的信号,所述处理后的信号构成分布式空时块编码DSTBC矩阵。优选的,所述发送信号为信息比特经信道译码后映射至标准星座图所得。优选的,所述基站对首次发送信号进行预处理,向各中继发送预处理后的信号 具体包括所述基站将所述发送信号的实、虚部分离并顺序排列;乘以一个预处理矩阵,得到实、虚部重组的发送信号,将所述发送信号以及预处理矩阵的编号以信令形式发送至各中继;所述预处理矩阵的编号与所述中继的编号相同;所述各中继分别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线性处理具体包括所述中继接收所述发送信号,并根据所述预处理矩阵的编号从预处理矩阵组中选取与中继编号对应的预处理矩阵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线性处理。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重传请求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数据接收端向所述基站发送的重传请求;重传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在空时编码矩阵集合中按照最优重传选取准则选取最优重传编码矩阵,将重传数据、新传数据以及最优预处理矩阵编发送至个中继。优选的,所述基站进一步包括编码矩阵集合获取模块,用于根据中继的数量,选取一个行数等于所述中继的数量的mdc-qo-stbc编码矩阵作为基本编码矩阵,对所述基本编码矩阵的行序进行变换,得到空时编码矩阵集合。优选的,所述基站进一步包括第一预处理模块,用于对首次发送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实、虚部重组的发送信号,并向各中继发送预处理后的信号。优选的,所述第一预处理模块具体为所述第一预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发送信号的实、虚部分离并顺序排列,乘以一个预处理矩阵,得到实、虚部重组的发送信号,将所述发送信号以及预处理矩阵的编号以信令形式发送至各中继;所述预处理矩阵的编号与所述中继的编号相同。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中继,所述中继包括转发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重传数据、新传数据以及最优预处理矩阵编号,并以分布的方式将所述基站发送的重传数据和新传数据装载入最优重传编码矩阵,转发至所述数据接收端。优选的,所述中继还包括第一线性处理模块,用于从基站接收首次发送信号,并根据预处理矩阵编号从预处理矩阵组中选取与中继编号对应的预处理矩阵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线性处理。优选的,所述中继包括第二线性处理模块,用于从系数矩阵集合中按最优预编码矩阵编号选取预处理矩阵对接收到的重传信号进行线性处理。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数据接收端UE,所述接收端UE包括
重传请求模 块,用于当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译码发生译码错误时,向基站发送重传请求。优选的,所述接收端UE进一步包括符号级合并模块,用于将接收的重传数据与对应的首次传输的数据进行符号级合并;线性检测模块,用于对进行符号级合并后的重传数据采用线性检测算法,获取重新传送的数据;最大似然检测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新传数据采用单复数符号最大似然检测,获取新传数据。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数据的自适应重传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数据接收端,用于当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译码发生译码错误时,向基站发送重传请求;基站,用于接收到所述重传请求后,在空时编码矩阵集合中按照最优重传选取准则选取最优重传编码矩阵,将重传数据、新传数据以及最优预处理矩阵编号发送至中继;中继,用于将以分布的方式将基站发送的重传数据和新传数据装载入最优重传编码矩阵,转发至所述数据接收端。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在本申请提供技术方案中,当发生重传时,基站对重传时的编码矩阵的选取上,是根据当前瞬时信道信息自适应选取的最优重传编码矩阵,从而保证所选编码矩阵更适合当前信道状态,使重传可靠性提升。另一方面,本申请由于在编码矩阵集合中按照最优重传选取准则选取最优重传编码矩阵,使得接收端在对重传信号进行译码时,使检测算法从单复数符号ML检测转化为线性检测,接收端译码的复杂度降低。再一方面,由于本申请对发送信号为映射至标准星座图所得,即采用QPSK调制,因此在没有重传发生的情况下,对QPSK调制下的mdc-qo-stbc进行最小译码复杂度的单复数符号最大似然检测,对实、虚部联合搜索的最高次数仅为4次,复杂度很低,易于实现;若重传发生,采用线性检测算法,即丽SE检测、ZF检测等算法即可逼近ML算法的性能,复杂度在原有基础上显著降低。另外,在本申请中由于采用QPSK符号,两个具有不同QOS等级的数据流之间保持独立,即二者的传输性能不会相互影响,从而进行仅针对传错数据流进行局部重传即可,重传发生次数控制到很低。最后,而本申请中,当重传发生后,重传数据和首次传输数据的接收信号是在符号级别合并的,在符号级合并的互信息损失量要远小于比特级合并,性能增益会更为显著。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申请提供的方法第一实施例流程图;图2为时分半双工的多中继协同系统的示意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方法第二实施例流程图;图4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数据自适应重传装置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基站不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靠性高、译码复杂度低的数据自适应重传方法和装置。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 围。首先对本申请一种数据的自适应重传方法进行说明。在宽带无线通信中,分级业务将不同QOS等级的数据流通过重叠编码、分层调制等技术合并发送,在保护多个数据流各自优先级的前提下,实现同时传输,以节省系统资源。对于传输时使用的编码矩阵的选取,是要在满分集、高速率、适中的译码复杂度间取得平衡。下面我们对常用的空时编码矩阵进行介绍。正交空时块码(Orthogonal STBC, 0-STBC)能够满足满分集及线性译码复杂度,然而当发天线数大于2时,则不能同时保证满速率传输。带有星座旋转的QO-STBC(quasi-Orthogonal Space Time Block Code,伪正交空时块码)则放松了 0-STBC所有符号完全正交的要求,可同时获得满速率及满分集,然而需要在非正交符号间采用ML译码,相比于O-STBC的线性译码,复杂度加大。MDC-Q0-STBC属于QO-STBC的一类,其特点是码字中各复数符号间正交,而每复数符号内部实、虚部间非正交,故最大似然(ML)译码仅需在一个复数符号内部进行,称为“单复数符号ML译码”(Single Complex Symbol MLDecoding, SCSML) ,MDC-QO-STBC因此为所有非线性译码的STBC矩阵中,译码复杂度最小的一类码字。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针对分级业务的重传方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eNB同UE间的通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eNB处向Relay发送信号,采用分层调制技术将不同优先级的数据流合并传送,将高优先级数据流映射到高保护比特位,低优先级的数据流映射到低保护比特位,从而使不同优先级的数据流能够同时传输,而且保持各自的保护等级。基于QAM星座的分层调制是一种主流做法。在16QAM星座中,高优先级数据流映射为象限比特位(前2位),低优先级数据流映射为同象限内的比特位(后2位)。由于象限之间的距离很大,所以高优先级数据流不容易误判。而在能量一定的条件下,拉大了象限间比特位的距离意味着减小了象限内比特位的判断距离,由此产生了不同的保护等级。另外,QAM星座还可以从符号级别区分多流的优先级,例如一个16QAM符号可以理解为两个功率比为4 I的QPSK符号的时域叠加。第一个QPSK符号为前两比特映射至QPSK星座所得,第二个QPSK符号对应16QAM符号的后两比特,但并非采用标准QPSK星座图,而是依第一个QPSK符号具体象限位置而定,即每一个象限位置分别对应第二个QPSK符号的一种星座图。第二阶段,各Relay同时向UE以放大转发(AF)形式转发接收到的eNB所发信号,发送形式为所选空时编码矩阵的其中一行。
在接收机处,采用MDC-QO-STBC的译码算法,即单复数符号ML译码,同时解出高、低优先级两个流的数据。当分级的两流中有一流发生错误时,eNB对其进行重传。保持重传数据的原有优先级不变,和另外一个数据流的新传数据进行分层调制,实现合并发送。在各Relay处,按照原有编码矩阵形式进行AF转发。当接收机接收到重传帧数据后,首先进行MDC-QO-STBC译码,获得重传数据及新传数据,将重传数据进行软解调,获得软信息,从而同该数据首次传输时的软信息进行合并,继而进行信道译码。现有技术由于采用16QAM高阶调制的方式实现数据的合并发送,每一个16QAM符号内都包含两个数据流,因此两个数据流之间的约束关系过于紧密,功率较低的数据流性能受限于功率较高的数据流,如果高优先级比特位在接收机处译码错误,则低优先级比特位必然发生错误,从而导致重传发生次数加大。另外,在重传时,仍采用固定的编码矩阵,没有考虑编码矩阵是否仍然适合当前瞬时信道状态,可靠性不高。另外,现有技术的译码方法复杂度过高,对接收机的要求过高。在重传发生时,将重传数据的软信息与首次传输的软信息进行合并,信息损失较大,获得性能增益较少。本申请了提出一种数据自适应重传方法,可以适用于分级业务的数据重传。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分布式空时处理系统中。首先在多中继协同系统中,通过最小译码复杂度分布式空时块码(MDC-Q0-DSTBC)实现多流数据的分级传送,进而给出一种自适应的部分重传方法,既能保证重传的数据流实现满分集、高速率、线性译码复杂度,又能保证该数据流的重传不影响另一个数据流的实时传输。参见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方法第一实施例流程图。S101,数据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译码,如果发生译码错误,所述数据接收端向基站发送重传请求。S102,所述基站接收到所述重传请求后,在空时编码矩阵集合中按照最优重传选取准则选取最优重传编码矩阵,将重传数据、新传数据以及最优预处理矩阵编号发送至各中继,由各中继以分布的方式将所述基站发送的重传数据和新传数据装载入所述最优重传编码矩阵中,转发至所述数据接收端。下面结合附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参见图2,为时分半双工的多中继协同系统的示意图。时分半双工的多中继协同系统,由I个eNB,I个UE,以及K个Relay组成,如图2所示。其中各节点均配置单根天线,且保持符号级同步。设hk及gk分别代表eNB至第k个中继节点Rk以及Rk至UE间的信道衰落系数,独立同分布a.i.d.)于ejsr (ο,ι),且在τ个符号的传输时间内数值保持不变。eNB根据信道互易性可获知hk,同时可根据Rk的反馈获知gk,而Rk仅具有gk的信息。下面以中继数为4的协同系统为例,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进行说明。将两个具有不同优先级的数据流分别装载入同一 MDC-QO-STBC矩阵,实现同时分布式传输。另外,考虑其中仅存在一个数据流侧重于传输质量,支持重传;而另一数据流侧重于实时性,不支持重传的情形,给出自适应的部分重传方法。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方法第二实施例流程图。在分级业务中,如果数据流I支持重传,数据流2不支持重传,二者在性能和时延需求上各有所侧重,以适应不同业务。对于基于MDC-Q0-DSTBC的4中继分布式协同系统,eNB所发信号X = [x1; x2, x3, x4]T,则将数据流I、数据流2的数据分别映射至前、后两个符号XStte l = [Xl,X2I T> Xstream2 = [x3 XJT。从而在各中继处整体构造DSTBC时,实现将流I、流2的分级合并传输。这里,两个不同优先级的数据流之间保持独立,二者的传输性能不会相互影响。下面对数据的首次传输过程进行介绍。S301,所述基站对首次发送信号进行预处理,向各中继发送预处理后的信号。优选的,所述发送信号均为信息比特经信道译码后映射至标准星座图所得,即为QPSK符号。优选的,所述步骤S301具体为基站将所述发送信号的实、虚部分离并顺序排列,乘以一个预处理矩阵,得到实、 虚部重组的发送信号,得到发送信号的编码矩阵,使得基站发送的信号功率归一化。所述基站将所述发送信号的编码矩阵以及所述编码矩阵各行对应的预处理矩阵编号以信令形式发送至各中继。所述预处理矩阵的编号与所述中继的编号相同。具体到本实施例,在数据流I、数据流2的首次传输中,基站eNB以广播形式向各个中继Relay发送信号,所述发送信号均为信息比特经信道译码后映射至标准星座图所得,即为QPSK符号。基站eNB依次以Q个符号作为一个预处理单元,以x = [X1, X2,... xQ]T为例,将x中各元素实虚部分离并顺序排列,得至G = [xf,xi,xK..,xK]T ,其中()K、O1分别代表复数符号的实、虚部。对于^ ,用一个大小为QX 2Q的预处理矩阵P做如下处理X = (Px)T( I )所述预处理矩阵P使发送的复数符号得到拆分及重组,同时可保证基站发送的信号功率归一化,即满足Ε[χχΗ] = 1基站eNB向各个中继Relay发送i , Rk上的接收向量为rk=hkx + nk(2)其中nk为加性高斯白噪声,服从于d (O, I)。在此假设eNB的发送信号功率及UE的接收信号功率均归一化,而各Relay的信号发送功率相等,均为1/K。综上,在数据流I和数据流2的首次传输中,基站选取任意一种MDC-QO-STBC码字作为DSTBC的基本编码矩阵,并对其进行预处理,并将矩阵各行对应的预处理矩阵组编号以信令形式发至各Relay。步骤S302,所述各中继分别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线性处理,然后各中继同时向所述数据接收端发送处理后的信号,所述处理后的信号构成分布式空时块编码DSTBC矩阵。具体的,所述步骤S302包括S302A,所述中继从基站接收发送信号,并根据所述预处理矩阵编号从预处理矩阵组中选取与中继编号对应的预处理矩阵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线性处理。由于系统工作于AF模式,Relay对信号的处理为线性操作。Rk(k = 1,2,…K)分别配置有一组用来对各自接收信号rk进行线性处理的系数矩阵{Uk,VJ,矩阵大小均为QXT0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是以MDC-QO-STBC作为DSTBC的基本编码矩阵放入。下面给出Nt = 4时的一个MDC-QO-STBC码字实例。其中,假设G矩阵为一个包含Q个复数符号、大小为NtXT的矩阵G,其传输速率为Rstbc = Q/T。G可以如下形式表示
权利要求
1.一种数据的自适应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数据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译码,如果发生译码错误,所述数据接收端向基站发送重传请求; 所述基站接收到所述重传请求后,在空时编码矩阵集合中按照最优重传选取准则选取最优重传编码矩阵,将重传数据、新传数据以及最优预处理矩阵编号发送至各中继,由各中继以分布的方式将所述基站发送的重传数据和新传数据装载入最优重传编码矩阵中,转发至所述数据接收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时编码矩阵集合通过以下步骤获取 根据中继的数量,选取一个行数等于所述中继的数量的最小译码复杂度空时块码MDC-QO-STBC矩阵作为基本编码矩阵; 对所述基本编码矩阵的行序进行变换,得到空时编码矩阵集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时编码矩阵集合为 对所述基本编码矩阵的行序进行变换得到的空时编码矩阵中,具有不同干扰项绝对值的空时编码矩阵组成的集合。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优重传选取准则具体为 从所述空时编码矩阵集合中,选取满足所述编码矩阵对应的干扰项与首次传输时的编码矩阵对应的干扰项之和的绝对值最小的编码矩阵作为最优重传编码矩阵。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由各中继以分布的方式将所述基站发送的重传数据和新传数据装载入最优重传编码矩阵中,转发至所述数据接收端具体包括 各中继从系数矩阵集合中按最优预处理矩阵编号选取预处理矩阵对接收到的重传信号进行线性处理,得到处理后的重传信号;所述重传信号由重传数据和新传数据组成;各中继将所述处理后的重传信号装载入最优重传编码矩阵发送至数据接收端,所述各中继发送的所述处理后的重传信号构成分布式空时块编码DSTBC矩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中继以分布的方式将基站所发的重传数据和新传数据同时装载入最优重传编码矩阵,并转发至所述数据接收端之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数据接收端接收到重传信号后,进行译码获取所述重传数据和新传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接收端接收到重传信号后,进行译码获取所述重传数据和新传数据具体包括 所述数据接收端将接收的所述重传数据与对应的首次传输的数据进行符号级合并,采用线性检测算法,获取重新传送的数据; 所述数据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新传数据采用单复数符号最大似然检测算法,获得所述新传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通过以下步骤得到 所述基站对首次发送信号进行预处理,向各中继发送预处理后的信号; 所述各中继分别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线性处理,然后各中继同时向所述数据接收端发送处理后的信号,所述处理后的信号构成分布式空时块编码DSTBC矩阵。
9.根据权利要求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信号为信息比特经信道译码后映射至标准星座图所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对首次发送信号进行预处理,向各中继发送预处理后的信号具体包括 所述基站将所述发送信号的实、虚部分离并顺序排列; 乘以一个预处理矩阵,得到实、虚部重组的发送信号,将所述发送信号以及预处理矩阵的编号以信令形式发送至各中继;所述预处理矩阵的编号与所述中继的编号相同; 所述各中继分别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线性处理具体包括 所述中继接收所述发送信号,并根据所述预处理矩阵的编号从预处理矩阵组中选取与中继编号对应的预处理矩阵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线性处理。
1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重传请求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数据接收端向所述基站发送的重传请求; 重传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在空时编码矩阵集合中按照最优重传选取准则选取最优重传编码矩阵,将重传数据、新传数据以及最优预处理矩阵编发送至各中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进一步包括 编码矩阵集合获取模块,用于根据中继的数量,选取一个行数等于所述中继的数量的MDC-QO-STBC编码矩阵作为基本编码矩阵,对所述基本编码矩阵的行序进行变换,得到空时编码矩阵集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进一步包括 第一预处理模块,用于对首次发送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实、虚部重组的发送信号,并向各中继发送预处理后的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处理模块具体为 所述第一预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发送信号的实、虚部分离并顺序排列,乘以一个预处理矩阵,得到实、虚部重组的发送信号,将所述发送信号以及预处理矩阵的编号以信令形式发送至各中继;所述预处理矩阵的编号与所述中继的编号相同。
15.一种中继,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包括 转发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重传数据、新传数据以及最优预处理矩阵编号,并以分布的方式将所述基站发送的重传数据和新传数据装载入最优重传编码矩阵,转发至所述数据接收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中继,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还包括 第一线性处理模块,用于从基站接收首次发送信号,并根据预处理矩阵编号从预处理矩阵组中选取与中继编号对应的预处理矩阵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线性处理。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中继,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包括 第二线性处理模块,用于从系数矩阵集合中按最优预编码矩阵编号选取预处理矩阵对接收到的重传信号进行线性处理。
18.—种数据接收端UE,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UE包括 重传请求模块,用于当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译码发生译码错误时,向基站发送重传请求。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接收端UE,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UE进一步包括 符号级合并模块,用于将接收的重传数据与对应的首次传输的数据进行符号级合并;线性检测模块,用于对进行符号级合并后的重传数据采用线性检测算法,获取重新传送的数据; 最大似然检测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新传数据采用单复数符号最大似然检测,获取新传数据。
20.一种数据的自适应重传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接收端,用于当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译码发生译码错误时,向基站发送重传请求; 基站,用于接收到所述重传请求后,在空时编码矩阵集合中按照最优重传选取准则选取最优重传编码矩阵,将重传数据、新传数据以及最优预处理矩阵编号发送至中继; 中继,用于将以分布的方式将基站发送的重传数据和新传数据装载入最优重传编码矩阵,转发至所述数据接收端。
全文摘要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的自适应重传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数据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译码,如果发生译码错误,所述数据接收端向基站发送重传请求;所述基站接收到所述重传请求后,在空时编码矩阵集合中按照最优重传选取准则选取最优重传编码矩阵,将重传数据、新传数据以及最优预处理矩阵编号发送至各中继,由各中继以分布的方式将所述基站发送的重传数据和新传数据装载入最优重传编码矩阵中,转发至所述数据接收端。所述方法既能保证重传的数据流实现满分集、高速率、线性译码复杂度,又能保证该数据流的重传不影响另一个数据流的实时传输,资源利用率高。
文档编号H04L1/16GK102957516SQ20111024852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6日
发明者邵兰, 曹晏波, 李洪强, 王鑫 申请人:大唐联诚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